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学大纲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学大纲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学大纲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

《方剂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本科使用)

一、前言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达到: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100首,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位意义。二级的方剂50首,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要求学生了解其功用及主治病证。一、二级方剂要求背诵方歌。

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理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

绪言

[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了解方剂学的发展概况。

[内容]

1.方剂学概念、性质、任务、地位及重要性。

2.方剂学的发展概况及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3.学习方法和要求。

上篇总论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要求]

1.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等)。

[内容]

1.明确方与法的关系,方以法为指导,法以证为依据,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方剂的分类

[要求]

了解历代有关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内容]

介绍“七方”的基本涵义,了解以病证、病因、脏腑、治法(功能)等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第三章方剂的组成

[要求]

掌握组方原则与方剂的运用变化,突出方剂的配伍意义及君、臣、佐、使在组方中的指导作用。

[内容]

1.掌握君、臣、佐、使的涵义及其在组方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2.掌握方剂运用变化的三种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第四章第四章剂型

[要求]

了解常用剂型的种类、制法与临床意义。

[内容]

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剂、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

第五章第五章煎药法与服药法

[要求]

1.掌握汤剂的煎法。

2.熟悉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内容]

1.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2.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古今用量考证

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量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概率。

下篇各论

第一章解表剂

[要求]

1.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一级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3.熟悉(二级方剂、下同):止嗽散、参苏饮、香薷散。

4.了解(三级方剂、下同):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再造散、加减葳蕤汤。

[内容]

1.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

1)阐明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甘石汤的全部内容,重点使学生掌握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麻黄与白术、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意义,特别是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2)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配伍,组成解表和营法组方原理,以及服法对该方功用的影响。进而阐明桂、芍的用量比例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3)九味羌活汤以辛温香燥之品发散风寒湿邪,配伍黄芩、生地以清里热,主治风寒夹湿而兼有内热之证。

4)香薷散以辛温解暑之香薷配伍行气化湿之厚朴,功在祛暑解表,化湿利中,主治夏月感寒之暑证。

5)小青龙汤中麻、桂与芍药的配伍意义,姜、辛、夏与五味子的配伍意义,尤应阐明白芍、五味子在方中的重要作用。

6)止嗽散为治疗表邪未尽,肺失和降而致咳嗽的常用方剂。方中以止咳化痰药配以少量疏风解表之荆芥,具有温润平和,不寒不热的特点,加减得宜,可用于多种咳嗽。

7)银翘散与桑菊饮皆为辛凉之剂,由于用药与配伍不同,一者偏于透表,一者偏于宣肺,并区别桑菊饮与麻杏甘石汤的主治病证。

8)败毒散与参苏散皆为益气解表的常用方。说明扶正与祛邪的关系,以及二方组成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偏于解表、偏于理肺的区别。

第二章泻下剂

[要求]

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大黄牡丹汤、麻子仁丸。

3.熟悉:济川煎、黄龙汤。

4.了解: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五仁丸、增液承气汤、禹功散。

[内容]

1.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的代表方剂。

1)通过三承气汤的讲述,明确大黄与芒硝;大黄与厚朴、枳实;硝、黄与甘草的配伍关系。大承气汤泻下与行气并重,其功峻下,适用于痞、满、燥、实具备的阳明腑实证;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亦轻,其功轻下,适用于痞、满、实之证;调胃承气汤中硝、黄并用,但无枳、朴,且入甘草,其功缓下,适用于燥、实而无痞、满之证。三方的煎服法对功用峻缓亦有影响。并阐明大承气汤的“釜底抽薪”、“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具体运用及其适应证候。

2)通过温脾汤的讲解,阐明组成温下法的原理,明确大黄与附子的配伍关系(包括用量比例关系)。

3)济川煎以肉苁蓉、当归温肾益精、养血润肠为主,与升麻、枳壳升清降浊相合,此为用通于补之剂,主治肾虚津亏之大便秘结。

4)黄龙汤用硝、黄、枳、朴峻下热结,配伍人参、当归等益气养血,而成攻补兼施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而兼气血不足者。

5)十枣汤为逐水剂,明确甘遂、大戟、芫花的配伍应用,并说明峻下逐水剂的利害关系,尤其是用大枣的意义及注重保护脾胃对治疗水饮病的重要意义。

6)大黄牡丹汤中大黄与桃仁配伍,组成破瘀泻热的方剂,加入利湿排脓的冬瓜子和凉血消肿的牡丹皮,主治湿热血瘀的肠痈。

7)麻子仁丸重用麻子仁滋脾润肠,配伍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组成攻润相合之方,主治脾津不足,肠胃燥热之脾约证。

第三章和解剂

[要求]

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及分类。

2.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

3.熟悉:痛泻要方、防风通圣散。

4.了解:疏凿饮子

[内容]

1.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

1)通过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的讲解,阐明柴胡与黄芩合用和解少阳,柴胡与白芍、枳实合用,疏肝解郁的配伍原理。小柴胡汤用人参以及四逆散治阳郁厥逆的道理;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三者的关系及其临证运用。

2)通过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分析,阐明疏肝理脾与培土抑木的组方配伍特点。

3)分析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其功用、主治与小柴胡汤的异同。

4)阐明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组方特点及其证治要点。

5)葛根芩连汤主治外邪未解,热邪入里之热利,方取葛根配以芩、连,外解内清,组成表里同治之剂。

6)大柴胡汤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并重用生姜,组成和解少阳兼泻阳明实热之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阐明其组方原理及主治证侯。

7)防风通圣散主治外有表邪、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故集解表、攻下、清热之品于一炉,配伍养血益气之属,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

第四章清热剂

[要求]

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清暑益气汤、青蒿鳖甲汤。

3.熟悉:竹叶石膏汤、凉膈散、苇茎汤、玉女煎、六一散。

4.了解:左金丸、桂苓甘露饮、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内容]

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阐明热与火的关系、甘寒青热与苦寒清热的运用原则。

2.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的代表方剂。

1)白虎汤重用石膏、知母,配伍粳米、甘草的意义,阐明其适应证与禁忌证。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二方配伍的异同及其临证运用。

2)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二方的组方原理及区别运用,阐明“透热转气”的涵义,以及凉血配伍活血的关系。

3)黄连解毒汤为苦寒直折法的代表方,其适应证为三焦火郁、凉膈散为清上泻下,以下代清之剂,主治中上二焦之郁热,阐明二方用药特点及主治之异同。

4)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皆能清热解毒,治疗肿毒,阐明二者的组方特点及其主治病证。

5)导赤散和泻白散是儿科常用方,导赤散清心火,又可清小肠,泻白散则专清肺经伏热,阐明二方的组方原理及用药组方要照顾稚阴之体及保护脾胃升发之气的特点。

6)龙胆泻肝汤为苦寒泻火、利湿清热之剂,主治肝火上攻,湿热下注之证,同时在方剂配伍中要照顾肝生理特点,故有柴胡之疏肝,生地之养阴,当归之补血,且使之苦寒而不耗伤阴血。

7)苇茎汤主治热盛于肺,痰瘀交结而成肺痈。方以苇茎为君药,配合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组合成方。集清热、排脓、逐瘀于一方,为支内痈成脓之常法。

8)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治胃火牙痛,一者苦寒泻火,一者清胃滋阴。阐明其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之各异。

9)芍药汤是治疗湿热痢疾常用方,体现清热燥湿,调气活血,通因通用之法则。方中用官桂,即增强调血之功,又能防止苦寒伤胃。白头翁汤则以清热解毒凉血见长,为治热毒血痢之主方。

10)六一散主治暑湿及湿热壅滞之小便不利,方以滑石六倍于甘草,旨在清利,唯虑滑石之沉寒,故少佐甘草以防伤正。

11)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之功,方中清热祛湿药与益气生津药配伍,主治暑热之证属于气阴两伤者。

12)青蒿鳖甲汤治阴虚发热证,用于温病后期,阴津耗伤,邪伏阴分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方中青蒿与鳖甲配伍,一者育阴退热,一者清透伏热,二者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

第五章温里剂

[要求]

1.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3.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4.了解:回阳救急汤。

[内容]

1.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

1)理中丸与小建中汤皆为温中补虚之剂,理中丸以干姜、人参配伍,温中补虚,治脾胃虚寒,脾失健运之证。小建中汤为桂枝加芍药汤而重用饴糖为君,组成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又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剂。

2)吴茱萸汤以吴茱萸、生姜配伍,组成温中降逆之剂,是温胃止呕的代表方。由于吴茱萸又有温肝、暖肾之功,故又可用于肝寒犯胃,肾寒上逆之呕吐。

3)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主方,附子、干姜相伍,回阳散寒之功倍。但二者辛散燥烈之力较强,防其阳气暴散,而佐以炙甘草之甘缓补中,并制其燥烈之性。

4)当归四逆汤以当归、芍药配伍桂枝、细辛,组成养血温经散寒之剂,主治血虚寒凝,肢冷脉细之证。

5)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方取桂枝汤加黄芪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但去甘草之缓,倍生姜之散,意在使微风外出。

6)阳和汤温阳补血,散结通滞,方中以熟地、鹿胶温阳养血,少佐麻黄,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为消散阴疽之主方。

[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炙甘草汤、一贯煎、百合固金汤、肾气丸、地黄饮子。

3.熟悉:当归补血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右归丸。

4.了解:人参蛤蚧散、八珍汤、补肺阿胶汤、益胃汤、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

[内容]

1.补益剂的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说明补气与补血、补阴与补阳的相互关系,结合脏腑生理特点说明补益脏腑的组方原则。

2.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兵补的代表方剂。

1)四君子汤以参、苓、术、草组成,为补气健脾的基础方,以此加味而成的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都是临床常用方,阐明其组方原理及功用、主治。

2)补中益气汤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方中参、芪、术、草配伍,补一身之气,佐以升麻、柴胡具升阳举陷之用。该方具有“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功。为治疗气虚发热、中气下陷的代表方。

3)生脉散以人参、麦冬、五味子配伍,大有益气补阴之功,不仅为暑伤元气、久咳肺虚之主方,而且是气阴两伤的急救之剂。

4)玉屏风散功专补气固表止汗,方以黄芪、白术配防风,使固表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其与桂枝汤所治之“表虚自汗”应作区别。

5)四物汤是补血的基础方。将熟地易生地可用于血分虚热证,将白芍易赤芍可用于血瘀证。方中药量增损与药味加减,可化裁成治疗各种血分证的诸多方剂。

6)当归补血汤与归脾汤都是补气生血之剂,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是使气旺血生,主治血虚发热的代表方,与补中益气汤之治气虚发热有别。归脾汤方中补气与补血、健脾与养心并用,故为补气生血,健脾养心之方,主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及其脾不统血证。

7)泰山磐石散中补气与补血兼顾,配伍白术健脾,续断补肝肾,黄芩清热,以加强安胎之功,主治妊娠气血两虚,胎动不安之证。

8)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诸多滋补肾阴的方剂,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等都是此方加味而成。

9)左归丸于大队补阴药中加入补阳之品,体现了“阳中求阴”的配伍意义,主治真阴不足,精髓内亏之证。

10)大补阴丸滋阴降火之主方,方中以熟地、龟板填补真阴,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具有培本清源两者兼顾的特点。

11)炙甘草汤重用生地黄为君,配以炙甘草、桂枝、麦冬,具有阴阳气血并补之功,为主治脉结代、心动悸之主方。

12)一贯煎以生地、枸杞滋补肝阴,少佐川楝以疏肝理气,组成滋阴疏肝之方,滋阴而不腻,理气而不燥,为阴虚气滞的代表方。

13)百合固金汤养阴润肺,化痰止血。方中二地与百合、麦冬、玄参配伍,滋补肺肾而清虚热,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咳痰带血,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14)肾气丸于大量补肾药中,配伍少量附子、桂枝,是于阴中求阳,有“少火生气”之意,为后世补肾阳的代表方。

15)右归丸是肾气丸减去“三泻”,加入补阳养血之品,减少用“泻”妨补之力,功专于补,主治肾阳不足诸证。

16)地黄饮子具有阴阳并补,水火既济,化痰开窍之功,主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之喑痱证,阐明其用药特点及配伍意义。

[要求]

1.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

3.熟悉: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

4.了解:牡蛎散、九仙散、桃花汤、固经丸、易黄汤。

[内容]

1.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的代表方。

1)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主,配伍补脾温中之品,主治脾肾虚寒,久泻久痢及滑脱失禁之证。

2)四神丸以补骨脂与肉豆蔻配伍,具有温肾涩肠之功,主治五更肾泻。

3)金锁固精丸与桑螵蛸散均为涩精止遗之方,金锁固精丸专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故方中以一派补肾涩精之品以固其精;桑螵蛸散主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之遗精、遗尿,故方中以桑螵蛸为君,配伍远志、茯神等交通心肾之品,使心肾交养,遗精自止。缩泉丸亦止遗尿,方以益志温肾固涩为君,配伍乌药疗肾间之冷气,而主治下元虚冷之遗尿及小便频数,应与桑螵蛸散区别运用。

4)固冲汤重用白术配伍黄芪、山茱萸与固涩止血之品,能补脾益气,固冲止血,主治脾气虚弱,冲仁不固所致之崩漏。

第八章安神剂

[要求]

1.熟悉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3.熟悉:酸枣仁汤

4.了解:磁朱丸、甘麦大枣汤。

[内容]

1.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重镇安神、补养安神的代表方。

1)朱砂安神丸以重镇安神的朱砂配伍清心泻火的黄连,佐以滋阴养血的生地、当归,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之证。

2)天王补心丹重用生地为君,配伍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品,主治心经阴亏血少,心悸、失眠之证。酸枣仁汤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之川芎,酸收与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之证。

第九章开窍剂

[要求]

1.熟悉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安宫牛黄丸。

3.熟悉:苏合香丸

4.了解:紫雪、至宝丹、行军散、玉枢丹。

[内容]

1.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凉开、温开的代表方。

1)安宫牛黄丸为清热开窍之剂,主治热闭心包之证。紫雪、至宝丹亦为清热开窍之常用方,但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丹又次之。且安宫牛黄丸长于解毒豁

痰,紫雪长于镇痉熄风,至宝丹长于化浊避秽。

2)苏合香丸集辛温芳香药于一方,既长于开窍避秽,又行气温中止痛,为温开

的代表方,方中配伍白术、诃子补气收敛,防止香散耗气。

第十章理气剂

[要求]

1.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3.熟悉: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加味乌药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

4.了解:四磨汤、良附丸、金铃子散、橘核丸、丁香柿蒂汤。

[内容]

1.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行气与降气的代表方。

1)越鞠丸为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的常用方,临证须随诸郁的主次而

变更其君药与加味用之。

2)半夏厚朴汤与厚朴、茯苓、苏叶配伍,具有理气化痰,散结解郁之功,为主

治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梅核气的代表方。

3)柴胡疏肝散是由四逆散化裁而成,功善疏肝解郁,为主治肝郁气滞,胁肋疼

痛之常用方。

4)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理气宽胸之瓜蒌配伍辛温通阳之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

气祛痰作用,为主治胸阳不振,气滞痰阻所致胸痹的基本方。

5)枳实消痞丸以行气之枳实、厚朴与补气健脾之四君子汤配伍,具有具有行气

消痞,健脾和胃之功。方中佐以黄连与少量干姜,组成消补兼施,辛开苦降之剂。

6)厚朴温中汤以厚朴行气为君,配伍温中除湿之品,具有温中行气,燥湿除满

作用,主治寒湿气滞、脘腹胀痛之证.

7)加味乌药汤以香附为君药,配以理气活血止痛之品,具有理气调经作用,胀

甚于痛之证。

8)天台乌药散以温中与行气之品配伍,功专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方中用巴豆

炒川楝,既能增强川楝行气散结之力,又可制其苦寒之性,而主治寒客肝脉之疝痛。

9)暖肝煎中以肉桂、茴香温暖肝肾为主,又以当归枸杞补肝肾之不足,乌药、

沉香散寒行气,主治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疝气或少腹疼痛。

10)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剂。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

配以下气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在治疗上实的同时,又可助肾纳气,所以治“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定喘汤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方,主治素有痰热,外感风寒,肺失肃降之哮喘。

11)旋复代赭汤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的心下痞硬,嗳气不除。其方以旋复花为

君,配伍半夏、生姜与少量代赭石,又佐以参、草,化痰降逆而不伤胃。

12)橘皮竹茹汤以橘皮与竹茹为伍,理气清热和胃,加人参、甘草益气,共成益

气清热和胃之剂,主治胃虚夹热,气逆呕吐之证。

第十一章理血剂

[要求]

1.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

3.熟悉: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槐花散。

4.了解:失笑散、丹参饮、鳖甲煎丸、四生丸。

[内容]

1.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活血化瘀、止血的代表方。

1)桃核承气汤是破瘀泻热,治疗血热互结之蓄血证的代表方,大黄、桃仁配伍入血分破瘀泻热。方中于寒凉破血之中少佐辛温之桂枝,以助通经活血,更可防止寒凉凝血之弊。

2)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治胸中瘀血之主方,方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佐以桔梗、柴胡,引药上行入胸走两胁,又以牛膝引血下行,枳壳理气,柴胡疏肝。膈下逐瘀汤则配伍下行活血之品,专治腹中瘀血;少腹逐瘀汤以活血祛瘀药配伍温中散寒之品,主治少腹寒瘀血阻诸证;身痛逐瘀汤则配伍祛风湿、通经络之品,主治痹证而以瘀血阻络为主者。

3)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为君药,是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的方剂,主治中风属于气虚血瘀之证。

4)复元活血汤中重用大黄逐瘀活血,配伍柴胡疏肝并引药至胁下,故本方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之证。

5)温经汤以温经散寒药与养血活血、止血、滋阴之品配伍,组成温经活血,养血止血,调补阴阳之剂,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漏下不止,月经不调以及宫冷不孕等证。

6)生化汤中重用当归为君药,是养血活血温经之剂,主治产后瘀血腹痛。因产后多虚,易于受寒,故方中少佐炮姜。

7)桂枝茯苓丸以温经通脉之桂枝,配伍活血化瘀、消痰利水之品,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作用,主治妊娠素有癥块而病漏下不止之证。

8)十灰散与小蓟饮子皆为凉血止血之剂,十灰散以大队凉血止血药配以清降、收涩、化瘀之品,炒炭应用,其止血之力更强,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血热出血证。小蓟饮子重用生地,配伍小蓟与利水通淋,凉血化瘀之品,主治血淋、溺血。

9)咳血方以清肝泻火青黛、山栀子,配伍清热化痰之瓜蒌、海粉,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

10)槐花散中以槐花清肠凉血为君,配伍荆芥穗以疏风,枳壳以宽肠,主治肠风、脏毒属血热之便血。

11)黄土汤以灶心黄土配伍附子、白术、阿胶,组成温阳止血之剂,主治脾阳虚脾不统血之大便下血。方中佐以黄芩、生地,既能加强止血之功,又可防止燥伤阴血和热药动血之弊。

第十二章治风剂

[要求]

1.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

3.熟悉:大秦艽汤、牵正三、消风散、天麻钩藤饮。

4.了解:小活络丹、玉真散。

[内容]

1.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阐明外风与内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

2.疏散外风、平熄内风的代表方。

1)川芎茶调散中一派上行疏风止头痛之品,为主治风邪头痛的代表方,用清茶调用,既能清利头目,又可以其苦凉之性以防止诸药之辛散太过。

2)独活寄生汤是于搜风祛湿之中伍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用于邪伏正虚之久痹,本方邪正兼顾,有扶正祛邪,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之特点。

3)大秦艽汤中以祛风药配伍养血活血清热之品,具有祛风清热,养血活血之功,并有邪正兼顾,标本同治之义,主治风中经络。

4)牵正散中为白附子与全蝎、僵蚕配伍,功能祛风化痰止痉,适用于风中经络

之口眼歪斜。

5)消风散以祛风药为主,配伍去湿、养血、清热药,既有养血疏风之意,又有

制其过燥伤津之弊,主治风湿或风热,浸淫血脉之风疹、湿疹。

6)羚角钩藤汤以羚羊角配伍钩藤,重在清热熄风;配以生地、白芍养阴柔筋,

为治肝热生风之代表方。

7)羚角钩藤汤以羚羊角配伍钩藤,重在清热熄风;配以生地、白芍养阴柔筋,

为治肝热生风之代表方。

8)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药,配伍补养肝肾、清热活血之品,主治肝阳偏亢,

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等证。

9)大定风珠以大量滋阴之品配伍三甲,组成滋阴熄风之剂,主治热灼真阴,神

倦瘛疭,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第十三章治燥剂

[要求]

1.熟悉治燥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熟悉: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

3.熟悉:玉液汤、增液汤。

4.了解:桑杏汤、琼玉膏。

[内容]

1.治燥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轻宣外燥、养阴润燥的代表方。

1)杏苏散是轻宣凉燥的代表方,方以苏叶、杏仁配伍止咳化痰药,主治凉燥伤肺的咳嗽。凉燥即属小寒,故本方以可用于风寒伤肺咳嗽.

2)清燥救肺汤是轻宣温燥的代表方,方中以桑叶宣肺为君,伍以麦冬、石膏润肺清热,主治温燥伤肺的燥热咳嗽.

3)麦门冬汤重用麦冬配伍半夏,组成润燥降逆之剂,用于肺阴虚,虚气上逆,亦可用于胃阴虚,虚气上逆之证。麦冬得半夏滋而不腻,半夏得大量麦冬则燥性去而降逆之性存,虽燥而不碍阴虚之本.

4)养阴清肺汤以一派养阴清肺之品,辅以凉血散结之丹皮、贝母,少佐以疏散外邪之薄荷,组成滋养肺肾,凉血散结之剂,主治肺肾阴虚,复感疫毒所致之白喉。

5)玉液汤重用生山药补脾益肾,生黄芪益气以布津,配伍知母滋费润肾,主治脾肾两虚,气不化津之消渴。

6)增液汤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乃助水行舟之计,主治温热伤津,大便不通之证。

第十四章祛湿剂

[要求]

1.熟悉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完带汤。

3.熟悉:连朴饮、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猪苓汤、防己黄芪汤、荜薢分清饮。

4.了解:二妙散、五皮散、肾著汤。

[内容]

1.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芳香化湿、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湿化浊的代表方。

1)平胃散以苍术为君配伍厚朴,重在燥湿行气,为治疗湿邪困脾的基础方,随

证加减广泛用于湿阻气机之证。

2)藿香正气散以藿香为君药,配以解表、化湿、和中之品,组成外散风寒、内化湿浊之方,主治内伤湿滞,外感风寒之吐泻,为夏日常用之方。对于山岚瘴气,水土不服者,亦可加减用之

3)茵陈蒿汤是治湿热黄疸之主方,方中以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配以山栀、大黄通利二便,使湿热从二便出。

4)八正散集诸清热利水通淋药于一方,主治湿热下注之热淋。方中用大黄意在泄热。

5)三仁汤是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方剂。方中以三仁配伍,宣上焦肺气,畅中焦脾气,利三焦湿邪。佐以厚朴与半夏合用,清利之中寓以温化,有气化则温化之用。

6)甘露消毒丹以滑石、茵陈与菖蒲、藿香、连翘等药配伍,组成清热利湿与芳香化湿解毒之剂,主治湿温时疫属湿热并重之证。

7)连朴饮中以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化湿,配伍芦根止呕,组成清热利湿,理气和胃之剂,主治湿热霍乱以呕吐为主者。

8)当归拈痛汤以四苓配伍羌活、苦参等药,组成清热利湿与发散风湿并用之剂,主治风湿热痹湿邪偏重者。

9)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淡渗利水之剂,五苓散重用泽泻,少佐桂枝,组成化气利水之方。桂枝入膀胱经可温阳化气,化气以行水,若服后取汗,亦可解表;猪苓汤中猪苓、泽泻、茯苓用量相等,佐以滑石则清热利水、阿胶则养阴,组成利水清热养阴之剂。

10)防己黄芪汤中黄芪与防己配伍,既益气固表,又祛风行水,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主治风湿、风水属于表虚证者。

11)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配伍桂枝、白术,一派脾胃药,组成温中阳、化水饮之方剂,其主治重在重焦。与五苓散相比,虽均用苓、桂温阳化饮,但五苓散重用泽泻,则主治偏于下焦。

12)真武汤与实脾散,皆以附子为君,配以温阳利水之茯苓、白术,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真武汤中又佐以白芍,一方面利小便,一方面缓急止腹痛。实脾散去白芍加干姜与行气之品,主治阳虚水肿而兼有脘腹胀满之证。

13)荜薢分清饮以荜薢为君药,配伍菖蒲、益智,组成利湿化浊,温暖下元之剂,主治下焦虚寒所致的淋浊,《医学心悟》之荜薢分清饮则以荜薢配伍菖蒲、黄柏、车前子等,而主治湿热淋浊。

14)完带汤重用白术、山药补脾益肾祛湿,伍以白芍、柴胡之柔肝,组成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之方,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

第十五章祛痰剂

[要求]

1.熟悉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3.熟悉:贝母瓜蒌散、小陷胸汤、滚痰丸。

4.了解:茯苓丸、苓甘五味姜辛汤、定痫丸。

[内容]

1.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的代表方。

1)二陈汤以半夏与橘红配伍,化痰与理气合用,组成燥湿化痰之主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2)温胆汤为二陈汤加竹茹、枳实,组成清胆和胃化痰之剂,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虚烦不眠,呕吐恶逆以及惊悸癫痫等证。

3)请气化痰丸以胆南星为君药,配伍黄芩、瓜蒌仁,组成清热化痰之剂,为治

疗热痰证的常用方剂。

4)小陷胸汤以瓜蒌为君,配伍苦寒之黄连,辛温之半夏,不仅有清热化痰,理

气宽胸之功,而且有辛开苦降之配伍特点,主治痰热互结的小结胸病。

5)滚痰丸以硝煅礞石与大黄、黄芩配伍,具有泻火逐痰之功,为攻坠实热顽痰

之峻剂,主治实热老痰,久积不去所致诸证。

6)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半夏配伍天麻、白术等,组成化痰熄风之剂,为主治风痰

眩晕头痛之主方。

第十六章消食剂

[要求]

1.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

3.熟悉:木香槟榔丸。

4.了解:肥儿丸。

[内容]

1.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消食化滞、健脾消食的代表方。

1)保和丸以山楂为君药,配以神曲、半夏,组成消食散结的方剂,主治一切食

积。方中佐以连翘,取其散结以消食滞,清热以除食积所生之热。

2)枳实导滞丸与木香槟榔丸均为消下并用、消食导滞之剂,枳实导滞丸以大黄

攻积泻热为君,配伍行气利湿之品,适用于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轻证;木香槟榔丸以诸多行气药配伍攻下药,其攻破之力较强,主治湿热食积之重证。

3)健脾丸以四君子汤与山楂、神曲、麦芽配伍,组成消补兼施之际,主治脾虚

停食之证。

第十七章驱虫剂

[要求]

1.熟悉驱虫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乌梅丸。

3.了解:化虫丸、布袋丸。

[内容]

1.驱虫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2.驱虫剂的代表方。

乌梅丸以乌梅为君,取其酸能安蛔,配以川椒、细辛、取其辛能伏蛔,加入附子、干姜、桂枝、黄连、黄柏寒热并用,主治寒热错杂之蛔厥。

第十八章涌吐剂

[要求]

1.了解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2.了解:瓜蒂散、救急稀涎散、参芦饮、盐汤探吐方。

[内容]

1.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2.瓜蒂散与救急稀涎散的功用与主治,参芦饮与盐汤探吐方的临证应用。

三、时间分配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以适用于中药、针灸专业,各章规定的方剂数目可结合实际情况和地方用药习惯及专业不同,主讲教师可在5-10%幅度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

2.本大纲对各章的方剂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其余内容仍按一、二、三级要求进行讲述。

3.本大纲的教学时间安排,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4.本大纲规定的声像教学可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讨论时间一般用于课堂讨论与病案、处方讨论等。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备急千金要方》

3.《外台秘要》

4.《古今名医方论》

5.《医方集解》

6.《成方便读》

7.《医方考》

8.《绛雪园古方选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复习资料答案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方剂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 2.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桂枝汤 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 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 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熟附子煨生姜 6. 平胃散的功用是: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泻火解毒 8.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 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 12.三仁汤的功用是: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 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 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半夏生姜竹茹 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百合固金汤 17.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 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C.吴茱萸汤 18.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 B.补中益气汤 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生化汤 20.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D.川芎茶调散 2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 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 E. 桂枝生 姜炙甘草 23.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 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 25.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清燥救肺汤 26.定喘汤的功用是: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27. 紫雪丹的功效是: D.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28.温胆汤的功用是: 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29.归脾汤的功用是: 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30.苇茎汤的功用是; B.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31.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6g:30g 32.配入汤剂时,须后下的药物是: D.砂仁 33.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 时有谵语 34.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B. 生地 35.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C.干姜大枣 36.下列各方中除B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B 参苓白术散 37.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B.半夏泻心汤 38.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 39.症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B.参苓白术散 40.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B.青蒿鳖甲汤 41.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A. 豆蔻 42.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 43.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B.泽泻 茯苓白术桂枝 44.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 D. 神曲 45.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B.荆芥豆豉 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47.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 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48.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D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9.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C.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50.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 C. 山萸肉 5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 C.黄芩 5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E. 橘红 53.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B.补气固表

生理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A型题答案: * 1. 激素和递质的分泌属于答案答案:D.胞吐 * 2.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钾泵运转可使答案答案: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 3. 物质在膜结构中某些特殊的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和电位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答案答案:B.易化扩散 * 4. 在神经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中,下列哪期膜电位处于正后电位的时期?答案答案:B.低常期 * 5.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答案答案:D.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 * 6. 下列关于血小板生理特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吞噬作用 * 7.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答案:B.肌小节 * 8. 人体的血浆约占体重的答案:C.5% * 9. 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答案:E.血浆蛋白含量 * 10.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答案:E.淋巴细胞 * 11. 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答案: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 12.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答案:C.运输O2和CO2 * 13. 某人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抗体)而无抗B凝集素(抗体),其血型是答案:B.B型 * 14.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白细胞总数低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减少?C.4×109 /L * 15.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答案:C.NaHCO3/H2CO3 * 16.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答案:A.前负荷 * 17.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答案: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 18.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白细胞总数高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增多?答案:D.10×109 /L * 19. 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的标志是答案:C.产生动作电位 * 20. 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答案:A.单纯扩散 * 21. 肌肉收缩时,后负荷越小则答案:E.克服后负荷开始肌肉出现缩短的时间越早 * 22.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答案:E.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 23. 钠-钾泵的本质是答案:E.Na+-K+依赖式ATP酶 * 24. 下列有关刺激有效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答案:D.在基强度条件下的最小有效作用时间称为时值 * 25. 柠檬酸钠抗凝作用的原理是答案:A.去除因子Ⅳ(Ca2+) * 26. 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一个答案:E.具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阈刺激 * 27. 血(红)细胞比容是指答案:E.血(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28. 小肠腔内葡萄糖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是属于答案:C.主动转运 * 29. 下列关于神经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有答案:D.其中枢部分分布很局限 * 30. 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是答案: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31. 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反馈的是答案:E.降压反射 * 32. 骨骼肌在体内处于最适初长时,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答案:B.2.0--2.2μm * 33.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主要体液因素是答案:E.促红细胞生成素 * 34.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答案:A.NaCl * 35. 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答案:A.红细胞数量 * 36.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答案: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 37. 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答案:B.Fe2+和蛋白质 * 38. 最主要抗凝物质是答案:C.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 39. 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答案: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少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运动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本科教学用 ) 前言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掌握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的概貌。 【教学内容】 概括介绍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并由此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简要叙述中医学不同时代的主要历史成就。第一章医学的起源 (远古 - 公元前 21 世纪) 【目的要求】 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教学内容】 重点叙述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和知识;评述医学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夏 - 春秋公元前 22 世纪 - 公元前 476 年) 【目的要求】 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各方面医药知识; (l) 介绍各种史籍记载的有关对疾病认识的知识,如对病因的探索,对流行病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方法等; (2) 介绍史籍记载的有关药物知识,重点介绍《诗经》和《山海经》的药物记载; (3) 介绍酒和汤液的发明、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介绍当时卫生保健和医事制度成就。 2. 简介医学理论的萌芽 (1) 介绍当时相关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2) 分析中医学各方面理论萌芽的学术方向特点及其原因。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形成 (战国 - 三国公元前 475 - 公元 265 年)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因素;理解"四大经典"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掌握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简介诸汉墓出土医书的内容和价值;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辅导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Z》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是:c.神经调节 2.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d.以通道为介导的 易化扩散 3.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前负荷 4.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血浆蛋白含量 5.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D.叶酸和蛋白质 6.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7.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B.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8.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9.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组织液静水压) 10.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增多时使肺泡回缩力增加 11.肺总容量等于:E.肺活量加残气量 12.人体PCO2最高的区域是在:A.细胞内液 13.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是:D.促胰液素 14.胆汁的主要作用是:E.促进脂肪的消化的吸收 15.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的激素是:D.甲状腺激素 16.肾脏的致密斑是:A.化学感受器 17.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NH3主要来自:D.儿茶酚胺 18.在下列各种物质中,与肾外髓部组织间液高渗梯度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D 19.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第二信使?C.Ca2+20.甲状腺素是指:E. 21.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反馈的是:E.降压反射 22.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钾泵运转可使: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 移入膜内 23.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是: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24.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B.肌小节 25.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A.NaCl 26.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27.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E.心肌细胞在兴奋一次后有效不应期很长 28.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B.心肌收缩能 力 29.下列因素中哪一项与组织液生成无直接关系?C.血浆晶体渗透压

2017年版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中药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的方剂90首左右,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方义、主治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的方剂60首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的方剂,对本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二)教学方法 方剂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方剂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使用方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逻辑推理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方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组方能力和初步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利用声像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对组成或主治相近似的方剂,应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比较鉴别中掌握其异同点,进而深入理解其配伍关系及其主治要点。 3.每类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组方配伍原则及其注意事项等。然后对重点方剂进行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组成原理、配伍变化及功用、主治要讲深讲透。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主讲教师可在5-10%内自行调整,但一级方剂原则上不宜变动。规定的学时数,主讲教师可在总学时范围内适当调整。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精品案例4页

医疗管理【案例最新资料,Word 版,可自由编辑!】 重庆市某医院自2002 年提出“无障碍医院”的构想后,从理念和实践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促进了医院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同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同,先后召开了省内、国内及国际三个层面的研讨会,积极探讨“无障碍医院”的建设问题。 “无障碍医院”是医院及员工以人性、人道的观念关注、关心、关爱服务对象,不断为其解决问题、排除障碍,使之感到安全、方便、温馨、满意的服务系统。该院将“流畅、规范、和谐”定为创建“无障碍医院”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在第一阶段无障碍医院的发展中,医院提出了通行无障碍、沟通无障碍、行为无障碍、心理无障碍、管理无障碍和观念无障碍6个具体目标。 按照扩展的人本管理理念,该院对医院的环境设施进行“人性化”再造。一是建筑功能科学化,形成了设置科学合理,出入通行方便,采光通风良好,利于提高工效的硬件设施;二是院区环境生态化,建起了欧式建筑错落有致,花木布局独具匠心,园艺小品别具一格的山水园林医院;三是医院设施人性化,标准间病房、室内分隔帘、防滑地面、走廊扶手、无障碍通道、中心调温、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背景音乐等都传递着浓浓的人性化气息;四是设 备控制智能化,实现了医疗设备、监控手段、检测数据的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与管理;五是病区布置艺术化,病区的色彩、画框、坐椅、植物都让人感受到和谐之美;六是服务流程简单化,门诊每层楼均设有导医咨询台、候诊椅、饮水设施、电话、电子触摸屏,并随时提供穿梭车和轮椅服务。 该院建立了院、处、科室、经管医生多个层级的沟通网络;形成了病员须知、公示栏、专家介绍栏、信息窗、触摸屏、电子银屏、电子信箱、宣传资料等多种沟通形式;完善了医患沟通制度,实行医患沟通双方签字,制定了投诉处理预案及纠纷防范预案。每月召开公休会征求意见并及时解决,开展了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每月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与就医者保持了真诚、平等、热情、耐心的交流。 该院成立了规范制度办公室,全面修订职责及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做到依法执业;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强化三基三严考核,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建立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确定专门班子承担 12 0急救工作,安排穿梭车从急诊到住院部转送病人,保证急诊科绿色通道畅通;定期召开科主任护士长例会,总结、分析、讨论医疗质量相关问题,并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为消除就医者的心理疑虑,满足就医者的心理需求,该院一是发展“微创”外科,解除就医者的畏惧心理;二是扩展无痛诊疗系列,消除就医者的惧怕心理;三是开展适用技术,让就医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人文关怀;四是提高诊疗透明度,消除病员的怀疑心理;五是开设心理门诊和提高医务人员对心理症状的应对能力,消除病员的焦虑心理和急躁心理;六是细化对诊疗方案、措施、费用的讲解,满足病员少花钱治好病的心理;七是强化对药品回扣的治理及宣传,消除病员在药品价格上的疑虑心理;八是加强对拒收“红包”的宣传,消除病员拿钱买放心、买安全的心理。通过这些措施为就医者解除了惧怕、怀疑、忧郁、焦虑的心理。 该院本着“一切为临床和病人服务”的思想,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职能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

《方剂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 2.被柯琴赞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的方剂是;B.桂枝汤 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 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茯苓 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熟附子煨生姜 6. 平胃散的功用是: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泻火解毒 8.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 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 12.三仁汤的功用是: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 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 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半夏生姜竹茹 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百合固金汤 17.凡寒邪在里,浊阴上逆者,无论阳明寒呕,厥阴 头痛,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治疗均可选用: C.吴茱萸汤 18.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少气懒言,面色晃白,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脉虚大无力者,治宜选用: B.补中益气汤 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生化汤 20.证见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D.川芎茶调散 2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 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 E. 桂枝生 姜炙甘草 23.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 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 25.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清燥救肺汤 26.定喘汤的功用是: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27. 紫雪丹的功效是: D.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28.温胆汤的功用是: 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29.归脾汤的功用是: D.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30.苇茎汤的功用是; B.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31.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6g:30g 32.配入汤剂时,须后下的药物是: D.砂仁 33.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 时有谵语 34.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B. 生地 35.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C.干姜大枣 36.下列各方中除B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B 参苓白术散 37.方中黄芩,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B.半夏泻心汤 38.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 39.症见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象虚缓者,治宜选用; B.参苓白术散 40.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B.青蒿鳖甲汤 41.配入汤剂时,需后下的药物是: A. 豆蔻 42.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一偏于解表, 一偏于宣肺 43.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B.泽泻 茯苓白术桂枝 44.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 D. 神曲 45.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B.荆芥豆豉 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47.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 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48.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D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49.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C.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50.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 C. 山萸肉 5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 C.黄芩 5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E. 橘红 53.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B.补气固表 54.白虎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C.竹叶 55.清暑益气汤组成药物中不含:D.银花扁豆花

方剂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现状和思考-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教案资料

方剂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现状和思考 陈德兴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关键词:方剂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方剂学是中医药教育开创以来分化成熟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方剂学也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在近50年中医方剂专业教学实践中,中医方剂学课程建设一直是方剂教学的核心工作。中医药同仁们对方剂学课程建设的系统工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方剂学的学科发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方剂学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地位与核心作用日渐显现,对方剂学课程建设有效的设计与规划,已成为各中医药院校方剂同行思考与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高等中医院校的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教学质量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中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与其他学科一样,全国各院校的方剂学科在沿袭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围绕着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估以及本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和改革。下面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向大会汇报我们在方剂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请各院校的同道指正。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高校办学资源中的第一要素,是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涵与实施课程教学的支柱;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要依靠高水平师资队伍来打造。我们优化师资队伍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团结奋发、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为总目标。针对中药方剂学科师资队伍存在的两大矛盾:一是方剂学科本身的临床性的特点与中青年师资临床实践不足的矛盾,二是方剂学学科发展与师资队伍以传统知识结构背景的矛盾。为进一步增强方剂学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具体措施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公共事业管理——药事管理(新版)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公共事业管理——药事管理(新版)作业A型题: 1.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有证据可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材料,可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是: A.查封、扣押 B.吊销批准文号 C.停止销售 D.停止生产 E.停止使用 2. 我国历史上最早颁行的,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中国) B.《中华药典》(民国) C.《新修本草》(唐朝) D.《本草纲目》(明) E.《本草纲目拾遗》(清) 3. 依据《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是为了:错误:正确答案为:B A.保护发明者的权益 B.保护生产者的权益 C.保护研究开发机构的权益 D.保护消费 者的权益 E.保护新药的专利权 4. 医药行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是错误:正确答案为:B A.高技术、高风险、高收益、高竞争的行业 B.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C. 高优惠、高风险、高收益、高竞争的行业 D.高发展、高优惠、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 E.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发展的行业 5.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医药界专业人士关注的问题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 A.药品的安全,有效 B.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 C.药品经营的质量 D.正确合理用药 E.使用药品的方便,快捷 6. 在中成药工业生产中所用原料严格地讲应是:错误:正确答案为:C A.中药材提取物 B.中药材 C.中药饮片 D.地道药材 E.天然植物提取物

7. 药事管理学科是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知识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错误:正确答案为:C A.自然科学的性质 B.基础科学的性质 C.社会科学的性质 D.技术科学的性质 E.经济学的性质 8. “十五”医药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中明确着力培育10个左右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要求每个企业集团的年销售额是(人民币) A.10亿元 B.20亿元 C.30亿元 D.40亿元 E.50亿元以上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是错误:正确答案为:C A.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戒毒药品、放射性药品 B.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戒毒药 品 C.毒性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 D.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依赖性药 品 E.戒毒药品、毒性药品、麻醉药品、依赖性药品 10. 中国医药行业在新世纪发展中摆脱长期被动局面的关键在于: A.加大仿制药品生产 B.加快创制新药 C.购置外国专利药品 D.开发常用药品 E.发展天然药物 11. 药品生产企业申请仿制药品必须取得:错误:正确答案为:D A.药品生产许可证 B.药品仿制批准文号 C.拟仿制药品申报表 D.药品GMP证书 E.药品注册文号 12. 根据我国人民用药实际情况《药品管理法》确定的药品总方针是国家发展错误:正确答案为:C A.传统医药 B.现代医药 C.现代药和传统药 D.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E.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定义说明,药品是有目的地用于: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及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培养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是联系中医基础及临床的桥梁及纽带。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及前后课程的联系。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及配伍法则,培养分析、运用方剂以及据证组方求“变”的能力,为临证时熟练运用方剂,提升辨证、立法、处方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剂学的学习,首先要有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其次要具备熟练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3)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2.知识目标: 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了

解方剂及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掌握)方剂100首,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二级(熟悉)方剂50首,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三级(了解)方剂50首,了解其主要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成方,具有初步的使用处方治疗疾病的能力;会背诵一、二级方剂的方歌;会使用三级方剂。 2)方法能力:有熟练运用以方测证法、以证析方法等分析、应用成方和独立处方治病的能力,以适应临床专业课用方需要,适应继续学习和立业创业的需要。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四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变化、方剂及治法的关系;全面掌握一级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培养临床用方、组方的能力;难点是方剂组方原则和方剂药物配伍意义分析,重点章节是总论第二章方剂及治法、第六章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变化,各论的第一~四章(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第六章(温里剂)、第八章(补益剂)、第十二~十四章(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和第十六~十七章(祛湿剂、祛痰剂)。难点章节是总论第六章,各论第一~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二~十四章和第十六~十七章,具体章节内容同上。 (四)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方剂学》教学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穿插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案例氏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穿插法、取象比类法、PBL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中医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声象教学,重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京中教字[2006]111号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近年来,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逐步完善了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与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加强我校实践教学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实践教学环节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本办法只对实习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论文与设计等环节近年来已作了相应修订,具体内容另见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习教学是本科阶段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生应学会运用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熟练掌握各临床专业学科的操作技能。 第二条实习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临床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技能,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实习的形式包括:课间见习、集中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 第二章实习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实习教学采用学校、院系(医院)二级管理的模式,并要求各单位之间加强分工与协作。 第五条学校宏观层面的实习管理由教学管理处负责,包括对实习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宏观协调;制订实习管理办法和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规划;对院系实习教学及管理进行检查评估,组织全校实习教学的经验交流和总结等。

第六条院系(医院)负责执行学校实习教学的规定和实习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指导教师,组织编写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及要求,并进行安全教育。 2.在实习过程中加强指导、检查和监督等。 3.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实习出科考核、临床技能考核、毕业考核,对学生在实习中的各个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4.开展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和实习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章实习指导教师的遴选和职责 第七条实习指导教师应由临床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住院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第八条实习指导教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1.熟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拟订科室实习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按实习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的实习工作,精心传授业务知识,认真完成带教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3.业务技术全面,医疗操作规范,基础理论扎实,重视学生“三基”训练,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学生既严格要求、认真把关,又做到放手不放眼,认真批改学生门诊试诊单、病历、实习日志等。 4.认真做好学生出科考试,实事求是地填写学生出科考评表。 5.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认真批评教育,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第四章对学生实习的要求 第九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接受医院的领导和管理,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统一安排,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业务课辅导及其它有意活动。 第十条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加门诊,分管病床,认真做好医疗文件的书写,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各种事故发生。 第十一条按照实习计划要求,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不无故旷课,因故未能完成实习计划,要主动及时补习,并认真遵守有关实习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方剂学次作业

A 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三仁汤的功用是:[1 分] A.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2. 组成药物中含有生地黄的汤剂是:[1 分] B. 炙甘草汤 3. 服桂枝汤后,需“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在于:[1 分] E. 助汗以祛外邪 4.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1 分] B. 陈皮当归 5. 小青龙汤的病因病机是:[1 分] D. 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6. 竹叶石膏汤中半夏与麦冬的配伍用量比例是:[1 :2 7. 下列方剂除( ) 外,组成药物中皆有当归、川芎: B. 归脾汤 8. 服用十枣汤宜:[1 分] E. 平旦服 9. 温经汤与生化汤均含有的药物是:[1 分] A. 当归川芎 10.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方剂是:[1 分] B. 四逆散 11. 吴鞠通所称“辛凉重剂”是指:[1 分] B. 白虎汤 12. 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手足不温,口中不渴,白腻,脉沉弦而迟者,治宜选用:[1 分] E. 实脾散 13. 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1 分] C. 黄芪白术 14. 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除酸枣仁和甘草外, 其余是: B. 川芎知母茯苓 15. 下列哪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1 分] E. 温剂清剂分] [1 分] 大便溏薄,舌苔 [1 分]

16. 治疗因阴血亏失于濡养,阳气虚失于宣通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治 宜选用: [1 分] A. 炙甘草汤 17. 一贯煎组成药物除枸杞子、川楝子、麦冬外,还有: [1 分] E. 沙参 当归 生地 18.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1 分] A. 解表化湿 , 理气和中 19. 我国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的着作是: [1 分] B. 黄帝内经 20. 温中去寒的方剂是: B. 理中丸 21. 劳倦内伤,气弱血 虚, 治宜选用: [1 分 ] A. 当归补血汤 22. 败毒散的功用是: [1 B.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23.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1 分 ] E. 人参 黄芩 半夏 大枣 24. 下列方剂中以一味当归为君药的是: B. 生化汤 25. 患者某,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 利, 用: [1 分] B. 防己黄芪汤 26. 百合固金汤的功用是: [1 分] A. 滋肾保肺,止咳化痰 27.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1 A. 肝火犯胃 28.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 浮者,治宜选用: [1 分] D. 川芎茶调散 29. 二陈汤组成药物中不含: [1 分] A. 白术 30. 银翘散的功用是: [1 分] [1 分] 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 分] [1 分] 舌淡苔白,脉浮者,治宜选 分]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门类表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门类表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由10门13本教材组成,即: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药学》 4.《方剂学》 5.《中医内科学》 6.《中医妇科学》 7.《中医儿科学》 8.《针灸学》 9.《推拿学》 10.《经典医籍选读·内经分册》 11.《经典医籍选读·伤寒论分册》 12.《经典医籍选读·金匮要略分册》 13.《经典医籍选读·温病学分册》

Appendix 2 Recommendation (Self-recommendation) for chief editor, associate editor, and editorial staff of Textbook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拟参编教材名称:Name of the textbook you are intended to write: 拟申请:主编()副主编()编委() Apply for: chief editor()associate editor()editorial staff()1.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姓名Name性别Sex年龄Age 健康状况State of Health 毕业学校Graduate from所在国家Country you live in 工作单位Working unit职务Position 学历Degree 学位 Diploma 职称 Professional rank 邮编Postal Code地址Address 办公电话Tel(Office)手机Cell phone 传真Fax邮箱E-mail 2.简历Resume 教学/临床专业Specialty in teaching/clinic 教学/临床年限Years of teaching/clinic 教学/临床成绩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clinic 在专业相关学术组织任职情况Working in relevant academic organizations 担任职务 Post 学术组织名称Academic organization 3.参编教材情况Experience in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书名/教材Name of the book/textbook 职责 Responsible for 出版时间Time of publishing 出版单位/使用范围Publishing house/Appliaction 注:如申报主编,可根据《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某一章节,或提出编写思路。此表复印有效。如内容较多,可附另页。 Notes: If you apply for chief editor, please attach the thoughts and outline of the textbook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ing Syllabu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you are going to be engaged in. This form can be duplicated. Pages can be added when necessary.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Opinions from Instruction Committee of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extbook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1)推荐为:主编()副主编()编者()Recommended as: chief editor ( ) associate editor ( ) editorial staff ( ) 签名:(单位盖章) Signature Seal of the Working Unit 年月日 Date:

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管理(P2)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 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效地完成组织所既定的目标的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P6) 管理者(P7) 管理者的类型(P8)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P11) 管理者的技能(P13) 案例分析(P20) 第二章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重点研究的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P33) 科学管理的原则(P34) 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由梅奥创立(P42) 法约尔是“经营管理之父”(“一般管理之父”)P36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可以归纳为6项职能(P36)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P39) 人际关系学说的三条基本原理(假设)(P42) 第三章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P57) 五因素模型(五种竞争力分析)(P65) SWOT分析(P69)

案例分析(P71) 第四章 决策的类型(P77) 群体决策个人决策的优点(P78) 有限理性模型(P81) 决策程序(P82)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流程和实施原则(P86) 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P87)定量决策方法分类(P89) 确定型决策概念(P89) 量本利分析,例4-1(P90) 风险型决策概念,及例4-2(P92) 不确定型决策概念及方法(P93) 第五章 常见的计划包括5W2H(P97) 计划的作用(P98) 对计划的理解误区(P98) 计划的类型(P99) 滚动计划法概念及优点(P106) 网络计划法特点(P107) 目标管理(P113)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P114)

组织变革的阻力(P154) 第六章 组织结构设计的要素(P120)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P123) 管理跨度(P123) 确定管理跨度考虑的因素(P123) 组织结构类型(P125) 直线职能制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P126) 事业部制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P126) 矩阵制的优点、缺点、适用范围(P126) 当供给大于需求或供给小于需求适可采取的措施(P135)招聘渠道(P136) 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的优缺点(P137) 绩效管理的过程(P142) 绩效考核(P143) 减少组织变革的方法(P154) 第七章 情境领导理论(P170) 激励理论的类型(P179) 需要层次理论(P179) 双因素理论(P180) 期望理论(P183)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方剂学Z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方剂除( )外,组成药物中皆有当归、川芎: [1分] A.温经汤 B.归脾汤 C.血府逐瘀汤 D.四物汤 E.生化汤 2. 竹叶石膏汤中半夏与麦冬的配伍用量比例是: [1分] A.2:1 B.1:7 C.7:1 D.1:1 E.1:2 3.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1分]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消风散

D.川芎茶调散 E.九味羌活汤 4. 一贯煎组成药物除枸杞子、川楝子、麦冬外,还有: [1分] A.沙参当归熟地 B.柴胡当归川芎 C.玄参当归熟地 D.柴胡当归白芍 E.沙参当归生地 5. 劳倦内伤,气弱血虚,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者,治宜选用: [1分] A.当归补血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归脾汤 D.补中益气汤 E.当归六黄汤 6. 服桂枝汤后,需“啜热稀粥一升余”其意在于: [1分] A.防止过汗亡阳 B.防止过汗亡阴 C.以上都不是

D.护中以防伤胃 E.助汗以祛外邪 7. 温中去寒的方剂是: [1分] A.阳和汤 B.理中丸 C.厚朴温中汤 D.四逆汤 E.当归四逆汤 8.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 [1分] A.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B.燥湿化浊, 理气和中 C.以上均不是 D.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E.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 9. 二陈汤组成药物中不含: [1分] A.白术 B.茯苓 C.乌梅

D.半夏 E.陈皮 10. 服用十枣汤宜: [1分] A.饭后服 B.随时服 C.饭前服 D.临卧服 E.平旦服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1分] A.滑剂涩剂 B.宣剂通剂 C.补剂泻剂 D.轻剂重剂 E.温剂清剂 12. 败毒散的功用是: [1分] A.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