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血液检测样本管理程序

01血液检测样本管理程序
01血液检测样本管理程序

血液检测样本管理程序

1.目的

对血液样本的采集、标识、运输送检、交接、预处理、检测、保存、销毁全过程的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以上过程符合安全与卫生要求,血液样本符合检测质量要求及提供可追溯的证据,确保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及时、有效,根据《实验室质量手册》第12条款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检测标本管理的所有过程。

3. 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

3.1.1血液检测样本目测检查标准的制定。

3.1.2血液检测样本验收、交接、处理、检测、保存、销毁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3.2 采血服务科

3.2.1样本采集前对献血者身份和健康状况的确认。

3.2.2全血标本、单采成份血标本按血液检测样本目测检查标准采集留取血样并正确标识。

3.2.3血液检测样本暂存、运输送检、交接。

3.3检验科

3.3.1样本接收人员负责血液检测样本的检查、核对、接收、预处理、

检后样本保存、超过保存期的全血样本和血浆样本的销毁处理。

3.3.2血液检测人员负责血液样本的检测。

4.程序

4.1血液检测样本的采集留取、标识和暂存

标本采集留取前,必须对献血者的身份予以再确认,使标本与献血者惟一对应,确保标本正确留取,具体执行本站《血液标本留取程序》。

4.1.1献血者应知情同意。

4.1.2标本收集管:采用13×100mm的EDTA-K2抗凝真空负压采血管。

4.1.3采血途经:静脉采血。

4.1.4标本采集量:5ml。

4.1.5采取后混匀:标本采集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合5~10次。

4.1.6标本的标识:

4.1.6.1性条形码标识且一一对应,同一献血者在同一次献血过程标本的标识(血液条形码),必须与其同源血液及其献血相关档案资料的标识一致。

4.1.6.2不同类型标本应有相互区别的标识,详见《血液检测样本目测质量标准》要求。

4.1.6.3特殊要求血液标本:机采血小板、Rh阴性标本及其它急需检验的标本等应在相应标本试管标签空白处注明“单采”或“急诊”字样,并在《检验血液标本送检记录》中注明。

4.1.7试管的放臵:必须加管塞,管口朝上垂直放臵,减少管内容物的振动、外溅,避免溶血,减少污染,防止打翻以及暴露于光线下。

4.1.8采集留样后标本信息应再次核对,防止发生错误。

4.1.9血液检测标本的暂存:保持与全血同等的暂存条件,送达实验室前暂存不超过8小时。

4.2 样本的送检

4.2.1送检血标本的要求:

4.2.1.1送检的血液标本应符合《血液检验样本目测检查标准》。4.2.1.2具有唯一性条形码标识。

4.2.1.3样本的类型与数量:标识清晰,与送检记录一致。

4.2.1.4采用抗凝真空负压采血管。

4.2.1.5标本应完全抗凝、无溶血。

4.2.2血液标本的收集和整理

当一批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采血者应对其进行收集和整理:收集和统计该批次标本种类、数量,检查标本标识、质量,并做好标本采集记录。

4.2.3 血液标本的运送

4.2.3.1血液样本采集后由采血服务科在当日下午四点前将血液标本连同《检验血液标本送检记录》送到检验科。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运送应及时通知检验科样本接收人员并明确告之运送时间。

4.2.3.2特殊要求血液标本:机采血小板、Rh阴性标本及其它急需检验的标本等应在采集后10分钟内送检。

4.2.3.3加盖密封,按血型分类摆放试管架上,不同类型标本区分摆放。

4.2.3.4站外标本同全血同等条件运送,执行本站《血液的贮存?发放与运输管理程序》。

4.2.3.5有安全稳固的运送装臵。

4.2.3.6建立运送记录,内容包括:标本采集、接收时间;标本类型及数量;送样时间;送样装臵;温度记录;标本运送和接收者签名等。

4.2.3.7站外采血标本必须在采血后8小时内用专用的保存箱安全运送回血站。运输过程防止剧烈颠簸,有全程温度监控和记录。

4.3 血液样本的接收

4.3.1接收人员按《血液检测样本目测质量标准》的要求及《检验血液标本送检记录》进行检查、核对标本质量及数量。

4.3.2核对无误后,按检验科《血液样本接收处理标准操作规程》接收。

4.3.3记录样本的接收时间、数量,交接双方共同签字确认。

4.3.4不符合接收标准标本的处理

4.3.4.1对不符合标本接收标准的标本,标本采集人员应纠正后再进行交接。

4.3.4.2对无法纠正的标本,采集人员应重新留样后接收人员按《血液检测样本目测质量标准》的要求核对后再交接。

4.3.4.3无法重新留取的标本,实验室主管应对其进行评估,并上报处理。

4.3.4.4将不合格情况记录在《检验血液样本拒接记录》上。

4.4血液检测前标本的处理

按检验科《血液样本接收处理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4.4.1样本接收人员对接收后的血液标本及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结束后检查离心效果,保证血浆血浆与细胞层分层清晰,无溶血和纤维蛋白析出并及时填写标本处理记录

4.4.2急需检测的样本离心后送检验工作室,暂不检测样本立即臵于样本保存冰箱暂存待检。

4.5血液样本的检测

4.5.1样本检测前应将样于室温放臵30分钟以上,平衡致室温,并对检测本进行再确认,不符合检测要求血样重新离心处理。

4.5.2标本接收人员负责检验前标本离心效果及类型、数量的再次核对。科室负责人对处理的标本检查验收,并在《检验关健控制点监控记录》中记录。

4.5.3 样本接收人员将验收合格标本按《血液检验样本接收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编号并摆放加样设备样本架上。

4.5.4血液检验人员确认血液样本的类型、数量、编号均无误后加样检测。

4.6检测后血液标本保存

按检验科《血液样本接收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留样、保存。存放标本要按日期存放,便于查取;存放标本在规定环境下存放,配备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设施,并进行维护,监控和记录,保证标本在保存期间不发生非正常的损坏和变质。对保存标本标记检测日期和数量并填写保存记录。

4.6.1保存地点:检验科带锁的血样贮存专用冰箱/冰柜内,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

4.6.2样本保存量:

全血标本:大于5cm的血样辫。

血清标本:大于0.3ml。

4.6.3保存条件:

全血标本:2~6℃冰箱中保存。

血清标本:≤-20℃条件下保存。

4.6.4保存期限:

全血标本:全血有效期内。

血浆标本:全血或成份血使用后二年。

4.7抗-HIV和抗-TP初筛阳性标本送检

执行《疫情报告程序》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4.7.1送检标本分样标识

分样标本与最初原始标本使用的标识号应保持一致,如果使用了不同的标识号,也应保证上述两个标识号有惟一关联,使分样标本可追溯至最初原始标本。

4.7.2避免分样或加样过程中样本被污染或稀释。应使用一次性加样针,防止使用永久性加样针时由于标本残留造成污染和清洗液残留造成标本稀释。

4.8 检测后血液标本和超过保存期的全血与血浆标本处理销毁

检测后的血液标本,在检测报告签发后即可处理销毁;保存期满的全

血血辫和血浆标本经实验室主管批准后审核后方可处理销毁,并填写相关记录。

4.8.1标本的销毁方式:

由检验科安全卫生消毒人员收集到黄色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密封,防止标本渗漏。再由血站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接收、高压消毒处理后移交市医疗垃圾处理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4.8.2标本销毁的审批、核对:

留样保存标本到期销毁前由科室负责人核对、审批无误后再进行处理、销毁。

4.8.3标本处理的其它要求参照血站《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5.相关文件

5.1《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5.2《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5.3《实验室质量手册》

5.4《疫情报告程序》

5.5《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5.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5.7《血液标本留取程序》

5.8《血液检验样本目测检查标准》

5.9《血液的贮存?发放与运输管理程序》。

5.10《血液样本接收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标题目录章节号 环境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保定心慧教育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标题目录章节号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标题目录章节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 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

物样本库又称生物银行,主要是指: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应用健康或疾病生物体的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样本,以及与这些生物样本相关的(临床、病理、治疗、随访、知情同意等)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和应用系统。 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高质量的临床生物样本库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样本和相关临床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是转化医学产业中重要的上游支持。 由于生物样本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高质量的生物样本对于生物医学研究越来越重要。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能够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样本库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我国目前已有的样本库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及数据采集采用纸质记录,再由样本库工作人员手动录入电脑,这种模式不仅费时费力,也容易录错。因此,早期建设的生物样本库仅有简单的存储功能,对于样本的研究不深入,难以为转化医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带动样本库的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快速追踪样本信息和记录,而且对于生物样本的科学收集、诊治的临床信息、实验数据等进行了科学规范化管理,增加了样本管理的准确度。 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应包括样本管理、设备管理、样本信息查看、样本生命周期的操作记录等,对样本状态和使用情况做实时监控。 有序的空间管理是生物样本库管理的第一要务,用条形码、二维码技术,准确定位每个样本的位置,记录样本信息,做到管理的科学化,始终了解样本

的状态(收集、处理、存储、出库、入库、运输、使用等过程),使流程管理自动化。样本数据管理有效、可追溯,保障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同时,在保障隐私权的前提下,支持多家分布式样本库建设,促进样本资源的共享。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文件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编写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日期:

1.目的: 对检测报告的容、格式、编制、修改、签发、存档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和客观而有效的检测报告。 2.围: 适用于本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管理。 3.权责: 3.1…负责检测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和检测报告的编制。 3.2…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 3.3…批准检测报告的签发。 3.4…负责检测报告盖章、发放、副本(或拷贝)存档。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1对完成的每一次或每一系列检测项目要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检测报告, 在为部客户进行检测或与客户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可以简化的方式报告结果,但有关信息可从本检测中心随时调用。 5.2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容 5.2.1检测报告由封面、检测容、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检验、审核、批准人签名等 组成。报告的格式、容应满足客户或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适用于所进行 的各种检测类型,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是以下要求的容: 5.2.1.1标题:检测报告; 5.2.1.2本检测中心的名称和地址; 5.2.1.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在报告上编制编号和页码、以确保能够识别 证书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并打印“以下空白”作为报告的结束语; 5.2.1.4客户的名称或地址:标明委托方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5.2.1.5所用方法的标识:给出检测所依据的文件名和编号; 5.2.1.6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标识; 5.2.1.7日期:检测日期、有效日期,有必要时,给出抽样日期或委托/接收日 期; 5.2.1.8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的说明; 5.2.1.9检测结果: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给出结果(适用时,带有法定测量单 位); 5.2.1.10检测人、审核人、批准人的、职务、签字或等效标识;

ISO14001-2015全套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

全套ISO9001:2015及ISO14001:2015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目录 0.1章颁布令 (3) 0.2 章管理方针、目标 (4) 0.3章公司组织机构 (5) 0.4章管理职责描述 (5) 1章范围 (9) 2章引用标准 (9) 3章术语和定义 (9) 4章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环境 (10) 4.1 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10) 4.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0) 4.3 管理体系范围 (11) 4.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1) 5章领导作用 (13)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13) 5.2 管理方针 (14) 5.3 岗位职责与权限 (14) 6章策划 (15)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5) 6.2 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7) 6.3 变更的策划 (18) 7章支持 (19) 7.1 资源 (19) 7.3 意识 (22) 7.4 顾客沟通/信息交流 (22) 7.5 文件化信息 (22) 8章运行 (23)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23)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24) 8.3 设计与开发 (25)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28) 8.5 销售和服务提供 (29)

8.6 产品放行 (32) 8.7 不合格品控制/应急准备及响应 (32) 9章绩效评价 (33)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33) 9.2 内部审核 (35) 9.3 管理评审 (35) 10章改进 (37) 10.1 总则 (37) 10.2 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37) 10.3 持续改进 (38) 附录A: 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 (39) 附录B: 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1)

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哪些

实验室管理规则制度有哪些 目录 1. 实验室管理制度 2. 检验员岗位职责 3.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4. 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5.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6.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7. 实验室卫生制度 8. 化验员更衣室规章制度 检验员岗位职责 1. 检验人员应系统掌握检验方法和检验所依据的标准,了解检验过程。 2.做好检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标本等),并保证达到检验要求。 3. 对所领用的精密贵重仪器要加强管理,经常检查,精密贵重仪器要记录档案,明确责任。要熟悉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和操作方法,要具备维护,保养的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维修,因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者,应酌情处理。 4. 遵守实验室制度,按时上、下班,工作时要坚守岗位,配合主管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5. 实验室人员要经常打扫和保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使用的仪器、药品要经常洗涤、擦拭,做到窗明几净,台面整洁,放置有序,标志分明,使用方便。 6. 加强仪器设备和器材的管理,保证帐、卡、物相符,如有损坏、丢失,必须上报主管领导研究处理。对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损坏严重无法修理的仪器、设备和失效药品,实验室统一上报,经批准后进行妥善处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拿用。 7. 检验人员要本着节约精神,严格控制实验中各类药品的使用量,不得随意浪费,对损坏的仪器将按个酌情进行处理。 8. 一般常用的仪器和药品的领用由检验人员填写领用单,上级主管签字后,在库房领取,精密贵重仪器领用须主管和总经理签字。任何人不得将实验室任何物品转送他人,公司其他部门借用仪器药品,须经主管同意后,并办理借用手续。外单位及个人借用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 9. 加强工作,确保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中毒、爆炸等危险事故发生,下班时要认真检查各实验室门窗、水、电是否关好,发现有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报告,对废液要倒在统一指定的地方,及时销毁处理。 10. 完成上级主管交给的其他任务。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 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药品。 2.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等当茶具使用。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环境治理体系程序文件

某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12年 3月 8 日批准2012年 3 月 9 日实施

目录 编号编写者韩超 1、环境因素识不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猎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治理程序 5、信息交流治理程序 6、文件治理程序 7、应急预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治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治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阻碍治理程序 13、能源操纵治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治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治理程序 16、噪声操纵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治理程序

1.环境因素识不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操纵和可能施加阻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不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治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不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不。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不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不。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不工作时,采纳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识不出,没有遗漏。(二)识不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今后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阻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阻碍。(四)对环境的阻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阻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阻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阻碍

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管理系统

生物样本库又称生物银行,主要是指: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应用健康或疾病生物体的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样本,以及与这些生物样本相关的(临床、病理、治疗、随访、知情同意等)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和应用系统。 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高质量的临床生物样本库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样本和相关临床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是转化医学产业中重要的上游支持。 1、我国生物样本库建设的进程 我国生物样本的收集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一些医院已开始建立自己的样本库,但这些样本库的建设存在:无序、分散、封闭、缺乏标准化流程,缺乏质控体系与信息化管理,临床资料残缺不全(尤其是治疗与随访资料),伦理学与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水平, 阻碍了创新性新药研发与临床诊治技术开发进程。 国家在《“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生物资源样本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生物资源信息一体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产业应用价值及科研前瞻性的国家精品样本库和实时全景生命数据库。开展生物样本库中生物样本的评价和质量控制用标准物质研究,搭建信息资源研究开发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建设独立的疾病相关遗传信息应用型数据库。 经过最近10年的发展,生物样本库开始从传统的样本储存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生物样本量大是我们的优势。收集和利用生物样本蕴含的海量生物学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生物样本库就可以解决。 2、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管理 生物样本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高质量的生物样本对于生物医学研究越来越重要。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能够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样本库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我国目前已有的样本库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及数据采集采用纸质记录,再由样本库工作人员手动录入电脑,这种模式不仅费时费力,也容易录错。因此,早期建设的生物样本库仅有简单的存储功能,对于样本的研究不深入,难以为转化医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带动样本库的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快速追踪样本信息和记录,而且对于生物样本的科学收集、诊治的临床信息、实验数据等进行了科学规范化管理,增加了样本管理的准确度。 3、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应以符合配备标准的仪器设备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每学期末实验室应根据教学要求编制好下学期仪器设备、器材补充计划报学校审批购置,并在开学后根据任课教师实验计划安排编制好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使用安排情况表 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必须具有区统一印制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总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明细帐》、《教学仪器(器材)添置流水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等管理帐册。在帐务管理中,应做到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填写完整、准确无误,逐步实行帐册资料电子化管理。 四、仪器设备的存放应分门别类,入橱存放,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定橱定位。要做到一橱一号(仪器橱号)、一橱一卡(仪器橱内仪器存放目录卡),保证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五、仪器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变形、防碎裂等。 六、仪器设备借出或使用归还后,要及时登记、清点、检测、擦净、归位,发现短缺、损坏,要按有关赔偿规定处理。 七、仪器设备借用、使用、损坏、维修必须及时记录。?仪器设备应经常处于随时可使用状态。实验室应设有《借还物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维修登记簿》等簿册。 八、严格执行报废规定,凡损坏而又不能维修或失去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应予报废。单价在800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单价在800元以上物品,或单价在800?元以下但同一物品一次报废批量价值超过800元的,报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审批。所有报废物品,均须记入《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 九、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管理。实验室应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等)、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年末按档案管理要求,分类装订,装盒存放。 十、做好实验室的净化、美化、防火、防盗工作。?实验室应保持科学、文明的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消防设备、?电器线路应定期检查,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十一、以上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

实验室人员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人员规定其相应岗位的资格确认、任用、授权、能力保持的要求,并进行考核评审,以确保各类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符合其工作的需要。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置、任用、授权、考核评审。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人员资格的审查和能力保持的确认; 3.2 总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主要岗位人员的任用、授权; 3.3 综合室负责人员能力考核和技术档案的管理; 4工作程序 4.1人员的资格确认 质量负责人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要求审查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4.2人员的配置和任命 总经理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要求配置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任命主要岗位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利。 4.3 人员任职条件 公司与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与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任职条件: 1)实验室主任: 2)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熟悉检测业务,熟悉监督检测管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技术负责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精通检测技术,熟悉检测工作、主要检测项目的标准,具有三年以上检测工作经历。 3)质量负责人:熟悉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知识和公司的管理体系。

4)授权签字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熟 悉授权范围内的检测业务和检测工作程序,熟悉检测项目的有关标准、规范,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本科五年(硕士三年)以上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满足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2.11要求。 5)综合室负责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有管理工作经验和能力; 6)检测室、业务室负责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熟悉环境检测相关的标准、规程和检测方法,具有审核原始记录数据和检测报告的能力; 7)检测、采样人员: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正确处理和判断检测结果,并经考核有资格证; 8)内审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省级发证机关颁发的内审员证,熟悉本公司管理体系,熟悉管理体系内审程序; 9)质量监督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熟悉本部门检测业务,了解检测目的,熟悉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对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4.4 人员任用管理 1)公司使用合同制人员; 2)如需使用外聘专业技术人员,与其下聘书,签订聘用合同; 3)新进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后,在三个月内其工作应受到监督和指导; 4)关键岗位人员有任命文件,并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5)建立并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资格、培训、监督、技能和经历等内容的技术档案,包含授权、能力确认的日期; 6)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变更应及时报省质监局确认和考核。 7)本公司确保公司内从事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存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4.5 人员培训考核管理

最新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手册+程序文件)

1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全套资料 (手册+程序文件)

XXXXXXX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 O14001-2015 文件编号:E 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1日实施日期:2019年11月01日

修订记录

目录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实验室管理程序

实验室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确保实验室具备所从事检测和校准活动的能力,健全实验室管理,以提供及时、准确、公正、严谨的服务,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性能)实验室、精密检测实验室、校准、理化实验室的范围、程序、人员要求、过程控制及外委过程的确定。 3术语 3.1实验室:检验、检测和校准的设施,可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子或可靠性的测试。 3.2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3.3检测:按照规定的程序,为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组织、物理现象、工艺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操作。 3.4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立计量仪器或计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计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5实验室范围:包括以下内容的受控文件: ?实验室有资格开展的具体测试、评估和校验 ?开展上述活动的所需的设备清单 ?开展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清单 3.6实验室认可:权威机构给予某实验室具有执行规定任务能力的正式承认。3.7非标准试验: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没有规定的试验方法。主要是指本企业自己确定的试验方法。 4职责 4.1产品工程处为本程序主管部门,负责产品(性能)试验室的管理。 4.2质量保证处计量检测中心负责产品检测及校准和理化实验室的管理。 4.3铸造分厂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管理。 4.4人力资源处负责实验室试验、检验人员的培训、建档工作。 5内容 5.1工作流程

责任部门 管理策划处 工业工程组 各实验室 人力资源处各实验室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发展规划处各实验室采购供应处各实验室0 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 1 12 13 流程图输出文件 实验室编制和岗位描述,组 织机构图 质量方针 人员名单和技术档案 试验项目清单 标准设备清单,标准清单,标准物 质清单 试验标准清单 文件记录目录借阅记录 非标准试验规程确认记录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试验设施环境的需求报告,实验 室环境监试测 检测设备采购立项申请 设备档案,维护计划,维护记录 使用维护说明书

2020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2020检验检测机构全套程序文件

目录 程序文件修订页 1 XXXX/CX4.2.4-1人员培训与管理程序 2 XXXX/CX4.2.4-2监督工作程序 3 XXXX/CX4.2.9-1内部沟通程序 4 XXXX/CX4.3.4-1内务管理程序 5 XXXX/CX4.3.4-2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6 XXXX/CX4.3.4-3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7 XXXX/CX4.4.1-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8 XXXX/CX4.4.7-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9 XXXX/CX4.4.9-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溯源管理程序 10 XXXX/CX4.5.3-1诚信从业程序 11 XXXX/CX4.5.3-2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 12 XXXX/CX4.5.4-1文件控制程序 13 XXXX/CX4.5.5-1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程序 14 XXXX/CX4.5.6-1分包管理程序 15 XXXX/CX4.5.7-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及管理程序 16 XXXX/CX4.5.8-1服务客户程序 17 XXXX/CX4.5.9-1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 18 XXXX/CX4.5.10-1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19 XXXX/CX4.5.12-1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程序 20 XXXX/CX4.5.14-1记录的控制程序 21 XXXX/CX4.5.15-1内部审核程序

22 XXXX/CX4.5.16-1管理评审程序 23 XXXX/CX4.5.17-1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 24 XXXX/CX4.5.17-2开展新项目评审程序 25 XXXX/CX4.5.17-3检验检测方法偏离控制程序 26 XXXX/CX4.5.17-4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7 XXXX/CX4.5.17-5 意外情况处理程序 28 XXXX/CX4.5.17-6检验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29 XXXX/CX4.5.18-1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30 XXXX/CX4.5.18-2电子采集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程序 31 XXXX/CX4.5.19-1抽样程序 32 XXXX/CX4.5.20-1样品管理程序 33 XXXX/CX4.5.21-1质量控制程序 34 XXXX/CX4.5.22-1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程序 35 XXXX/CX4.5.23-1检验检测结果报告管理程序 36 XXXX/CX4.5.31-1检验检测活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37 XXXX/CX4.5.32-1数据统计和年度报告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供参考)

目录编号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2、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3、法律与其他要求获取更新程序 4、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6、文件管理程序 7、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检测、监控管理程序 9、不符合、纠正预防与处理程序 10、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11、内部审核程序 12、相关方影响管理程序 13、能源控制管理程序 14、化学物品使用管理程序 15、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6、噪声控制程序 17、废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

1.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识别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的组织工作。 3.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 3.3总经办负责对各部门排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各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一)各部门在实施环境因素识别工作时,采用输入输出法等排查方法,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尽可能的全面 识别出,没有遗漏。 (二)识别环境因素时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三)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四)对环境的影响可包括以下类型,但不仅限于以下类型: (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4)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对土壤的污染

(6)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7)生产经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 (8)其他地区性环境问题 4.1.2各部门将识别的环境因素填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交总经办,由总经办统一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 4.2新增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 4.2.1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或试运行时,由总经办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分类、汇总。 各部门按程序规定在二周内将新变化的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结果报总经办。4.2.2 4.3当原来排查的环境因素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时,相关部门在二周内按程序要求进行环境因素的更新,并将结果报总经办及时更新环境 因素台帐。 4.4总经办在对全公司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形成环境因素台帐后,向各部门分发一份环境因素台帐。 5相关文件 5.1环境因素台帐 环境因素台帐(污染类物)

180 医院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

医院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 王琼①邹宇辉①林春发①李小华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02201) ①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摘要生物样本库是临床科研的重要基础材料,是推动疾病研究和新药研发的重要保证之一。传统生物样本管理是一项繁杂且容易失误的工作,我院通过使用二维条码标识实现了对生物样本收集、存储的动态追踪,建立了一套具备完整临床资料、实验研究资料和组织样本资料的科研数据库。本文即介绍了我院生物样本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功能及主要特点。 关键词生物样本库生物银行医院信息系统 1 前言 生物样本库(BioBank),主要是指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和应用健康和疾病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等样本(包括人体器官组织、全血、血浆、血清、生物体液)或经处理过的生物样本(DNA、RNA、蛋白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样本相关的临床、病理、治疗、随访、知情同意等资料及其质量控制、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许多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预防和预后评估等都可借助对生物样本库中所保存的人体组织、血液及体液中的基因或蛋白成分来分析判断。欧美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先后建成了各类高级别的生物样本库和管理中心,对样本进行标准化的收集、保存及临床研究。他们依靠生物样本库,借助基因研究与生物芯片技术,在疾病和肿瘤的预测、预防、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论文并在重要基因、蛋白等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临床应用和生物新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我院神经外科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全国胶质瘤协作的核心单位,建立了神经肿瘤标本库。为了避免以往采用手工管理,标本杂乱分散,不利于质量控制及数据高效统计和分析的缺点,采用了信息化手段管理,并联合我院信息科建立了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存储、盘点、查找、访问和追踪重要的生物标本信息。 2 系统主要设备及软硬件环境 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①服务器:CPU频率2.8GHZ,内存2GB,硬盘2TG,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②客户机最低要求:CPU频率1GHz,内存512MB,硬盘10G,操作系统Windows XP。③外围设备:图像拍摄仪、条码打印机、二维条码扫描枪、低温耐液氮标签、液氮罐、超低温冰箱、温控检测仪、中继器。系统建立在以.Net Framework为基础的Microsoft Net平台上,编程语言使用C#,采用经典的三层架构,分为数据访问层(DAL)、业务逻辑层(BLL)和用户界面(UI)。DAL遵循工厂模式,使用https://www.360docs.net/doc/b04928312.html,(ActiveX Data ObjectsNet)提供的DbFactory类。BLL包含全部的业务逻辑(包括权限管理)。 3 系统工作流程 生物样本库的标本采集常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采集前需进行伦理讨论及患者知情同意书签订。标本采集及保存时,要进行标本编码及二维条码打印、粘贴,并指定存储位置。多个样本的存储,可先存放,再通过图像识别系统批量识别存储位置。标本保存后,须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和导入,包括病理信息、影像信息及本院就诊信息,出院后要进行院后随访工作。标本库的日常维护包括标本盘点,质量检测和冷链监控。标本使用要进行审批并出库登记,废除的标本要进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⑴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频次、范围、方法。本程序适用于RRRRRR 有限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2.职责 2.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审核计划并将审核结果汇报总经理。 2.2RRRR部在环境管理者代表领导下,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计划、组织、实施与验证。 2.3各被审核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与配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采取整改措施。 3.控制要求 3.1内审标准和审核内容 3.1.1内审标准GB/T24001-1996idtlSOIS014001:1996标准、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 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等。 3.1.2审核内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审核标准要求;体系是否得到正确的实施和保 持。 3.2年度审核计划 3.2.1RRRR部经理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 3.2.2计划应覆盖体系17个要素和公司所有部门,计划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或活动视情况可增加审核频次。 3. 2. 3特殊情况可追加审核频次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或相关方严重抱怨;环境方针、 目标指标、重要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生产工艺、生产场所、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化时;第二方审核、第三方认证或监督审核前一个月。 3.3审核准备 3.3.1RRRR部每年应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纳入年度计划,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涉及所有要素部门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对涉及重大环境因素的部门或活动可增加审核频次。 3.3.2每次内审,环境管理者代表指定具有丰富审核经验和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担任审核组组长,审核组长组织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审核员必须经过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3.3.3审核组长负责编写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目的与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各受审核部门的预定审核时间及审核员分工,分工时考虑审核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根据需要安排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时间。 334审核实施计划在审核前五天内发放至各受审核部门,各被审核部门接到计划后,要确定本部门的联络员,做好接待准备。 3.3.5审核员按分工事先编写审核检查表(见附表1)。 3.4现场审核 3.4.1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记录、观察有关活动和现场,记录审核发现的证据。

生物样本库建设管理系统规定

生物样本库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医院生物样本库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医院生物样本库应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信息资源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及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资料完整、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特色鲜明的综合型生物样本库,为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第三条医院生物样本库应遵循《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样本库标准(试行)》和伦理规范,为临床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样本、高质量的数据、高质量的服务。 第四条医院生物样本库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依托病理科建设,病理科主任兼任生物样本库主任,负责规范运行、质控、经费管理等。 第二章生物样本库组织构架与任务职责第五条组织构架 图一:组织构架

第六条生物样本库人员编配 生物样本库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采集组2人,加工处理组2人,冻存管理组1人;主任由病理科主任兼任,副主任及成员由医院招聘专职人员。 主任:负责生物样本库全面管理工作。 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生物样本库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 采集组:负责组织样本的取材与运输等工作。 加工处理组:负责接收入库样本,并根据样本种类与研究需求进行分装、处理等。 冻存管理组:负责样本的出入库管理、追踪核实样本的库存情况与质量检测等工作。 具体岗位职责与要求,由生物样本库明确后报医院审定。 待遇:专职人员参照中心实验室招聘人员待遇执行。 第七条任务职责 一、学术委员会 (一)依托医院学术委员会。 (二)职责: 1.指导生物样本库建设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2.对生物样本库的重大学术研究问题提供咨询和把关。 3.对生物样本采集与使用进行科学性审查。 4.检查监督生物样本库运行管理。 5.检查指导生物样本库年度预算拟制和落实情况。

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管理系统项目需求docx

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管理系统 项目需求 1.采购清单 2、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参数要求 1. 应支持对样本生命周期进行查询及追溯,直观查看样本的完整生命周期及走向。可以监控样本采集、处理、入库、出借、还库、转移、销毁各个阶段。 2.样本库管理软件应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工作人员应可通过授权的方式,打开浏览器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样本数据。 3. 应具备科学的数据存储体系,联合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存储结构进行优化,面对大体量数据,实现提升数据存储的速度、读写的速度和需求响应时间应小于三秒。 4. 系统数据库应支持建立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数据库,可以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复杂的聚合查询,应可以实现组学数据存储和分析。 5. 样本库管理软件应可以对样本进行有效管理,能与医院目前运行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包括但并不限于HIS、LIS、EMR等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接口,自动获取所需数据结果,不会在中间环节产生第三方软件操作的界面,应保证记录资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实现与医院其它系统的高度集成与信息共享。 6. 样本库管理软件系统应不限制存储患者数量;应支持浏览器模式访问,供本院或外院科研人员的查阅;应支持患者或样本数据的导出;自定义用户权限、自定义权限类别。 7. 应支持以树形或图形化方式模拟显示实际容器的各级结构,包括层、架、冷冻盒等的结构,且容器的结构、规格、大小、名称等能够灵活的自定义配置;应支持数百个冰箱的数据检索,响应速度应不大于3秒。 8. 应具备智能入库功能,应根据用户的习惯,制定的规则以及样本的特性

自动安排样本的存储位置。 9.应具备样本源管理,能够对样本源(患者)进行统一管理,可无缝对接各系统临床数据,应支持样本源多表单管理及展示。 10.应具备样本管理功能:应能够对样本类型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根据不同样本类型设置不同的默认参数,显示图标,且能够绑定不同的信息展示模版。 11.样本库管理软件应支持能够接入医院自有的随访系统中的随访数据也可支持自己创建随访计划和随访表单,应可以实现和医院随访数据关联互通。 12.应具备条码打印功能,可对主流打印机管理,包括标签、打印方案、打印机等自由设置和自定义打印方案。应能够支持预打印采集编码,根据所需编码数自动生成相应的样本采集编码进行打印。 13.支持以向导形式进行队列创建,可填写队列基本信息、配置队列表单、挑选人群入组、制定采样计划、随访计划及配置队列成员。 14.样本库管理软件中的登录背景图及logo应支持用户可配,系统首页的标题和底部的备注信息应可配置。 15.样本库管理软件应支持系统锁定功能,防止中途离开时他人登录进行误操作。 16.应能够对接整盒扫描仪,应支持整盒预置管和非预置管整盒样本扫描快速入库。 17.应具备ETL实时临床数据抓取和临床数据校验模块,可以制定临床数据采集标准和数据提交规则,可以对提交的临床数据进行机器智能审核和人工审核,对于已经提交的临床数据可以镜像验收和收割操作。 18.应支持符合国际标准的SPREC编码管理,应可详细记录符合国际标准的样本前处理信息,可关联到对应的标本。 19.应支持系统首选项配置,可自定义配置系统的名称、登录页背景图、logo、登录检验码、首页快捷入口,系统底部信息。 20.应可启用SSH、SSL或类似协议保证系统访问及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 21.应支持手动或周期性进行数据备份,用户可自定义备份路径和备份周期,启用或暂停相应的备份计划,应具备数据备份恢复功能,应有效保障系统内样本、样本源等数据安全。

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试行) 为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明确人员职责,进一步为全院科研和工程试验做好服务,结合实验室现状,在原《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实验室运行管理程序 第一条重点实验室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负总责,监督检查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二条实验室设日常管理人员(以下简称“管理员”)一名,其待遇参照院办公室工勤岗人员执行,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服务对象为院内人员和开放基金课题负责人。委托样品测试需填写来样测试委托表(见附件1),由重点实验室安排专人负责试验。自行开展试验需填写实验申请单(见附件2),经分管副院长、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场,新进人员进场前要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外部人员进入实验室试验,由试验负责人负责收取每人500元押金,交至院财务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试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违反规定或不接受管理员监督管理的,管理员有权停止其试验工作,并通报其所在部门负责人和分管副院长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条试验完成后,试验人员须清理干净试验现场和设备装置,清点归还借用物品,按照收费标准(见附件3)

到院财务缴纳相应的费用,报管理员检查批准后方可取回押金、离开实验室。试验评估表(见附件4)由试验负责人填写,评估结论由管理员或实验室主任填写。 第六条实验室原则上不安排加班试验、过夜试验及节假日试验。如有特殊需要,由试验负责人提出试验申请(含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案),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分管副院长签字后,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实验室分管副院长批准后方可进行试验,重大节假日试验需得到院长批准。 第七条实验室主任原则上每周至少检查实验室安全卫生情况两次,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管理员进行整改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院领导书面汇报并提出整改建议。 第八条院办公室和分管行政副院长不定期检查实验室安全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实验室主任进行整改,并按相关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 第九条日常检查中发现管理员或试验人员违反本制度的,将对试验人员和试验负责人、管理人员采取教育、罚款和院内通报等处罚措施,具体处罚细则由重点实验室另行制订公布。 第二章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第十条管理员负责安全卫生规定的实施,日常安全卫生工作内容包括:安全监督、安全教育、采取各种防火防盗防毒的安全措施以及负责试验场所、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