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史 (2)

中国旅游史 (2)
中国旅游史 (2)

以“旅游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旅游”为主旨,论述旅游与历史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阐述全域旅游和全民旅游下,历史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必然性及作用。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谈及旅游与历史之间的必然关联,以我国为实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上下近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他们产生、发展形成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以往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表现形式,也是现有中国文化的源头。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无尽的财富。当今,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文化资源也成为人们了解探究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工具,并且广泛被旅游业所运用。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就会耐人寻味,旅游的意义,去体验自然、去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气、去体验

古人的附庸风雅、去观赏宏伟壮丽、去感受不可思议···旅游的人大多都是抱着这个心理去的。所以说有历史才有底蕴,才与旅游密不可分。旅游与历史,也好比旅游业与历史学的关系,旅游业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有位哲人说过: 富有意义的历史遗迹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活动中,人们不仅渴求欣赏大自然的秀美,还盼望探访历史遗迹,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从中汲取教益,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供观赏的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其中北京、西安、洛阳、杭州和南京等地历史文化遗迹尤多,近年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热点城市,这表明历史遗迹在旅游资源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历史遗迹的旅游价值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探幽访古的好奇心,还可以寓教于游,寓学于游,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观赏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美的享受。对国内旅游者而言,历史遗迹可以增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人类在时间空间上所处的特定条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形成文化之复杂因果网络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考察某地区的文化形态时,有必要从这种视角对其文化的生成机制和创发特征作简略的描述,这样我们才能对发达的文化所赖以产生、演进的历史舞台获得深刻的认识。我国的城市景观,除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外,同时也受到

历史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我国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代表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等。诸如西安代表唐代的风格,北京则体现出明清为主的特色,开封、杭州则多具宋代的特征;而黄山市驻地由于完好保存着富有特色的传统街区,更被世人誉之为宋城。旅游者通过耳闻目睹,由此从一个侧面领略中华风情,探索我国历史的演化,进而感悟人类生活的格调是多么复杂和丰富多彩。

历史文化是旅游文化之源旅游文化是一个依赖于历史文化,实用性很强的文化系统,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明显特征,涵盖旅游参与者、管理、营销等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格波特认为:旅游文化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此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历史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历史越是久远,历史文化的涵盖面就越宽。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出发,历史文化是具有可视性、观赏性,具有一定审美价值、休闲功能、拉近人们与过去的时间距离并赋予民族或区域个性的那部分文化。在诸多的旅游资源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旅游资源中的历史积淀——诸如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典型的历史遗存等,常常蕴涵着永恒的吸引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文化资源是藏着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不仅为广大旅游参与者接受和所认同,还

有提升旅游文化内含和文化品味的功能,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在旅游活动中,无处不存在着历史文化的痕迹。同时,旅游活动利用着历史文化,也传承和发扬着历史文化。二者密不可分,一起携手共同发展。

以上为旅游与历史相关关联的浅析论述。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

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开发之间的关系;文化遗产淘汰是旅游业迅速兴起的动力;文化遗产资源能提高地方知名度;旅游业有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旅游业为文物保护提供资源金保障;旅游业给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又对文物事业产业化发展提出建议:挖掘出内涵,发挥优势,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协调发展是文物工作的方向;理顺关系,各部门应从大局出发,切实做好文物产业发展工作。

旅游开发的内容:开发和挖掘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景点与风景区的具体规划与设计;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整修;人力资源开发;保护自然生态。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正在大力开发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也注意开发人力资源.可是,悠久的历史,却没有被看成资源.其实,这也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宝贵资源,可以称为历史资源,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在全域旅游和全民旅游下,历史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必然性

及作用,如下: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充分认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全面理解旅游产业开发的内容,正确把握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重大课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臻完善。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凭借。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类型多样,资源底蕴深厚,民俗特色浓郁。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一,基础性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前来目的地旅游的动力源泉。旅游者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文化差异性的追求是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所在。其二,提升旅游形象,凝聚旅游竞争力。旅游形象是区域旅游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而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是提升旅游形象的关键。其三,旅游品牌树立和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第四,提升旅游资源品位,丰富旅游内涵。旅游资源通常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两者之间并不

总是孤立的,甘肃众多自然景观往往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很多资源品位并不占优势的自然景区往往由于与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而具旅游开发价值。自然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则对当地旅游业来说是极大的损失。从旅游者角度来讲,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可以增长知识,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旅游活动的质量。第五,形成产业联动效应,扩大旅游对外宣传。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甘肃旅游形象,扩大对外宣传营销和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第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培育新型旅游市场。完整的历史文化谱系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延伸性,并不总是局限于一定地域范围,有时在行政区划上会突破省界甚至国界。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这往往成为连接区域旅游纽带和实现跨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

以上为在全域旅游和全民旅游下,历史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必然性及作用相关阐述。

1303070303

谌银蓉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考试科目及大纲解析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初试考试科目 注: 1.括号内所注分值为该栏考试科目试题满分值。 2.加“▲”为全国统考或全国联考试题。 考试大纲及命题指导意见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348-《文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文博综合》(代码348)是2011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 三、考试内容 (一)文物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 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二、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证史作用 正史作用 补史作用 史料作用 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讨以下内容: 文物教育的特点 文物教育的场所 文物教育的形式 文物的教育功能 3)研究文物的分类 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此外还包括4)研究器物与遗迹、5)研究文物鉴定、6)研究文物保护、7)研究文物管理、8)研究队伍建设、9)研究文物收藏、10)研究文物旅游等内容。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保管,有利于文物的宣传,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文物学研究的理论 辩证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 文化进化论

管理运筹学期末试卷B

一、 二、 三、 填空题(每小题 分,共 ?分) 、设原??问题为?????? ?≥-=++-≥--≤++++-= ,0,5232 4 7 532min 3213213213213 21无约束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Z 则它的标准形和对偶规划问题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分枝定界法求整数规划12 12121121min 5 2 56 30 4,0Z x x x x x x x x x x =---≥-??+≤?? ≤??≥?且为整数 的解时,求得放松问题的解为? = ? ? ? ? ? ?,则可将原问题分成如下两个子问题 与 求解。 、右图的最小支撑图是。 、右边的网络图是标号算法中的图,其中每条弧上的数 表示其容量和流量。该图中得到的可行流的增广链 (-3,1) (2,1) ②5(4) ④ ① 6(6) 6(4) ⑥ (0, ∞) 8(8) 3(2 ) 9(9)(5,1)

为: ,在其上可增的最大流量 为 。 、已知某线性规划问题,最优单纯形表如下 则其最优解为: ,最优值 max Z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下列表格是对偶单纯形表的是( ? )

、关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域,叙述正确的为( ) ?、可行域必有界; 、可行域必然包括原点; 、可行域必是凸的; 、可行域内必有无穷多个点。 、在运输问题中如果总需求量大于总供应量,则求解时应( ) ?、虚设一些供应量; ?、虚设一个供应点; 、根据需求短缺量,虚设多个需求点; ?、虚设一个需求点。 、下列规划问题不可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的是( ) ?、背包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 、线性规化: ???≥≥=++++=0 ,010 34..max 321 3 32211y x x x x t s x c x c x c Z ?、22 min (,)(2)3(1).. 460,0f x y x y s t xy y x y ?=++-?+

厦门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历年真题

2013年(厦门大学) 一、名词解释(8选5,每个20分) 1.长信宫灯 2.南通博物苑 3.定陵 4.拓片 5. Paraloid B72 6.热释光断代法 7.大遗址保护 8. 原状陈列 二、简答题(3选2,每个50分) 1.文物鉴定的对象、内容、方法。 2.博物馆藏品的分类方法。 3. 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三、论述题(2选1,100分) 1.中国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的内容及你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认识。 2.博物馆的安全工作。 2013年厦大文博专硕试题 一、名词解释(8选5,每个20分) (长信宫灯;南通博物苑;定陵;拓片;热释光段代法;大遗址保护;原状陈列) 1.长信宫灯 在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新版第345页有提及但没具体解释,可以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82页 2.南通博物苑 可以参考《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第73-78页,或《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389-390,需概括 3.定陵 可以参考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新版第565-566页 4.拓片 又称“文物传拓技术”可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591-560页 5.热释光断代法 可参考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新版第19-20页 6.大遗址保护 参考书上没有涉及,可参考网络(大遗址保护区,就是人们通常把占地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范围较大、有居民生活、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地下文物遗迹保护起来称为大遗址保护区。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原状陈列 可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706页 二、简答题(3选2,每个50分) 1.文物鉴定的对象、内容、方法。 可参考吴诗池的《文物学概论》乙编部分,需总结 2.博物馆藏品的分类方法。 可参考《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68-69页,有兴趣的也可以看下宋伯胤的一篇论文《藏品分类》 3.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可参考王惠贞的《文物保护学》357-360页,《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第180页也有部

管理运筹学期中复习题答案

《管理运筹学》期中测试题 第一部分 线性规划 一、填空题 1.线性规划问题是求一个 目标函数 在一组 约束条件 下的最值问题。 2.图解法适用于含有 两个 _ 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3.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是指满足 所有约束条件_ 的解。 4.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解中,所有的非基变量等于 零 。 5.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基本可行解的非零分量所对应的列向量线性 无 关 6.若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 顶点_ 达到。 7.若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则 一定 _ 有基本可行解。 8.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目标函数为有限值的最优解,求解时只需在其 可行解 的集合中进行搜索即可得到最优解。 9.满足 非负 _ 条件的基本解称为基本可行解。 10.在将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转化为标准形式时,引入的松驰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 正 。 11.将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时,“≤”的约束条件要在不等式左_端加入 松弛 _ 变量。 12.线性规划模型包括 决策变量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三个要素。 13.线性规划问题可分为目标函数求 最大 _ 值和 最小 _值两类。 14.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中,约束条件取 等 _ 式,目标函数求 最大 _值,而所有决策变量必须 非负 。 15.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与基本解的关系是 基本可行解一定是基本解,反之不然 16.在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如果取得最值的等值线与可行域的一段边界重合,则 _ 最优解不唯一 。 1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可能的结果有 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 。 18.如果某个约束条件是“ ”情形,若化为标准形式,需要引入一个 剩余 _ 变量。 19.如果某个变量X j 为自由变量,则应引进两个非负变量X j ′ , X j 〞, 同时令X j = X j ′ - X j 〞 j 。 20.表达线性规划的简式中目标函数为 线性函数 _ 。 21.线性规划一般表达式中,a ij 表示该元素位置在约束条件的 第i 个不等式的第j 个决策变量的系数 。 22.线性规划的代数解法主要利用了代数消去法的原理,实现_ 基变量 的转换,寻找最优解。 23.对于目标函数最大值型的线性规划问题,用单纯型法代数形式求解时,当非基变量检验数_ 非正 时,当前解为最优解。 24.在单纯形迭代中,选出基变量时应遵循_ 最小比值 法则。 二、单选题 1. 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n 个变量,m 个约束方程(m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 课程代码:04402011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0 )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 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山东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348-文博综合

348-文博综合 一、考试性质 《文博综合》(代码348)是2011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 三、考试内容 一、文物学概论 1.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2.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1.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 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2.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 1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课《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全)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介绍资料、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其重点是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学情分析 1.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究,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已经积累的认知经验。 2.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是本课学生探究活动进行的一个障碍。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评价任务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搜集八大行星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会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日心说的发展史 1.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这地球做圆周运动。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从课外书都了解到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从古人的“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发展到今天“日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2页,找一找,哪些科学家为“日心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生阅读、回答。 3.师生小结: 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者;布鲁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牛顿: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为“日心说”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人类做出贡献,那你的名字也将流芳百世。 二、庞大的太阳系 1.出示太阳系的图片及天体运动动画。 2.学生观察:你可以看到哪些天体?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3.学生汇报。 4.教师介绍: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吸引着其他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逆时针运动。

管理运筹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四 川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模 拟 试 题( A ) 《管理运筹学》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函数取极小(minZ )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转化为目标函数取极大的线性规 划问题求解,原问题的目标函数值等于( C )。 A. maxZ B. max(-Z) C. –max(-Z) D.-maxZ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基本解一定是可行解 B.基本可行解的每个分量一定非负 C.若B 是基,则B 一定是可逆D.非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一定是线性相关的 3.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 ( D ) 多余变量 B .松弛变量 C .人工变量 D .自由变量 4. 当满足最优解,且检验数为零的变量的个数大于基变量的个数时,可求得( A )。 A.多重解 B.无解 C.正则解 D.退化解 5.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但不完全满足 ( D )。 A .等式约束 B .“≤”型约束 C .“≥”约束 D .非负约束 6. 原问题的第i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的变量i y 是( B )。 A.多余变量 B.自由变量 C.松弛变量 D.非负变量 7.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C )。 A.等于m+n B.大于m+n-1 C.小于m+n-1 D.等于m+n-1 8. 树T的任意两个顶点间恰好有一条( B )。 A.边 B.初等链 C.欧拉圈 D.回路 9.若G 中不存在流f 增流链,则f 为G 的 ( B )。 A .最小流 B .最大流 C .最小费用流 D .无法确定 10.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但不完全满足( D ) A.等式约束 B.“≤”型约束 C.“≥”型约束 D.非负约束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化一般规划模型为标准型时,可能引入的变量有 ( ) A .松弛变量 B .剩余变量 C .非负变量 D .非正变量 E .自由变量 2.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过程有 ( ) A .画出可行域 B .求出顶点坐标 C .求最优目标值 D .选基本解 E .选最优解 3.表上作业法中确定换出变量的过程有 ( ) A .判断检验数是否都非负 B .选最大检验数 C .确定换出变量 D .选最小检验数 E .确定换入变量 4.求解约束条件为“≥”型的线性规划、构造基本矩阵时,可用的变量有 ( ) A .人工变量 B .松弛变量 C. 负变量 D .剩余变量 E .稳态 变量 5.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特征有 ( ) A .目标是线性的 B .约束是线性的 C .求目标最大值 D .求目标最小值 E .非线性 三、 计算题(共60分) 1. 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型。(10分)

云南大学考研348-文博综合考试大纲

云南大学考研348-文博综合考试大纲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583803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348-《文博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本科目要求考生对文物博物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基础以及专业技能。例如,有关文物、博物馆和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历代著名文物收藏家、考古学家,法律法规,重要文物遗存及其保护,博物馆的现状,不同时期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国外文博、考古的状况,有关的理论方法等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考古学 120分 文物学概论 90分 文物学概论 9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30分)共15小题,每题2分。 2、判断题(60分)共12小题,每题5分。 3、简答题(60分)共4小题,每题15分。 4、问答题(60分)共2小题,每题30分。 4、论述题(90分)只1题,90分。 三、考查范围 (一)文物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二、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着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 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证史作用 正史作用 补史作用 史料作用

管理运筹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模拟试题( A ) 《管理运筹学》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函数取极小(minZ)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转化为目标函数取极大的线性规 划问题求解,原问题的目标函数值等于(C)。 A. maxZ B. max(-Z) C. –max(-Z) D.-maxZ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基本解一定是可行解B.基本可行解的每个分量一定非负 C.若B是基,则B一定是可逆D.非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一定是线性相关的3.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 D ) 多余变量B.松弛变量C.人工变量D.自由变量 4. 当满足最优解,且检验数为零的变量的个数大于基变量的个数时,可求得 ( A )。 A.多重解B.无解C.正则解D.退化解5.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 但不完全满足( D )。 A.等式约束 B.“≤”型约束 C.“≥”约束 D.非负约束 y是( B )。 6. 原问题的第i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的变量i A.多余变量B.自由变量C.松弛变量D.非负变量 7.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C )。 A.等于m+n B.大于m+n-1 C.小于m+n-1 D.等于m+n-1 8.树T的任意两个顶点间恰好有一条(B)。 A.边B.初等链C.欧拉圈D.回路9.若G中不存在流f增流链,则f为G的( B )。 A.最小流 B.最大流 C.最小费用流 D.无法确定 10.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 但不完全满足( D ) A.等式约束B.“≤”型约束C.“≥”型约束D.非负约束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化一般规划模型为标准型时,可能引入的变量有() A.松弛变量 B.剩余变量 C.非负变量 D.非正变量 E.自由变量 2.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过程有() A.画出可行域 B.求出顶点坐标 C.求最优目标值 D.选基本解 E.选最优解 3.表上作业法中确定换出变量的过程有() A.判断检验数是否都非负 B.选最大检验数 C.确定换出变量 D.选最小检验数 E.确定换入变量 4.求解约束条件为“≥”型的线性规划、构造基本矩阵时,可用的变量有()A.人工变量 B.松弛变量 C. 负变量 D.剩余变量 E.稳态变量 5.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特征有() A.目标是线性的 B.约束是线性的 C.求目标最大值 D.求目标最小值 E.非线性 三、计算题(共60分) 1. 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型。(10分) 1 / 17

文物学思考题

1、刘敞 在宋代金石学研究中有开创之功的,首推宋仁宗时的刘敞。他开私人收藏著录之先例,《先秦古器图碑》(巳佚)。他还在书自序中,总结了自己研究古器的方法:对研究古器物的方法作了精辟的概括。他是作古器物图录的第一人。 2、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3、应县木塔 4、《洛阳伽蓝记》 5、《说文解字》 6、《四库全书》9、华表12、唐代佛光寺大殿14、影壁 7、文化遗产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从上可知,文化遗产大体是指不可移动的文物。 8、地方志 地方志简称方志。它是以地域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方志种类大体是:①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②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③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 10、放射性碳素断代就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14C不断衰变的原理测年的技术。生物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14C,它们在有机体死亡以后,依每隔大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衰变。只要测出有机物中14C放射性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知其死亡年代。但是,因为大气中14C浓度实际上是起伏不定的,所测定的年代会与真实年代有差距所以必须经过树轮年代对比校正后才可以使用。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同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注意的问题:这种测定年代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年代误差。主要是:①14 C半衰期和14 C年代误差的统计性质。现在使用的半衰期值主要有5570+30和5730+40年两种。②标本本身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到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等。③实验室测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好原始的标本避免污染,减小误差。 1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也称安全保护区,是为保护一处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安全而划定的。 一般保护区:也称影响范围,大于重点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古遗址和古墓葬的一般遗存,保护古建筑、石窟寺、纪念建筑、民族风格建筑等环境风貌,以及重点保护区之外的文化史迹,以利于保护、研究、旅游或观赏。 13、《宣和画谱》 宋徽宗主持编撰收藏绘画目录《宣和画谱》,包括了230余位画家的6390余件作品,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等10个门类,其中包括著名画家张萱、韩滉、王维、张询、韩干、黄荃、黄居寀、范宽等人的作品。《画谱》和《书谱》是研究绘画鉴赏史的重要著作 简答题: 1、简述文物管理的基本手段: (1)法律法规手段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对于每一位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成功与否与你的参考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选对了参考书,就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在考研复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呢? 人大没有指定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中国文物学概论》,李晓东,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基础》,周静罗雁冰康忠镕,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王蕙贞编著,文物出版社 《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物馆技术》格林.汤姆森,吉林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度,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辅导,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2015年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是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文博硕士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门类,这么宽广的原因,是因为其内容庞杂,需要多学科的一起研究,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文博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考古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的文物陈列、保护,博物馆管理和研究;公安、海关、商检、拍卖典当、珠宝行等的文物鉴定、评估、保护。 三、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介绍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总额4.5万元,学制3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考古学方法论、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献研读、考古论文写作、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课《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全)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课《太阳系的奥 秘》教案(全)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介绍资料、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其重点是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学情分析 1.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究,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已经积累的认知经验。 2.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是本课学生探究活动进行的一个障碍。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

型的正确性。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评价任务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搜集八大行星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会制作太阳系模型。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日心说的发展史 1.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这地球做圆周运动。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从课外书都了解到是地球

《运筹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运筹学》试题样卷(一) 一、判断题(共计10分,每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X ) 1. 无孤立点的图一定是连通图。 2. 对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其对偶问题,若其中一个有最优解, 另一个也一定有最优解。 3. 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那么它必有最优解。 4.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5.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形式(求最小值)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0 >j σ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换 入变量。 6.若线性规划的原问题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时,其对偶问题也有无穷 多个最优解。 7. 度为0的点称为悬挂点。 8. 表上作业法实质上就是求解运输问题的单纯形法。 9. 一个图G 是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边数最少的无孤立点的图。 二、建立下面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8分) 某农场有100公顷土地及15000元资金可用于发展生产。农场劳动力情况为秋冬季3500人日;春夏季4000人日。如劳动力本身用不了时可外出打工,春秋季收入为25元 / 人日,秋冬季收入为20元 / 人日。该农场种植三种作物:大豆、玉米、小麦,并饲养奶牛和鸡。种作物时不需要专门投资,而饲养每头奶牛需投资800元,每只鸡投资3元。养奶牛时每头需拨出1.5公顷土地种饲料,并占用人工秋冬季为100人日,春夏季为50人日,年净收入900 元 / 每头奶牛。养鸡时不占用土地,需人工为每只鸡秋冬季0.6人日,春夏季为0.3人日,年净收入2元 / 每只鸡。农场现有鸡舍允许最多养1500 三、已知下表为求解某目标函数为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的最终单纯形表,表中54 ,x x 为松弛变量,问

(1)写出原线性规划问题;(4分) (2)写出原问题的对偶问题;(3分) (3)直接由上表写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1分) 四、用单纯形法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16分) s. t. 3 x1 + x2 + x3?60 x 1- x 2 +2 x 3?10 x 1+x 2-x 3?20 x 1,x 2 ,x 3?0 五、求解下面运输问题。(18分) 某公司从三个产地A1、A2、A3将物品运往四个销地B1、B2、B3、B4,各产地的产量、各销地的销量和各产地运往各销地每件物品的运费如表所示: 问:应如何调运,可使得总运输费最小? 六、灵敏度分析(共8分) 线性规划max z = 10x1 + 6x2 + 4x3 s.t. x1 + x2 + x3 ?100 10x1 +4 x2 + 5 x3 ?600 2x1 +2 x2 + 6 x3 ?300 x1 , x2 , x3 ?0 的最优单纯形表如下: (1)C1在何范围内变化,最优计划不变?(4分) (2)b1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最优基不变?(4分) 七、试建立一个动态规划模型。(共8分)

2017年湖南大学 湖大 自命题科目 文博综合 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文博综合》考试大纲 一、文物学概论 文物学的对象、任务。 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物学的发展简史。 文物的性质。 文物的定名原则与方法。 文物管理的内容、文物保护管理措施、文物管理机构、文物的管理。 文物保护技术。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 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 文物保护的科研与文物保护科技的应用。 文物保护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二、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 博物馆学简史。 博物馆的概念、特征、功能、类型。 博物馆发展史。 博物馆藏品的定义、搜集、鉴定的主要任务。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目的、要求。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博物馆陈列与展览的定义与区别。陈列的基本原则。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博物馆观众。“目标观众群”。观众调查研究方法。博物馆之友。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 三、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 考古学分支与种类。考古的年代学。考古发掘。遗址的类型。考古材料的整理。考古学的阐释。 中国考古学知识: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各时期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范围、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征如陶器、石器、玉器、经济形态、聚落分布和葬俗等。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时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点如陶器、铜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点,玉器、铁器、金银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 打制石器的技术和主要类型,旧石器技术的发展。磨制石器的发展和主要类型及功能。两种石器技术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点。陶器加工的特点,技术的变迁,原料处理、形制特征、加工技术与用途的关系,手工、慢轮和快轮的区别与意义。铜器和铁器的生产、种类、用途。 重建历史:重建史前生计与社会。探索古代人类的思想。 考古发掘、保护与利用。 四、文物保护学概论 博物馆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对于器物毁坏的影响。 文物的现代科技断代的主要方法。 文物材质和结构常用的现代分析方法。 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 运用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原则来分析和解决一些保护的现实问题。

管理运筹学期末试卷题目B卷

运筹学期末试卷(B卷) 系别:工商管理学院专业:考试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成绩: 1.[10分] 匹克公司要安排4个工人去做4项不同的工作,每个工人完成各项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单位:分钟)如下表所示: 要求:(1)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只建模型,不求解) (2)写出基于Lindo软件的源程序。 2.[15分]某公司下属甲、乙两个厂,有A原料360斤,B原料640斤。甲厂用A、B两种原料生产x1,x2两种产品,乙厂也用A、B两种原料生产x3,x4两种产品。每种单位产品所消耗各种原料的数量及产值、分配等如下

(1) 建立规划模型获取各厂最优生产计划。 (2) 试用图解法 求解最优结果。 3.[10分] 考虑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 目标函数:Min Z=16x 1+16x 2 +17x 3 约束条件: 利用教材附带软件求解如下: **********************最优解如下************************* 目标函数最优值为 : 148.916 变量 最优解 相差值 ------- -------- -------- x1 7.297 0 x2 0 .703 x3 1.892 0 约束 松弛/剩余变量 对偶价格 ------- ------------- -------- 13123123123300.56153420,,0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 20.811 0 2 0 -3.622 3 0 -4.73 目标函数系数范围: 变量下限当前值上限 ------- -------- -------- -------- x1 1.417 16 16.565 x2 15.297 16 无上限 x3 14.4 17 192 常数项数范围: 约束下限当前值上限 ------- -------- -------- -------- 1 9.189 30 无上限 2 3.33 3 15 111.25 3 -2.5 20 90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个约束方程的对偶价格是一个负数(为-3.622),它的含义是什么? (2)x2有相差值为0.703,它的含义是什么? (3)请对右端常数项范围的上、下限给予具体解释,应如何应用这些数

《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17《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满城小学:王永忠 教学理念:本课围绕太阳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资料介绍、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设计了两个活动。引入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日心说的提出,从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 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二、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三、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提醒学生考虑用什 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3、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5、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6、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 的过程。 7、阅读科学在线。 四、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学生对太阳系各成员的认识。但是建模的过程学生还是有点茫然,看来是指导不够到位,没有提醒学生注意天文单位的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