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题型注释)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6高二上·忻州期中) “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沧桑巨变的背后,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③我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 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2. (2分) (2016高三上·河南月考) 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③

D . ②④

3. (2分) (2016高二上·桂林期中)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 (2分)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因此,真正青睐“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 . 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④

5. (2分) (2017高二下·绍兴期中) 清代诗人萧抡谓在《读书有所见作》一诗中写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诗人提醒我们()

①读书活动在个人成长中起决定作用

②书籍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健康有益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6. (2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中)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揭示了()

①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

②读书决定人的实践活动

③读书是培养高尚品格的唯一途径

④读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7. (2分) 2015十大网络词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为国护盘、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我想静静、吓死宝宝了、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我妈是我妈、主要看气质。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大众文化对社会产生影响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8. (2分)(2017·杭州模拟) 8月12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苗族群众的“吃卯节”,这天,村里男女老少带着渔具到寨子里的鱼塘边,听寨老的捕鱼号令后,争先恐后下到池塘捕鱼。村民将捕获的鱼煮汤腌制款待客人,祭祖过节,载歌载舞,共同欢度节日。这样的节日()

①是苗族群众情感的集中展示

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构建当地群众的共同精神家园

④中国优秀文化的源泉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9. (2分) (2017高二上·定州期中) 从2017年7月17日到7月26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连续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具有选择、传承、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0. (2分) (2019高二上·安徽月考) 2019年4月15日,法国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大火烧碎了法国宗教的历史,火光后的灰烬早,留下一道人类文明的伤疤,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巴黎圣母院的巨大损失而惋惜,这是因为()

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巴黎圣母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巴黎圣母院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1. (2分) (2016高二上·临川期中) “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12. (2分)习近平倡议将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双方加强文化交流()

①只能通过商业贸易等文化传播途径进行

②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文化融为一体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应学会求同存异,即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3. (2分)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A . 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 .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 . 需要解放思想,体现时代精神

D . 要面向世界,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14. (2分) (2017高二上·桃江开学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②主张全盘西化,吸收西方的一切文化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5. (2分) (2017高三上·朝阳期末)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说明()

A . 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 .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

C . 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 . 甲骨文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6. (2分) 30年前,《光明日报》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说明()

A . 文化创新推动了实践创新

B .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C .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 . 先进的文化源于先进的实践

17. (2分) (2018高三下·包头开学考) 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在尝试着改变,湘绣走进幼儿园让萌娃感受刺绣艺术,民间搭建大舞台,上高跷秧歌更多彩……文化的美不是端坐高台,而是进入百姓生活,才有更大魅力。这一改变()

①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②是文化创作坚持从群众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汲取营养

③证实了传统文化只有通俗化、娱乐化才有艺术魅力

④反映了文化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8. (2分) (2017高三上·宁波期末)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绚丽”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9. (2分) (2017高二上·深圳期中) 2 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友好的大门,打通了东

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通过“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能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因为()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各国的优秀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并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 (2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期中) 2016年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西湖震撼“绽放”。不仅展示了中国江南的风韵,演出节目包括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整场音乐会中西合璧、精美绝伦,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这体现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1. (2分) (2017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一位设计师将各省市的文化元素融入文字,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如下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创意设计的源泉和动力

②“京”和“湾”的设计融合了多个文化元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③图中的徽派建筑与福建土楼同为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④京剧、徽派建筑、台湾日月潭、福建土楼都属于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2. (2分)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A .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 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 . 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 . 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3. (2分)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遗()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4. (2分) (2016高三上·宜宾模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引用这句名言,强调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经验教训。下列与这句名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致的是()

①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④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5. (2分) 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项举措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6. (2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中国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②这种精神自古就有,经久不衰

③这种精神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④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实现中国梦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7. (2分) (2020高二下·成都月考) 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月饼狂欢盛宴!2018年中秋节,海峡两岸的金门、厦门、漳州等地的月饼大赛也同步启动,角逐出了中秋月饼状元。中秋赏月、吃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从文化角度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不变

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精华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28. (2分) (2017高三上·庄河开学考) 在众多分叉的大路小路中,一些商家被“浮躁”挟裹,急功近利.缺乏静下心好好打磨一件作品的耐心。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精神

②工匠精神是能够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先进精神

③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工匠精神是以锐意创新为核心的优秀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29. (2分) (2016高三上·大连期中) 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展示其舞姿供他人欣赏;蜜蜂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说明()

A .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 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

C . 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

D . 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30. (2分) 2012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叫停某地方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原因在于其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而造成不良影响。这告诫我们()

①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②要发展经典、高雅的大众文化③应弘扬主旋律,培育文明风尚④必须克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二、主观题 (共3题;共15分)

31. (5分)在高二(1)班的主题辩论会上,同学们就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甲乙双方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甲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推波助澜,助长了中学生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乙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地传播,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读读报刊,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请你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对甲乙双方的观点进行评析。

32. (5分) (2016高二上·攀枝花期中)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运用教材知识回答,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3. (5分) (2016高二下·佳木斯期中) 材料: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题型注释)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主观题 (共3题;共15分)

31-1、

32-1、

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