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统一之路(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

民族国家统一之路(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
民族国家统一之路(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

第三章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和改革——民族国家统一之路

柳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组宋芳芳一、学案前置

二、教材分析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进展。实现统一,推翻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已刻不容缓。六七十年代,两国资产阶级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先后实现统一。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排除了障碍,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普鲁士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统一政策。加里波第和他率领的红衫军在意大利统一中的作用。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通过对德意志、意大利统一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德意统一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通过引入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析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以俾斯麦生平经历为线索,用他撰写的回忆录作为材料支持与引子,培养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并且设置德意志与意大利的对比,利用对比教学,解决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并突破难点。(2)通过对德意志统一发生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3)通过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4)引导学生观看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必要条件;统一又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对学生进行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②恰当肯定俾斯麦和加富尔在统一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③赞扬加里波第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情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德意志的统一

难点:铁血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各国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与俄国的是内战与改革,那么德意两国的方式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两个国家的民族统一之路。我们首先看德国:

教学环节一:“七嘴八舌话德国”

我们来欣赏一组关于德意志的图片。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关于德国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从世界大战到希特勒,从世界杯足球赛到卡恩、巴拉克,

从奔驰到宝马各个不同的角度谈到德国。无论说什么方面,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导言:德意志是天使与恶魔的化身。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许多人类文明史上的巨星,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发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什么造成了德意志的伟大与

悲剧?今天让我们去追寻这个民族伟大与悲剧共存的历史源头。

教学环节二:寻找德意志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寻找德意志!

设问:天才诗人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呐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德意志图示请同学们先看地图。

生: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德意志统一之前是将近40多个邦国和自由市的联合。邦联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各邦相当于一个个主权国家,实际上是四分五裂割据的局面。

教师过渡:那么德意志是如何结束四分五裂状态走向统一的呢?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位伟大人物贯穿其中,后发宰相常挂用他的名衔,李鸿章:东方俾斯麦,日本大久保利通自称东洋俾斯麦。我们今天就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去了解德意志的统一。

教学环节三:桀骜不驯之少年篇

“我是一个容克,我一定要压倒革命”——俾斯麦《思考与回忆》

师:请大家猜猜什么是容克?(这里革命指19世纪前期普鲁士地区人民要求结束专制的革命)泛指普鲁士的地主,崇尚武力,长期垄断普鲁士高级军职。俾斯麦出身容克地主家庭,他当然像众多容克一样崇尚武力,痛恨人民革命,少年时为人桀骜不驯,脾气火爆,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且仅受伤一次。历史十分微妙,敌视革命的他却最终实现了革命者的理想:德意志的统一。

教学环节四:铁血宰相之中年篇

俾斯麦到中年的时候出任普鲁士宰相,脾气仍然暴躁,出言不逊,并有铁血宰相的称号:“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很软弱,没什么勇气对抗政府,一旦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我的面前。”——俾斯麦《思考与回忆》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与这段材料思考:为什么只要实现统一,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板书1)

展示材料:“各邦有自己的货币制度、自己的关税和各种工商条例,各邦之间关卡林立。一个商人从柏林去瑞士必须经过十个国家,兑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他所运货物的价值。”

学生回答: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资本主义发展,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已经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德意志统一。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师:德意志内部市场的不统一,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过十个国家,兑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他所运货物的价值,这样高成本的商品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市场竞争,还要求国家统一和强大,英国的商品像潮水般涌进中国是以英国的船坚利炮做后盾的。这些都成为了德意志统一的必要性。(小结)

师:从俾斯麦这段话看,完成德意志统一的领导力量是最渴望统一的资产阶级吗?

生:不是,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比较软弱。

师:所以德意志最终由封建王朝完成统一,当时有可能统一德意志的邦国是普鲁士与奥地利,最后由具备统一条件普鲁士完成,请大家阅读课本与课件相关小字部分:普鲁士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材料:普鲁士曾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以日耳曼民族为主,崇尚战争。但历代的统治者把手里的军队作为本钱出租,普鲁士居然靠着这种奇特的军国主义富了起来。据说普鲁士国王们得意地说:“普鲁士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支有国家的军队。”普鲁士各地兵营林立,每个青壮年都要接受强制性的军事训练。国库收入的6/7用于军费。19世纪中期,普鲁士进行农业改革,容克地主经济实力大增,并逐渐采用机器与雇佣劳动,从而形成一批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地主。

生回答: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并且崇尚武力;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

实力雄厚,野心勃勃。拥有铁碗人物俾斯麦。

师:还有普鲁士主导了当时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成为德意志经济领头羊。总而言之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超过了奥地利的实力,奥地利民族成分复杂,所以,统一的领导权落到普鲁士手中。而普鲁士这些优势与条件就为德意志统一提供了可能性。(展示板书)

师(过渡):事实上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其实是来自于他经典的演说词:

“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

师问:据材料概括俾斯麦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主张是什么?“铁和血”指的是什么?

生回答:铁血政策

师讲述:推行铁血政策,加强经济与军事实力,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铁和血”指武力、暴力或(战争)

师过渡:我们接下来看德意志如何在铁血政策与王朝战争下实现统一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地图,找一个同学根据图示123说出俾斯麦发动三次战争的时间、国家或(代表战役)。指出普奥战争中给法国带了的影响:第二帝国崩溃,法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出现巴黎公社革命。

探究问题:俾斯麦的政敌攻击他的铁血政策是穷兵黩武(滥用武力,无休止战争)?

你是否赞同?能用事实说明吗?

生:当时普鲁士军队要求进攻维也纳,俾斯麦力排众议,并以辞职相要挟使普鲁士军队没有进攻奥地利维也纳,没有过分削弱奥地利,签订比较宽松的条约,8月23日,普、奥两国订立了和约。规定: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宣布解散邦联,并放弃原来控制的几个小邦;为普法战争奥地利保持中立奠定基础。除了战争俾斯麦还结合了高明灵活的外交手腕与战略眼光。他不是穷兵黩武!

师:小结统一进程。

教学环节五政治远见之晚年篇

这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其他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一样,德意志统一必然为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德国成为大国渐渐崛起,而法奥则受到了遏制,欧洲传统的格局改变了!俾斯麦在这个重大转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主要功臣的俾斯麦最终被迫辞职,他与皇帝的意见分歧很大,因为晚年俾斯麦看到德意志的潜藏的危机:

政治远见之晚年篇:“绝对专制制度如果有驯服的议会的支持,除了利用多数派的支持就不再需要任何其他辩护时,它是更为危险的”。——俾斯麦

师问:从材料俾斯麦俾斯麦预见了德意志怎样的危险?

生回答: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实行专制主义!

师:除了继承专制主义,德意志还继承了什么?

生:军国主义传统,崇尚武力与战争,热衷于侵略。

师: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统一后德国颁布宪法,建立德国式君主立宪制但是它的特点是: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主持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而非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专制主义浓烈。总结完毕。展示德国法西斯图片:德意志走向法西斯道路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学环节七:分组讨论并展示“比较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学案部分的成果

师过渡:历史是惊人的巧合,德意志的邻居意大利这个时候也正在进行着革命性的统一运动,这两个国家统一之路有太多的相似,然而意大利这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之前商业极度辉煌的地区统一之后并没有像德意志一样作为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没有意大利

的身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通过表格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对比去了解意大利的统一。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学案的关于德意对比的表格,现在大家相互讨论完善一下,之后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板书2)

意大利的统一与德意志统一的比较(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加以完善并展示各组成果:

背景方面:意大利的分裂状况——封建割据和外国的占领、控制。除西北部的撒丁王国维持独立外,奥地利控制着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大部分邦国。中部是罗马教皇国。南部是西西里王国,受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统治。相同:同德意志一样,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然处在分崩离析的局面。随着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国家的分裂状况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不同:比起德意志,意大利还面临着摆脱异族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过程方面:

相同:都是由一个主要邦国来完成统一采取灵活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自上而下王朝战争完成统一,都要对奥地利与法国战争。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都有个关键与核心人物组织领导;先统一北方再统一南方。不同:统一的过程中,德意志主要依靠普鲁士的王朝战争,而意大利较多地借助有利的国际环境,依靠外力。如联合法国对奥战争,利用普奥与普法战争最终将普法势力赶出意大利。意大利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加里波第的远征为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并能够以大局为重将政权移交。

结果与影响: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战争。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同:统一的结果,意大利摆脱了外族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意大利统一带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德意志的统一,成为大国崛起,改变了欧洲格局,德国后来发展成为最富侵略性的国家。意大利则封建残余十分顽固,加上资源匮乏,发展困难重重。等等,这是意大利没有成为大国崛起的原因。

师:点评各组成果,进行简要总结。

小结:

德意统一,形成两个民族国家,促进了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欧洲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变化。他们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个人意愿的产物,俾斯麦与加富尔只是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其结果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意志与意大利的统一用事实证明:国家统一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中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统一与任何分裂势力做斗争!

原因原因

六、板书设计:德意志进程意大利进程

影响影响

七、教学反思

我通过者节课,有几个问题深深困扰着我1、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只重视史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忽视了如何提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掌握的仅仅是知识与方法,他们变得不会提出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勇于展示问题,问题意识在大量的知识与问题解决中逐渐地消失。时间一长,他们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而做不到知识的创造者。那么,教师应该更重视去正确引导学生的发现问题的意识。

2、在教学当中我发现学生的能力不平衡,自觉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存在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又跟不上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是我今后教学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崇新完小一年级专题教育备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总第12节 课题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学生明白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 责。 教学重难 点1、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学生明白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教学方法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备注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出示世界地图),那个像只昂首高唱的大公鸡的地 方,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2、是呀,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对我们国家了解多 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那里有长江,黄河,有辽阔的草原和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有我们的 父母和兄弟姐妹,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着灿烂 的文化、美丽的服装、动人的歌舞。各民族同胞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 和睦,生活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守护家园、让祖国统一、 使亲人团聚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都 有一个家”(揭示课题) 二、活动一:香港属于中国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同学们有了两种意见:有的同学说香港属于中 国,有的同学说不属于中国。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为什么?是呀,香 港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一段时间被英国殖民者占领了。不过现在它 已回到了我们祖国大家庭里了。 2、你知道香港和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吗?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先后摆脱外国人 的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国的五星红旗 在香港、澳门的土地上自由地、高高地飘扬。香港、澳门,还有台湾都 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和澳门现在已经回 到祖国大家庭,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三、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吗?你熟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有些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很早以前,我国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现有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 59% 。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为1.04亿,只占全国人口的8.41 %。因为这55个民族所占的比例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56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局面。也可以表述为各民族“大分散、小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一方面,各民族都有大小不同的聚居区。 我国各民族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移民、屯田、屯军,汉族人民不断向边疆迁徙。 第二,由于战争、起义失败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迫使少数民族四处迁徙、或者是汉族起义失败后逃入民族地区。 第三,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形成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二、我国长期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形态 我国自秦汉以后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延绵不断,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直到今天,国家统一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土长期保持统一且未被分裂,文化传统古老且未能割断的国度,在世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各民族团结与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除了极“左”思潮危害,巩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运用与创新,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归纳出我国当代民族关系的内涵,提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的要求,强调加快发展是增强新时期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也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坚持、发展与创新。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民族地区大发展,民族工作成就辉煌的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这个当代中国民族工作最主要的、最基本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新发展、新贡献。科学地阐明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 一、理论背景 在国家初创时期,新中国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破旧立新,确立了民族关系平等与团结的基本准则。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担负拨乱反正与开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局面,确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性质,并探索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邓小平提出的富民政策与两个大局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二十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 ,就是为了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临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东西部差距也明显拉大,这就需要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与充实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内涵,江泽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目标。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主要领导人,江泽民在审视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以及当今 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与特点后,创新性地指出:民族问题包括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两方面的主要内 容;我国民族关系的内涵应该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加快发展是增强新时期民族团结的 核心问题。江泽民的民族关系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民族工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 在实践中的创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作出了准确的归纳,把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作为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并辩证地指出,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互为因果,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得以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民族发展繁荣又是形成团结和睦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江泽民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宏观战略性的思考,认为加速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必经道路,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可以说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世界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型权力结构使得领地成为权力的实体,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同时文化与政治逐步整合。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在西欧,民族和国家是同步形成的。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变化: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

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 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 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曾将许多商品专卖权赐予宠臣,使英国资产阶级深受其害。为了扞卫自身的经济利益,资产阶级奋起反击,他们利用议会的讲坛,猛烈抨击专卖权制度使“最主要的商品都落入了那些剥削全体国民的吸血鬼之手”。面对议会的强烈抗议,伊丽莎白一世被迫妥协,取消了私自授予的专卖权。17—18世纪,法国三级会议中断召开170多年。在这期间,国王大权独揽,决定国家一切事务。路易十四(1643—1715)自称“朕即国家”,被视作神的化身。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二、君主专制 1、时间:15世纪下半叶 2、原因:

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9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含解析

专题19 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第一和先进经验,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各族人民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历史佳话。这反映出 A. 各族人民实现了同步富裕 B.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经消除 D. 各民族生活习俗完全相同 【答案】B 2.(北京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多年来,北京市一直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发展,用心用情做好援疆工作。通过精准扶贫,助推30余万人脱贫。北京援疆有利于 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④发挥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北京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②③观点正确;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作用,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3.(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政治试题)《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指出:期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工作,采取切实有力举措,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保障各族人民基本权利。新疆的发展变化得益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③“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④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答案】B 4.(湖北省襄阳市初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所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5.(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2017年10月,(56个民族儿女寄语十九大》系列短片一周访问量突破5亿人次,成为有效宣传民族团结的重磅之作。这() ①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②反映了各族人民实现同步富裕的愿望③是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方式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民族关系这个知识点的理解。《56个民族儿女寄语十九大》系列短片反映了我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民族情况;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3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国两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过程】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的民族情况(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板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援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在或小的聚居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的内部事务。 2、保障少数民族行使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新型的民族关系: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板书) 5、该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并要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复习回忆:历史上南北大一统的朝代:秦、汉(东汉和西汉)、隋、唐、元、明、清 二、一国两制和统一大业(板书)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用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 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的原则 3、成功实践:(板书)(1)香港、澳门问题 ①由来:百年耻辱 香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租界新界。 澳门: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 ②实质:主权回归(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岳 麓版必修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国统一和统一后历史发展状况的学习,了解历史传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从历史中感悟现实的意识,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 重点知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德意志国家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 问题思考: 1、推动德意志完成统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对德意志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2、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为什么? 3、比较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的落实: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德意志建立 ①前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背景 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但是,会议(1814—1815年)根据“ ”原则所造成的局面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障碍。 b.人民渴望统一: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的主张。 c.统一的中坚力量和中心人物出现: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邦,有能力完成统一;而其首相则制定了“ ”,积极推进德意志的统一。 B.统一过程: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的运筹下,先后发动三次,完成了统一。 C.统一的影响:统一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问题,也是一场结束的革命。但它保留了普鲁士的传统。 ②建立: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宣告成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一、课时重难点: 【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大一统思想 【难点】内容特点影响背景 二、授课过程: 【阶段综述】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汉朝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知识整合】 1、秦朝: (1)统一: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①统一的原因: A、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E、秦国“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灵活有效。 ②统一: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③扩疆:匈奴、岭南、 ④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⑤意义: (2)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A、中央:皇帝制;其特征、本质 B、建立中央官制----(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职责;九卿中除奉常、廷尉、治粟 内史外,均为皇帝私家服务的,这反映了古代官制特征--- 事务与皇家事务混合一起,,家天下色彩浓厚。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C、地方:全面推行,建立地方行政体制- ①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朝建立完备的郡县制度,后世沿用,不断 修正,元朝行省制度是对这一制度的大变革。 ②原因: A.经济:小农经济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保护和协调。 B.政治: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长期战乱,辽阔疆域下需要中央集权才能维护统一管理。 C.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D.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③内容: A.核心特征: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官(人事任免权)。 B.机构状况: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等 官制,分掌行政、兵事、监察。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与县同级别地方行政机构 称为‘县级以下有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 叫。 ④影响: A.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不得; B.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标志。 C.郡县制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与分封制比较,是历史的巨大进步。(3)制定细密、严苛的秦律: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 (4)选官: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5)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与执著。但在他的性格与举止中也有刚愎、偏执、暴虐的一面。他从事的征战和兴建的工程多数具有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却征调太急,赋税过重,刑法严酷,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他相信人终有一死,却又耗费巨资寻药求仙。这都是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姚大力 2002年第4期 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问题时,元朝灭亡后的那几十年中方面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是明初甘为元遗民者为数众多。这里所谓遗民,指的是经历改朝换代后拒绝这样一种遗民概念的完全形成,大概要到元明之际。但是,凡在前一个王朝作过一道德约束实际上是从宋朝起就得到大力提倡和强调的。所以宋朝灭亡以后留下当然上述道德约束并没有要求作遗民的人直接去反对新政权或者从事秘密抵抗运合法性,只要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不再作官)就可以了。著名的宋遗民谢枋得就只不过他本人已是“宋室孤臣,只欠一死”而已。1传说中的商遗民伯夷、叔齐“不食土国家的概念去考量这段史事时,他们发现,像这样作遗民只有死路一条;因为草,莫不属于周朝所有。因此他们宁可把“不食周粟”解释成不接受周的俸禄。当那意思是:“伯夷久不死,必有饭之者矣。”这是实际上在婉转地说,他们并不是食。 元朝这样一个由蒙古人做皇帝的王朝,也留下大批心甘情愿的遗民,并且其中个人遭遇差别很大。其中名声最大的三个被明人称为“国初三遗老”,入明后分别考试的试卷等文化活动,但拒绝到明政府里面正式做官,居然都安然无恙地活到杨维桢写过一篇《老客妇谣》,借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妇人不愿再嫁的话题来表诗拿给朱元璋看,建议朱元璋杀他。朱元璋说“老蛮子止欲成其名耳”,没有采取行因为也有一点名气,躲了几年,还是被政府找出来,强迫他们做官,结果只好自当然更多的人没有这样戏剧化的命运,能够平安无事地以遗民身份了却一生。 二是遗民心态的泛化。如果遗民是指拒绝在新王朝做官的人们,那么遗民的范王朝做官的机会而又拒绝了这种机会(包括拒绝科举考试)的人们。这样的人数量总能扩大到比之大得多的社会范围中去。元明之际的遗民心态突出地表现在对改仕舆论中间。明朝的开国文臣第一人宋濂晚年因为子孙犯罪受牵连,被流放四川,息说,宋濂对自己一生小心为人,却几次遭遇命运颠簸很有点想不通。在夔州的来向一位老和尚请教。老和尚问他,“于胜国尝为官乎?”宋濂回答,曾经作翰林国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5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考点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2012年广东湛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经济令人瞩目,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材料中所反映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文化大革命”D.“科技立国”政策 考点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2013年广东梅州)“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是指() A.香港回归B.澳门回归 C.香港、澳门回归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 考点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2013年广东)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1.(2014年福建福州)“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应用于() A.建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2.(2014年湖北荆州)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的构想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3.(2014年江苏淮安)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D.对外开放的实行 4.(2013年四川泸州)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内蒙古B.宁夏和广西C.西藏D.新疆 5.(2013年浙江湖州)“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04% 。由于这个原因,习惯上把其余的兄弟民族称为少数民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

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在50年代组织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专门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民族语文专门人才,帮助有语言无文字或有文字但不完备、不通用的民族创制、改进或改革文字,推进少数民族语文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这些民族文字主要在双语教学、成人扫盲、新闻出版等领域使用。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1 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国统一和统一后历史发展状况的学习,了解历史传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从历史中感悟现实的意识,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 重点知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德意志国家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 问题思考: 1、推动德意志完成统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对德意志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2、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为什么? 3、比较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的落实: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德意志建立 ①前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背景 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但是,会议(1814—1815年)根据“ ”原则所造成的局面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障碍。 b.人民渴望统一: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的主张。 c.统一的中坚力量和中心人物出现: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邦,有能力完成统一;而其首相则制定了“ ”,积极推进德意志的统一。 B.统一过程: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的运筹下,先后发动三次,完成了统一。 C.统一的影响:统一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问题,也是一场结束的革命。但它保留了普鲁士的传统。 ②建立: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宣告成立。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①存在时间:年至德国战败,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答案)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抢分试题】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A【解析】依据材料语境的大意分析推断。 6.B 7.C 8.B 9.A【解析】玄奘西游是到印度,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10.B【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戚继光是抗击外来侵略,没有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故排除。⑥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是对外活动,也可排除。11.A12.A 13.A【解析】B与邓世昌有关;C与谭嗣同有关;D与林则徐有关。 14.D【解析】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15.B16.C17.B18.B19.A 20.C【解析】我国能够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相应的提高,才能把半殖民地时期割让的领土收回,而综合国力的提高是由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非选择题 21.(1)目的。①创造互惠互利、和平双赢的未来。②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尽绵薄之力。(2)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②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③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3)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统一才能双赢。 22.(1)鉴真;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 (3)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日本政府

专题复习之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专题复习之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1.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今天(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西藏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庆祝活动。今天上午10时,西藏各族各界代表5000余人聚集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图一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个朝代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友好关系?(唐朝,吐蕃。)请列 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 (2)哪一朝代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元朝)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该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图二反映的是哪个时期中央政府与哪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清朝,西藏)图中的金瓶是干什么用的?(确立金瓶掣签制度)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中央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设驻藏大臣,确立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自古以来汉藏关系密切、友好,也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5)请你谈谈民族团结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阅读材料 信息一:“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希望房子崩塌。”(林肯) 信息二:“台湾与大陆是一边一国,两岸互不隶属”(陈水扁) 信息三:“我们对台湾政策就是绝不动摇、绝不放弃、绝不改变、绝不妥协”《反分裂国家法》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摘出相关历史信息四条。(美国存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林肯不希望美国走向分裂;奴隶制的存废是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台独势力的存在,是阻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重要因素之一;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绝不允许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2)结合信息一与信息三谈谈你自己的想法。(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希望国家分裂,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完整,是每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都会采取相应的办法加以解决,例如中国出台的《反国家分裂法》) 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天下午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1)历史上曾侵略过台湾的两个国家。(荷兰、日本) (2)国民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分别是谁?(孙中山、蒋介石) (3)历史回眸:写出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的两个时期。(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4)举出历史上国共关系的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合则两利”。(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成立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取得八年抗战的胜利。) (5)再举出国共关系史上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分而两伤”。(1927年形成十年内战局面,为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1945年形成内战局面,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局面。)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秦始皇规定的统一钱币(图二)秦始皇颁布的统一文字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什么作为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圆形方孔铜钱;小篆;郡县制;“焚书坑儒”)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材料三描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什么?(开元盛世)(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的相同点是(B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本巴瓶(金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时间:2014-2015学年度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认识到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必然趋势。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2、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必将与祖国统一。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教法选择] 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视频 导入播放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让学生认识感悟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设置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践行与评价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活动一、师生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提问:歌曲或舞蹈反映的是哪个民族,涉

及了哪些文化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 活动二、小组代表介绍自己收集的我国历史上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史实,以及八年级地理课中介绍的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得出结论: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少数民族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板书) 活动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聚居区即五大民族自治区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自治区是根据什么制度确立的?教师简单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四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三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板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快速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合作完成下面的图表,然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准确,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 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教学 对一种风俗习惯是改革还是保留是本民族人民内部的事,任何人和单位不能进行干涉 政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公民信教和不信教 实施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通车 1.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首先师生共同感受全国人民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后想一想: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 引导:我们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在社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中得到有效落实和保障,形成了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友好互助的良好社会环境。并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为了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就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匠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齐心协力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同时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请记住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之余,也引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 初二(1)班 魏其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