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探索性问题

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探索性问题
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专题探索性问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的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特殊)的性质、相似三角形、解直

角三角形等.其中用几何图形的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2005,临沂)如图2-6-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O ,1),矩形CDEF 的顶点C 、F 在抛物线上,D 、E 在x 轴上,CF 交y 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6-2,若P 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 的一点,连结PB 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Q ,过点P 、Q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 、R .

①求证:PB =PS ; ②判断△SBR 的形状;

③试探索在线段SR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P 、S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Q 、R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⑴解:方法一:∵B 点坐标为(0,2),∴OB=2, ∵矩形CDEF 面积为8,∴CF=4.

∴C 点坐标为(一2,2).F 点坐标为(2,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

y ax bx c =++. 其过三点A(0,1),C(-2.2),F(2,2)。

得1242242x

a b c a b c

=??

=-+??=++?

解得1,0,14a b c ===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

1

14y x =+

方法二:∵B 点坐标为(0,2),∴OB =2, ∵矩形CDEF 面积为8,∴CF=4. ∴C 点坐标为(一2,2)。

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y ax c =+。 其过点A(0,1)和C(-2.2)

124c a c

=??

=+? 解得1,14a c ==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2

1

14y x =+

(2)解:

①过点B 作BN BS ⊥,垂足为N .

∵P 点在抛物线y=214x +l 上.可设P 点坐标为21(,1)4

a a +.∴PS =2

1

14a +,OB =NS =2,BN =a 。∴

PN=PS —NS=2114

a - 在Rt PNB 中.

PB 2

=22222

2211(1)(1)44

PN BN a a a +=-+=+ ∴PB =PS =2

1

14a +

②根据①同理可知BQ =QR 。 ∴12∠=∠, 又∵13∠=∠, ∴23∠=∠, 同理∠SBP =∠B ∴2523180∠+∠=?

∴5390∠+∠=?∴90SBR ∠=?. ∴△SBR 为直角三角形. ③方法一:设,PS b QR c ==,

∵由①知PS =PB =b .QR QB c ==,PQ b c =+。∴222()()SR b c b c =+--

∴2SR bc =。假设存在点M .且MS =x ,别MR =2bc x - 。若使△PSM ∽△MRQ , 则有2b bc x x

c

-=。即220x bcx bc -+=

∴12x x bc ==。∴SR =2bc

∴M 为SR 的中点. 若使△PSM ∽△QRM , 则有

2b c

x bc x

=-。∴2b bc x b c =+。

2212MR bc x bc c QB RO

MS x b BP OS b bc

b c

-==-===

+。 ∴M 点即为原点O 。

综上所述,当点M 为SR 的中点时.?PSM ∽ΔMRQ ;当点M 为原点时,?PSM ∽?MRQ . 方法二:若以P 、S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Q 、M 、R 为顶点三角形相似, ∵90PSM MRQ ∠=∠=?,

∴有?PSM ∽?MRQ 和?PSM ∽△QRM 两种情况。 当?PSM ∽?MRQ 时.∠SPM =∠RMQ ,∠SMP =∠RQM .

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性质.知∠PMS+∠QMR =90°。∴90PMQ ∠=?。 取PQ 中点为N .连结MN .则MN =12

PQ=1()2

QR PS +.

∴MN 为直角梯形SRQP 的中位线,

∴点M 为SR 的中点 当△PSM ∽△QRM 时,

RM QR QB

MS PS BP ==

。又RM RO MS OS

=,即M 点与O 点重合。∴点M 为原点O 。 综上所述,当点M 为SR 的中点时,?PSM ∽△MRQ ;当点M 为原点时,?PSM ∽△QRM 。

点拨: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可以看出C 、F 是一对关于y 轴的对称点,所以(1)的关键是求出其中一个

点的坐标就可以应用三点式或 y=ax 2

+c 型即可.而对于点 P 既然在抛物线上,所以就可以得到它的坐标为(a ,14a 2

+1).这样再过点B 作BN ⊥PS .得出的几何图形求出PB 、PS 的大小.最后一问的关键是

要找出△PSM 与△MRQ 相似的条件.

【例2】探究规律:如图2-6-4所示,已知:直线m ∥n,A 、B 为直线n 上两点,C 、P 为直线m 上两点. (1)请写出图2-6-4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P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P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_与△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如图 2-6-5所示,五边形 ABCDE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的一块土地的示意图,经过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2-6-6所示的形状,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的分界小路(2-6-6中折线CDE)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E点修一条直路,直路修好后,要保持直路左边的土地面积与承包时的一样多,右边的土地面积与开垦的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有关的几何知识,按张大爷的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的占地面积).

(1)写出设计方案.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2)说明方案设计理由.

解:探究规律:(l)△ABC和△AB P,△AOC和△ BOP、△CPA和△CPB.

(2)△ABP;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无论点P在m上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ABP与△ABC 同底等高,因此,它们的面积总相等.

解决问题:⑴画法如图2-6-7所示.

连接EC,过点D作DF∥EC,交CM于点F,连接EF,EF即为所求直路位置.

⑵设EF交CD于点H,由上面得到的结论可知:

SΔECF=SΔECD,SΔHCF=SΔEDH,所以S五边形ABCDE=S五边形ABCFE,S五边形EDCMN=S四边形EFMN.

点拨:本题是探索规律题,因此在做题时要从前边问题中总结出规律,后边的问题要用前边的结论去一做,所以要连接EC,过D作DF∥EC,再运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例3】(2005,成都模拟,12分)如图2-6-8所示,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M(2,-4),且过点A(-1,5),连结AM交x轴于点B.

⑴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求点 B的坐标;

⑶设点P(x,y)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顶点 M左方一段上的动点,连结 PO,

以P为顶点、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的另一顶点Q在x轴上,过Q作x轴的垂线交直

线AM于点R,连结PR.设面 PQR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⑷在上述动点P (x ,y )中,是否存在使S ΔPQR =2的点?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M (2,-4) 所以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2

-4. 因为这条抛物线过点A (-1,5) 所以5=a(-1-2)2

-4.解得a=1.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2

-4 (2)设直线AM 的解析式为y=kx+ b . 因为A (-1,5), M (2,-4) 所以5

24

k b k b -+=??

+=-?,

解得 k=-3,b=2. 所以直线AM 的 解析式为 y=3x +2.

当y=0时,得x= 23,即AM 与x 轴的交点B (2

3,0)

(3)显然,抛物线y=x 2

-4x 过原点(0,0〕

当动点P (x ,y )使△P OQ 是以P 为顶点、PO 为腰且另一顶点Q 在x 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时,由对称性有点 Q (2x ,0)

因为动点P 在x 轴下方、顶点M 左方,所以0<x <2. 因为当点Q 与B (23,0)重合时,△PQR 不存在,所以x ≠1

3,

所以动点P (x ,y )应满足条件为0<x <2且x ≠1

3,

因为QR 与x 轴垂直且与直线AM 交于点R , 所以R 点的坐标为(2x ,-6x+2) 如图2-6-9所示,作P H ⊥OR 于H , 则PH=|||2|,|62|Q P x x x x x QR x -=-==-+ 而S=△PQR 的面积=12QR ·P H= 1

2|62|x x -+

下面分两种情形讨论:

①当点Q 在点B 左方时,即0<x <1

3时,

当R 在 x 轴上方,所以-6x +2>0. 所以S=1(-6x +2)x=-3x 2

+x ;

②当点Q在点B右方时,即1

3

<x

<2时

R在x轴下方,所以-6x+2<0.

所以S=

1

2

x=3x2-x;

即S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可表示为

2

2

1

3(0)

3

1

3(2)

3

x x x

S

x x x

?

-+<<

??

=?

?-<<

??

(4)当S=2时,应有-3x2+x =2,即3x2-x+ 2=0,

显然△<0,此方程无解.或有3x2-x =2,即3x2-x-2=0,解得x1 =1,x2=-

2

3

当x=l时,y= x2-4x=-3,即抛物线上的点P(1,-3)可使SΔPQR=2;

当x=-

2

3

<0时,不符合条件,应舍去.

所以存在动点P,使SΔPQR=2,此时P点坐标为(1,-3)

点拨: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性问题,对于第(1)问我们可以采用顶点式求得此抛物线,而(2)中的点B是直线 AM与x轴的交点,所以只要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直线AM,从而得出与x 轴的交点B.(3)问中注意的是Q点所处位置的不同得出的S与x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4)可以先假设存在从而得出结论.

Ⅲ、综合巩固练习:(100分 90分钟)

1.观察图2-6-10中⑴)至⑸中小黑点的摆放规律,并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放.记第n个图中小黑点的个数为y.解答下列问题:

⑴填下表:

⑵当n=8时,y=___________;

⑶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把n作为横坐标,把y作为纵坐标,在图2-6-11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

的各点(n,y),其中1≤n≤5;

⑷请你猜一猜上述各点会在某一函数的图象上吗?

2.(5分)图2-6-12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个小房子用了_____________块石子.

3.(10分)已知Rt△ABC中,AC=5,BC=12,∠ACB =90°,P是AB边上的动点(与点A、B不重合),Q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

⑴如图2-6-13所示,当PQ∥A C,且Q为BC的中点时,求线段CP的长;

⑵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

可能,请说明理由.

4.如图2-6-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以A (-1,-1),B (1,-1),C (1,1),D (-1,l )为顶点的正方形,设正方形在直线1l :y=x 及动直线2l :y=-x+2a (-l ≤a <1)上方部分的面积为S (例如当a 取某个值时,S 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试分别求出当a=0,a=-1时,相应的S 的值.

5.(10分)如图2-6-15所示,DE 是△ABC 的中位线,∠B =90○

,AF ∥B C .在射线A F 上是否存在点M ,使△MEC 与△A DE 相似?若存在,请先确定点M ,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2-6-16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AB=1,AC 是以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点E 是边AD 上的任意一点(点E 与点A 、D 不重合),过E 作AC 所在圆的切线,交边DC 于点F 石为切点. ⑴ 当 ∠DEF =45○

时,求证点G 为线段EF 的中点;

⑵ 设AE=x , FC=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5

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图2-6-18为备用图)

7.(10分)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 2-6-19(1)所示;

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B′,得 Rt△AB′E,如图2-6-19(2)所示;

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2-6-19⑶所示;利用展开图 2-6-19(4)所示探究:(l)△AEF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8.(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有关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的问题时,发现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发现抛物线y=ax 2

+2x+3(a≠0),当实数a 变化时,它的顶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二是发现当实数a 变化时,若把抛物线y=ax 2

+2x+3(a≠0)的顶点的横坐标减少1a ,纵坐标增加1a ,得到A 点的坐标;若把顶

点的 横坐标增加1a ,纵坐标增加1a ,得到B 点的坐标,则A 、B 两点一定仍在抛物线y=ax 2

+2x+3(a≠0)

上.

⑴ 请你协助探求出实数a 变化时,抛物线y=ax 2

+2x+3(a ≠0)的顶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⑵ 问题⑴中的直线上有一个点不是该抛物线的顶点,你能找出它来吗?并说明理由;

⑶ 在他们第二个发现的启发下,运用“一般→特殊→一般”的思想,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将你的猜想表述出来吗?你的猜想能成立吗?若能成立,请说明理由。

9.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 (-3,0),B (1,0)两点. ⑴ 当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又过点以0,3)时,求其解析式; ⑵ 设⑴中所求 M 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P ,求S ΔAPC :S ΔABC 的值;

⑶ 如果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M 在对称轴上移动,并与y 轴交于点D ,S ΔAMD :S ΔABD 的值确定吗?为什么?

10.(13分)如图2-6-20所示,在 Rt△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 BC于 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 F=CE.

⑴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⑵当∠B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 CEF是菱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四边形ACEF有可能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初三数学中考模拟试题带答案

2020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 1.如图,C,D,E是线段AB上的三个点,下面关于线段CE的表示: ①CE=CD+DE;②CE=CB﹣EB;③CE=CD+DB﹣AC;④CE=AE+CB﹣AB.其中,正确的 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共享单车的投放使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有效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 问题,而且经济环保,据相关部门2018年11月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累计投放超过49万辆,将49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4.9×104B.4.9×105C.0.49×104D.49×104 3.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 C.D. 4.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正方体的表面与“生”相对应的面上的汉字是() A.数B.学C.活D.的 5.在一条数轴上四个点A,B,C,D中的一个点表示实数,这个点是()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获得金牌是必然事件 B.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 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适宜采用全面普查 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 7.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我国最近十年间核电发电量的增长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2011年我国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约为1.5% B.2006年我国的总发电量约为25000亿千瓦时 C.2013年我国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值是2006年的2倍 D.我国的核电发电量从2008年开始突破1000亿千瓦时 8.如图,点P是?ABCD边上的一动点,E是AD的中点,点P沿E→D→C→B的路径移动,设P 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BAP的面积是y,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B.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个专题

2018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7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根据表中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对应值,可得p的值为() A.1 B.-1 C.3 D.-3 对应训练 1.若y=(a+1)x a2-2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为() A.1 B.-l C.±l D.任意实数 考点二: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找规律试题练习 1.一根1m长的小棒,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剩下的,如此截下去,第N次后剩下的小棒的长度是()m。 2.如图,按一定的规律用牙签搭图形: ①②③ (1)按图示的规律填表: 图形标号①②③……⑩ 牙签根数…… (2)搭第n个图形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牙签。 3.已知1+2+3+...+31+32+33==17×33,求1-3+2-6+3-9+4-12+ (31) 93+32-96+33-99的值。 4.如图,在的内部从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___个角;如果引出5条射线,有___个角;如果引出条射线,有__个角。 5.在数1,2,3,…,50前添“+”或“-”,并求它们的和,所得结果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请列出算式解答。 6.如果有理数a,b满足∣ab-2∣+(1-b)2=0, 求+…+的值。 7.在一单位为1cm的方格纸上,依右图所示的规律,设定点A 1 、 A 2 、A 3 、A 4 …、A n ,连结点A 1 、A 2 、A 3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 A 2 、A 3 、A 4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A n 、A n+1 、A n+2 组成三角形,记为(n为正整数).请你推断,当的面积为100cm2时, n=. 8.请观察下列算式:(8分) ,,, 则第10个算为=,第n个算式为=

请计算+++…+ 9、x,-3x2,5x3,-7x4,9x5…… 10、如图:数出第n个图形的点数和线数。 ∣∣∣ —·——·—·— ∣∣∣…… —·—·— ∣∣ 1个“·”,4条“—”4个“·”,12条“—”……个“·”,条“—” 11、数出第n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 一个三角形在里面内切倒三角形再切…… (1个)(5个)(9个)……() 12、N=2时,S=5;N=3时,S=9;N=4时,S=13……N与S之间什么关系 13.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 10的长;(3)求出的值.14.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小三角形“△”拼成的: …… ⑴⑵⑶⑷ 观察发现,第10个图形中需要个小三角形,第n个图形需要个小三角形。 15.有趣的平方和立方: 观察下列算式:23 4 5 1= + ?,24 4 6 2= + ?,25 4 7 3= + ?…请你在察规律之后并用你得到的规律填空:=502,第n个式子呢我们还发现1=12,1+3=22,1+3+5=32,1+3+5+7=42…我能运用这个规律算出3+5+7+…+33+35=。 135721 ++++++= ……() n______。而=n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考专题复习题含答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考专题复习题 1.类比归纳专题:配方法的应用 2.类比归纳专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易错易混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易错问题 4.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5.解题技巧专题:抛物线中与系数a,b,c有关的问题 6.易错易混专题:二次函数的最值或函数值的范围 7.难点探究专题:抛物线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选做) 8.抛物线中的压轴题 9.易错专题:抛物线的变换 10.解题技巧专题:巧用旋转进行计算 11.旋转变化中的压轴题 12.类比归纳专题:圆中利用转化思想求角度 13.类比归纳专题:切线证明的常用方法 14.解题技巧专题:圆中辅助线的作法 15.解题技巧专题:圆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6.考点综合专题: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17.圆中的最值问题 18.抛物线与圆的综合 19.易错专题:概率与放回、不放回问题

类比归纳专题:配方法的应用 ——体会利用配方法解决特定问题 ◆类型一 配方法解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0的解是( ) A .x 1=x 2=1 B .x 1=1+2,x 2=-1- 2 C .x 1=1+2,x 2=1- 2 D .x 1=-1+2,x 2=-1- 2 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时,配方有错误的是( ) A .x 2-2x -99=0化为(x -1)2=100 B .x 2+8x +9=0化为(x +4)2=25 C .2t 2-7t -4=0 化为????t -742 =8116 D .3x 2-4x -2=0 化为????x -232=109 3.利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016·淄博中考)x 2+4x -1=0; (2)(x +4)(x +2)=2; (3)4x 2-8x -1=0; (4)3x 2+4x -1=0. ◆类型二 配方法求最值或证明 4.代数式x 2-4x +5的最小值是( ) A .-1 B .1 C .2 D .5 5.下列关于多项式-2x 2+8x +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最大值13 B .有最小值-3 C .有最大值37 D .有最小值1 6.(2016-2017·夏津县月考)求证:代数式3x 2-6x +9的值恒为正数. 7.若M =10a 2+2b 2-7a +6,N =a 2+2b 2+5a +1,试说明无论a ,b 为何值,总有M >N . ◆类型三 完全平方式中的配方 8.如果多项式x 2-2mx +1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2 9.若方程25x 2-(k -1)x +1=0的左边可以写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为( ) A .-9或11 B .-7或8 C .-8或9 D .-6或7 ◆类型四 利用配方构成非负数求值 10.已知m 2+n 2+2m -6n +10=0,则m +n 的值为( ) A .3 B .-1 C .2 D .-2 11.已知x 2+y 2-4x +6y +13=0,求(x +y )2016的值.

九年级中考模拟数学试题

九年级中考模拟数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5°,则它是() A.正六边形 B.正八边形 C.正十边形 D.正十二边形 2 . 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都是格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 A.5B.6C.7D.25 3 . 如图,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一点,那么与轴正半轴的夹角的余切值为() A.2 D. B.C. 4 . 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B的中点,若AC=6,BD=8,则OE长为() A.3B.5C.2.5D.4

5 .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 =a6B.(a3)2=a6C.a6÷a2=a3D.2x2+x3=3x5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对值最小的数是B.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C.一定是负数D.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7 . 同学在“爱心捐助”活动中,捐款数额为:8、10、10、4、6(单位: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10B.8C.9D.6 8 . 已知x+y=-1,则代数式2016-x-y的值是() A.2015B.2016C.2017D.2018 9 . 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个B.个C.个D.个 10 . 下列语句;①若,则与互为邻补角;②的角和的角都是补角;③连结AB,并延长到点C;④同角的余角相等.其中真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 . 分解因式:2a2-8b2= . 12 . 若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 13 . 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只填序号)

2012年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_专题讲解_几何应用题 2

九.几何应用题几何应用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的一大考点,它是把几何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类题型,一般有这样几类:(一)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几何设计问题;(三)折线运动问题;(四)几何综合应用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的背景,抽象出几何模型,利用几何知识加以解决,然后再回到实际问题,进行检验、解释、反思,解题时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一、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1.某校把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废地开辟为生物园,如图所示,∠ACB=90o,AC=80米,BC=60米。(1)若入口E在边AB上,且A,B等距离,求从入口E到出口C的最短路线的长;(2)若线段CD是一条水渠,且D点在边AB上,已知水渠的造价为10元/米,则D点在距A点多远处时,此水渠的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 C分析:本题是一道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解决此题首先要弄清等距离,最短路线,最低造价几个概念。1.E点在AB上且与AB等距离,说明E点是AB的中点,E点到C点的最短路线即为线段CE。B2.水渠DC越短造价越低,当DC垂直于AB时最短,此时造价最低。AED 本题考察了中点,点与点的距离,点与直线的距离,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1)由题意知,从入口E到出口C的最短路线就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CE。2222 在Rt△ABC中,AB=。(米) ∴CE=AB=×100=50(米)。22即从入口E到出AC BC 80 60 10011 口C的最短路线的长为50米。(3)当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时,CD最短,从而水渠的造价最低。AC BC60 80 ∵CD?AB=AC?BC,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2018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圆 专题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2018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圆 专题复习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如图,BD 是⊙O 的直径,点A ,C 在⊙O 上,AB ︵=BC ︵ ,∠AOB =60°,则∠BDC 的度数是( D ) A .60° B .45° C .35° D .30° 2.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点C 为⊙O 外一点,CA ,CD 是⊙O 的切线,A ,D 为切点,连接BD ,AD.若∠ACD =30°,则∠DBA 的大小是( D ) A .15° B .30° C .60° D .75°

3.如图,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AC经过点O,与⊙O分别相交于点D,C.若∠ACB=30°,AB=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 ) A. 3 2 B. π 6 C. 3 2 - π 6 D. 3 3 - π 6 4.已知⊙O的半径为10 cm,弦AB∥CD,AB=12 cm,CD=16 cm,则AB和CD 的距离为( C ) A.2 cm B.14 cm C.2 cm或14 cm D.10 cm或20 cm 5.如图,从一块直径为24 cm的圆形纸片上剪出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ABC,使点A,B,C在圆周上,将剪下的扇形作为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是( C )

A.12 cm B.6 cm C.3 2 cm D.2 3 cm 二、填空题 6.如图,⊙O的直径CD=20 cm,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M,若OM=6 cm,则AB的长为__16__cm. 7.如图,⊙O是△ABC的内切圆,若∠ABC=70°,∠ACB=40°,则∠BOC=__12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陆地上最高处就是珠穆朗玛峰的峰顶,高出海平面约8844m记为+8844m;陆地上最低处就是地处亚洲本部的死海,低于海平面约415m,记作就是( ) A.+415m B、-415m C、±415m D、-8844m 2.如图,AB∥CD,∠A=50°,则∠1的大小就是( ) A.50°B、120°C、130°D、150° 3.下列计算中不正确的就是( ) .23 A x x x -+=2 .623 B xy xy y ?()3263 .26 C x y x y -=-() 222 .22 D xy x x y ?=-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就是由一些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则这几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就是( ) 5.抛物线223 y x x =++的对称轴就是( ) A、直线x=1 B、直线x=-1 C、直线x=-2 D、直线x=2 6.在平面坐标系中,把点P(-3,2)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80°、所得到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 A、(3,2) B、(2,-3) C、(-3,-2) D、(3,-2)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 2 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 D、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 8.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绳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再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子与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度;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尺,竿长y尺,则符合题意的方程组就是( ) 5 .1 5 2 x y A x y ì=+ ? í =- ? ? 5 .1 5 2 x y B x y ì=- ? í =+ ? ? 5 . 25 x y C x y ì=+ ? í =- ?? 5 . 25 x y D x y ì=- ? í =+ ?? 9.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 1 2 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 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若CD=AC,∠B=25°,则∠ACB的度数为( ) A、100° B、105° C、115° D、110° 10.甲骑摩托车从A地去B地,乙开汽车从B地去A地,同时出发, 匀速行驶,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甲乙两人间距离为s(单位: 千米),甲行驶的时间为t(单位:小时),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出发1小时时,甲乙在途中相遇;②出发1、5小时时,乙比甲多行驶了60千米;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找规律(含答案)

中考数学试复习专题——找规律 1、如图所示,观察小圆圈的摆放规律,第一个图中有5个小圆圈,第二个图中有8个小圆圈,第100个图中有__________ 个小圆圈. (1) (2) (3) 2、 找规律.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菱形,第2幅图中有3个菱形,第3幅图中有5个菱形, 则第4幅图中有 个菱形,第n 幅图中有 个菱形. 3、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棋子 枚(用 含n 的代数式表示). 4、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 、b 、c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 5、如图①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②),其中完整的圆共 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③),其 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④),其中完整的圆共 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 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个. 1 2 3 n … … 第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

6、 如下图,用同样大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 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 枚(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并写成最简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用火柴棒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334个图形 需 根火柴棒。 8、将正整数按如图5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 . 9、如图 2 ,用n 表示等边三角形边上的小圆圈,f(n)表示这个三角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f(n)和n 的关系是 10、观察图4的三角形数阵,则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下列图案由边长相等的黑、白两色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接而成,依此规律,第n 个图案中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 12、 观察下列各式: 3211= 332 123+= 33221236++= 33332123410+++= …… 猜想:333312310+++ += .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 第n 个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第四排 6 ┅┅ 10 9 8 7 3 2 1 5 4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中考圆专题复习

九年级圆专题复习 第21题圆这道题对于升学考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道必得分题,随着中考复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从知识上对于这道题已经很熟练了,都知道这道题的第(2)问主要考查圆与相似、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等。如果不进行归类,学生的脑海中还是显得比较杂,比较乱。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如何提升学生的转化能力,这些则是教学最需要突破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第21题考查的题型结构进行有效的归类,那么学生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首先将这道题归纳为几个重要的熟悉的题型,然后利用自己对这几个题型的熟练理解,则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历年题型对比分析及2017年中考题型预测 1. (2013?武汉四月调考)在圆O 中,AB 为直径,PC 为弦,且PA=PC. (1)如图1,求证:OP//BC ; (2)如图2,DE 切圆O 于点C ,若DE//AB ,求tan ∠A 的值。 2. (2013?武汉中考)如图,已知△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B =AC ,点P 是弧AB 的中点,连接PA 、PB 、PC (1)如图①,若∠BPC =60°,求证:AP AC 3 ; (2)如图②,若sin ∠BPC= 25 24 ,求tan ∠PAB 的值。 3. (2014?武汉四月调考)已知:P 为⊙O 外一点,PA 、PB 分别切⊙O 于A 、B 两点,点C 为⊙O 上一点. (1)如图1,若AC 为直径,求证:OP ∥BC ; (2)如图2,若sin ∠P=,求tan ∠C 的值.

4.(2014?武汉中考)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P 是弧AB 上两点,AB =13,AC =5 (1) 如图(1),若点P 是弧AB 的中点,求PA 的长 (2) 如图(2),若点P 是弧BC 的中点,求PA 得长 5.(2015?武汉四月调考)已知:⊙O 为Rt △ABC 的外接圆,点D 在边AC 上,AD =AO . (1)如图1,若弦BE ∥OD ,求证:OD=BE ; (2)如图2,点F 在边BC 上,BF =BO ,若OD =2 2 ,OF =3,求⊙O 的直径. 6.(2015?武汉中考)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T=45°,AT=AB . (1)求证:AT 是⊙O 的切线; (2)连接OT 交⊙O 于点C ,连接AC ,求tan ∠TAC . 7.(2016?武汉四月调考) 已知⊙O 为△ABC 的外接圆,点E 是△ABC 的内心,AE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F ,交⊙O 于点D . (1)如图1,求证:BD= ED ; (2)如图2,AO 为⊙O 的直径,若BC= 6,sin ∠BAC=5 3 ,求OE 的长. E D O A B C F D O A B C

2021-202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二轮中考题型专题专题复习四图形操作题试题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二轮中考题型专题专题复习四图形操作题试题 1 .(2016·宜昌)将一矩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个多边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之和不可能是(D) A.360°B.540°C.720°D.900° 2.(2016·宿迁)如图,把正方形纸片 ABCD 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 MN,再过点 B 折叠纸片,使点 A 落在MN 上的点 F 处,折痕为 BE.若A B 的长为 2,则 FM 的长为(B) A.2 B. 3 C. 2 D.1 3.(201 5·河北)如图是甲、乙两张不同的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 方形,则(A) A.甲、乙都可以B.甲、乙都不可以 C.甲不可以,乙可以D.甲可以,乙不可以 ︵ 4.(2015·海南)如图,将⊙O 沿弦 AB 折叠,圆弧恰好经过圆心 O,点 P 是优弧AMB上一点,则∠APB 的度数为(D) A.45°B.30°C.75°D.60° 5.(2016·温州)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其中∠C=90°,AC=4,BC=3,现小林将纸片做三次折叠:第一次 使点 A 落在 C 处;将纸片展平做第二次折叠,使点 B 落在 C 处;再将纸片展平做第三次折叠,使点 A 落在 B 处.这三 次折叠的折痕依次记为 a,b,c,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D) A.b<a<c B.c<a<b C.a<b<c D.a<c<b 6.(2016·贵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 =2∶1,则线段 CH 的长是(B) A.3 B.4 C.5 D.6 7.(2016·海南)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 AD 对折,点 C 落在点 E 的位置, 如果BC=6,那么线段 BE 的长度为(D) A.6 B.6 2 C.2 3 D.3 2

中考数学找规律经典题目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 3 4 4 5 5 10 a 10 找规律问题 1. 阳阳和明明玩上楼梯游戏,规定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二级台阶,玩着玩着两人发现:当楼梯的台级数为一级、二级、三级、……逐步增加时,楼梯的上法依次为:1,2,3,5,8,13,21,……(这 就是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请你仔细观察这列数的规律后回答:上10级台阶共有 种上法. 2.把若干个棱长为a 的立方体摆成如图形状:从上向下数,摆一层有1个立方体,摆二层共有4个立方体, 摆三层共有10个立方体,那么摆五层共有 个立方体. 3.下面由“*”拼出的一列形如正方形的图案,每条边上(包括两个顶点)有n (n>1)个“*”,每个图形“*”的总数是S : n=2,S=4 n=3,S=8 n=4,S=12 n=5,S=16 通过观察规律可以推断出:当n=8时,S= . 4.下面由火柴杆拼出的一列图形中,第n 个图形由n 个正方形组成: …… n=1 n=2 n=3 n=4 …… 通过观察发现:第n 个图形中,火柴杆有 根. 5.已知P 为△ABC 的边BC 上一点,△ABC 的面积为a , B 1、 C 1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PB 1C 1的面积为 4a , B 2、C 2分别为BB 1、CC 1的中点,则△PB 2C 2的面积为163a , B 3、 C 3分别为B 1B 2、C 1C 2的中点,则△PB 3C 3的面积为64 7a , 按此规律……可知:△PB 5C 5的面积为 . 6.如图的三角形数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辉发现的, 称为辉三角形.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可得: 图中a 所表示的数是 . 7.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 ……; 根据前面各式规律可得:13+23+33+43+53+63+73+83 = . 8.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 1个图案需 7根火柴,第 2 个图案需 13 根火柴,…,依此规律,第 11 个图案需( )根火柴. A. 156 B. 157 C. 158 D. 159 9.如图,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图形中M 与m 、n 的关系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压轴题 精炼卷(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压轴题精炼卷 1.如图1,在Rt△ABC中,∠C=90°,BC=8厘米,点D在AC上,CD=3厘米.点P、Q分别由A.C两点同时出发,点P沿A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厘米,行完AC全程用时8秒;点Q 沿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0

2.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原点,顶点为A(h,k)(h≠0). (1)当h=1,k=2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抛物线y=tx2(t≠0)也经过A点,求a与t之间的关系式; (3)当点A在抛物线y=x2﹣x上,且﹣2≤h<1时,求a的取值范围.

3.如图,直线y=x+2与抛物线y=ax2+bx+6(a≠0)相交于A(0.5,2.5)和B(4,m),点P是线 段AB上异于A.B的动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D,交抛物线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这样的P点,使线段PC的长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PA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

4.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2k+1)x+2=0. (1)求证:无论k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2)当抛物线y=kx2+(2k+1)x+2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k为正整数时,若P (a,y1),Q(1,y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且y1>y2,请结合函数图象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3)已知抛物线y=kx2+(2k+1)x+2恒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

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答案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3=36) 1.的值是() A.1B.﹣1C.3D.﹣3 2.已知x2﹣3x+1=0,则的值是() A.B.2C.D.3 3.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的可能是() A.点P B.点Q C.点M D.点N 4.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一人参加诗词大会比赛,经过三轮初赛,他们的平均成绩 都是86.5分,方差分别是S 甲2=1.5,S 乙 2=2.6,S 丙 2=3.5,S 丁 2=3.68,你认为派谁去 参赛更合适() A.甲B.乙C.丙D.丁 5.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从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从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是()

A.B.C.D. 6.计算﹣?的结果是() A.B.C.D. 7.某种长途的收费方式如下:接通的第一分钟收费a元,之后的每分钟收费b元,如果某人打一次该长途被收费m元,则这次长途的时间是() A.分钟B.分钟C.分钟D.分钟 8.如图所示,两个含有30°角的完全相同的三角板ABC和DEF沿直线l滑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 B.当点E为BC中点时,四边形ACDF是矩形 C.当点B与点E重合时,四边形ACDF是菱形 D.四边形ACDF不可能是正方形 9.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则a的取值是() A.a≤6B.a≥6C.a<6D.a≤0 10.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0,2)、(2,0),⊙C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若点D为⊙O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B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为() A.1B.2C.2﹣D.4﹣

2019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0个专题)

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3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A.1 B.-1 C.3 D.-3 思路分析: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再把x=-2,y=3;x=1时,y=0代入即可得出kb 的值,故可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x=0代入即可求出p的值. 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 ∵x=-2时y=3;x=1时y=0, ∴ 23 k b k b -+= ? ? += ? , 解得 1 1 k b =- ? ? = ?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当x=0时,y=1,即p=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 对应训练 1.(2013?安顺)若y=(a+1)x a2-2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为() A.1 B.-l C.±l D.任意实数 1.A

中考数学专题找规律

中考数学专题找规律 1、如图,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第2015个图案是() A B C D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 3、△4…,则△2015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3、(2014 广东省梅州市) 如图3,弹性小球从点P(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矩形OABC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1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1,第2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2,……第n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的点为P n。则点P2的坐标是,点P2014的坐标是 . 4、已知, , =8, =16,2=32,……, 观察上面规律,试猜想的末位数是 . 5、观察下列算式: ……

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_. 6、(2015?四川巴中)a是不为1的数,我们把 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为=﹣1;﹣1的差倒数是 = ;已知a1=3,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差倒数,…依此类推,则a2015= . 心得体会: (二)函数表达式型 1、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6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棋子 枚(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2014 湖南省娄底市) 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组成,第3个图案由10个▲组成,第4个图案由13个▲组成,…,则第n(n为正整数)个图案由个▲组成. 3、观察下列等式: ,……则第n个等式可以表示为。 4、“”代表甲种植物,“”代表乙种植物,为美化环境,采用如图所示方案种植。按此规律,第六个图案中应种植乙种植物株。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数与式-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天津市和平区普通中学2018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数与式 专题练习题 1.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 ) A. 2 B .3 4 C .π D .0 2.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109千克 B .50×109千克 C .5×1010千克 D .0.5×1011千克 3.若|a -1|=a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 B .a ≤1 C .a <1 D .a >1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x 3·2x 2=8x 6 B .a 4+a 3=a 7 C .(-x 2)5=-x 10 D .(a -b)2=a 2-b 2 5.如果a +a 2-4a +4=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2 C .a ≥-2 D .a ≥2 6.在代数式2x ,13(x +y),x π-3,5a -x ,x (x -y )x ,x +3(x +1)(x -2) 中,分式有____个. 7.如图,数轴上点A ,B 所表示的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是____. 8.分解因式:8-2x 2=____ . 9.若a <6<b ,且a ,b 是两个连续的整数,则a b =____. 10.若分式x 2-2x -3x +1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 11.计算: 8+|22-3|-( 13 )-1-(2015+2)0;

12.已知x+y=-7,xy=12,求y x y +x y x 的值. 13.先化简,再求值:a2-b2 a ÷(a- 2ab-b2 a ),其中a=2+3,b=2-3; 14.观察下列等式: 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解答下列问题: (1)32016的末位数字是多少? (2)3+32+33+33+…+32016的末位数字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2018年数学中考模拟考试试题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试卷类型A 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7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本人的、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答作图题时,要先用2B 铅笔试画,无误后用黑色签字笔描黑. 5.填空题请直接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 -2017的相反数是 A .2017 B-2017 C. 2017 1 D.2017 1 - 2. 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A. 235 325a a a += B.2 2 (2)4a a -=- C.22(3)9a a = D.33 a a a ÷= 3“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浪费”势在必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大约是210000000人一年的口粮.将21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 2.1×109 B . 0.21×109 C . 2.1×108 D . 21×107 4.下图是由6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 5.世博会的某纪念品原价168元,连续两次降价a %后售价为128元. 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2 168(1%)128a += B .168(12%)128a -= C .2 168(1%)128a -= D .2 168(1%)128a -= 6.小刚用一半径为24cm 的扇形纸板做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圆锥形小丑帽子侧面(接缝处忽略不计),如果做成的圆锥形小丑帽子的底面半径为10cm ,那么这扇形纸板的面积是 班 级

2014中考数学第二轮规律探索问题专题复习题

专题一:规律探索问题 1. (11·漳州)用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黑色棋子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排列,按照这样的规律, n 个图形需要棋子_ 枚.(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2. .如图,依次连结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 个矩形的面积 为 . 3.(2010·湛江)观察下列算式:31 =3,32 =9,33 =27,34 =81,35 =243,36 =729,37=2 187,38=6 561,…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律确定32 000的个位数字是( ) A .3 B .9 C .7 D .1 4.(2010·盐城)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 的值是( ) A .38 B .52 C .66 D .74 5.(2010·武汉)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 1,A 2,A 3,A 4,…表示,则顶点A 55的坐标是( ) A .(13,13) B .(-13,-13) C .(14,14) D .(-14,-14) 6.(2010·广东)阅读下列材料: 1×2=1 3(1×2×3-0×1×2), 2×3=1 3(2×3×4-1×2×3), 3×4=1 3 (3×4×5-2×3×4),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 1×2+2×3+3×4=1 3 ×3×4×5=20. 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列各题: (1)1×2+2×3+3×4+…+10×11(写出过程); (2)1×2+2×3+3×4+…+n ×(n +1)=________; (3)1×2×3+2×3×4+3×4×5+…+7×8×9=________. 7.(2010·眉山)如图,将第一个图(图①)所示的正三角形连结各边中点进行分割,得到第二个图(图②);再将第二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得到第三个图(图③);再将第三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则得到的第五个图中,共有________个正三角形. 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 第3个图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