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剂和增稠剂对制备透明氧化铁涂料的影响

分散剂和增稠剂对制备透明氧化铁涂料的影响
分散剂和增稠剂对制备透明氧化铁涂料的影响

水性涂料分散剂

水性分散剂----钠盐 聚羧酸钠盐型分散剂,广泛用于水性涂料领域。由于它具有极佳的分子量及相当窄的分子量分布,因此在乳胶漆的制造过程中,与整个涂料体系的相容性很好,在分散体系中,能在物料表面均匀形成吸附双电层,减小颜料粒子二次絮凝的趋势,从而提高了涂料的储存稳定性。该产品对重钙、轻钙高岭土、钛白粉、碳酸锌、硫酸钡、滑石粉、氢氧化铝、氧化锆等多种无机粉体具有优良的分散效果。尤其适用于重质碳酸钙的研磨分散,用量少,只需加入少量就可制成高浓度、低粘度的颜料分散液。使用量建议用量为颜填料质量的0.2-0.8%。 优点: 水溶性高效分散剂,用量少,通用性强,对各种颜填料都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并且与涂料配方中的其他助剂及乳液有良好的配伍性。 用途: 白土、碳酸钙、二氧化钛等所有颜料的分散; 水性涂料。 保质期: 12个月 水性分散剂-----铵盐 聚丙烯酸铵盐的聚合物, 是一种耐水型分散剂,具有降低研磨料粘度、改善涂料的储存稳定性、增加光泽和流平性等特点,广泛用于建筑涂料、各种水性工业漆和颜料浓缩浆等。用量低,有效提高漆膜的耐水性,特别适用于高光泽的漆膜。通用性强,对钛白粉、滑石粉、碳酸钙、氧化锌、立德粉、高岭土、群青等各种无机颜(填)料都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使用量建议用量为颜填料质量的0.2-0.8%。 优点: 水溶性高效分散剂,通用性强,用量少,润湿效果好,起泡性低,耐水性好,与聚氨酯类增稠剂有极好的配伍性,对各种颜填料都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 产品的质量指标: 固含量:40±1%, 外观:黄色透明液体 粘度:150-400 mPa.s(25℃,60rpm) pH 值:6-8 比重:1.25-1.38 溶解性:易溶于水 用途: 白土、碳酸钙、二氧化钛等所有颜料的分散; 水性涂料。 保质期: 12个月

涂料用润湿分散剂(优选.)

第一节、概述 润湿与分散是涂料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而涂料制备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颜料分散,颜料分散是涂料、油墨、塑料加工、日用化妆品等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颜料分散,亦即颜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成为细小的颗粒,均匀地分布到连续相中,以期得到一个稳定的悬浮体,不仅需要树脂、颜料、溶剂的相互配合,还需使用润湿分散剂才能提高分散效率并改善贮存稳定性,防止颜料在贮存期间沉降、结块,影响施工,此外颜料的良好分散还能够改善涂料的光泽、遮盖力、流变性等。 颜料分散一般经过润湿、粉碎、稳定三个不可分离的阶段。润湿是固体和液体接触时,固/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粉碎是借助机械作用把颜料凝聚体和附聚体解聚成接近原始粒子的细小粒子,并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成为悬浮分散体,稳定是指制备的悬浮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仍能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 在分散系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作用力,其产生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是由各种力的合力所决定的。颜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机理,主要有电荷斥力学和空间位阻效应。想要获得一个良好的涂料分散体系,单纯依靠树脂、颜料、溶剂的相互作用有时是难以办到的,必须借助于湿润分散剂的帮助。 润湿剂、分散剂都是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在颜料润湿过程中发挥作用,能够降低液/固之间的界面张力,可提高颜料的分散效率,缩短研磨时间。分子量低的湿润效率高。分散剂在颜料分散稳定过程中发挥作用,能够吸附在颜料离子的表面上构成电荷斥力、空间位阻效应,使分散体处于稳定状态。 将润湿分散剂从化学上加以分类是很困难的。原因是不同品牌的产品,其组成、结构差别非常大。宜从应用范围、极性、离子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等方面进行。按应用领域分为水性、油性和通用型分散剂。按功能又分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实际上,这种分类方法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为润湿和分散根本就是一个统一连续的过程。 第二节、颜料润湿分散基本原理 一、涂料分散体系的构成 干粉颜料呈现三种结构形态: ①原始粒子,由单个颜料晶体或一组晶体组成,粒径相当小; ②凝聚体,由以面相接的原始粒子团组成,其表面积比其单个粒子表面积之和小,再分散困难; ③附聚体,由以点、角相接的原始粒子团组成,其总表面积比凝聚体大,但小于单个粒子表面积之和,再分散较凝聚体容易。 按照颜料和基料亲水和亲油的特性,分散体可分成六种: a.亲水性颜料分散在亲水性的基料中; b.亲水性颜料分散在亲油性的基料中; c.亲油性颜料分散在亲水性的基料中; d.亲油性颜料分散在亲油性的基料中; e.亲水性和亲油性颜料分散在亲水性的基料中; f. 亲水性和亲油性颜料分散在亲油性的基料中。 二、润湿作用 当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是原来的固/气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液界面,这种现象叫润湿。只有在颜料与树脂溶液之间的接合力大于基料树脂之间的接合力,才会发生润湿作用。

涂料化学与工艺学习题及解答

涂料化学与工艺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导论部分 1.从组成上看,涂料一般包含哪四大组分? (成膜物质、分散介质、颜填料和各类涂料助剂) 2.颜料按用途可分为哪三种? (体质颜料(也称为填料)、着色颜料、防锈颜料) 3.现代涂料助剂主要有哪四大类?各举两例。 [(1)对涂料生产过程发生作用的助剂,如消泡剂、润湿剂(或分散剂、乳化剂);(2)对涂料储存过程发生作用的助剂,如防沉剂、稳定剂(或防结皮剂); (3)对涂料施工过程起作用的助剂,如流平剂、消泡剂(或催干剂、防流挂剂);(4)对涂膜性能产生作用的助剂,如增塑剂、消光剂(或阻燃剂、防霉剂)] 4.涂料的作用一般包括哪三个方面? [(1)保护作用;(2)装饰作用;(3)其它作用] 5.涂料的分类方法很多: (1)按照涂料形态分为:,。(粉末涂料、液体液体) (2)按成膜机理分:,。(热塑性涂料、热固性涂料) (3)按施工方法分: ,,,,,。 (刷涂涂料、辊涂涂料、喷涂涂料、浸涂涂料、淋涂涂料、电泳涂涂料) (4)按干燥方式分:,,,,。 (常温干燥涂料、烘干涂料、湿气固化涂料、光固化涂料、电子束固化涂料)(5)按涂布层次分:,,,。 (腻子、底漆、中涂漆、面漆) (6)按涂膜外观分:,,,。 (清漆、色漆;平光漆、亚光漆、高光漆) 6.涂料的发展史一般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1)天然成膜物质的使用;(2)涂料工业的形成;(3)合成树脂涂料的生产] 7.今后十年,涂料工业的技术发展将主要体现在哪“四化”? (水性化、粉末化、高固体份化和光固化) 第二章聚合反应原理部分 1.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特点? [(1)高的分子量;(2)存在结构单元;(3)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连接形式有线形、分支形或网络状结构] 2.由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按聚合前后组成是否变化可分为:, 。 (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3.连锁聚合通常包括:,,和等基元反应。 (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 4.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依组成分可分为:,, 和。 (碳链型大分子、杂链型大分子、元素有机大分子、无机大分子)

OROTAN731A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

OROTAN 731A(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 OROTAN 731A是一款标准型的环保聚羧酸钠盐水性涂料分散剂,对所有无机颜料和填料都有优异的分散性,用其分散的浆液贮存稳定性好,长期贮存不沉淀、不返粗;OROTAN 731A低V O C的设计,特别适用于众多的内墙涂料体系中,并能获得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漆膜性能;OROTAN 731A虽为钠盐产品,但其耐水性远优于同类钠盐分散剂,同样适用于外墙体系的水性建筑涂料中。 典型参数: 外 观:透明淡黄色液体 主要成份:聚羧酸钠盐水溶液 离子属性:阴离子 固 含 量:25% 酸 碱 值:9.5-10.5 比 重:1.0-1.2K G/L 粘 度:20-130C P S/25℃ 产品特点: (1)超低V O C:OROTAN 731A不含甲醛,以水为载体,可用于配制低V O C环保型内外墙涂料。 (2)平缓的分散性,与体系配套性优异,浆料贮存稳定性优异:OROTAN 731A的分散性相对平缓,但是在使用性、适用性方面更加优越,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即使过量添加亦不会影响体系的贮存稳定性。(3)良好展色能力,对颜料的承载力强,防止颜料浮色发花,有利于后期调色。 (4)优越的耐水性:OROTAN 731A采用先进复合技术,对钠盐结构进行改性,减少对漆膜耐水性影响。 其耐水性目前远优于同类钠盐分散。 (5)低泡沫:OROTAN 731A是一种复合钠盐分散剂,对钠盐结构的改性,同样减少在分散过程中产生泡沫的可能性。 (6)可改善体系的流平性。 使用指南: OROTAN 731A分散剂能与水按任何比例混溶,建议在涂料生产的研磨阶段加入,一般先直接将OROTAN 731A加入水中,同时加入消泡剂、纤维素和其他助剂,然后加入颜料、填料等粉料,经高速分散或砂磨,可制成分散均匀、稳定的浆料。 参考用量:0.15-0.6%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纯丙、苯丙和醋丙体系的水性内、外墙建筑涂料中。 适用于色浆生产。 适用于纸浆生产。

醇酸树脂的合成工艺设计

第三章醇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多元醇和多元酸可以进行缩聚反应,所生成的缩聚物大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酯基(-COO-),这种聚合物称为聚酯。涂料工业中,将脂肪酸或油脂改性的聚酯树脂称为醇酸树脂(alkyd resin),而将大分子主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聚酯称为不饱和聚酯,其它的聚酯则称为饱和聚酯。这三类聚酯型大分子在涂料工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醇酸树脂涂料具有漆膜附着力好、光亮、丰满等特点,且具有很好的施工性。但其涂膜较软,耐水、耐碱性欠佳。醇酸树脂可与其他树脂(如硝化棉、氯化橡胶、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脂树脂、氨基树脂)配成多种不同性能的自干或烘干漆,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物以及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等涂装。此外,醇酸树脂原料易得、工艺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目前,醇酸漆仍然是重要的涂料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涂料工业总量的20%~25%。 第二节醇酸树脂的分类 一、按改性用脂肪酸或油的干性分 (1)干性油醇酸树脂:由高不饱和脂肪酸或油脂制备的醇酸树脂,可以自干或低温烘干,溶剂用200号溶剂油。该类醇酸树脂通过氧化交联干燥成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氧化干燥的醇酸树脂也可以说是一种改性的干性油。干性油漆膜的干燥需要很长时间, 原因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形成交联的大分子。醇酸树脂相当于“大分子”的油, 只需少许交联点, 即可使漆膜干燥, 漆膜性能当然也远超过干性油漆膜。 (2)不干性油醇酸树脂:不能单独在空气中成膜,属于非氧化干燥成膜, 主要是作增塑剂和多羟基聚合物(油)。用作羟基组分时可与氨基树脂配制烘漆或与多异氰酸酯固化剂

配制双组分自干漆。 (3)半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在干性油、不干性油醇酸树脂性能之间。 二、 按醇酸树脂油度分 包括长油度醇酸树脂、短油度醇酸树脂、中油度醇酸树脂。 油度表示醇酸树脂中含油量的高低。 油度 (OL) 的含义是醇酸树脂配方中油脂的用量(0W )与树脂理论产量(t W )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OL 0t W W = 以脂肪酸直接合成醇酸树脂时,脂肪酸含量(OLf )为配方中脂肪酸用量(f W )与树脂理论产量之比。 t W =单体用量—生成水量=甘油(或季戊四醇)用量+油脂(或脂肪酸)用量-生成 水量 )%(/OLf t f W W = 为便于配方的解析比较,可以把OLf 换算为OL 。油脂中,脂肪酸基含量约为 95 % , 所以: (%)95.0OL OLf ?= 引入油度(OL )对醇酸树脂配方有如下的意义: (1) 表示醇酸树脂中弱极性结构的含量 。 因为长链脂肪酸相对于聚酯结构极性较弱,弱极性结构的含量,直接影响醇酸树脂的可溶性 , 如长油醇酸树脂溶解性好,易溶于溶剂汽油 , 中油度醇酸树脂溶于溶剂汽油-二甲苯混合溶剂 , 短油醇酸树脂溶解性最差,需用二甲苯或二甲苯 / 酯类混合溶剂溶解 ;同时,油度对光泽、刷涂性、流平性等施工性能亦有影响,弱极性结构含量高,光泽高、刷涂性、流平性好;

涂料中助剂的作用

助剂在水性涂料中的作用及对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涂料助剂涂料施工性能新型涂料 1·前言 表面活性剂首次被引入乳液聚合的领域,出现第一批乳液聚合专利,为发展水分散乳液体的涂料奠定了基础。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和稀释剂,最突出的优点是分散介质水无毒无害、制造和贮运无燃爆危险,不污染环境,解决常温溶剂型涂料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过高的问题,同时还具备价廉、不易粉化、干燥快、施工方便等优点。 2·助剂在水性涂料中的作用 涂料助剂被认为是涂料产品的一类重要组成材料,它可以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性能,提高涂料施工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发新型涂料特殊功能,推出各种功能的水性涂料。尽管绝大多数助剂在涂料中使用的相对比例不高,但往往对提高和改善涂料和涂膜的性能却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在某些产品中甚至已到了离不开它的程度,涂料助剂由于其功能的各异而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估计达几千种之多,主要有成膜助剂,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增塑剂,增稠剂,防冻剂、流平剂、防霉剂及防腐剂、pH调节剂等。 2.1成膜助剂 成膜助剂又称凝聚剂、聚结剂,通常为高沸点溶剂,成膜助剂的作用如同一种“临时”增塑剂,用以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一旦颗粒变形与成膜过程完成后,成膜助剂会从涂膜中挥发,从而使聚合

物Tg值恢复至初始值。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成膜助剂在室温下挥发比水滞后1—2小时,因此,成膜助剂应该由挥发性较慢的溶剂组成。作为成膜助剂的最大先决条件就是在干燥过程中,水分挥发,而成膜助剂仍留在涂层中,它最后从涂层中自行挥发。通常应用于涂料的胶乳都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如V AE乳液的在一3℃左右,因此.在大多数气温高于5℃条件下.这些乳液都可以正常成膜,而成膜助剂的加入,对加速涂膜干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图1是乙二醇作为成膜助剂时,对丙烯酸涂料干固时间的影响。随着乙二醇掺量的增加,涂膜的干固时间也随之降低。 成膜助剂除有助于成膜性能外,还有降低涂料冻结温度的功能。例如乙二醇、丙二醇就可作为涂料的防冻剂使用。除此之外,成膜助剂对涂料湿膜性能如流平性、抗流挂性及展色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2.2润湿分散剂 润湿分散剂主要是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的时间和(或)能量,同时使颜料分散体稳定。水性涂料中颜填料的分散稳定包括润湿、分散和稳定三个过程。润湿剂是结构中带有亲水基、亲油基两个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用于水性涂料体系的颜料(金属或有机颜料)分散剂可分为聚电解质高分子化合物或阴离子羧酸、非离子化合物等两类。此类颜料分散剂主要通过以下两种作用来保持颜料粒子的分散性和稳定性。(1)控制颜料粒子表面上吸附的电荷,由于带有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带电的颜料微粒在库仑排斥力作用下来维持水性涂料乳液的分散稳定性。

湿润分散剂理论

湿润分散剂理论 涂料与油墨制造过程中的颜料分散是指在机械力的作用下,颜料的二次团粒径经过润湿、粉碎、分散在展色剂中,得到一个分散悬浮体。悬浮体的稳定性与颜料、树脂、溶剂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有关。要想制备一个良好的颜料分散体有时必须要借助于湿润分散剂的帮助。润湿、粉碎、分散这三个过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 润湿是一个颜料表面置换工程,粉碎是机械加工的研磨过程;分散是机械粉碎制成悬浮体的稳定过程。这三者有可能是同时进行的,不易分割。湿润剂和分散剂都是界面活性剂,湿润剂能降低液 / 固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强颜料的亲液性,提高机械研磨效率。分散剂吸附在颜料的表面上构成电荷作用或空间位阻效应,使分散体处于稳定状态。 “湿润和分散”尽管这两个词就词义而言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其作用达到的结果却是极其相似的,往往很难区分,尤其是高分子分散剂,同时兼具润湿和分散作用,因此,人们常称其为湿润分散剂。 ?颜料的润湿性 颜料润湿是一个表面置换工程,由固 / 气界面变成固 / 液界面,只有在颜料与树脂溶液的亲合力大于基料中树脂之间的亲合力时才会实现。 ?接触角与润湿 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会形成一个夹角,这个角被称之为接触角,它是液体对固体润湿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志。杨氏方程表示了接触角与界面张力的关系。 γ SG = γ SL + γLG cos θ( 1 ) 式中:γ SG ——固 / 气界面张力 γ SL ——固 / 液界面张力 γ LG ——液 / 气界面张力 θ——液体与固体的接触角 由( 1 )式可导出( 2 )式 ( 2 ) 当γ SG < γ SL , cosθ< 0 ,θ>90 °。不润湿当θ等于180 °时,完全不润湿会形成水珠滚动现象。 当γ LG >γ SG -γ SL ,则 1 > cosθ> 0 ,θ<90 °。液体可以润湿固体,但不会完全润湿,铺展不好。 当γ LG = γ SG —γ SL ,则 cosθ=1 ,θ =0 °。液体会完全润湿固体,形成良好的铺展现象。既然润湿是颜料由固 / 气界面换或固 / 液界面,所以润湿效率 BS 应为: BS= γ SG -γ SL ( 3 ) 若将( 3 )式代入( 1 )式,润湿效率则为: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石蜡类 金属皂类 低分子蜡类 分散剂机理 基本原理 选择分散剂 双电层原理 位阻效应 简介 解释 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石蜡类 金属皂类 低分子蜡类 分散剂机理 基本原理 选择分散剂 双电层原理 位阻效应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Dispersant(分散剂):一种化学品,加入水中增加其去颗粒的能力。Documentation(文件编制):关于装配的资料,解释基本的设计概念、元件和材料的类型与数量、专门的制造指示和最新版本。使用三种类型:原型机和少数量运行、标准生产线和/或生产数量、以及那些指定实际图形的政府合约。 编辑本段解释 工具书中的解释 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稳定悬浮体的药剂。分散剂一般分为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散剂两

大类。常用的无机分散剂有硅酸盐类(例如水玻璃)和碱金属磷酸盐类(例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等。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分散剂的定义是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在制备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时加入分散剂和悬浮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化工词典中的解释 能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固体染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液-液和固-液间的界面张力。因而分散剂也是表面活性剂。种类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高分子型。阴离子型用得最多。编辑本段选择 一个优良的分散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分散性能好,防止填料粒子之间相互聚集; 2、与树脂、填料有适当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良好; 3、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好;不引起颜色飘移; 4、不影响制品的性能;无毒、价廉。 分散剂的用量一般为母料质量的5% 编辑本段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硬脂酰胺与高级醇并用,可改善润滑性和热稳定性,用量(质量分数,下同)0.3%-0.8%,还可作聚烯烃的滑爽剂;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也称乙撑基双硬脂酰胺(EBS),是一种高熔点润滑剂,用量为0.5%~2%;硬脂酸单甘油酯(GMS),三硬脂酸甘油酯(HTG);油酸酰用量0.2%~0.5%;烃类石蜡固体,熔点为57~70℃,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树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热稳定性均差,用量一般在0.5%以下 石蜡类 尽管石蜡属于外润滑剂,但为非极性直链烃,不能润湿金属表面,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聚氯乙烯等树脂粘连金属壁,只有和硬脂酸、硬脂酸钙等并用时,才能发挥协同效应液体石蜡:凝固点-15 ̄-35℃,在挤出和注射成型加工时,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添加量一般为0.3%-0.5%,过多时,反而使加工性能变坏 微晶石蜡:由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有许多异构体,熔点65-90℃,润滑性和热稳定性好,但分散性较差,用量一般为0.1%-0.2%,最好与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并用。 金属皂类 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称为金属皂,如硬脂酸钡(BaSt)适用于多种塑料,用量为0.5%左右;硬脂酸锌(ZnSt)适于聚烯烃、ABS等,用量为0.3%;硬脂酸钙(CaSt)适于通用塑料,外润滑用,用量0.2% ̄1.5%;其他硬脂酸皂如硬脂酸镉(CdSt)、硬脂酸镁(MgSt)、硬脂酸铜(CuSt)。 低分子蜡类 低分子蜡是以各种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改性物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和评价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和评价 随着国外涂料助剂陆续不断地推向中国市场,国内助剂生产厂家也日渐增多,这是一种好现象。但面对眼花缭乱、异彩纷呈的各种各样润湿分散剂,使用者不仅要选好合适的品种,还要找到恰到好处的用量,做到经济实惠,这就要注意选择原则和试验、评价方法 (1)选用润湿分散剂应考虑的因素 尽管厂家不会详细地提供助剂的组成和制造工艺,一般厂家的说明书中都会讲到性能和应用。因此,通过阅读说明书、与厂家服务人员交流,基本上可以掌握某种助剂用于何处。对于涂料配方设计者来说,就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涂料体系。涂料按介质不同划分为水性、溶剂型、粉末等几大体系。一般情况下,所用的润湿分散剂是不通用的。助剂提供者首先应介绍该助剂是用于水性的或是溶剂型,以与使用者的要求相吻合。如果用错,不仅起不到润湿分散效果,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弊病。 ②颜料。不同颜料其电荷性质不同,首先要分清是无机颜料还是有机颜料;有机颜料中还要看是酞著系列的还是炭黑。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产品已细化到某一颜料使用某一助剂达到最佳效果的地步,但大多数还只是通用,这就需要使用者逐渐试验,缩小范围来选择。 ③基料(即树脂)。不同的树脂体系对颜料的润湿性不同,因此对润湿分散剂的选择也有一些限制。 ④体系相容性。在一个涂料体系中,所使用的助剂一般不仅仅是润湿分散剂,可能还有流平剂、消泡剂等,这样相容性就极为重要。有些润湿分散剂的乳化It能较强,很可能会使消泡剂乳化而散失消泡能力。注意相容性,有利于配方平衡,使产品综合性能得以兼顾。 ③施工性。对于厚浆型立面施工的涂料,最好选用能产生控制絮凝、具有触变性的助剂,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性能。 ⑥良好的价格性能比。在低价的产品中使用高质高价的助剂,造成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是很不经济的。选用何种润湿分散剂,还要与产品的档次相一致,以求价格与性能的统一。 (2)分散效率的试验方法 试验的目的,在于从众多的润湿分散剂中选出最合适的品种并确定最佳用量。 在初步筛选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①观察颜料粒子的重力沉降。用重力沉降法对分散剂效率进行初步筛选,十分简单易行。其方法是:将待选的分散剂极稀溶液装人一系列试管中,再加人一定而少量的待分散颜料,经猛烈摇动后,置于一旁,观察相对沉降速率、上层清液浊度及最终沉降体积。相对沉降速率越小,上层清液浊度越大,最终沉降体积越小,说明分散效率越好。 ②测定颜料分散体的粘度。加人分散剂引起粘度大幅度下降是分散很实际的指标。使用该法可选择最佳的分散剂及其用量。方法是:a.将待试的各种少量分散剂加人相同体积的漆料(含有确定的高固体份的待分散颜料)中,强烈搅拌后测定粘度,认为粘度最低时的分散剂最合适。b.在待试的高粘度颜料和漆料混合物中,边搅拌边滴加选好的分散剂,每滴加一次,便测定粘度,确定得到最低粘度时的分散剂用量为最佳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分散剂用量越大,粘度会越低。由于粘度的逆增长或平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轻化0802 12号黄卓英 能使固液悬浮体中的固体粒子稳定分散于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分散剂。分散就是将固体颗粒均匀分布于分散液的过程,分散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用原理: 机理:1.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 3.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 4.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 以上所述,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选择分散剂 在我们涂料生产过程中,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膜的性能等,所以合理地选择分散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但涂料浆体分散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和涂料配方的制定以及原料的选择都有关系。分散剂顾名思议,就是把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种固体很稳定地悬浮在溶剂(或分散液)中。 双电层原理 水性涂料使用的分散剂必须水溶,它们被选择地吸附到粉体与水的界面上。目前常用的是阴离子型,它们在水中电离形成阴离子,并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被粉体表面吸附。粉状粒子表面吸附分散剂后形成双电层,阴离子被粒子表面紧密吸附,被称为表面离子。在介质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被表面离子通过静电吸附,反离子中的一部分与粒子及表面离子结合的比较紧密,它们称束缚反离子。它们在介质成为运动整体,带有负电荷,另一部分反离子则包围在周围,它们称为自由反离子,形成扩散层。这样在表面离子和反离子之间就形成双电层。 动电电位:微粒所带负电与扩散层所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称动电电位。热力电位:所有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的双电层,相应的电位. 起分散作用的是动电电位而不是热力电位,动电电位电荷不均衡,有电荷排斥现象,而热力电位属于电荷平衡现象。如果介质中增大反离子的浓度,而扩散层中的自由反离子会由于静电斥力被迫进入束缚反离子层,这样双电层被压缩,动电电位下降,当全部自由反离子变为束缚反离子后,动电电位为零,称之为等电点。没有电荷排斥,体系没有稳定性发生絮凝。 位阻效应 一个稳定分散体系的形成,除了利用静电排斥,即吸附于粒子表面的负电荷互相排斥,以阻止粒子与粒子之间的吸附/聚集而最后形成大颗粒而分层/沉降之外,还要利用空间位阻效应的理论,即在已吸附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接近时,使它们互相滑动错开,这类起空间位阻

浅析常见的涂料用颜料分散剂

浅析常见的涂料用颜料分散剂 分散剂又称湿润分散剂,它除具有湿润作用外,其活性基团一端能吸附在粉碎成细小微粒的颜料表面,另一端溶剂化进入漆基形成吸附层(吸附基越多,链节越长,吸附层越厚),产生电荷斥力(水性涂料)或熵斥力(溶剂型涂料),使颜料粒子长期分散悬浮于漆基中,避免再次絮凝,因而保证制成的色漆体系的贮存稳定。 分散剂有很多种,初步估算,现存世界上有1000多种物质具有分散作用。现按其结构来区分,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阴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大部分是由非极性带负电荷的亲油的碳氢链部分和极性的亲水的基团构成。2种基团分别处在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亲水亲油分子结构。它的品种有:油酸钠 C17H33COONa、羧酸盐、硫酸酯盐(R—O—SO3Na)、磺酸盐(R—SO3Na)等。阴离子分散剂相容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水性涂料及油墨中。多元羧酸聚合物等也可应用于溶剂型涂料,并作为受控絮凝型分散剂广泛使用。 阳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是非极性基带正电荷的化合物,主要有胺盐、季胺盐、吡啶鎓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力强,对炭黑、各种氧化铁、有机颜料类分散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其与基料中羧基起化学反应,还要注意不要与阴离子分散剂同时使用。 非离子型润湿分散剂 在水中不电离、不带电荷,在颜料表面吸附比较弱,主要在水系涂料中使用。主要分为乙二醇性和多元醇型,降低表面张力和提高润湿性。与阴离子型分散剂配合使用作为润湿剂或乳化剂,广泛应用于水性色浆、水性涂料及油墨中。 两性型润湿分散剂

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典型应用的是磷酸酯盐型的高分子聚合物。这类聚合物酸值较高,可能会影响层间附着力。 电中性型润湿分散剂 分子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有机基团的大小基本相等,整个分子呈现中性,但却具有极性。如油氨基油酸酯C18H35NH3OOCC17H33等均属于这种类型,在涂料中应用相当广泛。 高分子型超分散剂 高分子型分散剂最为常用,稳定性也最佳。高分子型分散剂也分为多己内多酯多元醇-多乙烯亚胺嵌段共聚物型分散剂、丙烯酸酯高分子型分散剂、聚氨酯或聚酯型高分子分散剂等,由于它们的锚定基团一头与树脂缠绕吸附,另一头又与颜料粒子包附,因此贮存稳定性是比较好的。 受控自由基型超分散剂 采用最新的受控自由基聚合技术(CFPP),可以使分散剂的结构更为规整。常用的方法有:GTP、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可控自由基聚合,包括C-RAFT及S-RAFT等)、NMP、SFRP(稳定自由基聚合)、TEMPO 等。通过采用受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可以使分散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为集中,锚定基团也更为集中,效率更高。

润湿分散剂的分类特性与应用

润湿分散剂的分类特性与应用 摘要:论述了不同类别润湿分散剂的基本组成和应用特性,讨论了各种润湿分散剂在不同涂料中所应遵循的规则和选择方法。共讨论了八大类涂料工业常用的一些润湿分散剂品种。 关键词:润湿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 润湿与分散是涂料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由于涂料品种的多样性,所使用的相关分散助剂也是品种繁多。市场上众多供应商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助剂,令人眼花缭乱。由于涂料助剂大多价格不菲,取舍之间更有着经济上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助剂的选择问题作一深入浅出的探讨,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不过,试图将润湿分散剂从化学上加以分类是困难的。原因是不同品牌的产品,其组成、结构差别非常大。从实际应用需要,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大致分类则是可能和有意义的。 考察润湿分散剂的分类特性,宜从应用范围(主要是相容性问题)、极性、离子性以及分子量特征等方面进行。大的方面,按应用领域分为水性与油性以及通用型分散剂。功能上又区别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实际上,这一区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为润湿与分散根本就是一个统一连续的过程。 1.0 水性润湿分散剂 1.1 润湿剂 都是一些低分子量(≤1500)的界面活性剂。主要作用是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一般可在室温下把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从72达因/厘米,降至40达因/厘米以下。从而利于分散剂对颜料的作用。微观上,是促进颜料的可润湿性,使分散剂易于在颜料表面铺展而结合,形成所谓的锚固关系。另一方面,润湿剂这种降低体系表面张力的作用,还是涂料施工必不可少的性能。因为,高表面张力的涂料不易在基面上涂覆,易于出现流平不良等缺陷。应用于涂料配方中的润湿剂,有别于乳液合成用的表面活性剂。后者以离子型居多,而前者主要是非离子型的酚基或烷基聚氧乙烯类。 润湿剂的HLB值是衡量极性大小的重要参数。一般供应商可以提供这类数据。HLB值高则水溶性好,反之,则活性大。需要恰当把握。且过高的HLB易于导致涂料对商品色浆的接受性变差。易于出现浮色、发花等涂料质量和施工缺陷[1]。色浆与基础涂料之间HLB 差距过大,可能是水性涂料调色故障的主要原因。另外,泡沫的产生对涂料制造也是个敏感的问题。理论上,有一些计算已知结构表面活性剂HLB值的方法[2]。 有必要指出的是,钠盐或钾盐型分散剂的HLB值可能超过30以上。而合适的HLB值应该在20以下。遗憾的是,准确测定助剂HLB值还是相当困难的。简单测定助剂HLB的方法列于表1。将少量助剂与水相混,观察产生的现象,大致评价出HLB的范围[2] 表1 水分散法测定助剂的HLB值 H L B 范围分散性质 5——6 不稳定,或分散不良 7——8 经强烈摇荡后呈乳状分散 9——10 稳定的乳状分散体 11——13 半透明或灰色分散体

BMCWettingAgent润湿分散剂教材

FIBERTEX Bergen Materials Corp WEETING AGENT 添加润湿分散剂能加速涂料体系颜料与填充物之间的混合。正确的着色过程决定涂膜的光学性能和遮盖力。优化颜料分散过程,即使刚生产的涂料或涂料经储藏和涂布后均能保持颜料均布。颜料混合过程能引起许多问题: 1 难湿润微粒之间的混合 2 高粘性漆浆 3 颜料沉积 4 缺乏颜色定位 5 松垂 6 颜料浮色 7 颜料漂移(贝纳尔晶胞) 8 不规则的光泽 9 遮盖力差 10 色彩强度不够 11 色彩重复性差 涂料中添加合适的润湿分散剂后,能避免上述绝大部分问题。 颜料和填料的形状 研究发现,直径在~微米之间的颜料添加到涂料中,能获得最佳的色彩强度、光泽度、遮盖力和耐气候性。大多数商用颜料,其微粒直径在此范围内,颜料形状各不相同:从规则的六面体(二氧 C

化钛)、扁平状(云母)、球状(氧化锌)到多孔状(碳黑)不等。除颜料类型不同外,同种颜料的微粒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的颜料微粒组分可归类为:基本微粒、聚集体和颜料块(图2) 颜料生产中出现的最小颗粒为基本微粒。基本微粒以单晶体或晶体簇的形式存在。基本微粒以面面接触的形态结合成一团,则成为聚集体。最大的颜料颗粒(由基本微粒集合而成)聚集成团并以范德华力和聚集体结合在一起形成颜料块。 当基本微粒、聚集体和颜料块表面被粘结剂或分散剂遮盖时,便形成絮凝状颗粒。若被絮凝状颗粒吸附的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则颜料微粒之间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絮凝状沉淀。 颜料基本微粒和聚集体的形状尺寸由颜料制造商提供。所有的颜料粉末中都会出现颜料块,但是涂料中不允许含有这些大颗粒的颜料,然而,絮凝颗粒对涂料性能却有积极作用,它能维持色彩均匀。在涂料生产过程中,对存在的颜料块必须进行粉碎处理,同时避免重复结块,若需要可添加防止结块的助剂。

分散剂在水煤浆中的作用

分散剂在水煤浆中的作用 水煤浆是粗颗粒悬浮体,煤炭属于疏水性物质,要使浆体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即使是易成浆的煤种,同时配以高堆积率的粒度分布,若不加入化学添加剂(表面活性剂),要制成所希望的水煤浆是不可能的。在水煤浆制备中化学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煤粒的表面性质,使煤颗粒能够在水中分散,使煤浆体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根据作用不同,化学添加剂可分为分散剂、稳定剂和助剂三类。本文对水煤浆分散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分散剂作用的因素进行讨论。 1 水煤浆用分散剂 分散剂的主要作用是使水煤浆具有良好的流变特性,也就是说适当降低水煤浆的粘度,使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次是使水煤浆具有理想的流型,最好是水煤浆能成为触变性液体。常用的分散剂主要有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除聚氧乙烯醚类改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聚合阴离子分散剂一般都不起泡,制浆时不需要另加消泡剂。 1.1.1 萘磺酸盐类 其中最典型的是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其适用范围广,能与各类分散剂混合使用。此分散剂制浆添加量视煤种的不同而不同,大约为干煤质量的0.5%~1.5%,特点是减粘作用及流型好,但通常稳定性差,常需和其他分散剂复配。 1.1.2 木质素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作为分散剂的优点是原料丰富,易于加工,价格便宜,而且浆的稳定性好,一般用量为干煤质量的1%~2%;缺点是杂质含量大,因此,除易制浆煤种外,通常不单独应用。 木质素磺酸盐还可以经甲醛缩合制成木质素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用作水煤浆 +、Mg2+、Ca2+等。 分散剂,其平衡离子可以是Na+、NH 4 1.1.3 磺化腐植酸盐 将泥炭、褐煤或风化煤等在150℃下用碱抽提,再经磺化,必要时还可以用甲醛缩合,即可得棕黑色的固体产物磺化腐植酸盐类分散剂。此类分散剂的许多特点和木质素相似,但其分散性能更佳,可单独使用,添加量为干煤质量的1%~1.5%,缺点是浆的稳定性较差。 1.1.4 聚烯烃磺酸盐

涂料树脂合成工艺知识点

1,涂料的定义。什么是建筑涂料? 涂料是一类应用于物体表面而能结成坚韧保护膜的物料的总称,这类材料多数是含有或不含颜(填)料的粘性液体或粉末状物质。建筑涂料是涂料的一个类型,用于建筑物装饰或保护。, 2,建筑涂料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它们都起着什么作用? 基本组成部分有:基料、颜料、填料、溶剂(水)、助剂等。基料: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主要成膜物质。基料的作用是将涂料中的其他组分粘结成一体,当涂料干燥、固化后,能附在基材表面形成均匀的连续而坚韧的保护膜。对涂料和涂膜的性能起主导作用。 颜料:次要成膜物质,又称为着色颜料。是一种不溶于水、溶剂或涂料基料的微细粉末状的有色物质,能均匀地分散在涂料介质中,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色层。使涂膜具有一定的遮盖力及所需要的各种色彩;还能增强涂膜本身强度;提高涂层的耐老化性、耐候性(防止紫外线的穿透作用)。填料:次要成膜物质,又称为体质颜料。对涂膜起“填充作用以增加涂膜厚度;能提高涂膜的耐久性、耐热性;提高涂膜表面硬度;降低涂膜的收缩;降低涂料成本等作用。溶剂(或水):辅助成膜物质。液状建筑涂料的主要成分。液状涂料依靠溶剂或水分的蒸发,涂料形成均匀连续的涂膜。溶剂或水最后并不存留在涂膜中。与涂膜形成的质量和涂料的成本有关。助剂:辅助材料,为改善涂料及涂膜的性能而添加的化学试剂。通常加入量很少。对产过程、贮存过程、施工成膜过程、涂膜性能发生作用。, 3,建筑涂料依据什么原则分类的? 按基料的类别分类:无机涂料、有机涂料、有机–无机复合涂料。按涂膜厚度及质感(形状)分类:平面涂料,砂壁状涂料,复层涂料等。按在建筑物上的使用部位分类:内墙涂料、外墙涂料、地面涂料、顶棚涂料等。按使用功能分类:装饰性涂料,特种功能性涂料4、简述建筑涂料的发展趋势。 建筑涂料发展的总趋势(1) 向低VOC方向发展。减少VOC的含量,满足环保法规要求,所以大力发展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2) 建筑涂料向功能复合化方向发展:装饰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研究开发使涂料具有特殊功能的树脂和助剂(3) 建筑涂料向高性能高档次发展:进一步的开发应用中高档的丙烯酸酯涂料,聚氨酯涂料;发展高含氟树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等高耐候性涂料。 5,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or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的作用下,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丙烯酸酯树脂:丙烯酸酯or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烯类单体如苯乙烯、醋酸乙烯等共聚合生成共聚物树脂。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6,热塑性丙烯酸树脂(Mw=80000~90000) 自由基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一定数量的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丁酯等)。树脂性质与所用单体,单体配比和分子量及其分布有关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一类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 <----共聚合。反应官能团的单体+丙烯酸酯单体。热固性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固化---->体型网状涂膜。 7,简述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制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共聚单体的竞聚率。 r1=K11/ K12。r2= K22/ K21。当ri大于1时,说明自聚的几率大于共聚;当ri小于1时,主要是共聚。由上式可推断出共聚合时自聚的倾向,以采取单体的加料方式和顺序,得到分子量、官能团分布均匀的树脂。(2) 引发剂:合成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优先选择AIBN。因为BPO产生的苯甲酰自由基分解为高活泼性苯自由基,容易夺取单体或聚合物分子链上的氢原子而导致支化,致使分子量分布增加。而AIBN为引发剂,自由基的活泼性不及苯自由基,因此支化度大为减少。原因之二是BPO在聚合物中引入易于吸收紫外线的苯环,因而影响户外耐久性。三是BPO分解产生的自由基为C6H5COO?和C6H5?,二者容易发生偶合反映,使至少一半的自由基失活。(3) 单体加料方式:间歇式加料法:分子量分布宽。半连续滴加法or连续滴加法:窄分子量分布的树脂。尽可能保持反应釜中的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为常数。

【CN109943140A】一种环保高效的水性涂料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73503.9 (22)申请日 2019.04.05 (71)申请人 扬州市立达树脂有限公司 地址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天山镇 肖祠村 (72)发明人 郭春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杨胜 (51)Int.Cl. C09D 7/65(2018.01) C09D 7/61(2018.01) C08F 265/02(2006.01) C08F 220/14(2006.01) C08F 283/00(2006.01) C08F 8/36(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环保高效的水性涂料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分散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高效的水性涂料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环保高效的水性涂料分散剂包括如下组成成分:水、硫化钠、氨基树脂、聚丙烯酸钠盐、气相二氧化硅、甲苯、松节油、甲醛、甲基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酸甲脂、硫酸、份和磺化剂、该环保高效的水性涂料分散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一:反应釜制备配料:聚丙烯酸钠盐加入反应釜中,配成55份的水溶液即可,进行搅拌20-40分钟,加热至80-82摄氏度;步骤二:主料的混合搅拌:将水、硫化钠、氨基树脂、聚丙烯酸钠盐、气相二氧化硅、甲苯,该发明有效提减少了分散剂中的气泡量,使得分散剂具有较好的关泽度,在使用后墙面更加的平整、 有光泽。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09943140 A 2019.06.28 C N 109943140 A

农药用聚羧酸盐类分散剂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聚羧酸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 ②聚羧酸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 ③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分子聚合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与羧基的含量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分子主链的疏水性和侧链的亲水性以及侧链(-OCH2CH2)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立体稳定作用,以防止无规则凝聚,从而有助于农药颗粒的分散。 聚羧酸类分散剂作用机理:水基性制剂形成的悬浮体系中的原药颗粒很小,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巨大的相界面,裸露的原药颗粒界面间亲和力很强,吸引能很高,易导致原药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