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机各类总线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总线技术分别加以介绍

对微机各类总线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总线技术分别加以介绍

对微机各类总线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总线技术分别加以介绍

任何一个微处理器都要与一定数量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但如果将各部件和每一种外围设备都分别用一组线路与CPU直接连接,那么连线将会错综复杂,甚至难以实现。

为了简化硬件电路设计、简化系统结构,常用一组线路,配置以适当的接口电路,与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这组共用的连接线路被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尤其制定了统一的总线标准则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连。

微机中总线一般有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是微机内部各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连;而系统总线是微机中各插件板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件板一级的互连;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微机作为一种设备,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

另外,从广义上说,计算机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相应的通信总线被称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并行通信速度快、实时性好,但由于占用的口线多,不适于小型化产品;而串行通信速率虽低,但在数据通信吞吐量不是很大的微处理电路中则显得更加简易、方便、灵活。串行通信一般可分为异步模式和同步模式。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总线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使计算机总线技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下面仅对微机各类总线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总线技术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部总线

1.I2C总线

I2C(Inter-IC)总线10多年前由Philips公司推出,是近年来在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它是同步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2.SPI总线

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总线技术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

微机原理全部指令用法

一.机械码,又称机器码. ultraedit打开,编辑exe文件时你会看到 许许多多的由0,1,2,3,4,5,6,7,8,9,A,B,C,D,E,F组成的数码,这些数码 就是机器码. 修改程序时必须通过修改机器码来修改exe文件. 二.需要熟练掌握的全部汇编知识(只有这么多) 不大容易理解,可先强行背住,混个脸儿熟,以后慢慢的就理解了 cmp a,b 比较a与b mov a,b 把b的值送给a ret 返回主程序 nop 无作用,英文“no operation”的简写,意思是“do nothing”(机器码90)***机器码的含义参看上面 (解释:ultraedit打开编辑exe文件时你看到90,等同于汇编语句nop) call 调用子程序 je 或jz 若相等则跳(机器码74 或0F84) jne或jnz 若不相等则跳(机器码75或0F85) jmp 无条件跳(机器码EB) jb 若小于则跳 ja 若大于则跳 jg 若大于则跳 jge 若大于等于则跳 jl 若小于则跳 jle 若小于等于则跳 pop 出栈 push 压栈 三.常见修改(机器码) 74=>75 74=>90 74=>EB 75=>74 75=>90 75=>EB jnz->nop 75->90(相应的机器码修改) jnz -> jmp 75 -> EB(相应的机器码修改) jnz -> jz 75->74 (正常) 0F 85 -> 0F 84(特殊情况下,有时,相应的机器码修改) 四.两种不同情况的不同修改方法 1.修改为jmp je(jne,jz,jnz) =>jmp相应的机器码EB (出错信息向上找到的第一个跳转)jmp的作用是绝对跳,无条件跳,从而跳过下面的出错信息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后答案 第三章系统总线

第3章系统总线 1. 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具备什么特点?P41 答: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受相同的信息。 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 2.总线如何分类?什么是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又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何作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他们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存储单元有何关系? 答:总线的分类: (1)按数据传送方式分:并行传输总线和串行传输总线; (2)按总线的使用范围分:计算机总线、测控总线、网络通信总线等; (3)按连接部件分: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不同,可分为3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用来传输个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它是双向传输总线,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一般为8 位、16位或32位。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主要是用来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的地址或I/O设备的地址,地址总线上的代码是 用来指明CPU欲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由CPU输出, 是单向的,地址线的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如地址线有20 根,则对应的存储单元个数为220。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其传输是单向的。 3.常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不同的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答:总线结构通常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是将CPU、主存、I/O设备都挂在一组总线上,允许I/O 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之间或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这种 4.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 点?哪种方式响应时间最快?哪种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微机原理指令整理..

类别指 令 类 型 指令名称指令缩写指令功能影响标志格式格式含义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 传送指令通 用 传 输 指 令 基本传输 指令 MOV 将源操作数中的数据传送至目的操 作数,以实现寄存器与寄存器、寄 存器与存储器之间数据传送以及立 即数送往寄存器或存储器 无 1.MOV WORD PTR [2000],AX 将AX送2000和 2001单元(低位 在低地址,高位 在高地址,下同) 至少有一个是寄存器 (除立即数送存储器 外); 不能在两个存储单元之 间直接传送数据; 不能在两个段寄存器之 间直接传送数据; 不能将立即数直接送至 段寄存器;SS和SP赋 值必须紧邻 指令指针IP既不作目 的操作数也不做源操作 数 2.MOV AX,ES:[BX+SI+50] 将ES段 (BX+SI+50)字 单元内容送AX 3.MOV SS,BX 将BX内容送SS 4.MOV ES,SS:[DI+200] 将SS段(DI+200) 字单元内容送ES 5.MOV BX,CX 将CS内容送BX 6.MOV WORD PTR [BX+DI],SS 将SS内容送 (BX+DI)字单元 CS不能作目 的操作数; 立即数不能 作目的操作 数 7.MOV CL,DH 将DH内容送CL 8.MOV DI,[SI+100] 将(SI+100)字 单元内容送DI 9.MOV WORD PTR [DI],DX 将DX内容送(DI) 字单元 10.MOV CX,3330 立即数3330送 微机原理指令整理 1

微机原理指令整理 2 CX 11.MOV BYTE PTR [DI],0 立即数0送(DI) 字节单元 堆栈操作 指令 PUSH 将来自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或存储单元的一个字(16位)内容压入堆栈(SP 指向的栈顶个单元) 无 1.PUSH AX AX 内容进栈 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存储单元的一个字 CS 不能作目的操作数; 2.PUSH SI SI 内容进栈 3.PUSH ES ES 内容进栈 4.PUSH CS CS 内容进栈 5.PUSH WORD PTR [BX] (BX)和(BX+1)单元内容进栈 6.PUSH WORD PTR BETA [BX] (BX+BETA)字单元内容进栈 不能使用8位源或目的操作数 POP 将栈顶个单元的内容退出(弹出)到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或存储单元 无 1.POP BX 栈顶2个字节出栈到BX 不能使用8位源或目的操作数 2.POP DX 栈顶2个字节出栈到DX 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存储单元的一个字节; CS 不能作目的操作数 3.POP ES 栈顶2个字节出栈到ES 4.POP SS 栈顶2个字节出栈到SS 5.POP [BX+50] 栈顶2个字节出栈到(BX+50)字单元 6.POP [BP+DI] 栈顶2个字节出栈到(BP+DI )字单元

微机总线类型及应用

PC机的系统总线又可分为ISA、EISA、MCA、VESA、PCI、AGP等多种标准。 一、ISA/EISA/MCA/VESA总线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是IBM公司为286/AT电脑制定的总线工业标准,也称为AT标准。ISA总线的影响力非常大,直到现在仍存在大量ISA设备,最新的主板也还为它保留了一席之地。MCA (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是IBM公司专为PS/2系统开发的微通道总线结构。由于要求使用许可证,违背了PC发展开放的潮流,因此还未有效推广即告失败。 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是EISA集团(由Compaq、HP、AST等组成)专为32位CPU设计的总线扩展工业标准,向下兼容ISA,当年在高档台式机上得到一定应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是VESA组织(由IBM、Compaq等发起,有120多家公司参加)按Local Bus(局部总线)标准设计的一种开放性总线,但成本较高,只是适用于486的一种过渡标准,目前已经淘汰。 二、PCI总线 90年代后,随着图形处理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以Windows为代表的图形用户接口(GUI)进入PC机之后,要求PC具有高速的图形及I/O运算处理能力,这对总线的速度提出了挑战。原有的ISA、EISA总线已远远不能适应要求,成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瓶颈。1991年下半年,Intel 公司首先提出了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概念,并联合IBM、Compaq、AST、HP、等100多家公司成立了PCI集团。PCI是一种先进的局部总线,已成为局部总线的新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总线结构。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需要时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智能设备取得总线控制权,以加速数据传输管理。 三、AGP总线 虽然现在PC机的图形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但要完成细致的大型3D图形描绘,PCI总线结构的性能仍然有限。为了让PC的3D应用能力能同图形工作站相比,Intel公司开发了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标准,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幅提高高档PC机的图形尤其D图形的处理能力。严格说来,AGP不能称为总线,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AGP在主内存与显示卡之间提供了一条直接的通道,使得3D图形数据越过PCI总线,直接送入显示子系统。这样就能突破由于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从而达到高性能3D图形的描绘功能。PCI及AGP插槽外观见图1。标准接口的类型 在微机系统中采用标准接口技术,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模块结构设计,可以得到更多厂商的广泛支持,便于“生产”与之兼容的外部设备和软件。不同类型的外设需要不同的接口,不同的接口是不通用的。以前在8086/286机器上存在过的ST506和ESDI等接口标准都已经淘汰,目前在微机中使用最广泛的接口是:IDE、EIDE、SCSI、USB和IEEE 1394五种。 一、IDE/EIDE接口

微机原理[第三版]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1 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硬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C A.运算器 B.主存储器 C.CPU D.输入/输出设备 2.微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 A (B——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A.CPU B.主存储器 C.硬盘 D.显示器 3.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通常采用( )。C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BCD码 4.采用补码表示的8位二进制数真值范围是( )。C A.-127~+127 B.-1 27~+128 C.-128~+127 D.-128~+128 5.大写字母“B”的ASCII码是( )。B A.41H B.42H C.61H D.62H 6.某数在计算机中用压缩BCD码表示为10010011,其真值为( )。C A.10010011B B.93H C.93 D.147 二、填空题 1.微处理器是指_CPU_;微型计算机以_CPU_为核心,配置_内存和I/O接口_构成;其特点是_(1)功能强 (2)可靠性高 (3)价格低 (4)适应性强 (5)体积小 (6)维护方便_。P8 P5 2.主存容量是指_RAM和ROM总和_;它是衡量微型计算机_计算机数据处理_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构成主存的器件通常采用_DRAM和PROM半导体器件_。P5 P9 3.系统总线是_CPU与其他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_的公共通道;根据传送内容的不同可分成_数据、地址、控制_3种总线。P9 4.计算机中的数据可分为_数值型和非数值型_两类,前者的作用是_表示数值大小,进行算术运算等处理操作_;后者的作用是_表示字符编码,在计算机中描述某种特定的信息_。P12 5.机器数是指_数及其符号在机器中加以表示的数值化_;机器数的表示应考虑_机器数的范围、机器数的符号、机器数中小数点位置_3个因素。P15 P16 6.ASCII码可以表示_128_种字符,其中起控制作用的称为_功能码_;供书写程序和描述命令使用的称为_信息码_。P18 P19 三、判断题 1.计算机中带符号数采用补码表示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机器数的运算。( )√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范围不受计算机字长的限制。( )× 3.计算机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内存容量的大小。( )√ 4.计算机键盘输入的各类符号在计算机内部均表示为ASCII码。( )× (键盘与计算机通信采用ASCII码) 2 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EU中起数据加工与处理作用的功能部件是( )。A A.ALU B.数据暂存器 C.数据寄存器 D.EU控制电路 2.以下不属于BIU中的功能部件是( )。 B A.地址加法器 B.地址寄存器 C.段寄存器 D.指令队列缓冲器

1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1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三部分: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存储器,I/0接口,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电源。 2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分为哪三组? 答: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分三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3 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分为哪两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总线接口部件(BIU)功能:根据执行单元EU的请求完成CPU与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执行部件(EU),作用:从指令对列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相应的传送数据或算术的控制信号接受由总线接口部件传送来的数据或把数据传送到总线接口部件进行算术运算。 4 8086指令队列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内存中取了一条指令或下几条指令,取来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中这样它就不需要象以往的计算机那样让CPU轮番进行取指和执行的工作,从而提高CPU的利用率。 5 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多少?怎样用16位寄存器实现对20位地址的寻址?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部件是什么? 答: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2^20(1MB);8086计算机引入了分段管理机制,当CPU寻址某个存储单元时,先将段寄存器内的内容左移4位,然后加上指令中提供的16位偏移地址形成20位物理地址。 6 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多少?指向这一物理地址的CS值和IP值是唯一的吗? 答:指令的物理地址为21F00H;CS值和IP值不是唯一的,例如:CS=2100H,IP=0F00H。 7 设存储器的段地址是4ABFH,物理地址为50000H,其偏移地址为多少?答:偏移地址为54100H。(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8 8086/8088CPU有哪几个状态标志位,有哪几个控制标志位?其意义各是什么? 答:状态标志位有6个: ZF,SF,CF,OF,AF,PF。其意思是用来反映指令执行的特征,通常是由CPU根据指令执行结果自动设置的;控制标志位有3个:DF,IF,TF。它是由程序通过执行特定的指令来设置的,以控制指令的操作方式。 9 RAM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ROM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RAM有两种,SRAM(静态RAM),它采用触发器电路构成一个二进制位信息的存储单元,这种触发器一般由6个晶体管组成,它读出采用单边读出的原理,写入采用双边写入原理;DRAM(动态RAM),它集成度高,内部存储单元按矩阵形式排列成存储体,通常采用行,列地址复合选择寻址法。ROM有5种,固定掩摸编程ROM,可编程PROM,紫外光檫除可编程EPROM,电可檫除的可编程EPROM,闪速存储器。 10 若用4K*1位的RAM芯片组成8K*8为的存储器,需要多少芯片?A19—A0地址线中哪些参与片内寻址,哪些用做芯片组的片选信号? 答:需要16片芯片;其中A11-A0参与片内寻址;A12做芯片组的片选信号。

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1. 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三部分: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存储器, I/0 接口,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电源. 2. 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分为哪三组?答: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分三组:地 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3. 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分为哪两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总线接口部件(BIU )功能:根据执行单元EU的请求完成CPU与存储器或 IO 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执行部件( E U ),作用:从指令对列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相应的传送数据或算术的控制信号接受由总线接口部件传送来的数据或把数据传送到总线接口部件进行算术运算。 4. 8086指令队列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内存中取了一条指令或下几条指令,取来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中这样它就不需要象以往的计算机那样让CPU轮番进行取指 和执行的工作,从而提高 CPU 的利用率。 5. 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多少?怎样用 16位寄存器实现对 20位地址的寻 址?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部件是什么? 答: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2^20( 1MB); 8086计算机引入了分段管理机制,当 CPU 寻址某个存储单元时,先将段寄存器内的内容左移 4位,然后加上指令中提供的 1 6位偏移地址形成 20位物理地址。 6. 段寄存器CS= 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OOH ,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 为多少?指向这一物理地址的CS值和IP值是唯一的吗? 答:指令的物理地址为 2仆00H; CS值和IP值不是唯一的,例如:CS=2100H, IP=0F00H。 7. 设存储器的段地址是4ABFH ,物理地址为50000H,其偏移地址为多少?答:偏移地址为54100H°(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8. 8086/8088CPU有哪几个状态标志位,有哪几个控制标志位?其意义各是什么? 答:状态标志位有6个:ZF, SF, CF, OF, AF, PF O其意思是用来反映指令执行 的特征,通常是由CPU根据指令执行结果自动设置的;控制标志位有 3个: DF, IF,TF O它是由程序通过执行特定的指令来设置的,以控制指令的操作方式. 9. 8086CPU的AD0~AD15是什么引脚? 答:数据与地址引脚 10. INTR、INTA、NMI 、ALE、HOLD、HLDA 引脚的名称各是什么 ? 答:INTR是可屏蔽请求信号,INTA中断响应信号,NMl是不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 ALE 是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HOLD 总线请求信号, HLDA 总线请求响应信号. 11. 虚拟存储器有哪两部分组成? 答:有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12. 在 80x86 中,什么是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答:线性地址是连续的 不分段的地址;逻辑地址是由程序提供的地址;物理地址是内存单元的实际地址。

微机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 1.8086CPU通过(A )控制线来区分是存储器访问,还是I/O访问,当CPU执行IN AL,DX 指令时,该信号线为(B )电平。 (1) A. M/ IO B. C. ALE D. N/ (2) A. 高 B. 低 C. ECL D. CMOS 2.n+1位有符号数x的补码表示范围为(B )。 A. -2n < x < 2n B. -2n ≤ x ≤ 2n -1 C. -2n -1 ≤ x ≤ 2n-1 D. -2n < x ≤ 2n 3.若要使寄存器AL中的高4位不变,低4位为0,所用指令为( B )。 A. AND AL, 0FH B. AND AL, 0FOH C. OR AL, 0FH D. OR AL 0FOH 4.下列MOV指令中,不正确的指令是(D )。 A. MOV AX, BX B. MOV AX, [BX] C. MOV AX, CX D. MOV AX, [CX] 5.中断指令INT 17H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放在中断向量表地址(C )开始的4个存贮单元内。 A. 00017H B. 00068H C. 0005CH D. 0005EH 6.条件转移指令JNE的条件是( C )。 A. CF=0 B. CF=1 C. ZF=0 D. ZF=1 7. 在8086/8088 CPU中,一个最基本的总线读写周期由(C)时钟周期(T状态)组成,在T1状态,CPU往总线上发(B )信息。 ⑴ A. 1个 B. 2个 C. 4个 D. 6个 ⑵ A. 数据 B . 地址 C. 状态 D. 其它 8. 8086有两种工作模式, 最小模式的特点是(A),最大模式的特点是(C )。 ⑴ A. CPU提供全部控制信号 B. 由编程进行模式设定 C. 不需要8286收发器 D. 需要总线控制器8288 ⑵ A. M/ IN 引脚可直接引用 B. 由编程进行模式设定 C. 需要总线控制器8288 D. 适用于单一处理机系统 9.在8086微机系统的RAM 存储单元器0000H:002CH开始依次存放23H,0FFH,00H,和0F0H四个字节,该向量对应的中断号是( B )。 A. 0AH B. 0BH C. 0CH D. 0DH 10.真值超出机器数表示范围称为溢出,,此时标志寄存器中的( A )位被置位 A. OF B AF C PF D CF 11.8086 系统中内存储器地址空间为1M,而在进行I/O读写是,有效的地址线是( B) A . 高16位 B. 低16位 C. 高8位 D. 低8位 12.8086 CPU中段寄存器用来存放( C ) A. 存储器的物理地址 B. 存储器的逻辑地址 C. 存储器的段基值 D. 存储器的起始地址 13.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的中断服务寄存器ISR用于( A ) A.记忆正在处理中的中断 B. 存放从外设来的中断请求信号 C.允许向CPU发中断请求 D.禁止向CPU发中断请求 14.8253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的计数范围是( C ) A. 0-255 B. 1-256 C. 0-65535 D. 1-65536

微机原理指令合集

地址总线:AB(单向输出) 数据总线:DB(双向总线) 控制总线:CB(输出输入或双向) 4个16位数据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数寄存器.DX数据寄存器 高八位记作:AH.BH.CH.DH低八位ALBLCLDL 指针寄存器:SP 堆栈指针寄存器BP基址指针寄存器 变址寄存器:SI 源变址寄存器(源操作数偏移地址)DI 目的变址寄存器 进位标志位:CF最高位 奇偶标志位:PF 低8位1的个数为偶时为1 辅助进位标志位:AF低4位向高4为有进位时 零标志位:ZF算术逻辑运算为零时为1 符号标志位:SF运算结果最高位为1时为1 溢出标志位:OF结果超出有符号数补码表示的范围时为1 跟踪标志位:TF单步中断方式逐条检查 方向标志位:DF 中断允许标志位:IF为1时CPU可以响应可屏蔽中断(INTR)请求 立即数寻址:MOV BL,5BH 寄存器寻址:MOV DS,AX 存储器寻址: 直接寻址:MOV AX,[2000H] 寄存器间接寻址:MOV AX,[BP] 操作数有效地址在BX,BP,SI,DI,当在BX ,SI,DI中 默认DS为基址,在BP中默认SS为基址 寄存器相对寻址:MOV AX,COUNT[SI] 例:MOV BP:[DI+45H] 基址加变址寻址:MOV AX, [SI+BP] 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指令MOV AX, [SI+BP+1234H] 指令 数据传送指令MOV dst,src 交换指令:XCHG dst,src 查表指令:XLA T[表首址]DS:(BX+AL)给AL 堆栈传送指令:PUSH src 取偏移地址指令;LEA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DS:LDS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ES:LES dst,src 标志传送指令:LAHF SAHF PUSHF POPF 输入、输出指令:IN.OUT 加法指令:ADD dst,src 带进位加法指令:ADC dst,src (CF也要加) 加1指令:INC dst 减法指令:SUB dst,src 带借位减法指令:SBB dst,src(也要减CF) 减1指令:DEC src111 求补指令:NEG src (0减src)比较指令:CMP dst,src(相减但不送回目的操作数,结果都不变) 乘法指令:MUL src 字节操作数:AL*src给AX 字操作数:AX*src给AX 带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 src 字运算AX字节运算AL 除法指令:DIV src 字节将AX/src给AL余数该AH 字将(DX,AX)/src给AX 余数给DX 带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src CBW 将字节转换为字CWD将字转换为字节 逻辑运算: 逻辑与:AND dst,src 逻辑或:OR dst,src 非:NOT dst 异或:XOR dst,src 测试:TEST dst,src(测试判断某些位知否同时为0) 移位指令 算术左移指令SAL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左移指令SHL dst ,CL;移位位数 算术右移指令:SAR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右移指令:SHR dst,CL ;移位位数 循环移位指令: 循环左移指令:ROL dst,CL;移位位数 循环右移指令:ROR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左移:RCL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右移:RCR dst,CL;移位位数 串操作指令: 串传送指令:MOVS/W 串比较指令:CMPSB/W 串搜索指令:SCASB/W 取串指令:LODS/W 存串指令:STOSB/W 重复前缀指令:REP SOPR 重复执行REP指令后紧跟着的一个串操作指令,知直到CX寄 存器中的值为0 REPE/REPZ执行REPE/REPZ后紧跟的一个串操作指令,当相等、为0时重复,直到CX=0/ZF=0 REPNE/REPNZ 执行REPNE/REPNZ后紧跟的串操作指令当不为0、不相等时重复,直到CX=0/ZF=0 转移指令: 远程转移:JMP FAR PTR OPRD(IP=IP+16位移量) 近程转移:JMP NEAR PTR OPRD (IP=IP+8位移量)段内间接转移:JMP reg16 JMP men16 (IP)←reg16或men16 段间间接转移:JMP DWORD PTR [BX+SI] 调用和返回指令: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IP指向SP,IP=IP+16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 (同,同,EA指向IP) 段间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CS指向SP,SP=SP-2,SP+1,IP指向SP, 偏移地址指向IP,段地址指向CS) 段间间接调用:CALL dst 段内返回:RET(IP=SP+1,SP,SP=SP+2) 段内带立即数返回:RET n 循环控制指令: LOOP OPRD(CX=CX-1,若CX≠0则循环LOOPNZ/LOOPE OPRD(CX=CX-1,若CX≠0ZF=0则循环) LOOPZ/LOOPE OPRD 地址总线:AB(单向输出) 数据总线:DB(双向总线) 控制总线:CB(输出输入或双向) 4个16位数据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 数寄存器.DX数据寄存器 高八位记作:AH.BH.CH.DH低八位ALBLCLDL 指针寄存器:SP 堆栈指针寄存器BP基址指针寄存器 变址寄存器:SI 源变址寄存器(源操作数偏移地址)DI 目的变址寄存器 进位标志位:CF最高位 奇偶标志位:PF 低8位1的个数为偶时为1 辅助进位标志位:AF低4位 向高4为有进位时 零标志位:ZF算术逻辑运算为零时为1 符号标志位:SF运算结果最高位为1时为1 溢出标志位:OF结果超出有符号数补码表示的范围时为 1 跟踪标志位:TF单步中断方式逐条检查 方向标志位:DF 中断允许标志位:IF为1时CPU可以响应可屏蔽中断 (INTR)请求 立即数寻址:MOV BL,5BH 寄存器寻址:MOV DS,AX 存储器寻址: 直接寻址:MOV AX,[2000H] 寄存器间接寻址:MOV AX,[BP] 操作数有效地址在BX,BP,SI,DI,当在BX ,SI,DI中 默认DS为基址,在BP中默认SS为基址 寄存器相对寻址:MOV AX,COUNT[SI] 例: MOV BP:[DI+45H] 基址加变址寻址:MOV AX, [SI+BP] 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指令MOV AX, [SI+BP+1234H] 指令 数据传送指令MOV dst,src 交换指令:XCHG dst,src 查表指令:XLA T[表首址]DS:(BX+AL)给AL 堆栈传送指令:PUSH src 取偏移地址指令;LEA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DS:LDS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ES:LES dst,src 标志传送指令:LAHF SAHF PUSHF POPF 输入、输出指令:IN.OUT 加法指令:ADD dst,src 带进位加法指令:ADC dst,src (CF也要加) 加1指令:INC dst 减法指令:SUB dst,src 带借位减法指令:SBB dst,src(也要减CF) 减1指令:DEC src111 求补指令:NEG src (0减src) 比较指令:CMP dst,src(相减但不送回目的操作数,结果 都不变) 乘法指令:MUL src 字节操作数:AL*src给AX 字操作 数:AX*src给AX 带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 src 字运算AX字节运算AL 除法指令:DIV src 字节将AX/src给AL余数该AH 字 将(DX,AX)/src给AX 余数给DX 带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src CBW 将字节转换为字CWD将字转换为字节 逻辑运算: 逻辑与:AND dst,src 逻辑或:OR dst,src 非:NOT dst 异或:XOR dst,src 测试:TEST dst,src(测试判断某些位知否同时为0) 移位指令 算术左移指令SAL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左移指令SHL dst ,CL;移位位数 算术右移指令:SAR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右移指令:SHR dst,CL ;移位位数 循环移位指令: 循环左移指令:ROL dst,CL;移位位数 循环右移指令:ROR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左移:RCL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右移:RCR dst,CL;移位位数 串操作指令: 串传送指令:MOVS/W 串比较指令:CMPSB/W 串搜索指令:SCASB/W 取串指令:LODS/W 存串指令:STOSB/W 重复前缀指令:REP SOPR 重复执行REP指令后紧跟着 的一个串操作指令,知直到CX寄 存器中的值为0 REPE/REPZ执行REPE/REPZ后紧跟的 一个串操作指令,当相等、为0时重复,直到CX=0/ZF=0 REPNE/REPNZ 执行REPNE/REPNZ后紧跟的串操作指 令当不为0、不相等时重复,直到CX=0/ZF=0 转移指令: 远程转移:JMP FAR PTR OPRD(IP=IP+16位移量) 近程转移:JMP NEAR PTR OPRD (IP=IP+8位移量) 段内间接转移:JMP reg16 JMP men16 (IP)←reg16或men16 段间间接转移:JMP DWORD PTR [BX+SI] 调用和返回指令: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IP指向 SP,IP=IP+16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 (同,同,EA指向IP) 段间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CS指向 SP,SP=SP-2,SP+1,IP指向SP, 偏移地址指向IP,段地址指向CS) 段间间接调用:CALL dst 段内返回: RET(IP=SP+1,SP,SP=SP+2) 段内带立即数返回:RET n 循环控制指令: LOOP OPRD(CX=CX-1,若CX≠0则循环 LOOPNZ/LOOPE OPRD(CX=CX-1,若CX≠0ZF=0则 循环) LOOPZ/LOOPE OPRD 地址总线:AB(单向输出) 数据总线:DB(双向总线) 控制总线:CB(输出输入或双向) 4个16位数据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 数寄存器.DX数据寄存器 高八位记作:AH.BH.CH.DH低八位ALBLCLDL 指针寄存器:SP 堆栈指针寄存器BP基址指针寄存器 变址寄存器:SI 源变址寄存器(源操作数偏移地址)DI 目的变址寄存器 进位标志位:CF最高位 奇偶标志位:PF 低8位1的个数为偶时为1 辅助进位标志位:AF低4位 向高4为有进位时 零标志位:ZF算术逻辑运算为零时为1 符号标志位:SF运算结果最高位为1时为1 溢出标志位:OF结果超出有符号数补码表示的范围时为 1 跟踪标志位:TF单步中断方式逐条检查 方向标志位:DF 中断允许标志位:IF为1时CPU可以响应可屏蔽中断 (INTR)请求 立即数寻址:MOV BL,5BH 寄存器寻址:MOV DS,AX 存储器寻址: 直接寻址:MOV AX,[2000H] 寄存器间接寻址:MOV AX,[BP] 操作数有效地址在BX,BP,SI,DI,当在BX ,SI,DI中 默认DS为基址,在BP中默认SS为基址 寄存器相对寻址:MOV AX,COUNT[SI] 例: MOV BP:[DI+45H] 基址加变址寻址:MOV AX, [SI+BP] 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指令MOV AX, [SI+BP+1234H] 指令 数据传送指令MOV dst,src 交换指令:XCHG dst,src 查表指令:XLA T[表首址]DS:(BX+AL)给AL 堆栈传送指令:PUSH src 取偏移地址指令;LEA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DS:LDS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ES:LES dst,src 标志传送指令:LAHF SAHF PUSHF POPF 输入、输出指令:IN.OUT 加法指令:ADD dst,src 带进位加法指令:ADC dst,src (CF也要加) 加1指令:INC dst 减法指令:SUB dst,src 带借位减法指令:SBB dst,src(也要减CF) 减1指令:DEC src111 求补指令:NEG src (0减src) 比较指令:CMP dst,src(相减但不送回目的操作数,结果 都不变) 乘法指令:MUL src 字节操作数:AL*src给AX 字操作 数:AX*src给AX 带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 src 字运算AX字节运算AL 除法指令:DIV src 字节将AX/src给AL余数该AH 字 将(DX,AX)/src给AX 余数给DX 带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src CBW 将字节转换为字CWD将字转换为字节 逻辑运算: 逻辑与:AND dst,src 逻辑或:OR dst,src 非:NOT dst 异或:XOR dst,src 测试:TEST dst,src(测试判断某些位知否同时为0) 移位指令 算术左移指令SAL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左移指令SHL dst ,CL;移位位数 算术右移指令:SAR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右移指令:SHR dst,CL ;移位位数 循环移位指令: 循环左移指令:ROL dst,CL;移位位数 循环右移指令:ROR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左移:RCL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右移:RCR dst,CL;移位位数 串操作指令: 串传送指令:MOVS/W 串比较指令:CMPSB/W 串搜索指令:SCASB/W 取串指令:LODS/W 存串指令:STOSB/W 重复前缀指令:REP SOPR 重复执行REP指令后紧跟着 的一个串操作指令,知直到CX寄 存器中的值为0 REPE/REPZ执行REPE/REPZ后紧跟的 一个串操作指令,当相等、为0时重复,直到CX=0/ZF=0 REPNE/REPNZ 执行REPNE/REPNZ后紧跟的串操作指 令当不为0、不相等时重复,直到CX=0/ZF=0 转移指令: 远程转移:JMP FAR PTR OPRD(IP=IP+16位移量) 近程转移:JMP NEAR PTR OPRD (IP=IP+8位移量) 段内间接转移:JMP reg16 JMP men16 (IP)←reg16或men16 段间间接转移:JMP DWORD PTR [BX+SI] 调用和返回指令: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IP指向 SP,IP=IP+16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 (同,同,EA指向IP) 段间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CS指向 SP,SP=SP-2,SP+1,IP指向SP, 偏移地址指向IP,段地址指向CS) 段间间接调用:CALL dst 段内返回: RET(IP=SP+1,SP,SP=SP+2) 段内带立即数返回:RET n 循环控制指令: LOOP OPRD(CX=CX-1,若CX≠0则循环 LOOPNZ/LOOPE OPRD(CX=CX-1,若CX≠0ZF=0则 循环) LOOPZ/LOOPE OPRD 地址总线:AB(单向输出) 数据总线:DB(双向总线) 控制总线:CB(输出输入或双向) 4个16位数据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 数寄存器.DX数据寄存器 高八位记作:AH.BH.CH.DH低八位ALBLCLDL 指针寄存器:SP 堆栈指针寄存器BP基址指针寄存器 变址寄存器:SI 源变址寄存器(源操作数偏移地址)DI 目的变址寄存器 进位标志位:CF最高位 奇偶标志位:PF 低8位1的个数为偶时为1 辅助进位标志位:AF低4位 向高4为有进位时 零标志位:ZF算术逻辑运算为零时为1 符号标志位:SF运算结果最高位为1时为1 溢出标志位:OF结果超出有符号数补码表示的范围时为 1 跟踪标志位:TF单步中断方式逐条检查 方向标志位:DF 中断允许标志位:IF为1时CPU可以响应可屏蔽中断 (INTR)请求 立即数寻址:MOV BL,5BH 寄存器寻址:MOV DS,AX 存储器寻址: 直接寻址:MOV AX,[2000H] 寄存器间接寻址:MOV AX,[BP] 操作数有效地址在BX,BP,SI,DI,当在BX ,SI,DI中 默认DS为基址,在BP中默认SS为基址 寄存器相对寻址:MOV AX,COUNT[SI] 例: MOV BP:[DI+45H] 基址加变址寻址:MOV AX, [SI+BP] 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指令MOV AX, [SI+BP+1234H] 指令 数据传送指令MOV dst,src 交换指令:XCHG dst,src 查表指令:XLA T[表首址]DS:(BX+AL)给AL 堆栈传送指令:PUSH src 取偏移地址指令;LEA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DS:LDS dst,src 指针送寄存器和ES:LES dst,src 标志传送指令:LAHF SAHF PUSHF POPF 输入、输出指令:IN.OUT 加法指令:ADD dst,src 带进位加法指令:ADC dst,src (CF也要加) 加1指令:INC dst 减法指令:SUB dst,src 带借位减法指令:SBB dst,src(也要减CF) 减1指令:DEC src111 求补指令:NEG src (0减src) 比较指令:CMP dst,src(相减但不送回目的操作数,结果 都不变) 乘法指令:MUL src 字节操作数:AL*src给AX 字操作 数:AX*src给AX 带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 src 字运算AX字节运算AL 除法指令:DIV src 字节将AX/src给AL余数该AH 字 将(DX,AX)/src给AX 余数给DX 带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src CBW 将字节转换为字CWD将字转换为字节 逻辑运算: 逻辑与:AND dst,src 逻辑或:OR dst,src 非:NOT dst 异或:XOR dst,src 测试:TEST dst,src(测试判断某些位知否同时为0) 移位指令 算术左移指令SAL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左移指令SHL dst ,CL;移位位数 算术右移指令:SAR dst ,CL;移位位数 逻辑右移指令:SHR dst,CL ;移位位数 循环移位指令: 循环左移指令:ROL dst,CL;移位位数 循环右移指令:ROR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左移:RCL dst,CL;移位位数 带进位循环右移:RCR dst,CL;移位位数 串操作指令: 串传送指令:MOVS/W 串比较指令:CMPSB/W 串搜索指令:SCASB/W 取串指令:LODS/W 存串指令:STOSB/W 重复前缀指令:REP SOPR 重复执行REP指令后紧跟着 的一个串操作指令,知直到CX寄 存器中的值为0 REPE/REPZ执行REPE/REPZ后紧跟的 一个串操作指令,当相等、为0时重复,直到CX=0/ZF=0 REPNE/REPNZ 执行REPNE/REPNZ后紧跟的串操作指 令当不为0、不相等时重复,直到CX=0/ZF=0 转移指令: 远程转移:JMP FAR PTR OPRD(IP=IP+16位移量) 近程转移:JMP NEAR PTR OPRD (IP=IP+8位移量) 段内间接转移:JMP reg16 JMP men16 (IP)←reg16或men16 段间间接转移:JMP DWORD PTR [BX+SI] 调用和返回指令: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IP指向 SP,IP=IP+16 段内直接调用:CALL dst (同,同,EA指向IP) 段间直接调用:CALL dst(SP=SP-2,SP+1,CS指向 SP,SP=SP-2,SP+1,IP指向SP, 偏移地址指向IP,段地址指向CS) 段间间接调用:CALL dst 段内返回: RET(IP=SP+1,SP,SP=SP+2) 段内带立即数返回:RET n 循环控制指令: LOOP OPRD(CX=CX-1,若CX≠0则循环 LOOPNZ/LOOPE OPRD(CX=CX-1,若CX≠0ZF=0则 循环) LOOPZ/LOOPE OPRD

《微机接口技术》期末复习题

《微机接口技术》期末复习题 第1章微机接口技术概述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地址译码电路的设计方法(必考)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 1、总线按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在微机中采用总线结构有何好处? 答:按总线性质分,可分为三类:数据总线,其上传送数据信息,其数目的多少决定了一次能够传送数据的位数。地址总线,其上传送地址信息,其数目的多少决定了系统能够直接寻址存储器的地址范围。控制总线,其上传送各种控制信息,用于协调系统中各部件的操作。 在微机中采用总线结构意义在于:(1)简化了系统结构。采用总线结构后,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整个微机系统的结构简单规整、清晰明了,大大减少各模块间的连线。(2)简化了系统的设计。总线结构使各功能部件间的相互关系变为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也为微机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性提供了方便。硬件、软件的设计简单,且具有互换性和通用性。(3)提高系统的可扩充性。由于总线实行标准化,系统的扩充就十分方便。 2、采用一种总线标准进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设计具有什么优点? 答:为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要求,微机系统设计必须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的模块组合形成一定的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标准的总线结构可使不同功能的模块便于互连,兼容性好、生命周期长。模块采用标准化总线结构设计可使模块的生产供应规模化、多元化、价格低、有利于用户。 3、一个总线的技术规范应包括哪些部分? 答:总线技术规范应包括:(1)机械结构规范:模块尺寸、总线插头插座形式与结点数以及模块与插头插座的机械定位。(2)功能规范:总线信号名称、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协议。(3)电气规范:总线中每个信号工作时的有效电平、动态转换时间、负载能力以及电气性能的额定值与最大值。 4、总线的定义是什么?简述总线的发展过程。 答:总线就是两个以上模块(或子系统)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通过它模块间可进行数据、地址码及命令的传输。 最早的标准化总线是S-100总线(1975),80年代初IBM PC/XT个人计算机采用8位ISA总线,之后又在IBM PC/AT机上推出16位ISA总线。随着外设接口对总线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EISA总线及PCI总线。PCI总线目前已被个人计算机广泛采用,成为新的工业标准。 5、为什么要引入局部总线?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早期的扩充总线(ISA总线)工作频率低,不能满足象图形、视频、网络接口等高数据传输率I/O 设备的要求。在处理器的系统总线与传统扩充总线之间插入一个总线层次,它的频率高于传统扩充总线,专门连接高速I/O设备,满足它们对传输速率的要求。这一层次的总线就是局部总线。局部总线与系统总线经桥接器相连,局部总线与传统扩充总线也经桥接器相连,三个层次的总线相互隔开,各自工作在不同的频宽上,适应不同模块的需要。 6、总线定时协议分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总线有三种定时方法。(1)同步定时,信息传输由公共时钟控制,总线信号中包括一个时钟信号,各模块上所有的操作都在时钟开始时启动。(2)异步定时,信息的传输的操作均由源或目的的特定信号跳变所确定,总线上每一个操作的发生均取决于前一个操作的发生,总线操作过程不用公共时钟来同步。(3)半同步定时,总线上各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变化,但这个变化只允许为公共时钟周期的整数倍,信号的出现,采样和结束以公共时钟为基础。 7、总线上数据传输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分单周期方式和突发方式两种。在单周期方式中,每个总线周期只传送一个数据。在突发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