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 (1996—2010年)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 (1996—2010年)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 (1996—2010年)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

自然生态保护司时间:1997-11-24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进步和文明的标准之一。通过保护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对有12亿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基础地位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在近40年的时间内,特别是80年代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很快,在全国初步建成一个类型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这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和管理现状同我国拥有的生物多样性及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相比,是远不相适应的,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必须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积极扶持。为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并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必要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

经过各级政府和各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1.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共建立了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99个,总面积718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4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6个,面积1719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337个,面积5140万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82个,面积40万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274个,面积286万公顷。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浙江天目山、贵州茂兰等12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除了自然保护区以外,我国还建立了风景名胜区512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9处),总面积96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1%;建立森林公园755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66处)。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建设,在保护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按照1993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已建立的以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551个,总面积1766.8万公顷,约占森林面积的13.2 %,几乎分布于全国所有的林区和生物地理区域,代表着各种森林植被类型;

——已建立的以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134.3万公顷,约占草原面积的0.8%;

——已建立的以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3574.9万公顷,约占荒漠面积的18.6%;

——已建立的以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及湿地珍禽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80个,总面积766.9万公顷,约占内陆湿地和水域面积

的20.2%;

——已建立的以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及海洋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59个,总面积132万公顷,约占近海海域和海岸带面积的0.28%;

——物种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中的257个野生动物种和类群以及《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的354个植物种中的绝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得到了保护;

——已建立的以自然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6个,总面积11.3万公顷,使一大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遗迹得到了保护。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初步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近10多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198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公布施行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4年1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条例》),农业、地矿、海洋等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行政规章,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2、初步形成了环保部门综合管理和林业、农业、海洋、地矿、水利、建设等部门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和政策,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有力促进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3、管理机构建设和管理人员配备逐步得到加强。1995年底,已建立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有536个建立了管理机构,占67%,有570个自然保护区配备了管理人员,占71.3%。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能适应自然保护工作的需要。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危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不能满足保护的需要。

2.自然保护区建设未能得到普遍重视,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一直未能很好地列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些地区和部门不理解自然保护的意义或仅从眼前和局部经济利益出发,不重视自然保护工作。目前,全国尚有9个省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到1%。少数地区甚至在已建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高强度开发活动,使一些自然保护区名存实亡。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但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主要依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部门经费中解决。由于经费所限,投入缺口很大。

4.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加快,使1990年编制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与物种保护‘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布局和类型更加科学合理,把一些急需保护的地区尽快保护起来,及早制定我国自然保护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5.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落后于建设速度。由于经费、人才、法制建设、土地使用权属等因素的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明显落后于建设的速度。目前,全国尚有37.9%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31.5%的自然保护区未配备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比例也较底。这些都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功能和效益的发挥。

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减缓和控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的;根据国情和国力,近期从抢救保护角度出发,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划定保护区域;到规划期末,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管理科学、执法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使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根据自然地带的递变规律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全面合理地规划自然保护区。

——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结合。2000年前,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放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并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确定不同生物地理区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抢救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出发,把该保护的关键地区尽可能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对因开发时间较长原生态环境消失,但其次生环境有代表性,或经人工恢复,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自然恢复为有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也应划定为自然保护区。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三、规划目标

(六)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总目标

建立一个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建设和管理科学、效益良好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七) 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分为二个阶段

近期1996—2000年、中期2001—2010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一致。

分阶段目标是:

1996—2000年: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000个(其中国家级140—15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9%左右,加上风景名胜区,合计约占国土面积的10%;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法规体系,80%左右的自然保护区设置专职管理机构和配备必要管理人员,50%左右自然保护区具备基本的保护管理设施。

2001—2010年: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200个左右(其中国家级160—17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10%,加上风景名胜区,合计约占国土面积的12%;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90%左右自然保护区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7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和管理设施。

四、规划方案

(八)自然资源的分布及丰富程度存在着地域分异规律

尤以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更为明显。为此,应根据不同自然区域来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

(九)分区规划

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等因素,参照1984年有关部(委、局)编制的《自然保护区区划》,全国共划分为9个自然区域。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区规划见下表。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区规划表

1、东北山地平原区。本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森林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原始林区,森林面积约占全国的1/4。草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地区,尤以呼伦贝尔草原为我国仅有的两大个片高草草原之一。小兴安岭东南侧和长白山北端的三江平原是湿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60-170个,面积达640-66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4-5.6﹪;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7﹪以上。

2、蒙新高原荒漠区。本区是八个陆地自然区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区内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疏而单纯,生态系统脆弱,对人为干扰非常敏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又是未来国家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应抢救性地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规划到2000年,自然保护区总数达75-85个,面积达2255-2385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4-8.9﹪;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12﹪以上。

3、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本区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长期垦殖和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使自然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但一些次生植被加以保护,促其恢复对保护生态环境很有意义。西部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的破坏已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00-110个,面积达95-110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4-1.6﹪;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2﹪以上。

4、青藏高原寒漠区。本区自然条件非常独特,高原自然景观保存比较完整,高寒类型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且极具代表性。人口稀少,开发强度低,适宜建立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32-37个,面积4290-4310万公顷,占土地面积24.8-24.9﹪;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26﹪以上。

5、西南高山峡谷区。本区是世界上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区域,古老和孑遗植物种类很多。同时,本区曾是第四纪冰川期动物的避难所,珍稀动物种类较多,邛崃山、凉山、岷山等地则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地,本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地区。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65-75个,面积达330-370万公顷,占土地面积5.1-5.7﹪;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7

﹪以上。

6、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本区动、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同时本区也是重要的粮、油作物产区。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野生动植物种类减少,不少物种濒于灭绝。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75-185个,面积达280-29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3-3.2﹪;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4﹪以上。

7、华东丘陵平原区。本区是人口最密集、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由于长期开发,除少数山区外,原生植被残存较少。从抢救保护该地区残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出发,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15-235个,面积达220-23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2.6-2.8﹪;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3.5﹪以上。

8、华南低山丘陵区。本区是我国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长期垦殖使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加强本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50-160个,面积达400-410万公顷,占土地面积3.8-4.1﹪;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面积5﹪以上。

9、中国管辖海域区。本区包括我国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和大陆架范围内的全部海区、海洋岛屿及海岸带。本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种具有典型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但由于盲目开发,致使许多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文昌鱼、珊瑚礁、红树林等)。规划到2000年,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85-95个,面积达450-480万公顷,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1.5-1.6﹪;到2010年,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00万公顷左右,占我管辖海域面积3﹪左右。

(十)分类规划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共分为三个类别九种类型,不同类形的自然保护区其保护重点各有侧重。针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点,以及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规划在继续加强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荒漠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等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同时,“九五”期间重点加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等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都得到发展,全方位保护好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十一)部门建设规划

林业、农业、海洋、地矿等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力量,各部门要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部门规章和国务院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分工,积极做好本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环保部门应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除上述部门外,还要动员一切有能力、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各部门截止1995年底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及规划见下表。

(十二)200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本着稳妥发展、确保质量、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代表性和价值以及管理的状况,并适当考虑到区域分布,规划到2000年,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0个,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50个。在类型方面,重点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湿地及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分布范围方面,重点加强青藏高原寒漠区等区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十三)管理规划

1.加快立法步伐。“九五”期间,重点制定与《自然保护区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细则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立法权的城市的地方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同时,国家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方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范,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法规体系。条件成熟时,由国家环保局会同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力量,起草《自然保护区法》。

2.加强管理机构建设。针对目前尚有1/3左右的自然保护区尚未建立管理机构或未配备管理人员的状况,规划分期解决。到2000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和管理人员配备达到80﹪以上;到2010年,达到90﹪以上。

3.加强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规划“九五”期间,重点解决已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并争取达到5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完成基本建设规划和投资;2010年前,7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完成基本建设规划和投资。

(十四)科研与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规划

1、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功能。规划重点开展下列方面的科学研究;

——生物地理区划在自然保护区区划中的应用和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研究。

——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研究和全国生态监测网络的建立。

——自然保护区数据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立。

——重点保护对象和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增殖技术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和有效管理示范研究。

2.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鼓励在职人员自学和参加函授学习、建立自然保护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挂钩合作关

系等措施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科技人员到自然保护区工作,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

五、经费概算

(十五) 基本建设经费概算

实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6-2000年,所需基本建设经费总计为7.7亿元(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2亿元,地方级自然保护区4.5亿元),平均每年为1.28亿元;2001-2010年,所需基本建设经费为15亿元(其中国家级5亿元,地方级10亿元),平均每年为1.5亿元。

(十六)管理经费概算

根据管理规划,1996-2000年年均管理经费需求为1.63亿元,其中国家级年均0.73亿元,地方级年均0.9亿元;2001-2010年年均管理经费需求为2.95亿元。

六、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

(十七)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考虑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领导,从各方面给予重视和扶持。

——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将自然保护区建设列为本部门的工作之一,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动员全社会一切有条件、有能力的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

——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检查和监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自然保护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及全民族的自然保护意识和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使其自觉投入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中。

(十八)制定优惠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重点制定下列优惠政策

——扶持自然保护区发展政策。对自然保护区在实验区及其他外围地区,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资源合理适度开发和经营,各级政府和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予以扶持,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科技人员待遇的优惠政策。通过提高自然保护区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改善科研生活条件等措施,稳定科技队伍。

——科学研究的重点扶持政策。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大多数属于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的范畴,各级政府科委和有关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在科研立项、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倾斜,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开展。

(十九)切实解决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经费问题

——建立经费主渠道。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主要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自然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经费渠道。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辟民间集资渠道。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国外民间团体对我

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助。

(二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认真组织宣传和落实《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规和规章,逐步建立健全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各自然保护区管理规章共同组成的法律法规体系,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依法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保障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十一)加强对已建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检查

各级环保部门和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加强对本区域内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取得成绩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资源遭到破坏,管理质量不合格的自然保护区采取限期整改和降级的处理;对个别因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已失去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要追查责任,并予以撤销,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质量。

(二十二)加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示范工程建设

“九五”期间,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在本地区或本部门所主管的自然保护区中,选择1-2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有效管理的示范工程,以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向高标准方向发展。

(二十三)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加强该地区控制人口和扶贫等政策措施的实施。

国家和地方的重点生态建设或资源开发工程项目应尽可能考虑有利于当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十四)加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

各级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 简介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

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 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 (1)反映大陆自然地带性规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湿润寒温带自然保护区,(如大兴安岭的呼中自然保护区); 湿润中温带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暖温带自然保护区,(如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北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湿润中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如五夷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南亚热带自然保护区,(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湿润边缘热带自然保护区,(如小勐养自然保护区); 湿润中热带自然保护区,(如尖峰岭自然保护区); 干旱中温带自然保护区,(如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干旱暖温带自然保护区,(如托木尔自然保护区); 青藏高原温带自然保护区,(如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 (2)特殊水域类自然保护区 滨海特殊水域类自然保护区,(如台湾花东沿海自然保护区); 大陆特殊水域自然保护区,(如贵州的草海自然保护区)。 (3)植物类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如花坪银杉自然保护区); 典型植被自然保护区,(如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重要次生植被自然保护区,(如六连岭热带次生林自然保护区); 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如十万大山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 (4)动物类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动物自然保护区,(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特殊动物群体自然保护区,(如老铁山蛇岛自然保护区); 珍禽与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如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 (5)古生物遗迹自然保护区 重要生物化石集中地自然保护区,(如山旺万卷生物化石集中地自然保护区)。(6)地质作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典型地区剖面自然保护区,(如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自然保护区); 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如五大莲池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 特殊地貌自然保护区,(如天津贝壳堤古海岸遗迹自然保护区)。 (7)自然风景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风景自然保护区,(如九寨沟自然风景自然保护区)。 (8)植物种植类自然保护区 植物种子基地自然保护区,(如昌图县樟子松种子林自然保护区); 草原自然保护区,(如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治沙植被自然保护区,(如沙坡头治沙植被自然保护区)。 (9)动养殖类自然保护区 特殊昆虫自然保护区,(如伊犁黑蜂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存与发展:封闭还是开放

文章来源于:景观英才网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存与发展:封闭还是开放 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快、正在推进的林权改革以及自然保护区自身存在的问题,给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眼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封闭还是开放的抉择。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保护决不是“死看死守”,一味地推崇经济发展与单纯地追求保护都是不可取的,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以找到两者间的平衡。 封闭还是开放,这是一个问题。眼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保护区里有一些土地是集体的,由当地的农民在经营。而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生存非常重要。”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巡视员陈建伟说,一方面是农民要从土地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法规又规定对保护区里的土地实行严格管理,尤其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允许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不准动一草一木,这就是非常尖锐的矛盾。 另一个矛盾则是保护区的“大”与保护机构的“小”。目前,仅全国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总数就已经达到了2012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达到了247处,总面积1.23亿公顷,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79%。 但国家林业局此前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缺乏应有的投入,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许多保护区一直在走“自养”的路子。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公里年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中国仅为52.7美元。 由于经费、技术装备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不到位。而为了适应经济开发的需求,一些保护区正在被不断地蚕食。 去年中期,来自国家、地方林业局和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应邀参加了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组织的国内培训和赴美考察。事后,上述人员在考察报告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保护是第一原则,只有保护好资源,保持完整不破坏,子孙后代才有享受自然的机会。但保护决不是“死看死守”,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完全封闭起来,公众就被剥夺了享受自然的机会。 “阿迪朗代克”模式 阿迪朗代克是美国本土最大的公园,虽然其名气远不如黄石国家公园,又是州属“国家公园”,面积却是黄石的3倍还多,有60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美国罕见的和中国众多保护区有着共同特点的自然保护地——这里住着很多居民。在有着共同特点的保护地,美国人是怎样管理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第七条主要保护对象属于下列情况的,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 (一)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 (二)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自然遗迹,且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第八条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 建设单位应当开展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 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第九条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应事先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或更改名称,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抄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14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大,中国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特殊生境,我国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依法把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研究和实践证实,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我国的海洋保护区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海域划定的蛇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升级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省、市、县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108个,总面积达769万公顷(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这些保护区分属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管理。 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分为6个类型。其中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区数量最多,共54个,占总数的50%,野生动物类保护区面积最大,共620万公顷,占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制约保护效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比较复杂,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分级管理并存。综合管理是指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是指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相关的保护区;分级管理是指我国把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个级别,根据保护区级别,由所在地的省、市或县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此复杂的管理体制被认为是制约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类似的问题。 海洋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有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其中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类型比较全面,其主管的保护区数量占40%,面积占70%。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都在积极发展隶属于本部门的保护区,由此造成相互竞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整体效率低下;由于受到部门体制的制约,综合管理部门与具体主管部门之间缺少主动的沟通和协调,综合管理部门也很难对各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在宏观决策、政策指导与监督检查方面有所作为。导致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市层面,都难以实现保护区建设的统一规划。 (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有效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分区管理。目前海洋自然保护区也实行分区管理,不过由于海洋自身的特殊性,其方式和陆地上

中国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中国26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

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环境生态论文

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环境生态论文 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 文/刘长安 海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抓手。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与类别 目前我国海洋部门主管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共计80个,面积95.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14个,省、市、县等地方级66个。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这些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即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系统(河口、潮间带、红树林、珊瑚礁、岛屿等10个类型)、海洋生物物种(海洋珍稀濒危、海洋经济生物等2个类型)、海洋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海洋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自然景观、非生物资源等4个类型)。不同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得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绿海龟、金丝燕、贝壳堤、海底古森林、海岸沙丘、红树林、珊瑚礁、海岛等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二、海洋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从管理制度、选划规划、资金投入、能力建设、执法监督、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国家级海洋保护区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大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建立了海监执法机构或依托地方海监机构履行保护区执法职责。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保护区的办公楼、管护设施、管用用房、巡护设备、执法船只基本配套完善,各自然保护区运行情况良好。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每年都开展主要保护对象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2011年以来,大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步建立远程视频、海洋浮标、气象观测等在线监控设施设备,提升了保护区的管护能力。每年在《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发布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监测结果。 大多数国家级自然海洋保护区建立了宣教中心,不断加大保护区科普与宣传教育设施的建设,并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媒体,以及通过微博、访谈、讲座、专题展览和各种互动活动(如世界海洋日、全国海洋宣传周)等方式对保护区进行科普宣传,提升周边社区和社会公众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作用的认识。 三、海洋保护区的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也面临一些问题,除开发压力持续增大、资源环境整体恶化、管护能力有待提升等自然保护区面临等共性问题外,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还存在一些与其它类型保护区不同的问题。 海洋特殊性决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陆域保护区截然不同。一是复合型,海洋自然保护区大多涉及渔业、林业、旅游、水利、交通等多部门管理。二是稀缺性,海洋自然保护区大多处于国家沿海经济开发带,是发展海洋经济热点区域,可利用海洋资源稀缺,保护压力大。三是开放性,海洋自然保护区内难以完全禁止航运、渔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执法活动依赖车船等交通工具,难度大。四是海水具有流动性,难以避免海洋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污染物对保护区造成损害影响。 四、今后发展方向 (一)规范海洋保护区管理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名录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名录我国目前国家公园概念上的建设类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公园。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1982年,我国第一处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立。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067处,总经营面积156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经营面积1125万公顷,省级森林公园955处。 2.自然保护区。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才步入依法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宣布,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97处,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处,总面积近1.3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2%,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3.风景名胜区。 截至2004年,中国已经建立风景名胜区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48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 4.生态示范区。至2000年,全国已有首批33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地、县和单位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5.国家地质公园。至2004年,中国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已推进了3年多,国家地质公园的数量已达到了85座。 另外,还有国家级的湿地保护区、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等。 森林公园 北京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鹫峰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兴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黄松峪国家森林公园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崎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天津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河北 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磬棰峰国家森林公园金银滩国家森林公园石佛国家森林公园清东陵国家森林公园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山海关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野三坡国家森林公园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大茂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驼梁山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仙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宁国家森林公园 山西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恒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岗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口国家森林公园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一. 保护区类型划分的背景 二.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原则 三.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 四.讨论 五. 结束语 文摘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定义和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即: 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与海岸等5个生态系统类型; 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 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两个类型。 同时,还对其分类体系结构,自然保护区范畴以及本标准的可行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国家公园;类型;分类标准。 一. 保护区类型划分的背景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据统计,至1991年,全世界已建各类保护区8490个,面积达774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土地面积的5.2%[1]。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至1991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708个,陆地面积达531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2]。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事业。然而,自然保护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复杂,必须按照一个统一标准,对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以便管理。自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以来,保护区的建设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保护区的命名一直没有统一。直到1969中在新德里召开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第10届大会才接受了“国家公园”的定义。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使用标准和存在性质差异,该定义并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并且,使用“国家公园”这一术语以后,引起全世界范围内有关保护区概念的更加混乱,进而在1972年召开的第二届国家公园世界大会上采纳了一个建议,要求iucn定义保护区的建立目标,并制定适当的保护区分类标准。iucn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委员会为此成立了“标准与术语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8年完成一份报告,将保护区划分为10个类型。即: 1.科学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2.国家公园; 3.自然纪念/自然景物地; 4.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禁猎区; 5.保护性陆地(或海洋)景观保护区; 6.资源保护区; 7.自然生物区/人类学保护区; 8.多用途管理区/管理的资源区; 9.生物圈保护区; 10.世界遗产迹地[3,4]。

海洋环保(海洋自然保护区)执法实务答案

《海洋环保(海洋自然保护区)执法实务》(答案得分69分) 考生:宋德才本考试时长60分钟,共30道题,满分10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下列不属于海上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法律依据的是()【2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法》 D.《海上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本题答案:C 第2题我国海上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采取的是()【2分】 A.综合管理 B.分部门管理 C.统一管理 D.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 本题答案:D 第3题下列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建立条件的是()【2分】 A.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C.有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本题答案:C 第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B.除保护区工作人员外,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C.核心区内允许相关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D.核心区内允许一定限度的旅游和考察活动 本题答案:A 第5题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哪个机关批准?()【2分】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C.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本题答案:C 第6题以下关于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2分】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简介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简介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距宝清县城65公里,总面积两万公顷,有高等植物有74科174属386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1种、纤维植物20种、饲用植物15种、淀粉植物6种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等。脊椎动物5纲75科26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东方白鹳、玉带海雕、白头鹤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白琵鹭、大天鹅等17种。其中鸟类201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3.60%。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头鹤、白琵鹭等珍稀物种随处可见。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白琵鹭之乡、AAA旅游景区、黑龙江省水利风景名胜区。 保护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具有冬季严寒干燥,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降温剧烈,降水变率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2.3-2.4℃,全年活动积温为2500-2700℃。冬季雪深33cm。 保护区年降水量551.5mm,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3%,地表补水河流为七星河,主要的湖泡为西大泡,面积为500hm2,三角泡面积为600hm2,人工湖面积450hm2。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平均风速4.8m/s,最大风速18m/s。

保护区地貌类型为低河漫滩,地貌特征为“两草一水七分苇”,地势平坦低洼,泡沼星罗棋布,平均海拔54m,西高东低,土壤类型以白浆土(包括草甸白浆土和浅育白浆土)、沼泽土(包括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为主,是三江平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湿地之一,是三江平原原始风光的缩影。 鲜明的气候特征造就了七星河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最为突出的便是“湿地八景”: 一、苇海泛舟:广茂的湿地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似一块绿色的绸缎从空中铺天盖地覆下来,汇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苇海。微风轻拂,百鸟微语,蒹葭静默,苇海中星罗棋布的点缀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泡沼,无数条河道如藤蔓般把这些湖泊、泡沼串连起来,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坐船使入湿地可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芦苇一丛丛、一束束在船边摇曳,一簇簇水草轻轻舒展,清幽诱人,耳边掠过原野的风声鸟鸣。一缕缕含带着许多远古清野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想起那远古诗经中的佳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苇荡芳草:站在环湖大堤上,呼吸着青草和野花的清香,极目远眺,蒹葭萋萋,鸥鹭齐飞,心情怡然而惬意。空旷的苍穹下,尽收眼底的是满眼醉人的绿浪,两万多公顷的土地上长满了芦苇、大小叶章、香蒲等植物。萋萋的芳草

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 由编辑删除! 第一章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必要性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我国自然保护区于1956年开始规划和建设,已走过了50年历程。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1499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处,面积8899万公顷。林业系统作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体,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99个,面积11988.5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49%。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的72%和80%。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8个,面积7199.35万公顷;省级589个,面积3500.90万公顷;地市级288个,面积597.36万公顷;县级644个;面积690.93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各级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14.6%的原始林和50%的天然湿地,同时还使国家重点保护的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130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保护。不仅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安全保障。 但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抢救式”保护政策,部分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管理模式单一。重点强调了保护区的典型意义、生态影响和科学研究价值,而忽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保护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其保护功能和管理目标也不一致,主要保护对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201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自然保护区请输入关键字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5602975.html,/2018-06-09来源:野协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5月·474处) 北京市(2个)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个)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个)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个)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 内蒙古自治区(29个)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个)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 吉林省(24个)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头道松花江上游、甑峰岭 黑龙江省(49个)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区、平顶山、乌马河紫貂、岭峰、黑瞎子岛、七星砬子东北虎、仙洞山梅花鹿、朗乡、细鳞河 上海市(2个)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个) 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泗洪洪泽湖湿地 浙江省(11个) 临安清凉峰、浙江天目山、象山韭山列岛、南麂列岛、乌岩岭、长兴地质遗迹、大盘山、古田山、浙江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安吉小鲵 安徽省(8家) 古井园、铜陵淡水豚、鹞落坪、古牛绛、金寨天马、升金湖、安徽扬子鳄、安徽清凉峰 福建省(17个) 峨嵋峰、闽江河口湿地、茫荡山、汀江源、雄江黄楮林、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漳江口红树林、虎伯寮、福建武夷山、梅花山、梁野山 江西省(16个) 婺源森林鸟类、铜钹山、赣江源、庐山、齐云山、阳际峰、鄱阳湖南矶湿地、鄱阳湖候鸟、桃红岭梅花鹿、九连山、井冈山、官山、江西九岭山、江西马头山、江西武夷山、南风面 山东省(7个) 马山、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山旺古生物化石、荣成大天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 河南省(13个) 高乐山、大别山、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 湖北省(22个) 巴东金丝猴、洪湖、南河、大别山、十八里长峡、堵河源、木林子、咸丰忠建河大鲵、赛武当、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龙感湖、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长阳崩尖子、大老岭、五道峡 湖南省(23个) 西洞庭湖、九嶷山、金童山、东安舜皇山、白云山、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湖南舜皇山、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六步溪、莽山、八面山、阳明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高望界、小溪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995年5月11日经国家科委批准5月29日农业部发布) ??? 第一条为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 第二条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义务与制止、检举或侵点海洋自然保护区行为的权利。 ??? 第四条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选划、建设和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 第五条国家海洋行政主管保密负责研究、制定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审查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区方案和报告;审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统一管理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 ???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内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提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选划建议;主管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内海洋自然保护区选划、建设、管理工作。 ??? 第六条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 1.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所在区域; ??? 2.高度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或珍稀、? 危海洋生物物种集中分布区域; ??? 3.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 4.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

??? 5.其他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 ??? 第七条海洋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和地方级。 ???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经国务院批准而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 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一定的保护价值,经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 第八条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申请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时,应向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建区申报书及技术论证材料。 ???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向国务院提出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也可会同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聘请各有关保密代表和专家组成海洋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及技术论证材料评审工作。申报材料经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后,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 第九条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区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或同级有关保密会同海洋管理部门提出,经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第十条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和范围由批准建立该保护区的人民政府划定。其具体位置和范围应标绘于图,公布于众,并设置适当的界碑、标志物及有关保护设施。 ??? 第十一条??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撤销、调整和变化,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 第十二条?? 经批准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须设立相应 ??? 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职责是: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1、中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1.1“本底”现状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始于1956年,至今己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截止到1994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60处,面积达到6044万ha,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大系列九种类型(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温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在管理上分属林业系统、农业系统、海洋系统、地矿系统和环保系统。根据自然保护区在全球、全国、省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为三级:国家级、省级、县(市)级,这些构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到2000年,保护区总数将发展到1000处以上,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左右。 1.2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开发生物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行人工保护条件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长速度、生物量都可能增加,甚至种群超量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部分野生动植物,种植本地物产的经济植物,饲养本地野生的经济动物等,对于稳定天然食物链,保持保护区的自然承载能力、维持合理的群数量都是有益的。这类开发利用的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度”的确定与动植物区系的种类、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的消长等有关,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二是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旅游者为了摄取信息量,旅游者总是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因此,信息量越丰富的地域越能吸引旅游者,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特点,理所当然成为旅游者的选择目标,另一方面就自然保护区而言,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筹集金(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拨款,经费极其有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使“偷猎”,“偷伐”得到禁止,减轻保护区的压力。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的必然性。然而,由于缺少科学管理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使我国保护区的旅游业在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与建立保护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1)把自然保护区误认为是一般的旅游区,因而在保护区内修公路、造宾馆、建索道、甚至修建一些缺少审美意识与自然景观不相称的建筑和景点。这不但使自然资源和景观遭到破坏,而且过高的基础建设投资使保护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得不提高收费标准,从而使许多游人望而却步。(2)受经济利益驱使,对高峰期游客数量不加控制,严重超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措施,导致环境污染和退化(3)管理上的不协调。自然保护区由于缺少开展旅游活动的经验,加之缺乏必要的基础投资费用,因而将旅游开发区出租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导致保护区过渡开发和环境污染,因小失大。 二、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方向 2.1 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表明:传统的旅游开发有悖于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衷,必须寻求一种与自然保护区具有共性的旅游开发方式,这就是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生态旅游(Ecotourism)。进一步讲,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就保护区而言;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特色为目标,通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等方式而助于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2.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方向。 80年代初,生态旅游在西方社会引起重视并获得迅猛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在90年代中期受到学术界观注,1995年1月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分会,国家将1999年定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年。据世界旅游组织(WTO)估计,1993年前五年中,生态旅游增加25%,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生态旅游兴起并获得迅猛发展;主要原因有:第一,生态时代的产物。自然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够被人的理性所随意支配,在自然物中始终存在着与人相异的一面,无法为人的理性所透析、这就要

海洋环保(海洋自然保护区)执法实务答案

海洋环保(海洋自然保护区)执法实务答案

《海洋环保(海洋自然保护区)执法实务》(答案得分69分) 考生:宋德才本考试时长60分钟,共30道题,满分10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下列不属于海上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法律依据的是()【2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法》 D.《海上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本题答案:C 第2题我国海上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采取的是()【2分】 A.综合管理 B.分部门管理 C.统一管理 D.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 本题答案:D 第3题下列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建立条件的是()【2分】 A.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C.有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D.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本题答案:C 第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B.除保护区工作人员外,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C.核心区内允许相关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D.核心区内允许一定限度的旅游和考察活动 本题答案:A 第5题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哪个机关批准?()【2分】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C.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本题答案:C 第6题以下关于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