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阶段理论到道德类型理论.

从道德阶段理论到道德类型理论.
从道德阶段理论到道德类型理论.

从道德阶段理论到道德类型理论

——西方道德认知理论的最新发展研究杨韶刚

【论文分类】教育学 G1 【期刊期数】2007年06期【论文期刊来源】《教育导刊》(广州)2007年4上期第6~9页【作者简介】杨韶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广东广州520420 【内容提要】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是近年来新科尔伯格理论的最新发展。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探讨个体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评价这个新的道德类型理论,重点阐述道德类型的细化研究,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思想启示。【关键词】道德类型/新科尔伯格理论/个体道德发展

道德类型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科尔伯格的学生和继承者莱斯特(Jim Rest)提出的,经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新科尔伯格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根据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对思维图式的运用,将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个体的道德思维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对深入探讨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科尔伯格理论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斯蒂芬·托马(Stephen J. Thoma)对道德类型分类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和特点分析。本文结合这一研究的最新动态,对道德类型理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早期的道德类型理论新科尔伯格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就是道德思维方式的转换分配。运用确定问题测验(Defining Issues Test, 简称DIT)所测量的每个被试应同时具有三种道德思维图式,即个人利益图式、保持规范图式和后习俗图式。“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图式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知识网络,是在个人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的影响下组织起来的……道德图式的网络体现了道德知识建构的系统性,与生活事件的联系体现了道德发展与情境的高度相关,根据经验来获取新信息则体现了个体道德判断的自动性。”〔1〕显然,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和人们生活经历的不同,不同年龄阶段或道德发展阶段的人使用这三种图式的频率也不同,而并不像科尔伯格所认为的那样,每个阶段只使用一种主要的思维图式。莱斯特等人根据发展阶段的双重分类标准(巩固和过渡的优势类别或混合类别),将被试分成6种类型。所谓优势类别,是指每个被试分别对三种图式进行评定,计算这三种图式的平均评定,然后根据对图式的最高评定对被试进行分类,即他们是属于第2、3阶段还是第4阶段,或者是5、6阶段。所谓混合类别是根据图式混合的程度来评定。DIT研究发现,被试在考虑问题时,头脑中同时具有三种图式。对于某些被试来说,相对高频率地使用一种图式,这被称为图式混合中的“巩固”(consolidated)程度。这就是说,某种图式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另一种图式。而对于另外一些被试来说,他们使用三种图式的频率相差并不很明显,这被称为图式混合中的“过渡”(transitional)程度,即三种图式具有同样的评定。以此对他们进行分类,确定他们属于巩固类型还是转换类型。莱斯特等人在1999年提出了道德判断的六种类型,〔2〕分别为:类型1指个人利益图式上的巩固,三个道德判断图式处于低度混合状态。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频繁地使用个人利益图式。类型2是处于个人利益图式到保持规范图式中的过渡阶段。在这三种图式中,个人利益图式仍然具有相对较高的评定,但是被试使用三者的频率相当,并没有稳定于某一图式。类型3是处于过渡阶段的保持规范图式。在这三种图式中,保持规范图式具有相对较高的评

定。从形式上看,个体开始对保持规范图式表示喜爱,但是,处于类型3的个体对个人利益图式项目的偏好要大于对后习俗图式项目的偏好。类型4是指在保持规范图式上处于巩固阶段的人。研究发现,个体在这三种道德判断图式上处于低度混合状态。在DIT项目的排序中,个体表现出对保持规范项目的偏好。类型5和类型6是指在这三种图式中,后习俗图式具有相对较高的评定,但是类型6的被试高频率地使用这种图式,而类型5的被试则更平均地使用这三种图式。显然,这种道德发展类型理论与科尔伯格的阶段理论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特点。笔者认为,它主要表现为以一些特点:一是个体的道德类型是按顺序发展的。它与科尔伯格提出的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是相似的,即类型1~6在发展上是有序的。随着年龄和教育水平的增长,这六种道德类型逐步向上发展。二是道德类型的巩固有利于信息加工。表现为巩固类型的个体(第1、4、6阶段)在“不能做出行为选择的次数”(Number of Can' t Decides)、“不同故事的N2分数间的不一致”(Inconsistency in N2 Scores Across Stories)、“排列任务和评定任务之间的不一致(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anking Task and Rating task)以及“U分数”(Utiliter Score)中表现出信息加工的容易和一致性。而表现为过渡类型的个体(第2、3、5阶段)则表现出信息加工的困难和不一致性。三是不同的道德判断图式指导个体作出不同的决策。类型4和类型6的个体都处于巩固阶段,其道德判断图式都有利于信息加工。但在有争议的公共政策问题上,类型4的观点却不同于类型6的观点,类型4倾向于赋予权威无限的力量(甚至在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并倾向于支持明显的(甚至简单化的)集体社会规范;而后习俗图式即类型6则认为习俗可以改变。因此,这两种图式都有利于信息加工,但不同的道德判断图式却能使人做出不同的决策。〔3〕二、道德类型理论的更新 (一)道德类型的更新莱斯特于2002年去世后,当代新科尔伯格理论的主要代表斯蒂芬·托马根据DIT-2的最新研究资料对道德类型做了更细致的划分。他将6种道德类型更新为7种,并且对类型5、6的内容以及巩固和过渡阶段的划分做了更详尽的解释和部分调整。〔4〕下图描绘了每个类型中各个图式所占的比重。 {G1R602.jpg} 类型5反映了保持规范图式与后习俗图式中的过渡阶段。类似于类型3和类型4,类型5的个体大多偏好保持规范项目。这种类型的人在DIT项目上的排序不同于类型3的个体,主要在于他们对后习俗项目的喜爱超过个人利益项目。类型6是保持规范与后习俗图式间高度混合的过渡阶段,尽管从形式上看,处在这一阶段的个体表现出对后习俗项目的喜爱,并逐渐转向喜爱后习俗图式。而类型7是后习俗图式的巩固。在DIT项目排列上可见,这三种图式的低度混合表明,个体对后习俗项目的喜爱显著超过喜爱与其他道德判断图式相关的项目。这样,巩固阶段就是类型1、4、7,过渡阶段为类型2、3、5、6。此外,类型的发展(向高级类型推进)并不一定等同于道德运算的提升(向上发展)。比如,类型6与类型7的个体在诚实地做出决定这个指数上有显著差异。虽然类型6个体比类型4个体的发展阶段要高,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由于类型6的个体处在过渡阶段,所以它比类型4的个体更容易说谎。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有些成人在道德表现上不如儿童,或许正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思维发展正处在过渡阶段。巩固阶段和过渡阶段在诚实地做出决定这个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这可以理解为,巩固阶段和过渡阶段的个体在维持规范图式与后习俗图式方面的推理存在差异。与处于过渡阶段的后习俗图式的被试相比,处于巩固阶段的维持规范图式的个体更不容易说谎。尽管他们是在向原则性思维

靠拢和发展,但处于过渡阶段类型6的个体并不稳固于此,其它的信息源可能会干扰他们在这个图式上做出的判断,所以仍可能会经常表现出自私(利己)倾向。这就是类型6的个体容易在行为上产生偏差(如说谎)的原因。

(二)对巩固阶段和过渡阶段特点的解释在运用DIT-2进行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托马对巩固阶段和过渡阶段的特点做了如下解释:处在巩固阶段的个体能对DIT项目所涉及的不同图式进行明确区分,且将某一特定图式置于最高点。所以,和过渡阶段相比,巩固阶段的个体在作出决定时速度更快,这是因为巩固阶段使道德思维更易于启动,且有更多的实质性影响。在情况不明以及需要迅速作出决定的极短时间里,巩固阶段提高了为特定行为找到道德依据的速度。另外,处在巩固阶段的个体是自律、自我导向的,因而较少依赖周围环境的刺激,较少受到他人的干扰。处于过渡阶段的个体,因受到几个同时并存的图式干扰,所以道德图式的信息就不那么易于提取,也不那么清晰。换言之,处在过渡阶段的个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激活相应的图式,而且其他相关信息源会干扰被试的选择,所以道德判断的速度相对较慢。有关研究认为,巩固阶段才是影响个体诚实地作出决定的一个因素。当然,具有过渡类型的个体也有优势道德判断图式,但这取决于个体是向巩固阶段发展还是向偏离巩固阶段发展。如区分同属于过渡阶段的类型3和类型5的关键,是次要问题的最高排列组合。类型3个体将个人利益阶段排列为第二重要,而类型5的个体则将P项目排在第二重要的位置。就是说,虽然这两种过渡阶段的类型都是在向更高级阶段发展,但类型3的个体在向习俗项目上的巩固阶段发展,而类型5的个体在向习俗项目的偏离阶段发展。因此,他们的优势道德判断图式是不同的,其发展的方向也是有差异的。 (三)非道德变量的提出托马等人通过运用DIT进行多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在巩固阶段和过渡阶段还存在其他一些重要但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心理变量,它们对个体道德心理发展和道德类型的确立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指标上:不能决定数(number of can' t decide)。这个变量表示个体在DIT-2中对选择采取什么行动作出决定的数量。DIT-2共有5个两难故事,在每个故事中,被试必须选择主人公应该或不应该按某种方式行动(例如,在海因茨偷药的两难故事中,要求被试决定海因茨应不应该偷窃),但也可以选择“不能决定”选项。研究者通过对被试选择“不能决定”的选项数来计算该变量。在DIT-1中是记0~6分,在DIT-2里是记0~5分。这个变量的意义在于,它们是不能决定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产物。因为存在多重以及潜在的冲突解释,所以处在过渡阶段的个体“不能决定数”较多。在明尼苏达大学伦理研究中心对全美地区青少年部分性别的样本进行的为期10年的DIT分数的统计样本中,处于巩固类型4和7的个体“不能决定数”最少,而处在过渡阶段3和5的个体这一选项数却很多。当然,同为巩固阶段的类型1也有很多“不能决定”的选项,因为类型1是年龄相对很小且思维发展很不稳定的群体。处在个人利益图式巩固阶段的个体可能只储存很少的道德信息以应对道德两难情境。人道/自由观点(humanitarian/liberal perspective)。这个变量表现个体对某一道德问题所持有的人道/自由观点,如强烈赞同海因兹应该偷药;邻居不应将改过自新的逃犯送入监狱;校长不应禁止讨论有争议话题的学生报纸;医生应满足在疾病中痛苦的患者结束生命的渴求;即使某些顾客不再跟他做生意,企业主也应雇用少数民族雇员等。这表明个体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和自由观。通过简单地计数被试的选择与高分团体的匹配次数,就可以产生这个变量,即人道/自由观点(标记为HUMLIB),分数标

记为0(无匹配)至6(全部匹配)。研究发现,处在习俗阶段(类型3~5)的个体在这个变量上的匹配次数明显较低,处于巩固阶段的个体(类型4)则最低。宗教的正统习俗(religious orthodoxy)。这个变量表现在医生这个两难故事的内容:医生是否提供给痛苦的濒死病人药物以加速其死亡。项目9引发的信念是,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只有上帝才能决定人的生死。排列由1~5分的分值以及四个项目在每个故事中的排序计算,这个变量的最高分数是9(排为最重要且最前列),最低为1分(列为最不重要且没有排序)。这个指标上的得分几乎与人道/自由观点的分数完全相反。它旨在探讨被试对人的生命所持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与宗教的关系。三、道德类型理论研究的理性思考道德类型理论的提出是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新科尔伯格理论的进一步深化。道德类型理论对科学地研究个体道德发展规律、探索道德教育的策略及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道德类型理论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通过科学理性的研究和思考,吸取该理论之有益成份,有助于形成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特色。 (一)道德类型理论是反映个体道德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种有用方法用DIT所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尽管个体的道德类型并不能代替P分数或N2指标,但它们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这说明道德类型理论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DIT的研究者早就认为DIT对道德发展的测量必须是连续的,道德类型理论却把道德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几个类型,尽管这些类型更加细化,但这种划分仍然有退回到科尔伯格的“硬阶段”模型的嫌疑。所以,托马指出:“道德类型理论是使用DIT进行分析的一种主要策略,通过用类型指标来反映数据的总体全貌,就可以很恰当地补充说明主要分析的不足。”这就需要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 (二)非道德变量的发现对道德教育的启示非道德判断变量,即如上文所提到的不能决定数、人道/自由观点等。这些变量是从DIT中获取的额外信息,反映了在DIT故事中个体作出选择决定的程度及其作出行为选择背后的哲学和政治观点以及宗教信仰。这些变量不仅可以被使用DIT的研究者所利用,也可以作为一种模型,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照。这些变量的发现告诉我们,对道德问题的判断也隐含着某些不属于道德领域的成分,道德教育的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不应机械片面地把个体的判断与道德问题简单等同,而应进行理性的科学分析。 (三)道德类型理论所引发的新思考在DIT发展的早期,莱斯特就曾提出“复杂阶段的模型”,试图依此来对科尔伯格的“硬阶段”模式加以修正。通过内容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道德类型理论对“复杂阶段模型”具有很强的承接性,它们讨论的重点都是个体道德发展阶段的转换问题。例如,各道德阶段之间是否存在过渡、转换?转换是如何发生的?转换有什么规律可循?转换的成功或快慢与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否相关?等等。显然,道德类型理论从本质上讲仍然是沿着科尔伯格学说向前发展的。因此,进一步研究道德类型理论,揭示其对于“复杂阶段模型”理论的承接和转换的成份,就可以为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指明新的方向。总之,道德类型理论是建立在DIT-1、DIT-2实证分析基础之上的,一切与各种类型个体的特征以及转换、巩固、过渡有关的特点都是通过DIT的系列研究总结得出的。随着DIT-2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研究资料的逐渐丰富,道德类型理论也必然要不断更新。我们知道,新科尔伯格理论是研究道德发展的理论,其研究的最终方向是要走向实际应用的,即为道德教育提供某种理论的干预和指导。目前,它已经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某些积极的思想启示。但作为新科尔伯格理论重要研究项目

的道德类型理论,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为道德教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它的可靠性程度究竟有多高?这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仍有待更多研究的深化。注释:〔1〕杨韶刚. 确定问题测验与新科尔伯格理论. 思想·理论·教育,2006(4)

〔2〕Rest, J. , Narvaez, D. , Bebeau, M. & Thoma, S. ( 1999) Post-conventional moral thinking: A neo-Kohlbergian approach-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姚莉. 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反思和重构(硕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2004 〔4〕Derryberry, W. & Thoma, S. J. ( 2005) . Functional differences: Comparing moral judgment developmental phase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 34, No. 1, March 2005, pp. 89~106^

铁路职业道德类理论模拟题

铁路职业道德类理论模拟题 铁路职业道德类理论模拟题库 (一)选择题 1(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 )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A)企业利益 (B)个人利益 (C)职业权益 (D)职业特点 2(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 社会所承担的( )和义务。 (A)行业权利 (B)道德责任 (C)法律责任 (D) 承诺 3(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 )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环节。 (A)理论依据 (B)唯一体现 (C)中心思想 (D)基础 4(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美德~是( )的基础。 (A)道德 (B)信仰 (C)行为 (D)语言 5(铁路( )是人或物的位移~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并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和形态~而只是改变所运物品所在的位臵。 (A)运输种类 (B)运输方式 (C)运输产品 (D)运输品种 6(铁路运输服务于旅客、货主~要把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 ( )。 (A)范例 (B)榜样 (C)规则 (D)规范 7(铁路的职业纪律(往往是通过各种规章、守则、条例、制度表现出来的~具有法规的性质和( )特点。 (A)复杂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局限性

8(“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职业道德的( )。 (A)基本原理 (B)基本制度 (C)规范准则 (D)基本原则 9(尊客爱货~指的是铁路职工对自身服务对象的( )和道德情感。 (A)态度 (B)表情 (C)影响 (D)意见 10(铁路企业和铁路职工的职业责任。就是服从并服务于旅客、货主的( ) 和正当要求。 (A)所有意愿 (B)建议 (C)权利保障 (D)合理愿望 11(尊客爱货、热情周到作为铁路职业道德的规范。是由铁路行业的( )决定 的。 (A)垄断性 (B)服务性 (C)独特性 (D)复杂性 12(职业道德总是通过一定的职业技能体现出来的~( )是实践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基本保证。 (A)实际操作 (B)个人意愿 (C)文化水平 (D)职业技能 13(遵章守纪指的是铁路职工在从事各自的职业活动中~始终按照( )的各种 行为规则~一丝不苟地完成生产作业的行为。 (A)商议 (B)约定 (C)明文规定 (D)作业环节 14(( )是铁路工作永恒的主题。 (A)人民铁路为人民 (B)标准化作业 (C)经济效益最大化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5(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为铁路职工提出了正确使用( )的基本原则。 (A)职业权利 (B)职务条件 (C)职业特点 (D)工作方法 16(对于铁路职工来说~爱护铁路一切设施(不仅包含爱护( )的含义~而且 是自身职业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 (A)环境设施 (B)公共财物 (C)劳动工具 (D)自身安全 17(铁路运输窗口岗位~是指铁路运输企业直接面向旅客、货主的( )。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及答案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0.5分,共10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涂黑。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 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ACD ) A.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B.诚实守信,见利忘义 C.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D.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2.“民无信不立”这句名言是(D )所言: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ABC )” A.社会公德 B.家庭美德 C.职业道德 D.企业道德 4.清朝吴县人蔡璘,曾有友人在他家寄存千金,没有留下字据而朋友去世,蔡璘主动归返友人生前寄存的千金给朋友儿子这说明蔡璘(D ) A.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B.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C.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D.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5.《商业系统服务公约》内容,有(ABCD ) A.文明经商,讲究礼貌 B.主动热情,耐心周到 C.明码标价,买卖公平 D.符合规定,合理退换 6.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ABCD ) A.仪表端庄,饰品化妆适当 B.语言规范,忌言语生硬 C.举止得体,态度尊敬 D.待人热情,亲切友好 7.职业道德包括(ABCD ) A.文明礼貌,爱岗敬业 B.开拓创新,团结互助 C.遵纪守法,勤劳节俭 D.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8.某电器修理部的一位男服务员正在聚精会神的修理电器,有一位小青年抱着一台彩电进来,请求修理,他叫了一声服务员,男服务员没有听见,小青年有手拍了一下服务员,服务员吓了一跳,沉下脸说:“有话好好讲,不要动手动脚”,你认为(C ) A.该服务员方法正确,对敢于动手动脚的人是要先发制人 B.小青年先 拍别人肩膀,没理在先 C.服务员的语言不规范,使用挑衅性言辞D双方都有错误 9.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是(ABC ) A.语调平和,语气亲切 B.语言简练,语言明确 C.语感自然,语速适中 D.语言有趣,讲究艺术 10.爱岗敬业的最高要求是(C ) A.热爱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 B.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技能 C.把爱岗敬业上升到道德层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 D.严肃的对待工作,通过努力工作发财致富

道德发展六阶段

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的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来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这则道德两难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偷药会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如他们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赞成者会说,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者则会说,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 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9~15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柏格与皮亚杰道德发展观 柯尔柏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前习俗(0-9),习俗(9-15),后习俗(15岁以后)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二者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皮亚杰研的究重点在道德思维形成过程本身,进而提出了“图式”等概念;而科尔伯格研究的重点在对道德思维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上,进而提出了

三水平六阶段。 第二、关于影响道德发展的社会认知因素,如关于角色扮演机会等,皮亚杰只注意到了同伴群体的作用,而科尔伯格给予了高度重视。 第三、皮亚杰的研究是一种纯理论推演,比如他将道德品质的发展仅仅归于道德判断这一个方面;而科尔伯格重视理论探求,更强调应用研究,因此科尔伯格在学说的构建上更为完善。 第四、两者的研究方法不一致。皮亚杰是双偶故事法,柯尔伯格是两难故事法。 二者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联系(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 通过比较后发现,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理论均是从认知领域来研究人类道德的发展,都采取心理发展的观点来解释人类道德的形成,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具体表现在: 二者的道德发展观均是一维纵向的,他们认为,道德认知结构的不断组织和转换形成了道德的发展。 “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正是图式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经同化、顺应的建构过程。从同化一顺应一同化,个体的道德认知发生冲突,由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个体的道德结构也不断得到扩充和重建。 在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个体不断调整与环境的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

作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原则的道德判断,从而个体的道德逐渐由道德他律转向道德自律。” 由此可以看到,从自律到他律的转变,是其理论构建的主线。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在本质上,与认知概念一样,是按同样的方式发展的。道德也是通过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借助于平衡化建构起来的。一般说来,当智力发展到较高层次时,其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也达到较高层次,道德也就相应发展到较高阶段。但这并不是说高智力水平就能保证个体有较高水平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因为智力仅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皮亚杰的道德阶段论研究到道德规则相对变化这一深度。而科尔伯格以人的道德判断力为着服点,进行大量的实验分析,提出了超过皮亚杰原有公式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因此,我们说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学说。 道德发展的共性: 1.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但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2.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顺序,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 3.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即道德推理发展阶段不能超越逻辑思维发展阶段。 4.道德发展与不同社会环境的刺激及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有关。

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 ( A C. D 3 A.的遵守 D 4、 A. C 5 A.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6、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 A.表美B.道美C.风格美D.形体美 7、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

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8、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以热衷予“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9、 A.D.互补的 10、 A D.苏轼 11、 A.骄戒躁先出头 12 A.务到人 13 A.严谨治学B.爱岗敬业C.热爱学生D.依法执教 14、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 A.死扣书本B.实事求是C.一视同仁D.虚怀若谷 15、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A.严谨治学B.实事求是C.与时俱

进D.理论联系实际 16、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A.爱工作B.爱学生C.爱学校D.爱教育事业 17、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 18、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 D 19 A.D.学习 20、 A 21、 A 2 )A 23 A 24 A 25 A 26、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因素是() A.职业道德原则B.职业道德规范C.职业道德修养D.职业道德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者得2分,错选、多选、少选或不选者得0分。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继皮亚杰之后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道德两难论的方法研究道德的发展问题。这种方法也称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进行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原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参加讨论,如: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茨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偷药会受到惩罚。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模拟试题) (1~50题,共50 道题) 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选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题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一 ) 单选题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规定的我国公民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 。 (A)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B) 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C)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对协作,艰苦奋斗,乐于奉献 (D) 遵纪守法,通情达理,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创新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以( ) 为重点。 (A) 诚实守信 (B) 爱岗敬业 (C) 无私奉献 (D) 遵纪守法 3、以下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虽然市场经济强调金钱的价值,但不会导致拜金主义 (B) 市场经济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容易导致利已主义 (C) 市场经济遵从功利主义原则,能够激励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 (D) 市场经济讲求效率,公平问题无足轻重 4、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职业道德的作用表现在( ) 。 (A) 职业道德是一种柔性约束力量,几乎不起作用 (B) 企业管理主要靠制度和纪律,没有必要特别强调职业道德 (C)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降底生产成本 (D) 职业道德与企业管理是两个范畴,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5、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倡导勤劳节俭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欲望,继而阻碍经济发展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需要勤劳,不必崇尚节俭 (C)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们勤劳节俭的品质 (D) 勤劳节俭有利于节省资源,但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请根据下列案例并结合所学职业道德知识,回答第6?9 ) 同仁堂是中华药业老字号,奉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以诚相待,童叟无欺。 1988 年, 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爆发甲肝,板蓝根冲剂供不应求,有人提议同仁党借机提价,获取企业发展资金。但同仁堂坚持“兢兢业业、汲汲济世”的宗旨, 没有提价。还有一次,一顾客反映他所购买的“天王补心丹”中 混装了一丸“地榆槐角丸” ,虽然这两种药混装并无危险,且只有一丸药,但同仁党还是立即将已经发售出去的 4万盒“天王补心丹”全部追回。 6、下列说法中,属于同仁堂所奉行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 。 (A)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质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D) “只要天下无疾病,哪怕柜上药后尘” 7、同仁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一信条所体现的职业道德追求是( ) 。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 科尔伯格继皮亚杰之后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道德两难论的方法研究道德的发展问题。这种方法也称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进行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原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参加讨论,如: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茨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品德的结构及品德发展理论

第二讲品德的结构及发展 一、道德与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等。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个别人的存在或个人行为的好坏为转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外,还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它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是一种个体的现象。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 第二、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第三、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者的联系是: 第一、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当一个人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他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中时,就形成了品德,因此,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可言。 第二、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体的品德而存在的。许多个人的品德就构成或影响着社会道德面貌或风气,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的组成单位。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培养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 (一)道德认识 1、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包括对道德概念、原则、观点等道德知识的了解或掌握,以及运用这些道德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等道德判断和评价。道德认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道德信念。 2、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发展道德判断能力) (1)道德知识的掌握 (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道德评价能力是依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的能力。 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①从重复老师或别人的评价过渡到自己独立做出评价;②从依据行为的直接效果为标准逐渐转向对行为动机的分析;③从评价别人的行为到分析自己的行为;④从片面的评价到全面、客观和正确的评价。 (3)道德信念的产生 学生不仅要知道道德规范是什么,不仅要能运用规范进行是非善恶的评价,而且还要坚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并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这便是道德信念。 3、道德认识的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及答案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题) 、与法律相比,道德的()。 .时效性差 .作用力度强 .操作性强 .适用范围广 、下面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依法治国就是不讲道德或少讲道德 .倡导以德治国要淡化法律的强制性 .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下列选项中,符合“仪表端庄”具体要求的是()。 .着装华贵 .着装朴素大方 .饰品俏丽 .发型突出个性 、对企业来说,诚实守信()。 .会增加经营成本 .是无形资本 .与经济效益无关 .不利于经济竞争 、以下关于办事公道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办事公道就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在当事人中间搞折衷 .办事公道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能因人而异 .办事公道是职业劳动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对没有任何职权的员工来说,不存在办事公道的问题 、关于勤劳节俭的现代意义,你认为正确的是()。 .太勤劳是不懂得生活的表现 .节俭不符合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要求 .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 .艰苦创业精神应提倡,勤俭之风不宜弘扬 、就职业纪律的特性来说,它一般具有()。 .一定的模糊性 .执行上的非强制性 .明确的规定性 .法律强制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的是()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团结互助 .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反映的是团结互助道德规范中()的具体要求。

.胸怀坦荡 .互相学习 .助人为乐 .平等尊重 、从年起。我国把“公民道德宣传日”定为每年的()。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以()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尊老爱幼、反对迷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看了上述案例,你总的感受是()。 .日立公司的制度十分苛刻 .日立公司太小气 .节俭有助于降低成本 .日立精神值得学习,但不能学习其做法 、某顾客在商场买东西时,态度蛮横,语言粗鲁,并提出了许多不合理要求。你认为营业员应该如何处理?() .尽可能地满足顾客要求 .交给上司处理 .对顾客进行批评教育 .拒绝对这样的顾客提供服务 、下列说法中。违背办事公道原则的选项是()。 .某商场售货员按照顾客到来的先后次序为他们提供服务 .某宾馆服务员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某车站工作人员根据需求开办特殊购票窗口 .某工厂管理人员不分年龄、性别安排相同的工种 、你认为没有顾客时,柜台服务人员比较妥当的做法是()。 .坐下来休息一下 .与同事聊聊天 .整理一下货架上的物品 .看报纸 、符合从业人员举止得体要求的是()。 .态度谦卑 .表情严肃 .谨小慎微 .形象庄重 、流传于商界的谚语“悦来客店兴旺,狗猛酒酸萧条”,说明了()的重要性。 .爱岗敬业 .团结协作 .勤劳节俭 .文明礼貌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016安徽宿州教师考编公告|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常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2.权威阶段(5~8岁) 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另一个表现则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即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比如,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儿童会对无意中打碎15个杯子的人比无意中打碎1个杯子的人进行更严厉的批判。 3.可逆性阶段(8~10岁) 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此时这种共同约定的规则具有相互取舍的可逆特征。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表明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认识到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倾向于自觉地遵守,因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2016安徽宿州教师考编公告|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公正阶段(10~12岁) 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10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在皮亚杰看来:从可逆性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在以他律到自律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而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在儿童犯错误时,要使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

3-职业道德类理论模拟题

职业道德类理论模拟题库 (一)选择题 1.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 )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A)企业利益(B)个人利益(C)职业权益(D)职业特点 2.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 )和义务。 (A)行业权利(B)道德责任(C)法律责任(D) 承诺 3.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 )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环节。 (A)理论依据(B)唯一体现(C)中心思想(D)基础 4.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美德,是( )的基础。 (A)道德(B)信仰(C)行为(D)语言 5.铁路( )是人或物的位移,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并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和形态,而只是改变所运物品所在的位置。 (A)运输种类(B)运输方式(C)运输产品(D)运输品种 6.铁路运输服务于旅客、货主,要把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 )。 (A)范例(B)榜样(C)规则(D)规范 7.铁路的职业纪律.往往是通过各种规章、守则、条例、制度表现出来的,具有法规的性质和( )特点。 (A)复杂性(B)强制性(C)规范性(D)局限性 8.“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职业道德的( )。 (A)基本原理(B)基本制度(C)规范准则(D)基本原则 9.尊客爱货,指的是铁路职工对自身服务对象的( )和道德情感。 (A)态度(B)表情(C)影响(D)意见 10.铁路企业和铁路职工的职业责任。就是服从并服务于旅客、货主的( )和正当要求。 (A)所有意愿(B)建议(C)权利保障(D)合理愿望 11.尊客爱货、热情周到作为铁路职业道德的规范。是由铁路行业的( )决定的。 (A)垄断性(B)服务性(C)独特性(D)复杂性 12.职业道德总是通过一定的职业技能体现出来的,( )是实践和提高职业道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的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来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这则道德两难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 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 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 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 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 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不该偷的理由水平阶断道德推理的特点前习俗水平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受到惩罚西,他不会受重罚2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冒险偷药习俗3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水平子”取向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包括都得对妻子负责。 为救妻子去偷药,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 4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命合情合理,但偷别人的东西犯法。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契约的组成部分。 海因茨已经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种情况。 5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为救妻子命尽了全力,无论如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何都不该采取偷的办法解决么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问题,但他还是去偷药了,这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是一种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加以调控为。 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第12卷 第4期 2005年8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 URNAL O F HUNAN BUS I NESS COLL EGE Vo1112 No 14 Aug 12005 〔收稿日期〕20050510〔作者简介〕肖  (1959-),女,湖南武冈人,湖南商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 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肖  (湖南商学院 学生工作处,长沙 410205) 〔摘 要〕当代西方德育理念在西方道德教育危机中孕育,在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演变中生长,在当代西方道德环境变革中形成。当代西方德育理念对我国德育具有启示意义。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德育应树立全球开放德育理念、大德育理念、人本德育理念、个性化德育理念和快乐德育理念。 〔关键词〕西方道德教育;德育理念;我国德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5)04011904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是指从上个世纪中叶至今在西方国家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的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与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相适应的道德教育观念和主体德育精神。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朗,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各国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同时西方各国青少年学生中的道德问题也日益严重,需要通过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因此,许多新的德育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引导各国道德教育的重要思想武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念对我国德育教育也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当代西方德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任何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论的产生既不是历史的简单延伸,也不是历史隔绝的无根的创造,它应是历史与现实统一的产物。当代西方德育理念也不能例外,它在现代西方道德教育危机中孕育,在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演变中生长,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环境变革中形成。11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危机中孕育着当代道德教育理念的萌芽。上个世纪中叶开始,全球青少年道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面临巨大危机。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社会和道德危机。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表现尤为突出:第一,犯罪率上升。从1980年起,世界各国犯罪率平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美国为最,每年犯罪3500多万起。第二,毒品走私猖獗。全世界毒品交易年获利高达5000亿美元,美国、西欧最为严重。第三,失业率猛增。1995年西方主要国家的失业率:西班牙24.4%,法国12. 2%,意大利11.9%,加拿大10.2%,德国10%,英国8.2%。第四,腐败现象越来越普遍。有人估计,由腐败给各国带来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第五,青少年道德日益沦落。据统计,美国每年有100万以上10多岁的少女怀孕,其中80%是未婚女孩。第六,暴力行为、吸毒和酗 酒等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危机,引发了人们普遍的“ 道德恐慌” ,使各个国家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促使各个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这种反思,使许多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认识到必须在新的理念指导下, “让道德教育来解决道德问题”。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道德教育中负有重要责任。在当今的美国,有许多的家庭、学校和教学已不再履行他们作为道德标准的维护者和促进者的传统职责。而是在家庭、学校、企业、政府以及 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重新提倡具有美国传统的核心道德标准,用新的眼光审视当代青少年,用新的理念指导道德教育。正如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S ?拉姆勒指出:为培养21世纪的公民,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要求我们为地球上人们更好地生活负责的价值体系。 21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发展演变推动了当代西方德育理念的形成。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及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教学理论工作者把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人们开始逐步调整道德教育的思路与策略,探讨道德教育的新模式与新方法,促进了新的道德教育理念的形成。近代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赫尔巴特曾经断言:“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

模拟试卷-职业道德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学习职业道德的意义之一是() A 有利于自己工作 B 有利于反对特权 C 有利于改善与领导的关系 D 有利于掌握道德特征 2.属于职业道德特征的内容是() A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B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C 具有很强的立法性 D 具有很强的监督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 A 集体主义 B 为人民服务 C 立党为公 D 执政为民 4.职业义务的特点是() A 无偿性和奉献性 B 利他性和自觉性 C 尽责任和不计报酬 D 利他性和无偿性 5.正确行使职业权力的首要要求是() A 要树立一定的权威性 B 要求执行权力的尊严 C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权力观 D 要能把握恰当的权力分寸 6.办事公道要求做到() A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B 公平交易,实行平均主义 C 一心为公,不计较他人得失 D 办事以本单位利益为重 7.酒店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条款中有() A 满腔热情,多劝饮酒 B 保持房间卫生,陪客人聊天 C 工作负责,不断纠正客人错误 D 宾客至上,优质服务 8.职业道德行为的特点之一是() A 认真修养,才能成为高尚的人 B 对他人和社会影响重大 C 不管行为方式如何,只要效果好 D 在职业活动环境中才有职业道德 9.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根本标准是() A 好与坏 B 公与私 C 善与恶 D 真与伪

10.职业道德行为修养过程中不包括() A 自我学习 B 自我教育 C 自我满足 D 自我反省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本职业道德教材的特点有() A 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B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C 突出重点,兼顾其他 D 针对性强,创新点多 2.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有:() A 有利于处理好邻居关系 B 规范社会秩序和劳动者职业行为 C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D 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3.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有() A 互不相关,彼此独立 B 互相转换,唇亡齿寒 C 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D 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4.职业责任的特点有() A 差异性 B 自律性 C 独立性 D 强制性 5.遵守职业纪律要求做到() A 熟知职业纪律,避免无知违纪 B 严守职业纪律,不能明知故犯 C 自觉遵守职业纪律,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 D 认真履行职业责任,搞好本职工作6.正确行使职业权力要做到() A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权力观 B 要正确使用手中的职业权力 C 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D 要互相监督,互相抵制滥用职权之风7.职业道德行为基本规范的内容有() A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B 诚实守信,宽厚待人 C 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D 以身作则,奉献社会 8.属于职业道德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是() A 遵守法纪,文明安全 B 人道主义,救死扶伤 C 准班正点,尊客爱货 D 关爱学生,有教无类 9.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类型有() A 社会评价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详解

职业道德模拟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C)。 A.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B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C.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D.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 社会主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C)。 A. 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 C 为人民服务D.遵守法纪 3. 下面关于职业道德行为的主要特点不正确的表述是 A. 与职业活动紧密相关 B.职业道 德的选择 C.与内心世界息息相关 D.对他人的影响重大 4.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 职业道德与法律都体现和代表着人民群众的观点和利益与意志 B 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起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 C. 职业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完全不一祥 D. 凡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违反宪法和法律,也是违反道德的 5. 对"诚实守信 "不正确的说法是 (D)。 A. 诚实守信就是要求重承诺,信守诺言,忠实地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B.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法则 C. 诚实守信要敢于讲真话,坚接真理 D. 诚实守信与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相矛盾 6. 增强职业责任感的要求错误的表述是 A. 要认真履行职业麦任,搞好本职工作 B 要熟悉业务,互相配合 C. 要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D 要只维护自己单位的利益 7. 下面关于勤劳节俭说法正确的是 A. 消费可以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发 展,因此提倡节俭是不合时宜的 B. 勤劳可以提高效率,节俭可以降低成本 C 勤劳节俭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产物,不符合现代企业精神 D. 勤劳节俭只是家庭美德提出的要求 8. 下列对爱岗敬业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 抓住机遇,竞争上岗 B. 具有奉献精神 C 勤奋学习,刻苦钴研业务 D.忠于职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9. 职业纪律具有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 各行各业的职业纪律其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 (B)。 (D)。 (B)。

品德发展的理论

品德发展的理论 (一)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应用于品德学习中。班杜拉等人采取实验的方法对品德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榜样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模仿是学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当榜样和说理教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重视言传身带,这是成功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遵守的原则。 (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是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伯格试图把皮亚杰的理论精炼、发展。他用所谓的“道德两难论法”(即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作出判断)让被试做出道德判断,并解释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然后确定被试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 柯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 第一个水平:前世俗水平。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是行为的后果。这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1.服从与避免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时的学生服从父母、教师等权威人物,认为凡是不会受到惩罚的行为就是好的。他们说海因茨偷药合理,因为不偷药,妻子会病死,他要受到谴责的。也有的说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被抓住会坐牢、受罚的。

2.朴素的利己主义道德定向阶段:这时的学生判断是否是以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依据的。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好的,不能满足需要的就是不好的。赞成偷药的行为者认为妻子过去替海因茨做饭,洗衣,现在病了,该去偷。也有的认为,药店老板发明药就是为了赚钱,所以老板是对的。 第二个水平:世俗水平。这个水平道德的判断及其标准是一般普通成人所具有的,因而称为世俗水平。它又分为两个阶段。 3.谋求允许的道德定向阶段:凡是得到别人允许的行为就是好的,而遭到别人反对的就是不好的。他们认为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这一阶段学生的道德判断是以本人的行为是否被允许为衡量标准,他们能理解别人,服从别人的规定。 4.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判断善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对海因茨偷药的行为,从救治妻子疾病看,无可非议。但偷窃行为又为法律所禁止,因此偷药又是不应该的。这阶段的学生要求履行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敬,遵守不变的法则,并要求别人也去遵守。 第三个水平:后世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它也分为两个阶段。 5.履行准则与守法的道德定向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对社会负有某种道义职责,对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也同样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在判断是非善恶时,认为只有兼顾他人权力与福利的行为才是道德的。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