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转载) (2011-07-26 13:35:56) 转载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 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 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 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 械和复杂机械。 1、首先眼降低大家 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 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2020年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 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 1、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1、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2、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四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

昼夜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昼夜现象。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教学新课 板书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 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评:学生此时的猜想,并不是凭白无故的,他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刚才的观察,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全套】

备课本冀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冀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课件 A4纸气球/孔明灯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今天学习什么课?什么是科学?说说你的想法。预设:科学就是科学家在研究。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大家想探究科学吗?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受科学探究周围事物:

课件展示:出示图片:花朵下雨热气球火车 思考并提出问题: 预设: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雨是怎么形成的? 气球为什么会漂在空中? 火车怎样跑得更快? 学过程集体备课谈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对周围感到好奇的事物是不是能够提出问题? 现在恭喜你,你已经开始探究科学了。 《活动二》、做一做科学探究 出示图片:吹A4纸 让我们猜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预设:◎纸张会向两边分开 ◎纸张会向中间靠拢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做一做。有人愿意来试一下么? 通过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两张纸会向中间靠拢。这是气流的作用。 那么这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发现做到什么呢? 折一个纸飞机,同学们这个是什么? 你们玩过么?你们还会别的折飞机方法吗?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课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板书设计: 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蟋蟀草……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第2课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2、布置展览台。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小结。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变色游戏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 21. 变色游戏 教学目的 能与其它同学合作按照图示进行正确的操作,完成变色游戏,并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能正确判断某一种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明理由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变色游戏的原理,并能举出实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变色现象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变色现象 难点:能辨别哪些变化只是形态上的改变,哪些变化不仅是形态上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苹果、梨、土豆等,小刀、淀粉、碘酒、漂白粉等、白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你注意过切开的苹果放一会儿,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活动一切开的苹果 1.我们将两片切开的苹果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向其中一个培养皿加入柠檬汁,过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的苹果片会发生变化吗?那可能是什么样的变化? 2.指导学生观察苹果片的变化(出示课件) 1)用小刀小心将苹果竖切成两半 2)取一半苹果切面向下放入白醋中,再取出 3)10分钟后观察两片苹果的样子 4)如果我们切开其它的水果或蔬菜,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回怎样? 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4.讨论:(出示课件) 1)两边苹果的变化一样吗?他们还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吗?为什么? 2)实验中将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是两种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为什么?3)苹果片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科学在线,你了解了切开的水果和蔬菜为什么会变色吗?

6.讨论:下列发生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玻璃杯摔破了 放焰火 燃篝火 化冰 7.物质的变化有些只是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刚才的实验中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分别是属于那种变化? 8.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哪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二课时 活动二变色游戏 1.教师介绍变色游戏所使用的材料和用具 2.介绍变色游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4.学生交流评价 拓展活动制作多色果冻 1.介绍活动前准备的材料和用具 2.介绍制作多色果冻的方法 (1)加工制作紫甘蓝汁 (2)加热紫甘蓝汁,再溶入琼脂 (3)在紫甘蓝汁凝固后,加点醋 (4)将果冻另一段浸入苏打水中,这样多色果冻就制作成功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jijiaoban六年级科学xcja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 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 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 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 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 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 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 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板 书设计: 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