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琢型

1.弧面琢型(cabochon)是指表面突起的、截面呈流线性的、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琢型宝石,其底面可以是平的或弯曲的,抛光的或不抛光的。主要用于不透明和半透明,或具有特殊光学效应(如变彩、猫眼、星光等效应),色泽艳丽的玉石材料或含有较多包裹体或裂隙等宝石材料的加工。常用的有:红宝石、蓝宝石、石榴石、星光宝石、猫眼宝石、月光石、欧泊、翡翠、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玛瑙、虎睛石、琥珀、珊瑚等。
总原则是:保持和发挥宝石本身的优点,去除或掩饰宝石的瑕疵,尽可能表现宝石美的品质,提高宝石的价值。

2.明亮琢型(brillant cut) 刻面琢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琢型的刻面从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按照规定的比例磨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使进入宝石的光从亭部很少漏出,以增加其亮度。适用于所有的透明宝石(无色或有色),其优点是能够充分体现宝石的体色、火彩、亮度和闪烁程度。 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亮度、火彩、闪烁的综合效果称为:明亮度(Brilliance)
1)亮度(Intensity) 也称明亮度,指刻面宝石在白光照射下的反射光强度,它包括宝石表面反射光和内部反射光两个部分,也称表面亮光和内部亮光,二者的总和即为宝石的整体明亮度。
2)火彩(Fire) 指刻面宝石因色散作用而呈现光谱色闪烁的一种光学现象。火彩现象主要出现于具有高色散率的无色和浅色的透明宝石,并与琢型的比例和角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3)闪烁(Sparkle) 是指刻面宝石因光源移动,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引起刻面对光源的反射呈明暗交替变化的现象。闪烁应当是在发挥宝石的亮度和火彩效果的基础上,使宝石更加美丽的一种光学效果。

3.玫瑰琢型(rose cut),因从正面上看,该琢型形似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故而得名。
主要特点:
琢型一般呈单锥体(或对称的双锥体),只有冠部,而无亭部。上部由多个规则的三角形刻面组成,通常呈两排分布,这些刻面向上交于一点。下部仅有一个大而平的底面。腰形为圆形或多边形。
玫瑰琢型适用于不完整的宝石晶体,如板状、尖角状或厚度较小的宝石晶体。
玫瑰琢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重量,但不利于宝石火彩和亮度的显示。目前仅用于小颗钻石、锆石和石榴石的加工。

4.祖母绿琢型(emerald cut)该琢型是一种典型的阶梯琢型,由于被广泛地应用于祖母绿的加工,故而得名。其台面和外形均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四个角被切掉。台面被2、3或4排与腰平行的梯形的冠部和亭

部刻面所环绕,底部终止于1个斧形的底尖。该琢型的台面较大,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宝石的体色,但亮度受些影响。加工成这种琢型比加工成明亮琢型的重量损失较小。该琢型起源于19世纪,但到20世纪才被广泛采用。适合于所有透明宝石,特别是那些美丽依赖于颜色的有色宝石。譬如祖母绿具有漂亮的颜色,因此常加工成阶梯型。祖母绿易脆,所以阶梯的四个角被去掉,成为外形为八边形的长方形——祖母绿型。


5.雕件(carving) 是指通过雕刻手段而产生的琢型。根据其表现方法可分为浮雕、凹雕和凹浮雕。
一般来说,适用于加工成雕件的宝石材料要具有中至低的硬度、较高的韧性、美丽的颜色条带、细腻的结构。具有这些特性的多为玉石材料和有机宝石材料,如翡翠、软玉、欧泊、玛瑙、瑚珊、象牙及贝壳等

6.随形琢型即人工或天然滚圆的轮廓不规则的宝石,如雨花石、三峡石等观赏石即为随型石。通常要求材料裂纹少,结构细腻,内含物少,颜色鲜艳。低档宝石材料的小碎粒和部分中、高档宝石材料的边角料也可加工成随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