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贾宝玉人物形象浅析

内容提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生活在中国封建末世的曹雪芹,经历了曹氏家庭由盛到衰豪华奢侈的生活之后,带着泣血刻骨之痛,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富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红楼梦》。贾宝玉这个具有悲剧性命运的人物,其内涵虽然丰富,但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多余人的典型。贾宝玉无“补天”之才而被强逼“补天”。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终被“金玉良缘”替代。宝玉为晴雯凭吊,做祭文“芙蓉女儿诔”。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大相径庭。贾宝玉虽然具有一定的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平等的意识,但身为贵公子的他,受时代之局限性,仍然摆脱不了旧式封建思想的“胎记”。贾宝玉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始终找不到一条通向自由生活的路,才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式人物,他在现实社会中仍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文学小说中的多余人形象,是指一些面对现实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摆脱不了世俗的习惯和偏见的人。他

们有聪明的头脑,想过有意义的生活,但又缺乏勇气和毅力,整日苦闷忧郁,不能自拔,终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与作者及作品所处的社会实际无不联系,有时甚至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生活在中国封建末世的曹雪芹,经历了曹氏家庭由盛到衰豪华奢侈的生活之后,带着泣血刻骨之痛,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富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其中,贾宝玉是最具有个性色彩、最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脂砚斋”至今评贾宝玉,众说纷纭,角度各一,或褒或贬,瑕玉互见。而笔者斗胆认为,贾宝玉这个具有悲剧性命运的人物,其内涵虽然丰富,但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何以如是之称,这就要紧密联系曹雪芹所生活的封建时代和《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贾宝玉的个性意识来认识。

曹雪芹作《红楼梦》,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在乾隆年间,时值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早就有人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如冯梦龙的“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0) (1)还有明末清初的“三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思想等等。但这些思想所依赖的物质和精神基础都相当脆弱,在当时还不能据一席之地。而清朝开国之初康、乾皇帝,利用人治之术,一时封建势力和礼教观念还很稳固。这无疑构成了当时人们在新

旧思想意识上的冲突和矛盾,那些有进步思想的人们一时走不出固有的“围城”,这是出现多余人贾宝玉的现实依据。

但“性情决定命运”(罗曼.罗兰语),认识贾宝玉,还得进一步从《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其个性意识来探析,才能较为深刻地揭示其多余人悲剧根源。尽管《红楼梦》体大思深,技巧精绝,宝玉个性表现于文,时明时暗,但笔者认为仍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较为细致的分析:

(一) 无“补天”之才而被强逼“补天”

《红楼梦》第一回序幕初开,就已一则神话故事暗示“顽石”无“补天”之才。如果“补天”意味着经邦济世、报国效民的传统理念,则曹雪芹从这一传统理念出发对贾宝玉做了本质的规定:尽管有美好的资质,但毕竟是一个不堪入选的废物。《红楼梦》或借诗词、或通过他人之言,或直接通过贾宝玉亲言来传其心声,他自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与传统的理念完全背道而弛,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格格不入。如林黛玉进贾府一回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能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忘,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第三回)。对贾宝玉无“补天”之才的个性意识做了进一步的观照。他甚至到了耻为男儿的

地步:“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且极力反对愚忠至孝:“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必定有昏君他方谏,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君于何地!所以皆非正死!”(第三十六回),这与“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祍席”(○)(2)的传统观念步隔千里之遥。

厌恶与贾雨村之流的士大夫交往,认为史湘云劝他“应酬庶务”的话是混帐话;平素最恨八股文,“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以至后来和甄宝玉为证同类,却失相知(第一百一十五回)。这样“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的宝玉,以致于受贾政大承笞挞,却顽愚不化。

然而,封建家长的初衷终不会变。因为在贾府众人眼中,宝玉虽不是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却是唯一能使贾府中兴的根苗。贾家一代不如一代,宁国公和荣国公在马上“得天下”,创下贾府的基业,第二代“人字辈”的贾代化和贾代善已经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第三代“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的一辈,贾敬醉心丹汞,贾赦贪婪荒淫,贾政则庸碌古板,不通庶务。从第四代“王”字辈的贾珍、贾琏、贾环到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更是聚赌禁娼,淫纵放荡之徒。而贾宝玉衔玉而生,已为神奇,况又相貌不凡,是最有条件成

为家庭振兴,金榜题名的光彩人物。于是,现实中的贾宝玉在“围城”中并不能自行设计他的人生道路,“牛不吃草强按头”,被逼迫走上按封建家庭设计的道路。他自然成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贾政等人的言行,只一味软弱地随从,叫他做诗(如“大观园诗才题对额”)就做诗,遭贾政喝骂,唬得“不敢再说”;为应付贾政在外回家检查功课,叫园中姊妹们顶替做课;对《孟子》《诗经》《左传》《国策》《公羊》《谷梁》不得不看,却半生不熟,随看随忘;虽不喜交贾雨村,但迫于无奈,只得应付;言男子为“浊物”,却与北静王融融洽洽。

从大观园试诗才(竟能对《离骚》中的香草难听难记之名得其称谓)到海棠诗社宝玉做诗,再到后来做“芙蓉女儿诔”来看,宝玉并非无才,但《红楼梦》中已言“愚玩怕读文章”,恐怕宝玉之才为强逼所学也未可知。既然怕读却又强逼,岂不左右为难?虽然心中厌恶,但表面上还是不得不遵循家庭设计的道路,而始终找不到自己理想的生活道路,这让宝玉“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万般无奈,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家庭,在做完人生考场中的最后一纸答卷后,终于看透尘世,遁入空门。

(二)“木石前盟”终被“金玉良缘”替代

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宝玉便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

现实失望之后唯一的向往和追求。《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不厌其烦地多次写到贾宝玉与青梅竹马、至纯至真的林黛玉心心相印的恋爱过程,就是黛玉因害相思而“魂归离恨天”,宝玉也念念不忘。曹雪芹写宝玉对女子世界的“意淫”,强调精神的契合,把宝黛之间的情感升华为一种诗意的纯净的美感。这种精神的契合在文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林黛玉从不劝他读圣贤之书,且言谈中与他认为男子是“须眉浊物”的观点暗合。如在诉肺腑一回(第三十二回)中,湘云、袭人劝他会宾接客谈论仕途经济,而宝玉却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样的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后来林黛玉听了这些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平素认他是个知已,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转赠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二人由初恋、热恋,渐入到成熟的阶段,就已说明,表面上虽有些波折,但宝玉追求自由纯真的爱情已表露无遗。初恋时的缠绵带着孩童的幼稚和单纯(第十六回);自从林黛玉从扬州奔丧回来,二人进入热恋时期,亲密无间(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正生香”);诉肺腑(第三十二回)是他们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一旦得到宝玉的肺腑之言,黛玉的感情便趋于平静,由对宝玉的不放心转向对恶劣环境深沉的忧虑。

这也正是贾宝玉所忧虑的,他和林黛玉只能暗自私恋,而不能明正言顺地公开争取。既然封建家庭把贾宝玉作为振兴的希望,那么对其配偶的选择也就与这种希望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衡量,薛宝钗显然是比林黛玉更为理想的人选,这是封建家长毫不置疑的决择。宝钗虽然看似“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但其内心贤淑温惠、知情达理,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只不过是闺中游戏”(第六十四回)。林黛玉因在大观园宴会酒席行令词中用了《牡丹亭》、《西厢记》中“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词赋,竟受到宝钗“兰言解癖”:“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第四十二回)。以至后来“妻妾谏痴人”,以理据理,劝宝玉读书,同宝玉争论圣贤“重在人品根柢”,再论“赤子之心”(第一百一十五回)。这些都说明宝钗是封建家庭最合适的人选,尽管宝玉只慕其外形,并未神交。而贾宝玉,除了和林妹妹暗中私恋,还能做些什么呢?连贾府众人都看出宝黛之情,但先天的脆弱性,使他不敢向封建家长表明自己的爱情选择。既追求爱情,而婚姻又要父母做主,竟然不如黛玉的一句“老太太白疼了我了”的话,他的血肉中缺乏的就是不顾一切的勇敢精神和实际行动,具有诗意的“木石前盟”终于被代表

世俗关系的“金玉良缘”替代,一个“焚稿断痴情”,一个“出闺成大礼”。留下的只是“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的遗恨之情。红楼梦引子的[终身误]恰好表达了这种终生遗憾:“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第五回)。在现实的爱情道路上,贾宝玉仍然无路可走,只有借太虚境慰藉自己空虚的心灵,在那里,依然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林妹妹”。“心灵的爱才是永恒的爱,那儿没有损失,没有别离,没有死亡,尘世中所遇到的完美的形象在这里得到永恒的肯定,一切尘世中死亡的,在这里都得到永生,因为所蕴育的爱复生”(果戈理语)。

(三)枉作“芙蓉女儿诔”

宝玉为晴雯凭吊,做祭文“芙蓉女儿诔”。在笔者看来,犹司马迁为陈涉作“世家”之书,足见其见识超人,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大相径庭。晴雯死后,还有他说与袭人的话“你们那时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正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

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第七十七回)。贾宝玉居然把一个无名丫环与先贤相提并论,这种大胆的平等思想确定是难能可贵的。

不单是晴雯,而且与他身边的许多小厮丫环“没上没下”,甚至甘心为丫环“充役”,很多丫环都想谋得怡红院的差事,其原因之一,就是这里的主人是不讲“尊卑贵贱”的贾宝玉,甚至个别丫环犯有小窃之过,他也能“投鼠忌器”,息事宁人。他痛惜平儿周旋于“贾琏之俗,凤姐之威”的境遇之中,以为平儿之薄命比黛玉犹甚,为此事感伤泪下。一旦有机会能为她做一点事情,也会感到由衷的欣喜(“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也深深同情香菱的命运:“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呆霸王(指薛蟠)。”因此他也为自己能给香菱一些帮助而喜悦(“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自从抄检大观园之后,宝玉目睹身边一幕幕惨剧,每失去一名女子,都不免暗自伤心,甚至肝胆俱裂。

但除了暗自伤心,除了怜悯,还能有什么呢,就是为“狐媚子”晴雯做“芙蓉诔”,还得偷偷摸摸,不敢旗帜鲜明地在王夫人、凤姐面前为晴雯翻案昭雪。眼睁睁地看着园中女

子们离他而去,自己却无能为力。自身的软弱和内定的本性,已决定了他并不能认识到造成这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终于,久积在心的愁郁,在贾府败亡之后,看透世情,幻化成“万境归空”的虚无。

由以上三个方面笔者可以得出,贾宝玉虽然具有一定的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平等的意识,但身为贵公子的他,受时代之局限性,仍然摆脱不了旧式封建思想的“胎记”。“脂砚斋”评宝玉“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古今未见之人,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淡、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恰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3)脂评说宝玉性格非常复杂,如不经解释,其形象定位较为模糊。读宋子俊先生《探求红学之谜》一书,其认识较为清楚,贾宝玉“既向往贾府外的自由空间,又离不开寄生生活,既厌恶仕途经济,又以得到王公贵族赏赐为荣,既追求自由爱情,而婚姻又要父母长辈做主,既对封建家长的一些做法不满,却又听之任之”。既想摆脱现实,又要依赖于现实,联系中国18世纪的现实封建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的存在,相反,是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4)。这说明贾宝玉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始终找

不到一条通向自由生活的路,才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式人物,他在现实社会中仍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注释:

(○)(1)冯梦龙《序山歌》,《中国古代文论选》,1995年上海辞书出版,第84页。

(○)(2)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警语名句词典》,长征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25页。

(○)(3)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32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上海文献出版社,第82-83页。

主要参考书目:

(1)《红楼梦》,曹雪芹、高鄂著,三秦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2)《中国古代文论选》,赵建新、庆振轩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罗宗强、陈洪主编,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探求红学之谜》,宋子俊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得终结 B、抒情小赋得开端 C、骈赋得开端 D、大赋文体得形成 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得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得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得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得性格表现就是(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前人对左思生平得评价就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

中国文学史上的居士

中国文学史上的居士 中国古代把有学问的隐士称为居士,而为佛教所用,意为居家修行之士,即不出家的佛门信徒。对在家的佛教信徒尊称为居士,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 我国古代许多文人、艺术家都信仰佛教,并且爱用“居士”一词来作他们的名号,其中隐含着他们的一种心性。如: 1、唐代大诗人李白——青莲居士 2、唐代诗人白居易——香山居士 3、晚唐的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耐辱居士 3、南唐后主词人李煜——莲峰居士 4、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六一居士 5、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居士 6、北宋词人周邦彦——清真居士 7、北宋文学家李之仪——姑溪居士 8、北宋词人秦观——淮海居士 9、北宋词人陈师道——后山居士 10、南宋词人叶梦得——石林居士 11、南宋词人陈与义——简斋居士 12、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居士 13、南宋词人辛弃疾——稼轩居士 14、南宋诗人张孝祥——于湖居士 15、南宋词人张元干——芦川居士 16、南宋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 17、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幽栖居士 18、南宋诗人曾几——茶山居士 19、南宋词人刘克庄——后村居士 20、元政治家与诗人耶律楚材——湛然居士 20、元书法家陆居仁——瑁湖居士 21、元代画家倪瓒——云林居士 22、明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徐渭——青藤居士 23、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温陵居士 24、明代散曲家薛论道——莲溪居士 25、明代诗人文征明——衡山居士 26、明代文学家唐寅——六如居士 27、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蝶庵居士 28、清初六家之一吴历——桃溪居士 29、清诗人画家钱载——万松居士 30、清代伟大小说家曹雪芹——芹溪居士 31、清代文学家袁枚——仓山居士 32、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柳泉居士 33、清末大学士翁同龢——瓶庵居士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 A.《同声歌》 B.《七哀诗》 C.《燕歌行》 D.《善哉行》 1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B )。 A.许穆夫人 B.蔡琰 C.左芬 D.薛涛 1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陶渊明 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 B.元康诗风 C.元嘉诗风 D.永明诗 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D.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1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A )。 A.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7.《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于( B )。 A.魏晋 B.北朝 C.南朝 D.隋唐 1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 C )。 A.反复推敲 B.呕心沥血 C.洛阳纸贵 D.韦编三绝 1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D )。 A.鲍照 B.陆机 C.徐陵 D.庾信 1.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 )。 A. 《尚书?尧典》 B. 《吕氏春秋?古乐》 C. 《诗大序》 D. 《淮南子?道应训》 2.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C )。 A. 《十五从军征》 B. 《陌上桑》 C. 《孔雀东南飞》 D. 《羽林郎》 3. 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 B )。 A. 孟起 B. 孟德 C. 子桓 D. 子建 4. 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 D )。 A. 左思 B. 刘琨 C. 孙绰 D. 郭璞 5.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B )。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 2、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3、春秋时期孔子的《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论语》是第一部语录体典籍,是一部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5、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6、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7、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9、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体”诗歌。 10、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11、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12、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13、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总计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基本上是西汉王朝一代230年的历史。 15、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16、汉代经师汇集的《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17、汉代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18、完整的文人五言诗现存最早的是东汉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 19、东汉末年蔡文姬是我国第一位女诗人,代表作是《悲愤诗》。 20、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21、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22、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 23、阮籍的《咏怀诗》82首是中文史上最早的政治抒情组诗。 24、魏邯郸淳的《笑林》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 25、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26、《搜神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志怪笔记小说。 27、《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鲁迅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和“志人”小说。) 28、南朝齐代出现的讲求声律的“永明体”诗歌开创了格律诗的先河。

从奥涅金看多余人的形象 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从奥涅金看多余人的形象 学生姓名:xxxx(楷体、三号、居中)所属院部:xxxx(楷体、三号、居中)专业:xxxx(楷体、三号、居中)指导教师:xxxx(楷体、三号、居中) 2014年5 月18 日

从奥涅金看多余人的形象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绪论 (3)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3) 二、多余人简述 (3) 2.1多余人的产生 (3) 2.2.多余人的特性 (4) 2.3对多余人的思考 (5) 三、奥涅金简介 (5) 3.1奥涅金人物形象 (5) 3.2奥涅金精神世界分析 (6) 3.3对奥涅金的剖析 (7)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 (8)

摘要多余人是俄国19世纪贵族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多余人是俄罗斯 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产物。最典型的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多余人的形象从奥涅金开始被人们逐渐的认识。多余人无法认清自己生活的环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无法找到自身活着的价值,他们痛恨社会的腐败、不以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多余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矛盾体,他们反对社会却没有采取措施,想了很多但没有采取行动。无论是在爱情、友谊等大事上他们也面对各种的问题,抨击、放任、逃避、放弃是多余人思想的变化过程。本课题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开始来浅析多余人的任务形象,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贵族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揭露和批判了贵族社会的丑陋,从多个层次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奥涅金多余人人物形象 一、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上世界的80年代开始,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叶甫盖尼。.奥涅金》进行了研究。从奥涅金的实例来分析多余人的形象、特征、思想、价值主张、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小说中表现的是现代化的精神品质和艺术造诣,通过自由意识、爱情表现、死亡等社会主题的表现来渲染,奥涅金这样的多余人形象在文学上、生活中都有着极大的研究意义。我们队人性、对命运的深入探讨据哟更多的社会意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多余人的研究还逐渐的走上了实用化、延续性、社会化。对多余人的研究不仅要关注过去和历史,还要注重现实、未来,探讨不同的分型出路。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思想极深的小说,奥涅金是贵族进步青年的代表。自由、爱情、死亡等社会主题都和社会有着极大的关系,关系着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发展。小说中的奥涅金代表的是19世纪世纪进步青年,从他们的生活态度、思想风貌、价值主张等方面对人性的善恶、社会的邪恶进行探讨和抨击。课题对多余人的探究从把握当时的时代背景开始,对人性的思考,探讨小说的艺术性、超越性等。从而寻找一种适合人类发展的思想精神,反应的是社会的悲哀和对未来的担忧。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从多余人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等进行介绍,他们代表的是俄国贵族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影响下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是时代造就的矛盾体,对多余人的研究能更好的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多余人是俄国文学中的主角,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他们是世界文学中的精品。对多余人具体实例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俄国文化,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分析法和辩证法两种方法的结合能更好的掌握住小说的基本思路,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分析能辩证的分析文学作品中思想境界。 二、多余人简述 2.1多余人的产生 说到多余人很多人都会想到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作《叶普盖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文学史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体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缎带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著作——钟嵘,诗品 第一步文学理论和评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蒲松龄,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源头是上古神话和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的特点:劳动生活是原始诗歌的主题; 宗教仪式和巫术祭祀; 诗乐舞结合(核心) 原始歌谣:候人歌,弹歌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四大神话保留在淮南子中)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文献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最具神话学价值。 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 洪水神话: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发明创造神话与抗争神话 神话的民族特点:忧患意识; 厚生爱民意识; 抗争精神。 神话的文学意义: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作为民族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源头,其想象、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成为我国浪漫主 义的基本特质,为历代作家广泛运用; 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庄子、楚辞、唐传奇和明清 小说都广泛借用了神话素材和形象。 神话的思维特征:神话是一种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 神话是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 神话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编订成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始称诗经。 诗经的编订:献诗说,公卿列士对朝政有所不满,献诗以陈,所献之诗,既有自己所作,又有采集而得。 采诗说,汉代认为周朝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与朝廷,编订成册 删诗说,汉代人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把收集来的诗经残本按照合乎礼仪 的标准去其重杂,删成305篇。删诗说出自史记。 诗经的体制: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有十五国风。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周王朝国都的乐调,分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赋比兴)赋,铺陈直叙 比,比喻或比拟 兴,托物起兴,触物兴词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古七段 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1] 原因分析 文学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可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会制度的变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这变化的事实本身。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二、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 四、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文学流派的发

展变化;七、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八、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九、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三古七段就是综合考察了文学本身这九个方面的因素,并参照社会条件,而得出的结论。以往研究文学史,对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这两方面很少注意,尚不足以对文学的发展变化作出全面的考察。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实在是不容忽视的。[2] 基本信息 上古期 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汉(公元3世纪以前) 首先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骈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在这个时期也已出现;就连戏曲的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的。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第四,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直到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才使这个格局发生了变化。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这是一大进步。而士的兴起与活跃,对文学的发展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在讲先秦散文时无法排除《尚书》、

“多余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多余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摘要: 19世纪前半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了一批独特的文学形象,即“多余人”。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和奥勃谘罗摩夫等一系列形象。作为社会现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多余人”形象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着重阐述“多余人”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余人典型特征现实意义 一、“多余人”及其典型特征 19世纪上半叶,西欧各先进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而俄国封建农奴制内部,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已经萌生,专制政体的危机已经初露短倪,农奴制度的崩溃已不可避免。同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启蒙主义思想以及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影响和推动下,引发了贵族青年深刻的阶级分化:他们之中绝大部分,隐约感觉到时代和社会的变动,极不满意现实,厌恶当局,又脱离群众,远离革命;既不甘心沉沦到底,又无力与本阶级决裂,因而在生活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在现实社会中感到沉沦压抑,精神上焦躁不安,又彷徨不定,这样也就决定了他们一生当中必然无所事事、毫无作为、空虚而又无聊。这类人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被称为“多余人”。 俄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具有一些相似或相近的特征:他们大多出身贵族阶级,有着良好的教养和聪明的头脑,大多数人接受过西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最初活跃在上流社会,很快便厌倦了那里空虚乏味的生活,想寻求有意义的新生活,然而,他们脱离人民大众,又不了解俄国的社会实际情况,陈腐的贵族教育既没有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更没有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几经挣扎,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成为毫无用处的“多余人”,同时,激烈的内心矛盾与冲突、沉重的精神痛苦与郁闷也是这类人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多余人”形象的发展历程 “多余人”现象的发展和演变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塑造毕巧林,到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这一形象逐渐变得鲜明和丰满。从充满激情、骚动不安的奥涅金;到忧郁、悲观、矛盾、孤愤的毕巧林;再到充满时代热情,为民主革命摇旗呐喊过的罗亭。这些人物在时代的重压下,尽管充满了困顿和惶惑,但他们毕竟没有束手待毙,他们还在绝望中挣扎。但到了奥博洛摩夫时期,早期“多余人”身上那种热情和信念,已经被黑暗的社会所窒息,他们已经丧失了一切他退出历史舞台之外,再没有更好的出路,奥博洛摩夫宣告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终结。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是,除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系列“多余人”形象,在其它国家的文学作品中也有过类似形象出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品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品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品 来源:智阅网 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是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的重要考点,考生们要认真学习我们讲解的相关内容,好好准备,认真对待。 1.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先秦作家作品 汉代作家作品 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唐代作家作品 宋代作家作品 元明清作家作品 2.中国现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主要作品有: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散文集:《朝花夕拾》; (3)散文诗集:《野草》; (4)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16部。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

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为《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等。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爱国主义民主战士。他的散文有《春》《匆匆》《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另外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小说有《斯人独憔悴》,散文有《小桔灯》《樱花赞》《寄小读者》,诗有《繁星》《春水》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国现代剧作家。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作有《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为《死水》。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

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摘要:“多余人”的产生和发展是俄国历史的产物,“多余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一些对社会制度不满、生活苦闷、厌恶当局又脱离人民无处施展抱负的先进人物的迷茫状态,“多余人”形象有其先进性和历史性,对整个世界文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俄罗斯多余人贵族爱情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形象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奥涅金”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之后又有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博洛莫夫》中“奥博洛莫夫”等。 一、出身“贵族”的“多余人” “多余人”都出身于贵族家挺,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根本不必为生活担心,他们从小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正是教育使他们开始思考社会人生。也许人们追求财富、荣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出生就拥有财富的贵族地主,他们渐渐认识到正是自己的特权地位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他们背离本阶级价值的标准,不再把追求功名利禄、家庭幸福当作自己人生目的,作为上流社会、贵族阶级的一员却走上了与本阶级的价值标准相背离的道路。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学识广博、聪明深刻的奥涅金在二十六岁时仍然是个既无公职也无家室的人,成为上流社会眼中的怪人。毕巧林同样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青年,他思维敏捷,才华出众,具有非凡的洞察力,但是他同样没有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唐宋部分) 一、填空题(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 上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______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文章四友是指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 3.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______和谢灵运以来的______的基础之上。以______、______为代表,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4.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______四类 5.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_。 6.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7.“以文为诗”是_________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 8.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_____”。 9.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 _________。 1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1.长吉体是_______诗所具有的风格。 12.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______。 13.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______、______。 14.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______。 15.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_____。 1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_____。 17.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_____。 18.宋初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 21.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_________。 22.《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23.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_________。 24.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孔子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春秋·左丘明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诗歌部分 先秦两汉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4.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6. 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7.《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