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 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序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序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3. 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序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4. 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

水质为软水。

A. 正确

B. 错误

5.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 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陈

楠(泥丸),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描述得很妙。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7. 自从唐代茶圣陆羽首开中国茶道之先河,茶道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A. 正确

B. 错误

8. 十六世纪末,最澄继承、汲取日本历代的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和敬清寂”的

茶道精神,并一直传承至今,被视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A. 正确

B. 错误

9.

二、多项选择题(共7道小题,共35.0分)

1. 中国的茶道精神融合了哪些文化之精髓?

A. 伊斯兰教文化

B. 儒家文化

C. 道家文化

D. 佛家文化

知识点: 茶之序

学生答案: [B;C;D;] 标准答案: B;C;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 以下选项哪些不属于我们常说的六大茶类?

A. 黄茶

B. 灰茶

C. 白茶

D. 花茶

知识点: 茶之序

学生答案: [B;D;] 标准答案: B;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3. 下列选项与鸦片战争有关的是?

A. 茶叶

B. 鸦片

C. 丝绸

D. 大米

4. 下列哪个朝代涉及到了茶税?

A. 唐代

B. 秦朝

C. 元朝

D. 明朝

知识点: 茶之事

学生答案: [A;C;D;] 标准答案: A;C;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5. (错误)明代突出的茶艺思想有哪些?

A. 主张茶禅一味

B. 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

C. 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

D. 茶不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而是一种高雅的情怀

知识点: 茶之艺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案: B;C 得分: [0]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 (错误)下列与东方美人茶有关的是?

A. 小绿叶蝉

B. 祁门红茶

C.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D. 膨风茶

7. 千利休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了怎样的茶道精神?

A. 清

B. 静

C. 和

D. 寂

知识点: 茶之绎

学生答案: [A;B;C;D;] 标准答案: A;B;C;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8.

三、单项选择题(共17道小题,共85.0分)

1.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

A.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B. 《谢木韫之舍人赐茶》

C.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D. 《一字至七字诗?茶》

知识点: 茶之序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 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

A. 孙楚的《出歌》

B. 西晋杜育的《荈赋》

C. 王微的《杂诗》

D.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

3.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

A. 《大观茶论》

B. 《茶经》

C. 《茶录》

D. 《茶述》

4. 擂茶是哪一类人的特色饮茶方式?

A. 客家人

B. 傣族人

C. 锡伯族人

D. 藏族人

知识点: 茶之饮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5. 哪一类茶叶最先产生?

A. 红茶

B. 绿茶

C. 白茶

D. 黑茶

知识点: 茶之源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 茶叶最初的利用方式是?

A. 药用

B. 食用

C. 饮用

D. 药食同源

7. 鸦片战争与哪种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A. 红茶

B. 黄茶

C. 绿茶

D. 黑茶

知识点: 茶之事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8. (错误)下列选项中,描述唐太宗为了得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的书法真迹,派谋士萧翼从辩才和

尚手中骗取真迹的故事的著名茶画是哪一幅?

A. 《萧翼赚兰亭图》

B. 《山窗清供》

C. 《事茗图》

D. 《调琴啜茗图卷》

知识点: 茶之艺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 A

得分: [0] 试题分值: 5.0

提示:

9. 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哪一部?

A. 《大观茶论》

B. 《茶经》

C. 《齐民要术》

D. 《梦溪笔谈》

10. (错误)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什么?

A. 茶芽

B. 灵芝

C. 金银花

D. 野菊花

知识点: 茶之韵

学生答案: [] 标准答案: A

得分: [0]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1. 哪位古代茶人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

A. 赵佶

B. 陆羽

C. 裴汶

D. 皎然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2. 荣西禅师写了一本茶学著作,是以下哪一部呢?

A. 《茶养生记》

B. 《茶录》

C. 《茶述》

D. 《问茶》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3. 茶道一词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

A. 皎然

B. 陆羽

C. 卢仝

D. 荣西禅师

14. (错误)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理带到日本的僧人是谁?

A. 玄奘

B. 最澄

C. 皎然

D. 荣西禅师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D

得分: [0]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5. 日本正宗茶道是谁创立的呢,并提出“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

A. 最澄

B. 千利休

C. 荣西禅师

D. 陆羽

知识点: 茶之绎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6. 红茶在哪一时期传入英国?

A. 17世纪

B. 16世纪

C. 15世纪

D. 14世纪

17. 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哪里?

A. 中国

B. 阿根廷

C. 印度

D. 英国

知识点: 茶之绎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 (错误)唐代裴汶《茶经》指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清、淡、和是茶

的品性和功用。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序

学生答案: [A;]

得分: [0]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

B. 错误

3. 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A. 正确

B. 错误

4. 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

水质为软水。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饮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5. 在明代之前,人们生产制作的茶全部是红茶,其他的几类茶均是在红茶之后产生的。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源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 在制茶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

即绿茶、黄茶、花茶、白茶、红茶、青茶。

A. 正确

B. 错误

7.

8. 茶最初的利用方式主要是药用和食用。当时人们是生嚼茶叶来解毒治病。

A. 正确

B. 错误

9.

10.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

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事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1.

12. 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3.

14. 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陈

楠(泥丸),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描述得很妙。

A. 正确

B. 错误

15.

16. 最澄的茶学著作《茶养生记》,从养生角度出发,介绍茶乃养生妙药,延龄仙术并传授我国宋代

制茶方法及泡茶技术,并自此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7.

18. 茶道一词是陆羽提出的,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首次提出的。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9.

20. 马黛茶是韩国的一大特产。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绎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1.

22. 目前,全世界绿茶的消费量占到茶叶消费总量的75%,是世界上饮茶的绝对主流。

A. 正确

B. 错误

23.

24.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地区。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绎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5.

26.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至五世纪,即南北朝时期。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茶之绎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7.

二、多项选择题(共7道小题,共35.0分)

1. 泡茶三要素有哪些?

A. 茶叶用量

B. 泡茶水温

C. 冲泡时间

D. 茶壶质地

2.

3. 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有哪几种?

A. 清饮

B. 调饮

C. 煮茶

D. 煎茶

4.

5. 以下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

A. 大红袍

B. 铁观音

C. 大叶乌龙

D. 正山小种

知识点: 茶之源

学生答案: [A;B;C;]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

7. 下列哪个朝代涉及到了茶税?

A. 唐代

B. 秦朝

C. 元朝

D. 明朝

知识点: 茶之事

学生答案: [A;C;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8.

9. 明代突出的茶艺思想有哪些?

A. 主张茶禅一味

B. 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

C. 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

D. 茶不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而是一种高雅的情怀

10.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茶韵的是?

A. 陈韵

B. 香韵

C. 音韵

D. 雅韵

知识点: 茶之韵

学生答案: [A;C;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2.

13.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佛教所指的茶的三德?

A. 提神

B. 有益静思

C. 帮助消化

D. 让人忘记凡尘一切

知识点: 茶之道

学生答案: [A;B;C;]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14.

三、单项选择题(共17道小题,共85.0分)

1. 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

A. 皎然

B. 卢仝

C. 陆羽

D. 赵佶

中国茶文化王玲的介绍

中国茶文化王玲的介绍 《中国茶文化》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连印数版,被读者称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入门的基本读物”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性著作”。 《中国茶文化》一书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于1992年由中 国书店正式出版。此后,在三四年中连续印刷了五次。承蒙广大读 者抬爱,给了我许多鼓励。然而,越是得到鼓励,越感到诚惶诚恐。这并非是故作谦词,实在是发自心底的感觉。因为,我的本行本来 是进行北京史的研究,那时我们正在编写十卷本的大型学术专著 《北京通史》,我除了自己分工的卷次外,还要协助主编做些组织 和学术构架方面的事务。这样,便要把历史从头到尾的学习、思考。于是便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觉 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其中一点便是“以物载道”, 而并非像西方那样,把物质与精神严格分开或对立。比如中国的茶 文化、酒文化、园林文化等,皆是如此。于是,.便想选一种来探讨,做一种尝试。恰好单位的工作完成得早一些,便抽空“反串”,开 始研究茶文化。说实在话,那时我还很少喝茶,既不懂茶叶的制作、品质,更不懂经营销售,说我是“茶人”实在惭愧。但搜集资料, 进行考察,一年下来居然被这茶文化所震撼,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于是决定写一本小书,厘清它的脉络,找到它的核心。就这样,书 写出来了,但总感觉不满意。假如让我再写一遍,我想,我会用更 为通俗的语言和更加简洁的结构,写得更生动一些,更符合大众的 口味。用通俗语言表达深刻的內容其实是最难的。正因为这种功力 不够,加上当时的材料有限,所以留下了不少遗憾。此后总想修改,但事务缠身,无暇去做,只好与出版社商量,暂时先不再印刷了。 这样一来,便几次发现在南方出现盗版,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 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 正确 B. 错误 2.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 B. 错误 3. 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 正确 B. 错误 4. 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 质为软水。 A. 正确 B. 错误

5. 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 正确 B. 错误 6. (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 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 正确 B. 错误 7. (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云南和中原地区。其中云 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 正确 B. 错误

9.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 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 正确 B. 错误 10. (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 圣。 A. 正确 B. 错误 11.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 正确 B. 错误 12.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 正确 B. 错误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选修课茶与茶文化的内容 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联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龙团都是名茶。茶馆的对联如:"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 茶具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画 茶艺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 易等。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 备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 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 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 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 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 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北航茶文化选修课考试题

《古今茶文化课》知识抢答题 1、我国是茶的故乡,我国先民约从何时利用茶的?西晋 2、我国古代对茶的称谓有哪些?茶字何时统一启用?唐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 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3、我国食饮茶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茶的饮用历史可大致分为药用、食用、饮用三个阶段。 在千年的茶叶利用史上,三者之间既有先后的顺序关系,同时又难以截然分开,药、食、饮相互渗透,相互兼容。 4、唐代、宋代、明清的饮茶方式是什么?煮水投茶、煮水点茶、泡茶法 5、为何佛门把饮茶称为“和尚家风”?佛教认为茶是一种养身正心之物,于是,饮茶便成 了"和尚家风"。 6、何谓三前摘绿?有三个节气前可以采茶 7、儒家的中庸思想对茶道的影响有哪些?儒家把“仁礼”与“和”的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儒学独创茶道以“清”为美意识 升华了中国茶道的美学意境;中国茶道讲究儒学思想的“中庸”与“适度”;茶诗中也蕴含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8、饮茶和道教的关系?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 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与万物为友、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正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道教思想与茶道精神相通的重要基础。 9、我国第一部茶著?茶圣?茶道的始基?唐朝陆羽的《茶经》、陆羽、 10、我国哪位皇帝是著茶书第一人?书名?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11、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分别源于我国哪个朝代?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汤”,使用的是末茶。其饮法是由宋代点茶道演化而来;唐宋时期——煎茶道煎茶道 12、中国茶道“和、静、怡、真”的含义?“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天性,达到“全性保真”。 13、我国有哪些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14、六大茶类分别指什么?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 15、从制作工艺上绿茶分几类?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16、“喝茶一定喝新茶”对否?错 17、什么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普洱 18、“绿叶红镶边”是何种茶的特征?铁观音 19、红茶鼻祖的名称?正山小种红茶 20、茶马古道是如何形成的?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

茶礼仪与茶文化

论茶礼仪与茶文化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文化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 【关键词】茶礼仪茶文化 【正文】 一、什么是茶礼仪 所谓的茶礼仪主要有: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寓意礼。这些礼节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茶文化是茶叶在被人类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各个方面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在经济上,茶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促进茶业的发展。在文化上,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各个朝代的茶文化及现在茶文化的发展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的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By cy 因为父母的缘故,喝茶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初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喝水的方式;现在,才终于理解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深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深入到我们的情感和和生活之中。 第一次听说陆羽是在初中的时候,活动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知识,自然也少不了陆羽和他的《茶经》。开始只是出于好奇看了看那篇不长的古文,觉得不过尔尔,好像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惊人。平实的语言,简单的介绍,并不像想象中的文采斐然,意味深远。可是,那么一篇小文就这样流传下来,作为对于茶和茶文化的经典阐释。那时,我其实更喜欢裴汶的《茶述》:“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中国人寄托于茶中的眷恋。人们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有着情感上的依恋或者说是文化上的解读。而我曾以为,《茶经》似乎并没有对于文化的解读。 再读《茶经》是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带着老师给的任务出差到安吉,品着当地的白茶,想着西湖的龙井——喝了这么多年的茶,龙井只是品尝过几次,但就那么几次,却是让我一直恋恋不忘的——这次总算是走到了西湖边,总要买点喝喝。可是其实我对于茶叶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如何判断茶叶的优良,实在是处于文盲的状态。在我的意识中,茶叶的品质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是那些天价的茶总有些过分的夸张,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无非是树上的一些小叶子,不该贵的那么离谱的。为了不在买茶的过程中受骗,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安吉白茶与西湖龙井的相关内容。我翻着一页页的介绍,突然想起茶不仅是我们口中的饮品,也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是心情的寄托,也是茶农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它深入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我再次阅读了《茶经》。这一次,多少有些惊叹。学习了四年文化人类学之后,再读从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几乎各个方面介绍了茶的《茶经》,以一种客位的角度来审视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在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茶文化以茶作为符号基础,系统的整合,为人们所共享,代代沿袭。这些,刚好满足了“文化”所有的特征。 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课程,一个方面是我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的指定。研究区域中茶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作物品种,直接影响着茶农的生活质量。而不同茶叶品种的比较,和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相关的文化特征也是茶叶产地重要的社会文化特质。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还是空白。带着这样的任

公选课茶文化答案

1.《晏子春秋》中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 已。”这是关于茶类形成的哪个过程的?( B ) A.生吃鲜叶 B. 生煮羹饮 C. 蒸青造型 D. 茶饮料出现 2.在( A)代,蒸茶作饼的制法已逐渐完善。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3.“晴窗细乳戏分茶”中讲的是哪个朝代的茶事?( B)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4.君山银针属于哪种茶类?( C) A. 绿茶 B.红茶 C. 黄茶 D. 白茶 5.信阳毛尖是哪个省的历史名茶?( A ) A. 河南省 B. 安徽省 C. 山东省 D. 云南省 6.以下不是安徽省出产的名茶有?( B ) A. 黄山毛峰 B. 信阳毛尖 C.六安瓜片 D. 太平猴魁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的名茶是( A )。 A. 西湖龙井 B. 洞庭碧螺春 C. 蒙顶甘露 D. 庐山云雾茶 8. “翠玉片,糙米色”是( A )茶的最显著特色。 A. 狮峰龙井 B. 西湖龙井 C. 钱塘龙井 D. 越州龙井 9. 以下属于再加工茶类的是( D ) A. 祁门红茶 B. 白牡丹 C. 霍山黄芽 D. 茉莉花茶 10.下面属于黑茶的是( C ) A. 六安瓜片 B. 信阳毛尖 C. 六堡茶 D. 东方美人茶 11.经过“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制成的茶类是( C ) A. 黑茶 B. 绿茶 C. 黄茶 D. 白茶 12.乌龙茶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是( C ) A. 揉捻 B. 杀青 C. 做青 D. 萎凋 13.别名“吓煞人香”的名茶是( B ) A. 西湖龙井 B. 洞庭碧螺春 C. 蒙顶甘露 D. 庐山云雾茶 14.下面各茶类中没有经过发酵的是( D ) A. 红茶 B. 黑茶 C. 乌龙茶 D. 绿茶 15.武夷岩茶是出产于( A ) A. 武夷山 B. 大别山 C. 海南岛 D. 四川盆地 16.下面属于台湾乌龙茶的是( C ) A. 铁观音 B. 凤凰单枞 C. 文山包种 D. 大红袍 17.被简称为“祁红”的名茶是(C ) A. 滇红功夫 B. 英德红茶 C. 祁门红茶 D. 小种红茶 18.“今日有水厄”说的是发生在哪个人身上的茶事?( A ) A. 王濛 B. 诸葛亮 C. 陆羽 D. 卢仝 19.《封氏闻见记》中关于灵岩禅寺的记载是发生在( A )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20.法门寺出土的金银茶具是( A )宫廷茶具。 A.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1.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历代饮茶方式都有所不同,宋代的饮茶方式是( C ) A.生煮羹饮 B.煎茶法 C.点茶法 D. 小撮泡饮

最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人文学院产业经济学张悦201001002) 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经》中说“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 闻于鲁周公”从上可知茶叶是炎帝神农氏发现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西汉时, 饮茶已成为士大夫的一种时尚,魏晋以后,从种茶,制茶,饮茶在我国江南已相当普及,敬茶也成为江南待客的礼仪,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已被人们所钟爱。唐玄宗年间,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遍尝各地名茶,收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术方面的资料,后隐居在浙江吴兴专心著述,终于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专著《茶经》。 《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将茶的起源,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方法及茶具等,记述较为详尽。《茶经》的问世加快了茶叶知识的传播,对茶叶的生产贸易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民间千家万户都把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将茶与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相提并。中国的茶最初只是药用,后来慢慢的与文化以及时代的精神结合,才有了茶文化。陆羽的《茶经》还把精神追求和价值评判贯穿于茶事之中,把“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也就是说, 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 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这是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第一次把茶与人们的道德品质相联系, 体现了陆羽所倡导的茶道精神。“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新茶。”宋代诗人梅尧臣以其简洁的诗句, 尽情讴歌了陆羽毕生精研茶艺探究茶道首创茶文化。 随着茶圣陆羽所倡导的品饮风习风靡一时, 在文人士大夫中大行其道, 人

们逐渐摒弃了“浑以烹之”、“与渝蔬而嚷者无异”的粗放式饮茶, 代之以程序相对固定的细品慢煎式的艺术品茶, 从而实现了从物质享受到精神愉悦的飞跃。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主要是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其蓬勃的生命力, 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并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茶与中国的风俗,诗歌,生活,甚至流传的宗教都产生了融合,影响深刻。茶文化的出现, 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朋友们称之为“别茶人”, 他可说是终生、终日与茶相伴. “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构, 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白居易写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借茶描写了与李六郎中的深厚友谊。卢全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诗对饮茶作了非常生动、贴切的描绘, 极富感染力。诗人每饮一碗, 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彰显了饮茶的多层次感受。茶与诗歌的结合有很多的例子,如西晋·左思《娇女诗》中“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的诗句;张孟阳《登成都楼》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据茶史家朱自振先生调查,自晋及清,我国咏及茶事的广义茶诗大约有一万七八千首。 有名的茶书(法)、茶画,虽然没有茶诗那么多,但其中传世佳作载入史册者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中国茶文化英文介绍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drinking of tea, place much significance on the act of "savoring."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a way to discern good tea from mediocre tea, but also how people take delight in their reverie and in tea-drinking itself. 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 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 securing a serene space, 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inspire you with enthusiasm. You may also imbibe it slowly in small sips to 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until your spirits soar up and up into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Building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elements that form the ambience for savoring tea. A tranquil, refreshing, comfortable and neat locale is certainly desirable for drinking tea. Chinese gardens are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and beautiful Chinese landscapes are too numerous to count. Teahouses tucked away in gardens and nestled beside the natural beauty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enchanting places of repose for people to rest and recreate themselve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time-honored civilization and 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 Whenever guests visi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d serve tea to them. Before serving tea, you may ask them for their preferences as to what kind of tea they fancy and serve them the te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teacups. In the course of serving tea, the host should take careful note of how much water is remaining in the cups and in the kettle. Usually, if the tea is made in a teacup, boiling water should be added after half of the cup has been consumed; and thus the cup is kept filled so that the tea retains the same bouquet and remains pleasantly warm throughout the entire course of tea-drinking. Snacks, sweets and other dishes may be served at tea time to complement the fragrance of the tea and to allay one’s hunger. 参考译文: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 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 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 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 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

选修课机考题库(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茶文化)

《中国文化地理》 1.我们所说的中国文明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呢?四五千年 2.我国在什么时候兴起了白话文运动?清朝末年 3.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黄河流域 4 全世界语言的种类大概有多少种?三千到五千 5.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哪里?黄河流域 6.中国的水稻一年产几次? 2次 7.我国在什么时候统一了文字?秦朝 8.中国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是?小米 9.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别称有?都城 10.周朝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是?青铜器 11.五帝是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 12.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和哪个时代?霸 13.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在东半球 14.三皇是指天皇、帝皇和?人皇 15. 发现甲骨文的朝代是在哪个朝代?清朝 16.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概是从以下哪个时期传诵而来的呢?春秋战国时期 17.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农业的起源 18.相比较而言,哪种方言最为复杂?闽语 19.以下不属于文明四大标志的是?粮食 20.有位历史学家叫顾继刚,他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一个学说----是什么学说呢?递层演进说 21.白话文的形成大概是在哪个朝代?唐朝 22.世界语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语言是?阿拉伯语 23.我国哪一地区首先出现的文字?中部地区 24.四大文明中哪一个文明与其他三个文明不在同一纬度上呢?中国 25.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公元前1600年 26.中国的早期畜牧业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一种动物?羊 27.汉语属于哪个语系?汉藏语系 28.以下属于小米生长范围的是?小米生产范围很广泛大都地区都可以

29. 《世界文化地理》 1.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最大不同是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 2.墨西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所依赖的农作物是?小米 3.蒙古利亚人种又称为?黄色人种 4.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是?古埃及 5.古埃及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小麦文明 6.在大约多少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一万年前 7.人类最早的城市的出现与以下哪个选项最为密切?三次社会大分工 8.由于玛雅文明的所在地平原多为石灰岩地区,很容易被水侵蚀,所以玛雅人很重视哪一方面的建设?水利建设 9.下列属于“市”在“城”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并在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草物资北运水陆码头的是?天津 10.下列哪个城市是西方城市发展的始祖?雅典 11.一般认为,人类是由那一之进化而来的呢?南方古猿 12.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以及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城市 13.希腊的城市是与哪种制度相联系的?这样每个城市都是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国家组织。联邦制度 14.“人口过渡理论”是哪位著名人口学家提出的呢?诺特斯特 15.现代西方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运动运动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其大方向是试图通过采用什么样的建筑设计形式达到建筑物低造价、低成本的目的,从而为整个社会服务?简单 16.在哪一时期,农业与畜牧业进行了分离?新石器时代中期 17.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药学 18.中国的新时期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稻谷与下列哪一选项的出现是其标志?陶器 19.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是?它使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农业的出现 20.中国大体处在“人口过渡理论”中的哪个阶段?第三阶段:增长下降阶段

浅谈中国茶文化和法国咖啡文化之比较

浅谈中国茶文化和法国咖啡文化之比较 [摘要]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们有很多相似性,但也有不同点,本文就从不同的方面对茶和咖啡做了详尽的比较。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法国咖啡文化比较分析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两大重要饮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时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咖啡对法国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法国人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的路上,看似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却是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咖啡已经真正成为了法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饭时,吃着香喷喷的羊角面包,来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时,工作之余,来一杯咖啡提提神儿,精神振奋地继续工作;晚上一顿大餐之后喝一杯expresso帮助消化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中法两国两个伟大的民族,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探索使其升华成文化,中国人的品茶讲究的是茶道,而法国人品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种生活文化。饮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喝咖啡是体验优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调和诗情画意般的境界。然而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的方面么?我们今天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个比较吧! 一、从茶和咖啡的起源谈起 关于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所提到的证据都不能证明哪种说法是绝对正确的,茶的发源地很多人认为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国的,认为饮茶和种植茶叶是中国人首创的,但也有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地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甚至在国内,关于最早原产地也有好几种说法,西南说,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江浙说等,尤其是发源时间更是众说不一,分别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而且民间流传的神农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神话故事更是为茶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咖啡的起源同样是这样,在无数的咖啡发现传说中,其中基督教发现说《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兰教说《阿拉伯僧侣》是流传最广的。不过比较说法一

中国各地茶文化介绍

中国各地茶文化介绍 农家茶表演用的茶具为青花瓷壶、青花瓷碗、烧水用的铜壶,简单而朴实。表演用茶为“婺绿”。表演用水为溪漳山泉。 表演者是三位衣着蓝白花衣花裤,头戴蓝白花头巾的农家女孩,随着欢快的乐曲来到茶桌前,摆好茶具,主泡的姑娘净手,然后用 温水洗涤壶碗,一切准备停当,开始投茶。投茶时不似其他茶艺表 演那样用茶匙拨入或用茶则投入,而是由主泡直接用手从茶叶罐中 抓取茶叶,投放壶中。取铜壶中的水注入瓷壶少许,是为洗茶。洗 茶水迅速倒出,再提壶高冲,冲泡时,宛若蜻蜓点水,快而不乱, 轻盈欢快。壶中的茶片刻之间泡好。三个姑娘忙着将茶分入各碗, 分茶时讲究每碗的汤色要均匀,浓淡要一致,因此,采用循环斟入法,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依次进行。茶奉至来宾手中后,姑娘们 又忙着向来宾分送佐茶的花生、红枣等农家特产。农家姑娘热情大方,一股纯朴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来宾仿佛是置身子婺源的 农家小院,享受着客来敬茶的真诚款待。 农家茶的表演程式主要分为:1.备具2.备茶3.赏茶4.荡瓯5.投茶6.冲泡7.分茶8.敬茶9.品茶10.收茶具 文士茶 文士茶是依据文人雅士的饮茶习惯整理而成。文士茶的风格以静雅为主。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文人品 茶更重于品,山青水秀之处、庭院深深之所,清风明月之时,雪落 红梅之日,都是他们静心品茶的佳时佳境,文人品茶不为解渴,更 多的是在内心深处寻求一片静谧。因而文人品茶不仅讲究何时何处,还讲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讲究与何人共饮。这种种的讲究 其实只为一个目的,只为进入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的表演正是反映了文人饮茶的清雅。所用的茶具为青花梧桐滗盂、汤瓯、泥壶。茶叶为“婺绿茗眉”、“灵岩剑峰”。水为

浅析中国茶文化及其功能

浅析中国茶文化及其功能 【摘要】茶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牢固结合在一起,是文明的象征,友谊的桥梁。茶由于自然属性,产生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茶文化经过不断发展,其承担的许多功能也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一、中国茶文化的概念 中国是茶的故乡,相传在公元前2 700多年以前,神农就发现了茶。后经不断的发扬光大,饮茶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俗,并在文人雅士的发展推广下形成了中华茶道。几千年来,以品茗为内涵,产生了大量的茶诗、茶联、茶经、茶谱等文学作品,并且,茶文化宁静、深沉的特质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中华民族有着不解的茶缘。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但咖啡与可可只是饮料,充其量只是用作待客而已,茶却不同,中国人饮茶决非单纯为了解渴。茶已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迈入了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人格力量,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由于不同的专家学者立场不同,或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的差异,使得对茶文化概念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尚未统一。狭义的观点认为茶文化是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和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表现的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的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广义的观点认为茶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其推动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条的物质文化的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学习,包括有关茶的知识、宗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不仅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茶的物质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不仅包含了上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的内涵,它作为中国众多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种,也承担着许多的社会功能。 二、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1、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物质之美在茶的色、香、味。茶之色清新怡人, 茶之香悠远轻盈,茶之味甘爽清冽。品茶的物质之美,是茶给人生理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精神之美则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带来的愉悦感受,并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涛、田园、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将人紧张的压力、烦恼的心情带入一个轻松、闲适的氛围中。另外由饮茶而产生的诗、画等艺术作品则是

茶文化整理分析资料课教案

《茶文化》整理分析资料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 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资料整理表格、图片整理表格、剪刀、胶水、彩笔、白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围绕《茶文化》搜集了许多资料,还开展了许多活动。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都开展了什么活动吗?(上网搜集,问卷调查,实践采访,拍照)看来每个小组都搜集了许多资料,但是这么多资料摆在一起看起来很杂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整理这些资料吧! 二、整理资料。 1.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先看看你们的资料如果按形式分的话,该分几类?(文字、 图片、照片、实物)那么,先请同学们把资料按形式分好。 2.学生分五个小组按形式分好自己组的资料,并汇报。 3. 先学习整理图片、照片和实物资料。 (1) 把搜集到的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 (2) 小组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资料; (3). 个别展示图片 师:我们通过以上途径收集到了照片,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搜集到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汇报) (4).指导学生评价 师:他们小组搜集到这么多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筛选后的图片怎么样?(小组重新出示图片) 师:我们在筛选图片时还要选颜色亮丽画面清晰的图片,各小组围绕这点来筛选一下图片。(小组活动) 师:我们整理好了图片资料怎样能做到有条理介绍给大家,这就需要我们把手里的资料合理的分类。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资料按照你们喜欢的方式分类,但是要有一定的原则。(小组活动)

中国茶文化浅析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华茶文化的内涵、形式和社会功能。 1.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 2.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

中国茶文化(经典)

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此外,曹雪《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卢仝(tóng )《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茶文化名人中,卢仝是仅次于茶圣陆被后世尊为茶馆祖师的人。 ?据舒顺义先生在2005年第四期《农业考古·中华茶文化》上介绍,在1941年前后,凶残的日寇在敌后根据地大扫荡,一次扫荡到了卢仝故里,乡亲们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当日寇在村口一块石碑前驻足观看片刻后,便调头返回了。事后,乡亲们才知道,是卢仝的遗德使他们免遭一劫。原来这块石碑正面刻着“卢仝故里”,背面刻着《七碗茶歌》。据说卢仝在日本被奉为煎茶道祖师爷,在祖师爷故里,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还算有点良心发现,动了恻隐之心,使卢仝的乡亲侥幸逃过一劫。从此,故乡人民对这位“亚圣”更加崇敬。

?“茶”字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发现的呢?茶又是怎样从最初的药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饮的呢? ?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 ?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 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 ?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 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 ?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