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样本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样本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样本

大学生心理健康定义以及原则

心理健康:个体可以适应发展着环境,具备完善个性特性;且其认知,情绪反映,意志行为处在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可以对的结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对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基本特性。

结合国内外专家观点,依照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原则如下:

1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是指人结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涉及人观测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综合,是人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对新情景作出反映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边环境变化需要心理保证,因而,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首要原则。普通来说,大学生智力是正常,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智力,核心在于看大学生智力与否正常地、充分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原则是:有强烈求知欲和浓厚摸索兴趣;智力构造中各要素在其结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加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此外,某些非智力因素涉及抱负、兴趣、兴趣等也是构成心理健康重要原则。

2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重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高兴。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种重要

指标。

由于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先兆。大学生情绪健康应涉及如下内容:

(1)高兴情绪多于不高兴情绪,普通体现为:乐观开朗,布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布满但愿;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但是分压抑,使情绪表达既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自身需要,在不同步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情绪表达;

(3)情绪反映是由恰当因素引起,反映强度和引起这种情绪情境相符合。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毕一种有目的活动时,所进行选取、决定与执行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自觉性、坚决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体现出较高水平。

意志健全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均有自觉目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办法解决所遇到各种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用合理反映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行,而不是顽固执拗、言行冲动、行动盲目、轻率鲁莽,或胆怯困难、意志薄弱、优柔寡断。

4、人格完整

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比较稳定心理特性总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人格,即个人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大学生人格完整重要标志是:(1)人格构造各要素完整统一;

(2)具备对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人生观作为人格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需要、愿望、目的和行为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对的

对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她人互有关系中,在自己实践活动中,结识自己。一种心理健康大学生对自己结识应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己长处感到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对自己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对的“自我接受”。

6、人际关系和谐

社会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大学生也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和谐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重要途径。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体现为:

(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5)积极交往态度多于悲观态度;

(6)交往动机端正。

7、适应能力强

较强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重要特性,不能有效解决与周边现实环境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大学生,应能和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对的结识,思想和行动都能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与社会规定相符合。当发现自己需要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年龄特性

在人生命发展不同年龄阶段,均有相相应不同心理行为体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心理行为模式。大学生应具备与年龄和角色相应心理行为特性。心理健康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活跃,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当体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映敏捷、敢于摸索、勤学好问。如果浮现那种所谓“少年老成”、萎靡不振、喜怒无常,或过于幼稚、过于依赖等现象,都是心理不健康体现。总之,若经常严重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性,则有也许是心理异常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十条原则被公以为是“最典型原则”:

(1)充分安全感

(2)充分理解自己,并对自己能力作恰当估价

(3)生活目的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

(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能力

(7)能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条件下,对个人基本需要作恰当满足

(10)在集体规定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个性

压力调节

什么是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规定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心理和生理反映体现出来。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当代生活中每个人均有所体验,总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当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分类:(1) 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

(2) 精神性压力源:错误认知构造、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3)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由自身状况导致人际适应问题

调节办法:

1.时间遗忘法

有人说过,时间是最佳解药,当咱们浮现情感问题与心理压力时,随着时间逝去,积极忘掉过去、眼前不高兴,随时修正自己认知观念,那么,痛苦经历将不再会影响你将来。

2.音乐放松法

音乐心理治疗早就指出,音乐与声音可以影响咱们情绪。她人赞扬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心得 题目安全生产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2)学习内容企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院部专 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学习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撰写要求 一、文本格式 按论文格式撰写。 字体: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1行;1级标题3号黑体,2级标题(如)小3号、黑体;3级标题(如)四号、黑体,4级标题小四号、黑体,1~4级标题左顶格, 上下各空行(6磅);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22磅。正文段首(包括4级以下的标题)空两个汉字。 三、资料装订 统一用a4纸打印,并单独装订成册。 四、学分安排和成绩评定 1、本环节计学分。 2、学校任课教师应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和撰写的学习心得,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及时完成成绩上报。 3、学生的学习心得撰写应在第六学期第20周内完成。 4、本环节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60%、学习心得报告的撰写成绩占40%。 五、字数要求 1000字及以上。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 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 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 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必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说有: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自我意识和人际 关系良好、有健康的人格。 2.什么是兴趣?它有什么作用? 答案:兴趣是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对象,并伴有 喜欢、愉悦的情感体验。它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 作用主要有:定向、动力、支持和偏倾等。 3.人和环境究竟是谁改造谁? 答案:人和环境之间是一种由不平衡---平衡--- 不平衡---平衡的循环关系。首先是环境改造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人再改造环境。 4.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几个方面? 答案: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自己周围事物 关系的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人格心理学中弗洛 伊德的术语,指个体意识到自己身心特征的统合体。 自我意识,从内容上来说,包括三方面:生理的自 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从形式上来说包括 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5.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答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环境适应、 学习问题、人际关系、性格与情绪、恋爱与性心理 问题、神经症等方面的问题困扰。 6.逃考和考试作弊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答案:逃考和考试作弊的心理根源是:自信心不足,对自已感到失望;来自家长和自我的心理负担过重; 考试准备不足;对道德的认识与行为脱节。 7.你的一位朋友帮你介绍了一份工作,这个工作很对 你的专业,同事也很热情.更主要的具有一份你满意 的月薪.你会如何感激你的朋友呢? 答案:主要自由发挥. (表达感谢要具体,一定要讲 出来对方的帮助对你有什么意义,在感谢别人时, 诚恳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感谢要发自内心,要不卑 不亢。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真诚的感谢,这 感谢既不是低三下四,也不是奉承。) 8.《武汉晚报》曾报道,一位女孩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征婚,她长得很漂亮,气质也不错,是武汉著名高校经济学硕士。她母亲郑重提出:“千万元资产者,方可与我女儿见面。”女孩最终按照母亲的条件选择了一个富翁,不过对方年龄比她大20岁,对方的女儿也有17岁。 你认为此事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答案:(主要自由发挥)大学生努力追求较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并没有错,但是不能把这样的追求当成全部 的生活内容。而通过“傍富”来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的方式更是盲目的。为此他指出,这既反映如今青年人那急功名利,浮躁的心理,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金融钱财” 和“个人名利”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读书的观念,也反映了社会上教育、道德、人生观等所存在的问题。9.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你认为刘海洋存在什么样的心理缺陷? 答案:(主要是自由发挥)从心理学上分析,刘海洋可能存在认知上的缺陷,实际上也就是人格上的不健全,缺少成长氛围及心理抚慰往往容易走上犯罪。 10.自杀,对于我们来说好像是一个虚无飘渺的话题。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在现有的正常状况下会选择自杀来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实际上,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该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请问为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答案:(主要是自由发挥) 11.朋友介绍一位漂亮的女孩给你认识,她拉了一手好大提琴,请适度赞美她. 答案:主要自由发挥. (赞美就是称赞或表扬,它和 " 溜须拍马"有本质的不同:溜须拍马的口气和表情能让人感到虚伪和肉麻,甚至有些突兀和不自在。赞美则是一种诚恳的自然的情感流露。而且当你赞美别人时,你同时也会有一种愉悦感。要知道当人的物质生活被满足之后,最渴望的就是精神上的满足--被了解,被接纳,被赏识和被赞美。恰到好处的赞美也是拉近心理距离的妙方之一。 赞美,不论是结交新朋友或对待老朋友,都需要释放爱心。如果人人都掌握了微笑和赞美,那么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一个办公室、一个宿舍,都会变得充满阳光和温情。) 12. 北京某大学女学生奚某因涉嫌盗窃同学宝来汽车被海 淀检察院起诉到法院,这是近年来本市最大一起大学生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平时与一同学不和,且一向看不惯其平素处处炫耀自己有钱、目中无人的做派。某日,她利用学校上课收作业的时机,趁同学不备将其上衣兜内的车钥匙偷走,随后将其放在校内停车场的白色宝来1.8T型轿车偷走,同时偷走车内现金人民币10000元,美元2100元。请你分析从这个女大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心理问题。 答案:嫉妒心理导致的心理问题。(自由发挥) 抢答题 1 请在我的叙述中抢答出这是那个名词的概念: 它是以持 久的情绪低落,且持续两周以上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性精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成为作为健康人必备的条件之一。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即使是 社会适应良好,因而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逐渐成熟逐渐从单一的环境走向多元环境的转折时期,因此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而众多,在这里之所以选择家庭因素是基于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根源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直接影响了作为子女的大学生所得到的关爱的程 度和发展的方向。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

对家庭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极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1.1单亲家庭(离异,丧亲) 所谓的单亲家庭即是指父母离异,或丧失单亲等原因子女只和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家庭。对于离婚而言,在离婚之前子女已受到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影响。离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和情感。[1]研究表明,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的子女常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易激怒,人际关系减少,孤独以及社会退缩。部分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并呈现出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另一个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即是父母丧亡,这也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改变。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早已被证实。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居丧期间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存在,若在青春期丧失和自己同性别的至亲,容易出现延迟性心理反应,尤其以抑郁症较为明显和持久。另外丧亡者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不同其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也不同。 1.2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 研究发现[2](主要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PF 人格测试”结果),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会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3]王光炎等(2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九个维度独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 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 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 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 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 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对心理健康的含义研究的论述。傅连 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 健康,没有疾病;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制力,并能刻苦 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精 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 愉快。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FMH)从四个方面对心 理健康进行界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 交往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1989年(WHO)将健康定义为:身 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被认为是经典 的标准 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 能力;生活理想切合现实;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 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 能做有限度的个人发挥;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 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马建青主编的《心理卫生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较强的意 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 完整与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见解,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 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可以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 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 到的水平,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注意力等 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包括从经验中学习或推理的能力、获得和保 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 推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一般来说,经过高考选拔的大学 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 智力是否正常、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大学生充分发挥智力效能的 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29卷第1期Vo. l 29, No . 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X i hua U nivers it y (Ph ilosophy&S ocialS ci en ces 2010年2月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9-12-07 :( 女, , 教育与心理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卢勤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106 摘要:本文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整群抽取的成都市某大学2009级5090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 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童年创伤、是否留守、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气氛、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家庭背景, 并采取以下对策将学生的家庭因素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是大学新生建档中应纳入人口学资料并重视其重要的预警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团体心理咨询的作用; 三是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关键词:SCL –90; 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背景因素 中图分类号:R 395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0 01-0107-04 The E ffect of Fa m ily B ackground on College Students M entalH ealth LU Q in

(Psycholog icalH ealt h and Education Center, Chengdu Univers it y, Chengdu, S ic huan , 610106, China Abstrac t :T his paper st udies the e ffect of f am il y backg round on menta l hea lth of co lleg e graduates . T he da ta is collected fro m 5090 underg raduates in 2009appli ed SCL 90and se lf co m piled fa m ily backg round questi onnaire . T he resu lts s how t ha t the d ifference of m ental hea lth scores is sign ificant when m eas u ri ng on the sev en f am il y background d i m ensi ons , such as whether the st udent the on l y ch il d fa m il y or not , whether w ith expe rienced trau m a or not , t he fa m il y econo m ic situati on , fam il y structures , at m ospheres and parenti ng sty l es . Thus , t he educati on of co ll ege students m enta l health shou l d pay attenti on to the ir fam il y background . A nd the suggesti ons are as foll ow s :1 t o put t he de m ographic data form i nto students files for m en tal hea lt h a l ert ; 2 to br i ng t he tea m of psycho log ical counse ling i n t o full p l ay ; 3 to se t up a syste m for co mm un i ca tion bet ween co ll ege and st udents fa m ilies . K ey word s :sy m pto m check list 90; m ental health status ; fa m ily backg round factors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也将其作为一个热点来研究探讨。很多高校建立了多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如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学校学生处(心理中心院系班级宿舍等。建立校内多级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特别是在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只关注校内工作而忽视家庭因素的心理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问题, 比如, 家长对学校工作不配合, 家校态度不一, 很多家长认为孩 子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等[1]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考试题型:七题简答题,每小题五分(有标准答案) 论述题,前几小题10分,后面的题有15分,20分(无标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送分题为必考题!!! 第一章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背诵)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背诵) 3、具体内容(理解,详见书第2-6页):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Array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意识 4、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背诵,送分题) 1)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的生活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送分题)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84399187 时间:8:00-21:00 地点:大活303 仙林大学城心理咨询电话:85891916 第二章 1、心里咨询定义(理解,书第16页) 1)不只是信息提供 2)不是社交谈话 3)不只是说教 4)不是逻辑分析 5)不只是忠告和建议 6)不只是安慰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2、心里咨询基本原则(理解,书第18页)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发展性原则 3、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心里咨询(背诵) 1)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犹豫不定时 2)学习压力大,无力承担但又不能自行调节时 3)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时 4)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时 5)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时(如怯懦,自我封闭等) 6)恋爱遇到挫折时 7)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因此产生心理压力时 8)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初期失眠时 第五章 1、性格与人格(理解) 人格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书第73页) 性格的特点:后天形成,适应环境,相对稳定,可变 第七章 1、学习动机/风格(理解) 1)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2、三个记忆系统(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书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360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书标准 范本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xpenses an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way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实施方案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划书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方案文件适合在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对落实计划的设想和构思,形成有效的方案,并对拟建方案所取得的资源等阶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方法经验来指导未来同类事项的进行。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篇一】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效地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我校心理咨询中心20xx年度将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卫生保健课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等工作落到实处,力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制定

20xx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和场地建设。 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网络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各项工作流程图。 3、购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绪调节、沙盘游戏等设备。 二、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 1、继续在全校大一学生范围内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设公选课。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脊梁.。心理上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却承受着着高于其他同龄人的压力打击。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然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存高远。渴望知识。追求进步、满怀着踌躇之志,为着祖国和未来努力奋进着。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经济和科技分发展,社会一直在变化。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大学生承受不住而走上极端道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有信心,但是没有恒心。没有紧迫感,适应能力极差。 (二)对大学适应能力差。一些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只顾读书,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因而心里会产生落差。再者生活上,离家在外,缺少了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还有对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习惯,而产生了压抑烦躁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能力低下。一些大学生因未能良好地协调与舍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逐步被孤立成宅男。整天沉迷虚拟网络,使得心理走向自闭。 (四)恋爱与性心理困惑。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对恋爱和性给于了更多的关注。然这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人因感情破裂,产生报复心理。也有人因早婚早育,而荒废学业。或者是未婚先育,而背负法律责任。, (五)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在就业压力严峻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准备和面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力不从心。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研究 张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上海201620)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体上影响积极,调查所呈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折射出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9—0070-05 自19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调查数据发布也很多,有权威、专业机构的专门研究,也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各项有关调查,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不安的描述。处在青年中晚期、成人初期的大学生确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就一定低于一般成人吗?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比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常模,一般并非取自于同时期的同龄人或成人样本,这样的比较就不一定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况且,大学生毕竟仍是“准社会成员”,尽管同样遭遇来自于各方面的诸多压力,但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于应激源而言,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很难说一定严重于直面激烈社会竞争的成人。这些都提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确实需要唤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对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涉及他们的作为心理发展重要生态背景的家庭的基本情况、个人生活现状、认知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主要测量指标为:(1)调研对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经历等,以及父母的职业和学历水平、家庭经济、家庭或个人的宗教信仰、家庭类型和家庭教养模式等情况。(2)学习、休闲、校园活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生活现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和希望接受的教育程度、课外其他学习培训的情况、休闲娱乐活动情况、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服务或勤工助学的情况等。(3)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自我个性、自我发展、价值取向、社会等的认知。(4)自我发展水平,包括一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抱负水平等维度。(5)情绪发展,包括正负情绪平衡、情绪的特点、.情绪的控制、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等。(6)人际交往,包括交往现状与人际困扰、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人际问题归因分析以及求助模式等。(7)性心理健康与发展,包括性知识的需求与来源状况、异性交往状况、恋爱与择偶、性观念、性别角色的发展等。(8)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状况等。 研究对象为上海高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调查按照分段、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抽取上海17所高校、接近上海高校全体学生人数1%比例的样本。在实际回收的4874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848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9.47%。其中, 兀  万方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七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七个方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也由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遗传素质是多样的。另外,衡量人的心理状态,还应考虑到社会背景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情绪、智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等。总结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标准包含如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认识力等。它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水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智力应是正常的。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情绪乐观并能自控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和乐观,常向光明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麻烦能自行解脱。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很强。心理健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其内部心理结构总是趋于平衡和协调的。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情绪所左右而言行失调。人具有自控情绪能力,即表明其中枢神经系统运行正常,身心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不论遇到什么事总能适度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极轻生。有人认为,用情绪来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来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3、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意志的顽强性。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能坚定地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优柔寡断,裹足不前,也不轻举妄动,草率行事。意志顽强的人,能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控制行动去实现某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4、反应适度 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敏捷迅速,有的人反应模糊迟缓,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反应适度,而不是反应的异常兴奋或异常淡漠。 5、自我意识明确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个人是在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形象的。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有自知之明;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想的我”总能在“现实的我”中得到体现,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理健康的人,在社会和集体中总是善于和他人交往,并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心理健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中,能接纳自我,并接纳他人,对集体具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在与人相处时,

大学生心理健康题目+答案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答.①社会因素,②家庭因素,③大学生群体因素,④个体心理因素。 2.情绪的要素 内在感受生理过程外在表现 情绪的外在表现: 面部表情 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目瞪口呆、面红耳赤 体态表情 捶胸顿足、手舞足蹈、垂头丧气、 言语表情 语言的声调、 音色、 节奏 情绪的分类:愉快,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管理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能力,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情绪丰富性,情绪不稳定性,情绪掩饰性,情绪冲动性。 情绪对大学生的四大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健康,行为目标。 认识自己的情绪:个性特征情绪年龄识别不良情绪理解情绪能力 情绪的心理表达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一)向自我表达 (二)向他人表达 (三)向自我及他人以外的客观环境表达 (四)升华表达 有效地控制情绪: A.善于控制负性情绪 B.调整认知 C.学会自我平衡情绪 a.不要期望值过高,不高过分苛求自己 b.学会妥协和放弃 c.学会自我安慰 D.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E.尝试放松训练 情绪调整的五大方法; 音乐,颜色,表情,呼吸,理发调整法。 3.人际交往主要有五个原则。 答:1.1真诚原则,1.2交互原则,1.3功利原则,1.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1.5情境控制原则。 1.1真诚,一般指的就是真实、诚恳,没有虚假。它是人的交往中的良好心态之一。待人接物要以诚为本,能否以诚待人是衡量朋友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准。 1.2交互,关键要出于真诚,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 ,是纯洁友谊的内容; 其次,交互时要注重双向性、互利性

1.3功利,(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六种基本回报类型:金钱、物品、信 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费力最小原则:维护合理性和心理平衡的倾向,使人倾向于自然地选择给双方都带来 最大满足的行为。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更多时候都保持着一种礼尚往来的动态平衡, (二)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双赢: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对交往媒介的价值估计,高于行动的发出者。感到欠别 人情分,回报时高于别人的期望,结果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 双输: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 1.4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一)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二)自我阻抑策略 1.5情境控制,(一)情境控制需要 新入学、进新单位时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车站;深夜听到窗子响。 (二)人寻求平等与自由 只有在平等、自由的人际情境中,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控制,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只要双方对于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须受到另一方的限制,关系就必定不能深入。 主客关系;家长抱怨孩子不信任自己;领导抱怨下属不合作,教师抱怨难以了解学生。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交往的非语言艺术 2说话的技巧 3保持距离 4幽默与激情 5学会倾听 1、交往的非语言艺术 表情语言(包括封闭式表情,开放式表情) 动作语言(包括手势和触摸) 物饰语言(包括与人体有关的仪容、服装、 饰物、佩件、笔迹等) 体姿语言(站、坐、卧、行等) 2、说话的技巧 抓住重点 速度适中 避免滔滔不绝 大学生交往的说“不”技巧 3、保持距离任何人都有不可随意涉入的心理敏感区,正确的 人际交往应该恰当地保持距离,积极有度。 4、幽默与激情缓和和密切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5、学会聆听倾听的重要作用:净化;加深自己对他人的情绪行为的理解;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 4.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