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建设架构管控实施方案

平台建设架构管控实施方案
平台建设架构管控实施方案

第一章架构管控实施方案

通过以上架构的设计,形成了本企业的企业架构成果:

图 1 企业架构管控

好企业架构能够带来重要的业务效益:

(1)更高效率的IT运行

●降低的软件开发、支持和维护的成本

●增强的应用可移植性

●提高的互操作性和更为简单的系统和网络管理

●提高的处理关键性的企业范围的议题的能力,如安全●更容易的升级和系统构件的替换

(2)现有投资的更好的收益,降低未来投资的风险

●降低的IT基础设施的复杂度

●现有IT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率的最大化

●开发、购买和外包IT解决方案的弹性

●新投资以及IT拥有成本的全面风险的降低

(3)更快、更简单和更便宜的采购

●采购决策更简单,因为在有条理的规划中,管控采购的信息

是随时可用的

●采购流程更快,最大化采购速度和灵活性而无需牺牲架构的

一致性

●采购异构、多供应商的开放系统的能力

本平台建设中会涉及到基础设施改扩建,软件产品的采购以及软件的定制开发,在以后的项目建设中,就要按照架构设计成果进行架构管控。

1.1.架构管控手段

项目的架构管控通过技术规范说明书,技术合规性检查单,技术方案审核评议书等手段进行管控。

1.1.1.技术规范说明书

技术规范说明书,简称“约束书”。

约束书是根据企业架构的内容提炼出的,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的技术规范,用于保证项目质量和项目建设一致性。

约束书各阶段要求为:

(1)招标阶段,架构顾问根据实施内容编制约束书,作为招标文件的要件发布,并明确在合同文本中;

(2)设计和建设阶段项目建设方应严格按照约束书要求开展工作;

(3)若确需对约束书变更,需由架构专责向架构顾问提交书面变更申请,经架构组审核通过后下发新的约束书。

工程建设技术规范说明书(约束书)是对项目实施的技术约束,主要包括环境部署约束、服务调用约束、数据调用约束、工具使用约束以及与其它项目的关系约束等主要内容,是架构设计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架构不断演进的基础。

1.1.

2.技术合规性检查单

技术合规性检查单,简称“检查单”。

本项目的技术合规性检查采用方案检查和实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相关技术方案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点检查,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能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框架进行建设,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集成、数据共享、应用互通。技术合规性检查工作也从另一方面规避了系统建设时,面临法律风险、集成风险、安全风险、运维风险等问题。

合规性检查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设计文档和上线验收文档进行技术合规性检查,用于保证项目设计和建设符合各层次架构要求。

检查单是合规性检查的核心,是将约束书和相关技术文档的要求按架构领域转化为检查点列表,对于违反任何一项红线检查点、或规范性检查点总体评分低于合规值视为检查不通过。

合规性检查包括初核和复核两个步骤。初核由项目建设方自行完成,确认通过后,初核结果提交架构组。架构组对重点项目进行复核,初核、复核结果存在偏差时以复核结果为准。

各阶段合规性检查前,项目建设方应按要求将架构顾问和架构专

责审核确认后的架构资产录入架构库,为实现自动化检查做好准备。

1.1.3.技术方案审核评议书

技术方案审核评议书,简称“评议书”。

由架构组成员以论证的方式完成,主要把控项目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1.2.架构管控流程

采用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在方案设计和上线验收两个环节进行管控,进行合规性检查和技术评审。架构管控工作系统软件采购前管控,方案设计管控,上线验收管控。

●系统类管控内容

?设计、需求、规划文档、总体架构中的类别

?成果物为评议书

●应用开发类管控内容

?方案设计和上线验收

?合规性检查、可行性和合理性

?成果物为评议书和合规性检查单

●基础设施类

?方案设计

?合规性检查、可行性和合理性

?成果物为评议书和合规性检查单

1.2.1.设计阶段合规性检查业务流程

图 2 设计合规性检查

架构专责/项目组根据项目工作规程的要求,提交项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合规性检查的初核,依据检查单生成初核结果。架构专责/项目经理要确认初核结果,不通过的情况,需要重新提交设计方案。架构管理员组织架构专家进行合规性检查的复核,生成复核结果。如果复核结果和初核结果不一致,以复核结果为准。不通过的情况,架构专责需要针对不通过的检查点进行修改。

1.2.2.技术审核评议业务流程

图 3 技术方案审核流程图

项目组/架构专责根据项目工作规程的要求,提交项目的技术方案,架构管理员组织架构专家召开评审会,进行技术方案审核,审核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等内容,形成评议书。不通过的情况,架构专责需要根据评议书的意见修改技术方案。

1.2.3.交付阶段合规性检查业务流程

图 4 交付合规性检查流程图

项目组/架构专责根据项目工作规程的要求,提交项目文档,并进行合规性检查的初核,依据检查单生成初核结果。架构专责/项目经理要确认初核结果,不通过的情况,需要重新提交交付资料。

架构管理员组织架构专家进行合规性检查的复核,生成复核结果。如果复核结果和初核结果不一致,以复核结果为准。不通过的情况,架构专责需要针对不通过的检查点进行修改。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集团化管控模式选择 在参与市场全球化竞争过程中,为追求规模效应和创造"百年品牌",我国的集团化公司或隐性或显性地以"做强、做大、做久"为企业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产业的增多,必然产生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问题,说简单点,就是集团对所属人、财、物、战略、经营等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即管理深度和范围问题--集权和放权的问题,而其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是通过对人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对集团化公司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如何发挥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将灵活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是近几年集团化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感到棘手的问题。 "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是我国大部分集团化公司的"诞生模式"。这些集团公司的发展源头往往是以一块产业起家,在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面对极具诱惑的广大市场,或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快速形成集团公司。而面对规模庞大的公司群,不同的多元化产业,特别是下属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的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和管理水平,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产生了诸多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现状: 一种情况是"统一性有余而差异化不足",由集团总部制定"一刀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缺乏针对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产生的问题是"一抓就死",下属公司缺乏动力和灵活性,面对快速发展的业务和市场,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有滞后性,下属公司抱怨颇多,而集团总部是费力不讨好,面对这种状况"束手无策"。 另一种情况是"差异性有余而规范性、系统性不足",过分强调下属企业的差异性,于是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百花齐放",集团公司很难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盘点,实现集团化资源的有效调配和规模效应。本文结合我们我们十多年集团化公司的实践,以典型的"集团公司-次集团公司-三级公司"的三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含华润案例)

集团化异地管控模式的选择 水晓丽 目录 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比较 (一)财务管控型 (二)战略管控型 (三)运营管控型 二、集团现状分析 (一)现有业务介绍 (二)现有管控模式 (三)公司总体战略 三、案例分析:华润 四、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一)影响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异地管控模式匹配模型 五、管控模式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总部功能定位 (二)人力资源管控 (三)跨地域业务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四)异地用工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六、结语

摘要: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比较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管控模式,从而分析建议集团今后集团化发展异地管控模式。 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7.14亿元,下属成员公司9家,人员4038名,涉足酒店、高尔夫、景区、游艇游轮、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毫无疑问,集团未来的发展势必朝着集团化方向,集团型企业相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各业务板块的战略运营潜力,在不同专业和地域间更好的配置资源,并通过利用集团资源控制及规模化的整体优势,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

企业管理沟通模式与六种基本组织结构

优点是一个下级只受一个上级领导管理,上下级关系简明清晰,层级制度严格明确,保密程度好,决策与执行工作有较高效率;管理沟通的信息来源与基本流向固定,管理沟通的渠道也简单固定,管理沟通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客观上有一定保证。缺点是管理无专业分工,各级管理者必须是全能管理者,各级管理者负担重,但企业较大时,难以有效领导与管理;管理沟通的信息来源与基本流向被管理者死死控制,并且管理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严重依赖于直线中间的各个点,信息容易被截取或增删,造成管理沟通不顺畅或失误。 从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来讲,直线型组织结构与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优势。在人数不多的小企业或信息需要严格分层极保密的组织如小型军队中,直线型组织结构与链型沟通渠道模式可以简化管理与沟通过程,有助于产生较高的组织工作效率与效益。 2,职能型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 第二种基本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是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职能型组织与管理结构是在直线型的基础上,将最高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按照其职能不同,划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管理者来管理的一种组织管理结构。 在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下,一个下级可能需要面对两个或多个专业分工不同的上级,从他们那分别接受不同专业范围内的不同工作指令,但所有这些工作指令都是由这一个

下级独立完成。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沟通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以链型与轮型交织在一起的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居多。 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是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的一种。它是指在一个大的沟通渠道模式中,分别包含了一两个或多个链型与轮型沟通渠道小模式的沟通渠道模式。例如,由最高管理者往下时是轮型沟通渠道模式,一个管理沟通中心连接着多个管理沟通节点;而在最高管理者与最低管理者之间有时又是利用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在逐层传递信息;具体到了最低管理者管理其下属时,其管理沟通模式又变成了一个人面对许多人沟通的轮型沟通渠道模式,等等。 链型和轮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多链型和多轮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以及由它们混合而成的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沟通在方向上,基本上属于上行或下行沟通,同一层级之间的平行管理沟通比较少或没有,交叉沟通没有被纳入沟通设计内容。从理论上讲,它们都主要适用于管理比较简单明了的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有时也会对应着梯型、多梯型或类似梯型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如企业设立一总经理,下设分管业务与财务的两名副总经理,两名副总各自再分管理三至五个大的部门,而副总与副总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又存在着平行的管理沟通。一旦企业中同一层级中规定必须存在着平行方向的管理沟通,以协调相关部门的运作,则完全可以认为,该企业管理沟通模式中,存在着梯型或类似梯型的管理沟通。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主要体现在: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1.操作管理型: 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

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 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3.财务管理型: 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企业每年会给定有各自的财务目标,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公司有和记黄浦。和记黄浦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多项业务,雇员超过18万人,它既有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也有因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控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形象

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九

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九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评估与选择 无论是按照什么方式形成的集团企业,在集团经营管理中都不能按照集团形成的方式来管理,而必须选择适合的集团管控模式,并按照选择的管控模式来管理集团。目前流行的并在理论上已趋于成熟的有三种集团管控模式,本节详细解释这三种常见的集团管控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 2.3.1.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定义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运营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财务控制型”三种管控模式。 1、财务控制型 采用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其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其主要的特点是母公司将注意力集中于财务管理和领导的功能。母公司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单位每年会被给定各自的财务目标,母公司最为关注的往往只是下属单位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予过问,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和记黄浦就是一个典型的财务管理型集团企业。和记黄浦集团员工超过18万人,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业务,以及英特网、电讯服务等业务。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 2、战略控制型 对于采用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而言,其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集团企业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为目标,管理方式通过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进行管理。母公司除了在资产上对下属单位进行控制外,还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例如对下属

设计集团管控模式的六条原则

设计集团管控模式的六条原则 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并于2001年在原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了X建设集团,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地产开发为补充,以对外投资为支撑的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市政道桥、建筑安装、地产开发、材料生产、汽车销售、传媒教育、商贸物流、园区开发等多个领域。然而面对业务规模扩张、业务领域不断多元化、以及业务跨地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集团管理出现了多种“并发症”:集团总部定位不明确,对下属公司的管理仍然沿用原来的部门和分公司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下;下属分子公司达到30多家,由于缺少具体分析,使用“一刀切”的管控模式,有的不该管的管得过死,有的该管的却又放得过宽;集团层面的管理输出能力不足,想发挥集团协同效应却缺乏足够的资源;缺乏管控的手段和科学的评估和监控手段……。 集团化是企业成长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选择,然而在长大的过程也免不了伴随着这些成长的烦恼。因此集团管控也就成了企业集团化绕不开的话题。 一、什么是集团管控模式 所谓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其具体体现在通过管控部门的设置、管控流程设计以及集团文化的传播来影响下属经营单位的战略、营销、财务、经营运作等方面的内容。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说到底就是对集团集权与分权的度的把握,通过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实现整个集团各层级权、责、利的平衡。 二、集团管控的三种基本模式 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照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基本管控模式。

操作管控型操作管控型的管控模式是高度集权的管控模式,强调过程控制是这种管控模式的鲜明特点。集团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集团总部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聘。在实行这种管理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高。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职能部门的人员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在全球工业化开始的初期阶段,许多老牌全球性集团公司选择此种集团管控模式,以力保其全球随需而变的战略实施。操作管控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产权关系紧密度高,总部为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而下属企业只是成本中心。 战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的管控模式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一种管控模式,强调程序控制是这种管控模式的突出特点。集团总部负责整体的战略规划,下属企业同时也制定本业务单元的战略规划。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较高。运用这种管理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战略管控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各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较高,产权关系紧密度较高,下属企业的业务运作比较成熟,对集团总部影响较大等。 财务管控型财务管控型的管控模式是最为分权的管控模式,强调结果控制是这种管控模式的突出特点。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等,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企业负责完成集团规定的财务目标。许多以收购、兼并为主要目标,且行业涉猎复杂的集团公司采用此类模式。GE公司也是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财务管

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1.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母子公司)( 标杆研究-万科管控模式和顺驰管控模式介绍为什么在万科、复地等企业开始由操作型专业化集团总部向战略型总部转型的时候,顺驰却开始了大规模的集权和强化集团管控? 为什么在万科等企业行之有效的矩阵制多项目管理模式在很多企业却举步为艰?房地产新政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相信企业的竞争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均好性才是企业长期制胜的根本。而组织内部的管理是做“强” 企业的基本前提。 地产企业怎样才能练好“企业内功”,从而赢得新一轮的增长空间和前进动力?万科和顺驰以它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管理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房地产行业高速成长期中以特定资源为基础的竞争已经悄然转变为以能力为基础的竞争。卓越的管理可以克服资源不足带来的劣势,而拥有优秀能力和管理体系的企业在行业的逆流中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业绩。理性的战略思考和建立科学的集团管理模式与流程管理是大型地产集团必然的选择。 “战略性增长来自更加有利可图地利用现存的或扩张中的资源。如果要有效率地经营一个被扩大了的企业,新的战略就要求一个新的或至少是重新调整过的结构。……没有结构调整的增长只能导致无效率”。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 1962年,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 Jr)的《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上的篇章》出版发行,该书研究的主题是美国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它们的管理组织结构如何被重新塑造以适应这种成长。钱德勒通过对四个美国主要公司(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和西尔斯·洛帕克)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公司的成长、地理区域的扩大与多样化程度的增加,公司的组织结构实际上会被迫出现变化以适应公司战略的改变。 因此出现了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阿尔福莱德·斯隆进行的变革:在中央集权控制下,进行分权化、部门化管理。从此“结构跟随战略”的“钱德勒命题诞生了”。 今天,中国地产集团的发展又一次的证明了“钱德勒命题”的正确性。美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扩张战略必须有相应的结构变化跟随。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集团组织机构、管控模式的先决要素。中国的地产行业有两个龙头老大:一个是“带头大哥”万科集团;一个是“后起之秀”顺驰中国,两个老大都以创新的发展模式著称,业界归为“万科模式”、“顺驰模式”。 “万科模式”说白了就是“要在工厂里生产房子”,核心是要颠覆整个中国房地产界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万科希望像汽车制造工厂一样建房子,因为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能保证不同地域的产品达到统一的高品质标准。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工厂化程度只有7%,万科约为15%。万科的发展战略要求公司从一家典型的多元化公司转型成为住宅的专业化地产公司建造标准化的住宅产品,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制定标准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取产业链上的话语权。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万科战略的内涵是标准化,有了标准就可以复制,能够复制和拷贝就可以迅速扩张,也

集团管理模式

、抓大放小——人力资源管控重点 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 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 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 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将成为集团化管理所 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的:通过对公司基本经营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 理方面的权限分配、流程界定、监控方式的设计,达到提高效率、保证集团公司价值再造、 提高业务组合协同效果的目的。 、因地制宜——影响人力资源管控职能定位的三大核心因素 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控职能的定位及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选择与集团化管控模式、 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程度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 是集团管理模式的选择。 影响权变因素最大的 人力资源管控的各项职能重点围绕 “ 选、用、育、留 ” 四个方面展开。 体系虽然庞杂,但人力资源管控主要着眼于五个方面:人力资源规划、 人员招聘、培训 发展、绩效管理和薪资管理。

首先,人力资源的管控职能定位与集团实行何种管控模式密切相关。按照集分权程度的 大小,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三种基本模式。 财务管控模式主要针对投资的科学性、风险性和投资回报进行管理,对所投资企业的具体业务一般不进行直接管理,属于分权型安排,在人力资源管控上主要对外派高管、财务总监具有任免考核>权;战略管控模式并不要求总部设立具体的业务管理部门,公司总部承担战略规划、监控与服务职能,其考核与管理重点一般也集中于下属公司的董事会或总经理,属于集分权结合型安排;操作管控模式要求总部设立具体的业务管理部门来对下属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对口管理,对控股下属公司的营销、技术、人力资源、新业务开发等日常经营运作归口总部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强调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集团总部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制度,并在下属企业贯彻实施。由此可以看出,与集团管控模式相对应,越是集权的集团管控模式,人力资源管控的权限也越集中于集团总部。 其次,人力资源管控的职能定位要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的完善程度。人力资源管控是一个整合的有机管理体系,从战略到业绩、从文化到流程、从构架到模型:

三种不同管控模式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Financial Control Mode,财务管控模式,也称投资型管控) [] 什么是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 财务控制型模式是一种倾向于的,其基本特点是“甩手大掌柜”,即集团母公司只负责集团母子公司的和资本运营工作,不过多干涉下属企业的和业务发展以及人事管理工作。集团母公司要求下属企业每年事先确定各自的,并报集团母公司审批,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 []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特点 1.倾向于分权,基本上是“分散决策,分散经营”。集团母公司一般不干涉的具体业务经营活 动和管理活动,子公司作为独立的和对其经营活动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自己进行,并组织实施,不需要征求母公司意见及其审批。 2.母子公司联系纽带主要是和金融纽带。通过和出售等金融方式影响子公司,如果母公司对 子公司业绩不满意,主要通过出售其股票来表达其意愿;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业绩满意则选择增持股票或者长期持有子公司股票。因此,集团母公司的核心功能是财务管理和。由于集团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要求,以及并不追求集团协同效应,因此集团母公司没有强有力的战略管理部门。一般也不对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和,不追求集团整体的、的统一。 3.直接目标。母公司投资子公司的直接目标是获得高的投资对象、追求收益最大化和资本的 现金回收等。集团母公司尤其追求子公司,而不追求集团业务的互补性和,因此,集团的业务范围可能比较宽泛,涉及领域比较广,甚至没有清晰的。 []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主要优点 ?母子公司的关系明晰,分工明确; ?有利于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简单等。

如何确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

主持吴江管理硷撬/弓二五ji二i@蜘何勐庭集团公司 口华信惠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首席顾问丁敬平 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确定是一 个复杂的体系,它要涉及到三个层面 的问题: 首先是狭义的管理模式的确定, 即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其次 是广义的管控模式,它不仅包括狭义 的具体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 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 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 构的具体形式选择(直线职能制、事 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制、及多中心 网络式)、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 式《如对人、财、物的管控体系)以及绩 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个层面是对 与管控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外界因 素的考虑,涉及到业务战略目标、人 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体系以及管理 信息系统。 三种具体管控模式 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 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 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 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这三种模式 各具特点: ◆操作管控型:总部从战略规划 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为了保证 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 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如人事管理不 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管控模式 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生要很高。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达2000多人。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赴F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 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 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 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 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 实施。 ◆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负 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 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 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 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 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 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 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 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 业执行。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 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闻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 率蹿电力企业管理 万方数据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方式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模式 集团公司是一种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型组织体制,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集团公司的整体权益主要是通过明确的产权关系和集团内部的契约关系来维系,核心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地位竞争中具有一定垄断和规模优势,一般都经营着规模庞大的资产,管辖着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并且在许多其他企业中拥有自己的权益。 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企业实施的管理控制及资源的协调分配的方式,其具体体现在通过确定公司的治理结构、划分总部及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能、选择公司的组织框架、确定集团的重要资源分配方式及建立流程和绩效管理体系等来影响下属企业的战略、营销、财务、经营运作等方面的内容。当企业发展到集团规模的时候,需要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管控,其本质是界定集团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权限。管控关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内部的稳定,建立合适的管控模式是当前集团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般来说,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照总部不同的集权与分权程度可以划分为“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1)操作管控型 操作管控型又称运营管控型。首先,采用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其总部作为经营决策的中心和生产指标管理的中心,目标是对企业整体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最优化,直接管理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到位,总部从战略的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频繁地对下属单位同类管理领域的部门协调和集中化处理,例如在财务、营销、研发、市场等方面。其次,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中,为了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正确做出有效的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对职能人员的人数要求较多,职能部门的规模会很庞大。如1984年以前的GE公司就是采用了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再如IBM公司,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子公司事业部都由集体总部进行集权化管理,所有计划都由集团总部来制定、下属单位则只负责保障计划的有效实施。

两个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案例优劣分析

从两个房地产企业集团管控案例的比较分析 近几年,受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地产行业蓬勃发展,而宏观调控措施的接连出台,更使得经历洗礼的房地产企业呈现出强者更强、优者更优的马太效应,不少具有资本与品牌优势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从地区性公司转变成为跨区域甚至全国性集团公司,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转变成为集土地开发、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甚至工业地产等在内的综合性房地产集团公司。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不同业务、不同地域的分/子公司如何有效管控和激励的问题迅速浮出水面,成为摆在各房地产集团面前一道现实而紧迫的管理任务,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集团管控问题是众多快速发展的房地产集团公司的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 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不仅包括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而且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确定、总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公司组织架构的具体形式选择、对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还有诸多外界因素的考虑。如下表,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一般可划分为“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模式,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本文试图根据集团管控的基本理论,结合太和顾问在房地产行业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通过对两个房地产集团公司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房地产企业的集团管控问题,进而对不断发展中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得出若干有益的启示。 一、两个房地产集团公司的集团管控案例 M企业的背景:中型民营企业,住宅业务刚刚开始跨地域发展,有少量工业地产业务,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尚处于成长阶段的房地产集团公司 太和顾问的主要建议:总体上宜对住宅和工业地产两个业务板块以及物业管理业务采取操作管控模式,今后可随着集团管理水平的增强而适当放权,逐渐过渡到战略管控模式 M企业是山东一家有8年历史的中型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拥有各种资产15.71亿元,公司先后投资开发十多个普通住宅小区、两个别墅小区及一个工业园区等各类地产,累计开发面积达到72.49万平米,企业品牌在山东东部地区颇有影响力。公司所开发的各个小区绝大多数由集团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2005年,公司开始对外扩张,先后在本省的另外两个地级市以及临近的河北省某市投资建设住宅项目4个。由于公司领导长期注重业务经营与拓展,对内部管理有所忽视,但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对外地项目公司的管控问题逐渐成为公司的一道管理难题。 经过现场的认真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M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基本以住宅业务为主,零星涉足工业地产,且公司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跨地域发展刚刚开始,相应地,公司的各项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在集团管控上尚无丰富经验可循。基于如上分析,太和顾问对M企业的集团管控问题提出如下分析建议:首先,住宅业务是公司主业,且M企业在住宅业务上的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但对外地住宅项目公司的管控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对总部所在地的项目公司可实行操作管控,对外地公司可实行总体偏操作管控、适当结合战略管控的管控模式,即大的战略方向由集团总部决策,具体项目运作主要受控于总部、部分下放于外地公司,以达到确保公司住宅主业稳健发展的目的,未来随着公司管控能力的不断增强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再逐渐放权;其次,物业管理业务作为主业的配套,基本的战略定位是支持主业,并随主业发展而发展,且目前业务以管理自有物业为主,因此集团对该业务的管

财务管控的三种具体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具体模式 2011-06-10 10:43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打印|收藏| 字号 分享到:. 根据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可以把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而划分成“操作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财务管理型”三种管控模式。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 1.操作管理型: 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 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3.财务管理型: 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企业每年会给定有各自的财务目

集团管控课程

集团管控课程 2011年01月14-15日上海 【主办单位】百乔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加对象】董事长、董事、监事、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投资、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相关高级管理人员 【培训费用】4500/人(含讲义、资料、午餐等) 【咨询报名】闫老师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很多中国企业开始进入集团 化发展阶段,企业集团管控面临诸多问题:集团总部为什么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下,法律到底赋予集团总部哪些权力?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集团企业的战略应如何制定?集团战略对所属单位起什么作用?集团总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管理错位、越位现象严重,该如何解决?如何提高集团总部能力?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如何做到职责清晰,管理有序?集团总部如何构建合适的集团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人力管控体系?集团总部该如何评价所属单位的业绩?集团企业应当如何对所属单位高管人员进行管理,以实现集团企业的有序管理?本课程将根据很多成功的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研讨,能很专业而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 课程收益: 1、通过各章节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员能提高对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认识,并能结合学员企业实际,诊断和分析企业集团管控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2、提升学员企业领导者或管理者对集团管控体系的自我评估能力,并建立有效的各种集团管控方法和手段; 3、通过互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的企业集团管控体系。 课程大纲: 一、企业集团管控概论 1、企业集团的内涵及特征 2、企业集团管控的内涵及特征 3、企业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方式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方 式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集团公司管控的几种模式 集团公司是一种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型组织体制,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集团公司的整体权益主要是通过明确的产权关系和集团内部的契约关系来维系,核心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地位竞争中具有一定垄断和规模优势,一般都经营着规模庞大的资产,管辖着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并且在许多其他企业中拥有自己的权益。 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企业实施的管理控制及资源的协调分配的方式,其具体体现在通过确定公司的治理结构、划分总部及下属公司的角色定位和职能、选择公司的组织框架、确定集团的重要资源分配方式及建立流程和绩效管理体系等来影响下属企业的战略、营销、财务、经营运作等方面的内容。当企业发展到集团规模的时候,需要集团总部对下属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管控,其本质是界定集团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权限。管控关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内部的稳定,建立合适的管控模式是当前集团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般来说,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照总部不同的集权与分权程度可以划分为“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1)操作管控型 操作管控型又称运营管控型。首先,采用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其总部作为经营决策的中心和生产指标管理的中心,目标是对企业整体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最优化,直接管理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到位,总部从战略的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频繁地对下属单位同类管理领域的部门协调和集中化处理,例如在财务、营销、研发、市场等方面。其次,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公司中,为了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正确做出有效的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对职能人员的人数要求较多,职能部门的规模会很庞大。如1984年以前的GE公司就是采用了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再如IBM公司,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子公司事业部都由集体总部进行集权化管理,所有计划都由集团总部来制定、下属单位则只负责保障计划的有效实施。 可见,操作管控型是集权化程度最高的模式。它不仅要求企业遵从集团统一发展战略,还从资金、采购、销售、生产等多个环节参与企业的运营管控。这种模式下,几乎所有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均收在集团,下属企业仅是集团决策的被动执行者。 (2)战略管控型 战略管控型主要取决于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首先,采用这种控制模式的集团公司,其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中心,目标是追求集团企业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通过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进行管理。集体总部除了在资产上对下属单位进行控制外,还负责集团整体的财务、资产运营和

浅谈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浅谈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摘要: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本文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对比研究,分析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同时也探讨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对今后我国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模式趋势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工业化的成长,市场机制的完善,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也是现代企业组织形成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要加强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设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企业组织理论博大精深,企业组织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组织结构始终是企业组织研究及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理论家和管理者研究与考虑的基本对象。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由于组织结构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企业所有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开始。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与比较 西方学者威廉姆森根据钱德勒的考证将公司内部管理的组织形态分

为U型(一元结构)、H型(控股结构)和M型(多元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1、U型组织结构 产生于现代企业发展早期阶段的U型结构,是现代企业最为基本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 U型结构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结构。直线结构的组织形式是沿着指挥链进行各种作业,每个人只向一个上级负责,必须绝对地服从这个上级的命令。直线结构适用于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简单,而且还需要管理者具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经验。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当是“全能式”的人物,特别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2)职能结构。职能结构是按职能实行专业分工的管理办法来取代直线结构的全能式管理。下级既要服从上级主管人员的指挥,也要听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 (3)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结构形式是保证直线统一指挥,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机构的作用。从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来看,直线职能是U型组织的最为理想的管理架构,因此被广泛采用。 这类组织结构的优点有: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便于调配人财物.职责清楚.办事效率高;工作井然有序,整个企业有较高的稳定性.缺点也有很多:等级分明,层次过多,决策过程缓慢;各职能部门以自我为中心,协调困难;下级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有效发挥;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集团管控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文∕王吉鹏,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无论是按照什么方式形成的集团企业,在集团经营管理中都不能按照集团形成的方式来管理,而必须选择合适的集团管控模式,并按照选择的管控模式来管理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集、分权程度的不同而划分成“运营控制型”、“战略控制性”和“财务控制型”三种管控模式。这也是目前流行的并在理论上已趋于成熟的三种集团管控模式。 一、三种常见集团管控模式的定义 1、财务控制型 采用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其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其主要的特点是母公司将注意力集中于财务管理和领导的功能。母公司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下属单位每年会被给定各自的财务目标,母公司最为关注的往往只是下属单位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的回报、资金的收益,而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不过问,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单位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和记黄埔就是一个典型的财务控制型集团企业。和记黄埔集团员工超过18万人,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互联网、电信服务等业务。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 2、战略控制型 对于采用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企业而言,其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集团企业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为目标,管理方式通过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进行管理。母公司除了对下属单位进行控制外,还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例如,对下属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企业资产运用、全面预算划拨、企业绩效管理和统一技术开发等。各下属单位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

32项人力资源专业模块之组织结构与管控模式设计

32项人力资源专业模块之 组织结构与管控模式设计 >> 管理难题 如何规划构建集团管控模式? 如何设计集团公司管控财务组织结构? 组织机构设计和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组织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员工拼命干,企业效率低怎么办? 组织结构设计,如何适应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部门间权责不清,关系混乱怎么办? 如何梳理部门关系,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如何使各部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下属单位无法有效管控怎么办? >> 我们的观点及解决措施 一个设计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帮助企业适应所处的环境变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增加企业对外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人员素质提升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组织设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合理设计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以及确定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关系与合作模式的过程,组织机构与管控模式有效与否受到组织中的指挥系统、信息沟通网络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具体设计中,需要遵守以下八

项原则(具体原则参看下表,精干高效原则、科学幅度原则、责权利对等原则、集权分权原则、分工协作原则、任务导向原则等等。 在具体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应优先考虑的四个关键要素是:业务发展;客户导向;资源利用率;管理运营效率。 华恒智信认为,高效组织结构设计首要的目标是“迅速实现扁平化,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实现组织能力的提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有两个手段来保证。 第一:组织结构尽量简单化,再简约化,在组织层级设计中尽量不超过四级。 第二:人员能力水平到位以及企业具有信息共享和合作的文化氛围,其中人员能力的到位主要指部门负责人的水平能力符合管理的需要,能管理十个人和能管理一百个人的管理干部标准不一样,因此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如果安排不合理的部门经理任职工作,也必然导致组织变革失败和结构设计运行无效,在这点上,很多企业表现尤其突出。 企业具有信息共享和合作的文化氛围指组织管理模式是从传统的金字塔管理向信息共享管理转化,只有缩短组织内部沟通途径并建立定期共享机制,组织结构就能够真正体现战略导向和运作效率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