(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家和泰勒理论的出发点,其源于享乐主义,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就是以对于人性的类似假设为基础,从而导出“市场中组织之间以及顾客与卖主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它不受节制,因为人人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导致一种自我平衡系统的出现”的理论。

1、 X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4〉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5〉为了生活需要,人们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作。

〈6〉人群大致分两类,只有少数人能自我鼓励、自我控制,只有这些人胜任管理工作。

2、相应的管理方法(泰勒制的“胡萝卜加大棒”)

〈1〉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

〈2〉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3〉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

〈4〉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是“重奖重罚”

二、社会人假设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时间是介于X理论和Y理论之间。其核心的观点是把人视为社会人、承认人在金钱、物质的需求外,还有社会、精神、人性方面的需求。

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分析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把行为科学用在各组织的管理上,就构成组织行为学。

1、行为科学理论对人性的认识是:

〈1〉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

〈2〉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3〉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

〈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相应的管理方法

〈1〉管理人员不能只考虑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应当关心人、尊重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

士气。

〈2〉对员工的奖励,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3〉管理人员要由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鼓励交流、沟通、听取意见。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来的。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中最高一级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吉雷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中所谓成熟的个性,麦格雷戈称为Y理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1、 Y理论的主要论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有利,工作就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2〉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外来的控制和惩罚不是鞭策人们为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

〈3〉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会自我调整,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

〈5〉大多数人都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2、相应的管理办法

〈1〉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的职能应从监督、指挥变为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为内在激励,诸如工作的挑战性,发挥才能,满足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3〉在管理制度上给以员工更多的自主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假设都企图概括人性的共同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部分人是适用的,有着合理的一面;但都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同时也都没有重视人的需要和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复杂人假设强调个体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重视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这是一大进步;但这种人性假设过分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没有对人的共性和管理的共同性、规律性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对人性的假设相应理论管理方式

经济人 X理论监督

社会人人群关系参与

自我实现人 Y 理论民主

复杂人权变论应变

目标人目标设置目标管理

[案例1]:

轿车厂是第二汽车厂中较大的一个分厂,1985年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技术工人近2000人。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落实,知识分子的待遇有了提高,在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习知识,争取文凭、职称的热潮。在二汽的干部中,技术职称有十多个,在工人中只有一个技师职称,而且报考条件中有“现为七级以上技工”等规定,这就使七级以下的人望洋兴叹。

另外,在二汽的中专毕业生,现为干部的均可按规定套定为助理工程师。这样,在干部与工人中的中专生及60年代高中毕业生的工人之间,就造成一种矛盾,在一部分技术工人中产生了思想上的波动和情绪上的不满。他们认为当工人吃了亏。不安心和要求调动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思考讨论] 1.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一情况,可能会对该厂的发展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2.如果你是该厂的领导,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估计采取这些措施之后会产生什么效果?[背景资料]

该厂领导对工人们的思想情绪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如果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满足需要,会有利于人才培养与智力开发,以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而且会更充分调动这批

工人及现在技术等级还比较低的工人的积极性,更好地担负日益繁重的生产任务,完成本厂的经营目标。于是决定在工人中考评“操作工艺师”和“维修工艺师”,并组织厂有关部门拟定考试评定的条件、方法和待遇,成立考评委员会。先在四个车间(科室)试点,而后在全厂推广。1985年元月,由24名技工首批被授予操作(维修)工艺师。轿车厂第一批批准24名操作(维修)工艺师职称前后,对全厂技术工人震动很大,他们在心理、行为上和精神面貌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技工中,特别是高级技工中,有不少人想上学深造,由于生产任务繁忙,客观上不许可,想转换工作环境要求调走也不可能而产生的压抑感,认为自己的知识、专长得不到社会承认而产生的不公平感,认为工人学技术没啥用,学了也得不到尊重,只能当一辈子工人的挫折感,等等,造成心理紧张,各种动机丛生。设置工艺师职称目标后,他们的思想情绪趋向稳定。想调走的安心了,有挫折感、不公平感的感到有奔头、有方向了;与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隔阂、偏见、以及不协作的态度也逐步消除了。在对24名操作(维修)工艺师办证时,厂里召开职工大会,并请家属来参加,厂领导亲自给每人戴大红花,颁发“工人职称证书”,搞得隆重热烈。有位工艺师反映说:“厂里这样重视,我和家属心理都热乎乎的,现在家属对我的工作和学习可支持了。”

工艺师章云水说:我们上海机电制造学校的一批同学,1970年来厂,一直学电工,前一段人家评“师”,自己也不敢去想,同学们都要调走,干活也没劲,遇到难题就要带“师”的来干。现在自己也是“师”了,责任重,压力大,干活就得动脑筋。想办法,要解决问题才能与“师”相称

在当时够条件报考工艺师和还不够条件报考工艺师的技工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争着抢难活干。有台定位不准的专用铣床,打算报考工艺师的电工陈先林主动承担维修任务,很快修好,保证了生产。考评工艺师的做法大大促进了技术工人对技术理论学习的热情,章工艺师说:“现在不能再混了,大家的学习都很起劲,我现在坚持自学,还想进修,不提高不行呀,我的徒弟现在工作学习更积极了,也想考工艺师。”案例2:

斯特松(Stetson)公司是美国最老的制帽厂之一,1987年时公司的情况非常糟糕:产量低、品质差、劳资关系极度紧张。此时,当地的一位管理顾问薛尔曼应聘进厂进行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们对管理层、工会缺乏信任,员工彼此之间也一样。公司内的沟通渠道全然堵塞,员工们对基层领班更是极度不满,其中包含了偏激作风、言语辱骂、不关心员工情绪不满等等问题。

然后,通过倾听员工的心声,认清问题所在,薛尔曼开始实施一套全面沟通措施,加上有所觉悟的管理层的支持,竟在四个月内,不但员工憎恨责难的心态瓦解,同时他们也开始展现出真正的团队精神,品质及生产能力也有令人激动的提高。感恩节前夕,薛尔曼和公司的最高主管亲手赠送火鸡给全体员工,隔天收到员工回赠一张像报纸那么大的签名谢卡,上面写着包括工会主席的评语,“谢谢你们拿我们当人看”。[思考讨论] 斯特松公司的管理失败在什么地方?薛尔曼是如何帮助管理层渡过难关的?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结构主要涉及组织部门构成、基本的岗位设置、权责关系、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及组织内部协调与控制机制等。

?组织结构和组织机构的关系:

组织结构= f(组织机构,机构间关系)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统一指挥原则(二)分工协作原则(三)责权一致原则(四)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五)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七)精简高效原则

案例

护士长的烦恼

10月的某一天,产科护士长黛安娜给医院院长戴维斯博士打来电话,要求立即做出一项新的人事安排。从黛安娜的急切声音中,院长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因此要她立即看到办公室来。5分钟后,黛安娜递给了院长一封辞职信。

“戴维斯博士,我再也干不下去了。” 她开始申述:“我在产科当护士长已经四个月了,我简直干不

下去了。我怎么能干得了这工作呢?我有两三个上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求优先处理。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适应这种工作,但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让我给举个例子吧。请相信我,这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昨天早上7:45,我来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留了张字条,是杰克逊(医院的主任护士)给我的。她告诉我,她上午10点种需要一份床位利用情况报告,供她下午在向董事会作汇报时用。我知道,这样一份报告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写出来。30分钟以后,乔伊斯(黛安娜的直接主管,基层护士监督员)走进来质问我为什么我的两位护士不在班上。我告诉她雷诺兹医生(外科主任)从我这要走了她们两位,说是急诊外科手术正缺人手,需要借用一下。我告诉她,我也反对过,但雷诺兹坚持说只能这么办。你猜,乔伊斯说什么?她叫我立即让这些护士回到产科部。她还说,一个小时以后,她会回来检查我是否把这事办好了!我跟你说,戴维斯博士,这种事情每天都要发生好几次。一家医院就只能这样运作吗?”

?请分析案例情景中违反了哪些组织设计原则?

四、组织结构的形式与特点

1.直线制

2.职能制

3.直线职能制

4.事业部制

5.矩阵制

6.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

7.网络型组织结构

8.流程再造

9.团队式组织结构

直线制:

特点: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均由企业的厂长(公司经理)直接指挥和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优点:管理机构简单;管理费用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责权明确

缺陷:对领导要求高;不利于调动下级积极性

适用范围:小型企业,技术、产品单一

职能制:

特点:采用专业分工的管理者代替直线制的全能管理者;在组织内部设立职能部门,各职能机构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各级负责人除服从上级行政领导的指挥外,还要服从上级职能部门在其专业领域的指挥

优点:分工细致;弥补行政领导的不足

缺陷:多头领导,削弱统一指挥

适用范围:专业化组织

直线职能制

特点: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只有直线人员才具有对下级指挥和命令的权力,而参谋角色是建议、咨询和协助。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指挥,又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陷:过多强调纵向垂直领导,造成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

适用范围:大中型企业

个体行为

案例:

1937年,费迪南·皮埃切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他的外祖父费迪南·保时捷是著名的保时捷公司的创始人。受家庭的影响,皮埃切自小便对汽车充满激情。当他还在瑞士联邦技术学院就读时,他就表现出了对汽车研究的无比兴趣。1963年,进入保时捷公司,1972年,加入隶属大众公司的奥迪公司,1993年,皮埃切担任大众公司总裁。

主要业绩:

推出大获成功的新款“甲壳虫”汽车。

大力削减成本,化巨额亏损为高额盈利。

把大众公司带入超豪华型汽车市场。

1、汽车业中最有眼光的总裁

1993年,大众汽车公司的经理们正在为解决公司11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而苦苦挣扎,他们无暇顾及刚

刚开发出来的新款甲壳虫车,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不起眼的小车根本不会赢得买主。可是费迪南·皮埃切力排众议,坚持将新甲壳虫车推向市场。甲壳虫果然不负他的厚望,立刻成为市场宠儿,并为大众公司赢得了世界声誉。挽救了小甲壳虫的费迪南·皮埃切正是现任大众汽车公司的总裁。重塑甲壳虫只是皮埃切市场战略的一个部分,他的目标是不断扩大“大众”这一欧洲顶尖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使大众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引人注目的汽车制造商。

1993年,62岁的皮埃切执掌大众公司帅印。上任伊始,皮埃切便发起了强大的产品攻势。在他的带领下,大众公司推出了众多新产品,既有价值只有1万美元左右的低价迷你车,也有价值85000美元的12汽缸超级轿车。皮埃切的目标是:让大众车摆脱平民形象,成为高级轿车的代名词。1963年皮埃切大学毕业,进入保时捷公司的发动机测试部门工作。1968年,他被提升为开发和赛车部门经理。在他的带动下,保时捷公司在赛车上投入了上千万美元,精心改造了908型赛车,并设计了全新的、时速高达350公里的917型赛车。尽管一直饱尝资金不足和人手不足的双重压力,皮埃切下决心不让任何事情挡住他的去路。起初,赛车的测试结果忽好忽坏。1969年,908型赛车首次赢得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世界锦标赛”冠军,但是917型赛车却不尽人意。该车拐弯时很不稳,连保时捷的试车员都对它心存恐惧。917赛车的第一位私人买主在一次车赛中失去控制,命丧黄泉。但皮埃切坚持下来,并最终获得了成功。皮埃切从前的一位同事说:“凡是皮埃切经手的事,他都想当第一。”

2 、加盟奥迪

尽管皮埃切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擅权跋扈的风格,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也惹怒了保时捷家族的一些成员,他被彻底排除了担任保时捷公司总裁的可能。1972年,皮埃切得知此消息后,从保时捷公司愤而抽身,加盟隶属大众公司的奥迪汽车公司,担任研究和开发部门经理。从此,他开始了向大众公司总裁宝座攀登的20年漫漫历程。皮埃切加盟奥迪公司之初,奥迪是一个只有公务员才会选择的乏味的汽车品牌。1975年,皮埃切被提升为技术部门经理后,他大力发展奥迪车的技术。70年代和80年代初,他推进了一系列技术改革,包括轿车采用四轮同时驱动装置。1988年皮埃切顺利地成为奥迪公司总裁,在他的领导下,奥迪车一步跨入豪华车品牌的行列。皮埃切在奥迪公司的成功,终于于1993年将他送上了大众公司总裁的宝座。

3 、独断专行

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皮埃切养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加之他已取得的成就,他逐渐形成了对大众公司的铁腕统治。上任至今,他已将不服从他领导的20多个高级经理赶下了台,包括两任奥迪公司总裁,以此巩固了他的地位。现在,他包揽公司的研究和开发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和公司品牌部门的大权。他还将公司的管理委员会由9人压缩至5人,无人敢对他提出异议和监督。“在大众公司,缺了皮埃切,什么决定也不能做。”他的一位同事如是说,那些敢于向他的权威挑战,对他的观点和决定表示疑异的高级职员的命运经常是遭到解雇。他经常突然造访办公室、技术中心或工厂,给职员来个措手不及。即使对待忠实的、工作出色的下属,皮埃切也很少有褒奖的言辞。大众公司在美国的部门由于经营不善,总公司5年前曾打算关闭它。在皮埃切的亲密同盟纽曼的努力下,美国部门得以振兴。尽管这样,皮埃切对他也从没有一星半点的表扬。

经过他对公司的“肃清”,皮埃切身边只剩下一批对他惟命是从的人。

同多数工作狂一样,皮埃切几乎没有娱乐时间。这些年来他一直不断的消遣就是生儿育女。德国媒体曾声称他共有13名子女,皮埃切对此不置可否。皮埃切曾说,孩子越多,他的基因才会更多地传给下一代。蒸蒸日上的大众公司和更多的孩子正是皮埃切试图留下的传奇和遗产。

个性倾向性---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特征(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它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对事物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它是个性的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差异中较经常的、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气质:

气质的概念来源于拉丁语,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类型:

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疲劳,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

多血质: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又显得有些粗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或发生变化。

粘液质:表现为情绪较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行动稳定迟缓,说话缓慢且言语不多;处事冷静而踏实;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

抑郁质: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

案例:

办公室一幕

小李是个热心肠,有一天看到隔壁办公室的老王焦头烂额地做一份报表,他出于好奇跑过去看,才发现老王遇到了很难解决的一些数据问题,账目总是对不上。他站在旁边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老王计算的方法有问题,所以很热心地告诉老王正确的方法。老王认为小李的经验不如自己丰富,却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心里很不舒服,对小李提出的建议非但没有采纳,反而有点动怒,请小李走开。自从这件事情过后,原本相处还算融洽的两人产生了裂缝,关系一落千丈。

思考题

1、小李和老王可能属于什么气质类型的人?

2、如果你是老王的同事,你会如何同老王进行沟通?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

性格包含三层含义:

(1)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2)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3)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

二、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1 、性格的态度特征:指对待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性格特征。可以分为四类:一个人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

态度特征;对待劳动、生活、学习的性格特征;对待劳动产品的态度特征;对待自己的性

格特征。

2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主导心境指一段时

间内支配性的主要情绪状态。

3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否自觉支配行为向预定目标努力的性格特征。

4 、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一个人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方面的主动性、自觉性,或者受个

人情绪、兴趣、好恶,以及环境干扰的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类型:

1、机能类型说

英国心理学家A.培因(1818~1903)和法国心理学家T.李波(1839~1916)提出。根据理智、情绪和意志三者在性格结构中所占优势的不同来确定性格类型。由于这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所以被称为机能类型学说。

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

2、向性说

C. G.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1875~1961)最早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

性格类型。

内向型: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外向型: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关心外部事物;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A. 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 1870~1937)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按照个体的独立性程度来划分性格类型

独立型:善于独立思考,有个人坚定的信念,有主见,能够独立发挥自己的力量;但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顺从型: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缺少独立见解,容易盲从、随波逐流、屈从权势,遇到重大事件往往惊慌失措,逃避现实。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环境

案例分析: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个性上有问题的员工,是管理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诚然,你无法解决所有他人个性的问题,也没有人会期望你这样做。较为极端的情况应该是让训练有素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大夫解决,但是你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和他们沟通,试着去了解他们,并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他们。你事先应该有思想准备:个性上的问题,不是短期之内可以改变得了的,严整纪律的行动很少发生效用。现在让我们将这些有个性问题的员工分为几类:

一、感情脆弱、容易受伤型

假设你在公司的高级系统部门担任管理工作,属下共有五个程序设计师。管理上的政策是将旧有的作业转换成电脑作业,今天你才发现进度无法满足副总裁的需要。他要求你和每个程序设计师私下会谈,就他们在进度上的落后提出批评和检讨。这时你所面临的难题是一名叫若玲的属下。

问:若玲感情脆弱,别人批评很容易让她有受伤的感觉。上个星期她就曾因为你针对她的工作提出质疑而泫然欲涕,现在你该如何面对她?

二、暴躁易怒型

李奇在一家化学工厂修护部门担任机械修护工作,他的技艺卓越却不太合群,容易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上星期他再三以有人偷了他的工具为由,要求经理出面解决,否则他要如法炮制拿走同仁的工具作为补偿。工厂经理不愿解决这件事,他将问题转交给你,假如你是李奇的主管,你该怎么办?

三、特立独行、难以捉摸型

克雄从事撰写广告文案的工作,他颇具创意,但特立独行的作风常和传统的工作规范格格不入。克雄虽然能将份内的工作圆满完成,且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但他迟到的次数频繁,并经常以“私事”为

由请假。你也不喜欢克雄和客户接触时,那种吊儿郎当的德行。其他的广告工作人员都穿着公司规定的服饰,并依照规章行事,克雄的穿着和举止却是随兴所至,自行其是。他可能穿运动夹克和球鞋来上班,有时则是一件破旧的牛仔裤,再套件运动衫。此外他接待客人时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让你怀疑他的作为是否损害公司的形象。

身为主管的你是否该继续容忍克雄的特立独行?

四、消级悲观型

历文在你管理下的质量检验部门任职已有三年之久。你们的产品中有为数可观的塑胶制品,质量检验部大多数的工作为检验新产品,研究某项产品失败的原因,并作降低成本的分析工作。历文虽然手艺灵活,但是生性悲观,凡事总以悲观的角度诠释,诸如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目标无法达成,新的构想无法推展,对于新观念又不抱希望,他墨守陈规,认为保持原状才是明智之举,因而很难让历文对工作产生热情。你一方面很难确定他是否肯花心思在整修故障和提高品质上面,另外你又担心他凡是消极的态度会影响其他的同仁,因而不愿旁人和他共事。

思考题:

1、如果你是他们的上司,你将如何对待这些个性有“问题”的员工?

2、对于克雄,你认为是否应当使他的行为符合组织规范?

3、你认为个性和能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一、态度的内涵

1、态度是个体对人或事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理解态度:(1)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2)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3)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态度的结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认知失调理论: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0年代后期提出,试图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的两(多)个态度之间或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和谐。减少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降低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激励)。

不协调并不一定使人们直接寻求一致性

知觉:

1、含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过程分析: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3、知觉的特征:(1)相对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错觉:人们知觉并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知觉的经验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即产生错觉。

5 、激励:

激励就是通过影响员工的内在需要,激发员工的行为动机,从而使个体的行为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和活动。简而言之,激励是一种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鼓励人们向组织的目标努力的过程。

激励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满足需要激发动机鼓励行动

1、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3、调整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相对而言,这类理论是从静态研究激励问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一书,初次提出的需要层次论,

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954年《激励与个性》书中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观点:(1)人是有需求的动物;(2)人的需求表现出轻重层次;(3)需求是由高到低顺次排列并得到满足;(4)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求不构成激励因素,只能提供满意感。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在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个过程来研究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引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的。这类理论是动态、系统的研究激励问题。

一、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工作与激励》中提出

基本公式: M(Motivation)=V(Valence)·E(Expectancy)

弗罗姆的结论:激励人的关键是了解个人目标和努力与绩效、绩效与奖励、奖励与个人目标的满足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的原则能够解释所有人的激励机制。

二、公平理论

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StancyJ.Adams)1967年在著作《奖酬不公平时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人与人之间存在社会比较,且就近比较的倾向,所以也称社会比较理论

亚当斯的结论:具有激励作用的报酬包括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一旦有不公平

感,前者乃至它的存在本身对满意与激励已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对比中的后者

(1)对大多数人而言,公平与不公平是当事人的主观臆断,而不是依靠客观

标准(2)亚当斯认为恢复公平感的途径:退出交换关系、改变参照对象、改变认知等

调整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研究激励问题。

案例分析:

张彬这回可真生气了。他刚刚找过高海,要求他把吃午饭的时间变动一下(要么就在班上吃一份盒饭,要么就迟一会儿到外边去吃),以便把一项急件突击出来,这是张彬的上司特别关照的,一定要在下午两点钟以前办好。这项工作要求在保险卷宗里把一些事故索赔案卷查出来。张彬知道,这件事对于像高海这样的老手来说简直是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可是高海只是含糊地咕哝了几句,说他今天非得上一趟银行不可,而且还有几件私人的事要办,再说,辛辛苦苦干了一上午了,他也需要有一次午餐休息时间——这毕竟是所有员工都应该享受的。

张彬自己想,上次他拒绝了高海想晋升为高级赔偿分析员的请求是做对了。虽然他也承认高海的确是这儿最敏锐的分析员之一,可是高海的出勤记录太不像样了。提升,除了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外,也得反映他的责任感,而高海在这方面再次表现出不肯“回头”。张彬想:“他对自己的名声太不在乎了。”要是张彬能用高海的观点来看问题就好了。高海是看着张彬在两年前怎么当上科长的。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小心起来了。因为这个张彬可不像他的前任那样,他总是冷冰冰的,不大跟科里的其他人混在一起,从来不开玩笑。再说,看来他一点也不喜欢高海。高海猜想,张彬多半是提防着像他高海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张彬在当上科长之前,从未处理过一件保险索赔的事,像高海这种人准会讨厌一个外行来当他的领导的)。自从出了那件有关自行车的事情以后,高海对这一点就更加肯定了。

是这么一回事:高海得了流感。他病休的第三天,接到张彬打来的电话,问他能不能马上回去上班,因为工作积压的太多。高海告诉他,大夫要他休息整整一周。碰巧,到第四天,他有点坐不住了,天气又那么好,他就骑上自行车,顺着街蹬到一家修车铺修理车上的链条,这里离他家也不过十分钟路程。可是就在他刚要走进那铺子里去的时候,他一眼瞥见张彬正好开着车驶过去。

当下一个星期一他回去上班的时候,本想去解释一下,不过他知道张彬是不会相信他的。又过了几周,当有个高级赔偿分析员的职位出现空缺时,他发现自己为那件事吃了很大的亏,而他完全肯定自己是很难胜任这个职务的。在他提出希望能考虑让他担任这项职位时,张彬告诉他说,这个职位要求一种真正的个人责任感,而高海当了这么久的雇员,他的业绩记录是平平的。科里的人全对高海说,这明明是歧视他,应该去斗争,去见上级,不能就此善罢甘休。可是高海因要求被置之不理,感到非常丢人,再也不想说什么了。他只希望张彬在这里呆不长。至少他科里的那些朋友们是站在他这边的。

所以当张彬要他放弃吃午饭时,高海真上火了。试想,向打击他的头头讨好,人家会怎么议论他呢?要是他屈从于头头的意志,连午餐时间也不能自己支配,那同事们又会怎么说呢?

问:(1)假如你是张彬,你会怎样把高海争取过来?

(2)你该如何和高海及其他同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们“格外”的支持?

案例分析:

艾森豪威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统帅。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士兵从早到晚一直挖壕沟,就走过去跟他说:“大兵,现在日子过得还好吧?”士兵一看是将军,敬了个礼后说:“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哦!我在这边没日没夜地挖。”艾森豪威尔说:“我想也是,你上来,我们走一走。”艾森豪威尔就带士兵在那个营区里面绕了一圈,告诉他当一个将军的痛苦和肩膀上挂了几颗星以后还被参谋长骂的那种难受,打仗前一晚睡不着觉的那种压力,以及对未来前途的那种迷惘。

最后,艾森豪威尔对士兵说:“我们两个一样,不要看你在坑你们,我在帐篷里,其实谁的痛苦大还不知道呢,也许你还没死的时候,我就活活地被压力给压死了。”这样绕了一圈以后,又绕到了那个坑附近,那个士兵说:“将军,我看我还是挖我的壕沟吧!”

三、有效沟通的技巧:1、使用多种渠道 2、简化语言 3、积极倾听 4、克制情绪5、使用小道消

2、激发冲突水平的对策:(1)选派态度开明的管理者(2)引进外人(3)鼓励竞争(4)重构组织(5)

任命吹毛求疵者

2、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强调领导者的有效风格和所采取的有效领导行为

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研究(四分图模式)

密执安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

管理方格模式

PM型领导模式

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

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

一位领导者,每次上班总是关心下属职工的生日,并及时派秘书,给他们送去生日蛋糕和贺卡,对待这种做法,各方面反映不一,你认为这种管理方式更适合:

A.任务明确,上下关系融洽,领导职位权力强的组织;

B.任务不明确,上下关系紧张,领导职位权力弱的组织;

C.任务明确,上下关系紧张,领导职位权力强的组织;

D.任务明确,上下关系融洽。领导职位权力弱的组织。

在一场胜败攸关的与敌交锋中,某炮兵连长亲自充当阻击炮手,英勇无比地发挥了他在前些年炮兵生涯中超群的炮击本领。战终于打胜了,在庆功会上这位一心等待着褒奖的炮兵连长不曾料想竟得到了撤职的处分。对这件事的最合理解释是: A.该军领导因不了解炮兵连长的表现而错误地处分了他

B.炮兵连长过分邀功自傲,激怒了该军领导

C.炮兵连长的英勇战斗行动不符合军事指挥官的职责要求

D.炮兵连长没有成功地培养出杰出的炮手

案例分析:

斑羚飞渡

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少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6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肌腱发达的4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在同一水平线上,键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5米远的成绩,母斑羚,小斑羚和

老斑羚只能跳4米左右。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一声吼叫,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接着一老一少结对起跳,一先一后,在半空中,年轻的踏在年老的身上,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跨越到了对岸,而年老的则坠入万丈深渊。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可见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和奉献精神。

群体决策的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1)浪费时间(2)从众压力(3)少数人控制(4)责任不清

群体决策技术:1.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 2.德尔斐法 3.名义群体法4.电子会议法

团队指能够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的群体。

有关团队的案例:

案例(一)在茫茫的大海中,有几只零星的海豚在觅食,忽然他们欣喜若狂的看到在海洋深处游动着一个很大的鱼群,这是他们并没有因饥饿而冲向鱼群,急于求成。因为如果那样,鱼群就会被冲散。所以,他们游动着尾随着鱼群的后面,用特有的声音“吱、吱……”的向大海的远方召唤。一只、二只、三只……越来越多的海豚伙伴游了过来,不断地加入到队伍中一起高声呼唤着!哇!已经五十多只了,他们还没有停止!当海豚的数量汇聚到一百多只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所有的海豚围着鱼群环绕,形成一个球状把鱼群全部围拢在中心。接着他们分成小组有秩序地冲进球形中央,慌乱的鱼群无处可走,全部都变成海豚的腹中佳肴。当中间的海豚吃饱以后,他们就会游出来,替换在外面的伙伴,让他们进去美餐。就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直到最后,每一只海豚都得到了饱餐。

案例(二)每年的九月至十一月,加拿大境内的大雁都要成群结队的往南飞行,到美国东海岸过冬。第二年的春天再飞回原地繁殖。在长达万里航程中,他们要遭遇猎人的枪口,历经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及寒流与缺水的威胁,但每一年他们都能成功往返。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他们每年都能成功呢?因为雁群一字排开成“V”型时,这比孤雁单飞提升了71%的飞行能量。当每只雁展翅高飞,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这种省力的飞行模式,让每只雁最大的节省能量。当每一只雁偏离队伍时他会立刻发现:单独飞行的辛苦及阻力,他会立即飞回团队,善用前面伙伴提供的“向上之风”。当前导的雁疲倦时,他会退到队伍的后方,而另一只雁则飞到他的位置上来填补。当某只雁生病或者受伤时,会有两只雁飞出队伍,跟在受伤雁的后面,协助并保护它,直到它康复。然后他们会自己组成“V”字型,再开始飞行追赶团队。在队伍的每一只雁都会发出“呱、呱……”的叫声鼓励领头的雁勇往直前。

三、关于建立高绩效团队的探讨

1.适当的规模(一般以12人为宜)

2.能力与角色设计(要突出多样性,能力角色互补)

3.目标设计

4.领导与结构

5.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

6.培养相互信任的精神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1、试论述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试论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提升领导的影响力 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行为的实施,组织或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影响力。 2、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行为,因其面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多,艺术性也就越强。 3、领导是与某种目标相联系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能力、个性特征、工作行为倾向、权力类型、影响力等。 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可弥补权力的缺乏。领导可以改变不一种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P328 主要观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够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改善下属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属达到目标。领导的作用在于: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提供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品课程)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心理与行为 2、群体心理与行为 3、领导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1.多学科的交叉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 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上这些学科的一些特点,由于组织行为学是多种学科相融的产物,因此它同时具有原有学科所不具备的一些新的特点。 2.情景性 强调的是权变的方法,即不存在那种对任何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佳管理模式。 3.系统性 组织是一个大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必须从整体出发,既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自然属性,又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规律的社会属性。 4.实用性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呢,我认为学习组织行为学为我们在纷繁的管理活动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我们可能是这样考虑问题,学了组织行为学之后,对于管理中人的行为我们就有一些理性的知识,它会帮助我们正确的处理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勤于思考,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5.科学性 力求严格的科学调查和实验,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 多层次性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领导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纳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简介 1999年7月,卡莉·费奥瑞纳正式加入惠普,出任惠普ceo。当时惠普市场收益低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卡莉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她出任ceo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狂飙突进式改革举措,强调速度。事实上也帮助惠普走出了低迷,市场份额开始回升。 但是2002年,费奥瑞纳按照自己一贯的管理风格,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在自己的一手推动下,惠普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康柏电脑,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非议。然而,合并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她预想的1+1>2并没有实现,反而小于2。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利润率未见提升。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从而严重蚕食了公司利润。自2002年以来,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只有1%。去年第四季度,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的占有率降至15%,戴尔则升至15.9%,惠普因此痛失个人电脑市场头把交椅宝座。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IBM(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从28.7%降至26.6%。自2001年9月以来,惠普股价下跌了约15%,而其竞争对手戴尔的股价差不多翻了一番。于是女强人采取了裁员、革除和更换高管的措施企图挽回败局。但是非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因强硬、固执、独断无情的领导风格得罪了不少人,在公司失去人心,怨声载道。在2005年2月9日,经过了一年多的会议裁决和卡莉的苦苦挣扎,无力挽回败局的卡莉终于还是在一片消极评论中被惠普辞退,从而结束了费奥瑞纳在惠普的5年半的职业生涯,也终结了硅谷的神话。 曾经的世界第一女ceo,女强人,可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下面我将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局限内,简单分析一下惠普公司前女CEO卡莉?费奥瑞纳在惠普的职业生涯从辉煌走到被辞退的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目前,从卡莉·费奥瑞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是一位成功者,因为他是全明星级别的世界性女ceo,享誉世界;然而就其出任惠普ceo五年多时间的领导方式及结果是失败的典型案例。 1.特质理论和性格、气质的心理学理论解读卡莉?费奥瑞纳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卡莉的领导是维系在其非凡魅力之上的独揽大权、高度专权式的家长制作风,而惠普需要的是一个懂得经营现代企业的ceo,并非一个封建暴君。 在领导的特质理论中,也强调了魅力、热情、勇气、外倾性、责任心等共性来标榜领导,而这位女强人恰恰缺少了情绪智力这一特质,这也是她致命之处,这导致了她与下属关系的紧张并且怨声载道。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解析

《经济法学》课程作业 第一次: 1. 下列对胜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深层次特征 能够预测工作绩效 可以定性描述 能够区分优秀和一般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可以定性描述 2. 某个人掌握支配你的职位和责任的权力,期望你服从规则的要求。这种权力称为() 强制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法定权力 参照性权力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法定权力 3. 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来建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被称为() 事业部制 横向组织结构 矩阵制 无边界组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横向组织结构 4. 光荣榜是一种典型的()形式。

员工参与 员工认可 弹性福利 技能工资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员工认可 5. 工作要求员工表达出来的情绪与他们的真实情感不吻合的现象,称为() 情绪劳动 情绪失调 情绪障碍 情绪缺乏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情绪失调 6. “入乡随俗”,反映的是() 角色知觉 角色冲突 心理契约 组织承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角色知觉 7. 在沟通过程中,噪声存在于哪个环节() 编码 译码 信息传递

以上都是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以上都是 8.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 正相关 负相关 无关系 倒U型关系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倒U型关系 9.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 西蒙 霍桑 梅奥 卡尼曼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西蒙 10.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中不包括() 个体行为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社会行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社会行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doc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 目的和要求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 学习目的与目标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 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 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 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 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 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 教学内容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 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 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 弗洛伊德 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 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 。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二、群体行为:核心问题是领导与团队 三、组织行为:核心问题是系统和规律

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 4 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2、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答: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积极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答:科学管理学派阶段、行为学派阶段、管理科学学派阶段、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阶段 5、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6、简述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答: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认知对象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机发生的,研究表明,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晕轮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7、简述社会人理论的要点。 答:社会人人性理论由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实验后提出的一种人性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人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组织成员有着复杂个性与复杂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与“自然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主要观点社会性需要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工业革命与

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题目: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姓名: 李宇哲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 学号: 2011106084 20 12 年8 月31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消极取向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即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怎样发挥员工的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本文介绍了积极组织行为学产生的过程及其内容、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及积极心理学的区别,分析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子概念的内涵、开发培训方法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概括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 一、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和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的标志。如何挖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创造性,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21世纪初由鲁森斯(Luthans)提出的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目前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组织行为学也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应用的新成果,是管理学、行为学的新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相对于传统组织行为学不仅仅是理论概念的翻新,以及研究重点简单的由消极性转向积极性,而是有着具体标准和严格概念界定的研究范畴。POB研究实际上是追求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而且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在组织中对绩效提升的影响性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POB尤其强调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特性。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27——1932年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从事的著名试验——“霍桑试验”。他们总结: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积极特性方面的影响,如士气、安全感、自尊、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管理。换言之,积极的帮助、正面的影响、员工积极的态度均对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尽管大量的实证以及显著的表面效度支持着有关人的积极性的研究,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组织行为学领域更多地聚焦组织、团队、管理者和员工的负面障碍等方面,如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如何确定组织中员工负面情绪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如何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态度和行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冲突和应对压力、倦怠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形,组织行为学家Wright认为主要是以往的组织行为研究过分强调“费效分析”的价值取向,即一切行为和政策都要以它们使组织付出的成本和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为基础来衡量其效果和价。Wright等将这种取向称为“忠于管理的观点”。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参考思路: 案例1、王安电脑公司的用人之道(综合指导书P121) 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 答:王安属于自我实现人性假设的一种。这种人性观在管理方式上是:第一,王安关心的不仅仅是怎样对下级指导和监控,而更多是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尤其对下级能否接受的敢抢以及他们的归属感和身份感。 第二,关心的是他们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上。 第三,王安要求主管人员的作用要从抓计划、组织与控制转到在下级职工与更上一层次领导之间充当中间人方面来,要倾听并力求理解下级的要求,响应员工的呼声,主管人员不再是任务的下达与授予者,不再是激励与控制者,反倒成了给工人创造条件与提供方便的人,成了工人们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以下是本小题的另一种回答,供参考:首先,从案例中可以看到: 第一,王安特别重视人、理解人,关心的不仅仅是怎样对下级指导和监控,更多的是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尤其对下级能否接受的接受组织目标的感想以及他们的归属感和身份感。 第二,王安关心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员工的需要上。 第三,注意不同个性的工程师处理搞好关系、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通过谈心给与他们鼓励与安慰。因此,王安的这种管理风格,体现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其次,案例中还可以看到: 第一,信赖是王安对部下的信条。王安在管理中,能够充分授权,发挥下属的才干,从不插手一个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倾听并力求理解下级的要求,响应员工的呼声; 第三,他不再是任务的下达与授予者,也不再是激励与控制者,反倒成了给员工创造条件与提供方便的人,成了员工们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王安管理方法上的这些特点,说明王安的人性观有“自我实现人”的倾向。综上所述,王安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型、特点和技术专长和生活需要,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说明了王安具有运用“复杂人”人性观来实施管理的倾向。

《组织行为学》教案设计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1章组织行为导论 现场阅读“信息系统”案例,思考和讨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只要组织行为能力强,即使不是某一职能领域的行或专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 ——作者剑锋 第1节组织行为核心概念 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构成要素: 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 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 管理(高层管理、职位管理) 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 什么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的种类: 一、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分为: 1、微观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态度、能力、人格等)和群体行为(沟通、领导、 冲突等)。 2、宏观组织行为: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 二、根据组织目标的关系,可分为: 1、正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 遵守规章、组织公民行为等。 2、反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 偷窃欺骗等。 组织行为技能举例:(看短片) 一、如何表扬员工? 1、表扬要及时 2、表扬要具体 3、表扬要讨论相关事件 4、表扬要公布于众 5、表扬要转达相关表扬信息

6、表扬要善始善终 7、要寻找机会表扬员工 8、要存入员工档案,为什么事而被表扬 二、如何批评员工? 1、态度要平和、客观、严肃 2、具体指明问题 3、不针对具体人 4、允许员工述自己的看法 5、保持对讨论的控制 6、对今后如何防错误达成共识 7、逐步选择惩戒程序,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2节组织行为研究与管理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的相关学科: 心理学:能力、动机、态度、认知、学习、压力、情绪 社会学:群体动力、权利、冲突、组织理论、组织变革 社会心理学:态度、沟通、人际关系、群体动力、社会知觉 人类学:价值观、组织文化、跨文化分析 政治学:冲突、组织政治活动、权利 管理学:领导、激励、控制、组织设计、国际管理 组织行为管理模式:

《教育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使用说明: 1.为了帮助大家对教育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学得懂,用得上,我们为老师和同学们设立了一个案例库,本次所上的案例主要是教材当中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以各种方式(自己的经历、其他案例的摘选)不断补充我们教育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库,(发到在线讨论或我们的邮箱中)为大家创造一个讨论实际问题的园地。 1.对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要在本课程中找到分析案例的相应理论,说明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这些观点有针对性地分析案例中的事实,阐释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2.一般来讲,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本案例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只是一个答题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1.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 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的涵义:组织是一群人数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就构成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 组织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预测他人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释。组织行为学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 控制。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分析和行动(引导)。依靠适当的分析,管理者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控制有关行为,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企业活动、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等等,都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人离开了组织,就如鱼离开了水;没有人的组织也不成其为组织。 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 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 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 未来的行为。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 反映。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 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是个人对某 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 久信念。 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学 习历史、所受教育、成长经历和所处环 境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 活动规律和个性倾向,具有独特的精神 面貌。 倾向性。人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表 现出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和特定的 行为模式,体现为个人的需要、信念和 理想、世界观倾向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 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它 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 稳定性。个性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成为判定一个人心理特点和行 为倾向的依据。 整体性。个性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 机结合,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存在 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个性特征。 社会性。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 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经过社会实践 和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关系的 体现。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天遗 传因素。但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它 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是人典 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天生的。主 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 力特征。 气质对行为的影响:在组织管理活动 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 利用和扩大各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一 面,抑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理 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 极性,合理用人。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 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 作。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习惯性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 心理特征。简单地说,性格是人对现实 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 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2)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 征 (3)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 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 任务的可能性,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态度:是关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客观事 物、人和事的评价性陈述。它反映了一 个人是如何感受某些事物的,是行为的 决定因素。 工作投入:指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 并将工作绩效视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反 映。 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 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 中的反映。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 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 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 类型或状态更可取。它反映了人们在观 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要、 好与坏的评价和判断。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考虑价值观 影响当前及将来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及其 变化有助于塑造组织的未来。价值观的 影响表现在: 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 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 择; 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 法; 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 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 压力的程度; 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 法; 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 的手段的选择。 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奖励是社会 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 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 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 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 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 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 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 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励实际上 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 行为。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需要。需要(Need)是指客观的刺 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 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动机(motivation)的原意 是引起动作。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 的。但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公司是他的你能怎么办 正如材料中指出的,艾乐基公司目前正处于极大的困境中,而引致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企业内存在的多种矛盾: 第一,价值观的冲突。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科研官,哈里成立公司的初衷和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找到治病救人的方法并从中得到快乐而工作。他的这种理想和价值观无疑是崇高的。但是,正如材料中指出的,大部分员工并不是和他想的一样,员工更需要的是一家成功的企业,是一家能够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以支持他们的各类物质需求以及提供长期职业发展可能的企业。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协调将导致员工的满意度大幅下降,并可能引致大量的人员流失。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错位。 首先,对于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来说,他技术超群并对科研有着无比的热情,他是一个合适的研发团队的领导人。但是,他在商业治理方面没有太多的天分,或者说是热情,因此,他应该专注于自己“首席科研官”的职责,放权给能够担负经营责任的职业经理人。 同时,作为公司第二、第三把手的布拉德和莱恩也都是技术出身,且在公司的职务也是负责研发管理。换言之,整个公司根本没有负责市场或业务方面的高管。他们二人在清楚了解公司的现状,且明知自己不具备营销或业务能力的情况下,不应该听任哈里一意孤行,而是要积极行使自己作为核心管理团队的作用,说服哈里转变观念,挽救公司。事实上,在海斯在艾乐基苦苦挣扎的三年间,他们一直旁观而没有帮助他促成变革,是错失了大好的良机。 第三,公司组织架构的失效。 名义上公司有董事会,也有核心管理团队,可实际上,董事会成员都是哈里的亲人或朋友,且对他言听计从,完全无条件的支持,而核心管理团队的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也都完全由哈里一人决定。这样,整个公司的组织架构虽然形式上存在,但在实际运营中已经完全失效了,公司赫然已经成为哈里的一言堂。而任何对哈里的权威和决定的挑战,都会引起他极大的反弹——布拉德这次的“T恤事件”就是一例。 在目前的情况下,布拉德和莱恩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离开艾尔基,另谋出路;要么努力说服哈里,接受培养基的市场项目,并对公司管理实行变革,避免艾尔基走上破产之路。因为他们两人对于哈里和艾尔基公司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需要在这里稳定的工作,因此前者显然不是理想的出路。而要达成后者,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要说服哈里,转变观念。现在公司变革的最大阻力来源不是别人,而恰恰是公司的创始人哈里,是他的“只要治病救人,不要利润”的观念。的确,正如德鲁克所言,创造利润仅仅是一家企业最起码而不是唯一或最高的目的。但是,没有利润,任何公司的前景都只可能是失败。没有利润,艾尔基将无法生存,公司众多怀抱梦想的员工将失去起码的生活依托,而哈里“治病救人”的梦想也将彻底破碎。布拉德和莱恩的任务就是让哈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创造利润“和“治病救人”并不矛盾,相反,“创造利润”只是他们实现梦想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或许是让哈里放弃固执,转变观念的关键所在。当然,在

《组织行为学》题库及客观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试卷题型: 选择题(20×1’),简答题(6×5’),论述题(3×10’),案例分析(1×20’) 第1章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一、单选题 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A.社会学 B.管理学C.组织行为学 D.市场营销学 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设有控制组并对研究条件方面进行最大程度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A.案例研究 B.现场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文献研究 4、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A.社会学 B.管理学C.组织行为学 D.市场营销学 5、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斯 D.马科思·韦伯 7、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运用线条图来对产品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A.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B.亨利·甘特 C.泰罗 D.亨利·福特 8、组织理论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近代组织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A.马科斯·韦伯的理论 B.亨利·法约尔的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9、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11、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的提出者是()。A.厄威克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韦伯 12、斯隆对现代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A.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B.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C.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D.进行了工时和动作研究 13、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4、按照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B.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C.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其他角色 1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A.亨利·甘特B.马克思·韦伯C.玛丽·福莱特D.亨利·法约尔 16、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以

组织行为学:自变量与因变量教案资料

组织行为学:自变量 与因变量

组织行为学:自变量与因变量 A model is an abstraction of reality; a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of some real-world phenomenon.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s Dependent variables are the key factors you want to explain or predict. What are the primary dependent variables in OB? Scholars tend to emphasize productivity, absenteeism, turnover, and job satisfaction. 1.Productivity An organization is productive if it achieves its goals, and does so by transferring inputs into outputs at the lowest cost. As such, productivity implies a concern for both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A business firm is effective when it attains its sales or market share goals, but its productivity also depends on achieving these goals efficiently. Measures of such efficiency may include return on investment, profit per dollar of sales, and output per hour of labor. In summary, one of OB's major concerns is productivity. We want to know what factors will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individuals, of groups, and of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2.Absenteeism Keeping absenteeism low is very important to an organization. Levels of absenteeism beyond the normal range in any organization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at organization’s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Not all absences are bad. While most absences impact negatively on the organization, we can conceive of situations where the organization may benefit by an employee voluntarily choosing not come to work. For instance, fatigue or excess stress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an employee’s productivity. In jobs where an employee needs to be ale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