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全书

中国书画全书
中国书画全书

中國書畫全書 目録

この目録は、

中國書畫全書編纂委員会編『中国書畫全書』(一)~(十四)

(盧輔聖主編、崔爾平、江宏副主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1999 に収録のあるものをまとめたものです。

第1冊

古畫品録 謝赫 1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蕭繹 3

續畫品 姚最 4

筆法記 荊浩 6

畫山水賦 荊浩 8

墨藪 韋續 9

法書要録 張彦遠 30

歴代名畫記 張彦遠 119

續書品録 李嗣真 159

唐朝名畫録 朱景玄 161

貞觀公私畫史 裴孝源 170

山水訣 王維 176

山水論 王維 177

後畫録 沙門彦悰 178

寺塔記 段成式 180

山水訣 李成 187

益州名畫録 黄休復 188

墨池編 朱長文 202

聖朝名畫評 劉道醇 446

五代名畫補遺 劉道醇 460

圖畫見聞志 郭若虚 465

林泉高致 郭煕 郭思 497

畫記 郭思 503

六一題跋 歐陽修 505

東坡題跋 蘇軾 579

山谷題跋 黄庭堅 657

放翁題跋 陸游 722

廣川書跋 董逌 753

廣川畫跋 董逌 812

東觀餘論 黄伯思 844

鶴山題跋 魏了翁 894

後村題跋 劉克荘 929

海岳題跋 米芾 955

寶章待訪録 米芾 957

書史 米芾 963

海岳名言 米芾 976

畫史 米芾 978 德隅堂畫品 李廌 990

第2冊

翰墨志 趙構 1 宣和書譜 内院奉敕撰 4 宣和畫譜 内院奉敕撰 60 思陵書畫記 周密 132 雲烟過眼録 周密 135 志雅堂雜鈔 周密 158 續書譜 姜夔 172 寶真齋法書贊 岳珂 176 山水純全集 韓拙 354 聲畫集 孫紹遠 360 書苑菁華 陳思 427 書小史 陳思 533 蘭亭考 桑世昌 575 蘭亭續考 兪松 616 皇宋書録 董史 629 負暄野録 陳槱 646 金壺記 釋適之 653 畫山水訣 李澄叟 674 華光梅譜 釋仲仁 676 松齋梅譜 呉太素 679 畫継 鄧椿 703 畫録廣遺 張澂 725 悦生所藏書畫別録 佚名 727 竹譜詳録 李衎 728 墨竹譜 管道昇 761 寫山水訣 黄公望 762 衍極 鄭杓 763 法書考 盛煕明 799 圖畫考 盛煕明 828 翰林要訣 陳繹曾 842 圖繪寶鑒 夏文彦 847 古今畫鑒 湯垕 894 學古編 吾丘衍 904 畫継補遺 荘肅 913 雲烟過眼續録 湯允謨 918 書法鈎玄 蘇霖 920 書経補遺 呂宗傑 935 字學新書摘抄 劉惟志 946 繪宗十二忌 饒自然 952 書畫目録 王惲 954

寫像秘訣 王繹 958 元代畫塑記 佚名 960 墨竹記 張退公 968

第3冊

書史會要 陶宗儀 1

書畫傳習録 王紱 92 法書通釋 張紳 307 珊瑚木難 朱存理 323 鐵網珊瑚 朱存理 466 文待詔題跋 文徴明 770 書輯 陸深 783 墨池瑣録 楊慎 800 書品 楊慎 808 畫品 楊慎 814 名畫神品目 楊慎 821 法帖神品目 楊慎 825 鈴山堂書畫記 文嘉 829 圖繪寶鑒續編 韓昂 835 書訣 豐坊 840 童學書程 豐坊 855 四友齋書論 何良俊 863 四友齋畫論 何良俊 868 孫氏書畫鈔 孫鳳 874 中麓畫品 李開元 913 國朝呉郡丹青志 王穉登 918 書畫跋跋 孫鑛 921 畫箋 屠隆 955 畫説 莫是龍 997 畫禪室随筆 董其昌 999 眉公書畫史 陳繼儒 1034 妮古録 陳繼儒 1038 竹懶畫媵 李日華 1060 竹懶墨君題語 李日華 1085 味水軒日記 李日華 1093

第4冊

詹東圖玄覽編 詹景鳳 1

繪事微言 唐志契 60 書法雅言 項穆 70 寒山帚談 趙宦光 82 張氏四表 張丑 119 清河書畫舫 張丑 127 真迹日録 張丑 385

醉歐墨君題語 李肇亨 433 書法離鈎 潘之淙 436 書史會要續篇 朱謀垔 473 書史會要 朱謀垔 495 郁氏書畫題跋記 郁逢慶 580 帖箋 屠隆 765 大書長語 費瀛 774 書法粹言 汪挺 783 書指 湯臨初 792 書法綸貫 宋嗇 797 朱卧庵藏書畫目 朱之赤 802 畫塵 沈顥 814 畫引 顧凝遠 817 繪妙 茅一相 818 書評會海 周履靖 820 畫禪 蓮儒 825 湖州竹派 蓮儒 828 無聲詩史 姜紹書 830 平生壮觀 顧復 877

第5冊

古今法書苑 王世貞 1

珊瑚網 汪珂玉 713

第6冊

式古堂書畫彙考(一) 卞永譽 1

第7冊

式古堂書畫彙考(二) 卞永譽 1

書畫史 佚名 244 十百齋書畫録 佚名 520 庚子銷夏録 孫承澤 745 閑者軒帖考 孫承澤 808 清暉贈言 王翬 815 王奉常書畫題跋 王時敏 908 賴古堂書畫跋 周亮工 937 讀畫録 周亮工 943 湛園題跋 姜宸英 964 墨井畫跋 呉歴 970 南田畫跋 惲壽平 974 江村銷夏録 高士奇 988 書畫總考 高士奇 1041 江村書畫目 高士奇 1068

第8冊

書畫記 呉其貞 1 大觀録 呉升 124 苦瓜和尚畫語録 原濟 583 大滌子題畫詩跋 原濟 588 清湘老人題記 原濟 593 七頌堂識小録 劉體仁 603 繪事備考 王毓賢 608 畫筌 笪重光 692 書筏 笪重光 697 漫堂書畫跋 宋犖 698 麓臺題畫稿 王原祁 703 雨窗漫筆 王原祁 710 好古堂家藏書畫記 姚際恒 712 大瓢偶筆 楊賓 738 虚舟題跋 王澍 792 翰墨指南 王澍 833 拙存堂題跋 蔣衡 839 書法論 蔣衡 846 續書法論 蔣驥 848 續畫紀聞 蔣驥 850 天瓶齋書畫題跋 張照 852 天慵庵筆記 方士庶 874 繪事發微 唐岱 886 寓意録 繆日藻 895 畫梅題記 査禮 937 砥齋題跋 王宏撰 940 讀畫録 王探 945 學畫淺説 王概 954 學畫雜論 蒋和 959 呉越所見書畫録 陸時化 961

第9冊

御定歴代題画詩 陳邦彦 1 書法正傳 馮武 804 繪林伐材 王宸 871 退庵所藏金石書畫跋尾 梁章鉅 991

第10冊

明畫録 徐沁 1 曝書亭書畫跋 朱彝尊 37 論畫絶句 宋犖 44 書畫縁 沈辰 47 墨縁彙觀 安岐 315

浦山論畫 張庚 417 國朝畫徴録 張庚 423 漢溪書法通解 戈守智 460 承晋齋積聞録 梁巘 511 評書帖 梁巘 537 芥舟學畫編 沈宗騫 542 國朝畫識 馮金伯 571 海虞畫苑略 魚翼 747 越畫紀聞 陶元藻 762 快雨堂題跋 王文治 783 論畫脞説 葉以照 819 畫筌析覽 湯貽汾 830 國朝畫傳編韵 姜怡亭 838 卧游随録 朱逢泰 965 玉尺樓畫説 金恭 991 虞山畫志 郟掄逵 1002

第11冊

歴代畫家姓氏便覽 馮津 1

歴代畫史彙傳 彭蘊燦 123 別下齋書畫録 蔣光煦 403 自怡悦齋書畫録 張大鏞 450 國朝書畫名家考略 晏棣 652 清儀閣題跋 張廷濟 682 國朝院畫録 胡敬 743 南薫殿圖像考 胡敬 761 南宗抉秘 華琳 786 契蘭堂所見書畫 謝希曾 793 聽帆樓書畫記 潘正煒 805 聽帆樓續刻書畫記 潘正煒 887 畫耕偶録 邵梅臣 928 藤花亭書畫跋 梁廷柟997

第12冊

遲鴻軒所見書畫録 楊峴 1

歸石軒畫談 楊翰 71 夢園書畫録 方濬賾 173 虚齋名畫録 龐元濟 374 虚斎名畫續録 龐元濟 624 紅豆樹館書畫記 陶樑 703 閩中書畫録 黄錫蕃 856 墨林今話 蔣寳齡 943 甌鉢羅室書畫過目考 李玉棻 1062

第13冊

穣梨館過眼録 陸心源 1

宋元以來畫人姓氏録 魯駿 363 辛丑銷夏記 呉榮光 825

第14冊

平津館讀碑記 洪頤煊 1

寒松閣談藝瑣録 張鳴珂 105 習苦齋畫絮 戴煕 147 潘氏三松堂書畫記 潘奕隽243 須静齋雲烟過眼録 潘遵祁鈔存 264 筆嘯軒書畫録 胡積堂輯 275 知唐桑艾 宋伯魯 320 金石文字記 顧炎武撰潘耒補遺342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錢大昕 405 畫林新咏 陳文述 578 懐古田舎梅統 徐榮 625 小山畫譜 鄒一桂 701 墨梅人名録 童翼駒 720 讀畫閑評 兪蛟 728 書畫書録解題補 呉辟疆 736 題畫詩鈔 王愫 744 廣堪齋藏畫 畢瀧 750 書畫心賞日録 沈樹鏞 755 劉湄書畫記 王禮 759

篇目索引 763

中医古籍总目指瑕

《全国中医古籍总目》指瑕 内容摘要:《全国中医古籍总目》一书是现阶段著录中医古籍最多,最权威的中医古籍联合书目之一,也是中医联合目录编纂的最新学术成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发,医学史、科技史等研究,提供极其重要的学术参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然《全国中医古籍总目》对中医古籍的著录,偶有不当之处,如以字号误为作者原名等,致使作者时代不明,师承授受关系缺然。笔者在校辑《清人著述总目》过程中,发现了关于《全国中医古籍总目》的问题,分类撮录,俾有所参考焉。 关键词:全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医古籍、目录 《全国中医古籍总目》一书是现阶段著录中医古籍最多,最权威的中医古籍联合书目之一,也是中医联合目录编纂的最新学术成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发,医学史、科技史等研究,提供极其重要的学术参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然《全国中医古籍总目》对中医古籍的著录,偶有不当之处,如以字号误为作者原名、一书多次著录等,皆白璧之瑕,不掩大美。但这些问题,或为撰者失考,或作者时代不明,致使师承授受关系缺然,一些有价值的典籍未得以揭示。笔者在校辑《清人著述总目》过程中,发现了关于《全国中医古籍总目》的问题,分类撮录,参辑众本,详加论列,俾有所补益焉。 一、以字号误作原名者。 1、《眼科约编》、《眼科备览》二书,《全国中医古籍总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通考》皆云颜筱园撰。按,《眼科约编》前有颜氏自序云:“《眼科约编》者,梧暇日之所撮录也。”序末云:“道光甲午菊月密峰尔梧颜筱园氏自序于寻乐草堂。”知筱园,为作者字号。(光绪)《惠州府志》卷二十七著录:“《眼科约编》,国朝颜尔梧撰。尔梧字凤甫,连平人。”1《惠州府志》卷三十九有其小传云:“顏尔梧,字凤甫,連平人。捐职按察司照磨。素善岐黃术,而眼科尤精,名重於時。著有《眼科约编》。”以是可知,颜筱园,当为颜尔梧。尔梧,字凤甫,一字筱园,号蔼人。福建连平人。 2、《元汇医镜》五卷,《全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作刘琇峰撰。《中医古籍书目提要》、《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通考》作敲蹻道人(盼蟾子)撰。按,当为宛平刘名瑞撰。名瑞,号琇峰,道号盻蟾子,又号敲蹻道人。民国刻本《元汇医镜》书名页题“敲蹻道人盻蟾子刘著”。自序末署“光绪戊申戊午己亥北京天寿山桃源观敲蹻道人刘撰”。序后有“敲蹻道人、盻蟾子刘”二方木记。 3、《麻疹汇要》二卷,《全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医籍续考》著录,作吕新甫编。按,当为东阳吕铭撰。铭,字新甫,咸丰八年举人。居东阳马上桥。其所撰《治疹全书》卷端题:“古吴宁新甫吕铭参阅,男耀垣、耀玑同辑”2。东阳《卢正珩日记》同治元年九月廿五日:偕受卿笙甫至马上桥吕新甫(吕铭)家。顷春珊、浦廷均来。夜宿吕氏敦好斋3。 1(清)劉溎年修,鄧掄斌纂,(光绪)《惠州府志》卷二十七,光绪十七年刻本。 2《中国历代医家传录》386页, 3郭佐唐选注《卢正珩日记》,载《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1997年排印本,第58页。

如何将PDF转换成WORD PDF转WORD

如何把PDF转换成WORD 先了解一下: PDF文档到底是什么? PDF是出版和图形领域的软件厂商Adobe制定的电子文档格式标准。Adobe为之提供了免费的文档浏览器--Adobe Acrobat Reader以及相应的编辑软件--Adobe Acrobat,后者可以对PDF文档中页面的组织、链接进行编辑,对文档进行批注等等。而Adobe的另外一款软件--Illustrator则可以从各个细致入微处修整PDF文件。与普通格式的电子文档(如纯文本、超文本、RTF格式以及Word文档等)相比,PDF文档具有能够完善保持版面样式、跨平台等优越性,所以国外许多组织机构在发放无需再次编辑的文件时通常选择使用PDF格式。在我国,许多电子书籍也开始采用PDF格式。 创建PDF文件的典型方法并不是使用Illustrator等软件来编辑,而是先用普通的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软件如Word、WordPerfect和PageMaker等编排好文档,然后通过Adobe的PDF Distiller或者PDF Writer等仿打印机引擎制作PDF文件。另外也有一些PDF文档是直接使用Adobe Acrobat配合扫描仪将原书稿扫描制作完成的,虽然该软件配有支持对多种西方文字进行光学字符识别(OCR)的插件,但是为了保证文字的可靠性,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PDF文件没有进行字符识别。 如何把PDF文档转换成Word文档 一款非常好的Pdf向Doc格式转换的工具,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v1.0。它是由ScanSoft公司同微软共同组队开发了一个全新的Office 2003 插件。该插件可以帮助你通过Word直接将Pdf文档转换为Word文档,并且完全保留原来的格式和版面设计。 这个名为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的插件是首先捕获Pdf文档中的信息,分离文字同图片,表格和卷,再将其统一到Word格式。现在你可以重新利用早先你从网络上下载或Email中收到的Pdf文件中的信息,而无需添加任何其他软件。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已经非常紧密的同Office 2003整合在一起了,有两种方式可以将Pdf格式转换成Doc文件。 第一种方式,在Microsoft Word 2003中你可以直接通过“文件”—>“打开”来打开Pdf文件。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插件会自动弹出了,经过转换后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Doc文件。 第二种方式,ScanSoft公司也已经开发了基于此的Smart Tag(Office 2003中重要的功能元件)能够轻松的通过右键来将PDF文件转换成为 Microsoft Word 文件。 =========================== PDF文件中的文字存在两种可能性: 其一,可能是以计算机字符代码的形式被包裹在文件中; 其二,也可能只是一个页面图像中的像素组成的线条,没有字符代码信息。很明显,只有第

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相关专业参考书: 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李公明主编《中国美术史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谢丽君、李倍雷《中国美术简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年 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贡布里希《艺术的历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2000年。 薛永年《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 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永强《外国美术史》,海南出版社,2006年。 美术理论参考书: 张建军《中国画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影印本。 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 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伍蠡甫《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 葛路《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何楚熊《中国画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陈绶祥《遮蔽的文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中医药古籍阅读基础

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板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 2.研究中医药古籍的价值功用:1、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2、中医药教育的知识源泉3、中医药临床的重要指导4、中医药科研的资料宝库5、编撰论著与文献整理的重要凭据6、其它学科研究的参考材料 3.晋唐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医学典籍整理开了先河2、官方编修医书初成规模3、本草文献研究加深细化4、经验方书编撰初见成果5、专科著作问世接踵而至。 4.宋金元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官方编撰医书尤重校勘2、民间编籑医书方兴未艾3、专科著作发展引人注目4、争鸣著作促进学术发展5、创编丛书有利保存文献 5.明清时期的中医药古籍的特征:1、经典医籍研究深入发展2、本草方书成就达到高峰3、温病文献奠定学科基础4、专科著作特色渐趋明显5、医学书目编撰初露头角。 6.古籍的书体结构有外形结构与内涵结构两部分。外形结构指书的外衣、书签、扉页、书首、书脑、书脊、包角及它的版式等外观形象,内涵结构指书的序、目次、凡例、卷首、卷端、卷末、附录、牌记、大题和小题、行款等。 7.书名的位置有在封面、扉页、书口、序跋首行、目录与正文之前,也有各卷正文首行或版心等处。均以正文前所题者为准。 8.古籍的牌记,又称木记,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 9.刻印者的内涵有刻印朝代,刻印者名号,刻印地点等。在中医药古籍中,有相当多的书没有牌记或牌记中的款目不全,此时可查阅序跋等其他位置的记载以补充。 10.序:是书前由作者或其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与他序之别。自序多为叙述家世活动和著述宗旨。序的别称:引、小序、叙、牟言、绪言、落款。 11.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刻印情况的补充文字,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 12.古医书的分卷方法有:1、不分卷法2、数位分卷法3、文字分卷法 13.作者署名的位置主要见于书皮或扉页、函套书签之上、序跋题记末尾、正文之前、卷首或卷末等处,以正文之前的署名为准。作者项内涵的判断:明太医院正文会稽痒生元台子马驷仲化“明(朝代)太医院正文(官衔)会稽(籍贯)痒生(学衔)元台子(别名)马驷(姓名)仲化(字)” 14.中医药古籍的文体主要有: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韵文体可分为:诗歌体、辞赋体、与骈偶体三大类。 15.著作形式:1、撰作类:指作者在总结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提炼成富有创新意义和独特见解的著作2、论述类: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阐述、提炼和发挥,使原有的理论和知识更加精深和系统化3、编籑类:指将前人繁杂的文献资料加以重新整理、汇编成书,使其眉目清晰、检阅方便4、注疏类:指对原著的字、词、句、章节内容进行注释或解说类著作5、校勘类:指对原著的文字、内容加勘误、修订或厘正的著作 16.中医药古籍的成书形式有:专著、普通著作、全书、类书、丛书、工具书。称得上专著的多为:经典之作和各学科开创性著作。 17.类书:是采集群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某种或各种知识,经过加工整理,以类相从,标明资料出处,汇集成册的书。类书的作用? ①由于中医药类书将历代医家对某个问题的论述或对某种病症的处方用药依次辑录排列,使后人不但能了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渊源沿革,而且可掌握各家医学流派的临症经验,这对学习研究中医药学显然有很大裨益②中医药类书内容广博,便于查检与引证,对于中医药文献整理中的辑佚与校勘帮助更大。 18.丛书:把很多种书汇刻在一起,给以一个总的名称,就是“丛书”或者“汇刻书”我国最早的丛书-----宋《百川学海》,我国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9.丛书的作用? 丛书所收著作,大多为同代或上代医家的抄本、未刊本及篇幅较少的单刻本,编辑、刊行丛书的医家也有书贯,尽管他们动机不一,但客观上都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保存了大量的宝贵文献,是他们得以流传至今,为我们挖掘与整理中医药学提供了信息资源。 21.古籍分类法常用并具代表性的的是:六分法和四分法(即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4大类)。22.目前通用的中医药古籍分类方法:三级分类法(该法先设十二个大类,每个大类再设若干二级类,在二级类下又设三级类)。 23.分类知识在中医药古籍阅读中的应用(分类的意义?): 通过分类,既揭示了每种图书的学科属性,又把相同与相近学科的图书聚集在一起,从而把所有图书组成一个有知

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

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轻松办公 今天向大家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由于许多人在使用不同的办公软件,在传输和交流文档以及打印文档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建议把你所要使用的文档转换为PDF文档,以保证在他人电脑上可以无障碍的打开,和避免打印时所出现的字体变更,格式变更等问题。虽然pdf的交互性很好,但是却不便于编辑,所以你要编辑pdf文档的话,建议把pdf文档转换为office文档。所以,今天向大家介绍几款这方面的软件。 一,首推adobe acrobat x 10 Adobe acrobat x 10是adobe公司最新推出的PDF创建、编辑和查看软件,功能强大,相比上一版的acrobat 9提高了许多,首先从打开文档的速度上来说,个人觉得比上一般快许多,打开一般的文档比adobe reader快一倍多,和foxit reader相比来说,速度差不多。界面上,编辑的按钮主要集中在了右侧,上方按钮较少,这样方便编辑。从功能上来说,增加了保存为word,excel和图片等格式,支持保存为word 2003和2007,excel2003和2007,图片可以保存为jpg,TIFF等格式,并且把菜单集中到word和excel中,在word和excel 中你可以把word和excel文档输出成为PDF格式,如果你是office 2010的用户,你可以使用backstage就是文件背景视图中的save as来把word和excel文档保存成为PDF文档。 从界面上看,现在还没有官方的中文版本,只有英文等版本供大家使用,对于不懂英文的朋友来说,就有一些困难了,个人还是期待中文版早点推出,方便亿万中国用户。当然adobe 晚推出或者不推出有些软件的中文版,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盗版太猖獗了,所以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支持正版,终究老用盗版也不好,做软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员,所以取得一定的报酬也是对的。 在转换速度上来说,从PDF转换成word和excel的速度非常快。从质量上来看,转换出来的文档的格式都没有变,和原word文档一样,我现在使用的结果是,会丢掉word里原先插好的目录标题文字,这个主要用来作自动目录的,还有有些下划线会稍微变化一下,有部分图片的一小部分会发生变化,其他的都很好。在这一点上,比其他的转换软件好许多。 从word,excel转换到PDF的速度和质量也很好,但个人觉得没有用office2010直接保存成pdf的速度和质量好,也不如doPDF的转换速度。但是好的地方在于和office的高度集成,还有转换文档的平滑性,同时还可以随意创建和编辑pdf文档。这个版本还强化了社交和分享的功能,你可以方便的添加评论和与他人分享文档。 从体积上来看,许多人都觉得体积大,现在的安装包体积有400多M,相对于foixt要打30多倍,但是呢,其功能比较全一些,对不同种类和不同语言的pdf文档支持好许多。Adobe acrobat和foxit,就相当于microsoft office和金山的wps一样的。Office虽然臃肿体积大,但是它对office文档的支持和兼容性最好了。wps体积小,功能也很多,对于一般办公已经足够应付了,但是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较大的或者某些office文档用wps不能打开,但是用microsoft office就可以打开。所以还是推荐大家使用这个体积大的adobe acrobat x 10。 官方网站试用链接(需要有adobe账号): verycd程序下载安装地址: 二,Nitro PDF Professional

美术史学习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学习参考书目 (加★为必读,加☆为重点推荐) 一、中国美术史 1、于安澜《画史丛书》(5册)★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8册),山东教育出版社★ 3、李淞《中国绘画断代史》(8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4、《中国绘画研究论文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5、洪再辛《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附: 方闻《心印》/ 李铸晋《鹊华秋色》/ 高居翰《山外山》《气势撼人》《隔江山色》《江岸送行》/ 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 李淞《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以上☆ 王朝闻总主编《中国美术史》(1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陈辅国《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 水中天等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 徐邦达、谢稚柳、启功、金维诺、林树中、薛永年、郎绍君等人有关论文集/ 《朵云》杂志(不定期丛刊)各期,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 《美术论文论著资料索引》(上下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元代画家史料汇编》/ 《中国美术全集》(60集) 《中国绘画全集》(30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40集)/ 《艺苑掇英》各期 二、中国画论 1、于安澜《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2、于安澜《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3、葛路《中国画论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4、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附: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 吴孟夏《中国画论》(2册,此书有注释),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潘运告主编“历代书画论丛书” 三、世界美术史 1、[英] 伍德福特等《剑桥艺术史》★ 2、[美] 休﹒昂纳等《世界美术史》★

中医古籍目录大全(研究材料)

1、医经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素问 类经 灵素节注类编 内经博议 内经评文 内经知要 难经 医经原旨 2、本草 本草备要 本草便读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害利 本草经解 本草蒙筌 本草求真 本草思辨录 本草新编 本草衍义 本草易读 本草择要纲目 本经逢原 得配本草 滇南本草 海药本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炙论 名医别录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食鉴本草 食疗本草 汤液本草 吴普本草 新修本草 药鉴

饮食须知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证类本草 3、方论 备急千金要方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急救便方 集验方 经验丹方汇编 奇方类编 奇效简便良方 千金翼方 仁术便览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 圣济总录 苏沈良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汤头歌诀 退思集类方歌注 外台秘要 卫生易简方 文堂集验方 仙传外科集验方 小品方 医方考 证治准绳?类方 肘后备急方 4、伤寒、金匮 敖氏伤寒金镜录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高注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类证活人书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补例 伤寒大白 伤寒发微论 伤寒贯珠集 伤寒捷诀 伤寒九十论 伤寒六书 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总病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5、医案 曹仁伯医案论 程杏轩医案 丛桂草堂医案 丁甘仁医案 仿寓意草 古今医案按 湖岳村叟医案 花韵楼医案 洄溪医案 旧德堂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凌临灵方 马培之医案 名医类案 三家医案合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王氏医案绎注 王旭高临证医案吴鞠通医案 许氏医案 续名医类案 也是山人医案 一得集 寓意草 张聿青医案 醉花窗医案

《书法研究》:《怀素草书歌》考论

《书法研究》:《怀素草书歌》考论 《怀素草书歌》考论向彬摘要:怀素《自叙帖》中 提及赞扬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本文认为李白所作《赠怀素草书歌》不是李白所作,而是他人杜撰,但《自叙帖》中提及的草书诗分别描述了怀素草书的“形似”、“机格”、“疾速”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以及怀素“愚劣”的性格,本文就《怀素草书歌》作认真辨析,对这些 诗歌的创作者及诗文的文献著录情况作了认真考论。关键词:怀素;草书歌;形似;机格;疾速 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第十七《书歌》著录了四十三首 歌颂书法的诗歌,这些诗歌涉及的书法家有李潮、怀素、张旭、陈氏童子、萧郸、马秀才、?光、广利大师、修公上人、王羲之、贺知章、梦龟等人,而撰写诗歌的有李白、杜甫、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皎然、顾况、权德舆、吴融、贾耽、姚赞、史邕、岑文本、李颀、高适、钱起、刘禹锡、孟郊、温庭筠、陈陶、张祐、陆希声、罗隐、韩偓、可明、亚栖、李建勋等诗人。怀素草书

在唐代时期就名声很大,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写诗歌称颂他的草书,王琦在李白《赠怀素草书歌》的注释中称当时为怀素赠歌者多达三十七人。怀素《自叙帖》中提及赞扬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这些《怀素草书歌》曾被哪些文献著录?这些诗歌是否真为当时诗人所写?这些诗歌主要描述和歌颂怀素及其草书的什么特征?本文就这些问题作认真考论。一、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之作考文献记载,李白曾作《赠怀素草书歌》,全文 如下: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幛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i]对于李白此诗,《李太白文集》卷六、《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湖广通志》卷八十五、(宋)朱长文《墨池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2)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

第一节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 验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课堂讨论:“阴火”是什么。要求大家发言。 为什么要学习本章节? 对中医古典文献及其有关理论把握不准是目前中医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1 中医古典文献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1.为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中医古典文献是古人直接医疗实践经验的记录,是古代众多的医药工作者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宝库。 中医古典文献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这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 这样的成功例子如青蒿素、砒霜防治白血病。 这涉及到如何继承宝库的问题。继承宝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2.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医药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什么叫“自身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本质是如何吸取中医理论的精华,如何吸取其方法论,并且应用到研究中去。 例如整体观、恒动观在GnRH基因表达研究中的意义。 例如基于肾精亏虚的二仙汤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单纯狗动脉结扎性高血压无效)。 例如冠心滴丸在美国辨证用药前后的疗效差异。 2.1.2 中医古典文献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古典文献跨越了2500年的历史,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知识。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派生出各个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使得中医理论和医术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言简意赅,蕴义精深 古代文献受记录载体及记录手段的限制,受到当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蕴义精深的特点。学习时需要积累厚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科技、文化的知识。古籍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病名、药名,经历史演变与现代名称互有出入,需借助有关参考工具书来确定。 3.数量庞大,文献分散 中医古籍数量庞大。 古代的目录体系不像现代目录体系那样精细明确,中医古籍书目除收录在子部医家类之外,还散见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其他各类中。有些笔记杂录、稗官野史、地方志中也有医著记载,非常分散。历史上中医古籍流传很广,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收藏,一些古籍在国内失传了,尚可在国外找到原本或传本。 因此,作为研究其文献检索的面是十分广泛的。要放开眼界。

江宏:笔底流淌着彻底的快乐

江宏:笔底流淌着彻底的快乐 江宏可能是个慢热型的画家,他身上的魏晋名士气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更愿意称他为“都市里的隐士”,一个脾气很大却叫朋友感觉十分亲切的隐士。林泉深处,一个隐士的背影江宏是以传统风格著称的山水画家、美术史家,他的古体诗写得也相当好。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史论教学的教案中称江宏为“中国当代活着的文人画”的范例。江宏可能是个慢热型的画家,他身上的魏晋名士气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先喝茶,再喝酒,然后在罗汉床上盘腿而坐,冥想一两时辰,或与到访的朋友东拉西扯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突然将杯中的残茶一饮而尽,从罗汉床上跳下来,趿着鞋皮飞步来到南窗画桌前,呼地一下从晾衣竿上扯下一张老宣纸,白云一般展开,再从笔筒里拔出一支长峰,往砚台里戳几下,画了?不,他在考虑从何处落笔,这么一想可能又是半天。但也有例外,比如窗外阳光明媚,春花一夜怒放,他看着高兴,一杯茶未吃完就进入颠狂状态,笔扫千里,风卷残云,一张画很快就完成了。但你若要细看,却不是花卉,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山水丘壑,是他心里的终南山,大山的裥子里开着一片红花,或许与窗外的景色有那么一点关联。收到江宏寄赠的大型画册《林泉高致》,迫不及待拆封瞻阅。啊呀!这一幅幅画,笔简意繁,

真趣天成,或苍茫而浑然窅深,苍蔚华滋;或灵动而气韵天成,妙造自然;或清润而墨韵天然,清雅绝俗,满纸的春天消息!马上搬出笔墨纸砚,我要用临摹的方式向江宏问候,表一表内心的欣喜,与他一起行进在花团锦簇的山阴道上。先画近处陡峭的山坡,一支枯笔斜插上去,江宏马上说:大胆向上,暗中用点力,画出那种顿挫感来。画到树林,主干粗壮有力,但枝桠却有些凌乱,笔尖颇费踌躇。江宏立刻提醒:注意相互关系,画出彼此的依傍与穿插。画到落水,江宏关照不必在意瀑布垂落的速度,只消将大小乱石突出,将水流劈成四五股,自然就有了声色和水气。画远方的烟岚,江宏又示意我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烟霞自行流散。在平缓的水面上要点缀白帆点点,江宏大声呵道:尽管放松!只消勾勒上半片白帆,越简略越妙,不要去管下面的船体。果然,船身轻灵无比,篷帆吃足了水气氤氲的东风,齐刷刷地去追寻李白和杜甫的足迹,将一行大雁抛在后面……这真是一趟快乐的纸上旅行,以前一直以为江宏怀有深深的悲剧意识,笔墨中饱蘸着浓重的忧患,想不到此时在笔底流泻的是无尽的快乐!这本《林泉高致》,是继《兴高采烈》《双松平远》后,江宏献给中国艺坛的又一本分量厚重的作品集,问世后即受到艺术界的注目与好评。过去一年里,江宏不动声色地办了几次个展。所谓不动声色,是某单位、某朋友撺掇他,他只是按时送交作业。另一层面,他也不愿意惊动报界,甚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复习课件.doc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共二十六册,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著录古籍近二十万种。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及其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意义 复旦大学图书馆吴格 甲、《中国古籍总目》编纂介绍 一、《总目》编纂宗旨 (1)《中国古籍总目》(简称《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综合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如日本、美国等)现存汉文古籍的主要品种、版本及其收藏单位; (2)《总目》著录以古籍品种立目,同时反映入录各书的主要版本; (3)《总目》兼具联合目录功能,各版本后附注相关收藏图书馆的简称。 二、《总目》调查范围 (1)大陆地区古籍收藏品种,据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馆藏书编为基础书目,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藏书纪录作增补;(2)大陆以外古籍收藏品种,利用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北美、西欧各国图书馆部分古籍书本目录,补充了稀见品种、版本及收藏信息; (3)国内已出版的(善本、丛书、方志、家谱、朱卷等)古籍馆藏书目及联合书目。三、《总目》著录对象 (1)民国元年以前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的历代古籍; (2)民国元年以前成书而抄写、刻印稍后,与上述图书属性相同的古籍; (3)所录均属经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成书者(专书、报刊中的单篇文字不予著录); (4)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合刻(如满汉合璧)的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不予著录);(5)以汉文注释外文的图书(如《华夷译语》等);

如何将有密码的PDF转换成WORD

如何将有密码的PDF转换成WORD 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打开PDF格式文件 选择打印(如果有打印限制,抱歉,暂时没办法啊) 打印机名称选择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e Write(没有?在安装Office时选择安装高级服务程序) 打印成mdi格式 将自动打开的mdi文件进行OCR识别(工具栏里找,注意识别时间很长) 识别完后将文件导出到Word(工具栏里) 最后,将导出的html文件另存为DOC文件 Pdf格式文件向Doc文件转换相对比较难,因为Pdf格式与Doc 格式解码格式不同,在Pdf下的回车符、换行符以及相关的图片格式无法直接转换为Doc文件,笔者之前一直使用复制文本,然后粘贴到Word中实现Pdf向Doc格式的转换。 今天突然发现了一款非常好的Pdf向Doc格式转换的工具,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v1.0。它是由ScanSoft公司同微软共同组队开发了一个全新的Office 2003 插件。该插件可以帮助你通过Word直接将Pdf文档转换为Word文档,并且完全保留原来的格式和版面设计。 这个名为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的插件是首先捕获Pdf文档中的信息,分离文字同图片,表格和卷,再将其统一到Word格式。现在你可以重新利用早先你从网络上下载或Email

中收到的Pdf文件中的信息,而无需添加任何其他软件。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已经非常紧密的同Office 2003整合在一起了,有两种方式可以将Pdf格式转换成Doc文件。 第一种方式,在Microsoft Word 2003中你可以直接通过“文件”—>“打开”来打开Pdf文件。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插件会自动弹出了,如图3所示,经过转换后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Doc文件。 第二种方式,ScanSoft公司也已经开发了基于此的Smart Tag(Office 2003中重要的功能元件)能够轻松的通过右键来将PDF文件转换成为 Microsoft Word 文件 注意,在安装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的时候建议关闭正在运行的Office Word,Internet Explorer和Outlook等软件。 OFFICE使用技巧FAQ宝典-PDF文件处理 问:PDF与WORD之间如何通过软件实现格式转换? 答:PDF—>DOC 使用软件Acrobat,pdf2word;DOC—>PDF 使用软件Acrobat pdf->Tiff(JPEG,PNG)->OCR输出word,效果极佳,如果是English几乎不用怎么修改就可以用了。 推荐OCR软件:ABBYY FineReader 7.0;ScanSoft OmniPage Pro 14.0(最强) 问:如何把WORD文档转换成PDF? 答:安装Acrobat(不只是Reader)完全版,在安装选项里有的,把这一项选上,选pdfmaker。在word的工具条上会有一个转换按钮。

2011中医药古籍

中医药古籍 名词解释 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刻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 2.牌记:又称目记,类似于今人图书中的出版说明,它一般出现在靡页背面。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 3.同书异名:中医药古籍的说明大多比较固定,但因各种不同原因如早期传本不同,重刊改名等有些同一部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名称。 4.同名异书:由于古代社会的闭塞和信息互通的困难,中医药古籍书中出现书名相同而作者与内容全异,甚则有的同名医书竟多达十余种之多 5.序:是书前由作者或者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他序之别。 6.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印刻情况的文字补充,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 7.凡例:发凡起例之缩语,意在揭示全书的要旨和体例,用于指引阅读是应遵循的规则。 8.目次:又称目录,是书前反映正文的卷,部,篇章,门类名称的文字,是全书的纲要。 9.类书:是采集群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某种知识,经过加工整理,以类相从,标明资料出处,汇集成册的书。 10.丛书:或称汇刻书。把很多种书汇刻在一起,给以一个总的名字。 11.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数据的工具。 12.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及其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它产生于我国目录学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 13.类序:是古籍书目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 14.版本: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5.善本:曰“精本”。在现代古籍中,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数据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具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 填空或选择题 中医药古籍产生于秦汉之前,形成于隋唐之际,发展与宋元之后,现存13455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最大的类书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迄今为止收录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中医药古籍书目。 《百川学海》——最小的丛书 《四库全书》——最大的一部丛书 1《新修本草》——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2《雷公炮制论》——是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 3中医药古籍的内涵结构 书名的位置:记载书名的位置有在封面,靡页,书口,序跋首行,目录与正文之前,也有各卷正文首行或版心等处。凡同一部书中不管其有多少书名,均以正文前所题者为准。 书名的内涵举例:《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其名称中有六项内涵:“王翰林”指书的作者姓氏官衔,“集注“指著作方式,”黄帝“指书的内容与黄帝有关,“八十一”表示书的内容数量,“难”对内容难度的表示,“经”指经典医籍。 4书名的命名:有摘字命名法和以义命名法。 5没有牌记的:有相当多的书是没有牌记或者牌记中的款目不全的,可查阅序跋等其他位置

如何将PDF转化成word

教你如何将打印稿变成电子稿最近,我的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朋友老是向我报怨,说老板真的是不把我们这些新来工作的人不当人看啊,什么粗活都是让我们做,这不,昨天又拿了10几页的文件拿来,叫他打成电子稿,他说都快变成打字工具了,我听之后既为他感到同情,同时教给他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轻松将打印稿变成电子稿,我想以后对大家也有用吧,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首先你得先把这些打印稿或文件通过扫描仪扫到电脑上去,一般单位都有扫描仪,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用数码相机拍也行,拍成图片放到WORD里面去,不过在些之前,你还得装一下WORD自带的组件,03和07的都行。点开始-程序-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找到Office-修改找到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这个组件,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Writer 点在本机上运行,安装就可以了。 首先将扫描仪安装好,接下来从开始菜单启动“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 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Scanning”即可开始扫描。 提示:Office 2003默认安装中并没有这个组件,如果你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可能会要求你插入Office2003的光盘进行安装。由于是文字扫描通常我们选择“黑白模式”,点击扫描,开始调用扫描仪自带的驱动进行扫描。这里也要设置为“黑白模式”,建议分辨率为300dpi。扫描完毕后回将图片自动调入Office 2003种另外一个组件“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中。 点击工具栏中的“使用OCR识别文字”按键,就开始对刚才扫描的文件进行识别了。按下“将文本发送到Word”按键即可将识别出来的文字转换到Word中去了。如果你要获取部分文字,只需要用鼠标框选所需文字,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将文本发送到Word”就将选中区域的文字发送到Word中了。 此软件还有一小技巧:通过改变选项里的OCR语言,可以更准确的提取文字。例如图片里为全英文,把OCR语言改为“英语”可以确保其准确率,而如果是“默认”则最终出现的可能是乱码~ 还有: 应该说,PDF文档的规范性使得浏览者在阅读上方便了许多,但倘若要从里面提取些资料,实在是麻烦的可以。回忆起当初做毕业设计时规定的英文翻译,痛苦的要命,竟然傻到用Print Screen截取画面到画图板,再回粘到word中,够白了:(最近连做几份商务标书,从Honeywell本部获取的业绩资料全部是英文版的PDF,为了不再被折磨,花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研究PDF和Word文件的转换,找到下面2种方法,出于无产阶级所谓的同甘共苦之心,共享下:) 1、实现工具:Office 2003中自带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应用情景:目前国外很多软件的支持信息都使用PDF方式进行发布,如果没有Adobe Reader,无法查看其内容,如果没有相关的编辑软件又无法编辑PDF文件。转换为DOC格式则可以实现编辑功能。尽管有些软件也可以完成PDF转换为DOC的工作,但很多都不支持中文,我们利用Office 2003中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组件来实现这一要求最为方便。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书法专业参考书目 1《中国书法史》(七卷)华人德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书学史》祝嘉著成都古籍书店 1984年8月第一版 3《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4《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5《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 6《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年2月第一版 7《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年7月第一版 8《中国书法思想史》姜澄清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4年3月第一版 9《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10《书法美学史》萧元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0年6月第一版 11《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 12《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6月第一版 13《篆刻学》邓散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5月第一版 14《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西泠印社 1985年9月第一版 15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 16马宗霍著《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版社17朱建新《金石学》,文物出版社 18杨殿珣编《石刻题跋索引》,商务印书馆 19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 20启功著《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 21启功著《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 22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23王镇远著《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 24孙洵编著《民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25丛文俊著《书法史鉴》,上海书画出版社

26丛文俊著《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27曹宝麟著《抱瓮集》,文物出版社 28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三联书店 29傅申著《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 30朱关田著《唐代书法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 1 31华人德著《六朝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 32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 33华人德主编《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4华人德著《华人德书学文集》,荣宝斋出版社35王元军著《六朝书法与文化》,上海书画出版社 36王元军著《汉代书刻文化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 37张金梁著《明代书学诠选制度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38方闻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39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0邱振中著《书写与关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中国人大出版 41邱振中著《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人大出版社42中田勇次郎著《中国书法理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43熊秉明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 44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5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宝文堂书店 46萧元著《书法美学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47潘运告译注《中国书画论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 48刘小晴著《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49张潜超主编《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 50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51陶明君编著《中国书论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 52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社 53

万能的pdf转word工具

万能的pdf转word工具 我们有时候希望将别的格式(比如图片、PDF等不可编辑的格式)转换为Word,这样 方便我们进行后续的加工、修改工作。 PDF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文字型PDF(也就是里面的文字你是可以直接选取的), 还有一种是图片性PDF(比如扫描实体书制作的PDF,里面其实就是一张张的图片,内容 是无法选取复制的),前者转换简单,后者转换会困难很多。但是,无论是图片好还是文 字PDF,用捷速PDF文字识别软件一样可以快速识别出来,转换成你想要的文档格式。下面来看看怎样操作的吧。 第一步:双击打开已经下载好的软件,可以看到弹出的对话框,选择“从PDF读文件”。接着会弹出打开对话框,选择保存PDF的文件夹,打开需要编辑的PDF。或直接进入到操作界面,点击“读取”按钮,然后到打开对话框中选择你需要识别的PDF,添加进去。 第二步:PDF文档就会出现在编辑页面中了。这时我们点击上面的“纸面解析”,软件 就会自动对文件进行分解排版,以便于后续的识别过程。 第三步:点击上面的“识别”按钮,软件就会自动对文件上的文字进行识别,不一会儿 就会把识别结果呈现在右边。大家可以对识别结果进行校对,如果发现错误可以进行改正。如果是多页内容进行识别的话,我们可以点击识别按钮选择下方的“全部”,就能对所有内 容进行识别了。如果只想对几页进行识别的话,只要选定该页进行识别就可以了。 第四步:最后得到的识别结果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保存格式,这里需要保存为word 就直接点击Word就可以了。 有了捷速PDF文字识别软件之后,我们将PDF转换成Word就会变得简单许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