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

第一章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

一、目的

地质剖面又称地质断面,它是指沿某一个方向,显示在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的切(断)面。地质剖面与地表或某一平面的交线,称地质剖面线。表示地质剖面的图件,称为地质剖面图。

地质剖面图按与地层产状关系分为:垂直地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为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呈水平方向展布的剖面图称为水平断面图或中断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按表示的内容分为地层剖面图、侵入岩剖面图、火山岩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

地质剖面图按精确程度分为实测剖面图,图切剖面图、随手剖面图等。

矿区实测地质剖面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和实测勘查线地质剖面。下面着重介绍实测地质剖面,简述勘查线剖面。

㈠实测地质剖面

地质剖面图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础资料,根据地质剖面的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研究与测制地质剖面,是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测地质剖面一般是在地质填图的初始阶段进行。地质剖面一般是具综合性,表示各方面的地质内容,,有时由于需要,也只表示某一方面地质内容。

矿区实测勘查线剖面布设,要照顾到矿区各地段或相邻矿区,剖面线要垂直矿体走向,剖面应与勘查网度一致。矿区勘查线剖面一般是一系列等间距、互相平行的直线,根据实际也可布置为放射状。

勘查线的地形剖面用仪器法测制,对剖面上的探矿工程(槽、井、坑、钻)位置和各种地质界线(如矿体界线、矿体顶底界线、重要断层线等)必须用仪器定位。勘查线的端点要埋设水泥桩,水泥桩要编号,要测量座标(X、Y、Z)。

㈡实测勘查线剖面

勘查线剖面主要反映矿区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自然类型矿石和各种工艺品级矿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分布、产状、厚度,构造对矿体的破坏和控制等。

勘查线剖面图上还要标出探矿工程的种类、数量、位置及样品位置编号等,从而反映矿区勘查工程的控制程度、矿体圈定的合理性及各级储量的合理性。

二、实测地质剖面的准备工作

㈠实测地质剖面位置的选择及布置

1、剖面位置选择

1)选择地层相对较发育出露较齐全的地段。

2)选择基岩露头较好的地段。

3)选择构造(褶皱、断裂等)较清楚或较简单的地段。

4)选择岩石变质或蚀变较浅的地段。通过踏勘,若难以选择到理想的剖面时,对局部或部份不理想地段,可采用平移到附近测制辅助剖面进行补充。

2、剖面布置

1)剖面线方向原则上应垂直矿区地层走向。

2)地质构造复杂区,剖面线方向可以与地层走向有一定夹角,但夹角一般不得小于60度。

3)岩层倾角平缓时,剖面线最好布置在地形陡坡处,相反,剖面线最好布置在地形平缓地段。

㈡剖面踏勘:

剖面线的位置基本选定后,矿区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沿线进行踏勘。踏勘应了解以下内容:

1、露头出露情况。

2、构造种类及形态。

3、地层组合及岩性特征。

4、侵入岩种类、分布、岩性及岩相变化、接触关系等。

通过踏勘应解决和统一以下认识。

第一,地层单位的出露位置、填图单元划分及位置、化石层位等。

第二,主要构造性质、特征等。

第三,矿化(体)层或蚀变特征及位置。

第四,重要标本、样品采集位置。

第五,确定剖面总体方位、确定需要平移地段,确定工程揭露地段等。

㈢ 编制实测地质剖面设计书

1、目的:剖面线位置、总体方向、比例尺、工作量(含地质工作量、工程工作量)、完成期限。

2、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及精度。

1)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是根据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确定的。见下表

一般情况实测地质剖面比例尺为矿区填图比例尺的10-20倍;实测勘查线剖面比例尺是矿区填图

2)精度要求

剖面图分层精度是根据剖面比例尺大小确定,凡在剖面图上宽度达1mm 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 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如果其厚度达不到图上1mm 的也应放大为1mm 表示,并在文字记录中说明。

3、矿石、岩石、化石标本及样品的采集位置、编号、规格、数量等。

㈣ 工具、材料、表格

1、工具:钉锤、罗盘、放大镜、测绳或皮尺、钢卷尺、测斜仪、气压计、计算器、照相机、三角板、量角器、图板、讲义夹、图包等。

2、材料:矿区地形图、米厘纸、铅笔、小刀、橡皮擦、文具盒、照相胶卷、木桩、毛笔、油漆、样品袋、包装纸等。

3、表格:

1)剖面及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DZ /T0078-93表A4) 2)剖面及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DZ /T0078-93表A5) 3)剖面及坑探工程地质综合表(DZ /T0078-93 表A7) 4)照相记录表(DZ /T0078-93表A2)

5)地表及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记录表(DZ /T0078-93表A6) 6)矿区地表及坑探工程样品登记表(DZ /T0078-93表A19) 7)矿区标本登记表(DZ /T0078-93表A18) 8)样品签、标本签 9)倾角换算表(自备)

三、实测地质剖面的测制

㈠ 地形剖面测量

实测地质剖面的地形线测量用半仪器法,由地质人员测制。

具体操作:以剖面的一个端点为起点,在起点处打入写有编号的木桩(如A 0表示A 剖面的0号点),后侧手站于0点处,前测手向剖面前进方向推进,在地形明显变化处或与0点有一定距离处设置导线点(A 1点)并打入编号的木桩或用油漆编号。前后测手各自在导线的两端点上(A 0和A 1)用测绳或皮尺拉紧,丈量该导线斜长。然后,前后两侧手用罗盘互相照准对方,分别测量导线方位和坡度,两人测量数据相差不大时(一般<5°,取平均值。坡度角记录时,上坡为正号、下坡为负号。

随地形剖面测量进展,在导线布置同时要求作自然剖面图和导线平面图。自然剖面图的地形线,是在上述地形剖面导线图的基础上,将导线(直线)改为徒手勾绘、两导线的交点不能为两直线拐点,而应用较圆滑的曲线连接。并在每个导线端点上方标注导线方位角,如下图(自然剖面图一地形线部份)

A 图1-1 导线及自然剖面图

导线平面图是根据导线斜长、方向、坡度,在确定了正北方向的图纸上,按方位角及计算出的导线平距图(图1-2)。

图1-2 导线平面图

如:某剖面导线

已知:A0-1斜长22米,方位角20°,坡度15°

A1-2斜长30米,方位角

30°,坡度20°

A2-3斜长26米,方向25°,

坡度30°

根据公式:平距=斜长×坡度角余弦则:A0-1平距=22米×cos15°=21.25米

A1-2平距=30米×cos20°=28.19米

A2-3平距=26米×cos30°=22.52米

㈡地质观察:对每一条导线上出露的基岩进行仔细观察,完成以下项目:

1、分层:层是最小的地层、岩石单位,是指岩性、成分、结构、构造、生物组合等具明显的特征,显著区别于相邻的单层或复层。分层就是根据剖面比例尺要求、矿区的实际,按野外标志将地层、岩体等划分为详略不同的岩性层、岩相带等,作为地质观察描述和剖面图反映地层特征的基本组成部分。

2、投影:投影方法为铅直投影和产状投影。一般情况是剖面地形线和分层界线位置常用铅直投影或者直接读数法。如图1-3:

图1-3 剖面投影示意图

图中:A2-3导线坡度与地形坡度一致,地形线不需投影,J1与J2界线直接与导线相交,交点在导线

上读数(5m、13.2m)即为界线位置。

A3-4导线地形线形态变化较大,采用铅直投影法投影。J31与J41投影点为界线J3、J4投影点,D11、D21、D31点为地形变化点D1、D2、D3的投影点,上述投影点在导线上读数与相应的铅直距离为点的实际位置。

在导线两侧测量的产状和采集的标本、样品等,应按岩层走向或倾向方向投影到导线上,并在导线相应的地形线上标注。

3、描述

1)岩石观察与描述:

按分层位置进行描述,也可定地质点描述。描述内容一般有以下项目:

①岩石名称:采用复合定名,如灰色中厚层状钙质细砂岩。

②岩石特征:颜色(指岩石总体颜色);结构(指矿物粒度、磨圆度、结晶程度、嵌布特征等);构造(原生构造,块状、层状、板状、流面状、流线状等);矿物成分(指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矿物,包括主要矿物、次要矿物、付矿物、特征矿物、次生矿物等);如浅黄灰色中粒块状黑云母二长片岩。

③风化:指岩石风化程度及风化特征。

④其他特理特征:断面、光泽、硬度、比重等,例:贝壳状断口,珍珠光泽,中等硬度等。

2)古生物及遗迹化石:描述其种类、分布、特征等。

3)蚀变及矿化;描述蚀变岩石类型、圈定蚀变带范围和形态,观察蚀变带内矿物变更情况及蚀变带新矿物相的特征。蚀变带往往具矿化,不类型的蚀变带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观察蚀变带与矿化带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及厚度等。

4)岩(矿)脉:观察描述岩(矿)脉的岩(矿)石种类、名称、特征及穿插关系、产状等。

5)地质构造:主要指次生构造、包括褶皱、断层、节理、劈理以及沉积岩中后沉积作用构造如化学作用的结核、瘤块和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特征、类型、规模、形态、产状等。

4、标本、样品采集

1)标本采集:系统采集有代表性的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一般应有陈列标本、鉴定标本(薄片、光片、古生物、单矿物等),根据剖面设计,按划分的岩层位置、标本数量、规格采集,并编号包装、记录、登记。

2)样品采集:按剖面设计需要,还可采集化学分析样,光谱分析样、岩石全分析样、古地磁测定样、同位素年龄测定样等。对采集的样品要编号、记录、登记、包装等。

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在整理时,要补充到记录中,必要时还应对原始记录进行修改。

㈢ 物化探工作:视需要开展物化探工作,物化探工作应与剖面测制同时进行,如岩石化学剖面测量。

㈣ 地物地貌标注

剖面通过的居民点、水系、地形制高点、重要地物及探矿工程等,可适当地选择部分标注在剖面图上或导线平面图上。

㈤ 野外资料整理

1、整理要求:在剖面测制过程中,要求资料当天整理,避免人为造成资料混乱甚至错误。

2、整理内容:

1)文字记录:格式层次清晰、数据无误、语句通顺、文图实物三者核对吻合,数据上墨。 2)自然剖面图:核对、完善自然剖面图。

3)标本、样品整理:清理标本、样品,检查编号、登记无丢失、无遗漏。填写标本、样品送样单,及时派专人送出鉴定和化验。 四、实测地质剖面图室内绘制

实测地质剖面图常有展开法和投影法两种方法绘制。当导线方向变化不大时,用展开法;当导线方位多变,转折较多时宜用投影法。

㈠ 展开法:

将各次所测的不同方向的导线,根据其斜距和坡度角依次连接而成。在每一导线的起点均应标注导线方位角,分层等位置就是野外投影在导线上的斜距读数,导线上岩层倾角应换算成视倾角画分层界线和岩石花纹。

但数字应写实测的真倾向、真倾角(图1-4)

展开法剖面图下方的导线平面图,由于意义不大,成图时可以不要。

图中:实测各导线A 0-1,斜距20m ,方向25°,坡角+5°。

A 1-2,斜距15m ,方向30°,坡角+10°,A 2-3,斜距

25m ,方向28°,坡角+8°,A 3-4,斜距20m ,方向26°,坡角+10° A 2-37米为J 12-1/J 11-2

界线,产状258°/50°(7米)

作图:第一步作地形剖面,按导线顺序,用导线斜长和坡角依次连接而成。第二步,自界线位置(A 2A 37米处),按查表得视倾角的度数(37°27′),画出界线(视倾角线),在界线两侧按岩性(图例)画岩性花纹。(查表:岩层走向168°,导线方向28°,两者夹角为40°,岩层倾角50°,查表得视倾角37°27′)。第三步:按斜距画出标本、样品等位置,完善剖面图其它整饰内容后即为成图。

展开法优点是比较简单,便于野外绘制,缺点是转折的展开,在剖面图上夸大了地质体宽度,歪曲了地形构造形态。

㈡ 投影法:首先绘制导线平面图,并把各种地质要素标绘在相应的位置上,构成路线地质图。在此基础上确定投影方法。

1、一次投影法

当导线转折不大,每条导线方向和剖面总方向基本一致时,可将平面图(路线地质图)上地质界线与导线交汇点直接投影在剖面图上进行剖面绘制。

如:实测导线A 0-1,斜长20m ,方向31°,坡度+5°。 A 1-2,斜长15m ,方向29°,坡角+8° A 1-2,斜长21m ,方向30°,坡角+10° A 3-4,斜长16m ,方向31°,坡角6° 总剖面方向为30°

根据各导线斜长和坡度,计算得出各导线平距和导线两端点高差。 A 0-1 平距=20米×cos5°= 19.92米,高差20×sin5°= 1.74m A 1-2 平距=30米×cos8°= 14.85米,高差15×sin8°= 2.09m A 2-3 平距=26米×cos10°= 20.68米,高差21×sin10°= 3.65m A 3-4 平距=16米×cos6°= 15.91米,高差16×sin6°= 1.67m 具体操作如下图1-5A -A ′剖面图,A -A ′路线地质图

图1-4 展开法实测剖面图

地形线

图1-5 一次投影法绘制实测剖面及导线平面图

71.36m

40

1010

1005

1000

995m

路线地质图是根据导线计算的平距和方向先绘出导线平面图,然后根据各地质要素在剖面导线上的斜距,计算为平距后绘于导线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地质界线则画出走向线(分层界线),其它地质内容(如产状、标本等),按规定图示标注在平面图上。

A -A ′剖面图,首先将平面图上各导线端点(A 0、A 1.....)向上方投影,在A 0点投影线上任意选择一点作为投影点(A 0),然后分别在A 1、A 2.....点的投影线上根据计算的高差,找到相应

的A 1、A 2.....投影点位置,连接各投影点即为A -A 1

剖面的地形线。

第二步,将平面图各导线上的分层界线和其它地质内容,仍用向上方投影的方法与剖面地形线相交一点,该点亦是界线点或者其它内容的点,用视倾角线作界线、用相应的图示图例表示其它地质内容。如果出现其它地质内容(标本及产状位置等)不在导线上时,则需要先在平面图的相应位置标注,并按岩层走向投影到导线上,再由导线交点向上方投影交于剖面地形线上。

第三步,完善剖面图和整饰 2、二次投影法:

在绘制路线地质图的基础上,选择投影基线方向,要求投影基线方向与剖面图方向一致。 具体操作:

第一步:绘制剖面地形线。将平面图上每条导线端点正投影到投影基线上(交点),再从基线上交点处向上方投影,根据计算的每条导线点高差,在各条投影线上分别标出各点投影位置,连接各投影点而成剖面地形线。

第二步:界线及各地质要素投影。首先将平面图各导线上的界线,地质内容等位置(交点),沿岩层走向方向投影到投影基线上(交点),再从投影基线上的交点处向上方投影交于剖面地形线上,按各自地质内容的图示图例标注绘制。

第三步:整饰成图。一次或二次投影法绘制剖面图较复杂,优点是成图后剖面图上地层厚度基本反映了地层的真厚度,地质体和构造形态基本符合实际,缺点是剖面地形轮廓线有所歪曲。

3、投影基线方向的确定:当投影基线方向与剖面总方向一致时,即剖面线垂直或基本垂直地层走向的情况下,常采用以下方法。

1)投影基线通过主要导线,如图1-6。

图中投影基线通过或基本通过A 1-2、

A 2-3、A 3-4、A 4-5、A 5-6、导线。

2)导线起止点连线成投影基线,但导线必须较均匀的分布在投影基线两侧,如图1-7,

图1-7 导线起点(1)与终点(6)连成基线图

图中A 0、A 4点连接为投影基线,导线较均匀分布在基线两侧。 五、地层厚度计算

㈠ 按各导线分层进行计算

厚度计算公式:D=L (sin σ.sin β.sin γ±con σ.sin β) 式中D 地层真厚度(米) L 导线斜距(米) σ岩层真倾角(度) β地形坡度角(度)

γ剖面导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度)

注: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公式中用加号计算。 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公式中用减号计算。 例如:某实测剖面中某段导线记录如下: A 2-3,斜距25米,方向35°,坡度+10° 0-5米:砂岩

5-23米:白云质灰岩 产状200°/60°(20米处) 23-25米:泥岩

计算白云质灰岩层厚度: L =23-5=18米

σ=60°,β=10°,γ=走向110°-方向35° 代入公式D =18×﹙S i n 60°·C o s 10°·S i n 75°-C o s 60°·S i n 10°﹚

=13.27米

㈡ 厚度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地层厚度数值取舍,按比例尺大小确定,当剖面比例尺小于1:1000时,取整数;当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时,厚度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2、岩层产状的有效控制距离,要求在野外实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便室内计算时使用。

3、岩脉:岩脉在图上显示的宽度小于1mm 者,可不必剔除,大于或等于1mm 者则应剔除。若某段地层中岩脉虽小(小于1mm ),但量较多,且对该段地层厚度影响较大,可依据岩脉在地层中的含量比(厚度比),按比值算出地层厚度。

4、同一向斜或背斜,地层厚度用地层较发育的一翼进行计算;对断层重复的部份,不予计算厚度。 六、实测地质剖面图中表示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图主要内容如图1-8所示:

水b 剖面图

比例尺 1:500

图1-8 A-A′实测地质剖面图

公路

水渠

A0

㈠ 导线平面图上表示的主要内容:

正北方位线,导线(长度以平距计)、地层界线、地质点、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矿层(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探矿工程、地质产状(选择表示),主要地物等。图名、比例尺、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

㈡ 剖面图上表示的内容

图名:比例尺、水平比例尺、高程或高差座标、导线平面图中全部地质内容。岩性(花纹表示)、产状(数字表示倾向、倾角),如有放大素描图应在剖面上方绘制并用箭头指示位置等。

㈢ 剖面图方向应与投影基线平行;剖面图的西、北西、南西、南端应放置在剖面图的左边,而东、北东、南东、北端放在剖面图的右边。

㈣ 如果实测地质剖面同时进行了物化探工作,物化探曲线图视具体情况,可以放在在剖面图上方,也可另外单独作图。

㈤ 剖面平移及表示

剖面测制过程中,如遇大片浮土掩盖、天然障碍或构造等造成测制意义不大的地段、则需平移。剖面平移一定要沿标志层、界线或顺层追索,平移距离一般不宜过大,否则另测剖面。

导线平面图上按平移方向、平移实际距离(平距)另作起点。如图1-9

图1-9 平移后导线平面图

图中:A 2A 2′为平移方位和距离

地质剖面图平移后,按平移的二点(图中A 2和A 2′)高差决定起算标高,二点间水平方向酌情断1-2厘米,以作图方便互不重叠为准。

如图1-10

图中A 2和A 2′两点实际高差确定。

七、综合地层柱状图

㈠ 要求在实测地质剖面工作(野外测绘、作图、地层厚度计算、测试成果、文字整理及修正等)全部完成后,经剖面相互对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绘制测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㈡ 综合地层柱状图上主要内容:

1、比例尺:比例尺选择应以能表达地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为原则。

2、各时代地层和各填图单位。

图中用统一图示图例规定的线条、花纹符号表示不同的岩层及其接触关系。在右边相对应的位置写上岩层厚度和简单文字描述,并注明有代表性的化石和矿产;在左边表示地层系统、地层名称和时代符号。有物化探工作的,可在柱状图右侧表示物化探曲线。

八、实测地质剖面小结(总结)内容

㈠ 前言 1、目的。

2、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测量方法。

3、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人员。

4、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 ㈡ 地质成果

1、简述剖面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构造特征。

2、依地层时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结合单位总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岩性层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

3、岩浆岩及岩脉。

4、构造(断裂、褶皱)分别描述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及矿化线索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㈢ 存在问题。

第二章 地质填图

一、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㈠ 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地质填图在固体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中和矿床(区)评价工作中,是一

项基本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手段。

㈡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全过程中,常采用的比例尺有1:25000、1:10000、1:5000、1:2000、1:1000五种。从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出发,一般在普查找矿阶段。在物化探及重砂异常找矿中、在矿床(区)勘探期间的矿区外围找矿时,常使用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区)详查、勘探阶段,常进行1:5000~1:1000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确定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时,还必须综合考虑矿区范围的大小、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石质量或矿化均匀程度等因素,通常是当矿体形态较复杂、矿层厚度或矿石质量变化较大、矿化不均匀时,地质填图比例尺应适当放大。

㈢布置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阐明测区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找矿和扩大矿床(区)远景。测区范围一般应包括: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的综合异常地段。

㈣ 1:5000-1:1000地质填图是在矿床(区)普详查或勘探阶段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测区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但应包括探矿工程布置范围。

二、地质填图准备工作

㈠资料收集: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成果资料。

1、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地质图(1:10万或 1:20万等)也应收集。

2、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3、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4、收集测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收集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等资料。

5、收集测区内物化探、重砂、航片等资料。

资料收集后,矿区技术负责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拟定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㈡地质踏勘

1、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路线对测区进行踏勘调查。地质踏勘工作由矿区技术负责(主任工程师)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参加,一般选择1-2条路线,若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时可增加1条踏勘路线。踏勘路线选择尽可能通过测区主要地层、主要构造(褶皱、断层)、岩体、矿体(层)。

2、踏勘过程中要勤敲打、勤观察,并作好记录和路线地质剖面图。踏勘结束后,组织认真分析讨论,写出路线踏勘小结。应强调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地层划分和岩性分层、统一野外岩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㈢实测地质剖面

正式填图前必须实测矿区完整地质剖面1-3条,目的是查明矿区内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石类型、厚度、岩性、化石、矿产、标志层、变质作用、侵入体等。

1、实测剖面完成后,应编制代表填图范围内的综合地层柱状图,同时明确填图单元,作为填图区统一的分层和对比依据。

2、实测地质剖面比例尺的选定,应根据矿区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复杂程度来确定,一般有1:2000-1:100几种。

关于实测地质剖面操作细则及要求,在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剖面规定实施细则中有详细叙述。

三、地质填图程序和方法

㈠填图所需的工具、用品及人员组织

1、工具、用品;

填图一般应配备的工具及用品有:观察点路线记录表或野外记录本、手图(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地形图)、标本签、样品签、地质包、文件夹、钉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文具盒、铅笔、三角板、量角器、钢卷尺、木桩或竹桩、三角形小红旗、红油漆、白色胶布卷、棉纸、标本袋等。

2、填图人员

一般根据填图面积、精度要求、时间、定额等因素,确定填图小组个数。通常是一个填图小组由二名地质人员和一名地质工组成。

㈡ 填图方法

1、根据矿区确定的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追索法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填图。要求用地质观察点和观察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必要时辅以少量探矿工程(如剥土、槽探、圆井等)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填图手图(地形图)上。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手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和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而影响精度。

2、观察路线布置

填图工作应贯彻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实测地质剖面是一条已知的观察路线,因此,填图工作应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

1)实测地质剖面展绘在手图上,展绘方法:将剖面起点确定在手图上,再根据剖面的每一条基线的方位角、平距逐条绘出,最后形成一条折线,这条折线就是实测剖面导线(基线)在手图上的水平投影线。然后将剖面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手图上。

2)穿越法:穿越路线布置,以手图上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线距离,垂直岩层走向或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线。在布置观察线时应着重强调的是,不仅仅是考虑观察线之间的距离,还要考虑基岩出露的良好地段,若出现布置的两条观察线距大于规定的线距,则可在其间布置短观察线弥补。见下图(2-1):

图2-1 穿越法填图

A-A′ 实测剖面

D1 地质点

观察路线

P b 铅锌矿

3)追索法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布置,以便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如图2-2。

3、地质观察点布置 1)观察点布置要求

观察点布置一般要求布置在观察线上,是地质填图贯彻点、线结合观察地质现象的一项重要原则。 2)地质观察点分类:根据观察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分为三类。 ① 一类:基本观察点:是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

而布置的观察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界线、含矿层或矿体

界线、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折皱轴等位置上。该类

观察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加作放大素描(剖面或平面图等)。

② 二类:加密观察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同时满足观察点密度要求,在基本观察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该类观察点要求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③ 三类:岩性或产状观察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观察密度和数量而布置的观察点。对该类观察点只要求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3)观察点密度及数量

① 观察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是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构造复杂程度、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

图2-2 追索填图Pb 铅矿体观察路线

②三类观察点数量要求:保证填图精度,提高观察点对各类地质体控制程度,要求基本观察点与加密观察点数之和,应大于观察点总数的70%。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观察点布置应在含矿岩层或矿层顶板和构造(褶皱、断层等)附近密集些,反之在非矿层附近和构造简单地段可放稀的原则。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置观察点。

4、地质观察点定位

1)观察点标记

①野外标记:用写有地质观察点编号的木桩(竹桩)打入观察点处的基岩裂缝中,或者用红油漆在基岩上划一小圆中心一点“○·”以示点位,并在小园旁边写点号。若需要仪器测定点位时,还应在观察点附近挂上小红旗以便找点方便。

②手图上标记:手图上地质点用2mm直径的实心小园(·)和空心小园(○)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的地质点。

2)观察点定位:

①定位方法:

a. 仪器法:观察点定位用经纬仪视距法测量,提交观察点的X、Y座标数据的精度最高,一般适用于重要或勘查程度高的矿区;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测量精度也较高,适用于预查-普查矿区。

b.半仪器法:利用罗盘、皮尺采用交汇法定位。精度一般。

c. 地物地貌定位:利用地形图(手图)和实地能对应的房屋、道路、独立树,断崖、冲沟等地物地貌特征定位方法。精度一般。

定位要求:观察点定位的精度要求,是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填图精度(精测、简测、草测等)、观察点类别(基本观察点、加密观察点、岩性产状观察点)等因素确定的。一般地讲,填图比例尺越大,填图精度越高,一类或二类观察点的定位精度要求就越高。反之,定位的精度要求可相应放宽。总之,填图观察点定位精度应按照填图设计执行。

观察点精度还涉及到填图布置的观察点控制的准确程度,分为实测地质点和推测地质点两种。实测地质点就是在露头上布置控制地质界线、断层线、岩性的观察点。推测地质点是因第四系或植被掩盖无基岩出露推测布置的观察点。推测的依据应根据基本地质理论,有:利用岩石风化后碎块岩性推测;岩石风化后土壤颜色推测;利用岩石中含特殊矿物而生长的特定草木植物来推测等等。如某一岩性碎块在山坡出现的最高位置,该位置可示为该岩性层的上接触面。又如某含铜砂岩,沿该层往往生长有“铜草”。某基性超基性岩风化土壤呈黄绿色或翠绿色等。

5、地质观察点记录

一般野外要求用2H铅笔作文字记录和手图勾绘,也可用防水墨汁记录。记录采用DZ/T 0078-93表A1、2“地质观察点路线记录表”的格式和内容,或者用野外记录本记录,但内容应与记录表一致。

记录内容作以下说明:

1)矿区名称:用矿区代号表示。矿区代号由地质大队在矿区设计中规定。

2)点号:指地质点编号。地质点代号为D,地质点顺序号全矿区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如1、2、3、4......。地质点编号方法是:地质点代号加地质点顺序号。例如D1、D2 、D3....表示1号观察点、2号观察点、3号观察点。地质点顺序号可以不连续、允许缺号,但不允许有重号。一个矿区如果两个填图组最好一组用单号D1、D3 、D5....,另一组用双号D2、D4 、D6....。如果多个填图组,则可分号段使用。如有4个组,则一组用1-99号的单号,二组用2-100号的双号,三组用101-199内的单号,四组用102-200内的双号。

3)位置:指观察点在手图上的具体位置,可以是X、Y座标交点,或者是地形图上两个或三个明显地物地貌的方位角交汇点,也可以是地形图上明显地物地貌的特定位置等。

4)路线:指相邻两个观察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D1-D2 表示1号地质点到2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但应强调,第一,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与观察点有对应的方位和平距)。第二,应记录地质现象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观察点有无差异或变化。第三,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第四,要求每条路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平面图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5)观察地质描述:由于观察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不完全相同,在描述时必须有择重,切忌千篇一律或平淡叙述。

观察描述内容主要有: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等;古

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矿脉(层)、岩脉的岩矿石名称、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6)岩矿石标本、样品编号:观察点采集的标本、样品,要求在露头和手图的相应位置上标注和编号。编号方法是地质点号、标本(样品)代号、标本(样品)的顺序号依次连接而成。标本(样品)顺序号按填图工作统一的顺次排列。如D1B1为1号地质点1号标本。如D1H1为1号地质点1号拣块分析样。

6、地质界线勾绘

要求地质界线(断层线)在野外实际勾绘,不允许在室内回忆勾绘。

具体操作:将控制同一地质界线(断层线)上相邻两个观察点连接而成。但在勾绘连接界线(断层线)时充分考虑两点间距离的远近、产状及变化、有无断层切割等因素。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填图(如:1:2000等),由于相邻两观察点距离较近,在产状无明显变化和无断层切割的情况下。将相邻两点自然连接而成界线;进行较小比例尺填图时(如1:10000),相邻两点距离较远,两点间又可能有冲沟或山脊出现,勾绘连接界线时,应根据岩层(断层)产状、地形特征运用“V”字型法则进行。

同一界线(断层线)勾绘连接后,应为一条较圆滑的自然曲线而不应勾绘成一条折线。

手图上的实测地质界线(断层线)用实线表示,推测界线(断层线)用虚线表示。

7、标本、样品采集

1)标本采集:要求在观察点或观察线上采集,目的是弥补实测地质剖面的系统标本或者是为了解决新出现的特殊岩(矿)石、化石的命名,因此,采集数量不应太多,也不要求系统。鉴定标本采集,一式两块、一块送鉴定、一块留作实物上交。

标本规格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光、薄片及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陈列标本为3×6×9cm或3×6×12cm。鉴定标本规格可适当减小。

标本采集后,要进行编号、填写标本签,在地质观察点路线记录表中作好记录。地质点上及附近的标本编号为:地质点号+标本代号+标本顺序号,如D21号地质点的薄片标本编号为D21B1、D21B2。

对有特殊地质意义的标本,要作素描图(包括采集点地质素描图和标本素描图),表示标本所在地的地质位置和具有的地质意义。

2)样品采集:指基本分析样品。填图中采样的数量很有限,要求在观察点或路线上出现的零星小矿体露头或其它矿种的矿化点进行采样。采样方法用刻槽法,刻槽规格按矿区规定或根据矿种确定。也可用刻线法代替刻槽法采样。

样品采集后,编号(编号原则同标本)填样品签、在记录表中记录、装袋等。

填图中采样要求作素描图或剖面图,图上要表示地质点位置和样沟位置。

四、地质填图的室内资料整理

㈠地质填图野外工作期间资料整理主要包括有:观察点路线记录表的文字及素描图整理、手图整理、标本样品整理及音像资料整理。资料整理要求是完成当天填图取得的文字、图、实物等资料,不允许累计几天资料作一次性整理。

㈡资料整理内容及要求

1、文字记录、手图、实物(标本、样品、照像)对照检查核实,包括点号、层位代号、标本样品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等,核对无误后,再分别整理,若出现矛盾,必须到野外落实,方能补充和修正,不允许回忆补充修正。

2、地质观察点路线记录表或野外记录本整理;表格中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文字是否通顺、错漏字、专业术语准确与否。检查完善表格中素描图并成图。对文字记录中的各类数据和素描图用防水墨汁上墨。

3、手图整理:检查图中的观察点、观察路线、产状、填图单元代号、标本、样品、照像等位置、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是否无错漏,然后上墨。

在填图完成一定面积到填图结束的全过程中,要求作一系列图切剖面,对岩层层序、构造形态特征、矿体赋存部位、形态、规模等进行了解和解释,使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随填图进展而逐步深化。一般要求在填图过程中图切一系列不同方向,长度的短剖面,在填图结束后图切1-2条垂直岩层走向贯穿全矿区的横剖面和图切1-2条沿岩层走向或斜交岩层走向贯穿全矿区的纵剖面。

4、标本、样品整理:

1)清理当天采集的标本、样品数量。对标本(实物)涂白油漆编号并包装。对潮湿的样品及时安排烘烤或晒样,以免样袋发霉损坏,同时称重,填写样签。

2)用DZ/T0078-93“地表及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登记表”分别进行标本、样品登记。用DZ/T0078-93“照相记录表”作照相登记。

3)待一定阶段或一定数量的标本、样品后,按登记表中标本、样品填写送样单,并填写鉴定要求和分析项目。同时核对实物、标(样)签、送样单三者无误后,派专人分别送化验室和鉴定室。

㈢实际材料图

1、要求实际材料图必须在野外填图期间逐步完成,以保证填图中出现的遗漏、错误、争议等能在野外得到弥补,修正和统一。

2、实际材料图内容:

1)用与填图手图同版的、未折叠、无皱纹、无缺损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将填图手图中填绘的全部内容(观察点、路线、标本、样品、产状、已施工工程、各种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等的位置、编号、代号)展绘到新的地形图上。

2)图例:根据矿区统一图例绘制。

3)图面整饰:图框、图名、比例尺、图签(责任签)。

3、实际材料图展绘方法与要求

展绘工作一般由两人对照进行,一个负责丈量手图座标数据,一人负责实际材料图(地形图)的坐标上点连线等工作。在展绘过程中,第一按坐标方格网依一定顺序逐个进行。第二先用铅笔展绘,待自检和组内检查无误后,再用防水墨汁上墨,对地质界线或断层线的推测地段不要急于上墨,要待图切剖面合理解释或经野外检查、室内审查后再上墨。第三由于手图经野外使用、折叠,难免出现图纸的收缩误差,在展点丈量坐标时,要平差处理,将误差消除在每个方格网中,避免累计误差产生。

五、地质填图提资料

㈠项目:

1、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2、地质观察线记录表;

3、标本、样品采样登记表。

4、实际材料图。

5、照相记录表、照片集。

6、岩矿石标本(实物)。

7、鉴定及测试成果。

8、地质图。

㈡地质填图工作总结内容

1、概况

1)目的任务

2)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4)完成实物工作量

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3、测区地质

1)地层

2)构造

3)变质岩

4)岩浆岩

5)矿床

4、结语

1)主要成果

2)存在问题

3)下步工作意见

第三章槽井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

本章仅介绍槽井探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质量检查及资料管理。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是经地质、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三方现场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已达到地质目的的探槽,及样沟(实景)、剥土(实景)、采场(实景)以及其它的天然露头点(实景)。

井探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是经地质、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三方现场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已达到地质目的的浅井及小园井等。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室内整理两个方面。

第一节槽探编录

一、现场编录的基本内容

1、观察研究并记录探槽所揭示的地质现象。

2、记录现场的观察研究手段(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等)。

二、现场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1、编录人员要认真、细致、全面地研究地质现象,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2、现场编录应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3、编录的文、图必须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4、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的精度、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须符合规定,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5、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载质材料优良,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幅面尺寸185×260mm或2n倍(n=0、1、2......)。

6、记录时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

7、编录时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使用的术语、代号、编码应符合GB9649的规定。图例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地勘单位根据矿区特点作出的规定。

三、室内准备工作

㈠组成编录组

槽探编录组一般由3-4人组成:组长、作图员、测手(有时可由其他人员兼任)、采样工。

1、组长:一般由工程师或熟悉探槽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分工地质观察、分层、布样、文字记录。

要求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2、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协助组长工作,主要分工素描图及其它适合兼任的工作。

3、测手:一般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有时可由组长或作图员、采样工兼任)。

4、采样工:由熟练的采样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刻槽取样,人工重砂,大体重采样工作。

㈡分工准备各种用品

1、组长准备:地质挎包、讲义夹、坑探工程基线记录表、坑探工程地质记录表、照相记录表、文具盒、罗盘、放大镜、照相机及胶卷、地质锤。

2、作图员准备:

小图版(一般规格60×45cm)、座标纸(一般规格50×35cm)用量按下列办法计划:

绘图坐标纸张数=拟编录探槽长度(m)×作图比例尺÷座标纸长度(m)

例:拟编录探槽长120m,作图比例尺1:100,座标纸长0.5m,则张数=120m×1/100÷0.5=2.4张

将备用的全部座标纸用图钉固定在图板上,准备好三角板、量角器、三棱尺、文具盒、2H铅笔数支、铅笔刀、橡皮擦等。

3、测手准备:

基线桩:木质,一般规格长30-40cm,粗4×4cm断面为方形(其中一面,比较平整、利于编号、一端呈锥状)、数量根据拟编探槽长度每25m左右一根计划。提前一天用红油漆在木桩上端写上基线点

号(起点为“0”)。

如图3-1。

刻槽样桩:木质或竹质,一般规格长15-20cm ,宽3-4cm ,

厚0.5-1.5cm ,数量约为估计刻槽取样数的2倍,因为每件样的起、止位置都应打桩。

量具:皮尺(30-50m 规格)、罗盘、钢卷尺(2-3m 规格) 标杆:一般用长2-3m ,直径2-2.5cm 的竹杆,按每20cm 油

漆为红、白相间、并标注读数0.2、0.4......1.0m ......2m

讲义夹并装入地表及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登记表

标本签、样品签、样品袋(若干个)、斧头、文具盒、2H 铅笔、铅笔刀、红蓝铅笔、毛笔、红油漆。

4、采样工准备:

样品袋(一般用白布缝制,可装5-10公斤矿样)、圆钎头(常备5支)、扁钎头(常备3支)、手锤、刷子、采样布(一般准备2×2m 的两块、1×1m 的两块;油布或编织布)、称、钢卷尺、罗盘、样签、采样登记表、钢笔、毛笔、红油漆。

四、野外编录

㈠ 观察、分层、布样

首先,由组长带领编录人员共同观察拟编录探槽中的地质现象(必要时还应观察探槽附近有关地质现象),确定编录壁及基岩面、分层并布样。

1、确定编录壁:

有两壁一底探槽,一般情况下,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当两壁上基岩露头的地质现象可对应吻合时:东西向或大致东西向的探槽选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选东壁。但由于地形及地质现象突变等原因造成首选壁的基岩露头不理想时,可选择对应的另一壁,或者视其情况,多数导线取首选壁、个别导线加绘对应壁。

2、确定基岩面:壁上的基岩高度应不少于30cm ,通过观察,正确判断残坡积物与风化基岩的界线。

3、分层:分层单元视矿体复杂程度而定,复杂的矿体分层单元应小于矿区填图单元,一般矿体同矿区填图单元一致,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或设计要求,不同矿(化)体层,不同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和较大构造应分开。

4、布置刻槽样:

化学刻槽样:应沿矿体厚度方向、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于槽底或编录壁(首选位置是靠近编录壁的槽底处,如图3-2,取样规格按设计执行),刻槽样的长度,取决于矿体厚度大小,矿石类型变化情况和矿化均匀程度及矿区最低可采度和夹石剔除厚度。当矿体厚度不大或矿石类型复杂或矿化不均匀时,样长不宜过长,一般不应大于可采厚度或夹石剔除厚度。当矿体与围岩有明显区别,矿体厚度较大,矿石类型较简单,矿化均匀,则样长可放大。样品布好后,及时打上编号的样桩。

样品编号原则:化学样编号为工程编号+化学分析样代号(H)+该工程中本类样品顺序号组成(其它手标本、薄片、光片、大小体重等样品编号原则类似)。

但在实际工作时,同一探槽中,第一件样及最后一件样编号保持完整,如图3-2中的TC01H1,而中间的样品编号可省略工程号,如图3-2中的样品.编号。

样桩布设方法:打样桩时注意每一段样可能是一件,也

可以是几件连续样,起、止端都应有样桩,但几件样首尾相连时,其中间各样起止编号可共用一个样桩,两面各编写样号(如图3-3)。

图3-1 基线桩编号示意图

图3-2 探槽取样位置图

Fe1

Fe2

图3-3 样桩布置示意图

㈡ 设置基线

1、基线布置在编录壁上。基线位置宜选择在基岩与浮土的分界线附近,但工程起、止两个端点宜布在地表以便定测及照顾素描。当探槽过长或有拐弯时,应分段设置基点及基线(如图3-4)。

2、操作方法:在基点处打上编好号的基线桩,然后用皮尺拉紧固定在两个基线桩上部就成为基线,第一条基线起点 为零。

3、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组长及测手分别作为前、后测手,用罗盘测定皮尺的方位角和坡度角,二者的读数误差在3°之内时,取平均值作为基线的方位角和坡角。

㈢ 绘制素描图

1、素描图的基本原理:通过测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标本及样品位置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后描绘到座标纸上,成为一张真实地反映探槽中各种地质现象的槽壁、槽底展开图。

2、槽壁、槽底在素描图上的位置:编录壁按比例缩小后绘于素描图的上方,槽底绘于图的下方,与槽壁之间应留1cm 以上间隔(以便标注产状、样号等),槽底按正投影绘成等宽的条带状,其宽度一般为1-1.5cm ;局部地段遇特殊情况,需加绘另一槽壁时则展开投绘在槽底的下方,如图3-5。

图3-5 槽壁、槽底位置示意图

3、注意素描图的真实性:作图时须根据有限的特征点,参看地质体实际形态勾绘成图(如透镜状、

波状、分枝状等)。

4、地质体的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的宽度大于1mm 的地质体均应素描到图上;有特殊意义的小矿体或地质现象虽不足

1mm ,也应适当放大比例尺表示,其方法一般是从该点引出图外作一小幅放大的素描图(图3-6)

5、探槽拐点的处理:

①探槽方向变化的方位差小于15°时,在拐点处设基点,但槽壁及槽底均可连续素描。

②探槽方向变化的方位差大于等于15°时,采用裂开法素描(图3-7):

a. 当拐弯方向背离编录壁时,裂开拐弯方向一侧的槽底边线、其裂开角度等于拐弯方位差,而槽壁连续。

b. 当拐弯方向向编录壁弯转时,槽底与槽壁都要裂开,槽底裂开的夹角等于拐弯方位差,槽壁底部裂开宽度与槽底一致。

6、大坡度探槽的槽壁可分段垂直上下移动成锯齿状(槽

图3-6 特殊地质现象放大表示图

比例尺 1:100

16°

17°

图3-7 裂开法素描示意图

底仍然连续。这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地质要素应严格扣合)(图3-8)。

图3—8 上下移动槽壁示意图

图3—9 自动化系统绘图示例

7、采用自动化系统绘图的素描图:不作手工素描图,这时,槽壁绘成以基线为顶的等高长条形,各地质编录要素均沿地质走向投影到基线上、槽底为以基线为图上方边线的等宽正投影。(图3-9)

8、作图基本步骤

作图员面向编录壁操作。

①首先根据探槽的长度,高差等计划好图名、比例尺、基线起点、槽壁、槽底、责任表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在座标纸上的相应位置,要求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使用矿区统一图例。

②标注基点,画出基线

图上确定的第一条基线起点,编号为0(基点位置画2mm直径的圆圈、圆心加点,下同)开始,用测出的坡度角在座标纸上画出基线并按比例尺确定基线在图上的长度、该基线的终点为基点1。

文字记录:在地质记录表上依次记录。

③测手测量并报出各地质要素特征点的座标位置

A、槽壁:各导线起点读数均为0m,设各点铅垂投影到基线上的位置为Xm,即皮尺上的读数,该点距基线的铅垂距离为Y m(分基线上或基线下,用画有长度的标杆丈量出数据),作图员便可据此将各点位置投到图上,并分类联接成图(图3-10),地表点a垂直投在导线上的点为a`、a`在皮尺(导线)上的读数为5.5m。a点距导线的垂距a-a`为1.9m(读成基上1.9m),则a点的X坐标=5.5m。Y坐标=基上1.9m,据此即可在图上确定a点位置,再依次确定出地表b点的位置。这样依次连接0、a、b 点即成地形线(地表线)。

将c、d、e点相联为基岩线;将f、g、j点相联为槽底

基线(点)

图3-10 槽壁投影素描示意图

线;将k、I点相联为铁矿(Fe)顶界;将n、m点相联为铁矿底界。

b.槽底:

测手将槽底上的各编录要素点先按地质走向投到槽底与槽壁交界处,然后再垂直投到基线上报出该点在基线上的一个读数点(X坐标),作图员即可将该点自基线上投影到槽底图上将地质体、样品等绘出(因槽底为平面图,故无Y坐标点)(示意图3-11)。破碎带控制点a、b及样槽控制点c、d、e、f 各点在基线上的投影点分别为a`、b`、c`、d`及f`,据其在导线上的读数在图上反投影到槽底上,然后根据走向素描成图)。

图3-11 槽底投影素描示意图

c. 测量产状、采集标本、拣块样的位置应用符号标注在图上,方法同前。

第二节浅井(含小园井)编录

一、目的任务

浅井工程与探槽、圆井、平坑、竖井、斜井、穿脉、沿脉等均属于坑探工程大类。浅井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与坑探工程一致。揭露矿化、蚀变带,矿层(体)和物化探、重砂异常。

浅井原始地质编录,要求仔细观察研究地质观象(地层、岩石、构造等)与矿化及富集作用的关系;采取系统标本和样品;研究收集矿层及顶、底板围岩的工程地质现象和构造、断裂的破坏作用和影响;要充分考虑矿床存在共生或伴生矿产的可能性。

二、浅井地质编录前的准备

㈠物资: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图夹、坐标纸、图包、照相机、胶卷、铁夹、铅笔、胶擦、三角板、量角器、皮尺、钢卷尺、红油漆、木桩、白色胶布卷、照明用灯具、刻槽采样用各类工具(采样工准备、同坑道采样)、标本纸、样品袋等。

㈡表格

坑探工程概况表(DZ/T0078-93)表A3

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DZ/T0078-93)表A4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DZ/T0078-93)表A5

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记录表(DZ/T0078-93)表A6

坑探工程地质综合表(DZ/T0078-93)表A7

标本签

样品签

㈢人员

一个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一人全面负责编录工作,安排并协调其他组员工作。

三、浅井地质编录

㈠地质编录要求

1、编录及时性:由于浅井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井壁支护,从而遮盖了所揭露的地质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编录人员经常与施工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工程进度,及时进行编录和采样。

2、素描图比例尺:按地质行业标准规定,浅井用于揭露矿层(体)或地质界线时,素描图比例尺为1:100,而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矿种和地质现象,可在设计书中规定放大到1:50。

3、浅井壁展开要求及方法

按地质行业标准规定,浅井素描图绘两壁及底(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的井底掌子面)。目前地勘单位在实际操作时,多绘制浅井四壁素描图。

1)确定首选壁(第一壁):

地质行业标准规定,浅井素描的第一壁应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各矿区应作统一规定。

以往地质编录工作,第一壁往往选择平行勘查线方向(垂直岩层和矿体走向)的井壁。

勘查线方向呈南北向时,可选择正北壁为第一壁,也可选择正东壁为第一壁;勘查线方向呈东西向时,可选择正北壁为第一壁,也可选择正东壁为第一壁。

勘查线方向呈北西—南东向时,可选择北西壁为第一壁,也可选择北东壁为第一壁;勘查线方向呈北东-南西向时,可选择北西壁为第一壁,也可选择北东壁为第一壁。

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目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1)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2)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2)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3)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 (3) 6.2编号方法 (4) 7 原始地质编录的检查验收 (5) 7.1提交资料目录(表2) (5) 7.2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工作 (5) 7.3检查验收单位 (5) 7.4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表4) (6) 8 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 (6) 9 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 (8) 9.1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8) 9.2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8) 9.3 整理 (8) 9.4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9) 10 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9) 10.1总体要求 (9) 10.2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3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4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I

10.5老硐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 (12) 12 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3) 12.1采样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3) 12.2 编号 (13) 12.3探矿工程中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4) 1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管理 (14) 13.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保管程序 (14) 13.2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14) 13.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使用 (14) II

探槽地质编录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之一 探槽(井)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重点提示

1.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 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 编西壁——西高东低。 2.分层: (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于填图单元。 (2)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 (3)分层主要对象: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不同岩

石类型、断层上下盘矿体。 3.布样: (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 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样。

4.投影作图: (1)主要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及标本位置、导线点等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描绘于坐标纸上。 (2)地质体的取舍:图上大于1mm 的应绘,特殊意义的不足1mm放大绘。(3)探槽拐弯处理: ①编录壁及基线以及槽底与编录壁 的共用边,在任何时候都应连续绘制。 ②方向变大时:在拐弯处裂开槽底的非共用边(内侧边),裂开夹角等于 拐弯 角度。 ③方向变小时:在拐弯处断开非共用

边,并切去一块同于拐弯角度大小的重叠面后,与前一导线槽底相连接。5.投影作图原理: (1)面向编录壁,在坐标纸上选择 合适位置,绘出第一基点及第一导线,每一导线起点均为0。 (2)槽壁投影:每个要素点有两个 投影要素——导线读数及与导线的 垂直距离。 (3)槽底投影:先将各要素点按地 质走向投到壁底共用边,然后按槽壁投影方法投影。 (4)连图:分类、分地质体、分地 质界线相连成图。 6.描述纪录: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固体矿产勘查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固体矿产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基础上,运用成矿理论采用有关勘查技术手段方法 对矿产资源进行专门性的地质调查工作。 2.矿业权: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 或开采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利。 3.矿产资源所有权:是指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依法对矿产资源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地质测量法: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规划图上的方法。 5.重砂测量法:从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有用重砂矿物有关 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以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6.遥感找矿法:通过遥感的途径对工作区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从 中提取矿化信息而实现找矿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 7.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矿体各种标志变化性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变化 规律,为选择合理的勘查方法及矿床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8.含矿系数:工业矿化地带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9.矿化强度指数: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矿化强度是通过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 合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来确定的。 10.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 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11.加密法:有代表性的地段加密工程,根据2种网度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分别绘制图件进行储量估 算,验算对比加密勘查工程前后矿体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 12.稀空法:按照一定规则放稀勘查工程间距,分析对比放稀前后的地质因素和储量变化情况重中 选择合理勘查网度的方法。 13.原始地质编录: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 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 14.矿产质量:指决定矿产能够满足社会生产要求的那种性质。也就是说矿产质量是指决定矿产在 国民经济中的工业价值、利用可能性和途径的特性的总和。 15.工业指标:在现行的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提出要求即衡量矿体能否为 工业开采利用的标准。 16.边界品位: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区分矿体和围岩的品位界限。 17.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品位):单个工程中单矿层或储量估算段中,有工业意义的有用组分 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 18.最小可采厚度: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真厚度值。 19.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它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二、填空 1.固体矿产勘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经济评价)三个方面。 2.矿产勘查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经济合 理原则) 3.矿产勘查依据勘查工作程序及目的意义任务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阶段。 4.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为(国家)。 5.重砂分散晕含量与(迁移距离)有直接关系。 6.由于水流搬运与沉积作用在(冲积层)中形成高含量带称为重砂矿物机械(分散流)。 7.遥感图像对于(环形)(线形)(隐伏)构造的解译尤为准确。 8.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查工程技术手段是(坑探)(钻探)工程。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勘查探井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1.施工准备 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及时组织安排施工。 要点:准确定位。 1.1 探井包括浅井、竖井、小圆井、天井及大于45o的斜井(坑)。 1.2 根据地质设计书要求,明确施工目的、任务,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1.3 根据地质设计平面图、剖面图,计算出探井工程的起点坐标。 1.4 下达定位测量通知书,实地测量定位,测量定位坐标即为井口中心点坐标。探井的长壁一般与勘探线方向一致;斜井应测定方位桩。 1.5 下达探井施工通知书,并提交设计平面图和剖面图。 2、工程施工及地质编录 要求:及时编录采样,并及时现场核查分层位置及采样分样的正确性。 要点:进行地质分层观察、记录和绘制素描图。 注意:文、图、表内容要一致。 2.1 探井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规格施工,井壁要平整,揭露的地质界线要清楚。

2.2 小圆井、浅井(深度小于20米)一般不需通风;竖 井、天井均需通风。 2.3 浅井、竖井、天井和斜井要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是否支护及用什么方法支护。 2.4 井口渣土必须堆放于1.0米之外,并防止有重物坠落,确保安全。 2.5 随探井工程进度要及时地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小圆井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 2.6 探井的素描图一般素描两壁一底(含等距或不等距的井底掌子面)。若地质情况复杂,可局部或全部绘制四壁一底。探井四壁(或两壁)可按工程规格垂直绘制,也可按实际宽度绘制。素描图比例尺一般用1:100~1:200,见矿工程用1:100比例尺,必要时可放大到1:50。 2.7 素描方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直布设。大于45o的斜井(坑)为自基点沿勘查线方向或平均的长边方向布设。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或正东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邻壁按逆时针方向展开。在第一壁上端标出方位角,在井壁一侧画出垂直标尺。绘制时,先丈量井口规格,把皮尺挂在各个井壁的角上,丈量各壁的深度,井壁底部的宽度,按

工程地质编录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

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 ) 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 ~ 棱角形,次棱角形,一

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19-07-23T10:41:51.5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9期作者:胡骥 [导读]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环境非常复杂。 昆明工程勘察公司云南省 650011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环境非常复杂。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类新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勘查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矿产需求越来越多。对于我国来说,矿产资源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部分领域及行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愈发增多,但由于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等问题,就导致矿产资源稀缺的问题愈发严重。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勘查技术 第一种是物化探勘查技术。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前期,相关人员应对地质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前期投入的有效性进行充分考虑,并利用物化探勘查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勘查。比如,开展激电测深工作以及物化探剖面工作等。而且,在实际查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相应的物理方法或是化学方法进行有效查找,比如,重磁勘查法以及地震勘探法等。该勘查技术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对大量复杂参数信息进行有效搜集的同时对更多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获取。这不仅能够使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也能够推动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种是地质填图技术。在对物探数据进行合理解译并对化探采样进行有效分析后,相关人员应对靶区以及勘探范围进行合理选定,并对勘测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及掌握,再通过研究地质理论知识对该勘测地区的地质特点进行科学分析,以确保能够对实际的固体矿产情况及其演变与分布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第三种是浅部找矿技术。对于固体矿产来说,其矿体总是会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矿体断裂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矿体坍塌、倒转或是超覆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对影响矿体走向的构造以及岩浆的活动迹象进行合理搜集,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矿体出露处利用地表浅部揭露的方式开展相应的作业工作,然后再利用浅钻的方式对矿体的走向以及产状等信息进行获取。第四种是深部探测技术。 2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分析 (1)资金投入大幅下降。前几年世界范围内对于固体矿产勘查的资金投入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新技术在资源的勘查和利用方面展现了明显的成效,伴随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矿产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落,使用矿产资源所带来的收益不断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资金投入的大幅下降。在长期以来的以牺牲矿产资源为代价进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很多的矿产资源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想要满足发展需求以及极为困难,长久下去必然会使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出现枯竭的现象。因此,对于矿产资源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勘查仍然是当前时代的主题。(2)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在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都受到资源所在的地质条件的影响,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在储量方面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足,并且因为长期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对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现阶段矿产资源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矛盾关系。很多的矿产资源当前的情况都是优质的矿藏较少,并且大规模存储的矿藏资源不足,这样的形势下想要对这些矿产进行开发,往往所获的利润甚至会小于实际开采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是人们的居住和出行方面的需求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程度上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想要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然需要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开发为经济增长提供便利。但是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的矿产资源在储量方面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不足,很多的矿山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矿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生产经营方面的难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使矿产资源方面的供需关系更加紧张。 3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 3.1维护探矿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新时期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做好各项规定的优化,为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奠定基础与保障,另探矿人员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多矛盾,比如采矿权与探矿权的矛盾,需正面解决,从根本上保证探矿人员的经济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如探矿人员合法权益受到威胁的时候,需采取法律的途径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探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地质勘查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 3.2加大资金投入及引进先进的开发技术 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资金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观察全程,在各个环节中都十分重要,因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加强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给勘查单位给予一定的帮助,并在固体矿产勘查中投入更多的资金。②发挥政府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对矿产勘查的组织与协调,使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得到进一步降低,积极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固体矿产勘查中。③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完善了矿产勘查体系,确保矿产勘查企业的经济利益。在矿产开发的过程中,新型先进的开发技术十分重要,通过,新型先进的开发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勘查工作的准确率与有效率。目前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主要施工的勘查技术为雷达技术、卫星技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对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进而有效促进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有效率。 3.3加强应用找矿信息 找矿信息是极其重要的找矿依据,一般而言,通过找矿信息可以快速判断矿产资源的大致范围,可节约时间与成本。其中勘查人员可采取遥感地质找矿技术,实现对找矿信息的全面分析,或者在查找隐伏矿中,需要对矿产深部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或者准确的数据信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分析地表信息的时候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局限性,隐伏矿床众多,导致矿种与类型存在差异性,对此在应用找矿信息的时候需要对矿产空间数据信息加以分析,明确其分布规律,考虑自然环境。 3.4构建并且严格落实矿产勘查质量机制,增强理论研究 对矿产质量增强的基础条件就是建立健全固体矿产勘查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质量体系中所有任务与程序的监控与审查,保证勘查工

2020年(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冶金行业)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 编录规定

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078—93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引用标准 GB964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3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仍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俩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且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且按规定格式整饰。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仍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和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壹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之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

探槽地质编录规范

探槽(井)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重点提示 1.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 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 编西壁——西高东低。 2.分层: (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于填图单元。 (2)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

业指标。 (3)分层主要对象: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断层上下盘矿体。 3.布样: (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

样。 4.投影作图: (1)主要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及标本位置、导线点等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描绘于坐标纸上。 (2)地质体的取舍:图上大于1mm 的应绘,特殊意义的不足1mm放大绘。 (3)探槽拐弯处理: ①编录壁及基线以及槽底与编录壁的共用边,在任何时候都应连续绘制。 ②方向变大时:在拐弯处裂开槽底的非共用边(内侧边),裂开夹角等于拐弯角度。 ③方向变小时:在拐弯处断开非共用边,并切去一块同于拐弯角度大小的重叠面后,与前一导线槽底相连接。

5.投影作图原理: (1)面向编录壁,在坐标纸上选择合适位置,绘出第一基点及第一导线,每一导线起点均为0。 (2)槽壁投影:每个要素点有两个投影要素——导线读数及与导线的垂直距离。 (3)槽底投影:先将各要素点按地质走向投到壁底共用边,然后按槽壁投影方法投影。 (4)连图:分类、分地质体、分地质界线相连成图。 6.描述纪录: (1)以基线为准,依次逐一记录。 (2)岩性、矿体按分层为单元描述记录:在基线中间分层时,分段描述记录;

浅谈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对象不断扩宽、科学技术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人才不断汇集,我国固体矿产技术方法不断进步,并在我国地质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发展趋势 固体矿产(solid mineral resource)是指地壳内或地表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固体自然富集物,这种固体自然富集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查明矿产资源的储量。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就是在勘查固体矿产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称[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对象不断扩宽、科学技术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人才不断汇集,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发展自然规律的反映,在推动固体矿产技术方法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面临严峻形势 经过长达50多年的奋斗,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产量不断增长,其产量超过美国,成为固体矿产产量最大生产国之一。然而随着固体矿产资源开发越来愈多,浅部固体矿产和已探明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固体矿产资源产量连续多年呈现负增长局面。固体矿产资源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是资源人均拥有量较低,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50%。目前我国固体矿产矿山经过常年开采,可以供开采的储量和矿石品位急剧下降,固体矿产浅部以及已探明的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至2010年,我国多种矿山有300多座已关闭,产量也减少了接近5000万吨,到2020年,只有不到1/5有矿山能够维持生产,固体矿产资源危机日趋严重。造成固体矿产资源危机的原因:首先,矿山的浅部资源枯竭,深部资源勘探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固体矿产的勘探深度停留在500米以内,而对500米以下深度的勘探尚不清楚;其次,矿山本区资源枯竭,外围资源勘探尚不清晰;再次,已探明矿床资源枯竭,新型矿床资源前景模糊[3]。 2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固体矿产勘查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解决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诸多固体矿产勘查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首先,地球化学测量。随着固体矿产勘查力度不断加强,部分难以识别的矿产逐渐成为矿产普查找矿的目标,在对难以识别的矿产勘查过程中,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亲睐。其中痕量分析方法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目前,我国的痕量测试能够达到0.1×10-9[4]。在野外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灵活应用痕量测试,构建起固体矿产快速分析和快速追踪方法体系,在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D) 代替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 2002D) 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 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12719 —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T 13908 —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 /T 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 /T 0078 一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 /T 0079 —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 / 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 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 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 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 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 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 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 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 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 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钻探地质编录表模板

钻探地质编录表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岩性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土描述备注粉质粘土 1 黄褐色,浅黄色,稍湿,可塑状,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 等,土不能搓成细条,刀切面较平整。 泥岩, 2 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浅绿色砂泥质斑块,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 ~10m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 3 灰白色,青灰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石英,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井深0~m处岩心较软,呈碎块状,属强风化带,~10m 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5~22cm,属中等风化。局部见构造裂隙。 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11~37cm,属中等风化。 局部见构造裂隙。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岩心较软,呈碎块状,饼状,属强风化带。 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局部见灰绿色绿泥石团块,岩心较硬,呈短柱状,柱状,属中等风化带。 素填土黄褐色、红褐色,由块石、粉质粘土组成,稍湿,较紧密,块石含量在40%~75%,为 人近期无序抛填。 1

勘察单位:重庆紫苑土地规划整治有限公司编录人:朱根深复核人:编录日期:2008 年月日 钻探地质编录表 工程名称:孔号:ZK 坐标:X: Y: Z: 回次编号孔深 (米) 岩芯 长 (米) 进尺 (米) 采取 率 (%) 层 序 分层 深度 (米) 岩性岩土描述备注 1 2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

一、一般要求: 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

(注:当一个掘进头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少时,本页可以记录其他掘进头的观测情况。) 6、记录巷道内的钻场、硐室、临时水仓、泵坑、沉淀池的位置、尺寸等。记录打钻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5、记录巷道淋涌水情况。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4、记录巷道的坡度资料,打坡度时要与上一回的记录保持延续,并与测点发生联系。 3、针对煤巷:记录迎头退后的顶底煤补探情况和两帮扒帮控制的煤层顶底板情况或构造发育情况,包括补探点的位置和探煤情况或扒帮点的位置和扒帮情况。针对岩巷:记录迎头退后的两帮岩层和构造发育情况。遇到构造时需在左页编录两帮素描图。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 见顶。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 为煤顶,向下0.8m 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 为煤顶,向下1.5m 为煤底。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 为L9灰顶,向下0.8m 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 为L9灰顶,向下1.5m 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L9灰底部为一层厚0.3m 的煤线,再向下为灰黑色砂质泥岩,顶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位置、厚度、产状,断层面的位置、产状,上下盘的岩性情况。若是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情况。控制煤岩层空间位置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 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位置。如:下4点向里35.2m 为当日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1 13151下付巷 2011.1.15记录区域 附图区域 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 袁凌晖记录: 观测: 日期:地点: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一、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井巷工程、钻探工程所揭露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图件等)进行。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内业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地质情况。现场编录时,要认真观察研究地质现象,做好素描,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以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内业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察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二)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三)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四)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五)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2H绘图铅笔。 (六)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有关规定。图例与公司统一图例一致,可增补。 (七)原始地质编录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 三、代号及编号方法 (一)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大写

煤矿地质——原始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生产地质勘探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地质研究成果的体现。编录资料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和地质研究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与生产。 地质编录是指将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或采用其它手段(钻探、物探、测试及化验等)所获的地质资料,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正确地记录或系统地表示出来的方法与过程。地质编录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第一节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原始地质资料的工作。它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生产地质勘探所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的编录,是认识总体地质情况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工作区地质条件、成煤规律和评价煤炭资源的依据。 由于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的不同,原始地质编录的种类也就存在很多种。 本节着重介绍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和井巷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文字资料包括坑探工程、井巷工程中地质现象的记录,钻孔、井巷煤、岩芯(层)的描述,岩石薄片和煤薄片、光片及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野外及其它所有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描述记录。 2.图表资料原始地质编录图件主要包括各种素描图,如天然露头和各种坑探工程、井巷工程的地质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以及其它照片、素描材料等。原始地质编录表格主要包括各种坑探工程原始记录表、钻探工程原始记录表、岩芯鉴定表、采样登记表、样品测试分析化验成果表及其它记录原始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数据的表格、卡片等。 3.实物资料包括岩石、矿物、煤、化石的标本和样品,以及对研究地质规律有重要意义的其它标本和样品等。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为了保证原始地质编录的质量,各种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编录及时 2.准确全面 3.系统统一 4.重点突出 二、钻探工程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是根据钻孔中取出的岩、煤芯或岩、煤粉等实物资料和各种测量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对钻孔中各种地质现象的观测而进行的。钻探工程地质编录是钻探施工过程中地质管理工作最重要部分。钻探有各种不同类型,下面主要介绍岩芯钻探的地质编录。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模板 第一章 一般要求: 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 7、地质原始记录的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第二章 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

(注:当一个掘进头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少时,本页可以记录其他掘进头的观测情况。) 6、记录巷道内的钻场、硐室、临时水仓、泵坑、沉淀池的位置、尺寸等。记录打钻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5、记录巷道淋涌水情况。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4、记录巷道的坡度资料,打坡度时要与上一回的记录保持延续,并与测点发生联系。 3、针对煤巷:记录迎头退后的顶底煤补探情况和两帮扒帮控制的煤层顶底板情况或构造发育情况,包括补探点的位置和探煤情况或扒帮点的位置和扒帮情况。针对岩巷:记录迎头退后的两帮岩层和构造发育情况。遇到构造时需在左页编录两帮素描图。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 见顶。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 为煤顶,向下0.8m 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 为煤顶,向下1.5m 为煤底。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 为L9灰顶,向下0.8m 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 为L9灰顶,向下1.5m 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L9灰底部为一层厚0.3m 的煤线,再向下为灰黑色砂质泥岩,顶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位置、厚度、产状,断层面的位置、产状,上下盘的岩性情况。若是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情况。控制煤岩层空间位置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 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位置。如:下4点向里35.2m 为当日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1 13151下付巷 2011.1.15 记录区域 附图区域 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 袁凌晖记录: 观测: 日期: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