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技术的应用特点

电渗析技术的应用特点
电渗析技术的应用特点

精品整理

电渗析技术的应用特点

由于电渗析优异的脱盐和浓缩性能,其被广泛的用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环境保护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压力驱动的反渗透、电驱动的电渗析及热驱动的渗透汽化等都是有效的手段。而采用电驱动的电渗析除盐过程由于其过程能耗较低、水回收率较高、膜寿命长、不易引起膜污染等优点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对于电渗析海水淡化的成本可低至1.2元/吨,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

电渗析的另一个特点是使得废水或物料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分离纯化,主要体现在双极膜电渗析/普通电渗析过程对于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传统的有机酸的生产与提纯工艺路线较长,需要消耗大量的酸和碱,同时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这样不但操作成本高,而且对于环境的污染较严重。

因此,通过利用双极膜电渗析能够在线产酸产碱的特点,将发酵液通入至双极膜电渗析膜堆,可在线的将有机酸盐转化为有机酸及碱的副产品,副产品可以回用至发醇液的pH的调节,同时发酵液中的未发酵组分如细菌、蛋白质及葡萄糖等在电场中不发生移动,从而被保留在发酵液中,因此得到的有机酸产品纯度较高,整个过程不再需要引入额外的酸和碱便可高效的将有机酸进行提取。

另一方面,由于双极膜电渗析可实现发酵液中有机酸的在线脱除,因此避免了有机酸的积累对于发酵过程的抑制效应。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 电渗析是电场驱动的水溶液离子脱除/浓缩的分离技术,电渗析器的核心部件是由多张阴离子交换膜、淡化室隔板、阳离子交换膜和浓缩室隔板交替排列组成的膜堆。在电场的作用下可实现淡化室水溶液盐分的脱除和浓缩室水溶液盐分的富集。 电渗析膜和电渗析器,可用于脱除水溶液的盐分(淡化)或者浓缩水溶液的盐分(制盐),具体的应用包括各种化工/食品/医药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比如乳清蛋白脱盐、甘露醇脱盐、大豆低聚糖脱盐、氨基酸脱盐等)、苦咸水淡化、天然水纯化、工业废水净化、小规模海水淡化、海水或卤水制盐等。在这些应用中,均相膜电渗析法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a)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现有的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对于物料不可避免的吸附,导致物料收率低,并且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盐废水,不易处理。均相膜电渗析法的优势是物料收率高,产生的含盐废水少。(b)对于苦咸水淡化,同世界的很多其它地区相似,我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天然匮乏,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下水普遍含盐含氟,成为苦咸水,水质低劣,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在山东,苦咸水分布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及潍坊市“三北”地区;山东省黄泛平原和滨海平原区,由于受地下水径流条件和古沉积环境的影响,在内陆和滨海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盐水。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苦咸水淡化的优势在于膜抗有机污染、水收率高以及较低运行费用。(c)

对于小规模海水淡化,电渗析技术适用于在海岛、酒店、渔船、舰艇和潜艇等生产饮用水。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的优势在于低操作压力和预处理简单,系统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无噪音。(d)反渗透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浓水的处理。浓水可以排入海水,但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冲击。电渗析膜较反渗透膜,更耐有机污染和无机结垢,因此可通过电渗析器处理浓水,进一步生产出淡水,提高水收率,同时可将盐水中氯化钠浓度提高到18%以上,再通过多效蒸发等方式制备工业盐或食用盐。因此均相膜电渗析技术与反渗透技术结合,可突破膜法海水淡化的技术瓶颈,实现海水的综合利用。 目前国内市场的离子交换膜90%以上为异相离子交换膜,异相膜由离子交换树脂与聚乙烯粉共混挤出制备,电阻很高,选择性不足,寿命短;异相膜电渗析用于脱盐制备纯水运行能耗过高,用于生产过程的物料脱盐物料损失率高、设备使用寿命短。相比于异相膜,均相离子交换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电阻低,选择性高,使用寿命长;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地区,大多数应用中异相膜已经被均相膜取代。目前,国际上规模化的均相电渗析膜生产厂家仅限美国GE 公司、日本ASTOM 公司、日本Asahi Glass 公司和德国FuMA-Tech 公司,而国内也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家高校、企业从事开发研究。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1、能量消耗少: 电渗析器在运行中,不发生相的变化,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已解离的离子。它耗用的电能一般是与水中含盐量成正比的。大多数人认为,对含盐量4000~5000mg/L以下的苦咸水的变化,电渗析技术是耗能少的较经济的技术。 2、药剂耗量少,环境污染小: 离子交换技术在树脂交换失效后要用大量酸、碱进行再生,水洗时有大量废酸、碱排放,而电渗析系统仅酸洗时需要少量酸。 3、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电渗析器是用塑料隔板与离子交换膜剂电极板组装而成的,它的主体配套设备都比较简单,而且膜和隔板都是高分子材料制成,因此,抗化学污染和抗腐蚀性能均较好。在运行时通电即可得淡水,不需要用酸碱进行繁复的再生处理。 4、设备规模和除盐浓度适应性大: 电渗析水处理设备可以从每日几吨的小型生活饮用水淡化水站到几千吨的大、中型淡化水站。 5、用电较易解决、运行成本较低:电渗析技术也存在以下不足:

1、对离解度小的盐类及不离解的物质难以去除,例如,对水中的硅酸和不离解的有机物就不能去除掉,对碳酸根的迁移率就小一些。 2、电渗析器是由几到几百张较薄的隔板和膜组成。部件多,组装要求较高,组装不好,会影响配水均匀。 3、电渗析设备是使水流在电场中流过,当施加一定电压后,靠近膜面的滞留层中电解质的盐类含量较少。此时,水的离解度增大,易产生极化结垢和中性扰乱现象,这是电渗析水处理技术中较难掌握又必须重视的问题。 4、电渗析器本身耗水量还是较大的。虽然采取极水全部回收,浓水部分回收或降低浓水进水比例等措施,但本身的耗水量仍达20%~40%。因此,缺水地区,应用电渗析水处理技术会受到一定限制。 5、电渗析水处理对原水净化处理要求较高,需增加精密过滤设备。

DR投照技术特点及应用分析

DR投照技术特点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03T15:31:55.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作者:袁立 [导读] (重庆市开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重庆开县 405400) DR投照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功能多,易操作,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放射学科普及。 袁立 (重庆市开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重庆开县 405400) 【摘要】目的:探究DR投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R投照技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我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DR投照技术和传统的X线投照,并结合诊断过程和最终结果,对比检出率。结果:DR投照技术的特点是图像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动态范围广并能够后期处理;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患者进行两种技术投照,其中DR投照技术诊断出292例,诊断率97.33%;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出249例,诊断率83.00%,DR投照技术诊断率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率。结论:DR投照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功能多,易操作,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放射学科普及。 【关键词】DR投照技术;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54-02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信息数字化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放射学科上,CR正在逐步被替换成DR,因为DR是一种高智能的设备,可以在保证医学影响的质量情况下操作简单易懂。DR投照技术是一种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X射线放射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它在原有X射线直接胶片成像基础上进行A/D或D/A的转换,把图像数字化,便于存档和后期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0例,女性患者120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61.9±9.4岁。所有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股骨头处疼痛难忍,表面皮肤肿胀,生活几乎不能自理,300例患者中179例受过外伤,59例有酗酒习惯,39例过敏,其余病因暂且不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DR投照技术和传统X线投照。X光拍片机是德国西门子MULTIX Compact K型号,数字化X光拍片机是德国西门子AXIOM Aristos VX Plus型号。诊断中要对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处拍摄3张X片,分别取患者双侧髋关节前后,双侧髋关节蛙式和双侧髋关节后前三个位置。拍摄髋关节前后位患者要处于仰卧位,且髋关节处于台面中线位置;拍摄髋关节侧位患者要处于侧卧位,且检测部位靠在台面上,下肢自然伸直,大腿外侧紧靠台面确保股骨长轴在暗盒中线位置;拍摄测髋关节时,设备的中心线向患者头部倾斜25~30°,使显示器显示股骨头部位即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种技术拍摄的片子,DR投照技术拍摄片子显示患者股骨头正常,持重面以下部位都出现有多处高密度点状式或条纹式影像,存在有线形低密度影像,中晚期患者的影像学片子呈现股骨头凹陷不平整状,在局部股骨头密度增加,出现变形症状,但是关节之间间隙未出现异常;传统X 线投照获得片子显示患者股骨头坏死病患的股骨头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严重患者的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通过表1,两种技术的诊断率结果显示DR投照技术诊断出292例,诊断率97.33%;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出249例,诊断率83.00%,DR投照技术诊断率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率(P<0.05)。 3.讨论 DR投照技术是平板探测器将X线转化为可见光再由光电转换,最终将电信号传递到中央处理系统变成数字信号,这有别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用扫描仪激光读取信息成像板实现成像。DR投照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图像分辨率高,传统的X线投照技术的密度分辨率最高为26灰阶,而DR投照技术可以达到210~12灰阶,灰阶的差异越大,对比度就越高,分辨率也就越高,图像也就越清楚且覆盖的动态范围也就越大[1-3]。同时与传统X线投照技术比较,DR投照技术还有成像速度快、动态范围广和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等一系列优点[4]。 通过在我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DR投照技术和传统的X线投照,其中DR投照技术的诊断率为97.33%,而传统X 线投照技术诊断率为83.00%,经过统计学比较后,DR投照技术的诊断率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率(P<0.05)。医生同时根据患者的DR片,可以直观对患者股骨头密度、性状和持重面来确诊患者的病情严重,并且这项技术与传统X投照技术相比价格便宜,照射剂量小,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DR投照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功能多,易操作,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放射学科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慧娟.DR投照技术的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2):146-147. [2] Shelbourne KD,Brue kmann RRRsh-pin fiXation of supracondy lar and in tercondy 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 J Bone Joint

电渗析技术

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08食科汪强 20080808132 摘要:电渗析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 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中, 有效率高、清洁卫生及经济节能等优点。本文简述了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重点论述了电渗析技术的原理, 介绍了电渗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以及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渗析;膜;应用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 使离子从一部分水中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电渗析器, 就是利用多层隔室中的电渗析过程达到除盐的目的。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 阻止阴离子通过, 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 阻止阳离子通过。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 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 从而使含盐水淡化。在食品及医药工业, 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1]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 在天然水淡化, 海水浓缩制盐, 废水处理等[ 2]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1 .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1.1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1.2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3 ] ,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1.3填充床电渗析( EDI) 填充床电渗析( EDI)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

反渗透、电渗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 一、原理比较 1、反渗透(RO)除盐原理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电渗析除盐原理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二、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 序号项目电渗析反渗透RO(双膜法) 1 除盐原理利用离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 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 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 装置。 以分子扩散膜为介质,以静 压差为推动力将溶剂从溶 液中取出 2 透过物溶质,盐溶剂,水 3 截留物溶剂,水溶质,盐 4 膜类型离子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5 除盐率60%-90%80%-95%(废水)6 处理污水膜通量与 处理净水膜通量比 10.5-0.7 7 经济回收率45%-70%60%-75% 8 工作温度大于5℃小于40℃大于4℃小于40℃ 9 随温度降低通量衰 减无 每降低1℃膜通量下降 2-3%

软件技术特点

本系统分为BS和CS两部分 一、BS采用J2EE+WEBLogic+ SQLServer模式编写。 (一)J2EE的特点: J2EE是专门为WEB应用开发而诞生的一种语言, J2EE以“一次编译,处处运行”的神奇魅力和强大的安全技术支持,很快成为WEB 信息系统开发的首选语言。目前J2EE的应用大部份都是多层结构的, 良好的分层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得代码结构清晰,可以快速适应应用的新需求。同时,J2EE还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技术(例如:JCA、HTTPS、JSSA等)。对于电子商务系统而言,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和效率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这些正好是J2EE及其相关技术的强项。因为J2EE在服务器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应用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其稳定与可靠也被市场所证明,并且具有跨平台的优势。 JSP是BS结构程序开发的一个利器。由于他的脚本语言是J2EE,所以继承了J2EE诸多优点。运行速度、跨平台性、扩展性、安全性、稳定性、函数支持、厂商支持、对XML的支持等等,JSP都是WEB 编程语言中最好的。COM组件的复杂性实编程实现有一定的难度。而JavaBeans和J2EE的结合却是天衣无缝的。 (二)JSP的特点: 1.JSP的脚本语言J2EE也是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语 言。 2.JSP有一项全新的技术――Servlet(服务器端程序)很好的节 约了服务器资源。

3.再有就是J2EE的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 4.JSP能定制标签库,所以对XML同样有十分广泛的支持。 5.安全性上因为JSP用J2EE语言作服务器语言, J2EE最大优点 之一就是安全, J2EE也把这种特点带到JSP上。 6.JSP跨平台的可重用性。 (三)SQLServer的特点: 1.Internet 集成。SQLServer数据库引擎提供完整的XML 支持。它还具有构成最大的Web 站点的数据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功能。SQL Server程序设计模型与Windows DNA 构架集成,用以开发Web 应用程序,并且SQL Server支持English Query 和Microsoft 搜索服务等功能,在Web 应用程序中包含了用户友好的查询和强大的搜索功能。 2. 可伸缩性和可用性。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便携式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数据中心版的大型多处理器服务器。SQL Server企业版支持联合服务器、索引视图和大型内存支持等功能,使其得以升级到最大Web 站点所需的性能级别。 3.企业级数据库功能。SQLServer关系数据库引擎支持当今苛刻的数据处理环境所需的功能。数据库引擎充分保护数据完整性,同时将管理上千个并发修改数据库的用户的开销减到最小。SQLServer分布式查询使您得以引用来自不同数据源的

电渗析技术说明

电渗析技术说明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水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淡化使另一部分浓缩的过程。电渗析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的溶质粒子(如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如离子)通过膜而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渗析。 电渗析与反渗透相比,它的价格便宜,但脱盐率低。当前国产离子交换膜质量亦很稳定,运行管理也很方便,自动控制频繁倒极电渗析(EDR),运行管理更加方便。原水利用率可达80%,一般原水回收率在45%~70%之间。电渗析主要用于水的初级脱盐,脱盐率在45%~80%之间。它广泛被用于海水与苦咸水淡化;制备纯水时的初级脱盐以及锅炉、动力设备给水的脱盐软化等。 基本性能∶操作压力0.5~3.0kg/em2;操作电压100~250V,电流1~3A;本体耗电量每吨淡水0.2~2.0kW·h。 电渗析法的特点为∶ a.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 b.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 c.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 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在电渗析过程中也进行以下次要过程∶ a.同名离子的迁移,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往往不可能是百分

之百的,因此总会有少量的相反离子透过交换膜; b.离子的浓差扩散,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中的溶液中存在着浓度差,总会有少量的离子由浓缩室向淡化室扩散迁移,从而降低了渗析效率; c.水的渗透,尽管交换膜是不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但是由于淡化室与浓缩室之间存在浓度差,就会使部分溶剂分子(水)向浓缩室渗透; d.水的电渗析,由于离子的水合作用和形成双电层,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分子也可从淡化室向浓缩室迁移; e.水的极化电离,有时由于工作条件不良,会强迫水电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可透过交换膜进入浓缩室; f.水的压渗,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之间存在流体压力的差别,迫使水分子由压力大的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渗透。显然,这些次要过程对电渗析是不利因素,但是它们都可以通过改变操作条件予以避免或控制。

技术特点及功能描述

软件技术特点: ?自动检测:采用系统、网络、应用程序三级检测技术可快速地检测到服务器的实时状态,利用网线或RS232串口相互检测到对方的运行状态。 ?自动接管:当检测系统、网络、应用程序任何一种,pluswell HA立即执行自动切换功能,在极短时间内,备用服务器主动接管所有应用。 ?自动报警:当服务器出现故障切换时,pluswell HA 可能过声音、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系统管理员,让管理员最快的时间了解到服务器的运行 状态,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自动切回:当用户二台服务器配置存在差异,主服务器配置较高时,可以设置为自动切回服务。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发生切换后,只要主服务投入 正常使用,双机软件会自动切回,保证主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持续服 务。 ?快速切换:系统切换时间短,平均切换时间小于10秒,最大程度减少业务中断的影响。 ?快速恢复:某台主机由于各种原因重装系统时,不必重新一步步配置双机系统,可通过原来备份的配置文件还原,快速恢复双机系统。 ?权限管理:通过来宾、用户、管理员三级用户,做到合理授权,减少对服务器的误操作。 ?支持GPT格式:数据量的急剧增大,单块硬盘容量的增强,使得用户单个分区的超过2T。Pluswell v8支持超大容量磁盘格式(GPT),便于 用户更好的管理数据。 ?接口扩展: 除了能监控已在NT服务中的程序外,通过添加应用程序和自定义脚本方式,实现对更多应用的扩展. ?多介质心跳冗余:为了减少由于潜在的通讯错误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系统切换,可使用不同介质的多条通信路径来增加冗余。 ?兼容性强:能布署在win2000,win2003,win2008和Redhat AS3,AS4,AS5以及红旗linux、中标linux等系统下,支持MS_SQL, ORACLE,DB2, SYBASE, MYSQL,LOTUS等数据库。 ?配置灵活: 可根据硬件系统和用户需求,采用Active/Standby或Active/Active,灵活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节省用户软硬件投 资。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原理 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子通过而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电渗析器通电以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O2和氧气Cl2。阴极水呈减性,当极节水中有Ca=+和Ng++时由生成CaCO3和Ng(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氧气H2排出。因此极水要畅通,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电渗析的结构 电渗析不论其规格怎样,形式如何,均由膜堆、电极、夹紧装臵三大部件组成。 1.膜堆 一张阳膜、一张隔膜、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膜堆。它是电渗析器的心脏部件,也是电渗析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件。 在此简单介绍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 (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与半均相膜。理论上讲均相膜优越,事实上由于各制膜厂技术水平不齐,生产经验不等,制出来的膜性能相关很大,即使同一家厂的产品由于批号不一样性能差别也不小。本所通过试制比较确定采用上海化工厂生产的异相膜,该膜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2)隔板:本所电渗析器隔板流进均为无回路短流形式。其边框采用0.9毫米聚丙烯板冲压成型。内烫二聚丙烯丝编织网构成水流通道,有时根据用户需要选用0.5或1.2毫米聚丙烯板加工成型(一般说隔板愈薄脱盐效果越好,但对进水水质要求也愈高)。 2.电极 一般电渗析的电极采用石墨、铅、不锈钢材料,这些电极材料易得,造价低,制作方便;但电化学性能不好,寿命短。本所产品电极使用优质钛为基材、表面涂履镣、铱等稀土金属,具有电化学性能好,耐腐蚀、寿命长、形状如图四所示。 3.夹紧装臵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 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 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 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 (1) 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2) 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 (3) 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

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 1 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EDR 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 2 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 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

遥感技术的特性及应用

遥感技术的特性及应用 姓名:XX 单位:XXXXXXXXX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特性,着重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遥感技术;特性;应用 [abstract] :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basic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national economic aspects of appli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human life. [key words]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haracter; application 前言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和太空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和民族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遥感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它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从航空时代进入航天时代。由于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伴随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了新一轮遥感应用的热潮。现在,卫星应用覆盖了减灾、健康、环境监测、能源调查等,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许多领域,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有着无限光明的应用前景。 1. 遥感技术的涵义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2.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 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3. 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 可达到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段, 还能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为此,我国设立了专门的“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课题, 经过近20年的实践,已摸索

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9-11T09:17:36.82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1期作者:霍良臣[导读] 新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 霍良臣 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摘要:新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国外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飞快,现已能将其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引言 就目前的产业结构来说,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目前,我国在相关技术方面正在实现向微电子技术的转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前提作为支撑,这对于我们过去的技术研究成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1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1.1智能化与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最实际的研究方向还是如何能够让人民更快捷、更方便的使用,所以说,电子信息技术当前主要应该顺应人民对于技术层面的需求,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最开始接触到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就是手机,还有之后的电脑,当前人们所使用的这些设备都已经具有了智能化的系统,相较于以前的手机、电脑设备,当前人们使用的设备支持的功能更多、设备技术集成性高、应用范围更广,这些进步都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而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个人数据的安全性等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后来研发的技术融合进去,形成了完善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数据的传输和交流的时效性更强、效率更高。所以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技术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基础技术的发展当前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有益于技术未来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及时的传递相关信息,光纤通信是作为技术构建的基础存在的,网络技术的介入是实现了信息的传递,这能够大大提升设备提供数据的可靠程度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技术自身的发展水平。 1.2微型化与集成化 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稳步发展,新研发出的电子产品正在向微型化与集成化进行发展。该应用特点主要是科研人员通过运用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新兴的电子材料,确保电子产品在产品各项功能都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化的缩小其实际体积,通过缩小电子产品的实际体积,达到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例如,我们以熟知的计算机为例,以往传统的台式计算机在使用时需要用到计算机显示器、键盘以及机箱等大的硬件设备,组合后的体积大,而且只能满足在固定地点进行使用,不能随身携带。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笔记本电脑渐渐的大面积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笔记本电脑通过集成主板有效地将电脑在运行时所用到的网卡、声卡以及显卡等必备硬件集中在一起,科研人员对各元件进行集成化处理,在保证电脑功能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有效地对电脑的体积进行了缩小,最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的随身携带。现阶段,市场上进行流通的传感器在体积上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地缩小,这些传感器均是由先进的复合型新材料制作而来,其所应用的制造技术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纳米技术,制造出的元件虽小,但可以承载数量巨大的各种信息。依据目前的发展态势,集成化已经在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被普遍应用,该情况的出现证明我国的半导体技术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在进行电子产品的硬件生产过程中,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技术即为电路集成化的制造技术。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朝高效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最常见的电子通信技术方式为无线接收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卫星通信技术等。虽然低轨道卫星通信技术还未真正应用于生活,但是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诸多卫星通信技术及产品不断成熟。采用光纤通信技术替代原始的铜缆方式,使电子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容量发生巨变。光纤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下,电子信息的传播速度每个季度都会增加一倍。未来,光纤通信将成为主流的通信手段,在我国的普及程度明显提升。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数字通信逐渐替代原有的模拟通信。GPRS定位技术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捷程度,且随着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增加。通信技术对人们的正常交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较为便捷的信息交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整体生产力。 2.2向着光电子技术全面发展 光子作为信息与能量的载体,其衍生出的信息光子学和能量光子学都能以市场的需求和其自身的特有规律作为依据来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可以说,向着光电子技术全面发展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自身质的飞跃的必经之路。这主要是因为,节能、环保、低碳是我国未来社会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而光电子技术却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便捷、高效的且符合倡导方式的生活平台。我国当前所使用的LED灯已逐步替代传统灯泡,平板电脑也逐步向着可折叠化的方向发展,医疗行业和我国军事发展中所应用的激光技术,其具备的安全性可以避免使用中的种种意外,等等实例均证明着光电子技术已在诸多行业中发挥出巨大效用。 2.3多核发展方向 从技术本身来看,电子信息技术的特殊性较强,想要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坚持在多核工作上,不断的投入较多的努力,这样才能促使各项工作的进行,不断的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例如,在智能手机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开始应用,表现为单核的特点,而后转变为双核,接下来是四核。从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来看,八核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不仅能够在功能的展现上不断健全,同时对于用户的需求也提供了较多的满足。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多核发展方向,是日后的重点努力内容,必须坚持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上,按照正确的方式来测试和研究,不断的促使电子信息技术价值得到巩固。 2.4电子信息技术的宽带化发展方向

电渗析法综述

电渗析技术综述 摘要:电渗析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中,有效率高、经济节能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还有电渗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及对其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电渗析原理分类应用展望 1、电渗析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带电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定向迁移,从水溶液和其他不带电组分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的目的。目前电渗折技术己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在膜分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化工脱盐,海水淡化,食品医药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在某些地区已成为饮用水的主要生产方法,具有能量消耗少,经济效益显著;装置设计与系统应用灵活,操作维修方便,不污染环境,装置使用寿命长,原水的回收率高等优点。[1] 2、电渗析技术的发展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两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的溶液中发现带点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试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直至20世纪50年代离子交换膜的制造进入工业化生产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一是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二是设计出多层电渗析的组件,三是采用倒换电极的操作式。目前电渗析技术已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在膜分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电渗析技术的分类 3.1、倒极电渗析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电渗析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min),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EDR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3.2、液膜电渗析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锇、钌等)的盐溶液进行电渗析时,会在膜上形成金属二氧化物沉淀,这将引起膜的过早损耗,并破坏整个工艺过程,应用液膜则无此弊端。 3.3、填充床电渗析 填充床电渗析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水解离产生的H+和OH-自动再生填充在电渗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了持续深度脱盐。它集中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和电流效率。1983年Ke2dem.o.及其同事们提出了填充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过程除去离子的思想,1987年,Mlillpore公司推出了这一产品。填充床电渗析技术具有高度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电子、医药、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纯水制造的主流技术。 3.4、双极性膜电渗析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社会化和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高技术不断渗透、软件备受重视、技术与科学共鸣、军导时代走向终结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融合;特点;发展趋势

1 引言 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2.2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2.3社会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已从较分散的少数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愈来愈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其二,科研条件和资金投入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其三,科技工作领导

电渗析器设备技术

电渗析器设备技术 电渗析技术不是过滤型的膜分离技术。对原水的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电渗析应用于饮用水、工程用水、苦咸水的脱盐。 一、电渗析器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寸通过而阻挡阴离子; 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见图4-18. 根据电渗原理制取淡水时,要消耗一定量的浓水和极水,为了减少水耗量可以采用浓水循环和极水循环以及减少浓水和极水的方法。由于浓水的浓度提高了,降低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因而降低了电流效率,增加了耗电量,表4-34、表4-35。在浓浓水直,排放条件下,水量比为淡水:浓水:极水==1:1.2:0.2(或1:0.6:0.2)。这时水的利用率约45.5%~55.5%。采用浓水循环可降低水耗量。 二、电渗析器的结构 电渗析器由膜堆、极区、夹紧装置三大部件组成。电渗析器的组装型式与膜堆水流方向见图4-19。 (一)膜堆 一张阳膜、一张隔板、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为膜堆,它是电渗析器性能的关键部件。 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如下: (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两类。异相膜是把粉状树脂与胶黏剂混合后制成的膜;均相膜是直接使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与成膜工艺结合制成的膜,异相膜与均相膜性能比较表4-36。 (2)隔板。隔板常用1~2mm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板上开有配水孔、布水槽、流水道、集水槽和集水孔。隔板的作用是使两层膜间形成水室,构成流水通道,并起配水和集水的作用。 (二)极区 极区由托板、电极、极框和弹性垫板组成。极区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渗析器供直流电,将原水导人膜堆的配水孔,将淡水和浓水排出电渗析器,并通人和排出极水。电极托板的作用是加固极板和安装进出水接管,常用厚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电极的作用是接通内外电路,在电渗析器内造成均匀的直流电场。阳极常用石墨,铅、铁丝涂钉等材料;阴极可用不锈秀钢等材料制成。极框用来在极板和膜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构成极室,也是极水的通道。极框常用厚5~7mm的粗网多水道式塑料板制成。垫板起防止漏水和调整厚度不均的作用,常用橡胶或软聚氯乙烯板制成。电渗析器通电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才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