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J 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

GDPJ 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
GDPJ 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GDPJ 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容与属性 (3)

4.1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容 (3)

4.2 地面照片的属性 (3)

4.3 遥感影像实例的属性 (4)

5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采集要求 (4)

5.1 地面照片及其属性信息的采集要求 (4)

5.1.1 地面照片采集要求 (4)

5.1.2 地面照片属性及采集要求 (5)

5.1.3 地面照片属性采集方法 (7)

5.2 遥感影像实例及其属性信息采集 (7)

5.2.1 遥感影像实例采集要求 (7)

5.2.2 遥感影像实例属性信息采集 (9)

6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存储要求 (10)

6.1 总则 (10)

6.2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结构 (10)

6.2.1 数据表PHOTO (10)

6.2.2 数据表SMPIMG (12)

6.2.3 关系表PHOTO_IMG (13)

6.3 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14)

7 汇交要求 (14)

7.1 数据格式 (14)

7.2 目录组织 (14)

引言

遥感影像解译时,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知是保证解译结果正确的基本前提。利用具有对照关系的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为主的解译样本数据,可以为遥感影像解译者建立对相关地域的正确认识提供支持,也可在解译结果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长期监测积累实地参考资料。

本文件针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需求,参考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满足地理国情普查中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获取与交换等实际生产作业需要为出发点,致力于规范解译样本数据的内容和形式,为充分发挥解译样本数据在地理国情普查和相关工作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1范围

本文件规定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内容、采集要求以及数据存储与汇交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国情普查、监测工作,其他相关工作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7408-2005/ISO 8601:2000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CIPA DC-008-2010 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s: Exif Version 2.3

GDPJ 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用于辅助遥感影像解译收集获取的地面实景照片和对照遥感影像等样本数据。

3.2

地面照片

用通用数码相机在地面实地拍摄的能较全面清晰反映一定范围内地物特征的照片。

3.3

样点

也称拍摄点,拍摄地面照片的位置点,依据拍摄地面照片时照相瞬间相机的空间坐标确定其空间位置。每一张地面照片代表一个样点。

3.4

样点组

被摄对象相同的一组地面照片代表的样点组合。

遥感影像实例

从经过正射处理的影像数据源截取的与地面照片拍摄范围和内容一致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3.6

相机姿态参数

反应拍摄地面照片时照相瞬间相机的空间位置和与地面直角坐标系相对的旋转姿态参数,类似于摄影测量中的像片外方位元素。

3.7

照片方位角

拍摄地面照片时照相瞬间相机镜头所指方向相对于地球正北或磁北的偏转角。按顺时针方向从0-359.99度递增。

3.8

相机俯仰角

拍摄地面照片时照相瞬间相机成像中心与镜头连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偏转角。根据偏转方向有正负之分,负向表示连线延长线偏向地心,正向相反,分别在0-90度范围取值,并根据正负向带相应符号。正常情况下,相机俯仰角在10度以内。

3.9

相机横滚角

以相机镜头方向为前方向,拍摄地面照片时照相瞬间从相机左侧中间点向相机右侧中间点连线的延长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偏转角。根据偏转方向有正负之分,负向表示连线延长线偏向地心,正向相反,分别在0-90度范围取值,并根据正负向带相应符号。正常情况下,相机横滚角在10度以内。

3.10

拍摄距离

拍摄地面照片时相机所在位置到地面被摄景物中的主体地物之间的直线距离。

注:由于主体地物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准确测定距离可操作性较差,拍摄距离一般是估算的大致距离,并在采用长焦拍摄远景时确定拍摄对象的大致位置具有参照意义。

3.11

EXIF

Exchangeable image file的缩写,是日本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联合制定的一种用于交换照片元数据的标准,广乏用于数码相机领域。是该领域的一个事实标准。

35mm等效焦距

与标准35mm胶片相机等效的焦距(不考虑数字变焦的因素)。

3.13

标识符

用以在一定范围内唯一识别不同对象的符号或代号。标识符通常有一定的命名规则。

4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容与属性

4.1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容

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包含两类,一是地面照片,二是遥感影像实例数据。两类数据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地物影像形态特征,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可以帮助解译人员更高效地认知遥感影像所蕴含的信息。

两者之间根据位置和反映的内容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都是合理的:

1)一对一关系:一张地面照片只对应一幅遥感影像实例。这种情况下,可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源比较单一。

2)一对多关系:一张地面照片对应多张不同类型或时相的遥感影像实例。

3)多对一关系:多张地面照片对应一幅遥感影像。这种情况一般针对比较复杂的地面环境,难以通过一张地面照片全面反映其特征,需要从不同

位置和角度对同一地点的地物拍摄多张地面照片。但针对拍摄对象所在

区域,只有一种可供采集遥感影像实例的数据源。

4)多对多关系:多张地面照片对应多幅遥感影像实例。这是上面第2)和第3)两种情况的综合。在第3)种情况的基础上,有多种类型或时相的

数据源可供采集遥感影像实例。

为便于操作起见,每一张照片表示一个样点。对于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情况,每一张照片及对应的遥感影像实例代表一个样点;对于多对一或多对多的情况,有多个样点形成一个逻辑上的样点组,该样点组由一组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实例组成。

4.2地面照片的属性

除拍摄能够比较全面清晰反映一定范围内地物特征的地面照片,为了建立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实例的对应关系,并有利于后期深入利用,每一张地面照片需要记录拍摄时的相机姿态参数、拍摄距离,以及由相机在照片中自动记录的拍摄时的35mm等效焦距、拍摄时间、拍摄者等信息。此外,需说明照片主体内容所属的地理国情信息类型,并尽可能对地面照片反映的内容提供文字说明。姿态参

数中包含经纬度、高程、方位角、横滚角、俯仰角,此外,还需要尽可能记录影响获得这些姿态参数精度水平的属性,包括定位方法、采用卫星定位时观测到的卫星数量、平面定位精度,方位角的测量精度范围等。

4.3遥感影像实例的属性

要正确识读遥感影像实例所包含的的地物信息,需要更多的属性信息支持。因此,遥感影像实例还包含数据源类型、分辨率、波段数、拍摄时间等属性。另外,为了后期查询检索方便,需要记录遥感影像实例四个角点的经纬度坐标。

5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采集要求

5.1地面照片及其属性信息的采集要求

5.1.1地面照片采集要求

1)总体原则

●采集的地面照片需充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每一个样本应能够代表所属

的覆盖类型,能综合反映该类型的总体特征,或者突出反映该类型某一

方面的特征;在地表地物分布和覆盖类型相对比较一致的一定区域内,

样本总体在数量上应能代表该区域的整体特征,在分布上应贴近地物和

覆盖类型分布的趋势。

●地面照片反映的地表季相或覆盖状态应尽可能与遥感影像的时相接近;

如果季相差别较大,需确保通过照片判别出的地物或覆盖状态与影像上

判别出的一致,否则不应作为样本保留。

●外业核查时,内业有疑问的图斑,以及外业发现分类错误的图斑,原则

上都需要采集对应的解译样本数据。对内业较确定的图斑,可在任务区

内根据区域特点选取典型区域进行核查并采集样本,核查到的地方都应

采集样本,具体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执行。

●地面照片的拍摄,可先设计好路线,并大致确定拍摄位置,在外业调查

中有目的性的拍摄;也可不设计路线,而在外业调查中直接拍摄典型地

物,并做好相关记录。

●地面照片在整理过程中,除文件名称外,应避免对原始照片文件进行造

成属性信息发生错误改变的再加工处理。

2)数量要求

●在前述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对所有要求识别的地表覆盖类型开展样本采

集,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区域情况参照下款要求确定样本数量。

●以影像数据源类型、时相比较一致(时相相差1个月以内)且连片、地

理环境差异不大的区域作为范围,如果区域范围超过1000平方千米,

每种覆盖类型(最细一级类)采样点数量一般平均不少于15个;若区

域范围小于1000平方千米,每种覆盖类型采样点数量一般平均不少于

10个,样点的分布应尽可能与图斑的分布相一致;难以到达的特殊困难

地区,每种覆盖类型采样点数量一般平均不少于3个;对于图斑数很少

(100个以下)且图斑总面积很小的覆盖类型,若具有典型性,也必须

至少采集1个样点。

3)质量要求

●拍摄时应尽可能水平持握相机,使其保持正常姿态,避免照片信息失真

误导使用者。特殊情况下,相机俯仰角或横滚角大于10度以上时,需

记录其值。

●应尽可能拍摄离相机200米范围以内的景物,避免照片与遥感影像实例

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失真;难以到达只能通过远距离拍摄的,拍摄距离

大于200米时,应估测拍摄距离并记录。可以现场估测,也可以内业确

定拍摄对象位置后测算其与相机位置之间的距离得到。

●对于需要长焦远距离拍摄的景物,应在同一拍摄位置采用相同的相机姿

态(包括镜头方位角、俯仰角、横滚角3个参数)分别用正常焦距、中

焦和长焦拍摄3张照片,或至少用正常焦距和长焦拍摄两张照片,以利

于在照片上完整反映远方地物的位置和与其他地物的布局关系。

●地面照片尽可能使用精细模式保存,总像素数量应在200万像素以上。

由于数据量原因,不建议采用过大的总像素数量,建议一般控制在1000

万像素以下。地面照片的长宽尺寸不做限定,可根据相机情况合理设置。

4)文件格式与命名

●地面照片采用JPG格式,后缀名为“.jpg”。

●照片标识符按以下规则生成:

照片标识符用32位字符表示,前2位为“PH”,表示该文件为照片文件;接下来的14位表示时间,使用表5-1中的拍摄时间,记录到秒,

格式为YYYYMMDDHHMMSS;接下来的7位表示表5-1中的拍摄点

经度,按度分秒记录,格式为DDDMMSS;紧接6位为表5-1中的拍摄

点纬度,按度分秒记录,格式为DDMMSS;最后3位为表5-1中的照

片方位角,记录到度,格式为DDD。以上不足部分均用0填充。

●在地面照片拍摄时,相机会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其文件名,但不能保

证文件名的全局唯一性。需要在照片整理阶段,把文件名改用照片标识

符命名,文件名的后缀名不变。

5.1.2地面照片属性及采集要求

地面照片包含18项属性内容,其获取方法和采集要求见表5-1。

应正确操作获取相关属性参数的仪器,照片的拍摄点位置、照片方位角的值应尽可能发挥仪器设备的精度水平,确保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拍摄点位置定位精度一般应控制在15米以内。照片方位角的精度应在5度以内。

表5-1地面照片属性定义及采集要求

序号属性内容获取说明采集要求

1 照片的标识符按规则生成根据5.1.1节定义的规则生成。

2 拍摄时间相机自动记录采用北京时间,格式为

YYYY-MM-DDTHH:MM:SS。从照片EXIF信息的DateTimeOriginal标记中读取。如:2013-07-07T10:01:01

3 拍摄点经度部分相机自动记录;也可通过与

GPS设备同步提取

从照片EXIF信息的GPSLongitude标

记中读取。采用WGS84坐标系。

4 拍摄点纬度同上从照片EXIF信息的GPSLatitude标记中读取。采用WGS84坐标系。

5 位置定位平面

精度水平

同上

从照片EXIF信息的GPSDOP标记中

读取。无法获时可以不填写。

6 拍摄点高程同上从照片EXIF信息的GPSAltitude标记中读取。为大地高。

7 定位方法同上。如果不是卫星定位需要填

写。手机定位填写“CELLID”,

无线网定位成填写“WiFi”,不

确定的填写“Unknown”

可从照片EXIF信息的

GPSMeasureMode标记中读取。

8 定位时观测到

的卫星数量

同上

从照片EXIF信息的GPSSatellites标记

中读取。无法获取时可以不填写。

9 照片方位角部分相机自动记录从照片EXIF信息的GPSImgDirection 标记中读取。

10 照片方位角的

参照方向

字母G表示磁北;字母T表示真

北。部分相机自动记录

从照片EXIF信息的

GPSImgDirectionRef标记中读取。

11 方位角准确程

部分相机或一体化系统自动记录无法确定时可以不填写。

12 拍摄距离需估测填写当距离被摄对象在200米以上时,填写估测距离。

13 相机俯仰角部分相机或一体化系统自动记录当镜头俯仰角度大于10度时,需要填写。

14 相机横滚角部分相机或一体化系统自动记录当相机横滚角大于10度时,需要填写。

15 照片主体所属

的地理国情信

息类型代码

需人工或批量自动填写。依据《地

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的定义

填写。

可与地理国情信息数据结合批量自动

获取。

16 样点地理环境

描述

需人工填写

对样点处被拍摄范围的地理环境进行

直观、简要说明。可包括所在地地名

或实体名、周围情况、植被或作物类

型以及对覆盖物的直观描述。具体可

灵活掌握,起到准确完整传递照片中

拍摄对象包含的信息即可。

序号属性内容获取说明采集要求

17 拍摄者相机自动记录从照片的EXIF信息的Artist标记中读取。

18 35mm等效焦距相机自动记录从照片的EXIF信息的FocalLengthIn35mmFilm标记中读取。

5.1.3地面照片属性采集方法

1)方法一

使用支持自动记录相机姿态参数和相机成像参数信息的一体化外业调绘核查系统,其他信息通过人工交互方式输入并同步记入数据库。

2)方法二

使用支持在照片EXIF信息中自动记录相机姿态参数和相机成像参数信息的照相机,其它属性信息由人工记录到手簿上。

3)方法三

若使用的相机不能自动记录相机姿态参数,可同时携带事先做好相机时间对准的手持GPS接收机记录采集者的行走轨迹,拍摄照片同时在手簿上记录其他属性信息。事后内业读取GPS记录和地面照片EXIF信息中的拍摄时间,通过时间同步,把相应的位置信息挂接到地面照片上。

上述第2)和第3)两种方法中,保证人工记录信息与拍摄的地面照片之间正确关联非常重要。为提高外业工作效率,可以在人工记录属性信息时,同时在手簿上准确记录拍摄地面照片的时间,内业整理完人工记录的属性信息后,自动读取地面照片EXIF中包含的其他信息,并通过时间关联方式与拍摄的地面照片及其他属性信息批量自动挂接。

注:有许多软件可以读取照片的EXIF信息,其中可以参照使用免费的ExifTool (http://www.sno.phy.queensu.ca/~phil/exiftool/)的命令行工具实现批处理。该命令带 -T 参数时,可以以表格方式输出指定的一批照片的EXIF信息。例如,下面的命令可以把当前目录下所有jpg格式的照片中记录的35mm等效焦距、照片生成时间以及拍摄时的相机位置的纬度信息读取出来存入photoinfo.txt文件中,各属性项之间用制表符隔开。

exiftool -T -FocalLengthIn35mmFormat -exif:DateTimeOriginal -exif:GPSLatitude# .\*.jpg > photoinfo.txt

5.2遥感影像实例及其属性信息采集

5.2.1遥感影像实例采集要求

遥感影像实例采集需要根据地面照片的相关属性值,采用手工或自动方式完成遥感影像裁切、拍摄点位置标绘以及地面照片视野范围标绘。其中,遥感影像裁切必须完成,拍摄点位置标绘和地面照片视野范围标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做强制要求,可以在数据利用或显示时利用相关软件工具实时进行。

1)遥感影像实例裁切

[1]对应地面照片,根据其姿态信息,从经过正射处理的可用遥感数据源中

裁切长宽511*511像素大小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并尽可能把地面照片

拍摄的主体地物置于影像的中间部分,同时保证拍摄点也位于遥感影像

实例范围内。

对于远距离拍摄的地面照片,如果的确无法将拍摄点和拍摄的主体地物

同时置于511*511像素大小的遥感影像范围内,可以将裁切范围扩展至

1023*1023。

对于冰川、常年积雪等采用超远距离拍摄的地面照片,难以在1023*1023

范围内满足上述条件,允许只把地面照片拍摄的主体地物置于影像的中

间部分,不要求拍摄点也位于遥感影像实例范围内。

如果使用分辨率非常高的航摄影像,难以在1023*1023范围内满足上述

条件,可以适当扩展。

[2]关于可用遥感数据源的说明:

原则上,所有用到的遥感影像数据源类型(如同时用到WorldView、ZY-3、

航片数据)都应采集相应的遥感影像实例。

对于卫片,优先考虑经过正射处理的分景融合影像;其次考虑经过正射

处理的分景多光谱影像;如果只有全色影像,则考虑经过正射处理的分

景全色影像。

对于航片,优先考虑经过正射处理的分幅融合影像;其次考虑经过正射

处理的分幅多光谱影像;如果只有全色影像,则考虑经过正射处理的分

幅全色影像。对于样点组,如果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用一个

一致的范围裁切遥感数据,只裁切一次;如果难以用同一个范围裁切,

则分开裁切。

[3]裁切后的遥感影像实例的数学基础,与遥感影像数据源的数学基础相同。

[4]如果裁切范围位于多幅影像拼接区域,只以照片中主体地物所在幅的影

像为数据源,移动裁切框但尽可能使拍摄点位于有影像的部分进行裁切;

确实难以保证拍摄点位于影像区域的,使其包含在裁切区域内的空白区

并进行裁切;如果连照片中主体地物都难以在一幅影像中反映,从经过

拼接处理的标准分幅DOM中裁切。如果从标准分幅DOM裁切也遇到

上述前两种情形,参照处理,遇到上述最后一种情形,放弃遥感影像实

例裁切,保留地面照片信息,待有条件时再补充。

2)文件格式与命名

依据《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对影像数据格式的要求,裁切的遥感影像实例文件采用非压缩的TIFF格式,后缀名为“.tif”;利用TIFF WORLD文档(后缀名为“.tfw”)记录影像的坐标信息;利用投影信息文件(后缀名为“.xml”)记录影像的投影信息。

遥感影像实例文件的文件名依据对应的地面照片标识符进行命名(见5.1.1),

与照片标识符不同的是,前2位为“RS”,表示该文件为影像实例文件;若对应的是样本组,采用样本组中最小的标识符作为文件名;若有多个遥感影像实例与样点或样点组对应,按生成先后顺序在前述遥感影像实例标识符的基础上在其后缀上“-”再加整数顺序号作为文件名。

“.tfw”、“.xml”文件的文件名与对应的遥感影像实例文件的文件名相同。

3)拍摄点位置标绘

根据照片拍摄点经纬度坐标信息,用与影像颜色反差较大的颜色(一般情况下用蓝色、黄色、黑色或白色)表示的十字丝标明其位置,十字丝的横竖长度均为15个像素,宽度为1个像素。在一幅遥感影像实例中存在样点组时,应在十字丝旁同时标注地面照片的标识符(此处的标识符只表达第11-16位字符,即拍摄时间的HHMMSS部分),颜色与十字丝保持一致,每个字符长宽均为7个像素。

4)地面照片视野范围标绘

根据地面照片记录的35mm等效焦距(Focal),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出视角v:

v= 2*atan(18/ Focal)

然后依据记录的照片方位角(Azim),以拍摄点为起点,方位角确定的射线为中心,根据视角v的值在遥感影像实例上从拍摄点即可画出两条标识照片视野范围的线(线的颜色与十字丝保持一致,长度为50个像素、宽度为1个像素),从而更加明确地说明地面照片与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5.2.2遥感影像实例属性信息采集

遥感影像实例包含13项属性内容,其获取方法和采集要求见表5-2。

表5-2 遥感影像实例属性项定义及采集要求

序号属性项获取说明采集要求

1 遥感影像实例标识符根据文件名的生成规则生成应保证标识符的全局唯一性。

2 影像类型依据影像数据源的元数据填写

3 影像分辨率与影像数据源相同

4 影像拍摄时间依据影像数据源的元数据填写填写格式为

YYYY-MM-DDTHH:MM:SS。不能准确填写的部分用0补齐。如:2011-08-26T04:23:06

5 影像波段数与影像数据源相同

6 左上角经度批量自动计算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十进制度为单位。

7 左上角纬度批量自动计算同上。

8 右上角经度批量自动计算同上。

9 右上角纬度批量自动计算同上。

10 左下角经度批量自动计算同上。

序号属性项获取说明采集要求

11 左下角纬度批量自动计算同上。

12 右下角经度批量自动计算同上。

13 右下角纬度批量自动计算同上。

说明:关于“影像拍摄时间”采集要求的说明,由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元数据中记录的“影像拍摄时间”一般为协调世界时(UTC),为便于操作,在表5-2中,该字段值与遥感影像数据的元数据中记录的时间保持一致,不转换为当地时间。

填写格式遵循“GB/T 7408-2005/ISO 8601:2000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采用日期和日的时间的组合方式,用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YYYY-MM-DDTHH:MM:SS表示,如2011-08-26T04:23:06。

6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存储要求

6.1总则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内容、属性和采集要求,获取形成的数据成果可根据各自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存储。按照便于记录、保存、交换和查询利用的原则,综合采用文件和数据库多种方式对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进行存储管理。

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实例的图像数据采用文件方式保存。

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实例的属性信息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于只保存属性数据,数据量不大,要求采用Access数据库格式,保存到数据库文件中,后缀名为“.mdb”。

照片文件和实例影像文件须按照5.1.1和5.2.1规定的命名方式命名,并应分别存放在数据库文件相同目录下的PHOTO和SMPIMG目录中。

6.2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结构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由记录地面照片属性及文件名的PHOTO数据表、记录遥感影像实例属性信息及文件名的SMPIMG数据表、以及反映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实例对应关系的关系表PHOTO_IMG三个表格构成。

对样点组不单独存储相关信息,只具有逻辑意义,若有需要可通过样点(地面照片)空间位置的相邻性特征来识别样点组。

6.2.1数据表PHOTO

PHOTO数据表包含地面照片的18个属性和文件名共19个字段,各字段定义见表6-1。

表6-1 数据表PHOTO的结构

序号字段名称说明数据类型单位可否为空

1 PHID 照片的标识符文本(32)否,主键

2 FILE 照片文件名文本(64)否

3 PHTM 拍摄时间日期型否

4 LONG 拍摄点经度浮点型十进制度否

5 LAT 拍摄点纬度浮点型十进制度否

6 DOP 位置定位平面精度水平浮点型米可

7 ALT 拍摄点高程浮点型米可

8 MMODE 定位方法。文本(8)可

9 SAT 定位时观测到的卫星数量整型个可

10 AZIM 照片方位角浮点型十进制度否

11 AZIMR 照片方位角的参照方向文本(1)可

12 AZIMP 方位角准确程度浮点型十进制度可

13 DIST 拍摄距离整型米可

14 TILT 相机俯仰角浮点型十进制度可

15 ROLL 相机横滚角浮点型十进制度可

16 CC 照片主体所属的地理国情信息类型代码文本(6)否

17 REMARK 样点地理环境描述文本(255)可

18 CREATOR 拍摄者文本(16)否

19 FOCAL 35mm等效焦距浮点型毫米可

“照片文件名”FILE字段中填写方法:

●如果照片文件直接存放在要求的PHOTO目录中,填写包含后缀名的照

片文件名即可;

●如果照片文件存放在要求的PHOTO目录下的子目录中,应填写子目录

名为起点的路径加上包含后缀名的照片文件名。例如:如果照片文件存

放在要求的PHOTO目录下的PHOTO1子目录中,则该字段填写为:

PHOTO1\xxxxx.jpg。

Access中创建PHOTO数据表的SQL语句:

CREATE TABLE PHOTO(

PHID string(32) primary key,

varchar(64),

FILE

date,

PHTM

double,

[LONG]

double,

LAT

DOP

float,

float,

ALT

MMODE

string(8),

integer,

SAT

float,

AZIM

AZIMR

string(1),

float,

AZIMP

integer,

DIST

float,

TILT

float,

ROLL

string(6),

CC

varchar(255),

REMARK

string(16),

CREATOR

float

FOCAL

);

6.2.2数据表SMPIMG

SMPIMG数据表包含遥感影像实例的13个属性和文件名共14个字段,各字段定义见表6-2。

表6-2 数据表SMPIMG的结构

序号字段名称说明数据类型单位可否为空

1 IMGID 遥感影像实例标识符文本(64)否,主键

2 IMGFILE 遥感影像实例文件名文本(64)否

3 SRCTYPE 影像类型文本(3)否

4 SRCRES 影像分辨率浮点型米否

5 SRCTIME 影像拍摄时间文本(19)否

6 SRCBAND 影像波段数短整型个否

7 LULONG 左上角经度浮点型否

8 LULAT 左上角纬度浮点型否

9 RULONG 右上角经度浮点型否

10 RULAT 右上角纬度浮点型否

11 LBLONG 左下角经度浮点型否

12 LBLAT 左下角纬度浮点型否

13 RBLONG 右下角经度浮点型否

14 RBLAT 右下角纬度浮点型否

“遥感影像实例文件名”IMGFILE字段中填写方法:

●如果遥感影像实例文件直接存放在要求的SMPIMG目录中,填写包含

后缀名的遥感影像实例文件名即可;

●如果遥感影像实例文件存放在要求的SMPIMG目录下的子目录中,应

填写子目录名为起点的路径加上包含后缀名的遥感影像实例文件名。例

如:如果遥感影像实例文件存放在要求的SMPIMG目录下的SMPIMG1

子目录中,则该字段填写为:SMPIMG1\xxxxx.jpg。

Access中建立SMPIMG表的SQL语句:

CREATE TABLE SMPIMG(

IMGID string(64) primary key,

IMGFILE

string(64),

string(3),

SRCTYPE

SRCRES

float,

string(19),

SRCTIME

integer,

SRCBAND

LULONG

float,

float,

LULAT

float,

RULONG

float,

RULAT

float,

LBLONG

float,

LBLAT

float,

RBLONG

float

RBLAT

);

6.2.3关系表PHOTO_IMG

关系表PHOTO_IMG定义数据表PHOTO和SMPIMG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并记录这种关系建立的一些信息,共包括5个字段。

表6-3 关系表PHOTO_IMG的结构

序号字段名称说明数据类型可否为空

1 PHID 地面照片的标识符文本(32)否,外键

2 IMGID 遥感影像实例标识符文本(64)否,外键

3 OPERATOR 建立两者对应关系的操作员姓名文本(16)否

4 EXAMINER 质量负责人姓名文本(16)否

5 FDATE 最后检查完成日期日期否

Access中建立关系表PHOTO_IMG的SQL语句:

CREATE TABLE PHOTO_IMG(

PHID string(32),

string(64),

IMGID

varchar(16),

OPERATOR

varchar(16),

EXAMINER

date,

FDATE

CONSTRAINT FR_PHID foreign key(PHID) REFERENCES PHOTO,

CONSTRAINT FR_IMGID foreign key(IMGID) REFERENCES SMPIMG

);

6.3

7 7.1例文缀名录影后缀7.2构,片、样本

3 数据表三个数据汇交要求1 数据格依据第5文件采用非名为“.tfw”)影像的投影缀名为“.md 2 目录组按照《地理在遥感解译影像实例假定《地理本数据的根● 数据库● 地面照● 遥感

SMPD 之间的关据表之间的关求

章的要求,非压缩的TIF )记录影像影信息。属性db”,名称统织

理国情普查译样本数据和数据库文理国情普查根目录为SM 库文件SM 照片文件统影像实例文DATA

下的关系 关系如图6-图6-1 遥感解地面照片采FF 格式(后像的坐标信息性信息;依据统一定为SM 查成果资料汇据对应的根文件。

查成果资料汇MPDATA ,PDATA.md 统一存放于文件及附属的

SMPIMG -1所示:

解译样本数据采用JPG 格后缀名为“.ti 息;利用投据6.1的要求MPDATA.m 汇交与归档目录中,存汇交与归档则:

db 直接存放该根目录S 属的.tfw 子目录中。据库表间关系格式(后缀if”);并利用投影信息文件求,数据库采mdb 。

档基本要求存放遥感解译档基本要求放于该根目SMPDATA 和.xml 文件。

名为“.jpg”用TIFF WO 件(后缀名采用Access 》统一规定译样本数据》统一规定录SMPDA 下的PHO

件统一存放);遥感影像ORLD 文档名为“.xml”)s 数据库格式定的汇交目录据包含的地面定存放遥感解ATA 中; OTO 子目录

放于该根目像实档(后)记式,录结面照解译录中; 目录

遥感影像解译手册

遥感影像解译手册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 2012.12

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流程 (1) 1.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的主要目标包括: (1) 1.2 工作流程 (1) 1.3 提交成果 (2) 2 遥感影像处理 (2) 2.1 遥感影像简介 (2) 2.2 遥感影像准备 (2) 2.3 原始影像导出 (4) 2.4 波段合成与分离 (6) 2.5 影像校色处理 (8) 2.6 地图投影 (10) 3 几何纠正 (20) 3.1 几何纠正简介 (20) 3.2 几何纠正基本步骤 (21) 3.3 质量检查 (25) 3.4图像拼接 (26) 4 遥感解译 (27) 4.1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解译 (27) 4.2 具体操作 (29) 5 检查 (31)

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流程 1.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的主要目标包括: (1)利用前年Landsat TM数据监测全国土地利用/覆盖分布; (2)对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前年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3)结合近几年间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人类活动因子,分析生态环境重大变化区域的脆弱机制,为制定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对策提供依据。 1.2 工作流程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的具体流程如图1。 图1

1.3 提交成果 主要有四部分: (1)影像,以县和整景为单位,两类; (2)解译数据,以省为单元的当年现状图层及动态图层; (3)生态报告; (4)地面核查数据,照片、数据库、报告。 2 遥感影像处理 2.1 遥感影像简介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遥感,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简单理解为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从现代技术层面来看,“遥感”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影像,凡是只纪录各种地物电磁波大小的胶片(或相片),都称为遥感影像,在遥感中主要是指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 本次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利用前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获得数据。 2.2 遥感影像准备 首先建立几个文件夹: (1)原始影像:用于存储从总站分发的未经几何纠正的影像。 (2)待纠影像:用于存储由原始影像进行波段合成操作产生的未经几何纠正的影像。

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评估与表达

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评估与表达 摘自《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 承继成郭华东史文中等编著 遥感数据的精度评估研究是从1975 年开始的(1973 年发射第一个遥感卫星)。最早Hord 和Brooner(1976),Van Genderen 和Lock(1977)及Ginevan(1979) 曾提出了建立测试评估地图的标准和技术的建议。Roslnfield(1982),Congalton(1983),Aronoff(1985)对遥感数据精度的评估标准和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后又有更多的人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误差矩阵是主要的方法,它能很好地表达专题图的精度,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 一、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评估综述 遥感解译有人工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自动分类处理。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指计算机自动分类。造成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原因有遥感数据固有的不确定性(包括地物波谱的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遥感影像数据固有的不确定性等)和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传输、分类过程造成的误差。因此遥感数据解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任何解译的成果图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符合“任何人工模拟产品与客观真实世界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原理。 遥感影像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很低,经过各种处理影像分类的可信度尽管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表1),一些地物的可信度仍很低。 表 1 遥感影像分类的可信度(%)( 据吴连喜,2002)

遥感数据分类的不确定性度量方法通常用误差矩阵来度量。从误差矩阵中可以计算出分类精度的指标,如“正确分类比”。另一种指标是由Cohen 提出来的Kappa 系数,后来经Foody(1992) 修正后称为Tau 系数。 遥感数据分类的专题不确定性是指专题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其度量随专题数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Lanter and Veregin,1992)。专题数据的类型有两种:分类专题数据(categorical thematic data) 和连续专题数据(continuous thematic data), 也有将其分为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 和定量数据的(quantitative data)。连续数据的不确定性度量指标与位置不确定性的度量指标相类似,如方差等(Lanter and Veregin,1992;Heuvelink,1993;Goodchild et al,1992)。 遥感数据不确定性的度量一般采用基于像元的分类结果评估,其不确定性度量评估流程如图1(Lunetta et al,1991)。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答案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名词解释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 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 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 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 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 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 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答:方法:直接解译法/对比法/综合解译法/逻辑推理法/地学分析法

遥感图像解译过程

一.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在遥感图像的应用之前,常常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不同格式的遥感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多波段彩色合成处理、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处理、几何校正处理、拼接处理、裁切处理等,这些都称为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1.遥感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多波段合成 获得遥感数据之后,利用遥感数据之前,首先需要把各种格式的原始遥感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转换为各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应用,这就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输入输出并转换为所需要的格式。单波段的原始遥感数据合成为多波段的彩色遥感数据,因为人眼对彩色物体的分辨能力大大高于对黑白物体的分辨能力,彩色遥感图像的信息量更大;而且利用多波段的彩色遥感图像,还可以进行三个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的彩色合成,以提高对不同地物的识别能力。彩色遥感影像要求选择不少于3个波段的多光谱图像,各波段的配准误差不大于0.2m m。 2.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 由于传感器本身的特性和大气、地形因子以及其它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使传感器所接收的地物光谱反射信息,不能全部真实地反映图同地物的特征,影响了图像的识别精度,因此必须进行辐射校正,改进图像质量。 辐射校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征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如光学镜头的 非均匀性引起的边缘减光现象的校正、光电变换系统的灵 敏度特性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等。 ●光照条件的差异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如太阳的高度角的 不同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地面的倾斜引起的辐射误差校 正等。 ●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等。 3.图像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也就是定量地确定图像上像元坐标与地理坐标的对应关系,即把数据投影到平面上,使之符合投影系统的过程。为了将所获取的数据投影到理性的空间平面上产生精确的换算模型,需要借助一组地面控制点来进行几何校正。控制点选择应均匀分布而且在影像图与地形图上都容易确定的同名地物点上。所选点位图像清晰,在地形图及图像上均能正确识别和定位。如农田林网的交叉点,小沟系上道路桥的两端位置,小河流、渠的交叉点,道路交叉点,水库坝上的拐角

遥感解译方法及应用

遥感解译方法及应用 一、遥感的概念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因而,调查与管理资源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在不断地遭受到人为和自然的污染.例如:工业排污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造成人为的环境污染.而诸如洪水、泥石流、滑坡、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则形成灾害性环境,它们都对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时监测人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环境的发生,才能更有效地采取防护和治理措施,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程度.欲解决上述问题,完全依赖现场观察已感不足, 于是,由于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的相继问世便能获得大范围的地面遥感图像和实时动态信息,所以,这两种遥感方式则成为自然资源的调查与管理,环境的监测与灾害预报的一种新的探测手段. (一)遥感的概念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即借助于专门的探测仪器,把遥远的物

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接收纪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属于空间科学的范畴.是物理、计算数学、电子、光学、航空(天)、地学等密切结合的新兴学科,对工农业、国防、自然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等)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3、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二)遥感平台(分类) 指放置遥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可分为航空和航天平台.在不同高度进行多平台遥感,可获得不同比例尺、分辨率和地面覆盖面积的遥感图像. 1、航空平台:是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高度为100m—30km,主要有飞机、直升机、飞艇、气球等. 2、航天平台:是指在大气层之外飞行的飞行器,高度为几百—几万公里;如人造地球卫星、探控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太空站等. (三)遥感的发展简况 1839年第一张黑白航片问世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1941年出版了《航空照片应用与判读》为各方面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进入20世纪50年代,苏美广泛应用,黑白、彩色航片进行军事、

遥感影像判读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遥感影像判读: 既是一门学科,又是图像处理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门学科,遥感影像判读的目的是为了从遥感图像上得到地物信息所进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个过程,它完成地物信息的传递并起到揭示遥感图像内容的作用,其目的是取得地物各组成部分和存在于其他地物的内涵的信息 2.遥感影像判读的任务与实施: 任务根据应用范围: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物与现象的判读 实施组织方法:野外判读、飞行器目视判读、室内判读、综合判读 3.遥感信息的利用方式: 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确定相关目标是否存在 空间信息的定位:空间分布规律 瞬时信息的定量分析:定量反演目标参数 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规律 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 4.遥感信息的技术支撑: 观察与测量仪器的改变、产品形式的改变、生产工艺的改变、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 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遥感应用模型的深化 5.遥感影像判读的质量要求: 判读结果的完整性(详细性):与给定任务的符合程度,用质量指标评价 判读的可靠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用质量和数量指标评价 判读的及时性:资料及时;指定限期完成 判读结果的明显性:便于理解和应用 用户精度:正确分类/所有分为该类制图精度 制图精度:正确分类/参考数据中的该类 对角线:正确分类 总体精度: 第二章: 1.遥感常用电磁波波段: 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0.76-1000μm,近红外0.76-3.0μm; 中红外 3.0-6.0μm; 远红外6.0-15.0μm; 超远红外15-1000μm (近红外又称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又称热红外)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2.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概念: 3.从近紫外到中红外(0.3-6μm)波段区间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较稳定 4.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5.对流层:地表到平均高度12km处,航空遥感活动区,侧重研究电磁波在该层内的传输特性;电离层:在80~1000 km,卫星的运行空间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译者利用这些标志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或状况,因此它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意义重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以提高我国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精度、准确性和客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差异很大,可根据地貌、气候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地貌样区,在简型地貌样区建立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译标志,有利于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采集范围。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专门解译标志。在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时,可把这些属性添加到逻辑运算内。对于建立解译标志所采用影像的季节应避免植被覆盖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积雪较多、云层遮盖或烟雾影响较大的数据。要根据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的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顺序及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在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时,要避免引起信息损失。 在影像上选择典型的标志建立区的要求是:范围适中以便反映该类地貌的典型特征,尽可能多的包含该类地貌中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且影像质量好。标志区的选取完成后,寻找标志区内包含的所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然后选择各类典型图斑作采集标志,然后去实地进行野外校验,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直到与实地相符为止。同时拍摄该图斑地面实地照片,以便于影像和实际地面要素建立关联,表达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加深使用者对解译标志的理解。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有利于解译者对遥感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采集,这对于用人机交互方式从遥感影像上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作业区范围很大、作业人员知识背景差异也很大且外业踏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作业人员迅速适应解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解译采集要求。但是人机交互式解译毕竟无法对大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这就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以便于用计算机对遥感信息进行解译和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是遥感信息模型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较为准确的遥感信息解译标志,才能建立较为实用的遥感信息模型。

如何解译卫星遥感数据

如何解译卫星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为基本数据源,根据它的属性信息建立数据解译标志,可提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果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卫星遥感数据的其他相关信息,将其转化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可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实现计算机对遥感数据的自动处理并解译和提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大大提高遥感数据提取和判读技术,增加数据采集的客观性,避免人机交互式采集时人工判读的主观性和不同人判读时的不一致性,缩短数据采集周期,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人类通过遥感卫星传感器获取和积累了大量遥感数据信息,但目前还不能有效处理和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遥感信息解译模型的建立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此外,遥感信息模型作为地理信息模型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遥感信息解译标志和模型建立的条件 现在,各卫星遥感传感器所选接收电磁波谱的波段范围大体相同,其全色波段范围也是基本一致的,目前主要依靠接收地面反射电磁波获取卫星遥感数据,有利于建立合适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卫星遥感数据和经验,且数据的质量稳定可靠,有利于建立公用的遥感数据解译标志和模型。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很快,如法国SPOT5卫星影像分辨率可达到2.5米,并可获得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测,为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和遥感影像信息模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遥感传感器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很快,一些传感器的立体观测,各类遥感数据分辨率的提高和遥感 数据增强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遥感影像信息模型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解译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支持。遥感数据处理和解译软件的发展为遥感信息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译者利用这些标志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或状况,因此它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意义重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以提高我国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精度、准确性和客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差异很大,可根据地貌、气候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地貌样区,在简型地貌样区建立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译标志,有利于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采集范围。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专门解译标志。在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时,可把这些属性添加到逻辑运算内。对于建立解译标志所采用影像的季节应避免植被覆盖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积雪较多、云层遮盖或烟雾影响较大的数据。要根据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的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顺序及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在对

GDPJ 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GDPJ 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容与属性 (3) 4.1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容 (3) 4.2 地面照片的属性 (3) 4.3 遥感影像实例的属性 (4) 5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采集要求 (4) 5.1 地面照片及其属性信息的采集要求 (4) 5.1.1 地面照片采集要求 (4) 5.1.2 地面照片属性及采集要求 (5) 5.1.3 地面照片属性采集方法 (7) 5.2 遥感影像实例及其属性信息采集 (7) 5.2.1 遥感影像实例采集要求 (7) 5.2.2 遥感影像实例属性信息采集 (9) 6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存储要求 (10) 6.1 总则 (10) 6.2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结构 (10) 6.2.1 数据表PHOTO (10) 6.2.2 数据表SMPIMG (12) 6.2.3 关系表PHOTO_IMG (13) 6.3 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14) 7 汇交要求 (14) 7.1 数据格式 (14) 7.2 目录组织 (14)

引言 遥感影像解译时,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知是保证解译结果正确的基本前提。利用具有对照关系的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为主的解译样本数据,可以为遥感影像解译者建立对相关地域的正确认识提供支持,也可在解译结果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长期监测积累实地参考资料。 本文件针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需求,参考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以满足地理国情普查中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获取与交换等实际生产作业需要为出发点,致力于规范解译样本数据的内容和形式,为充分发挥解译样本数据在地理国情普查和相关工作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遥感图像的判读

获取遥感图像的目的在于提取和分析人类感兴趣的地物信息。目视判读是遥感信息提取的基础方法,也是目前最为准确和最常用的方法。即使作为发展趋势的计算机自动提取,仍需要以目视判读为基础和以目视判读为标准。 进行遥感图象目视判读时必须充分运用地物目标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如气候、植被、土壤等景观要素的纬度地带性、经度相关性、高度垂直带性、物候季节性等。要密切注意各类地物目标之间的相关规律,有些规律现象表现得比较稳定明确,如水平地带性、垂直带性等,有些现象则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或过渡)性,例如地震(带)的分布,土壤分布等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各种解译标志,包括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相互补充,彼此验证。只要坚持以遥感成像机理与专业知识、规律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就能归纳出具有相对普遍性与稳定性的解译标志,并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些解译标志进行正确的判读, 目视判读可分为航空图像判读和卫星图像判读。 一、航空像片目视判读 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是凭借人眼观察或借助简单仪器对航片进行分析和量测,以获取所需要的地面各种信息的过程。 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特征是判断地物的依据,我们称作判读标志。判读标志是地物自身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上的反映。因而根据判读标志可以直接从像片上辨认出地物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 一般地,把影像形状、大小、色调与阴影作为常用的航片判读标志。 1、形状 任何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由于地物各部分反射光线的强弱不同,所以在像片上反映出相应的形状,依据影像的形状特征,就可以辨认出其相应的地物。 例如:居民地的房屋影像一般均表现为规则的方块形状,河流常呈弯曲的条带状,公路常呈笔直的线状且灰度浅亮,湖泊常呈不规则的封闭区间,等等。 2、大小 地物影像的(尺寸)大小,不仅能反映地物的一些数量特征,而且还能据此判断地物的性质。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但量算它们的宽度,则容易区分。 由于地形和像面倾斜影响,同一航片上,同样尺寸的地物,位于高处者影像尺寸大些;像面倾斜时,不同部位的地物大小也不一样。 3、色调 色调在黑白航片上指影像的黑白深浅程度。它是地物对入射光线反射率高低的客观记录,像片上的色调从白到黑逐渐变化,一般可划分为7级:白、灰白、浅灰、灰、深灰、浅黑、黑。 例如:居民地的色调和周围山地或植被的色调、铁路和公路的色调与形状、河流深浅的色调,等等。 4、阴影 地物的阴影可分为本身阴影和投落阴影两部分。本身阴影(简称本影)是地物本身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的影像;投落阴影(简称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上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像片上的构像。 在像片判读中,本影有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在利用落影长度判断地物高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解译标志建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解译标志建立 )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用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物体或确定物体属性的特定影像特征称之为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即指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那些能判别和解释地面某一目标物或现象的影象特征。其中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称为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1、遥感地质影像特征 1)色调(彩)特征 色调(彩)是地物光谱特性在图像中的直观表现,即以密度或亮度数值反映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特性。因此,色调(彩)就是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直接影像特征。在全色黑白图像或多光谱单波段的黑白图像上,色调以灰度级别高低表示地物反射率的强弱; 在彩色摄影图像中,地物的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青补色三原色及其不同组合呈现的五颜六色,是地物颜色的直观表现。如果是多光谱彩色合成图像,图像中的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青三间色及其不同比例组合形成的假彩色,只是代表了不同地物反射特征的差别,从而达到利用其特征区分不同地物的目的。 2)形状特征 目标物在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中以形状大小构成不同的形态标志特征,是界定和识别目标物的重要解译标志。各类目标物在图像中的形态特征是以点、线、面等组所组成的形状加以区别的。 (1)点影像特征 点的几何含义是没有量的概念,但在遥感图像中肉眼可识别的点,往往是由数个或数十个像元点组成的色调(彩)组合,它们代表了地面一定面积内各种目标的综合反射率。因此,影像中的点又有量的概念。影像中的点则是色调或色彩的直观表现,这些差异不同的点的色调(彩)代表着不同点状物体反射特性的差异。在自然界中,相同或相近波谱

特性的目标物往往具有一定规律的排列形式,它们在遥感图像中也就以不同排列形式的点状影像特征组合揭示目标物的属性。 (2)线影像特征 线影像是相同性质点影像连续的线状排列。线影像可以是人文活动或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形态的线状痕迹的表现,也可以是线状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线形影像特征。从遥感地质解译角度,线性主要指非人文活动的地学线性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它们往往代表断裂、节理、破碎带、变质构造、岩脉、岩层产状、不整合,以及地形水系等自然线状迹线。 (3)面影像特征 面影像是地物空间形体性质相同的点影像的集合,即 不同形态面状物体在二维投影平面显示出的面状形态特征。通常所见面状影像有脉状、板状、透镜状、浑圆状、椭圆状、环状和不规则状等。这些面状形态特征往往以相互间独特的色调(彩)特征显现出来。与面状影像相关的地质属性有侵入岩体、岩脉、断层面、岩层面及不同组合的岩层条带、构造岩块等组合形式。 它是地质体几何形态特征的直接显示。影像规模可从几个到几千个像元,甚至更多。 (4)纹形特征 纹形影像是指图像具有相同或相似形态影像组合显示出一种特征的纹形图案。这些纹形图案是相同或相似岩性构成的微地形地貌、影纹结构、水系类型等地物景观影像的直接表现。(5)地形地貌特征 地表地物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图像上的显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地貌类型、形态及组合形式不同,反映的岩性、岩石类型也不同。 2、遥感地质解译标志与描述方法 (1)色调(彩)标志 色调(彩)是解译区分不同性质地质体的重要标志,其色调(彩)的不同,所反映的地质体属性不同。它通常以色斑、色团、色块、色带等特征显示,应用中应针对黑白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描述方法。 黑白图像:可按灰阶变化分为黑色、暗灰、深灰色、灰色、浅灰色、淡灰、灰白色及白色八个级别描述。 彩色图像:可按色谱变化分为淡红、红、深红、淡黄、黄、深黄、淡绿、绿、深绿、淡青、青、深青、浅蓝、蓝、深蓝、淡品、紫、深品、白色、灰色及黑色等基本色彩级别进行描述。(2)形态标志 地质体的空间产出形态(状)影像特征是区分侵入岩体、构造和岩脉的重要解译标志。通常划分为点、线、面三种形态加以描述。 点:按其分布密度分为麻点状、斑点状和稀疏点状、密集点状;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嘉应学院地科院 《遥感导论》课程 实验报告 班级:1603 学号:161080142 姓名:郑秋彦 指导教师:朱长柏 成绩: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影像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影像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 3. 解译判读各土地覆盖类型在图像上的影像特征 4. 了解和认识影像对地物的表现 5. 掌握GIS软件的数字化功能、基本统计功能、空间分析功能。 二、实验数据和软件 1、实验数据:栅格数据(aaa1.tif、嘉应学院.jpg)、地图文档(无标题.mxd) 2、软件:ArcGis10.2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1、打开并显示图像 1)打开arcgis的arcmap点击文件,新建地图文档文档 (2)点击工具栏的【窗口】,选择【目录】,在目录连接到数据所在文件加,添加

3)再将aaa1.tif图拉进空白窗口,(如果内容列表出现红色感叹号,点击感叹号,选择放置aaa1.tif栅格数据路径,点击添加) 得到下图:

2、创建面要素 1)在目录连接到的文件夹上右键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右键新建【要素数据集】 2)在【下一步】,点击【添加坐标系】导入

4)添加aaa.tif,后面两步默认选择,点击【完成】 5)在创建好的【要素数据集】上右键新建【要素类】,然后填写名称,要素类型选择【面要素】 6)下一步,在【新建要素类】对话框添加TYPE,NAME字段名,数据类型都选择文本,在【字段属性】的长度都填上10,点击完成

7)在内容列表的面要素上右键【编辑要素】,点击【开始编辑】,在编辑工具栏,点击【编辑器】的编辑窗口,选择【创建要素】,然后出现【创建要素】对话框,点击你的面要素,在【构造工具】下选择【矩形】,在编辑窗口鼠标光标变成一个十字右下角带矩形的光标

外业调查和遥感影像样本采集

外业调查和遥感影像样本采集 1 张留民 20142014年 年3月河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

河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外业调查 第二部分:遥感影像样本数据采集

河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 第一部分:外业调查主要内容 1、外业调查基本要求 2、外业调查的主要内容 3、外业调查的技术思路 4、质量要求 5、外业调查成果

第一部分:外业调查 1、外业调查基本要求 1.1 目的 1)对内业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信息内容进行外业实地抽样核查和结果统计,发现和更正判读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检验内业判读解译的正确率。 2)补充完善内业判读工作中无法确定的、存在疑问的或信息内容不完整的地 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内容。 3)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物类型,实地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4)对普查区域的覆盖和要素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的,进行补测。5)外业调查与核查形成的资料和记录,为使用成果用户提供判断数据质量情况的客观依据,为相关专题分析、多媒体制作提供素材。

第一部分:外业调查 1.2 原则 1)外业调绘核查应严格遵守走到、看到、问到的“三到”原则。 2)调绘核查应注意特殊地物,把握一般规律性地物,做到调绘核查结果全面可信。 3)实地覆盖类型与影像上所反映的覆盖相比,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时,参照技术方案,原则上以调绘核查为准。 4)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基础作为野外复核的重要资料,综合考虑自然、经济、人力条件制定可行的调绘核查方案。

第一部分:外业调查 1.3 要求 1)根据任务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域特点、人类活动特征,按照任务分工与 进度计划,合理规划、分批次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确定外业调查范围的时候,应着重考虑不同内业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按照先易后难,先普遍后特殊的方法开展 工作。 2)外业使用的调查底图,应满足《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要求。 3)调查内业标识的疑问图斑和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要素内容,关注 遥感影像上不易区分的地物类型和具有特殊色调、纹理、几何图案的影像,尤其是“同谱异物”和“异谱同物”的地物类型。 4)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中的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分 类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图斑和要素,一般以县域为单元,结合实际通行条件,对每类图斑和要素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实地核查;同时,采集解译样本数据。 最终核查后成果的正确率必须满足相关质量要求。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分为两种:一种是目视解译,它指专业人员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另一种是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它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其中计算机解译通常又可分为基十像元的遥感目标识别和面向对象的遥感目标识别两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的领先遥感卫星数据机构,而且是整合全球的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分发不同性能、技术应用上可以互补的多种卫星影像,包括光学、雷达卫星影像、历史遥感影像等各种卫星数据服务,各种专业应用目的的图像处理、解译、顾问服务以及基于卫星影像的各种解决方案等。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贯穿中国1960年至今的所有卫星影像数据,是中国遥感卫星数据资源最多的专业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机构,提供多尺度、多分辨率、全覆盖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服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优势: 1:北京揽宇方圆国内老牌卫星数据公司,经营时间久,行业口碑相传,1800个行业用户选择的实力见证。 2:北京揽宇方圆遥感数据购买专人数据查询一对一服务,数据查询网址是卫星公司网。 3:北京揽宇方圆拥有大型正版遥感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有10年以上遥感处理工作经验,并有国家大型项目工作经验自主卫星数据处理软件著作权,最大限度保持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真实度。 4:北京揽宇方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900认证的国际质量管理操作体系,无论是遥感卫星品质和遥感数据处理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5:影像数据官方渠道:所有的卫星数据都是卫星公司授权的原始数据,全球公众数据查询网址公开查询,影像数据质量一目了然,数据反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数据处理技术团队国标规范操作,提供的是行业优质的专业化服务。 6:签定正规合同:影像数据服务付款前,买卖双方须签订服务合同,提供合同相应的正规发票,发票国家税网可以详细查询,有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种发票类型可供选择。以最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障您的权益。 7:对公帐号转款:合同约定的对公帐号,与合同主体名发票上面的帐号名称一致,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公司银行账户,所有交易记录均能查询,保障资金安全。 8: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体制,全国热线,登陆官网客服服务同步。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海量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峰 (山西省测绘工程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工作中,对大量的高质量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遥感影像的内业解译,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栅格数据存储方式的分析,设计并开发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统一管理,在巨大的数据源中可以快速查询和显示感兴趣的样本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工作效率,为实现遥感影像解译自动化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遥感影像解译样本;管理系统;Oracle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19(2019)02-0057-04 海量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引言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包含两类,一类是地面照片;一类是遥感影像实例数据。两类数据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地物影像形态特征,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可帮助解译人员更高效地认知遥感影像所蕴含的信息[1]。随着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的完成以及地理国情监测任务的逐年开展,会采集到大量的高质量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如果对这类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可以辅助内业遥感影像解译;另一方面可以对各个区域样本数据类型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能够快速地了解某一地区的国情信息。因此,实现对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管理对于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适合样本数据管理的存储方式,并进行软件研制,实现海量数据的有序、规范存储和管理,提高数据的查询和使用效率,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巨大的数据源中快速查询和显示感兴趣的样本数据,使其更方便地服务于内业解译、应用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服务等,更好地服务于今后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1.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特征分析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不同于一般的数据文件,有如下特性: (1)地面照片与遥感影像实例均以独立的文件形式存在,且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对照关系,主要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及“多对多”四种对应关系,通常根据地物特征,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建立地面照片与遥感影像实例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一组地面照片和相对应的遥感影像实例代表一个样本点[1]。 (2)单个遥感影像实例和地面照片文件较小,但数量巨大,随着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的进行,数据文件会逐年增加。 (3)遥感影像实例文件带有空间参考信息,其坐标系统为CGCS2000坐标系。 以上为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信息,根据其特征设计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存储方式。 2.栅格数据存储方式分析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的特征,利用传统的人工跟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存储此类数据既要满足其存储海量栅格数据的特性,又要有快速空间查询功能。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针对遥感影像的存储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类[2-10]: (1)以文件形式存储,即影像数据与属性数据均以文件的形式表达。用此种方式存储、管理影像数据,安全性、可维护性较差,不利于数据的调度、检索与管理等。 (2)以数据库形式存储。用数据库方式存储、管理影像数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有诸多优点,如安全性好、易于维护、具有数据恢复机制、支持存储复杂多样的数据类型等,因此在很多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以数据库形式存储影像数据目前主要有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两种。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Oracle Spatial存储影像数据,此种存储方式需要自己分块创 第2期李峰:海量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19年4月 57 //

遥感影像判读

实习一卫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一、实习目的 目视判读是卫星图像应用的最基本方法,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时,训练样本的选择以及自动分类决策等,也都需要目视判读作为基础。了解卫星遥感影像的波段特性以及对应的地物波谱特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从影像中目视解译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地、盐碱地、沼泽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二、原理与方法 原理 地物光谱特性(标题为小四,宋体,加粗) 在以遥感图像中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属性及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变化规律时,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它们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变化。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即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物质成分、内部结构、表面光滑程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风化程度、表面含水量及色泽等差别。这就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基础和依据。 方法 (一)直接判定法 在卫星图像上直接判定一般是依据其色调标志和图型标志进行直接判定,色调(或色彩)标志在卫星图像直接判定中的重要性,对色调分析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图形或图像特征,即“色”要附于一定的“形”上,色调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可能判定识别地物。 (二)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对卫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 及与地面已知资料或实地进行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建立卫星图像与实地地 物和现象的对应关系,总结判读经验,发现图像异常,以便从卫星图像上提 取更多信息,使判读成果更为准确可靠。 (三)逻辑推理法

基于卫星图像的特点判读时更多的是应用地学规律的相关分析和实际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法的判读,即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间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表现出的特征,用专业知识的逻辑推理方法,判定某一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及其属性。卫星图像的视域宽广,能显示较大区域的地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根据地物和现象在自然界中固有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规律,运用逻辑推理法,就能从易被人们忽视,或难于发现的潜在的或微小的图像差异中,寻找出识别地物的依据,从而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三、实习仪器与数据 计算机、ENVI和ARCVIEW GIS软件,TM4、3、2波段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 表1 TM 遥感影像的波段划分及其光谱效应 四、实习步骤 1、建立解译标志 指在遥感图像上能具体反映和判别地物和现象的影像特征。根据土地利

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期末复习

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期末复习
07 级 李润琪
宋 木
题型:
10 个判断,5 个名词解释,10 个简答(不超过 30 字) 个应用题(小计算) ,4 ,选择题
考试范围:
微波,雷达,气溶胶都不是考试范围。考查内容以最基本的为主。
复习大纲:
1~6,有很多考试内容,考察的很重点。判断题中有 4 个,名词解释和简答都有。 1~2,PPT-1;3~6,PPT-2 1、遥感的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他应该没有无聊到问什么是遥感吧…… 广义:利用目标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力场特性、机械波特征,在一定距离对该 物体进行探测的理论与方法。 (包括成像方式与非成像方式) 狭义: 收集地物电磁波信息, 并对所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达到探测目的的原 理与方法。 (一般指成像方式遥感) (2)分类: 按遥感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电磁波的来源分为:主动式遥感与被动式遥感 按信息收集方式分为:扫描方式和非扫描方式。
扫描方式包括:对像扫描和对物扫描(振荡式扫描、线阵推帚式扫描、面阵推帚式扫描)
按所用电磁波波段范围分为:可见光遥感、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按遥感资料提交方式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遥感
成像方式遥感又分为:光学摄影方式和扫描成像方式 光学摄影方式包括:单波段、宽频、多波段摄影(多镜头、单镜头带分光设备)
2、遥感的基本特性及其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定性、定量、定位 --- 什么、多少、在何处 遥感物理:研究地物电磁波辐射特性及信息传输 遥感光学:研究传感器,即遥感信息的获取手段 图像处理:研究遥感信息处理系统 遥感应用:遥感信息的应用研究 (2)基本特征: 空间特性(多种分辨率、信息量大) 光谱特性(从全波段到数百个波段) 时相特性(周期性、即时、微波的全天候等) 3***、电磁波谱及地物电磁波谱特性(参见补充 1、4) 电磁波谱定义:将电磁波按照频率和波长排列的变化规律。 电磁波谱遥感的应用范围:遥感所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是,紫外的一部分 (0.3~0.4 微米) ,可见光(0.4~0.7 微米) ,红外线的一部分(0.7~14 微米) , 微波(约 1 ㎜~1m) 。[其实就是那 5 个大气窗口,个人觉得答大气窗口就行 了……]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