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1211

论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1211
论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1211

毕业论文题目论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经济管理

班级:12经济管理班

学号:12321021

学生姓名:黄玉香

指导教师:陈迁

完成日期:

摘要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面临新的挑战,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进行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历史不长,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本质、组成、影响因素、提升背景以及各个主体在企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只有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全面的研究,才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并有针对性的给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建议。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现状,本文构建了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这就是:首先对企业竞争力加以界定;然后分析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在对企业竞争力提升背景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和发展策略。

国有企业;企业竞争;发展策略;经济全球化

目录

摘要 (2)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情况··································································· - 4 -

二、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 - 6 -

2.努力整合竞争力要素 ·································································································· - 6 -

三、解读海尔核心竞争力 ···································································································· - 8 -

1.品牌是海尔永远的核心竞争力·················································································· - 8 -

(1)品牌差异性在海尔发展的三个阶段 ···························································· - 9 -

(2)顾客价值性 ·································································································· - 9 -

(3)天然延展性 ········································································································ - 9 -

2.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它的“创新能力” ·························································· - 10 -

3.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实质是海尔文化 ········································································ - 10 -

(1)海尔文化内涵 ································································································· - 10 -

(2)海尔文化蕴涵着海尔丰富的“创新能力”····················································· - 10 -

(3) 海尔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典型表现························································ - 10 -

(4)建设互动学习型团队 ·······················································································- 11 - 总结 ····································································································································- 11 - 参考文献:··········································································································· - 12 -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情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营销手段的能力,以及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它是企业生存竞争的优势所在,也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受封闭经济形态的长期影响,国有企业缺乏相应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从整体上看,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空间狭窄,与其在市场竞争中所要承担的主体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1.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竞争力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来看,国有农业企业具有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总体发展滞后。国有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部门,也是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主体。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总体上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从反映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指标来看,国有工业企业效益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国有农业企业数量较少,由于我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在特定产品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部分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但由于农业经营体制的限制,农业生产的方式相当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经营规模较小,因此,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传统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会日趋减弱。[1](P61)国有服务类企业发展相对落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国际竞争力不强。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该行业内的国有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2.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力

从技术创新能力来看,国有企业的知识技术资源处于劣势,竞争力较差。我国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能耗高,国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

体,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我国主要行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相差10年以上。据统计,我国钢年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吨钢综合能耗比日本高出40%,钢材连铸比只有47%,而日本已达到97%。我国化学工业中精细化工的比重只有3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左右。[2](P213)国有企业的技术引进比较单一,始终注重引进以成套设备为代表的硬件技术,对软件技术引进的重视远远不够,对引进技术的模仿创新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较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在国际竞争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医药、化学、家电等领域的重要技术专利大部分被外国人控制。知识技术资源的劣势使得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大为降低。

3.企业规模总体上的竞争力

从企业规模总体上看,国有大型企业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能力,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较弱。我国国有企业战线拉得很长,遍及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总体规模偏小;从国有企业总体数量看,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且大多经济效益差,竞争力较弱,有的已经倒闭或濒临破产。国有大型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国有大型企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骨干。许多国有中小企业正在积极扩张规模,实行集团化经营策略,但在规模扩张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过于追求短期的财务利益,或者追求兼并一些具有某一种知识和资源的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知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很难与国外大企业相抗衡。

4.国有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法人治理效率较低,处事应变能力较差。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存在“虚化”现象,经营者主人翁意识不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全体人民是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产权的,只能通过其所有权代表对国有企业行使和维护作为所有者的重大决策权、收益分配权和监督权,而由于所有权代表尚未落实具体,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呈现“虚化”状态。这样,国有产权只有通过较多的层次,最终委托给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或者其他代表进行管

理,形成较长的委托-代理链条。在复杂的链条中,究竟谁是产权主体,不同主体具有哪种职能,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3](P28)产权主体及其权责不明,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必然会导致分权制衡关系不规范与激励约束机制失衡,治理效率比较低下,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业绩改善。

二、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面对众多的国际经济强手,国有企业只有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上,以世界上本行业最强大的竞争者作为假想敌人,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

1.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

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国有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最新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增长源。国有企业要想从根本上建立自身竞争优势,实现超越先进企业的目的,只有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应着眼于世界市场,以该行业国际生产领先者为参照系,着力建立国际范围的技术优势。应通过突出重点,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在我国比较优势产业领域,应着重研究开发节约资本的技术,以摆脱比较劣势的制约,将原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国有企业还应大力加强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提高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助于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2.努力整合竞争力要素

努力整合竞争力要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的

竞争力要素有机联系而成的整体竞争力。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整合构建核心竞争力所需的各种要素,这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许多方面。首先是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是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规范、设施装备和风险投资等组成,既包括硬件的相互联系,又包括软件的相互联系。企业的技术优势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上,并围绕它形成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和核心产品。其次是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的组织体制和管理系统,把各种分散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集中起来,协调工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再次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通过因特网的互动关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向消费者提供差异产品和差异服务,形成互补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

3.实行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战略

实行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战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建立适应新型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集团,是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国有企业应当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上,遵循专业化分工的规律,在世界大市场背景下开展分工与协作,实施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战略,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规模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领域,集中进行专业化生产,可以带动运营成本的大量节约,创造出低成本竞争优势。组建专业化企业集团,可以提高企业垄断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垄断利润。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调整和结构重组,建立适应国际大市场竞争要求的现代企业集团,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6](P91)国有企业只有在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积极扩大自身规模,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才能逐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4.加强市场体制改革

加强市场体制改革,完善企业竞争环境。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是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一个市场化水平高、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有利于国有企业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应逐步放宽对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商品的价格管

制,进一步取消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种隐性补贴,加速价格市场化进程,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在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中,利润才能成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充分信息指标,从而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形成客观真实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努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应加快培育和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为国有企业衡量经营绩效提供硬性的评价指标,以便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培育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增大国有产权的流动,提高国有产权的配置效率。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迫使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集中精力改善经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解读海尔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 ,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名牌,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凸显。品牌是海尔永远的核心竞争力,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它的无穷“创新能力”,而支起这些外在核心竞争力的是海尔文化,它是海尔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和源泉。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第一名牌。2001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创业十七年,海尔以平均每年78%高速稳定增长,在全世界家电企业中,海尔增长速度名列榜首(美国《家电》杂志)。如今,海尔产品已出口106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占60%以上,进入19家世界级的连锁集团,并在海外设厂6个,在建厂10个,美国180升以下冰箱海尔占20%,德国的中国出口冰箱海尔占95%以上。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刊登资料表明,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竞争力居世界第六位;在国内外许多权威报刊杂志公布的“全世界最受尊重的企业”排名中,海尔一直名列前茅。

1.品牌是海尔永远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逐渐超出具体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对抗。构建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寻求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其追逐的长期战略目标。品牌,作为企业的标志和其产品、服务的象征,它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一个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品牌,“海尔Haier”品牌如今已经具有海尔集团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这主要在于“海尔Haier”品牌的如下几个特点:

(1)品牌差异性在海尔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1年)是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海尔只做单一的冰箱产品,通过努力增强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991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

第二阶段(1992—1998年)是海尔的多元化战略阶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从只拥有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拥有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的大型集团企业,从整体上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阶段是1999年开始的海尔国际化战略阶段。这一阶段,海尔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将彻底实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增强其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如今,“海尔.中国造”已遍及全球家电市场,成为消费者争相购买的产品。

(2)顾客价值性

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良好的信誉、对用户的忠诚、能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真诚到永远”服务等良好形象,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的同时,也感到一种亲情的存在和精神上的享受。用户的价值由此得到体现,而海尔与用户之间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品牌客户关系形成,使海尔品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忠诚。

(3)天然延展性

品牌之所以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品牌具有“天然”的延展性。在海尔发展的第二阶段,海尔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海尔凭借在第一阶段确立起来的品牌优势,通过产品创新,从仅做单一的冰箱产品延伸到高新技术、多规格产品以及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使海尔品牌在产品范围上得到延伸。同时,海尔凭

借品牌优势,通过“吃休克鱼”方式,用海尔文化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优质的服

务等来激活许多濒临破产或缺乏活力的企业,从而在兼并企业构建了新的海尔品牌核心竞争力时,实现了海尔品牌在地域范围上的延伸。

2.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它的“创新能力”

品牌作为海尔永远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部表现。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可变性,它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对或者相对地逐步降低。然而,海尔的蓬勃生命力告诉我们,海尔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没有降低,反而是上升的。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战略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再造、市场创新。

3.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实质是海尔文化

在海尔,公司竞争优势就是独特的海尔文化,它是海尔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和源泉。海尔文化是海尔品牌及其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本质,而海尔品牌及其创新能力是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海尔文化内涵

海尔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外层的叫物质文化,如海尔品、规模、利润等;第二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企业的制度、规章,员工的行为规范等;最关键的是核心层,即价值观或精神文化,它是海尔最重要的企业文化。

(2)海尔文化蕴涵着海尔丰富的“创新能力”

海尔文化使每个员工都成为创新的SBU(策略事业单位)策略事业单位即事业部,SBU实行自负盈亏,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市场战略,同时允许每名员工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3) 海尔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典型表现

现代企业奉行强强联合、或通过资本、人力收购,进行企业重组以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扩大,海尔则提出了“吃休克鱼”。海尔人清楚自己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延续形成的品牌竞争优势和无穷“创新能力”。

(4)建设互动学习型团队

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这个企业内部有没有或这个企业是不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或“学习型团队”,因为“未来的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而重构式学习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学习思路。海尔文化包括海尔的长远战略和企业内外各类经验的总结、各种先进经营观念等,都是值得企业员工认真学习并不断创新的。海尔在企业内部开展了建设互动学习型团队等活动,以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为主要学习的目的。通过建设互动学习型团队,使领导者逐渐具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意外或麻烦,都有一种“浓缩高压”的不妥协意志力;使员工们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互相帮忙,让每一个班组、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工厂都建立互动学习型团队,同时,让员工学习企业内外先进经验和经营观念,了解企业现状和发展战略,形成一种重构式学习思路和氛围,从而提高了海尔员工和整体凝聚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结

根据以上论述的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情况,可以看出我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竞争力还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力,企业规模还有管理制度方面都需要有待改进,从海尔集团的案例中可以分析出,要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品牌,品牌是竞争的门面,还有加大核心技术的创新力度,掌握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就等于掌握市场的主导地位,要不断创新,永远不要走在市场“潮流”的后端,要不断创新,走在“潮流”的前端,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要适当的为企业做一些背景文化,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企业就想一颗大树有着深不见底的根,根基扎的稳,就不容易被风吹倒。所以,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就必须为企业做出合理的规

划,而且要付出实际行动做好。

参考文献:

[1]胡培兆.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文溥.国有经济优化配置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苏东水.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巫建国.论经济转型期的国有企业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2004,(1).

[5]张继良.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M].北京:经济学动态,1999,(5).

[6]刘伟.转型期的国有企业重组[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7]曹明新. 学海尔该学什么? 〔J 〕. 管理科学,2002 ,(1).

[8]苏文. 向国际化迈进的海尔〔J〕. 中国乡镇企业, 2000 .

企业文化-打造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

★★★文档资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也是国有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但那时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封闭型阶段,“企业文化”常被认为单纯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也有人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些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或企业标志,因而企业文化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也没有真正发挥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因此,从性质上讲,它不仅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企业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不仅仅是宣传企业形象,而是注重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正内涵是一种经济伦理,但纵观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企业文化不仅是经济学、文化学方面的概念,而且还是影响和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动力。正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所说:“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幅射力。”总之,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有产品就有客户,20世纪90年代则认为企业有广告就有销路,而到了21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运行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经济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学家们从现代经济的特征出发,给现代经济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如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开放经济、速度经济、环境经济、虚拟经济、服务经济、软件经济等。在如此众多经济运行模式的角逐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好,就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全体员工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既是企业现状的客观反映,也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理念,具有独创性、创新性、时代性,体现了企业发展中的务实、求实、求精的精神和追求。企业文化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给员工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约束,使员工心灵深处引起共鸣,思想境界不断升华,从而在工作中牢记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遵守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主动关注企业的前途,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名牌,维护企业的声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声誉是企业发展和经营理念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创立品牌特别是知名品牌的依托。品牌,特别是驰名商标是企业的知识产权,其背后是文化的积淀。它虽然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价值符号,但代表着产品的品质、特色、服务,提示着产品在消费者偏好中所处的位置,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重要标志。品牌是“眼球经济”最活跃的要素,是企业的商誉,而企业的商誉要靠企业伦理、企业信用来维护,企业只有把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的核心灌输给每个员工,并成为支配其言行的自觉意识,使员工恪守诚信、遵守诺言、不欺不诈,增强对自己行为之后果负责的责任感、道德感,才能维护企业商誉,维护品牌形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强大的生存、发展动力。

论国有企业私有化

科学技术与社会 结课作业 论国有企业私有化 生命学院 卢嵩 3120140507

摘要 国企私有化是一个很常见的命题。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企私有化和近几年中国的银行业股份制私有化的经验教训说明国企私有化绝不是改革的出路,而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极大破坏性的错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保证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强大。 关键词:国有企业,私有化,俄罗斯国企私有化,国有银行股份制

中共十八大报告曾指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场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即是企业所有权的问题,即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所谓“国企私有化”,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权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成个人占有的私有制。这一切看似简单且无关紧要,但其实却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国有企业的确需要改革[1]但是改革要有度,改革需要也必须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范围之内进行,绝对不能抛弃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放开了改革,将所有国企彻底的私有化[2]。 国企改革的目的也必须明确,即到底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和是只是让企业取得更好的效益。国企可分为两类[3]营利性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运作规则来进行。对于非营利性企业, 则按照社会目标最大化来进行, 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两类国有企业是相辅相成的, 营利性企业为国家创造利润,提供财政收入; 非营利性企业以贯彻国家经济计划、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为宗旨。在社会主义国家, 国有企业的存在理由与西方国有企业的存在理由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并不是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国有企业的存在是旧的社会分工存在的结果, 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的一种表现, 建立国有企业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最终实现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两种类型的国有企业都必不可少, 营利性企业是国家的物质基础, 非营利性企业是国家执行政策的直接工具。因此, 对营利性企业主张进行私有化, 或者主张国有企业退出竞争领域, 都是行不通的, 这会直接削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不是没有先例,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东欧和苏联都进行了私有化改革,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教训是惨痛的,也是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的[4]。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叶利钦政府为振兴经济改革国有企业,并希望以休克疗法实现。1992年6月,俄罗斯国会通过证券私有化方案,规定把企业大部分股份出售给企业职工和管理者,一小部分出售给外部投资人。俄罗斯企业私有化将前苏联74年积累的国有资产估价,按1.49亿人口,每人1万卢布,无偿转让给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管理学科也因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问题。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管理学科也因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委托人”与“代理人”问题。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这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对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进程进行考察,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探索求教于同行。 一、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式 中国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实践起步于90年代初。作为一种微观制度安排,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从计划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一个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由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诞生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其次,它是一个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因而,如何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研究、认识中国的实际,把握制度创新的机遇,避免和减少人为设计、干预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二、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问题表现在:(1)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这个所有权。(2)这个所有权的分割、流动在法律、政策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障碍。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实行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深圳、上海建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安排或是尝试。但从整体上讲这仍是一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与企业脱钩,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了,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色却未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在目前的体制下,财政部负责资产和税收;人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等负责监管;企业工委和金融工委负责党的工作、人事、纪检、审计;经贸委、计委负责政策和协调。但企业的发展战略、股权变更、资产处置、收购、兼并活动、上市、清盘这些重大问题已超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的职权,应由股东批准、决定。企业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找不到股东或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在目前这种格局下,国有企业难以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初稿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07工商管理指导老师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培育、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核心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入世后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针对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中企业综合实力不强,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培育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培育 序言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实力,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正推动着国家竞争力的飞升。在这个全球竞技场中,为了迎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营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中,国内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抢占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

国有企业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收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现代国企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一焦点即为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出发,结合当前国企发展现状,从多角度对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研究,以供广大工作同人借鉴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11内涵 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一经发表,迅速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这篇由U Mich(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C K Prahalad和LBS(伦敦商学院)教授G Hamel共同发表的论文,首次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itiveness)这一概念。C K Prahalad和G Hamel教授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的生产技术以及把众多的技术进行整合。”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史东明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能力表现出来,而其赢得竞争的能力核心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本文认为,对国有企业而言,它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由某一个单独的因素构成,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内部改革进程中,在利益与诱惑的驱使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考验和竞争的多样化、复杂化,更是从外部环境上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多面性。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构建、生长,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力量。 12基本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关注用户需求,以顾客看重的价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等,以达到适应市场发展和维持长久客户的目的。 (2)稀缺性。并不是任何企业都具备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具有显著的稀缺性,在市场中,有且仅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它。 (3)不可替代性。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无法用其他能力代替核心竞争力,在体现价值性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稳定地位。 (4)难以复制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难复制的一种能力,它不同于货架中展览的商品,能够通过货币购买得到,也不同于计算机中的文件,借助硬盘、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历史和地位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历史和地位 自国有企业存在以来就处于争论的漩涡中,国内外的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国有企业相比于私有企业缺乏效率,妨碍社会竞争。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证据是国有企业的代理人问题非常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经营无效率。经济学界与人们还存在另一个担忧,就是国有企业过于强大,政府出于股东义务,在面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时,很难做到公平处理,这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培育与发展。另外,市井间也存在这样一个看法,就是国有企业的存在为腐败提供了寻租的空间。 各国的国有企业产生于一个共同的特殊环境,就是统筹社会危机,解决激化的社会矛盾。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产生方式,推动资本主义进行了第一次深刻变革,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了更加理性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迅速解放了各国思潮。但是,二战后二三十年,各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几乎同时完成变革任务,经济日渐繁荣,社会没有出现大的危机。但是此后经济发展过程也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瓶颈,经济学界纷纷把这一个原罪归于国有经济缺乏效率,各国随之掀起了一场私有化的浪潮,就是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没能幸免。 对国企存在的种种质疑,并没有切实的论证,都是一些想当然的论据,经不起推敲。事实证明,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并不存在本质的优劣问题,只是各有其存在范围和意义。在垄断面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都是一样的贪婪,甚至私有制企业比国有制

企更加贪婪。但是一众经济学学者却是选择性视而不见,导致社会公众对国有经营和垄断经营的恐慌。 事实上,垄断之所以产生,必然有其合理的经济原因,也必然比原来的自由竞争更加有效率。垄断经营其实也有不少好处——产生最大垄断利润的垄断均衡比自由竞争价格高,因此垄断高价可以排除一部分有需求但消费者效用较低的那些消费者,这显然可以节约一些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消费者效用更高的产品,在社会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社会的总效用,或者说用更少的资源产生相同的总效用。尤其是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污染物的产品,垄断高价排除的一部分消费需求客观上可以大大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短期内,垄断会导致当代人的福利损失,但是在长期均衡中却会形成福利最大化的效应。 垄断经营还有一个作用是推动产品产生差异化,增加消费者效用,获取垄断利润。事实上,只有垄断才能产生利润,自由竞争没有利润。社会经济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垄断,我们就处于一个充分垄断的社会。 目前全世界唯一充分竞争的产品就是粮食生产,因为供给生产者足够多,产品大规模的同质,因此普遍缺乏有效的溢价能力。但是,令人讽刺的是所有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都穷,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稳定生产规模,保障供给,国家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各种补贴,但是补贴也造成了一个双面效应,一方面提高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阻止了粮食生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粮价缺乏提高的内在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就缺乏内在的驱动力。有人会说国际粮价更低,一是由于国际粮价也存在大量补贴,人为压低粮价,获取出口竞争力,最终通过垄断国际粮食贸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浅议国有企业高管的培养与选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7742119.html, 浅议国有企业高管的培养与选拔 作者:纪骁菲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24期 摘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就必然要培养和选拔能力卓越的国企高管。通过对国企高管的培养、选拔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批驳了国企选拔人才的身份背景、学历文凭,用人关系化等误区。要营造国企高管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和完善国企高管的培养选拔机制,实行公开、公正、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关键词:国企,高管;培养;选拔 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竞争有序、择优而任的国企培养选拔机制。但一些国企领导者未能对人力资源给予重视,在国企高管的培养和选拔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国企高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国企高管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培训方式应该多样化。比如国企内部的管理课程培训,国企岗位的轮岗实践锻炼,以及国企外部的管理课程培训与外实践锻炼包括与大学。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存在一些国企高级管理人员未能接受到培训,或者只接受到了企业内部的培训。 2国企高管培养内容存在的问题国企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内容上,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一些人才需要得到短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有的国企高管想读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生,有的高管希望到企业外实践锻炼,最好能被送到国外参观学习。国企高管大部分希望得到实用性的培训呢内容,并要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这些国企高管希望得到的培养内容与实际接受的培训内容往往有偏离。 3国企高管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还未能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环境。部分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还未能担负起对高管培养、教育、考查的责任,缺乏对高管的培养教育、培训考核评议制度。 二、国企高管的人才选拔存在的问题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 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 争力,也称核心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 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一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佃95-2000年的 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 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 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 1.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

浅析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

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 院(系)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工商管理系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管理学院制 目录 一、概述 (3) 1、背景分析 (3) 2、国有企业的概念与界定 (3) 3、激励机制的概念及界定 (4) 4、规范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的意义 (4) 二、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5) 1、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现状 (5) 2、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问题分析 (7) (1)激励机制的建立存在观念变革问题 (7) (2)现有激励机制效果不理想 (7) (3)激励机制的运行得不到保障 (9) 三、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对策分析 (9) 1、破除旧观念对建立激励机制的影响 (9) 2、构建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环境激励 (10) 3、构建薪酬管理机制,实现报酬激励 (10) 4、构建精神激励机制,实现精神激励 (11) 5、创新国企高管激励机制方式,实现多种方式相结合 (12) 6、建立制度化激励保障机制 (13) 四、综述 (14) 参考文献 (14)

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9级4班曾纪鑫 指导教师杨军 摘要:激励机制是关系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就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问题,又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调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本文首先论述了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分析激励机制的现状,对这这种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国有企业完善高管激励机制提供意见,帮助其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 Incentive System Zeng Jixin Instructor: Yang Jun Abstract:Incentive mechanism is the key factor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relation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rel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s the mainsta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the central task in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 incentive problem and present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aced the key point and the difficul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s, we must further improve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s of the related concep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his mechanism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found tha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erfec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s to provide advice, help

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燕云 努力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近些年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有的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够,一些党员管理人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高,驾驽全局的能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有的企业领导班子执行能力欠缺,队伍的规模结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等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开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创新之路。 一、国企政治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政治优势在国有企业的延伸。国有企业政治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理论优势。以科学 理论为指导是企业政治优势的基础,有了这个优势,就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的方向,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组织优势。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网络,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三是队伍优势。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和生产经营岗位上的骨干,都是党组织的成员;所有的群团组织,都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带领队伍是国企党组织固有的政治优势。四是监督优势。党内各类监督制度和措施的制定

落实,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凝聚力,指“以德治企”,实现企业核心同认、目标同向、思想同频、行动同步的能力;二是领导力,指把握组织使命及动员人们围绕这个使命奋斗的能力;三是执行力,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四是管控力,即“依法治企”,含风险的自我防范、发展的自我保障能力。具体而言,相对于外企,我国国有企业的东方优良传 统的积淀,强调以“德”服人,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人品优先,这样企业就有了凝聚力;在管理模式上有“外圆内方”的特点。对外“圆”,强调和谐顺畅,减少阻力;对内“方”,强调棱角分明,严格要求。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本占优势的企业,承担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在企业中,党组(党委)通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保证企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组织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企业竞争主要有两种形式:自然竞争和战略竞争。自然竞争是缓慢的渐变的过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运行着;而企业发挥主动性,集中优势资源、抢占先机、压缩自然竞争的时间,迅速改变力量的对比,可以形成战略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员工中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将企业的战略任务、目标落实为员工的自觉行

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录 1.摘要 (2) 2.绪论 (2) 3.1企业核心竞争力 (3) 3.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3) 3.2人力资源管理 (3) 3.2.1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3) 3.2.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5) 3.2.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6) 3.2.4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7) 4.1我国中小企业建立品牌的必要性 (8) 4.2中小企业品牌战略案例 (9) 5.结论 (10) 6.参考文献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容摘要:“青山原不动,浮云任自来。”在日益开放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却硬如盘石,坚不可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归结为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企业第一资源要素是人力资源,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改进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层次、优化人力资源能力是核心.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品牌战略

绪论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中小业现阶段发展的关键。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的,并是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树的话,树根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树干就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树叶、花、果等就是企业的最终产品,花、果有没有人来摘,招揽顾客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看花香不香,果子有没有甜味、营养,因为他们归根结底是从树根吸取营养。那么企业发展的好坏,关键是看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最终就是关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是否最优。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因特网的发展,全球市场连成了一片,全球企业界也已经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营销这一高级阶段,从而进入了品牌经营、品牌竞争的新时代。品牌,它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有的有形和无形利益的竞争手段,从外在表现来看,品牌表现为一个名字、一个标志或是它们的组合,从内涵来看,品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与各关系利益人建立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是各关系利益人的人格表征。 1.1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1.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1.独特性。2.持久性和不易模仿或替代性。3.整体性。4.价值延展性。其中持久性是指由企业多种能力、技术和产品长时间累积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周期较长,不易模仿性是指由于企业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补体系与企业组织结构和个人资源密不可分,既包含企业独有的技术设备与操作技能,也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表现为尚未编码的经验、学识和智慧,难以为外界所了解、探知并被模仿与移植,即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超越,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人力资源管理 著名管理学者彼得斯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

国有企业级别

国有企业级别 国有企业属于国资委管,而国有企业有正部级、副部级、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几个级别。 贵州国资委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派出机构,是垂直管辖,而茅台直属于贵州国资委。国资委是正部级,贵州国资委是副部级,茅台是正厅级 茅台有三个主要领导,集团董事长、股份公司董事长和股份公司总经理,也就是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被抓的这个是三把手,应该是个正厅级,我看他十年前就是副厅级了。 级别不完全和职务挂钩,也不等同于企业级别 比如中石油,副部级企业,但老总是正部级。 但中信集团貌似是正部级企业,很厉害的。他下属的企业副部级的都有几个。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正职领导和企业总法律顾问的人事关系都在所属国资委,不再企业,副职领导才在企业,但都要参照国家工作人员管理。比如,中粮的老总的人事关系就在国务院国资委,中粮的总法律顾问也在国资委,但中粮的副总就在中粮。 所以,大型国有企业的正职领导都是很牛的。 国资委管理的100多家大型国企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但并不代表级别就很高。还是正司局级的占多数,副部级是少数。几家通信巨头的老总既有副部级也有正司局级的。 中石油中石化还有前面的军工企业,核工业集团公司都是正部级的。 网通张春江移动王建宙都是副部级别石油的蒋洁敏是正部级别。 正部级企业(机构)名单: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信集团、中国商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大家都知道,象中石油、中石化集团的总经理是部级;股份公司总裁是副部,集团的副总经理也是副部。那么股份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副总裁又分别是什么级别呢??是副部还是厅级中石油中石化的股份公司属于内部整体上市的形式,所以股份公司的级别完全由集团公司自己定的,可以派正部级干部任总裁,也可以是副部级或者厅级。通常来讲,集团公司其上市部分和集团公司本部应该是合署办公,通俗来讲也就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股份公司总裁通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世界一流企业“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形成了13项对标共性要素,这是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的行动指南。现将13项要素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经过调研、研究,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的13项要素,并开始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项共性要素全面开展对标分析,使其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企业方阵迈进。13项要素具体如下: 1、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通过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各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责、规范运作,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集团母公司层面建立起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经理层选聘、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董事会之间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形成科学高效的集权分权体制。 2、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 主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内部整合、精干主业、剥离辅业等优化配置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 3、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上有一定话语权。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率较高,建立起产学研或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专利保护、商标注册保护、版权登记等措施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及时有效管理。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提出有利于发挥企业潜能、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切实可行,具有资金、人才、组织体系等方面保障能力,能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优势相结合,明确发展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具有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快发展的能力。 5、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 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取得实效,拥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综合指标及各项关键指标处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社会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较强。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常常关系的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资产,那么企业在竞争惨烈的商战中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而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所缺乏的,太多的企业只是在仿冒和山寨,这样的企业是很少有出路的。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企业发展 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

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在此我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了大致的理解,我想只有对这个概念有了很好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的实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造。 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许初期的企业很多可以不必存在核心竞争力,但是要想企业的发展持续下去那么核心竞争力是少不了的。我想这也是太多人的共识,无须赘述。 二现代社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核心竞争力已被广泛地看作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缺少了它,任何企业都是不会长久的生存下去的。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相对性的力量,来源于企业外部。如著名的波特的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在现实生活中,核心竞争力已被广泛地看作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它的源泉核心能力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2)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如果某项专长已普及或者极易为竞争对手模仿,就不能成为核心能力。(3)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能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而且这种产品和服务具有权威性和征服性。(4)核心能力不是“资产”,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核心能力还有别于品牌、专利等可以估价的无形资产。因此,核心能力不仅是企业目前成功的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现状及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现状 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体量大,行业分布也十分广泛。不同行业国有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环境,其薪酬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由于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差异,也客观上造成了不同市场竞争领域国企高管薪酬的差异。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薪酬体系呈现如下特点: 1.全部国有企业中,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一般高于非垄断行业。 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主要是指分布于行政垄断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航空运输业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及炼焦业是两个典型的垄断行业,农林牧渔业与文化传媒业是典型的非垄断行业。由图1可知,总体上,垄断行业国企高管薪酬一般要高于非垄断行业。处于垄断行业的航空运输业国企高管平均薪酬最高,达到270.15万元,处于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国企高管平均薪酬最低,为 113.77 万元。虽然文化传媒业国企高管平均薪酬水平也较高,但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所致。 2.全部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中,不同行业间国企高管薪酬差距明显。 由图2可知,2015年国有企业中,高管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国有银行业,达到了423.22万元,高管平均薪酬最低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及炼焦业,为133.23万元,差异非常显著。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为垄断行业,但不同行业国企高管薪酬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历史因素、管理体制及行业特征等所造成。同时,即使在同一行业内,国企高管薪酬差距也很大。如国有银行业高管最高薪酬为791.74万元,最低薪酬为 293.22 万元,差距两倍有余。此种差异形成可能与国企高管个人经营管理业绩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