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优化方案》人教版生物必修3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综合检测(五)

2019年《优化方案》人教版生物必修3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综合检测(五)
2019年《优化方案》人教版生物必修3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综合检测(五)

章末综合检测(五)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019·广东惠来一中高二期末)右图是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

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

B.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食物网中组分3中的生物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

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解析:选C。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种类有多种,所以无法确定有多少条食物链,A错误;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能构成群落,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食物网中组分3是消费者,其代表的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C正确;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错误。

2.(2019·吉林五校期中联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右图表示某

地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螳螂与黄雀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B.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的

C.通过捕食过程,实现三者种群数量的负反馈调节

D.信息传递能调节三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解析:选B。黄雀捕食螳螂,二者又都捕食蝉,它们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A正确;由于螳螂和黄雀都捕食蝉,则碳由蝉单向流至螳螂和黄雀,又因为黄雀捕食螳螂,则碳又由螳螂单向流至黄雀,B错误;三者通过捕食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实现三者数量的相对稳定,C正确;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正确。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选C。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粪便量h+同化量c;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除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再乘以百分之百,即(c/a)×100%;兔是第二营养级,狼是第三营养级,狼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缩短食物链可以使能量更多地被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4.(2019·河南正阳高中期中)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代谢率极低的夜行性植食动物,以树叶、果实为食。它不直接从树冠“空投”粪便,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爬到树下排便。研究发现,这种树懒到地面排便时,躲在皮毛里的树懒蛾就伺机在粪便中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专食树懒粪便,而羽化后的树懒蛾又会寻找树懒钻进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

C.树懒蛾幼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三趾树懒不会因为天敌的存在而灭绝

答案:A

5.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

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B→C。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和⑦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也具有全球性。提高⑥过程会使O2消耗加大,CO2产生增多,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6.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夜间活动(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解析:选A。白天和黑夜光的强弱不同,光属于物理信息,故A正确;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不能说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故B错误;光属于物理信息,并非化学信息,故C错误;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光信息,并不能说明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故D错误。

7.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生长素培养无子果实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答案:C

8.考察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解析:选D。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最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正确;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会含有农药和化肥等物质,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B正确;搁田使稻田中水分减少,根系为吸收水分会向土壤深处生长,缺水也会使水稻纵向生长减慢,均利于抗倒伏,C正确;焚烧稻秆可加速物质循环(比由微生物分解稻秆的速度快),提高土壤肥力,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能量在焚烧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若将稻秆投入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供人类利用,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D错误。

9.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解析:选D。藻类暴发,覆盖水面,导致水草缺少阳光,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最终导致死亡;水生生物的死亡导致水体污染加重,属于正反馈调节;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以捕食藻类,有利于湖泊的生态恢复;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及饵料中的化学能。

10.(2019·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

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B.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群飞骚扰属于传递物理信息

C.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

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选C。在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A错误;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传递物理信息、群飞骚扰属于传递行为信息,B错误;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C正确;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11.(16分)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箭头________(填序号)是不应存在的。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初级消费者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_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_。

(4)图中?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

(5)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解可知E为分解者,生产者不能从分解者中获得能量,故箭头?不应存在。(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①,初级消费者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为⑤。(3)食物链一般是捕食链,图中食物链为A→B→C→D,共有4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为C。(4)?为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E为分解者。(5)④中的能量约为③中能量的10%~20%。(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1)?(2)①⑤(3)4C(4)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分解者(5)10%~20% (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2.(18分)(2019·嘉兴高二检测)下图甲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Ⅰ、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的能量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Ⅱ中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甲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10 000 m2,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________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_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写出图乙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C和D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的农作物被重金属污染,图中________(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解析:(1)生态系统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被微生物分解及未被利用,图甲中少了Ⅱ营养级和分解者呼吸消耗的能量。

(2)一年内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0+11.8+42.5+60.3)×104=1.176×106(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117.6)×100%≈10.03%。(3)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身的相对稳定。(4)由图乙可知A为初级消费者,B、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5)图乙中C与D之间为捕食关系,两者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6)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也越高。

答案:(1)Ⅱ→a分解者→a

(2)1.176×10610.03

(3)负(4)ⅠABCD

(5)物理、化学、行为信息(6)D

13.(16分)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大型湖泊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答案:(1)负 ①饮食→血糖升高――→+胰岛B 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

②水稻数量――→+害虫数量――→+食虫鸟数量-

(2)正 控制含N 、P 等的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对农药和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