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2020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归纳100句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过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声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 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6、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 m/s 8、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反射光颜色决定.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注意和凸面镜、凹面镜的区别 10、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天津中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 7、物体浮沉条件8、杠杆平衡条件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1、安培定则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 ——四★零★零八一九一九八六★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6、功率的大小和做功多少、做功时间无关。只是用该值能计算出功率而已。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二、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____米/秒1毫升=________厘米3 1安=__________库/秒1欧=________伏/安 7.8克/厘米3 =________千克/米31标准大气压=________毫米汞柱 1伏=________焦/库=________________帕 1帕=________牛/米20.1伏=________毫伏 220千伏=________伏0.6安=________毫安 1焦=________牛·米1焦=________伏·安·秒 5千欧=________欧1瓦=________焦/秒 5微安=________安1吨=________千克=________克 1度电=________千瓦时=________焦 三、填写表中各量的数值: 四、初中物理常用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_条件工作的.液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测量. 2.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_仪器.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其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电流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用.中学常用的直流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5.电压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量的用电器或电路的两端使用.中学使用的直流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电压表可以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热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

初中中考物理基础学习知识填空重点100题.docx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快。 4. 利用可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 :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有关系。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 在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 Hz 的声波 ; 次声波:频率低于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 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 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 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 ( ℃): 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度和 100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 ;(3) 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每一小格是℃。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10.(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填空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s),它的常用单位有,。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速度不变)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常用单位是:。1米/秒= 千米/小时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 要和。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总 总 vt S s 2 1 2 1 = = 4.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 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黄、绿、蓝、、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3.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m/s。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 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 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 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 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1 2 3

2019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资料: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重点知识再现)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5.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 6.回声: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7.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 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8.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9.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叫做可听声.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做超声 波,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次声波,超声和次声是人耳听不到的. 10.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1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11. 1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区别是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 1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4.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故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随液面气压变化而变化. 15.液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家中烧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压缩体积方法放在钢瓶里. 16.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17.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8.红外线的特点: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紫外线的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9.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0.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缘故. 21.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2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气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完整word版)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考99条知识点复习提纲 海苦无边天做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班级: 姓名: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2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比执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23、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计算公式:Q放=mq 2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5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6、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7、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28、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m物=m砝码+ m游码示数 2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