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学习和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学习和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学习和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周晓林、杨炯炯

自从Ebbinghaus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记忆过程以来,学习和记忆一直是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有重要影响的许多学派对学习和记忆的现象和规律也有不同的论述和实验研究。相对于其它高级心理活动,如思维、表象、意识等,学习记忆的研究非常之多,而由于它的可操作性,也研究得较为深入。由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相互融合,学习和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近年来又呈现出新的高峰。

一、学习和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

早在19世纪,当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时,认为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是不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的,只能依靠被试的主观报告。而同时代的Ebbinghaus对记忆现象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研究,并于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记忆》一书,影响并激励着以后的人们对记忆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在Ebbinghaus 之后,记忆成为实验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以Watson和Skinner

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阐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预测和控制行为。他们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客观的观察法,条件反射法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心理学研究中行为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

到了本世纪60年代,由于信息加工的观点引入了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类似于计算机,编码、贮存、提取是人脑对外界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人们开始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及各种记忆判断的方法代替原有的研究范式。首先是两种记忆过程理论的建立,将记忆过程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阶段,此外还发展了工作记忆理论、加工层次理论。在这一阶段,过去相互隔绝的领域--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之间已有一些交叉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所关心的不仅是简单的刺激输入和行为输出,对于感觉刺激是如何转变为知觉和行为的信息加工过程也试图作一些阐明。

从80年代至今,记忆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领域,多学科发展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途径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对内隐记忆的长期深入的研究使多重记忆系统的理论不断完善,启动效应和记忆系统是这个阶段的支配概念。通过对遗忘

症病人的研究及其它方面的研究,多重记忆系统理论认为,记忆并不是人们先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统一体,而是存在着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多个记忆系统,它们分别中介于不同的记忆形式。这一时期明显的特点是将纯粹的心理学研究与神经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也由此对记忆乃至心理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多种研究方法的出现和结合也促进了这一阶段的研究,如脑功能成像技术、神经心理学方法、计算机模型的研究等。

二、多重记忆系统

认知神经科学以多重记忆系统(multiplememorysystem,简称系统说)为理论基础,研究不同记忆系统的特征及神经基础。系统说以实验性分离为依据,虽然有关记忆系统的分类不统一,但都认为脑内存在着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多个记忆系统。我们对于多重记忆系统的认识大多来自对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病人的分离现象的研究。其次,动物实验、脑功能成像研究等也是研究学习记忆的重要方法。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大类。Schacter(1987)又将长时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两种,而Squire等(1993)则将长时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两大类,它们又分别包括不同的记忆形式

三、研究领域

学习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通过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神经心理学方法、动物实验和计算机模型等方法相互结合的研究思路,近年来学习记忆的研究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一)、工作记忆

Baddeley等(1991)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包括三个部分,即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executivesystem)、语音回路(phonologicalloop)和视觉空间储存(visuospatialsketchpad)。工作记忆的概念来自一种假设:某种形式的信息储存对于许多认知活动,如学习记忆、推理等,是必需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贮存和保持信息。

工作记忆与额叶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背外侧前额叶(dPFC)。1969年,TimShallice&ElizabethWarrington报道了一例病人K.F.,左侧perisylvian

损伤引起数字广度减小(两位),在自由回忆中没有近因效应,但长时回忆能力正常。额叶损伤病人在延缓反应和延缓交替反应中同样受损,尤其是双侧损伤时。脑功能成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工作记忆的神经基础。在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46

区较为活跃,右侧大于左侧。研究表明,被试在完成短时记忆(STM)和长时记忆(LTM)任务时,都可以激活右侧额叶、双侧顶叶和左小脑,但和LTM相比,完成STM任务时左前额叶的激活程度较大。D'Esposito等采用双任务法观察到,被试在同时完成语义判断任务和空间旋转任务时,dPFC的血流增加,其活动是中央执行系统的神经机制。一项听觉工作记忆实验也表明,当要求被试立即判断两个音的音高是否相同时,可以激活右下及右上前额叶(47、11及6区)、扣带回,而在延迟后回答则会明显激活双侧dPFC。同时,脑功能成像结果与动物实验一致,也表明与空间信息有关的加工过程与dPFC有关。当呈现20个点阵图,要求被试3s后再认,并以知觉任务作为控制,发现被试的46区激活明显,且右侧大于左侧。

(二)、情节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长时记忆的一种,它是指需要有意识提取的记忆,它包括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两种。情节记忆是指有关个人的自传性质的记忆形式,而语义记忆则是指事实和有关世界的知识。

遗忘综合症(amnesicsyndrome,amnesia)是脑受损后(疾病、损伤、应激

等)引起的记忆障碍,对遗忘症病人的研究,并结合记忆的认知理论,我们可以在功能层次和神经生物学层次上深入理解记忆的组织,包括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等。研究表明,海马区是与情节记忆有关的重要部位,单纯的双侧海马损伤就可以引起遗忘症,但其邻近皮质对学习记忆也有影响,而且记忆障碍的程度与损伤部位和大小均有密切关系。

此外,额叶参与情节记忆的编码和提取过程,研究者们发现,额叶两侧在情节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左侧更多地参与从语义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并同时对其新异之处编码,右侧则主要与情节记忆的信息提取有关。Tulving 等曾对此提出了有关PF功能的HERA模型

(hemisphericencoding/retrievalasymmetrymodel)。

学习记忆会伴随神经元之间突触可塑性的变化,1960s发现了海马部位的LTP(long-termpotentiation)现象,被认为是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机制,与记忆的储存有关。

(三)、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的关于事实和概念的一般性知识。语义记忆与获得这些知识与

特定时间和地点无关。如情节记忆可以记得去某地旅游(如北京)的情景,而语义记忆则是指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一般认为,遗忘症病人的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都有受到损害。但是比较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的损伤程度是较为困难的,因为情节记忆是指不能重复的事件,而获得语义知识将依赖于信息的重复,因此,遗忘症的情节记忆损伤要大于语义记忆。其次,它们之间的比较还依赖于对语义记忆的定义,遗忘症的有些语义知识受损(如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有些语义记忆保留(如学习人工语法的能力等)。在这方面是存在较大争论的。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发现,有特定分类的语义记忆障碍,如有生命-无生命的分类。

(四)、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itmemory)又称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memory),它是指对先前的经验不需要经过有意识提取的一类记忆形式(Schacter,1987),与之相对的是外显记忆(explicitmemory)或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memory)。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对内隐记忆的研究在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各个领域中都逐渐深入。国内一些学者于80年代末也开始了对汉字启动效应

的研究(朱滢等,1989,1991;杨治良,1991),近些年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逐渐增多,范围也逐渐扩展,包括理论探讨、态度形成和临床应用等。内隐记忆包括多种形式,如启动效应、程序性记忆、内隐学习、习惯形成、条件反射等。

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s)是内隐记忆的主要形式之一,即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或类似任务的促进作用(朱滢,1992)

1、启动效应

知觉表征系统(PRS)是对形式和结构的加工及表征系统,与词或物体的意义或联系无关。PRS是与知觉启动相关的记忆系统,它的发生也较早,对药物不敏感。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启动效应的性质是很重要的,但要对启动效应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就必须对它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包括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和脑功能成像研究。

遗忘症病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他们常常不能记住新学习的东西,对发病前的知识也有遗忘,外显记忆严重受损。但是另一方面,遗忘症病人在许多知觉启动任务中表现出正常的启动效应。因此,知觉启动可能发生在知觉加工过程

的早期阶段,也就是说,在语义分析和海马结构参与记忆形成之前,其脑结构与支持外显记忆的内侧颞叶-间脑系统相分离。而且,在一例双侧枕叶受损病人(L.H.)和一例双MTL受损病人(H.M.)间出现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双分离现象,其中H.M.外显记忆受损而知觉启动完好,L.H.的知觉启动受损,外显记忆正常(Keaneetal,1995)。双分离的实验证据表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依赖于不同的脑结构或记忆系统。枕叶视皮质参与了视知觉启动,并和内侧颞叶-间脑系统、参与语义启动的联合皮质相分离。采用脑功能成像的研究结果与神经心理学的基本吻合,并有进一步的阐明。除知觉启动外,对概念型启动、联想启动的研究尚存在较多争论。

2、程序性记忆

除启动效应外,遗忘症还可以学习一些程序性知识,包括知觉的、运动的、认知技能、习惯和有关序列(serialreactiontimetask)的内隐知识等,并与外显记忆分离。

ScottGrafton等(1995)曾采用PET,以双任务以实验任务,研究了序列学习相关的脑机制问题。被试对刺激序列进行反应,同时要数在声音序列中低频的

数目,结果表明,双任务条件下激活了运动前区、左侧SMA区和双侧壳核。当听觉干扰任务去除后,7/12意识到序列的存在,右dPFC、右侧运动前区、右侧壳核及双侧顶枕皮质均被激活。二者的不同在右侧颞叶、两侧顶叶、右侧运动前区和扣带回前部。与来自TMs等研究相结合,结果表明,运动区参与运动模式的程序性学习。在对Huntington's病人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与遗忘症双分离的现象,他们的程序性学习受损,而补笔等内隐记忆正常。

3、非陈述性记忆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对非陈述性记忆细胞机制的研究是从Kandel对海兔(Aplysia)和Benzer 对果蝇(Drosophila)开始的。这些动物的大脑结构比较简单,神经元较少,因而适于用来研究细胞和分子机制。

对海兔的缩鳃反射等的研究表明,非陈述性记忆的储存主要依赖于信息的加工,贮存于产生行为的神经通路。而在陈述性记忆中,内侧颞叶系统是其储存地。这方面的研究也揭示了与记忆相关的突触可塑性的变化。与陈述性记忆相同,非陈述性记忆的长时贮存也需要新的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短时记忆是对已存在的蛋白质和突触联结的调制,而长时记忆则是包括CREB中介的基因表达、蛋白质

合成和突触联结的增强。

认知神经科学知识点总结

1、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实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园里的科学。 2、智能实体——是人类、动物和智能机的泛称。 3、研究人类智能的科学有心理学、心里语言学;研究动物智能的有动物心理学 和比较心理学;研究机器智能的科学有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学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4、神经科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均以“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揭示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各个水平上阐明其机制,以及预防、诊治神经和精神疾病患”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胚胎学。。P2。。。等。这些学科彼此渗透,互相支持,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构成当代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 5、《人治神经科学》一书的主要思想就是阐明组成脑的分子和细胞如何以其可 塑性参与脑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形成,进而通过结构与功能系统映射的进化,逐渐出现了人类的意识和多层次的精神活动。 6、人治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 (1)物理符号论、信息加工学说和特征检测理论 (2)联结理论、并行分布处理和群编码理论 (3)模块论或动功能系统论 (4)基于环境的生态现实理论:认知科学家们一直把认知过程堪称是发生在每个人头脑或智能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环境作用的观点则 认为认知决定于环境,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之中,而不是简单 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之中。 (5)机能定位论:试图为每一种高级功能在脑内找到一个中枢,或一种特意的细胞。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曾以半讽刺的方式,否定了祖母 细胞是识别熟悉面孔的特意细胞。 7、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包括两大类互补的研究方法:一类是无创性脑功能(认知) 成像技术;另一类是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前一类方法中又分为脑代谢功能成像和生理功能成像两种;后一类方法中包括单细胞记录、多细胞记录、多维(阵列)电极记录法和其他生理心理学方法(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等)。

认知科学的评比.

认知科学的评比 科学在20世纪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物理科学为代表的,如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后来的混沌。物理学在20世纪是科学的样本,可以看看波普尔、卡尔纳普、库恩、查尔默斯等均以物理学为样本建立起自己的科学哲学理论。而另一条则是以包括认知科学在内的"意向性科学"(intentional sciences)为代表的。所谓意向性科学指的是涉及到符号、指称和解释如逻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部分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20世纪是个伟大的世纪,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探索宇观和微观世界过程中,物理学将人类理解的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境界。现在看来,物理学关于"极大"和"极小"这两个世界的知识再过100年,人类恐怕也永不完。与此同时,介于这两个极端的宏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却遗留下了大量的尚未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回采",解决我们实际面临的种种问题。在新的世纪中,科学研究的背景将逐渐转换到这个新的层面进行作业,也就是说,以"意向性科学"为线索的探究路线将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进路。 明尼苏达大学认知科学中心于1999年举办了一次《千年项目》(Millieum Project)活动,目的是评选20世纪认知科学中的100部优秀作品。活动开始到1999年12月1日为止,在下面网站上共收到305部学术著作和一部电影的提名。实际上,这类评选活动在一些重要的时间关口总是层出不穷。说有多么权威似乎谈不上。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将此类活动完全视为炒作。尤其是关系到某个学科的评比,尽管会有照应不周全之处,但总还是会有一定道理的。 《千年项目》组由以下专家组成,Apostolos Georgopoulos (神经科学);Jeanette Gundel (通信紊乱);Paul Johnson (卡尔松学院);Dan Kersten (心理学);Chuck Nelson (儿童发育);Bruce Overmier (心理学);Herb Pick (儿童发育);Wade Savage (哲学);Patty Costello (研究生院代表, 认知科学中心)。以下便是该项目组从305部作品中评选出的100部作品。排在第一位的是影响最大的。 20世纪100部最据影响的认知科学作品: 1、《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作者:乔姆斯基(N. Chomsky),The Hague: Mouton)(1957); 2、《视觉:人类视信息的表征和处理的计算探究》(Vision: A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uman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Visual Information),作者:马尔(D. Marr),San Francisco: W. H.

学完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学完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消费心理学呢?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有一个人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包括了很多,而消费心理学就是其中之一。我觉得学了消费心理,无论是自己作为消费者,还是从事以后的营销路等都是有用的,起码不会那么容易受到欺骗或者买了不必要的东西,而作为营销者对自己了解顾客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措施也是有必要的。 消费心理学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比如说广告与消费心理。有句话说:成功的广告是遵循消费心理规律的广告。其中,最初的纸尿裤广告是以让妈妈领孩子的时候更轻松,更舒服为中心的视频广告,但是由于家里婆婆的传统认知与思想而不太倾向于用纸尿裤来让妈妈更舒心,认为这种对妈妈有利,而对宝宝可有可无的东西,不应该去消费,因此最初的纸尿裤进入中国市场时营销效益不是很乐观;随后,纸尿裤广告重点以孩子为中心,妈妈却占了宝宝的光变的更舒心,将纸尿裤对宝宝的好处写入广告,对宝宝的成长有帮助的元素加入广告后,诱发了消费者的需要并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每一位父母长辈都会为了孩子的一切去购买这种商品,认为对宝宝有好处而且对妈妈也有好处的商品值得去消费使用。因此,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情动人,道出多数消费者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引起大家感情上的共鸣,让他们觉得广告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自然而然对这个产品刮目相看。 在消费心理课上,学到了思维与记忆的重要性。记忆是美好的,记忆是在记下之后去回忆的过程,一个人的酸甜苦乐都是在记忆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只有记没有忆,问起以往的事情就像倒带一样,没有任何的心中体会,就会觉得这些事情平淡无奇,另外我们的记忆是衰减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段话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模糊,想要记得更清楚,只有时常

记忆心理学读书心得

《记忆心理学》观后感 关于记忆问题世界各国专家已经讨论已久,出现了各种学说和观点。最早把心理学与人类记忆的相关规律作为实验的是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他对心理学和记忆相关的研究给后人提供了基础。继他之后Titchener采用内省法 研究了记忆的表象,后象了和意向类型,探讨了倒摄抑制,联想干扰,和中介 联想等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下,通过将机器系统和生命系统加以类比,认知心理学出现了。通过不断地发展,近几年记忆研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元记忆,自传体记忆,内隐记忆,错误记忆等。 随着不断的发展和相关科技领域的进入,发现了头部关于记忆的主要组成。颞 叶内侧的海马结构起到了长时记忆和储存的重要性。颞叶外侧的新皮质也对记 忆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个。通过各种实验,颞叶的损伤可使人失去长时记忆的能力。 在科学家揭开人类记忆之谜时,元记忆纳入了记忆心理学的范畴之中。所谓元记忆是人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通过本书能够使人认识到记忆 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的记忆容量有多大,为什么会产生遗忘,什么样的 材料容易记住,如何能将学会的东西记住更长久,怎样才能有效的学习等记忆。

在记忆的种类中认识到人类的记忆方式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 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四大类。按照记忆的特点,记忆的储能过程还有时间的长 短分别有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的记忆心理学研究领域我们能够看到,无意 音节的速度与识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 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高达9倍,材料的长度和数量对完全再现所必须的重 复次数的影响,材料愈多,所用的时间越长。学习和回忆之间的时间历程随着 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的越来越少。在各项研究的的过程中科学家通过曲线描述 了遗忘的过程。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 忘的曲线逐渐变慢。通过该曲线发现了长时记忆中保持的和持续的时间,长时 记忆中信息保留的时间为数十年。因此儿童时期学过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有使用,一旦有机会重新学习,都会较快的恢复到原来水平。从这写相关的实验和 比较当中发现了如何把已经记忆的内容提取出来,当回忆不起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去寻找线索。例如情绪可以起到记忆的影响,通过令人高兴和令 人恶伤比较发现,当人高兴时回忆起更多事情,相反则很少。一般来说积极情 绪比消极情绪更有利于记忆,强烈的情绪体验能导致异常生动、详细、栩栩如 生的持久性记忆。另外,当要记忆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没有多少联 系时,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最大。 最后再谈谈我对怎样提高记忆的方法。记忆和遗忘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掌握了记忆的规律,学会组织信息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其中几种记忆方法比较实用和便于学习。

研究生《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概要

附件二: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推荐评审教授综合材料一览表 推荐部门(公章)2010年3月21日 姓名邓晓红性 别 女 出生 年月 1967.9 高校 教龄 7年党政兼职系主任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及任职时间 副教授(2005.9) 4.5年 原学历学位及毕业时间、学校、专业1990年6月在同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 医学学士学位,医疗专业 最后学历学位及毕业 时间、学校、专业 2003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 神经病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历 工作简历1990.6 - 1997.9:湖北省梨园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1997.9 - 2003.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读硕、博 2003.9 – 2005.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国内访问学者 2005.1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计 算 机 年 度 级 别 成 绩 免 试 外 语 情 况 年 度 级 别 成 绩 免 试 考 核 等 次 2007 2008 2009 20 09 高 级 合 格 √ 优 秀 合 格 优 秀 进 修情况2003.9 - 2005.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国内访问学者 进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教学 奖励 情况 07-09年度湖北大学优秀教师标兵(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审条件) 2004年湖北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 任现职至今每学期教学质量评价全部为优秀 2009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篇) 2008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 2006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排名第三) 主讲的《心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排名第三) 近年教学工作情况授课门数 6 主要 授课 名称 本科生:《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基础》 研究生:《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认知心理学研究》、 《医学与认知心理学专题》 是否 公共课 心理学基 础是公共 必修课 教学 质量 评价 优 秀 良好 一 般 较 差指导研究生数9 核定年教学工作量188 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461 √应完成全日制本专科教学工作量333 实际完成工作量1533.4 任现职以来科教研情况科 教 研 项 目 项目名称、来源、时间本人承担的具体任务及排序 授奖或签定部门及获奖 级别、鉴定结论 1.《右侧颞顶联合区在注意瞬脱中的门控作用:fMRI、ERP和TMS研究》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项目) 2.《不同亚型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的研究》 200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3.《强迫症患者抑制能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2009年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4.《武汉地区本科毕业生择业焦虑与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的关系》 2009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 5.《强迫症患者的冲突监测处理系统功能研究》 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6.《强迫症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 2004~2006年湖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二主持人经费5万 主持经费2.5万 主持经费1.2万 (另0.8万2010年划拨) 主持经费0.3万 主持经费0.3万 主持经费0.6万 在研 已结题 在研 在研 在研 已结题 著作、论文名称(作者序、刊物、时间、出版社、书刊号) 代 表 作 1.《强迫症患者反应抑制缺陷及注意的调节作用》. 第一作者.心理科学, 2006,29(5): 1203-1205 (重要核心) 其 它 著 作 论 文 2.《注意瞬脱的暂时性失控理论》.第一作者.心理科学, 2008, 3: 751-753 (重要核心) 3.《注意瞬脱神经机制的研究》. 第一作者.心理科学, 2006, 29(2): 508-510 (重要核心)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二主持人(重要核心1篇) 5.指导学生获2008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1篇(重要核心1篇,普通期刊1篇) 6.指导学生获2006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1篇(重要核心1篇) 7.《忽视症多感觉通道缺陷研究的新进展》. 独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1): 109-110 ( CSSCI期刊 ) 8. 参编《心理学导论》第三章(教材).2006年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9.《阈上及阈下情绪线索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 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会议交流。 10.指导的《情绪面孔对注意范围的调节作用》获2009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申报)(普通期刊) 11.指导的《阈下情绪对空间注意定向的影响》获2009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申报)(普通期刊) 12.《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第一作者.心理学报,2010,3:1~9(2010年3月出刊,2009年9月录用)(权威期刊) 13.《单侧空间忽视的类型及发生机制》.第一作者.中外医疗,2010,6: 21~22(已出刊,2009.12录用) 14.《情绪效价对注意范围的影响》.第一作者.科技创新导报,2010,5: 243~245(已出刊,2009.11录用) 15.《阈下情绪面孔对注意的自动调节》.第一作者.科技创新导报,2010,7 (2010年3月出刊,2009.12录用) 16.《不同情绪效价对返回抑制容量的影响》,中国科技纵横,2010,4(2010年3月出刊,2009.11录用) 17.《不同情绪效价对返回抑制时程的影响》,中国科技纵横,2010,4(2010年3月出刊,2009.12录用)

认知科学 实验proposal

权力概念的左右方位的空间隐喻对于权力判断的影响 MG1407038田园 认知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对于抽象概念的表征。对于概念表征研究的第二次认知科学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Lakoff等人为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者掀起了一阵具身理论的研究狂潮。不同于传统认知理论,具身理论认为计算并不是理解和建构认知活动的唯一方式,认知活动与人类身体及其所处环境的互动密切相关(叶浩生,2011)。心智依赖于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形式,深植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认知具有具身性和情境性(李其维,2008)。 在具身理论研究的大潮中,对于抽象概念的隐喻话研究也应运而生。例如,Meier和Robinson(2004)让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方和下方的积极词或消极词进行效价判断,结果发现积极词呈现在上方比呈现在下方时被试反应快,而消极词呈现在下方比呈现在上方时被试反应快。他们的结论说明了被试更倾向于把积极词汇与上这个方位进行联系,把消极词汇与下这个方位进行联系。国内有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吴念阳,刘慧敏,徐凝婷,2009;张积家,何本炫,陈栩茜,2011),研究结果与Meier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另外,Meier和Robinson(2006)进一步研究发现被试抑郁程度越高(情绪越低落),对呈现在较低视觉空间区域中的探测词的反应就越快"。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空间方位与抽象概念进行联系,从而建立具象的表征形势。 在这些研究中,对于权力这一抽象概念的表征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Schubert ( 2005) 的研究首先发现了垂直方位与权力的隐喻传导效应,他将权力词汇分别呈现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结果发现,与下方相比,当高权力词出现在上方时,被试对其权力大小判断更快;而低权力词恰好相反。Giessner 和Schubert ( 2007)发现,对领导权力的判断与垂直空间位置相互影响。当要求把领导者的名称放在图画中时,领导者的权力越大被试就越倾向把他的名称放在更上方的位置。另外,增加图画中领导和员工名称之间的垂直距离,被试觉得领导者更有权力。此外,Zanolie 等人( 2012) 从行为和脑电两个方面发现,权力高低会影响被试对不同垂直方位的注意,当启动高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上方的信息反应更快,而启动低权力时被试对屏幕下方的信息反应更快。总体而言,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人们对于权力的判断会受到垂直领域的影响,且人们更倾向于把上方与高权力进行联系。 然而,垂直方位仅仅是一个维度的空间表征。在其他维度,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这是本次研究中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本次研究中,左右方位对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左”与“右”的基本意义是指示空间方位,在众多语言体系中,人们会将左右与具有与权力有关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例如,例如,在英语表达中,右(right)往往具有聪敏的意味,而左(left)则象征愚蠢。除语言外,在社会规范、文化习俗中左与右也可以体现出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基督教文化中,右代表神圣,因而人们都以右手宣誓。在古罗马,演说者做手势时不得使用左手。在穆斯林文化中,教徒被要求必须使用右手进行饮食,使用左手从事肮脏的工作。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左与右也寓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左侧空间与右侧空间可以用来反映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权势体系与社会准则带有强烈的右尊左卑色彩。例如,在古汉语中,“闾左”指称平民,“豪右”指称贵族。贬官称为“左迁”,升官称为“右移”。时至今日,我们使用的“旁门左道”、“无出其右”等成语依然具有屈左尚右的特点。 然而,尚未有实验验证左右与权力表征是否存在上述联系。然而,有关左右方位在其他抽象概念上的表征问题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更加偏爱右侧的刺激物,Wilson 和Nisbett (1978)无意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总结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收集的大学学习心理学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心理学学习心得篇一《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

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 一、概论 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 [ppt]认知神经科学是阐明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其研究模式是将行为、认知过程、脑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书]认知神经科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层面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分子(基因)、细胞、网络(神经回路)、脑区、全脑、行为等各个水平上对人类的所有初级和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包括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意识等—开展研究。简而言之,它是研究脑如何创造精神的。 二. 方法: 2.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空间contrast与功能共振成像的时间contrast 的概念 结构像的空间contrast:结构像一般认为是比较固定的,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所以空间contrast是被试间某个脑区volume大小的contrast; 功能像的时间contrast:功能像在时间维度上是变化的,使用block design/event related design时,可以在被试内做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当然在这之后也可以做被试间的两个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的contrast。 3. fMRI研究中的多重比较校正的概念。为什么需要做多重比较?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左右)?(答案1:在我们进行voxel-by-voxel比较时,由于比较次数很多,那么犯I型错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还以只进行一次比较的α值为犯I型错误的概率的话,就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理论上比较次数大于1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多重比较校正。 另外,在fMRI数据分析中,我们相信脑的活动应该在灰质的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个voxel内,所以通过多重比较校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个的假阳性voxel排除。fMRI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多重比较校正有FDR(false discovery rate),FWE(family-wise error)和AFNI提供的校正方法。) 4. 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指的是什么? 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受区域性脑血流(rCBF)、血体积(rCBV)等的变化影响,是随着刺激出现从平稳状态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恢复到平稳状态的一条函数曲线。 5. 什么是成像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这两个分辨率都应该指设备进行功能成像的描述。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什么空间水平上反映大脑活动的信号,也就是能在什么样的空间水平上分辨出不同的信号的变化,可以反映为突触级,神经元级,voxel级,脑回级等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脑活动后多长时间内能记录下活动信号,可以反映为毫秒(ms)级,秒(m)级,分钟(min)级,小时(h)级等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单细胞记录 > 颅内ERPs > 颅外ERPs、fMRI、PET。 时间分辨率:MEG、颅外ERPs > fMRI、TMS、PET。 6. BOLD-fMRI, NIRS, EEG/ERP这三种成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两个之间可以同时记录,好处在哪里?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与早期教育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与早期教育 秦金亮儿童应该学什么?能学什么?何时学?如何才能教学的最好?这是所有教育者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儿童各年龄期发展的水平如何?其发展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一直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学科间广泛漏透,儿童发展的研究已超越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传统缰界,“儿童发展领域到目前已成为一个汇聚诸多学科的大熔炉,其知识体系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而且在相关的应用领域发挥巨大作用”(Berk,2006,pp 4)虽然学科的视域变的更为宽广,但研究的的问题却仍然聚焦在基本点上,其中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神经机制就是最重要的基点之一。 从儿童发展的本质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心智全面和谐发展,而心智发展的睛雨表是其神经机制的良性协同发展,即儿童心智的变化都可以在神经机制中找到依据。这正是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在儿童发展研究中迅猛崛起的重要缘由。 重点介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三种理论即成熟理论、技能学习理论、交互式特化作用理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是当代儿童发展研究走出最坚实的一步,由于研究伦理和研究技术水平的限制,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仍未全面深入提示儿童心智发展的神经机制,但它已揭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些方向性问题,指明了当前早期教育中的一些无知举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为科学育儿在向前迈进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对早期教育有如下启示:

1.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在改变过去的“黑箱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 坚实的科学基础。 2.神经发育、生长的可塑性,为早期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位置提供 了科学依据。 3.神经生长发育的主要敏感期在童年早期,应重视早期教育。 4.为促进神经发育和脑发育,应重视适时适宜的教育环境。 5.异常发展的神经机制探讨,为早期特殊教育以及神经康复提供科 学依据。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目前只是生命中的童年,但它的理论立场、思维方式、技术手段筑就了其旺盛的学科生命力。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必将为儿科学临床实践、早期教育实践、儿童社会福祉、儿童看护带来坚实的科学证据和新的儿童发展理念。

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心理学心得体会】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老师的教导,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老师的教导,结合老师的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

人。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讲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

认知神经科学初步了解

认知神经科学的前世今生:简短版 首先,我们要知道认知神经科学是从哪里来的,具体干什么的,为什么存在这样的一个学科?我想可以简要地这样梳理一下: ? 1. 认知神经科学本身只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取向,即采用神经科学的范式来研究人类的心智。 ? 2. 认知心理学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经历了大概四个研究阶段,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是第四个阶段(不同人划分不同,各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也是目前比较受追捧的研究范式。而其余的几个阶段分别是:1. 以计算机作为类比的信息加工理论(把大脑比作序列加工的计算机);2. 以神经网络平行加工为基础的联结主义(认为神经网络整体加工是大脑功能的基础,注意,到这里还没有具体的神经科学证据,大多数模型都是基于算法的计算模型);3. 以生态功效为主要思路的具身化思潮(认为人类的认知是根治于环境以及具身化的过程);而目前的阶段就是 4. 认知神经科学(从神经科学的视角解读大脑认知的功能,探讨心智和大脑的关系)。 ? 3. 我们还要知道,认知心理学本身就是心理学下面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人类对外部世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与机制,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就是探索人类智能的起源、机制和发展过程:为什么人类会成为智慧生物?人类的心智具体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 4. 认知心理学和其他许多心理学分支一样,都起源于哲学,涉及人类了解自身的终极大问:“我是谁?”等等之类的哲学思考。归根到底,就是要认识人类自己本身。 ?关于人类心智的探索,有这样的一段话,可以供读者品玩:“人类需要孜孜不倦地探索两个未知空间,一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宇宙,是二人类自己的内心;宇宙的无限容量,把一切强大的内存,都变成宇宙自己的内存;心灵的无限向度,给人类自己提供了无限的探索性和可能性;内心与宇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超级感应物;内心的未知空间有多大,宇宙的未知空间就有多大;内心与宇宙之间的排斥与兼容,如同两台不同性能、型号、年代的计算机;它们互相在程序上的试探、破解、沟通与交流,其实就是人类对自我,进而对未知空间的新发现、新拓展和新认知。” 所以,如果把上述的梳理倒过来看,大致可以定位认知神经科学前世今生的大体坐标。必须说明的是,以上是非常简要的介绍,忽略了许多有关学科交叉的事实,例如生物学,生理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等学科对认知科学的推动。 -------------------------------------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从基础科学到转换科学 现在,可以具体看看认知神经科学有哪些研究领域了,这些研究其实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问的问题都非常相似。然而,人们通常会把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混为一谈。其实不然,我想以下的这个回答有利于读者了解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思维和视角: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简而言之,

认知科学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的几个基础假设 刘晓力 一、认知科学概况 认知科学是以研究人类认知过程、智能和智能系统、大脑和心灵内在运行机制的一门学科。20世纪70年代(50年代?)兴起,是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哲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学科。 认知科学不同的研究进路 认知科学依据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方法划分为不同的研究进路 心理学进路 语言学进路 生物物理学进路 神经生理学进路 人工智能进路 广义进化论进路 复杂性科学进路 认知科学的起源 认知科学起源于不同学科领域,特别是: 图灵机概念的产生 人工智能研究的兴起 心灵哲学中以普特南(H.Putnam)和福多(J.Fodor)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理论的确立 心理学和语言学乔姆斯基(A.N.Chomsky)等反对激进行为主义的“认知革命” . 认知科学所引发的一些基础问题成为20-21世纪之交涉及领域广泛、争论最为激烈的世界性的科学和哲学的热点问题。认知科学不同的研究进路,决定了关于它的哲学观上的巨大分歧和各种研究范式的激烈竞争。 二、认知科学的几个基础假设 D.Kirsh (1991)提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的五大问题 1)知识和概念化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吗? 2)认知能力及其所预设的知识能否脱离其有机体进行研究? 3)认知的知识形态或信息形态的轨迹是否可用类自然语言描述? 4)学习能否与认知相分离加以研究? 5)是否有对于所有认知的统一结构? 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心灵哲学中的三个方面问题的困惑和困难 1、意向性问题 2、意识问题 3. 心灵是否是涉身的? Mark Johnson总结30年来认知科学的成就对传统哲学的挑战时说,认知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心灵本质上是涉身的; 思想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篇一: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习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

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摘要: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从脑神经的层面对认知进行研究的学科,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脑发育与行为能力和认知发展之间关系。本文介绍了该学科的发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脑机制 正文: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脑发育与行为能力和认知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关注知觉、注意、记忆、言语等认知活动在人生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促使认知发展变化的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交叉融合渗透到该领域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理论探索和未来趋向等诸多方面。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传统认知发展领域相关问题的认识,而且拓展了传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其对异常发展神经机制的研究更为发展异常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在过去十几年中,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主要探讨了大脑结构发育、功能发展与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交互影响,以及心理行为发展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下面从这四个方面介绍当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1大脑结构发育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 结构是功能的基石,不管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其心理

行为的发展离不开大脑结构的发展。正常的大脑发育序列是个体心理行为正常发展的基础;反之,异常的脑结构发展可能会导致个体心理行为发育的异常。认识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毕生发展进程中大脑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且有助于了解人类心智的起源、各种发展障碍的矫治以及认知老化的干预等。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从一开始就把大脑结构发育与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研究领域。 首先,通过研究活体大脑结构的发育规律,发现大脑发育存在非同步性。研究发现,大脑发育的非同步性首先体现在不同皮层区域上。大脑成熟与老化遵循相反的路径和模式。成熟越晚的脑区似乎却反而老化的越早,而成熟越早的脑区却反而老化的越晚。 其次,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揭示了大脑结构发育的个体差异特点,对提出针对性的促进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为认识个体大脑结构发育与其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2脑功能发展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 大脑功能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紧密相关,大脑功能的模块化、特异化以及相关功能网络的形成是心理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转向成熟的重要体现,也是探讨心智起源以及身心关系的重要参照指标。近年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通过EEG、MEG、fMRI和NIRS等信号的变化以及相关功能网络连接模式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2011-02-18 大学时学的心理学理论在大脑里几乎所剩无几,因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边工作边读书,说是一种复习,实际有更多新的收获。这本书以心理学理论结合经典实验,根据实验结论提出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实施建议,真得很实用。 我教低段数学,这个年段对于计算十分重视,尤其是口算。口算是一种技能,要娴熟地掌握它必然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或练习时间。所以,有些家长总是问我这样的问题:老师,我家孩子口算怎么也快不起来,准确率总是不高。以前我只是说口算是需要练的,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学期,我学习了这本书,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家长口算必须靠练,但练也要讲究方法,书中第二部分中说到"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技能方能巩固;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应该有适当的分配,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优越",我建议学生家长开始时让孩子练习的次数多一些,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口算准确率和速度都不错了,可以适当延长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我还建议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反馈,帮助进行批改,随时发现自己在口算训练中的优缺点,进而巩固正确动作,比如一列列做会快些,在写得数时大脑已经在算下一个算式等等。 教过《表内乘法》这块内容的教师会发现,我们教了2--6的乘法口诀,7--9的乘法口诀学生可以无师自通,这就与心理学中"学习的迁移"理论有关。但教师往往也会有困惑,学生基本能按顺序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表,但让他们对口诀就会出问题。所以,教师要变换形式让学生加强记忆,如根据算式写口诀,或补充口诀,或利用本知识点解决问题等等。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实验,我安排学生每节数学课前都要齐背已经学过的口诀,及时复习,加强巩固。 书中第四部分提到了"心理定势"的危害,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心理定势而在做题时频频出错。为了克服学生这种心理定势,让他们形成变通的思维方式,我在教学时会要求学生一题多解,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题目时,首先要有打破学生心理定势的意识,比如平时学生做多了肯定句式的选择题,我们就要变换设计否定式,如"下面()句是6的乘法口诀"可以改成"下面()句不是6的乘法口诀"。对于同一道题,如果我们经常性进行变化,学生就能逐渐脱离"心理定势",思维也就变得灵活,读题审题能力也随将之提高。 总之,这本书不仅可以检验还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的工作更科学更有效。这本书值得反复读,教一辈子就可以读一辈子。

认知神经科学课后习题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细胞机制与认知 如果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神经系统如何编码感觉刺激强度的差异? o张弛同学: 张弛同学根据p36页关于对神经元不应期的描述,在听觉系统对声音频率的敏感性被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所限制。张弛同学所以我的想法是神经元是由动作电位产生的频率来区别刺激强度的差异,这点在听觉系统上可以很好的解释.张弛同学刺耳的声音和微小的声音通过内耳蜗的毛细胞感受转化成相应频率的电信号传送给相应脑区,不同的声音转化后得到的电信号放电次数有着明显差异,图表可见p144 o杨斐曈同学: 张弛同学就我所知道的知识,神经元通过动作电位传递信息,主要是通过频率不同来编码。一般来说,刺激越强,频率越大;刺激越弱,频率越小。听觉系统毛细胞编码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实际上触觉细胞、视觉细胞也都是这样。但是,因为离子通道有绝对不应期,Na+通道会关闭,至少1ms,所以神经元放电频率撑死了是1000HZ,即每秒1000次。但这显然不能完全编码。这里不扯那些非线性编码的问题。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换细胞!实际上有证据表明,刺激增强,反应的细胞也增多。在听觉系统的编码里面就有一对互补的理论:频率说(如前)和地点说(即不同的细胞编码不同的频率)。频率理论和地点理论算是编码的两种常见理论了 o张峻华: 张弛同学仅仅依靠频率编码肯定不够用,况且神经系统工作时很难想像不是协同工作的。张弛同学因此我认为频率编码之外,逻辑上一定有多个细胞、细胞集群联合编码,即使考虑离散的情况,基於每个细胞不同频率响应,排列组合一下,可资编码的内部表徵就很多了。我的想法来自物体识别中祖母细胞vs集群编码。 离子通道的什么特性决定了它们只选择性的针对某种离子,如K+或者Na+?是通道的大小,其他原因还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o张弛同学:应该是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子通道是由氨基酸链组成的多肽分子。氨基酸链形成的三维结构将形成一个特定通道供离子通过同时,在离子通道中央孔区域的化学环境将帮助特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