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引领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手机终端引领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手机终端引领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浅析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宽带业务的影响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多选题 1. 下列关于信息消费说法正确的有√ A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B 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C 能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D 2014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信息消费。 正确答案: A B C D 2. 目前国际上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有√ A LTE FDD B TD-SCDMA C TD-LTE D WCDMA 正确答案: A C 3. 下列关于渗透率说法正确的有√ A 指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总样本中拥有某一共同特征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比例。 B 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指使用本商品的消费者占所有消费者的比率。 C 某地电信运营商现网手机用户3千万,其中使用该运营商有线宽带的用户有30万,其有线宽带用户的渗透率为1%。 D 某地电信运营商现网手机用户3千万,其中开通手机30M数据流量包的用户有1千万,其开通30 M手机数据流量包的用户渗透率为33.33%。 正确答案: A C D 4. 下列关于普及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指调查项目在拟定介入范围已经占有的比率。

B 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指使用本商品的消费者占所有消费者的比率。 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4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D 工信部“2014年6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2.6%。 正确答案: A B C D 5. 下列关于属于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是√ A 开放性 B 随时随地 C 无中心 D 便携性 E 准确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E 6. 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是√ A 智能管道 B 开放平台 C 特殊业务 D 友好界面 正确答案: A B C D 7. 一般说来,移动互联网包含()层面。√ A 移动网络 B 终端 C 互联网应用和服务 D 用户 正确答案: A B C D 8. 下列关于互联网经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户体验至上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有媒体说,中国最好赚钱的年代有两拨,一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另外一拨则是大小SP们,可惜好景总是不长。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 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 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互联网渠道产品及价格管理办法(V1.1版)0704(1)

中国称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互联网渠道产品及价格管理办法 (V1.0版) 为贯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终端公司总部”)电子商务运营策略,更加市场化开展互联网渠道终端裸机零售及基于互联网渠道开展的裸机分销业务,基于互联网运营中心“准事业部”管理原则,特制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互联网运营中心(以下简称“互联网运营中心”)互联网渠道产品及价格管理办法。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仅适用于互联网渠道裸机零售及基于互联网渠道的裸 机分销。互联网渠道合约机分销按终端广东分公司针对实体渠道的产品及价格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条、主要定义 (一)价格定义 1、采购价:互联网运营中心向供货方购进终端、配件时的采购价格; 2、互联网零售价:指互联网运营中心在自有商城、平台店铺等零售渠道面向末端客户开展裸机零售的价格; 3、互联网分销价:指互联网运营中心面向互联网销售商(包括其他商城、其他互联网卖家)开展批量销售的价格。 (二)产品定义

1、终端类: (1)总部类终端:总部集采类终端、总部集采且代理类终端、总部代理类终端; (2)广东分公司省代理类终端:指终端广东分公司与终端生产厂家或生产厂家指定的国包商签订代理协议,并以此为基础,负责在各渠道开展销售推广的产品。 (3)广东分公司代销类终端:终端广东分公司与终端生产厂家或省代通过代销合同建立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销售推广的产品。 (4)他省类终端:指由互联网运营中心与其他省终端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互联网渠道开展销售推广的产品。从合作模式来看,具体包括省际铺货代销和分省发货两种模式。 (5)互联网专属类终端:指由互联网运营中心通过买断或代销的方式,与厂家或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基于互联网渠道的销售推广产品。 2、配件类: (1)终端广东分公司类配件:终端广东分公司与配件合作商通过购销或代销的合作方式建立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销售推广的配件。 (2)互联网专属类配件:指由互联网运营中心通过买断或代销的方式,与配件厂家或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基于互联网渠道的销售推广产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及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我国的移动手机互联网也是在不甘落后的追随着时代的步伐,现在不管是身边的朋友同事谁的手机拿出来不是一个智能手机,走在大街小巷也是随处可见大众的手中正拿着手机在刷微博,玩微信,聊q呢? 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是好,就是一个掌上电脑了,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社交,看图片,发电子邮件等等这些以前在电脑上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完成了,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周边的任何事,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用,不像以前只能坐在办公室内用电脑操作,方便而且时尚,坐在咖啡厅里面喝着咖啡,用手机办公,那是多么的惬意。 中国人口众多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据先关统计表明,统计认为,中国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世界四分之一的“网民”来自中国,真的是力量大啊。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2亿时代:仅仅过去半年,国内智能移动设备用户增加了1.15亿达到2亿,从高端用户为主突然就“漫延”进入了中国社会的主流用户们(更多的女性、学生、蓝领、民工们)这样爆发式浪潮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为什么智能手机这么受欢迎呢?当然也有他的原因,智能手机的功能提升音乐娱乐应用:随着产品、服务的革新和跨越,“中国好声音”走下了电视,进入了智能手机。唱吧、爱唱提供了更智能、更好玩的“卡拉ok”,超越了过去的mp3听歌类产品。同样的,游戏从2d简单单机游戏进入了更完整,强美术/3d的游戏。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新的市场,当然有新的商机,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手机广告也渐渐被大众所接受。 局限观数据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亿用户是一个新的目标,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激起巨浪:技术改变生活,生活改变商业。承载着5亿用户的日常时间和行为决策,移动互联网将在中国激起巨浪。改变社交、资讯、游戏、娱乐会比较快,但与线下商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每个人链接世界、认知社会、传播智慧的首要通道。 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及个人名片上,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随时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同时,还可以方便地用手机识别和存储名片、自动输入短信,获取公共服务(如天气预报),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使用者只需使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平面上的黑方块一拍,即可直接联入一个此码对应的唯一的wap网站页面。 现在许多企业都是有自己的企业网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企业将自己的网扎移动到手机上,wap网站实在是很流行,将自己的网站以一个客户端的形式,用户可以进行下载,用手直接可以访问到企业的网站。 重庆网站建设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技术》综合练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技术》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适用于高等函授、远程教育: 通信工程专业(专科)

第一部分习题 一、填空题: 1. 移动互联网包括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移动互联网技术体系主要涵盖六大技术产业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完整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大子系统组成。 4. 逻辑信道可以分为_______信道和_______信道。 5.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3种主流技术标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采用WCDMA技术的典型代表是欧洲ETSI组织提出的_______系统。 7. Wi-Fi与WLAN的区别是WLAN标准是指无线局域网的_______标准,而Wi-Fi 是无线局域网产品的_______标准。 8. Internet是基于_______协议的网间网,也称为IP网络。 9.某IP地址为10011000 01010001 10000001 00000000,将其表示成点分十进制形式为_______。 10.云计算中的“云”可以再细分为“_______云”和“_______云”。 11. 业务平台的运营模式中,有一种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方式是SP/CP与运营商合作,共同进行业务的运营。其中SP是指_______提供商,CP是指_______提供商。 12. 运营支撑系统是指_______。 13. 一般而言,运营支撑系统包括两部分的内容:_______和_______。 14.移动互联网网络管理具有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由于内存是由_______构成的,没有机械装置,所以内存的读写速度远远高于外存。 16.移动智能终端硬件体系中处理器芯片,在实际商用中通常采用_______芯片架构和_______芯片架构。 17. 移动门户是用户进入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入口。 18. 移动门户根据其依托的技术和用户的使用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类型。 19. 一般而言,移动应用商店可以被认为是以________为载体,以互联网、________为通道,由平台运营者拥有并运营的________数字产品商业市场。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 组长:耿宇琛 组员:郝刘冬林,孟继宇,蔡金成 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它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不足,它实时、高效、便捷等特点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中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所以本文就以中学生为例,简述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积极、消极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中学生 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宽带IP技术为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图像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简单地说,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成一体,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自己需要的互联网服务,利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网上购物、享受无线音乐视频游戏、以及位置服务等等。这些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移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放弃对传统电脑的依赖,特别是3G数据业务与WLAN(无线局域网)

等业务的快速发展,让网络覆盖无处不在,加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便携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的作用日益重要。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将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做到移动改变生活 正文 一、移动互联网定义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则是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项目,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应该将会创造更大巨大的神话。移动互联网向多媒体信息应用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向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将是未来十年内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潮流。无线技术仍然在高速发展,未来空中接口的带宽将不断增加,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关联和交互作业的应用。其业务范围将涵盖信息、娱乐、旅游和个人信息管理等领域。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 (1)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现状及趋势
艾瑞咨询集团 研究院院长 曹军波 2011年12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b03244482.html, 北京?上海?广州?东京?硅谷

目录
? ? ?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移动互联网用户属性及行为特征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PC
智能移动终端出货量 超过PC
Source:摩根士丹利,2011.2
3

苹果和谷歌正在重塑移动消费电子产业的竞争格局
2 0 1 1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终端品牌分布
诺基亚 三星 H TC /多普达 索尼爱立信 摩托罗拉 O PPO 苹果 联想 步步高 天语 其他品牌 0% 5. 2% 5. 0% 4. 3% 3. 3% 1. 8% 1. 8% 1. 6% 1. 5% 1. 3% 8. 8% 20% 40% 60% 80% 65. 2%
2 0 1 1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手机操作系统分布
S ym b i an Ja va W i n d o w s M o b il e A n d ro i d IO S W eb O S Li n ux R IM O S 其他操作系统 不知道操作系统 0% 10% 4. 1% 1. 9% 1. 0% 0. 8% 0. 6% 1. 7% 13. 1% 20% 30% 40% 50% 8. 6% 25. 0% 43. 2%
————————————————————————————————————————— 样本描述:N = 21488,于2011年1-2月在13家主流手机网站及客户端联机调研所得。
—————————————————————————————————————————
样本描述:N = 21488,于2011年1-2月在13家主流手机网站及客户端联机调研所得。
Source:艾瑞咨询

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移动性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能支持单一无线终端的移动和漫游功能,但这种基础协议并不完善,在处理终端切换时,存在较大时延且需要较大传输开销,此外它不支持子网的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首先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目标,然后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工作原理,最后介绍能提高移动互联网工作性能的扩展协议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针对这种情况,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6年开始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目前,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已经出台,相关的各项开发工作都在进行中。 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基于IP分组交换的,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

模移动。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达到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2、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为移动IPv6协议(MIPv6),IETF已经发布了MIPv6的正式协议标准RFC3775[1]。MIPv6支持单一终端无需改动地址配置,可在不同子网间进行移动切换,而保持上层协议的通信不发生中断。 在MIPv6体系结构中,含有3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N)、家乡代理(HA)、通信节点(CN)。其中MN为移动终端;HA位于家乡子网,负责记录MN的当前位置,并将发往MN的数据转发至MN的当前位置;CN为与MN通信的对端节点。 MIPv6的主要目标是使MN不管是连接在家乡链路还是移动到外地链路,总是通过家乡地址(HoA)寻址。MIPv6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移动互联网10大业务及盈利模式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电子阅读移动支付手机电视 摘要:目前,业务发展已成为影响和拉动移动通信行业最主要的市场导向,总结和挖掘市场,未来十大移动互联网业务前景看好。……目前,业务发展已成为影响和拉动移动通信行业最主要的市场导向,总结和挖掘市场,未来十大移动互联网业务前景看好。 一、移动社交将成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 在移动网络虚拟世界里面,服务社区化将成为焦点。社区可以延伸出不同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企业的黏性。宽带的增加将促使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创新,用户的许多需求将在手机上得到满足。而手机具有随时随地沟通的特点,从而使SNS在移动领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以个人空间(相册/日记)、多元化沟通平台、群组及关系为核心的移动SNS手机社交将发展迅猛。 二、移动广告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 手机广告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形态,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动力因素。在Mobile Web2.0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业务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过渡,而作为互联网繁荣的根本盈利模式,广告无疑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带领移动互联网业务走向繁荣。 三、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 信息社会之后将是娱乐社会。PC游戏带动个人计算机的热买,网络游戏可以说拯救了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手机游戏将引爆下一场移动互联网的商战。

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终端上会发生一些革命性的质变,带来用户体验的跳跃:加强游戏触觉反馈技术,通过*纵杆真实地感受到屏幕上爆炸、冲撞和射击等场面,把游戏里面微妙信息传递给了用户,让手机玩游戏的感觉更棒。可以预见,手机游戏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盈利模式,无疑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 四、手机电视将成为时尚人士新宠 手持电视用户主要集中在积极尝试新事物、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年轻群体,这样的群体在未来将逐渐扩大。随着手机电视业务进一步规模化,广告主也将积极参与到其中。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将刺激和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需求,有效促进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2008年奥运将是手机电视发展的契机,带宽的增加增强用户体验,手机电视的视频点播、观众参与、随时随地收看的优势将逐渐凸显。 五、移动电子阅读填补狭缝时间 因为手机功能扩展、屏幕更大更清晰、容量提升、用户身份易于确认、付款方便等诸多优势,移动电子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流行迅速传播开来。内容数字化使电子阅读内容丰富,结合手机多媒体的互动优势,不但增加了音乐、动画、视频等新的阅读感受,还可将这种感受随时带在身边,移动电子阅读市场的繁荣是可以预见的。 六、移动定位服务提供个性化信息 随着随身电子产品日益普及,人们的移动性在日益增强,对位置信息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市场对移动定位服务需求将快速增加。

移动互联网终端方向与探索

一技术趋势k 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索 赵慧玲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并比较了其与传统移动通信业务及互联网问的差别i然后分别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平台和终端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最后对当前互联网中的几大热点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移动网固定网业务平台移动终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将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活娱乐平台。移动互联网将既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又具备智能化终端和移动化特征,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毋庸置疑,互联网是创新最为活跃的一个朝阳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是~次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从世界范围来看,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互联网与传统电信业的融合渗透也在:DHqb臭,网络新媒体、在线娱乐、网络电话等互联网服务,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电信网络技术,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全面提升。有线与无线互联网的加速融合,也催生了一大批集电信和互联网优势的新型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融合渗透,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客户需求已从传统的基本通信业务转向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形态多元化的体验式服务,这对传统运营商构成了巨大的;中击和挑战。 为适应这种环境变化,顺应国际电信业转型的趋势,中国电信三年前确定了“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转型战略。在继续发挥固网话音和宽带接入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互联网应用、信息通信技术、视频内容等业务领域,通过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的融合及价值链的延伸,挖掘客户价值,提升竞争层次,提供便捷、丰富、个性化、高性价比的综合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08年12月12日 臣瞵萎1穆确曩联嘲躺骥糕鞠耢{爱 Web20之父、美国IT业界公认的传奇式人物、“开放源码”概念的缔造者,TimO’Reilly在今年Web20展会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移动计算与Web20商业应用、云计算共同列为Web20的三大机遇。在美国,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增长,目前除了话音通话以外,58%的美国成年用户在使用移动E—Mail、图片下载、地图查询等移动互联网类应用;在日本,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PC用户,人们使用手机可以做从查收邮件到购买车票等几乎任何事情;在中国,移动用户数已经远远高于PC用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也增长迅速。 移动互联网,往往更需要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的合作,合作远大于竞争。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中国。截至2008年6FJ,我国WAP活跃用户数为7305万,占手机用户总数不到15%,而主要国家均已经超过了30%,巨大差距的存在正是巨大的市场空问。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在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同时均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因此合作成为双方的必然选择。例如,互联网巨头Google已经与Verizon、沃达丰、T—Mobile等数家运营商合作推出了移动搜索引擎、JAVA地图等应用。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也并非竞争,而是继承基础上的互补和融合。这里的继承是指今天固定网上开展的业务将来也会在移动网络上开展i互补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摆脱了有线连接的束缚,具备鉴权、计费、位置信息、呈现/漫游信息等优点;而融合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 责任编辑:周霞zhouxia2006@gmailcorn 万方数据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随着2009年3G牌照正式发放,智能手机普及率提高,移动应用服务日趋丰富,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叙述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市场前憬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顾名思义,如同移动电话是相对于固定电话而言,移动互联网是相对固定互联网而言的。目前业界对移动互联网尚无一个相对统一的定义,但对其概念却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从网络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用户行为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这里对于移动终端的理解既可以认为是手机也可以认为是包括手机在内的上网本、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这里前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狭义理解,后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广义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与传统的的网络技术与业务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 (3).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4).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一方面,伴随着移动接入带宽的提高特别是3G技术的商用、智能终端和移动浏览器功能的增强,互联网上基于Web2.0 的应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并结合移动网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可判断位置等特性,产生了许多独特的业务形态。另一方面,移动通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技术考试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 分) 1. 根据提供方式和信息内容的不同,移动互联网门户业务属于 A. 移动公众信息类 B. 移动个人信息类 C. 移动电子商务类 D. 移动运营模式类 2. (错误)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点:移动性、 A. 便携性 B. 连通性 C. 个性化 D. 多元化 知识点:1.1移动互联网概述 的移动业务应用、私密性和融合性。

学生答标准答 [A;] C; 案:案: 试题分 得分:[0] 10.0 值: 提示: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网络层在OSI参考模型中位于第__________________ 层。 A. 2 B. 3 C. 4 D. 5 4. A. 移动 B. 业务

C. 运营 A. 开放移动联盟(OMA) B. 万维网联盟(W3C) C. 移动通信联盟(MTA D. Web技术联盟(WTC 知识点:1.3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标准化 学生答 [B;] 标准答案:B;案: 得分:[10] 试题分值:10.0 提示:

6. 一个完整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网络子系统NSS _________ 、操作维护子系 统OSS和移动台MS四大子系统组成。 A. 无线网络子系统RNC B.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 C. 无线基站控制器BSC D. 无线基站收发信机BTS 7.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又被国际电联ITU称为________ A. IMT-2000 B. IMT-3000 C. 3GPP D. 3GPP2 知识点:2.2 3G时代的组网技术 学生答[A ;] 标准答 A ;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日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据统计1,2014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已达2349万辆,位列全球第一,遥遥领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预测这个数据将会在未来五年里增加到4亿辆。在我国车险中的交强险属于强制保险,因此这一汽车数量的上 亿 长。但由于法律建设滞后、行业自律缺乏和市场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车险中面临着理赔难、销售渠道价格不统一等难题,并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一)我国车险销售渠道分析 1数据来源于Mark Lines。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险公司的营销策略还是依靠营销人员实行人海战术进行直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电(网)销、4S店等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如表1所示)。 表1 车险主要销售方式比较 67.27%,增速迅猛。电话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4.65%,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网络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 10.85%,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达到25.5%,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 相对于传统渠道,电话、网络销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被视为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

销渠道。分析发现,其最具竞争力之处是低于传统渠道15%的价格水平。由于价格仍是当前车险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电销产品的出现恰好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充分说明,费率改革的走向将直接决定车险市场竞争的走势。 2.代理机构 一部分车主通过代理人、4S店购买保险。中国保监会规定车险 在很大的差距。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汽车出险时,车主首先需要及时记录对方的车牌号、对方车主的家庭住址、名字、联系电话以及对方车险的具体情况,然后现场拍照。同时车主也需要记录日期、时间和事故地点;另外如有可能,留下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最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网上或者实体店中填写索赔申请,保险公司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前言: 自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颠覆着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浸润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场、餐厅、公交车……,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你随时都能看见专注于手机屏幕的人。互联网到底有什么魅力,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如此依恋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影响的必要性:不难发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的其实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地图取代了问路,微博取代了聊天。原本需要面对面完成的交流,变成了拍照→打字→上传→刷新→下载→评论,绕了一个大圈,最后呈现在两块3.5英寸的屏幕上。我们低下了头,闭上了嘴,让手指和眼睛取代了嘴巴和耳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呈现隐匿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人们在享受网络交际的便捷和自由的同时,也难免被其自身交流的缺陷和弊端所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社会下的沟通方式并形成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值得我们关注,所以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非常有必要。 互联网时代对沟通方式影响的主要情况: 为了客观了解分析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到底有何影响,我们随机抽取了92名本校在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上网时间、聊天时间、聊天内容、在网络中与人交流的方式及心态以及网络对其现实交流的影响等方面。(1)是否是注册成为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

调查发现%的学生是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当然也有%的学生未注册成为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这个数据有些让我们感到惊吓,当然也存在调查对象未认真填写问卷的因素),这说明网络社交普遍被大学生接受并参与其中。 (2)使用哪些社交网络工具(多选) 通过调查可知,在各种交流工具及平台中,有%的学生通过微信聊天软件与人交流,是所有社交网络工具中占比最大的,其次,有%的学生使用QQ聊天软件与他人交流;另外分别有%、%、%的学生使用微博、人人网、论坛进行交流,并且有%的学生选择其他工具及途径。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使用互联网与他人沟通的范围之广、选择之多。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使用微信、QQ、微博聊天软件及平台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