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听:我家小院嘴巴多 灯官报灯名》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听:我家小院嘴巴多 灯官报灯名》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听:我家小院嘴巴多灯官报灯名》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对作品的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年龄特点,确定了《灯官报灯名》及《清早起来》两段京白数板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念一念、敲一敲、演一演作为本课的核心内容,运用引导、模仿、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音乐材料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认知规律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表现京剧念白的“美”。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与参与艺术实践了解数板的特点,感受念在京剧中的作用;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表现形式。

2、技能目标:能有韵味地读两段京剧数板,用声音、乐器、表情动作等配合数板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两首京剧数板的欣赏学习,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3教材分析

《巧嘴巴》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在童谣诵读、随着锣鼓点念读富有京韵的念白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与声音运用之“巧”。

《灯官报灯名》是一首京剧中京白数板,表现的是《打龙袍》中包拯请皇帝赏灯时,灯官报灯名的情景。灯官是京剧行当中的丑角,丑角幽默、风趣,是孩子们乐于接受和欣赏的京剧行当之一。数板的台词顺口而流畅,每一句末都押韵,充满了北京话的韵味,学生易于模拟与体验。伴奏乐器为京剧武场中的两种特色乐器:板与小锣,音色极富特点,节拍稳定、节奏鲜明。

在此基础上拓展的京剧《卖水》选段,这出小戏,表演形式活泼,特别是“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嗓音甜脆,活画出小花旦天真俏皮的形象。

4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声音、乐器、动作等表现京剧数板。

难点:用小锣模仿锣鼓经的节奏;旦角小嗓的模仿;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视频导入,初“识”京剧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共四课时 一、教学容: 1、聆听《行星组曲》、《飞来的花瓣》。 2、表演《拉起手》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4、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行星组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管旋乐组曲。是一首颇受人们欢迎的通俗名作。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意。 第一周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第二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歌曲《行星组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唱。 3、问:音乐之间的情绪对比。

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别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北斗教育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承唱歌曲.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学会演奏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初步认识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学唱歌曲。 导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习一下新疆的民歌,领略一下新疆的舞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位美丽的乌孜别克族少女为我们带来的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典型节奏分别是什么?(情绪欢快、速度稍快、典型节奏xxx xx) 2、集体拍奏典型节奏 3、用"来"随着录音小声哼唱歌曲,哼唱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4、把旋律相同的句子用"来"唱一下 5、小声跟录音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 6、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认识都它尔和手鼓 四、表演歌曲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音乐、舞蹈、图片介绍、服饰等资料。 2、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爱我中华"的活动。 【教学过程】 1、抢答比赛 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现在进行抢答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民族最多,发言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一个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说。每说对一个可以为自己小组加一朵小红

花。 开展抢答比赛。 师:好,紧张激烈的比赛就进行到这里。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回答出了这么多民族的名称,真了不起呀!下面我们在来进行一个更加有趣的活动:听音乐选画面 2、听音乐选画面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各民族歌舞的图片,还有几段各民族的音乐,请你们边听音乐边记录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看看哪副图片应该配合哪段音乐,全部听完了以后,请同学们来回答。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并作好记录。 (2)当全部音乐片段结束后学生再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3、拓展 (1)师:老师知道很多孩子在课前已经查找了关于各个民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各民族名称、图片、风俗习惯等 4、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呀,让我们大开眼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和激动。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2、为歌曲创编律动或舞蹈,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新)

六年级音乐(下)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1. 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威风谷》、《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得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 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哟嘞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 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第二单元溯流探源 1. 在欣赏歌剧《北风吹》、钢琴独奏曲《向阳花》、小提琴协调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苏北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找到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的联系。 2. 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兰领花》,听赏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和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3. 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第三单元滔滔多瑙河 1. 通过演唱《幽静的山谷》、《我和小提琴》、《土拨鼠》,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 通过欣赏《瑞士山歌》、《爱尔兰风笛》、《孤独的牧羊人》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 版) 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苏教版小学音乐一至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全套】

苏教版一~六年级期末试卷 一年级音乐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第一部分听力(50分) 一、听辨乐器。 1、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沙球 B、三角铁 C、串铃 D、铃鼓 2、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双响筒 B、三角铁 C、沙球 D、铃鼓 3、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碰铃 B、响板 C、木琴 D、三角铁 4、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竹笛 B、钢琴 C、二胡 D、大鼓 5、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扬琴 B、琵琶 C、铃鼓 D、竹笛 二、聆听乐曲,感受情绪。 6、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 A、优美、舒展 B、欢快、活泼 C、悲伤、难过 7、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 A、优美、舒展 B、欢快、活泼 C、悲伤、难过 三、听歌曲,说歌名。 8、这首歌曲的名称是()。

A、小鼓响咚咚 B、老虎磨牙 C、大鼓和小鼓 9、这首歌曲的名称是()。 A、小松树 B、小小雨点 C、再见吧,冬天 10、这首歌曲的名称是()。 A、劳动最光荣 B、勤快人和懒惰人 C、快乐的小木匠 第二部分笔试(50分) 四、考考你(20分) 11、3/4拍的强弱规律是()。 A、强弱 B、强强弱弱 C、强弱弱 12、国歌的另一个名称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少年先锋队队歌 13、娃哈哈是()民族的歌曲。 A、汉族 B、维吾尔族 C、朝鲜族 14、三角铁发出的声音是()。 A、浑厚的 B、低沉的 C、清脆的 五、请在圆圈里写出每个乐器的名称。(20分) 六、画一画(10分)

请你按照下列五线谱,画出高音谱号以及找出“do”。 二年级音乐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1、我们少先队的队歌歌名是() A、《共产儿童团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乃呦乃》是土家族儿歌,意思是() A、你好 B、快来 C、真高兴 3、《钟》的伴奏乐器有() A、碰铃和三角铁 B、大鼓和小鼔 C、箫和笛子 4、《我是小鼓手》里“我”是怎样的一个小鼓手?() A、神气自豪的小鼓手 B、懒洋洋的小鼓手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 一、复习《小白菜》、《北风吹》: 1、复习歌曲《小白菜》唱词:用整齐的、恬静的声音演唱歌曲,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2、复习歌谱:要求人人会唱。 3、复习歌曲《北风吹》:注意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一字多音的准确。二、欣赏乐曲《青羊传》: 1、第一遍听:注意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听唱p11的歌谱:注意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3、指出《北风吹》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这样类似的创作手法中外比比皆是,例如普契尼的《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三、学唱《李玉莲调》: 1、分句学唱歌谱:说明固定调、首调的唱法。分句唱、练。 2、读词:按节奏读一读。 3、一行行的自填词。 4、连起来唱一唱。 5、在网上找一找李玉莲的资料:江都民歌 6、用地方方言唱一唱:四、学唱《夜歌》: 1、导入:用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的手法,如柴可夫斯基用歌曲《夜歌》创作了《如歌的行板》 2、学唱歌曲《夜歌》: a、学唱歌谱: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五、整理下课: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1、唱《夜歌》2、听《如歌的行板》3、拓展《夜歌》的常识课时 7 教学目标 1、通过听

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教学重难点 1、对比《夜歌》、《如歌的行板》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2、能背唱歌曲的歌谱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李玉莲调》: 1、跟琴唱一唱:注意音准,用自然、朴实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 2、唱一唱歌谱:提示学生关注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二、学唱《夜歌》: 1、导入: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听赏乐曲听后你的感觉怎样?情绪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创作原曲《夜歌》。 2、学唱歌曲《夜歌》: a、学唱歌谱: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体会思乡与离愁之情,感受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3、拓展:《夜歌》的常识,“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译自德文nachtlied,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noccturne)。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写过一首叫“流浪者的夜歌”的诗,(《流浪者的夜歌》[德]歌德(钱春绮先生翻译)3456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湘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学年度第二学期音乐二年级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几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教材分析 湘版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一)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二)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三)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四)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三、教学目标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二)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三)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四)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六)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七)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八)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九)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 一、音乐知识 1、《丝绸之路》是一部(电子合成音乐),是由日本作曲家喜多郎作曲。 2、《唱着跳着走近你》是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广州有(“羊城”)和(“花城”)的美誉,一年一度的(“广交会”)迎来了五洲嘉宾。 3、《中国花鼓》是(小提琴独奏)曲。 4、《迎宾曲》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是电影《客从何来》的主题歌,《迎宾曲》运用了广东音乐(《步步高》)的音调。 5、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办于(1998)年,它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积极地促进着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6、(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浙西、上海一带,乐队的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小三弦、扬琴)等。 7、《姑苏风光》是(江苏民歌)。 8、《水乡外婆桥》这首歌是由(4/4、3/4、2/4)的节奏组合构成,歌曲采用(清新、活泼)的情绪演唱。 9、昆剧亦称(“昆曲”),始于元末昆山腔,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10、昆曲融入(诗、乐、歌、舞、戏)于一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无锡景》是(江苏)民歌,《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跳柴歌》是(海南)民歌,《斑鸠调》是(江西)民歌。 12、《山村来了售货员》是(唢呐)独奏。在民间,唢呐被称为(喇叭),又叫(大吹)。 13、《唱得幸福落满坡》是(陕西商县)民歌。 14、《跑旱船》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是(陕西)民歌。在陕北地区,“旱船”也称(“水船”)是汉族民间歌舞的一种。 15、《陶洋芋》是一首(山西)民歌。《幽静的山谷》是(德国)民歌。 16、《孤独的牧羊人》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17、《爱尔兰风笛》是(爱尔兰)民间音乐。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我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Do Re Mi》教学设计

《Do Re Mi》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唱好歌曲《Do Re Mi》,知道各个音级的音名和唱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创造及感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音乐do re mi等音符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的演唱, 体验并表现学唱七个音符和歌曲的快乐。 教学难点:唱准简谱中有升号和降号的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木偶表演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精彩的木偶表演视频,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片段) 师:视频欣赏完了,这是一部外国电影的片段,你感觉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电影有什么不同啊? 生:边唱歌边表演 师:很好,影片里加入了歌唱表演,这是美国电影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部音乐故事电影,名叫《音乐之声》。(示剧照)

2、简介《音乐之声》,引出课题。 师:它曾经获得过世界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项大奖,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她被聘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里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教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玛丽亚教会了孩子们许多歌曲,其中教唱的第一首歌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名叫《do re mi》,我们这节课要学唱的就是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1、欣赏电影片段中的《do re mi》,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影片的中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怎样呢?(播放影片片段) 师:歌曲欣赏完了,你感觉这首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生: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活泼的 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歌曲的音乐情绪应该是欢快活泼的。影片中的玛利亚老师,把枯燥的七个音符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让这些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在游戏和歌声中很快学会了演唱这七个音符。 2、教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开始学唱这首歌曲。首先大家看着歌谱,我们先来学唱谱子,注意听里面的附点节奏和变化音的音准,大家跟我唱。(示歌谱,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 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与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与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与《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与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与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与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 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与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就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与全套大击乐器演奏,就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您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 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巩固歌曲演唱 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鼓乐〈〈滚核桃〉〉,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苏南吹打、粗吹、细吹、绛州鼓乐、威风锣鼓、非洲鼓。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伊唷勒啦〉〉 3、听:〈〈非洲鼓魂〉〉——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师: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

新课标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二年级音乐下册计划 一、教材简析 二年级教材为人音版教材的实验本,教材贯穿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内容为依据,突出教科书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先进、便捷的多媒体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 二、任教年级基本情况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精神 五、教学措施 创设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知和鉴赏 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第一单元春天来了 3~4周第二单元难忘的歌 5~6 周第三单元童趣 7~8 周第四单元快乐的舞蹈 9~10周第五单元兽王 10~11周第六单元愉快的劳动 11~12周第七单元小音乐家 12~13周第八单元静静的 13~14周第九单元飞呀飞 14~15周第十单元跳起舞 16周总复习、考试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 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1.完整地聆听。 2.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结合课本上的口风琴吹奏标记,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决定是先奏后唱,还是先唱后奏,把演唱、演奏放在不难为学生的基点上操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爱护,逐渐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 5.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还可以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 1.完整地聆听歌曲,要有让学生听会的思想,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 2.可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苏教版六(下)音乐知识点

六(下)音乐知识点 一、欣赏曲目 1.中国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如土鼓、开封盘鼓、洛川蹩鼓、兰州太平鼓、安徽凤阳花鼓、佤族木鼓、绛州鼓乐等。) 非洲鼓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常见的非洲鼓是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鼓”。) 2.《滚核桃》: 绛州鼓乐乐曲集中体现了绛州鼓乐中“花敲鼓”的精华,表演时运用了搓、擦、磕、挑、撩、敲、碰等“花敲鼓”的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核桃丰收时节农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3.《非洲鼓魂》:是一首来自于非洲的民间音乐。自由、热情、轻松的韵律、空灵的吟唱中感受心灵的悸动。 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悲欢哀乐。非洲音乐:鼓离不开舞,舞也离不开鼓。 4.蒙古族音乐,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气息浓厚。 蒙古民歌分长调、短调两种。长调,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气息宽广;短调,曲调短小、节奏规整、结构匀称。 长调特色:兼有华彩性和抒情性; 短调特色:叙事性和抒情性结合。 5.《牧歌》蒙古族民歌,(长调代表作)。(辽阔开朗地)是瞿希贤改编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经过改编后的合唱曲抓住了原民歌中的抒情因素,以丰富的联想补充发展它,使主题更加深化,更富于诗情画意。《牧歌》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联想到了无比辽阔的草原景象和草原牧民新生活的和谐、幸福与安谧,令人回味无穷。 6.《在那东山顶上》藏族歌曲女声独唱,仓央嘉措词,张千一曲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继《青藏高原》之后的又一力作,歌曲在旋律处理上充分体现了藏族民谣深长悠远的特点。许多人初听此歌,即被歌声里那种雪域景象的诗情画意牢牢抓住,宽广和柔美皆备,高亢和细腻并显,明净中伴有一丝微凉,清澈得无以言表。你还学过哪些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放牦牛的小卓玛》、《卓玛》等。 7.《谐谑曲》德国巴赫作品,选自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乐曲采用二部曲式,b小调、快板、四二拍。长笛明快、轻巧的演奏表现出生动与活泼的情绪,弦乐在低音区与之呼应,使乐曲显得诙谐而轻快。 8.《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由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门德尔松作曲。作品被人誉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短小又最具抒情的一首。主题一:热情奔放,充满青春活力。主题二:恬静,沉稳,充满对生活的眷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 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姑丽西热排木·吐尔洪

课题 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学唱牧童之歌 教学课时:第1课时 课型:示范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对比各民族与地区的音乐风格,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曲型的节奏,了解并交流文化特点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3)掌握这首歌曲的谱子,节拍形式,节奏。 4)有感情,正确的演唱这首歌。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歌曲对比各民族与地区的音乐风格,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这首歌曲谱子里加点符号的作用,节拍形式,节奏,有感情正确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方法: 讲解法,模拟法,引导法,组织法。 教学设备: 手风琴,VCD,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以听音乐方式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我们以前听过的,大多数人爱听,爱唱的一首歌曲。那么哪位同学给我们说一下这首歌曲有什么内容? 学生①﹍﹍﹍﹍②﹍﹍﹍﹍③﹍﹍﹍﹍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首歌曲给我们讲了在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象56多花一样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生活在一起。这56个民族他们的语言不一样,但是他们赞美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园。那么老师想还问一个问题,在我们新疆有几个民族? 学生任意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不错,在我们新疆主要有13个民族,这13个民族的文化特点,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有一句话说:不到新疆不算到中国,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一节我们通过学习下面的一首歌曲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新疆。你们想不想了解我们的新疆呢?(想) 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曲。 二,探究新知识 1)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哈萨克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