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器官正常值

常见器官正常值
常见器官正常值

正常人体CT测量值

一、颅脑

(一)脑室大小

1.测量两侧侧脑室前角间径与同平面脑横径的比值,正常平均值为31%(19%~39%间)。2.不同年龄组正常脑室系统测量值(如下表)

项目<2岁2~60岁>60岁

Hackman值≤35mm≤45mm≤55mm

三脑室横径≤5 mm≤7 mm≤9mm

四脑室横径≤9 mm≤11 mm≤13mm

纵裂宽径<3 mm <3 mm 3~5 mm

脑沟宽径不可见<3 mm 3~5 mm

Hackman值=侧脑室前角间径+尾状核间径之和

(二)脑垂体高度

冠状面CT扫描上,正常垂体腺上缘平直或略呈下凹弧形,其高度在成年女性<7mm,成年男性<5mm,>9mm为垂体腺增大。

二、五官

1.正常眼环厚度,2~4mm .

2.晶体CT值,70~80HU;玻璃体CT值:0~10HU。

3.眼眶内视神经粗3~4mm;眼外肌粗4~6mm。两侧对称。

三、胸部

1.气管横径:15~20mm,其前后径大于横径,气管壁厚度:1~4mm

2.右中间支气管横径:10mm,其后壁与肺紧邻。

3.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正常值为3~6mm

4.心包厚度小于3mm,局部增厚不超过4mm。

5.扩张的食管壁厚度:小于3mm。

6.纵隔、腋窝淋巴结大小:小于1cm直径。

四、腹部

(一)肝脏

1.上下径不大于15cm

2.右肝叶前后径大于左肝叶前后径1.2~1.9倍,不超过2倍。

3.右肝叶横径大于尾叶横径2~3倍。

4.肝脏平扫CT值:40~80HU,高于脾脏。增强扫描CT值升高至120~140HU。

(二)胆囊、胆道

1.胆囊壁厚度,≤3mm,>5mm为异常。

2.胆囊横径;3~4cm;上下径;7~10cm

3.胆囊CT值;0~20HU,密度均匀。

4.胆总管正常横径;6~8mm,术后胆总管管径1cm内仍属正常。胆总管正常横径;3~5mm。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影。

(三)脾脏

1. 正常脾脏上下径平均值12cm,不超过15cm。前后径7cm,横径4cm。

2. 正常脾脏的前缘,位于腋中线后方。

3. 正常脾脏的密度均匀,略低于肝脏。

(四)胰腺

1. 前后径;胰头≤3cm , 胰体≤

2.5cm,胰尾≤2.0cm

2. 与第二腰椎椎体横径之比,正常胰头的前后径/L2椎体横径=1/2~1/1;胰体前后径/腰2椎体横径=1/3~2/3。

3. 主胰管内径;2~4mm。

4. 胰腺密度;与脾脏相似,略低于肝脏。

(五)胃肠道

1. 充盈状态下胃壁厚度;2~5mm,大于10mm为异常。

2. 空回肠在充盈状态下肠壁厚度;小于3mm,大于5mm 为异常。

3. 大肠在充盈状态下肠壁厚度;3~5 mm,大于10 mm 为异常。

(六)肾上腺

1. 正常肾上腺前后径;1~2cm,其内外侧肢粗细类似膈肌脚。

2. 正常肾上腺的边缘平直或凹陷,不应呈串珠状或结节状。

(七)肾脏、输尿管及膀胱

1. 正常肾脏;上下径:10~15 cm,横径5~8cm。肾实质平扫CT值:30~60HU,增强CT扫描CT值;80~120HU.

2. 输尿管内径:5~7mm。膀胱充盈状态下壁厚度;2~3mm,厚薄均匀。

(八)前列腺及精囊

1.前列腺的大小正常值(cm),如下表

年龄组前后径横径上下径

>60岁4.3 4.8 5.0

<30岁2.3 3.1 3.0

2. 精囊横径(两侧之和)小于6cm。

3. 精囊与膀胱间夹角;正常为锐角。

(九)子宫、子宫颈及卵巢

1. 成人子宫横径:4~5cm;前后径:2~3cm;子宫颈~宫底间径;7~8cm。

2. 成人子宫颈横径:<3cm:上下径;<2cm:子宫体比子宫颈的横径约大1倍。

3. 成人卵巢大小;3.5*2*1 cm,,绝经期后萎缩变小。

(十)腹腔淋巴结

1. 膈脚后淋巴结:<6mm。

2. 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10mm。

3. 直肠旁淋巴结:<10mm.

4. 腹腔其他部位淋巴结;<15mm.

五、脊柱

(一)颈椎

1. 第一颈椎椎管前后径:16~27mm。

2. 第二颈椎至第七颈椎椎管前后径:12~21mm。

(二)腰椎

1. 腰椎椎管前后径:15~25mm。

2. 腰椎椎管横径(椎弓根间距):20~30mm。

3. 侧隐窝高度(椎体后缘至上下关节突前缘间的距离):正常时大于5mm,小于2mm肯定狭窄,2~3mm可疑狭窄。

4. 黄韧带厚度:3~5mm。颈、胸段黄韧带较薄。

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

蛋白、糖类、脂类检测 检验名称: 血清蛋白电泳 英文名称: Electrophoresis For Serum Protein 相关疾病: 低蛋白质血症;肾病型;肝硬化型;急性炎症;慢性炎症;肝损害;γ球蛋白血症;M蛋白血症;妊娠;蛋白质缺陷型;高α2(β)-球蛋白血症;肾病;骨髓瘤;肝硬化……………………………………………………………………………………………… 检验名称: 前白蛋白 英文名称: Prealbumin.PA 相关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肝硬化……………………………………………………………………………………………… 检验名称: α2-巨球蛋白 英文名称: α2-Macroglobulin.α2-MG 相关疾病: 巨球蛋白血症;在低白蛋白血症……………………………………………………………………………………………… 检验名称: 粘蛋白 英文名称: Orosomucoid 相关疾病: 心肌梗塞;冠心病;风湿;胶原病;传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综合征……………………………………………………………………………………………… 检验名称: 血清酸溶性蛋白 英文名称: Serum Acid Soluble Protein.SASP 相关疾病: 肾疾病;胶原性疾病;恶性肿瘤……………………………………………………………………………………………… 检验名称: β 2-微球蛋白 英文名称: β 2-Microglobulin.β 2-MG,β 2-M 相关疾病: 肾炎;肾肿瘤;肾功衰竭;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白血症;多发性骨髓……………………………………………………………………………………………… 检验名称: 结合珠蛋白 英文名称: Haptoglobin.Hp 相关疾病: 溶血;肝硬化;肝癌;感染;炎症;肿瘤……………………………………………………………………………………………… 检验名称: 转铁蛋白 英文名称: Transferrine.Tf 相关疾病: 急性出血;缺铁性贫血;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类脂性肾病;血色素沉着病;输血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病;无转铁蛋白血症……………………………………………………………………………………………… 检验名称: 铜蓝蛋白 英文名称: Ceruloplasmin CEP 相关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Menke氏综合征……………………………………………………………………………………………… 检验名称: 冷球蛋白(Cryoglobumin 英文名称: Cryoglobumin 相关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n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Sjogren

各种检验正常值

一、常规项目 1、红细胞计数(RBC)男(4.4-5.7)×1012/L;女(3.8-5.1)×1012/L;新生儿(6-7) ×1012/L 儿童(4.0-5.2)×1012/。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2、血红蛋白(Hb、Hgb)男120-165g/L女110-150g/L。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3、血小板计数(PLT BPC)(100-300)×109/L。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减少①遗传性疾病。 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 4、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等。WBC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等。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各种中毒、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5、出血时间(BT)1-3min;凝血时间试管法5-12min;凝血时间玻片法1-4min 6、红细胞沉降率(ESR):男性小于15mm/h、女性小于20mm/h。增块:①生理性、 运动、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直至分娩后3W)60岁以上高龄。②病理性:各种炎症。 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环死持续2-3W,以肌梗死发病1W左右,恶性肿瘤。 7、尿比重:1.003-1.030晨尿大于 1.020、24小时尿为 1.015-1.025、婴儿 1.002-1.006。升高见于心衰、高热、脱水及急性肾炎等。降低见于过量饮水、慢性肾炎 及尿崩症等 8、酸碱反应PH:4.5-8多数PH约6夜间尿较昼间尿为酸,尿液HP值升高见于进食 大量植物性食品,尤其柑桔类水果,无缺钾的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路感染,餐后,肾小管酸中毒等。PH值减低见于饮食大量动物性食品,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 9、尿酮体定性:阴性㈠,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饥饿、禁食、脱水等 10、谷丙转氨0~40单位/升:升高见于肝炎、心肌炎及多发性肌炎。 11、总蛋白60克~80克/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 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烧伤等 12、白蛋白35克~55克/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尿中大 量丢失,如肾病综合征 13、球蛋白20克~29克/升:升高,见于结缔组织疾病,肝脏纤维化,骨髓瘤 1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1.5~2.5:1:降低,见于肝脏纤维化 15、血清葡萄糖3.60~6.10毫摩尔/升:升高见于糖尿病、摄入高糖食物、应激状态。 16、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b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审批稿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B超诊断基础 一、超声的基础知识 B超的常见应用:疾病诊断、妊娠检查、背膘测定 I.超声波的几个物理量 超声的特性: 1) f > 20000Hz。临床诊断使用超声频率的高低由探头的频率决定,国内诊断常用的探头频率有1.25MHz、2.5MHz 和5MHz三种。根据不同的探查部位而选择使用。 2)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密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在固体中大于液体,液体 中大于气体 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水相近。因此,在实践中以1500m/s作为测定病灶深度的数。 ●波长:波长是超声和声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波所传播的距离。 ●波长、频率与声速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声速=波长×频率 因此,当声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其传播的距离越近,而对病灶最小直径的分辨力越好。所以,在实际探查中,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探头。 1)通常对肝脏、胆囊、脾脏等软组织,用2~3.5MHz的探头; 2)眼及浅表部位的探查用5~10MHz, 3)而头颅的探查则用0.8~2.0MHz。 II. 声阻抗 简称声阻,是介质密度与超声在其中传播速度的乘积。即:声阻=密度×声速 各种介质的声阻不同,固体的声阻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 III. 超声的主要物理特性 1、束射性:即超声传播的方向性或指向性。超声由于频率高,且辐射面大于波长,因此从声源发出之后几乎全部 成束状直线向前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束射性主要与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小、超声摇动的频率和超声束扩散角的大小有关。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于超声波长很多倍时,发时的超声就集中射向一个方向,即成束性好。 扩散角及超声束在近场以后扩散的角度。扩教角越小,频率越高,超声束的束射性越好。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作者:————————————————————————————————日期:

血常规正常值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血常规(二) 白细胞分类(DC)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

超声正常值

超声正常值 儿童! 1)心界 年龄左界右界 <1岁, 左锁骨中线外1~2cm , 沿右胸骨旁线 2-5岁, 左锁骨中线外1cm ,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 5-12岁, 左锁骨中线上或线内0.5~1cm , 接近右胸骨线 >12岁, 左锁骨中线内0.5~1cm , 右胸骨线 心胸比率<1岁:<0.6、1~6岁:<0.55、>6岁:<0.5 (2)肝脏大小: 正常:<1岁:肋下2cm内,1~4岁:肋下1cm内,>7岁:肋下不能扪及 轻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上 中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下,但未超过脐平 重度肿大:肝脏下缘超过脐平 (3)脾大分度: 正常:一般肋下不能扪及(10%的1岁以内小儿肋下恰及) 轻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内 重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4)头围出生:34cm、6月:43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出生:32cm、1岁:=头围、>1岁:=头围+岁数—1 腹围<2岁:=胸围、>2岁:<胸围 (7)身长出生:50cm、3月:60-61cm、1岁:75cm、2-12岁:=岁数×7+70cm 体重1~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岁:岁数×2+7(或8) (9)前囟1.5岁前闭合、后囟6-8周前闭合、骨缝3-4月前闭合 (10)腕部骨化中心数1~9岁=年龄+1 (11)体表面积<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0.035+0.1 >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30)×0.02+1.05 成人各器官正常测量切面及测量值: 第一节肝脏和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二.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各种检查正常值

各种检验检查的正常值和注意事项 一、红细胞计数(简写RBC) 1.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 6.0—7.5×1012/L 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二、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 1.正常值: 男性:120—160g/L;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三、白细胞总数(简写WBC) 1.正常值 成人:4—10×109/L ;6个月至2岁婴儿:11—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

(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此外,在某些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见到白细胞增多,如:新生儿、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以及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寒冷、饱餐或淋浴之后等等。 (2)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临床上最常见于某些特殊感染,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伤寒,疟疾等。在某些中毒、长期接触放射线、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抗癌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四、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简写ESR) 1.正常值: 魏氏法: 男性:0~15毫米/小时;女性:0~20毫米/小时 2.临床意义: (1). 增快:血沉加快时,一般多表现为风湿性疾病和结核病的活动期,也可以见于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急性感染、慢性肾炎、结缔组织疾病以及严重贫血等多种疾病。另外,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50岁以上的正常人的血沉均可稍有增快。 (2). 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过敏性疾病等。此外,室温过低或血液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也会出现减慢。 五、血小板计数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简写PLT) 血小板计数是观察机体止血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200—400×109/L) 1. 增加: 可以出现在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正常人在运动和进餐后, 可以出现血小板增多; 有很多疾病表现血小板的增多, 如: 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恶性肿瘤、以及急性化脓性感染等。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2018-02-09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2.3 ±.6mm 眼部 1. 成人眼球 (1)轴长:23.97 ±).29 ( 23.0 ?24.0mm ) (2)角膜厚度:0.98 ±.16(0.5 ?1.0mm ) (3)前房深度:2.38 ±.48 (2.0 ?3.0mm ) (4)晶体厚度:4.00 ±.22 (3.5 ?5.5mm ) (5)玻璃体长度:16.5 ±.26 (16 ?17mm ) (6)球壁厚度:2.01 ±.17 (2.0 ?2.2mm ) 2 ?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0?3.0mm (2)内直肌:2.0?4.0mm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4.02 ±).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26.51 ±2.86mm (2)球后间隙长度:20.04 ±2.73mm 4 ?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 0.75。 0.63 o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 大血流速度:9.7?16.32 cm/s、RI: (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2.4?22.8cm/s、RI: 0.65 颌面部 1 ?腮腺厚度:1.0cm 2 .颌下腺:3.4送.0cm 3 .舌下腺:1.7 ?.6cm 颈部 1. 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 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 甲状旁腺:5X3X1mm

心血管 心脏 1.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男性:45女性:35?55 mm ?50mm 舒张末室间隔厚度: 男性:9?11mm 女性:7?-10mm 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 男性:8?12mm 女性:7?11mm 主动脉内径: 男性:23?33mm 女性:23?31mm 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2 ?心脏泵功能: 每搏输出量:35?90mL 每分输出量:3?6L/min 每分心排指数:2?3L/min/m2 (体表面积)射血分数:45 %?75 % 3. 大血管主动脉根部 男性:23?36mm 女性:21?30mm 肺动脉干:22.7 ±.8mm 4. 腹主动脉 近端:平均20mm 远端:平均15mm 5. 下腔静脉 吸气时:11.34 ±3.94mm 呼气时:18.75 ±3.92mm

小儿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

、小儿各年龄血液细胞成份平均正常值 8

4 4 1 1 4 9 3 3

二 小儿各年龄血小板 (BPC)、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正常值 分组 BPC G 9 (× 109/ L ) 95% MPV 正常范围 ( fl ) x ±s 0~14天 207 100~423 7.8 ± 0.7 15天~ 288 145~571 8.4 ± 1.5 1岁~ 195 119~320 9.2 ± 1.4 3岁~ 178 99~ 320 10.0 ± 1.4 7~14岁 151 81~ 285 11.7 ± 1.8 成人 130 84~ 201 12.2 ± 1.1 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 8 5 2 3 6

钠 血清 136~146mmol /L 1 136~146mEq /L 氯 血清 100~106mmol /L 0.28 357 ~ 379mEq / dl 氯化物 血清 100~106mmol /L 0.17 590~625mg /dl 钙 血清 2.1 ~2.55mmol / L 0.25 8.4 ~ 10.2mg / dl 镁 血清 0.8 ~1.2mmol /L 0.5 1.6 ~ 2.4mEq /L 磷 血清 0.87 ~ 1.45 mmol 0.323 2.7 ~4.5 mg / dl /L 铜 血清 10.9 ~ 21.98 μ mol 0.157 70~140μg /dl /L 锌 血清 7.65 ~ 22.95 μ mol 0.153 50~ 150μg / dl /L 氨 全血 5.9 ~ 35.2 mmol / 0.587 10~ 60μ g / dl 铁(男) 血清 L 8.95 ~ 28.64 μ mol 0.179 50~ 160μg / dl /L 铁(女) 血清 7.16 ~ 26.85 μ mol 0.179 40~ 150μg / dl /L 总铁结合力 血清 44.75 ~ 71.60 μ 0.179 250 ~ 400 μ g / mol / L dl 转铁蛋白 成人 血清 2.20 ~4.0g / L 0.01 220~400 mg / dl >60岁 血清 1.80 ~ 3.80 g / L 0.01 180~380 mg / dl 葡萄糖(空腹) 血清 3.9 ~5.9 mmol / L 0.056 70~ 105 mg / dl 全血 3.9 ~5.6 mmol / L 0.056 70~ 100 mg / dl 丙酮酸 全血 45~ 140μ mol /L 114 0.4 ~ 1.23 mg / dl 丙酮 血清 半定量法 血浆 阴性 <0.5 mmol / L 0.172 阴性 <3 mg / dl 定量法 血清 0.05 ~ 0.34 mmol 0.172 0.3 ~2.0 mg / dl /L 蛋白总量 血清 60~80 g /L 10 6~8g /dl 白蛋白( A ) 血清 35~ 55g / L 10 3.5 ~5.5g / dl 球蛋白( G ) 血清 20~30 g /L 10 2.0 ~ 3.0g / dl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 (纸上电泳) 白蛋白 0.54 ~ 0.61 0.01 54%~61% α1球蛋白 0.04 ~ 0.06 0.01 4%~6% α2球蛋白 0.07 ~ 0.09 0.01 7%~9% β球蛋白 0.10 ~ 0.13 0.01 10%~13% γ球蛋白 0.17 ~ 0.22 0.01 17%~22% 肌红蛋白 血清 6~ 80μ g /L 1 6~ 80ng /ml 巨球蛋白 全血 1.5 ~3.55 g /L 0.01 150~350mg /dl

常用临床检验数据正常值[1].

常用临床检验数据正常值 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成人 (4--10 ×109/L 儿童 (5.0— 12.0 ×109/L 新生儿(15.0— 20.0 ×109/L 红细胞参考值是 :男(4.0— 5.5 X1012/L 女(3.5— 5.0 X1012/L 新生儿(6.0— 7.0 X1012/L 血红蛋白参考值是 :男 120— 160g/L 女 110— 150 g/L 新生儿 170— 200 g/L 血小板参考值:100— 300 X109/L 空腹血糖 (GLU:3.9— 6.1mmoL/L 餐后一小时:7.8— 9.0mmoL/L 餐后两小时:3.9— 7.8mmol/L 总胆固醇 (TC:低于 5.20mmol/L(200mg/dl正常 高于 5.72mmol /L(200mg/dl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低于 3.12mmol/L (120mg/dl正常高于 3.64mmol/L(140mg/dl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于 1.04mmol/L (40mg/dl 正常低于 0.91mmol/L(35mg/dl异常

甘油三酯 (TG:低于 1.70mmol/L(150mg/dl正常高于 1.70mmol/L(150mg/dl异常谷丙转氨酶( ALT 正常值:3.00— 40.00u/l 谷草转氨酶( AST 正常值:3.00— 40.00u/l r-谷氨酰转移酶 (r-GT 正常值:11.00— 61.00 u/l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 值:53.00— 140.00 u/l 总蛋白(TP 正常值:66.00— 88.00 g/l 白蛋白(ALB 正常值:38.00— 51.00 g/l 球蛋白(GLB 正常值:20.00— 30.00 g/l 白球蛋白比(A/G正常值:1.50— 2.50 总胆红素(T-BIL 正常值:0.00— 18.80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值:0.00—4.30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值:1.70— 17.30umol/l 总胆汁酸(TBA 正常 值:5.10— 19.00umol/l 肌酐(CREA 正常值:50.00— 132.60umol/l尿素氮(BUN 正常值:2.17— 7.14ummol/l 尿酸(UA 正常值:180.00— 440.00umol/l 肌酸激酶( CK 正常值:24.00— 190.00u/l 乳酸脱氢酶( LDH 正常值:115.00— 220.00u/l

超声常用正常值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2.3 ±0.6mm 眼部 1.成人眼球 (1)轴长:23.97±0.29 ( 23.0 ~24.0mm ) (2)角膜厚度:0.98±0.16(0.5~1.0mm ) (3)前房深度:2.38±0.48 (2.0~3.0mm ) (4)晶体厚度:4.00±0.22 (3.5~5.5mm ) (5)玻璃体长度:16.5±0.26 (16~17mm ) (6)球壁厚度:2.01 ±0.17 (2.0~2.2mm )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0~3.0mm (2)内直肌:2.0~4.0mm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4.02±0.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26.51±2.86mm (2)球后间隙长度:20.04±2.73mm 4.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0.75。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9.7~16.32 cm/s 、RI:0.63。(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2.4~22.8cm/s 、RI:0.65。 颌面部 1.腮腺厚度:1.0cm 2.颌下腺:3.4×2.0cm 3.舌下腺:1.7×0.6cm 颈部 1. 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 甲状旁腺:5×3×1mm 心脏大血管 心脏 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男性:45 ~55 mm 女性:35 ~50mm 舒张末室间隔厚度:男性:9 ~11mm 女性:7 ~10mm 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男性:8 ~12mm 女性:7 ~11mm 主动脉内径:男性:23 ~33mm 女性:23 ~31mm 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门诊常用化验正常值

项目正常值 静脉血 ALT (谷丙转氨酶)0一4O IU/L AST (谷草转氨酶)0一45 IU/L TP (总蛋白)60一80 g/L ALB (白蛋白)35一55 g/ ALP (碱性磷酸酶)40一160 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一50 IU/L TBIL(总胆红素)1.7一2.0 umol/L DBIt(直接胆红素)0一6.0 umol/L Crea(肌酚44一133 umol/L Ua (尿酸)90一360 umol/L UREA(尿素氮)1.8一7.1 mmol/L GLU (血糖)3.61一6.11 mmol/L TG (甘油三脂0.56一1.7 mmol/L GHO (胆固醇)2.84一5.68 mmol/L Mg (血清镁)0.8一1.2 mmol/L K (血清钾)3.5一5.3 mmol/L Na (血清钠)136一145 mmol/L CL (血清氯)96一108 mmol/L Ca (血清钙)2.2一2.7 mmol/L P (血清磷)2.2一2.7 mmol/L Fe (血清铁)10.7一27 umol/L NH (血清氨)0一58 umol/L CO2 (二氧化碳)21一31 mmol/L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2O一30 mmol/L CO (一氧化碳定性)(一)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一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一170 mmol/L LDW (乳酸脱氢酶)40一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一16 A/G (血清白/球蛋白)3.5一5.5/2-3g 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一1.91 mmol/L VLDL(低密度低蛋白)0.11一0.34 m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一3 mmol/L CRP (C反应蛋白)(一) IgA (免疫球蛋白)0.9一4.5 mg/ml IgG (免疫球蛋白)9一23 mg/ml IgM (免疫球蛋白)0.8一2.2 ml SF (铁蛋白)20一200 ng/ml α (蛋白电脉)3一4.9 % β (蛋白电脉)3.1一9.6 % γ (蛋白电脉)6.6一13.7 %

常见临床参考范围

APPENDIX C INVESTIGATIONS OPERATIONS MANUAL 2012 428 Blood Serum Chemistry - Normal Values Constituent Typical Normal Range Electrolytes Bicarbonate (total) 18-30 mEq/L Calcium (total) 9-11 mg/dL; 4.5- 5.5 mEq/L Chloride 98-106 mEq/L Magnesium 1.8-3.6 mg/dL; 1.5-3.0 mEq/L Phosphorus 3-4.5 mg/dL; 1.8- 2.3 mEq/L (adults) 4-6.5 mg/dL; 2.3- 3.8 mEq/L (children) Potassium 3.5-5.5 mEq/L Sodium 135-147 mEq/L Enzymes* Alkaline Phosphatase 50-160 U/L Amylase 53-123 U/L Creatine Kinase (CK, CPK) 38-174 U/L (males) 96-140 U/L (females) Lipase 10-150 U/L ALT (GPT) 0-30 U/L AST (GOT) 0-40 U/L Other Albumin 3.5-5.5 g/dL Bilirubin <1.0 mg/dL total <0.4 mg/dL direct (glucuronide- or sulfate-conjugated) Cholesterol <225 mg/dL (depends on age) Creatinine 1.0-2.0 mg/dL Globulin 1.5-3.5 g/dL Glucose 80-120 mg/dL Protein (Total) 6.3-8.0 g/dL Triglycerides 40-200 mg/dL Urea 20-40 mg/dL Uric Acid 2.0-4.0 mg/dL Notes: The normal ranges in each laboratory depend on the local population, test methodology and conditions of assay, units, and a variety of additional circumstances. * The units for enzyme activities are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such circumstances. The normal ranges above are typical, but the normal ranges established for each laboratory should be used for most purposes. The units g/dL (grams per deciliter) and mg/dL are sometimes expressed as g% and mg%, or g/100 mL and mg/100 mL.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2018-02—09河北超声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2。3 ±0。6mm 眼部 1、成人眼球 (1)轴长:23.97±0、29 ( 23。0~24、0mm) (2) 角膜厚度:0、98±0.16(0、5~1。0mm ) (3)前房深度:2。38±0、48 (2、0~3。0mm) (4) 晶体厚度:4。00±0、22 (3、5~5、5mm ) (5) 玻璃体长度:16.5±0、26 (16~17mm ) (6) 球壁厚度:2、01 ±0、17 (2、0~2、2mm)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0~3.0mm (2)内直肌:2、0~4.0mm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4。02±0、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26.51±2。86mm (2)球后间隙长度:20。04±2。73mm 4.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0、75。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9、7~ 16.32 cm/s 、RI:0.63、 (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2.4~22。8cm/s 、RI:0、65、颌面部 1.腮腺厚度:1.0cm 2、颌下腺:3。4×2、0cm 3、舌下腺:1.7×0。6cm 颈部 1、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甲状旁腺:5×3×1mm

腹部脏器 肝脏 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 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各种检验正常值

一、常规项目 12 12 12 1 红细胞计数(RBC 男(4.4-5.7 ) X10 /L ;女(3.8-5.1 ) X10 /L ;新生儿(6-7 ) X10 /L 儿童 (4.0-5.2 ) X1012/。 RBCT,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RBQ, 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2、血红蛋白(Hb Hgb)男120-165g/L女110-150g/L。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 计数基本相同 9 3、血小板计数(PLT BPC (100-300 ) X10/L。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 2 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 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 4、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 X109/L、儿童(5-12 ) X109/L、新生儿(15-20 ) X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等。WBC减少:感冒、麻疹、伤 寒、副伤寒、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等。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各种中毒、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5、出血时间( BT)1-3min ;凝血时间试管法 5-12min ;凝血时间玻片法 1-4min 6、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性小于15mm/h女性小于20mm/h,增块:①生理性、运动、月经期、妊娠3月 以上(直至分娩后 3W 60岁以上高龄。②病理性:各种炎症。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环死持续2-3W,以肌梗死发病1W左右,恶性肿瘤。 7、尿比重: 1.003-1.030 晨尿大于 1.020 、 24 小时尿为 1.015-1.025 、婴儿 1.002-1.006 。升高 见于心衰、高热、脱水及急性肾炎等。降低见于过量饮水、慢性肾炎及尿崩症等 8、酸碱反应PH 4.5-8多数PH约6夜间尿较昼间尿为酸,尿液HP值升高见于进食大量植物性食 品,尤其柑桔类水果,无缺钾的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路 感染,餐后,肾小管酸中毒等。PH值减低见于饮食大量动物性食品,缺钾性代谢性碱中 毒,呼吸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 9、尿酮体定性:阴性㈠,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饥饿、禁食、脱水等 10、谷丙转氨0?40单位/升:升高见于肝炎、心肌炎及多发性肌炎。 11、总蛋白60克?80克/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丢失过多,如 肾病综合征、烧伤等 12、白蛋白 35 克? 55 克/ 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尿中大量丢失,如肾病综 合征 13、球蛋白 20 克? 29克/升:升高,见于结缔组织疾病,肝脏纤维化,骨髓瘤 1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1.5 ?2.5:1 :降低,见于肝脏纤维化 15、血清葡萄糖 3.60?6.10 毫摩尔 /升:升高见于糖尿病、摄入高糖食物、应激状态。 16、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b 乙型肝炎e抗 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17、钠( Na+) 135?145 毫摩尔 /升:升高是由脱水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降低由摄入不足、 呕吐、腹泻及大汗引起 18、钾( K+) 3.5 ?5.3 毫摩尔 / 升:升高由高钾饮食、肾衰、溶血及严重挤压伤引起,降低由摄 入不足及服用利尿剂引起 19、氯( Cl- ) 96?108 毫摩尔 / 升:升高由肾衰及尿路梗阻引起,降低由使用利尿剂引起

儿科临床常用正常值

小儿年龄分期 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 1~,生后 3 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 2 倍;第 一年内婴儿前 3 个月的增加值约后 9 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 12 个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 生时的 3 倍( 9kg ),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 ~,2 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4 倍(12kg );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 年增长值约为 2kg 。 身高出生时平均为 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最快, 约为 25cm ,前 3 个月身长增长约 11~12cm , 约等于后 9 个月的增长值, 1 岁时身长约 75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 10cm 左右, 即 2 岁时身长约 85cm ;2 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 5~7cm 。2 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 5cm ,为 生长速度下降。 头围: 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 32~34cm ,第一年前 3 个月头围的增长( 6cm ),约等于后 9 个月头围增长值 (6cm ),即 1 岁时头围 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减慢, 约为 2cm,2 岁时头 围约 48cm;2~15 岁头围仅增长 6~7cm,头围的测量在 2 岁内测量最有价值。

血压:收缩压( mmHg) =80+(年龄× 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 2/3(mmHg=kPa×)各年龄小儿心界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每日(次)剂量 =病儿体重( 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要药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30kg 小儿的体表面积( m2 ) =体重( kg)× +; >30kg 小儿的体表面积 ( m2 ) =(体重 kg-30)× +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官正常超声图像

宠物B超基础学习及各器 官正常超声图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B超诊断基础 一、超声的基础知识 B超的常见应用:疾病诊断、妊娠检查、背膘测定 I.超声波的几个物理量 超声的特性: 1)f > 20000Hz。临床诊断使用超声频率的高低由探头的频率决定,国内诊断常用的 探头频率有、和5MHz三种。根据不同的探查部位而选择使用。 2)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密度越高,传播速度越 快。在固体中大于液体,液体中大于气体 超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超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水相近。因此,在实践中以1500m/s作为测定病灶深度的数。 ●波长:波长是超声和声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波所传播的距离。 ●波长、频率与声速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声速=波长×频率 因此,当声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其传播的距离越近,而对病灶最小直径的分辨力越好。所以,在实际探查中,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探头。 1)通常对肝脏、胆囊、脾脏等软组织,用2~的探头;

2)眼及浅表部位的探查用5~10MHz, 3)而头颅的探查则用~。 II. 声阻抗 简称声阻,是介质密度与超声在其中传播速度的乘积。即:声阻=密度×声速 各种介质的声阻不同,固体的声阻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 III. 超声的主要物理特性 1、束射性:即超声传播的方向性或指向性。超声由于频率高,且辐射面大于波长, 因此从声源发出之后几乎全部成束状直线向前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束射性主要与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小、超声摇动的频率和超声束扩散角的大小有关。换能器晶片的直径大于超声波长很多倍时,发时的超声就集中射向一个方向,即成束性好。扩散角及超声束在近场以后扩散的角度。扩教角越小,频率越高,超声束的束射性越好。 2、透射:超声穿过某一介质或通过两种介质的界面而进入第二种介质内称为超声的透射(transmission)。除介质外,决定超声透射能力主要因素是超声的频率和波长。 超声频率越大,其透射能力(穿透力)越弱,探测的深度越浅; 超声频率越小,波长越长,其穿透力越强,探测的深度越深。 因此,临床上进行超声探查时,应根据探测组织器官的深度及所需的图像分辨力选择不同频率的探头。 3、反射与折射:超声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两种不同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物体所构成的声学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会返回到前一种介质中,称作反射(reflection);另一部分超声波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即折射(refraction)。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形成声学界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只需达到%,即两种物质的密度(density)差值只要达到%,超声就可在其界面上形成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称回声(echo)。 4、绕射:超声遇到小于其波长一半的物体时,会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向前传播,称绕射或衍射(diffraction)。实际上,当障碍物与超声的波长相等时,超声即可发生绕射,只是不很明显。根据超声绕射规律,在临床检查时,应根据被探查目标的大小选择适当频率的探头,使超声波的波长比探测目标小的多,以便超声波在探测目标时不发生绕射,把比较小的病灶也检查出来,提高分辨力和显现力。 5、超声的散射和衰减:超声在介质内传播时,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超声衰减。引起超声衰减的原因是: ⑴超声束的扩散以及在不同声阻抗界面上发生的反射、折射及散射等,使主声束方向上的声能减弱。 ⑵超声在传播介质中,由于介质的粘滞性(内摩擦力)、导热系数和温度等的影响,使部分声能被吸收,从而使声能降低。 声能的衰减与超声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超声频率越高或传播距离越远,声能的衰减,特别是声能的吸收衰减越大;反之,声能衰减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