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完整版)《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完整版)《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经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2)多次(或屡次)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思考作答。

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附【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10.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0.D 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一、(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参考答案】

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

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

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周公诫子》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乙)《诫子书》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甲】(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三、<<孙权劝学>>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诫子书》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乙】——诸葛亮《诫子书》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参考答案:

19、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20、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21、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五、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诫子书》

(1)淫慢: 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1.解释下列短语:

(1)开张圣听:____________(2)作奸犯科: _____________(3)陟罚臧否:____________

(4)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 (5)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4.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附答案】:

1.(1)扩大圣明的听闻; (2)做奸险的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3) 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 (4)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5) 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 2.(1)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2)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 .C(本选段讲诉的是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4.儿子:宁静、勤俭;刘禅: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六、【甲文】《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C.甲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乙文作者强调一个“静”字,指出获得成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为一个“躁”字,

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_ _ 。

13.读了甲、乙两文你一定会感触深刻、请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谈谈你的启示?(4分)

答:

参考答案

10、C 11、A(“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3分) 12.每小题2分。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13. 略

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2.谈了饮酒问题。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三:

1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3分)

对偶句: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示例: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喜欢。

分)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 ..(宁静:致:远:)..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慢.: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诫子书及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一、填空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七、原文默写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⑦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⑨,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注)①马援:东汉大将。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②通:交往。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④汝曹:你等,尔辈。⑤施衿结缡: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

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⑥择:败坏。⑦鹄:天鹅。鹜:野鸭。本句比喻相差不远。⑧下车:指新官到任。⑨切齿:表示痛恨。 10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俭以.养德不以.物喜 B.非宁静无以致.远错落有致. C.年与时驰.心驰.神往 D.不愿汝曹效.也以儆效.尤 106.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诫子书的阅读附答案

诫子书的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正人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yin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恬澹”,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扩散精力。⑤yin慢:指过度的享乐。yin,过度。慢,懒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开展阐述的?又是怎么开展阐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援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以下: 夫酒之设(支配),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义),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情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到达融洽的顶点了)。主张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疲倦),可以致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三、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阐述。不管做人,仍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取得成绩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照,增强了阐述效果。 12.告知儿子修身养性,糊口节约,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 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便可。) 14.谈了喝酒问题。待人接物,喝酒要节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诫子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5诫子书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淫慢 ..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

诫子书 阅读练习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 7.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8.《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

校级公开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顺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

完整版诫子书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姓名:_______ 班级: 一、填空 《诫子书》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 、 三国时国_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 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戒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⑶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 (7悲守穷庐(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六、课内阅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原文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 ,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复何及。

《孙权劝学》《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

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阅读原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淫慢:指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阅读试题: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答案: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汇编 (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年 /与时驰卿/今当涂掌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操守)意与日去.。(离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二)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诸葛亮《诫子书》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答案: 13、(1)振奋(2)修养 14、(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5、D 16、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诫子书教案(人教部编版)

诫子书教案 学习目标 1. 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3. 领会古人思想观念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领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难点:深刻体会修身治学之道,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 知识链接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学法指导: 1. 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 “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 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 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字词梳理】2. 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朗读练习】3. 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 本文很明显是一篇议论性文章,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的?作者的主要观点为何? 2. 请你谈谈对“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这句话的看法 、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 由文章可见,“静”可谓是把握与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那么它一定不似表面上的意思 那么简单。请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到底该如何理解文中的“静”? 2. 在《论语》十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修身与治学,在本篇文章中,依然强调的是修身治学,这真是件怪事,为何修身与治学之间联系如此紧密。请同学们关于此话题展开讨论,探讨修身与治学之间的联系,并思考该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堂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并在翻译过程中体会其深刻内涵。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

161.《诫子书》中:“夫学须静也”当中的“静”怎样理解?与“学”有何关系? 【答案】“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弃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学习和反思自己的作为。(意思相近即可)【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夫学须静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静”的意思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这句强调了“静”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摒除杂念才能专心于学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16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答案】(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2)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解析】 【详解】 (1)(2)考查的是翻译句子。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中“三”不是确指,

“三人”可以理解为“几个人”,“焉”意思是“于此,在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中“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据此断句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3.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16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年与时驰.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意.与日去 165.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 ..(3)遂成枯落(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 (5)年与时驰( ) .(6)意与日去( )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 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

(完整版)诫子书教案公开课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翻译全文。 情感目标: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体会家道文化;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和教诲。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法、学法设想: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泰戈尔和冰心先生对于母亲的思念和回忆,这一节课我们看看一位父亲对于孩子的殷切期盼和教导。平时你们的父母亲和你们教导哪些?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高人,他即是父亲又是博学多闻的智者,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 2、点拨存在的问题,看视频。 注意(1)生字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2)停顿 3、划分停顿 4、集体朗读课文 三、全文翻译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思考:夫的翻译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像这种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不做句子成分的就是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如:也、为、以、所、因、而、且、与、则、何、乎、其、之、于、者、若、乃、焉 提问:这一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个修辞手法有什么特征? 明确:对偶的修辞,对偶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

诫子书比较阅读 中考题

《诫子书》与同类文体比较阅读中考试题 (一)《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