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浙江专用)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通史冲关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通史冲关一一世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亚里士多徳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描施()

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会议

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

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泄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

解析:D废除债务奴隶制会缓解而不是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项错误;B项与废除债务奴隶制无关,且第四等级公民无权参加四百人会议,故B项错误;C项是财产等级制的影响,故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避免平民沦为奴隶,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肚,巩固了城邦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2.(2017 ?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伯里克利时代,全体公民都有机会参加的机构有()

①十将军委员会②五百人会议③公民大会④陪审法庭

A.①??

B.①②④

C. ③④

D.②③④

解析:D伯里克利时代,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故①错误;五百人会议由年满三十岁的公民组成,每个公民一生最多只可以担当议员两次,故②正确;公民大会覆盖了城邦的全体公民,故③正确;陪审法庭,每年选出一泄的三十岁以上公民担当民众法庭的陪审法官,故④正确,D 项符合题意。

3.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据此可以推知()

A.众多的奴隶仍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

B.雅典所有公民都开始有机会参为国家政治事务

C.雅典民主的范围很宽广

D.能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解析:A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把妇女、奴隶、外邦人均排除在外,尽管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昨,也不例外,故A项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已经实现了所有公民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外邦人、妇女是被排除在外的,故C项错误;根据题F中,各级官职均向所有公民开放,由抽签产生,可能会使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治,反而造成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D项错误。4.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核心思想内容是()

A.强调追求真理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强调道徳作用

D.提倡人性,强调道徳和知识合二为一

解析:B "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泄一切的准绳,而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英为“诡辩学派”,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別强调人的价值,普罗塔戈拉提岀“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左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B 项正确;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徳,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提出“美徳即知识”的思想,故D项错渓。

5.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否能了神的意志是衡疑一切的尺度

C.是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

解析:C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否泄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是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智者学派的消极影响是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四,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B.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C.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D.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解析:C材料未体现服从城邦和珍视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修正智者学派观点, 故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所以表明苏格拉底探索理性精神,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

7.有学者认为:“万民法,不仅适用于外国人,即(使)罗马市民,亦受其支配,谓为宇内人民之法,非过誉也。”可见,万民法()

A.注重处理国家事务

B.适用于境内所有人

C.利于缓和帝国矛盾

D.灵活借鉴外国法律

解析:C万民法调节的是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故A项错误;万民法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 但不是居住在罗马境内的所有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为宇内人民之法”,可知缓和了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间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借鉴外国法律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8.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髙

D.宗教扩张的狂热

解析:B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世界逐渐走向整体。文艺复兴的兴起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 故B项正确;适船水平的提髙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宗教方而的原因,故D 项错误。

9.“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这指的是哪位航海家的远洋航行()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推断这个所谓的“海角”正是'‘好望角”,而完成这一航海创举的则是匍萄牙贵族支持下的航海家迪亚士,故A项正确;达?伽马是在迪亚士的基础之上继续东进并到达印度的第一位西方航海家,时间晚于迪.亚七,故B项错误;哥伦布主要的航海成就是发现美洲且时间是在1492年,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始于1519年而非1487年,故D 项错误。

10.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

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稱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

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时间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 故A 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发生时间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四洋沿岸,故英国经济发展迅速,C项正确;圈地运动侵害的是英国农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

11.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并鲜明地提岀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材料中现象岀现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生物进化论的传播

D.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解析:A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批判封建神学,“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服从你的意欲而行”,表明此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得到传播,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A 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故B项错误;生物进化论的传播是在19 世纪,故C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故D项错误。

12.“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和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

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这段话所体现的主流思潮,最有可能岀现在下列哪个事件中()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开辟

解析:B根据“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和上帝同样”可知是强调人的力量,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智者运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故A、C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后对黄金的渴求,故D不符合题意。

13?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甚至会给古人写信”,他在一封致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信中说:“我

仅希望我能出生在你那个时代,或者你岀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他所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

A.神学的束缚

B.政治的分裂

C.技术的落后

D.专制的盛行

解析:A根据材料中彼特拉克可以判断是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因此他所指的"当下的邪恶”指的是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

14.《椅中圣母》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该画的人文主义特点主要表现在()

A.画风规模宏大雄浑壮伟

B.充满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C.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温情

D.作品体现了圣母的神圣、庄严、神秘

解析:C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注重表现人性,注重体现人的温情,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人

文主义的内涵不符。

15.马丁?路徳把人文主义引入了宗教。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他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

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下列不符合材料中马丁?路徳“意见”的是()

A."因信称义”

B.简化宗教仪式

C. “信仰即可得救”

D.不必尊崇《圣经》的权威

解析:D根据材料要求,联系所学知识,要用马丁?路徳的思想来回答此问题,‘'因信称义”属于路徳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路徳要求简化宗教仪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故B项

正确,不符介题意;路徳主张不需要遵循教会的旨意,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故C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路徳认为信仰的依据就是《圣经》,通过它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6.18世纪欧洲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说,“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英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反映他()

A.反对教权和蒙昧主义

B.宣扬天赋人权

C.倡导社会契约论

D.提倡自由平等

解析:C本题考査社会契约论。由材料关键信息“社会公约”“公意”“全体”等判断是社会契约思想,故选择C。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教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故A、B、D错误。

17.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结朿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英国人赋予这次政变以“光荣革命”之名,予以高度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A.以不流血的方式达到革命的目的

B.建立起对王权的法律约朿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使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解析:A "光荣革命”含义就是以不流血的政变方式达到革命的目的,A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建立起对王权的法律约朿;'‘小密室”的演变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最后英国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C、D三项错误。

18?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的纽卡门发明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B.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解析:D材料中交代的发明人基本都是生产一线的工匠,他们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故D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提出,故B项错误;“教育”“文化”与题干的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19.美国宪法规泄,众议院议员爼额按联邦所辖%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各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协调()

A.国会与总统之间的矛盾

B.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矛盾

C.最高法院与国会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解析:D “众议院议员名额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各选举两爼参议员组成”照顾了小州的利益。该规泄实际上协调了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

20.1787年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必要和适当的条款”授予代表民意的国会制左政府履行英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该条款说明()

A.政府行政受到法律的制约

B.各州法律必须遵循联邦法律

C.中央政府权力制约与平衡

D.美国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解析:A根据材料“国会制左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可知,国会可以制左法律约

朿政府的行政行为,故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政府与国会(法律)的关系,故B项错误;同理,C项错误;材料与法院无关,故D项错误。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学者认为,在1763?1871年的一百余年间,徳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螫头。_________________ (1724 -1804年)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歌徳是四方这一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__________ 和莫扎特使西方古典音乐达到极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康徳、贝多芬

B.卢梭、贝多芬

C.卢梭、舒伯特

D.康徳、柴可夫斯基

解析:A根据题干“徳国人占据了四方文明的螫头”并结合所学可知卢梭是法国人,排除B、C; 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人,排除D;康徳是徳国人,也是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贝多芬是徳国人,他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邮,故A项正确。

22.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亳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材料中''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的现象()

A.宜接源于新航路开辟

B.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经营

C.使英国由此逐渐实现工业化

D.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解析:B根拯材料信息“由资本主义这样亳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可推知此现象是英国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源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通过圈占农民的份地和公有丄地,实现了大土地所有制,故B项正确;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逐渐实现工业化,故C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力量壮大,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3.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

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

B.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而改善

C.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D.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解析:A工业革命后在社会结构中,工业资产阶级势力日益上升,它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中的主要阶级力量,彼此间的对立冲突随着生产发展和贫富分化扩大而加剧,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虽然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财富主要被资本家占有,工人生活改变有限,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发展和政府权力加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故D项错误。

24.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

D.《徳意志意识形态》

解析:D《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故B项错误;《法兰四

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故C项错误;《徳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25.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左:“国王有宣战、躺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 “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七()

A.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

C.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解析:B题干中提到''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说明普鲁士所初步建立的代议制拥有一左程度的权力,因而幷并不是粉饰君主专制的工具,故A项

错误;题干中提到"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 “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体现出了普鲁士具备近代民主政治的某些特征,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徳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徳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题干中“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说明国王拥有实权,故D项错误。

26.下而是1871年徳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突出特点是()

I W I

A.彰显权力制衡理念

B.提倡行政立法并行

C.突出皇帝绝对权威

D.体现代议民主原则

解析:C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皇帝、宰相、议会三者间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行政权掌握在皇帝与宰相手中,行政权大于议会的立法权,故B项错误;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皇帝权力髙高在上,无任何制约力量,故C项正确;根据结构示意图和所学可知,议会部分是近代民主的彖征,但是权力有限,并不突岀,故D项错误。

27.美国历史学家K. S.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徳国才真正“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徳意志帝国的建立②《徳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③电气时代的来临④英法结成军事同盟 A.①??

B.①②④

C.②??

D.①②③④

解析:A 1871年统一的徳意志帝国成立,为国家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奠泄基础,故①正确;1871 年徳国的统一和《徳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是徳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使徳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故②正确;徳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电气时代的科技推动徳国工业化进程,故③正确;英法结成军事同盟是在1904年,与题意不符,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28.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四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而,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

A.描述的是二战惯用战术阵地战

B.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C.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

D.交战一方中有徳国军队

解析:A二战惯用战术是闪电战,与材料中描述的阵地战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可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从"日夜在战壕里而,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可知阵地战具有持久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持久阵地战岀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交战双方是以徳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9.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眾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 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于()

A.《共产党宣言》

B.《上地法令》

C.《四月提纲》

D.《和平法令》

解析:C《共产党宣言》指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眾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列宁却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疑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上地法令》是关于消火封建上地制度的法令,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而,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C项正确;《和平法令》是关于缔结停战协左、退岀一战的法令, 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0.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蜂,英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解析:C依据题干中“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 “铁路……达到顶讎”“英后公路交通……”,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铁路建设达到顶峰后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公路的需求增加,C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航空时代,“航空” 也与题干中“铁路”"公路”不符,A项错误;B、D两项分别说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国家形式关涉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用,即政府权力的配巻与运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古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肖;近代洛克、孟徳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

造和创新,提岀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的理念思想。

一一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材料二看到中央集权制在本世纪初如此轻而易举地在法国重建起来(引者注:法国在大革命期间曾

实施过短暂的分权),我们丝亳不必感到惊异。1789年的勇士们曾推翻这座建筑,但是它的基础却

留在这些摧毁者的心灵中,在这基础上,它才能突然间崛起,而且比以往更加坚固。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美国的“立体分权”的内容,并说明英创新之处。(6分)

(2)根拯材料二,指出中央集权制在法国重建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制在法国重建和更加坚固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提出了 '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的理念思想”,可知“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三权分立体制的相关史实说明;第二小问,比较洛克、孟徳斯鸠分权思想和美国的分权存在的区别,即是美国的

创新之处。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法国大革命及之后政局变迁的史实,可知重建的含义是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一个髙效能的政府;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大革命后政

局动荡的史实,可知原因是法国中央集权的传统,应对反法联盟干涉的必要以及法国资产阶级维护

既得利益的需要。

答案:(1)内容:横向分权:联邦政府内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平衡。(2分)纵向分权: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拥有一泄的自治权。(2分)创新:在洛克、孟徳斯鸠的横向分权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纵向分权。(2分)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答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 A.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2019·贵阳高三监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以走进电影院作为一种娱乐时尚。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手机或平板电脑成为移动的电影院,成为汇聚海量电影信息的网络“流动空间”,人们随时可选择性地看电影。材料说明( ) A.看电影成为逃避现实的主要方式 B.科技成为提升电影票房的主要手段 C.看电影成为人们休闲的唯一方式 D.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 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提高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B.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C.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文化交流 D.电视是新时代殖民的有力工具 4.2018年7月21日,诗词类文化节目《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第二季荣耀回归,吸引了众多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与同步参与,使大家又一次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 A.传播中华文化必须借助电视 B.高雅文化比通俗文化更吸引人参与 C.电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媒介 D.传统传媒已经被新式传媒完全取代 5.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此状况导致了( )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西藏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西藏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一、五四运动(1919年) (一)背景 1.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民资短暂春天,工人阶级壮大 3.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二)导火索 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 (三)过程 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2.高潮: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四)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1921年) 1.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2. 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四、北伐战争 1.条件 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组织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军事条件: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3.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五、国民大革命的结局——失败 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2.标志:1927年蒋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6) 六、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 周恩来、朱德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 (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人教版2019-2020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1卷含答案

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6、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5、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

2016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第一轮复习最为重要,历时最长,也 最为全面。能否把握好第一轮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为了帮助大家,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高 三历史的知识点,欢迎参考阅读!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一)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 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 整体分析: 1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4,25,26,27题,16分,选考45题(15分,计算分值)),共计31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28,29,30,31题,16分,41题第(1)问中国部分,计4分,第(2)问,计10分,42题,计12分,选考第48题,计15分),共计57分; 世界史(选择题32,33,34,35题,16分,41题第(1)问世界部分,计11分,选考题第46题,计15分),共计42分。 近5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得知,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40%,世界史30%。2019年高考试卷符合这一标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复习的重点。 2字数统计: 选择题部分:约1280字,表1幅,无图。 历年新课标卷分析选择题统计2007年,1236字,图1幅;2008年,1179字,表1幅;2009年,1121字,图一幅;2010年,1281字,图2幅;2011年,1518字,图2幅。…… 2016年,约1200字,表1幅,图1幅。2017年,约1200字,表3幅,图1幅。2018年,约1200字,表1幅,图3幅。 分析得知,本次试卷选择题信息量符合标准,答题时间控制在

12分钟以内。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做分析题。 主观题部分:依旧是三道,41,42必考题,45,46,47选考题。41题,一幅图,一段材料,设问2小问,42题,一段材料,阅读量都不大,难度一般,容易得分。 具体题型分析: 24题,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数据分析以及所学可知,西周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选择B。 【错误项分析】A项“长期”,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弱化”,错误。 25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汉的推恩令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用推恩令,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择C。 【错误项分析】AB项与题意无关;D项过于绝对。 26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的文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唐朝具有尚武精神,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

2019年全国卷Ⅰ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3.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8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 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 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 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 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 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 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准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制度流变”

04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制度流变” 一、“制度流变”的概念分析 《读史方法纪要(6)——明晰制度流变》文中写道:制度,不同于行为,非一时之兴 起,实经久之常制。任何一项足以在史书留名的制度,都是曾经连贯地影响数个世代的因素, 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足以串起众多史实散珠的绝佳背景性线索,而这个线索还是“自然” 生长在历史时期的产物。换言之,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流动变化着的制度,反映的是整个时代 的诉求,是人群中不同性情动机交错影响的直接产物。分析制度,便是分析整个时代不同阶 层与群体间相互角力的锁钥,自然能够把握某一段历史的核心要害。 具体到中国历史这一几乎以权力斗争与制度流变为纲的历史维度,官制、选官制、田 制、兵制、币制、行政区划、天文历法等制度大类项下的小类目都是掌握任何一个时代流变 所不可不细究、不可不把握的线索。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把握制度的流变呢?汪儒斌老师在《复习教学怎样对待制度史内容 碎片化问题》中指出,“考镜源流”现已泛指对事物的源头和发展过程进行考

的高三制度史复习有很大的启示。一种制度往往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流变的过程,课程标 准也对相关流变过程有要求,如必修一中就有“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等要求。 但制度史的流变过程或者过于复杂、艰深,或者限于教科书编写的体例、容量,往往难以完 整体现,通常是呈现几个截面,形成一个个片段的集合。怎样对待制度史内容碎片化问题, 汪儒斌提出两个思路:第一,梳理制度史之演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二,针对性地解决 问题以完善知识结构。 范红军在《“历史变异”高考命题立意与时序教学策略——以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 试题为例》提出,“历史变异”命题立意的理论基础是变异史观与历史求异思维 1.变异史观。在中国史学史上,自先秦至今,历史变异史观一以贯之,不 断完善和强化。 《周易·系辞下》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中国古代变异史观的思想渊源。 司马迁的《史记》明确提出“通古今之变”的撰述宗旨。 近代以降,梁启超、钱穆等史学大家对于历史变异史观高度重视。梁启超指出:“上下 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钱穆的历史变异史观非常系统,他认为:“历史必然有其变异 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研究历史,首当注意变。”“这一时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