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检验》教案新部编本3

《独立性检验》教案新部编本3
《独立性检验》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独立性检验》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高中选修2—2《独立性检验》

教学目标:

1、分类变量的概念

2. 列联表及利用2x2列联表以及统计量卡方对两个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

3、理解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并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列联表及利用2x2列联表以及统计量卡方对两个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

教学难点:

对临界值的理解。

知识链接:

1、复习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2、可信程度。

教学过程:

1. 分类变量概念

方法与规律:

看是否是分类变量只需看变量的不同值是否表示个体的不同类别

例下列不是分类变量的是:

A. 人的性别

B. 国籍

C. 商品的等级

D. 身高

反思:

2. 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

方法与规律:推断X与Y有关系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找相关数据,做列联表并画出等高条形图,初略判断两变量是否相关

(2)独立性检验方法判定两边量是否有关

H: X与Y没有关系

①假设

②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确定容许推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犯错误概率的上界a,

k

然后查表1-11确定临界值

o

K的观测值k

③利用公式(1),计算随机变量2

④如果,就判断“X与Y有关系”,这种判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a,否则,就认为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a的前提下不能推断“X与Y有关系”,或则在样本数据中没有发现足

够证据支持结论“X与Y有关系”,

例1 某县对在职的71名高中数学教师就支持旧的数学教材作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根据独立性检验思想,由公式计算出的观测值,然后与临界值比较得出结论。独立性检验能帮租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因此要在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和掌握独立性检验的方法,体会其基本思想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提高我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