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讲解学习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讲解学习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讲解学习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

分类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

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1、所谓“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二、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区别:

1、与旧材料作文的区别

(1)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请根据材料,

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早。(2)在文体要求上: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自选文体”。

(3)在“对待”材料的态度上:旧材料作文要求必须引述材料,新材作文则要求可引可不引。

(4)旧材料作文立意必须是在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与全面观照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立意;新材料作文立意立足于材料的整体含意或局部含意皆可,以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为底线。

2、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

“话题”范围展开;

(2)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

(3)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

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三、新材料作文分类

内容上可分为:

1、事例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故事等

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事实、社会现象、故事等,

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其审题切入角度是抓关键语句”、“抓因果”,即由事实的结果探求原因,从

而提炼出主旨。

【例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年高考湖北

卷)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前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

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

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

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材料提示语简明精当,反复强调文章的关键词

“幻想”,以排比句和省略号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

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文题材料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

碍,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语一一“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即可。“幻想”连接着人类必须面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某个角度说,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构思时,可以从“幻想与现实”“幻想与社会进步”“幻想与成功”等角度切入,立意为文。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全国卷II )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

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 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

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审题分析]全国大纲II卷作文题要求针对“浅阅读”的讨论写一篇作文,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发表对“浅阅读”的认识,至于是谈得失利弊的哪一点或几点,由考生自由选择。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抑或是辩证看待,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到阅卷者的认可。对于本题而言,阅读方式的发展与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当今时代,“浅阅读”以其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等特点而受到很多忙中偷闲人的喜欢。当然,与格物修身的深刻精神活动一一传统的“深阅读”相比,“浅阅读”难免让人产生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感。不过,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任何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因素存在的。所以,写这种文章,在语言表述上切忌有

过激行为。在赞同某种阅读的同时,千万别将另一种阅读一棍子打死,要辩证思维,得体表达。当然,本题并非只

能就阅读谈阅读,从阅读方式的选择与变化,也可折射出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差异与变化,据此去选择立

意也是可取的。

【例3】去年暑假,北京市一些高尔夫球场纷纷打出广告,

招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学打高尔夫球,培训费用一般都在几千年左右。不少家长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培训,他们的观点非常一致:让孩子们懂得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以“新闻”为写作材料的新材料作

文,审题时要认真解读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把握这则新闻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或传递的焦点。材料说的是“很多家长不惜重金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打高尔夫球”。原文中没有关键句表明观点,但冒号后面的文字,揭示了家长们

“非常一致“的动机一一“让孩子懂得礼仪规矩,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这种巨额花费的动机才应该是写作时应该关注的焦点。

深刻分析这则材料,我们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首先是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家长的行为。我们对新闻中家长的做法要加以正确的辨析。家长让孩子“懂得规矩”的意图是可取的,但“培养贵族气质”的目的却值得商榷。所以,我们可以从家长的角度来立意构思,抓住一些家长行为方式上的错误,加以剖析,并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从家长的动机入手,花费重金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礼仪规矩,培养贵族气质”,“懂得礼仪规矩”当然值得肯定,“培养气质”也无可厚非,但是要“培养贵族气质”就值得我们思考,什么是贵族气质?我们现在需要构建

的是和谐的公民社会,而不是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究竟是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重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公民气质重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可以更深刻地分析出家长行为存在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2010辽宁)

一个人在他3岁的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

他20多岁的时候工作的农场分水果,他拿了最小的水果,

但是他很满意。

他58岁的时候,他的公司说谁去要回30万英镑欠款,就

给他10万。其他同事都没要回欠款唯独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21万英镑,自己只留下1万。

[审题指导]这则题中的材料叙述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3岁时的经历让他受益无穷,使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到了

“知足常乐”的真正内涵。这种文题,在审题时,应从生活质量、道德情操等角度去审视主人公的行为及价值观、道德观、幸福观,从而写出立意积极、乐观、平和、超脱、阳光的“绿色”作文来,而这正是区分此类作文分数的重要标尺。本题立意可有“ 贪心与快乐无缘”、“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舍与得”

等。

2、观点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等

该类作文的审题方法是“抓实质”明褒贬”。抓实质的步骤:一是找出关键句,二是深入理解关键句,将其作具体化、明确化、通俗化的解读,从而形成准确的立意。

【例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前不久,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杨振宁应邀为重庆八中题词,他郑重地写下了“宁拙毋巧”四个字。“现在投机取巧、欺骗之事甚多,学术亦是如此,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大污点,非改过来不可。取巧无用,真正做学问要诚实,

‘拙’,其实是最聪明的成功方法。”杨振宁说。

[审题指导]杨振宁先生的题词“宁拙毋巧”是主人公要强调的事理,可谓关键句一一既是以殷切之心寄厚望于年轻一代,又是对时下弥漫的投机取巧风气的有力针砭。后面杨振宁的话是对为什么题这四个字的解说,可以视作次级信息。“宁拙毋巧”中的“拙”不是贬义词,不是

“笨拙”,而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蕴含着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去换取成果,走正途求得成功之义;这里的“巧”,不是褒义词,并非“巧妙”的意思,而是“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之义。准确找出关键句、并正确领会“拙”与“巧”的内涵后,我

们就不难抓到材料所言之理的实质了:做学问不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而应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由此及彼,不仅做学问如此,做人、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写作中,我们

可以分析“拙”的积极意义,“巧”的严重危害。若对

“宁拙毋巧”这个事理加以辩证分析,还需认识到杨振宁所言“毋巧”并不是反对创新,反对巧用方法,反对巧用时机,反对巧借外力,而是反对投机取巧,否则,就犯了

偷换概念的错误。

【例2】阅读冰心的《繁星》(34),根据要求作文。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全诗只有一句话,“创造新陆地的”是个的字短语,比喻“创造伟大事业的人”,诗人用“波浪”和“泥沙”设喻,分别比喻轰轰烈烈风光无限的人和默默无闻坚韧奋斗的人,并形成鲜

明的对比,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 理。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对比,值得品味:其 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默默无闻;其二,波浪 在动态中喧嚣,泥沙在平静中沉积;其三,波浪滚涌激情 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

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 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靠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 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在悄无声息中 聚集沉淀的泥沙。由此可知, 这则材料的“实质”是说

“开创新事业的,不是滚滚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

泥沙般的默默积累;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是默默 奉献的普通大众”。由此,可以引出 “默默积累坚持不懈 方能开创一片新天地”“细微的泥沙也能创造新的陆地 ” 等等;如果不赞成诗人的观点,亦可谈 “浪沙团结协作才 能创造新陆地” “普通大众在英雄的引领下才能开创大事

等等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

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

立体 ...

[审题指导]四川卷提供的这个材料中,“点”、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

2010年高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