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梁园

佛山梁园
佛山梁园

佛山梁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佛山旅游,我是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

佛山梁园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由当地诗书名家梁霭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是佛山梁氏宅院的总称。早在清代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布局巧妙著称岭南,是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各种各样的石质装饰随处可见;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总体布局】

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广东佛山梁园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是研究岭南古代人文园林特色地方、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在“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梁园可算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部曹第】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走近梁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部曹第。明清时各部、司官通称“部曹”,梁九华关至大理寺主事,又称“部曹”,故其宅第称“部曹第”。

【宅第区】

梁园宅第是目前佛山市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为三路四进式平面布局,占地1500余平方米。各进单体建筑室内布局基本一致,设有正厅和朝厅各三间,以天井相隔,左右为两廊,形成“回字形”的小院落,故称“三间两廊“。厅堂居室的内外定单和门窗的设置合理,使整个住宅区冬暖夏凉。

佛堂的坐姿观音,为楠木雕刻,座下为莲花须弥座,两边各有形态相异的观音化身九个,是礼佛祈福之地。如果游客当中有信观音的朋友,大可在这里许个愿,诚信的参拜一下。

客堂是梁氏家族会客的地方。

九华居室为清代珠三角地区典型的“三间两廊“带朝厅式的住宅建筑。室内装修素雅大方,注重采光和间隔变化,家具陈设讲求雅致精巧,体现了主人的追求和品味。

穿过刺史家庙,就到了荷香小谢,我们继续往前走,就到了群星草堂。

【群星草堂】

群星草堂是一座半敞开式的厅堂建筑,由秋爽轩、小榭楼、船厅和日盛屋、石庭等组合成一个园林庭园。

群星草堂的主题建筑为三进三开间布局,各进均采用彩色玻璃屏风相隔,上面装有不同式样的花架、雀替和挂落等艺术构件。前后厅堂或自荐采用过亭,两侧天井一饰墙与外花园相隔这一种做法在岭南园林建筑中是比较少见的。成为梁氏家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

寒香馆法贴馆:众所周知梁九章喜好收藏。晚年他辞官归乡不复出,在西贤里修筑园林,取名“褰香馆“。据说梁九章在京城和四川做官收集了大量的碑帖,每天勤于练习。晚年时候,在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选择珍藏的碑帖中尤为欣赏的唐至清代二十二家摹刻在端州石砚上,方便族人子弟学习。

石庭是由群星草堂群体各建筑物及花基分隔组成的在庭,为梁园一大胜景。石庭的芒果、洋薄桃、茶花等均为当年梁园创始人梁九华新手栽种,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相传芒果初次成就时,道光皇帝尝后,龙颜大悦,欣然赐送一棵玉堂春。此树植于后花园,与古芒两相守望,只可惜20世纪70年代被人移走,留下古芒在此默默体味当年的风光。

大家如今看到的私塾就是梁家的家庭教学场所。

秋爽轩皱云斋:梁九图当年游衡山归来,船过清远时找到纯黄蜡石12块。黄蜡石由于其质、色、形颇佳,广为奇石收藏者爱好。现秋爽轩皱云斋陈列的奇石主要有黄蜡石、灵壁石、彩陶石、木化石、太湖石等。其中以“瘦、皱、漏、透”著称的太湖石最为出名。

在湖岸边的船形建筑叫般厅,主要用于休息和品茗,是岭南园林颇具特色的建筑。现在我们来到了这里,相信大家也有点疲惫了,不如就在这里稍作休息。

而设在船厅二楼的小榭楼,则是梁冠澄读书之处。

日盛书屋原为梁九华的书斋,属于群生草堂群体的一部分,书屋的韵致让人回味无穷。

好了各位游客,休息完,我们继续往前面走。

【汾江草庐】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汾江草庐群体。汾江草庐有韵桥、石舫、个轩、大面积、湖心石等组成。其构思布局与群星草堂不同,疏朗开阔,气魄恢宏,表现出另一种格调的造园手法。

半边亭一楼为六角形,呈半边,二楼为四方卷棚歇山顶,是主人“求缺“之作。古语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氏以此亭警戒后世子孙,以防家败。

个轩是汾江草庐群体的入口。“个”字取“竹”之意。在这里啊!我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主人不把这里起名为“竹轩”,而起名为“个轩”呢?原来啊,在清代,有位诗人叫袁枚,他的诗中提到过一句“月映竹成千个字”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很像一个个个字呢?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金句。轩旁的竹丛,表现出主人追求清雅的意境。

石舫原建筑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是为观光湖心石而设。船前龟蛇两石,合称玄武,寓意长寿吉祥,所以啊!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恋,。

湖心英石,重14多吨,高近7米,极具山峰之势。

韵桥:远处的书韵,堂中的琴韵,鼎中的茶韵,檐下的铎韵、流水的泉韵等皆集于桥梁之上下,故称韵桥。

行水松堤上,可以赏竹、观荷、看柳,体现了主人刻意营造的水乡田园风韵。

以竹为架的松竹寮,松皮覆顶,极有自然之趣。

由竹节、松木扎成的柴扉,两旁竹篱笆上生满爬山虎,现出一派乡土气息,体现主人追求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心态。

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