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测定方法

激素测定方法
激素测定方法

甲状腺激素及有关蛋白测定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hyroxine,T4)和少量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T3),它们都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上皮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碘泵?主动摄取血浆中的碘。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作用,碘可转变生成形式尚不清楚的?活性碘?,故临床常利用抑制过氧化物酶的药物如硫氧嘧啶、他巴唑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活性碘?与存在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上的酪氨酸残基结合(碘化),逐步缩合生成T4、T3。含有T4和T3的TG随分泌泡进入滤泡腔中储存。在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作用下,TG被蛋白酶水解,释放出T4、T3,扩散入血。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中90%为T4,T3仅为2%。T3的主要来源是周围组织中T4在5’位脱碘后生成。但是T3的生理活性比T4高,占正常甲状腺激素总活性的2/3。如T4在5位上脱碘,则生成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everse T3, rT3),rT3基本没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活性,但在甲状腺疾病和许多非甲状腺疾病时出现有病理意义的变化。

血浆中的T3和T4绝大部分与血浆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hyroxin binging globulin, TBG)结合运输,但只有游离的甲状腺激素才有生物活性。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测定包括总T4(TT4),总T3(TT3),游离T4(FT4),游离T3(FT3)和反T3(rT3),FT4和FT3不受血液TBG的影响,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另外还有TBG和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等。

㈠适应症:用于评价甲状腺功能状态以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他疾病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

㈡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一般多用血清。

㈢检测方法: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大多采用标记免疫的方法直接测定血清中的激素浓度。包括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均相酶放大免疫法(EMIT)、化学发光免疫分析(LIA)及荧光免疫法等。

㈣参考范围

1、TT4:①新生儿 129~271 nmol/L,②婴儿90~194 nmol/L,③1~5岁 94~194 nmol/L,④6~10岁 83~172 nmol/L,⑤10~60岁65~155 nmol/L;⑥妊娠5个月 79~227 nmol/L;⑦>60岁:男 65~129nmol/L,女 71~135 nmol/L(RIA)。

2、TT3:①脐带血 0.5~1.1 nmol/L,②新生儿 1.2~4.0 nmol/L,③1~5岁1.5~4.0 nmol/L,④6~10岁 1.4~3.7 nmol/L,⑤11~15岁 1.2~3.2 nmol/L,⑥15~60岁1.8~2.9 nmol/L,⑦大于60岁:男 1.6~2.7 nmol/L女 1.7~3.2 nmol/L (RIA)。

3、FT4:10.3~25.8 pmol/L,FT3 2.16~6.78 pmol/L,rT3 0.38~1.16 nmol/L,TBG 15~34 mg/L(RIA)。

㈤临床意义

1、 TT4、TT3

⑴血清TT4的增加见于甲亢和TBG增加,TT4降低见于甲低、TBG减少、甲状腺炎、药物影响(如服用糖皮质激素等)。

⑵血清TT3是诊断甲亢最可靠和灵敏的单项指标,尤其是对诊断T3型甲亢的病人有特殊意义,这类甲亢病人血清TT4浓度不高但TT3却显著增高。

⑶低T3综合征:在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未控制的糖尿病等)时,外周T4转变为rT3增加,转变为T3减少,此时血清T4正常而T3减少,即所谓的低T3综合征。

2、FT4、FT3

总的来说,FT4和FT3的临床意义与TT4和TT3相同,但因不受血清TBG影响,而是代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因而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⑴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于诊断甲亢,FT4、FT3均较TT4、TT3灵敏,对治疗中的甲亢病人的观察,FT4、FT3的价值更大。

⑵甲状腺功能减退:大多数口服T4治疗的病人,FT4在服药后1~6小时血液浓度达到高峰,而且与服药剂量有关。FT4可能是用甲状腺素做替代性治疗时最好的检测指标。

⑶妊娠:孕妇的血中TBG明显增加,因此FT4、FT3的检测较TT4、TT3更为准确。

3、rT3:

rT3与T3在化学结构上属异构体,但T3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激素,是耗氧的,而rT3则几乎无生理活性。rT3增加,T3减少,可以降低机体氧和能量的消耗,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⑴甲亢时血清rT3增加,与血清T4、T3的变化基本一致。而部分甲亢初期或复发早期仅有rT3的升高。

⑵甲低时血清rT3降低。rT3是鉴别甲低与非甲状腺疾病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⑶部分非甲状腺疾病,如心肌梗塞、肝硬化、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和一些恶性肿瘤病人,血清中rT3增加,T3/rT3比值降低,这一指标对上述疾病程度的判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均有意义。

⑷羊水中rT3浓度可作为胎儿成熟的指标。如羊水中rT3低下,提示先天性宫内甲低。

b4、甲状腺结合球蛋白( TBG):甲亢时血清TBG可能降低,治疗后逐步恢复正常;甲低时则相反。非甲状腺疾病中,肝炎、妊娠、服用避孕药时血清TBG可以增加。而严重感染、重症营养不良、重症糖尿病、恶性肿瘤、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及肢端肥大症时,血清TBG降低。

5、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其参考范围:TG-Ab结合率<30%,TM-Ab结合率<15%。①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如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病)时TG-Ab和/或TM-Ab 的阳性率高达80%~90%。②约1/4的甲状腺癌病人TG-Ab和/或TM-Ab阳性。③在非甲状腺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糖尿病等,TG-Ab 和TM-Ab也可阳性。

6、甲状腺球蛋白(TG):TG是存在于甲状腺滤泡腔内的一种糖蛋白,其分子中酪氨酸残基可被碘化缩合生成T3、T4。血中TG仅为少量。参考范围:血清17.2±3.5 mg/L。①甲状腺癌时血清TG明显升高,尤其对治疗效果追踪及甲状腺癌转移有重要意义。②血清TG的增高是判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活动度的参考指标,炎症控制后TG降至正常。③初发甲亢、甲亢复发或治疗未缓解者血清TG升高。如治疗后TG水平不下降,则复发的可能性很大。

㈥评价与问题:

⑴血清中的T4和T3 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以TBG为主。所以TBG的含量可以影响TT4和TT3。如当妊娠、应用雌激素或避孕药、急性肝炎、6周内新生儿

等血清TBG增高时,TT4也增高。应用雄激素、糖皮质激素、水杨酸、苯妥英钠等药物,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低蛋白血症等血清TBG降低时,TT4也降低。

⑵FT4和FT3在血清中浓度很低,检测结果受检测方法、试剂盒质量等影响显著,参考范围差异有所差异,但随着方法的改善,FT4、FT3已成为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主要诊断指标。

⑶药物影响:肝素可能对FT4、FT3的测定产生影响,使结果偏高。

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测定

㈠甲状旁腺素测定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 )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单链84肽,分子量9.5KD,血清中PTH半寿期约18min。PTH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骨、肾和小肠粘膜,总的生理效应为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和酸化血液。PTH的合成和分泌受细胞外Ca2+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1、适应症: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癌。

2、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

3、检测方法:一般用RIA,可分别测定PTH的C端段,N端段和中间段。

4、参考范围:PTH羧基端 50~330 ng/L,氨基端 8~24 ng/L。

5、临床意义

⑴PTH增加: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由于良性腺体增生或肿瘤性合成及分泌过多,血钙常>2.65mmol/L,血磷<0.97mmol/L,24h尿钙>7.5mmol。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的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增生肥大、维生素D缺乏症、吸收不良症候群、慢性肾功能衰竭、骨软化症等。

⑵PTH减低:见于特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疾病治疗伤及甲状旁腺或甲状旁腺手术后、严重低血镁抑制PTH分泌。

6、评价与问题:PTH通常用RIA法测定,由于难于得到足够的人PTH标准品,可能被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的分析所代替。氨基端不稳定,所以主要测定羧基端及中间段。近年来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PTH原型,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大为提高,该法的参考范围在1~10pmol/L之间,平均值为3.42pmol/L。

㈡降钙素测定

降钙素(calcitonin, CT)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分泌的一种32肽,分子量3.5KD。CT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骨、肾和小肠,其生理作用为降低血钙、血磷。

1、适应症:钙磷代谢紊乱,甲状腺癌。

2、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

3、检测方法:一般用RIA测定。

4、参考范围:血清CT 男性 0~14 ng/L,女性 0~28 ng/L。

5、临床意义

⑴CT异常主要见于骨代谢性疾病。生理状况下,机体通过CT和PTH的相互拮抗作用维持钙代谢的稳定。正常妊娠和儿童生长期,血中的CT增加。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营养不良、慢性肾衰、恶性贫血和酒精性肝硬化时,CT 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时,血中CT减少。

⑵CT作为肿瘤标志物:血清CT浓度增高(>100ng/L)见于绝大多数甲状腺髓样

癌,并被认为是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应早期筛查,约75%的甲状腺髓样癌CT阳性,可作为诊断、治疗和复发监测的指标。在肺小细胞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肿瘤骨转移时,血中CT也增高。

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肾上腺皮质由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构成,分别合成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aldosterone)为主,糖皮质激素以皮质醇(cortisol)为主,性激素包括雄激素(androgen)和雌激素(estrogen)。这三类激素都是胆固醇的衍生物,故称为类固醇激素(steroid hormone)。释放入血的糖皮质激素主要与血浆中的皮质醇结合球蛋白(cortisol-binding globulin, CBG)可逆结合。糖皮质激素作用十分广泛,体内大多数组织的各种物质代谢都受它的调节作用。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肾脏保钠排钾,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在维持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肾上腺皮质还可合成少量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轴的控制。

㈠总皮质醇测定

皮质醇在血液中以三种形式存在:①蛋白结合皮质醇,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与CBG结合。②游离皮质醇,占总量的5%以下,是皮质醇发挥生理作用的部分。

③皮质醇代谢产物,如四氢皮质醇。皮质醇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一般在上午8时左右分泌量最多,以后逐渐下降,午夜零时最少。

1、适应症: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如库欣综合征、Addison病等。

2、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24h尿液。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性,故标本采集时间十分重要。皮质醇测定一般取早上8点和夜间零时两次血样进行分析。24小时尿皮质醇测定不受昼夜节律影响,但取样本时要准确记录尿量。

3、检测方法:皮质醇测定方法有荧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RIA等。RIA快速、简便、灵敏,有商品试剂盒选用,为目前检测皮质醇最常用的方法。

4、参考范围:血清(浆)总皮质醇:早8时165~441nmol/L,夜间零时55~165 nmol/L,昼夜比>2,24小时尿皮质醇 28~276 nmol/24h(RIA)。

5、临床意义:

⑴血、尿中皮质醇浓度增高:主要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患者皮质醇分泌亢进,尤其是午夜分泌增加,昼夜节律消失,皮质醇含量昼夜比<2。此外,肾上腺肿瘤、应激、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等可致皮质醇增高。

⑵血、尿中皮质醇浓度降低:主要见于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 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家族性CBG缺

陷症、严重肝病、低蛋白血症和一些药物(苯妥英钠、水杨酸钠)治疗等可见血、尿中皮质醇浓度降低。

6 评价与问题

⑴测定游离皮质醇比总皮质醇更有意义,但目前尚无合适的方法。

⑵血中皮质醇测定是检测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及游离的总的皮质醇浓度,不能

排除CBG浓度的影响。24小时尿皮质醇测定不受昼夜节律的影响,能可靠地反

映皮质醇的浓度。

㈡醛固酮测定

血浆中醛固酮约一半与血浆蛋白结合,另一半呈游离状态发挥生理功能,通过

远端肾小管保钠排钾、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醛固酮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心钠素的调节和影响。

1、适应症:醛固酮增多与减少症。

2、标本采集:血清和24h尿液。体位对醛固酮分泌有较大影响,常同时测定卧位与立位标本。卧位为清晨起床前采静脉血,立位即在卧位取血后,患者直立时间保持2~3h后采血。

3、检测方法:一般用RIA测定。

4、参考范围:

⑴血清:卧位60~170ng/L(普通饮食),122~370 ng/L(低钠饮食);立位:

65~300 ng/L(普通饮食)。

⑵尿液:普通饮食 6~25μg/24h,低钠饮食 17~44μg/24h,高钠饮食 0~6μg/24h。

5、临床意义

⑴醛固酮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所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变出现腹水、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钠血症等。妊娠或雌激素治疗时也见增加。大量出汗、补钾也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血中浓度增高。

⑵醛固酮降低: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低下,11、17、21-

羟化酶缺乏。一些药物如利血平、普萘洛尔、甲基多巴、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醛固酮水平减低。

6、评价与问题

⑴由于标本采集和试验方法的影响,不同实验室所建立的参考范围差异较大。

⑵醛固酮升高时,应测定肾素,以观察有无肾素的影响。

㈢尿液类固醇激素代谢产物测定

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s,17-OHCS)是C-17上

有羟基的所有类固醇物质的总称,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及其氢化代谢物。17-酮类固醇(17-ketosteroids,17-KS)是C-17为酮基的所有类固醇物质的总称,主要来自雄酮、脱氢异雄酮及其代谢产物。尿液17-OHCS和17-KS 浓度可以反映类固醇激素的代谢状况。

1、适应症: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

亢进或低下、睾丸间质细胞瘤、睾丸功能减退、肾上腺切除术后、皮质激素或雄激素治疗等。

2、标本采集:24h尿液,可在容器中加5~10ml浓盐酸防腐。

3、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法。

4、参考范围

⑴尿17-OHCS:男性11~33μmol/24h,女性8~225μmol/24h,儿童3~16 μmol/24h。

⑵尿17-KS:男性34~69μmol/24h,女性 17~52μmol/24h。

5、临床意义

(1)17-OHCS:主要反映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瘤时17-OHCS增高;甲亢、肥胖病、胰腺炎、应激、妊娠后期等可见升高。11-β羟化酶、21-羟化酶缺乏症可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低等17-OHCS减少。

(2)尿17-KS:男性尿中17-KS 2/3来自肾上腺皮质,1/3来自睾丸,故尿中17-KS

可反映男性肾上腺皮质和睾丸功能。女性几乎全部来自肾上腺皮质,卵巢产量极少,故女性尿中17-KS只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尿17-KS增多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睾丸间质细胞瘤,甲亢以及应用ACTH、雄性激素和皮质激素之后。11-β羟化酶、21-羟化酶缺乏症可显著增高。尿17-KS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睾丸功能减退以及甲减等。

6、评价与问题

⑴17-OHCS测定的方法特异性较差,泼尼松、地塞米松、四环素、维生素B2等药物可干扰试验,检测前应停用。

⑵17-KS的检测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但不够灵敏,操作较费时。一些药物,如四环素、维生素B2、安定、某些降压药等可干扰试验。

肾上腺髓质激素测定

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约占10~30%)及微量的多巴胺(dopamine)。这三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中均含有儿茶酚(邻苯二酚)及连接其上的乙胺侧链,生理功能也有许多共同点,故统称为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终产物是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即香草扁桃酸(vanillymandelic acid,VMA)。多巴胺的主要终产物为3-甲氧-4-羟基乙酸,即高香草酸(HVA)。大部分VMA和HVA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随尿排出体外。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检测包括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尿中所含主要代谢产物儿茶酚胺及VMA的测定。

㈠适应症:嗜铬细胞瘤、高血压、交感神经母细胞瘤等。

㈡标本采集:血浆或血清,尿液。采血应在情绪稳定和安静状态下进行。VMA 测定时,标本用棕色瓶收集,尿标本应新鲜。收集的尿应及时检测或加防腐剂后置冰箱暂时保存。

㈢检测方法:①高压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②HPLC法测定尿儿茶酚胺。③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尿中VMA。

㈣参考范围

1、血浆:肾上腺素< 480pmol/L,去甲肾上腺素 615~3240 pmol/L。

2、尿液

⑴肾上腺素:1~4岁 0~33nmol/24h,5~10岁 0~55 nmol/24h,11~15岁 2.7~109 nmol/24h,成人 0~82 nmol/24h。

⑵去甲肾上腺素:1~4岁 0~171nmol/24h,5~10岁 47~384 nmol/24h,11~15岁 89~473 nmol/24h,成人 0~591 nmol/24h。

⑶多巴胺:1~4岁 261~1698 nmol/24h 5岁~成人 424~2612 nmol//24h。

⑷VMA:5~45μmol/24h。

㈤临床意义

1、血液与尿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时,血、尿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由于血液肾上腺素几乎全部来自肾上腺髓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除肾上腺髓质可分泌外,可来自其他组织中的嗜铬细胞和未被摄取的少量神经递质,若患者肾上腺素升高幅度比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显著,则支持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交感神经母细胞瘤等也可升高。降低见于甲亢、阿狄森(Addison)病

等。

2、尿VMA:有助于了解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主要用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增高见于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降低见于甲亢、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㈥评价与问题

1、测定VMA采用荧光光度法,故测定3天前应禁食含荧光的物质,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并停用四环素、水杨酸、核黄素、胰岛素等药物。

2、VMA分析以尿液测定为主,因为儿茶酚胺的分泌有阶段性,24h尿液分析能了解一天的分泌量,而血液测定有可能捕捉不到其分泌高峰。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是垂体前叶嗜碱细胞释放的一种糖蛋白,可促进甲状腺腺体增大、合成分泌T4、T3增加。血清TSH水平测定是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常规检测指标。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TRH)可促进垂体释放TSH。

㈠适应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原发或继发性垂体损伤。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的鉴别。

㈡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

㈢检测方法: RIA或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㈣参考范围:成人2~10mU/L。大于60岁:男性 2.0~7.3 mU/L,女性 2.0~16.8 mU/L。

㈤临床意义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3、T4增高,TSH降低,主要病变在甲状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3、T4增高,TSH也增高,主要病变在垂体或下丘脑。

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时,T

3、T4降低而TSH增高,主要病变在甲状腺;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时,T3、T4降低而TSH也降低,主要病变在垂体或下丘脑。

3、其他可引起TSH分泌下降的因素:活动性甲状腺炎、急性创伤、皮质醇增多症、应用大量皮质激素、慢性抑郁症、慢性危重疾病等。

4、其他可引起TSH分泌增多的因素:长期应用含碘药剂、居住在缺碘地区等。㈥评价与问题:TSH水平不受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浓度影响,TSH配合甲状腺激素测定,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诊断及病变部位的判断上更有价值。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可通过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细胞膜上的ACTH受体,促进细胞增值,合成、分泌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增多。ACTH持续增高可早期一过性地引起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但无持久影响。下丘脑分泌、释放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CRH),选择性促进腺垂体分泌ACTH。ACTH有昼夜分泌节律,分泌高峰在清晨,午夜22~24时最低。㈠适应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原发或继发性垂体损伤。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鉴别诊断。

㈡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

㈢检测方法:RIA或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㈣参考范围:早晨8时2.2~12.0 pmol/L,午夜0时<2.2pmol/L,昼夜比值>2。

㈤临床意义:血清ACTH增高或减低、昼夜节律消失均表明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与血清皮质醇测定配合,可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①ACTH和皮质醇均升高,提示为丘脑、垂体病变(库欣综合征)或异位ACTH综合征所致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者严重的应激反应。②血清ACTH减低、皮质醇升高,可见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癌所致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但也可见于单纯性肥胖。③血清ACTH升高、皮质醇减低,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ACTH和皮质醇均减低,提示为丘脑、垂体病变所致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㈥评价与问题

1、库欣综合征与异位ACTH综合征的鉴别较为困难,后者血清ACTH,血和尿皮质醇均比库欣综合征升高显著,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作用较差,同时还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更有助于鉴别。

2、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鉴别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单纯性肥胖有意义。在口服地塞米松后,单纯性肥胖者血清皮质醇可显著下降;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血清皮质醇下降不明显。

生长激素测定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由腺垂体嗜酸细胞分泌的由1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直链多肽类激素。每日GH分泌存在昼夜节律性波动,呈脉冲式分泌,白天仅在餐后3h左右各有一次较小的脉冲式分泌,夜间熟睡后约1h后有数次较大的脉冲式分泌。释放入血液中的GH以游离形式运送到全身各靶器官起作用。下丘脑分泌的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是调节GH分泌的最主要因素。

㈠适应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原发或继发性垂体损伤、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垂体性侏儒。

㈡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

㈢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免疫化学法。

㈣参考范围:脐带血 0.47~2.35nmol/L,新生儿 0.71~1.88 nmol/L,儿童<0.94 nmol/L。成人:男<0.09 nmol/L,女<0.47 nmol/L。

㈤临床意义

1、GH增高:见于垂体肿瘤所至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创伤、麻醉、糖尿病、肾功不全、低血糖也可引起GH升高。

2、GH降低:见于垂体功能减退、垂体性侏儒、遗传性GH缺乏症、继发性GH缺乏症(如肿瘤压迫、感染、外伤)等。

㈥评价与问题

1、生理状况下,血清GH值很低,单次检测意义有限,应进行GH兴奋试验更有价值。

2、GH分泌具有时间节律性,并具脉冲式分泌特点,半寿期只有20~30min,在取标本时要予以注意,采血时间应在午夜。

3、不同方法、不同采样时间均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应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参考范围。

雌激素测定

雌激素主要包括雌酮、雌二醇、雌三醇、雌四醇(15a—羟雌三醇)。育龄妇女雌激素以雌二醇为主。妊娠期以雌三醇及雌四醇为主,绝经后以雌酮为主。雌::醇为雌二醇和雌酮的代谢产物。

(一)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1.血浆雌二醇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光免疫分析法。

时间分辨荧

(2)正常参考值(放射免疫法):男性110-264.7pmoVL;女性,卵泡期

132-220pmol/L,排卵期1431-2972pmo~L,黄体期403.7—1123pmol/L。

2.血浆雌酮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

(2)正常参考值:男性110.7—387.4pmo~L;女性,卵泡期166-387.4pmo~L,排卵期1007.3-2490.7pmo~L,黄体期608.8-1040.5pmo~L。

3?.血浆雌三醇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酶标吸附测试法。

(2)正常参考值(放射免疫法):男性51.7—171pmo~L;女性,卵泡期

59.3-132.9pmo~L,.11≥卵期224.8—267.8pmo~L,黄体期139.8-271.7pmo~ l』O

4.尿雌三醇测定

(1)测定方法:化学测定法。

(2)妊娠晚期雌三醇正常值:52.051xmoL/L/24h尿;警戒值为

34.7-52.05txmol/L/24h尿;危险值<34.7pmoVV24h尿。

5.羊水中雌三醇测定羊水中激素转换较快,羊水中雌三醇的量并不能反映胎儿情况,加之羊水抽取带来的创伤,故临床应用较少。

(二)临床应用

1.检测卵巢功能对于闭经病例,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检测雌激素水平可以了解卵巢功能状态,协助诊断闭经原因。

2.幼女性早熟测定雌激素水平可了解其影响程度,再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以了解是原发性早熟抑或由卵巢肿瘤、垂体肿瘤引起。

3.绝经后阴道流血测定雌激素水平,如雌激素水平较高,排除外源性药物影响后,应考虑有卵巢肿瘤的可能。

4.子宫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若雌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雌激素受体功能缺陷。

5.促性腺激素高水平者同时测定雌激素水平,若雌激素水平亦较高,说明雌激素负反馈作用不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则考虑垂体功能亢进或有肿瘤。

6.多囊卵巢综合征除LH/FSH比例失调外,雄激素及雌激素的比例亦不正常,治疗前后测定雌激素及雄激素水平,若治疗后雄激素/雌激素的比例有所下降,则预后较好,排卵的机会较多,否则往往不爿P歹p。

7.子宫内膜癌测定体内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水平有助于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探讨。

8.卵巢肿瘤不论发生于幼年、育龄期或绝经后,若有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则可能是功能性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瘤。

9.妊娠期雌三醇水平孕妇尿中有大量雌三醇,占尿中雌激素的90%,主要

由胎儿胎盘单位产生,故动态观察其变化,可以对胎儿?胎盘功能进行监护。

妊娠晚期连续多次测得尿中雌三醇值<34.7gmoV24h尿,或突然下降30%-40%,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胎儿生长受限:连续测定雌三醇曲线平坦,则提示胎儿生长受限。

连续测定血浆雌三醇量可估计孕期,若该值继续上升,则为未足月;若连续维持在同样水平,则提示已足月;若逐渐下降,则为过期妊娠。

雌三醇异常增高时,要考虑有多胎妊娠、巨大儿、胎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情况。

尽管雌三醇是检测胎儿状况的一种手段,但已退居次要地位,它在临床上只是有用的辅助参数,而单独应用的临床意义不大。现在多被生物物理检测所取代。雌四醇(即15ct—羟雌三醇)几乎全部来源于胎儿,因此被认为可作为胎儿监

护的手段,但并不优于雌三醇,临床应用价值较小。

孕激素的测定

孕激素也有多种,主要包括孕酮、17—羟孕酮、孕二醇等。

(一)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1.血浆孕酮的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荧光酶标免疫法、竞争性TRFIA法。

(2)正常参考值(放射免疫法):卵泡期3.18mmol/L,黄体期15.9-63.6mmol /L。

2.血浆17?羟孕酮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

(2)正常参考值:卵泡期0.45-2.10nmol/L,黄体期1.05-8.70nmoL/L。3.尿孕二醇测定

(1)测定方法:化学定量分析法、气体色层分析法、酶联免疫法。

(2)正常参考值:卵泡期3.121xmol/24h尿,黄体期6.24q15.61xmol/24h 尿。

(二)临床应用

1.检测排卵血孕酮》16nmoi/L及孕二醇>3.12ixmol/L24h尿为排卵标记。 2.预测排卵血孕酮与LH排卵峰同时上升,酶联免疫法测定尿葡萄糖醛酸孕二醇能于五分钟内检出临近排卵的孕酮变化,可用于预测排卵。

3.黄体功能监测排卵后第5、7、8天三次取样测定孕酮,评估黄体功能。

4.遗传性疾病 17?羟孕酮是诊断21?羟化酶缺陷的特异性指标,血浆17—羟孕酮浓度》25nmol/L可确定诊断。

血浆睾酮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酶标免疫荧光测定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2.正常参考值(放射免疫测定法)男性12.5-31.5nmol/L,女性0.7—3.1nmol /L。

3.临床应用

(1)卵巢功能性肿瘤:卵巢肿瘤有男性化倾向者,测定血浆睾酮有助于确立诊断,如卵巢睾丸母细胞瘤、门细胞瘤等,睾酮可升高。

(2)两性畸形:男性假两性畸形、真两性畸形,睾酮水平在男性范围内;而女

性假两性畸形则常在女性正常范围内。

(3)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睾酮水平增高。

(4)多囊卵巢综合征:睾酮水平可有不同程度增高。

(5)女性多毛症:血浆睾酮水平可增高。

促卵泡素及促黄体生成素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1.促卵泡素(FSH)的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

(2)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测定法):卵泡期25:151U/L,黄体期:s:151U/L,中期峰为基值2倍。

2.促黄体生成素(LH)的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

(2)正常参考值(酶联免疫测定法):卵泡期:2:151U/L,黄体期c5:151U/L,中期峰为基值2倍。

(二)临床应用

1.青春期启动和真性性早熟的标志之一白天的FSH>4.01U/L和LH>7.51U /L或GnRH类似物兴奋试验的FSH峰值>7.51U/L,LH峰值>151U/L指示青春期启动。

2.鉴别中枢或卵巢性性腺功能低下闭经的诊断 FSH>301U/L为高促性腺激素(卵巢性)闭经;FSH和LH均《51U/L,为低促性腺激素(下丘脑或垂体性)闭经。 3.血LH/FSH比值>3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指标之一。

4.LH对GnRH实验的反应性可鉴别下丘脑或垂体性闭经。

5.排卵前检测,LH升高提示排卵。

6.幼女体质性性早熟,LH可升高。

7.根据FSH在氯底酚胺实验和GnRH兴奋试验中反应程度估计卵巢储备功能。氯底酚胺试验及Gn?RH兴奋试验中FSH峰值>201U/L者为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表现。

皮质醇测定

1‘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

2.正常参考值血浆皮质醇:上午8时137.95-634.57mmol/L,下午4时82.77—413.85mmol/L,下午10时少于晨8时的50%;尿游离皮质醇55—250mmol/24h。

3.临床应用皮质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肿瘤、部分垂体瘤、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血浆或尿皮质醇可升高。疑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爱狄森氏病)、肾上腺性腺综合征等情况下,因肾上腺皮质被破坏或萎缩等,致血、尿皮质醇水平低下。

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可以引起月经及性激素水平改变,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性激素异常的妇科疾病有时也可致皮质醇水平升高。

尿17—酮类固醇测定

1.测定方法化学测定法。

2.正常参考值 34.7±10.41xmoL/24h尿。

3.临床应用

(1)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性腺综合征或女性有男性化倾向征群,17?酮类固醇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肾上腺皮质肿瘤:17-酮类固醇排出增高。

(3)卵巢含睾丸细胞瘤:17?酮类固醇可轻度升高。

(4)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全垂体功能减退,17—酮类固醇排出减少。

尿17?羟类固醇测定

1.测定方法化学测定法。

2.正常参考值 20i8mmoV24h尿。

3.临床应用

(1)肾上腺皮质肿瘤、肾上腺性腺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综合征、应激反应等17-羟类固醇排出增多,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2)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发育不全、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全垂体功能减退,17?羟类固醇排出减少。

(3)肾上腺酶系统缺陷 1l羟化酶缺乏时,17-羟类固醇排出可增多,而17、18、21羟化酶及3p脱氢酶缺乏时则正常或减少。

催乳素测定

1.测定方法常用的有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法。

2.正常参考值 10-25p旷L(放射免疫法)。

3.临床应用催乳素升高常见于高催乳素血症、垂体催乳素瘤、下丘脑肿瘤、神经胶质瘤和颅咽管瘤,颅内炎症如颅底脑膜炎、结核病和结节病,一些药物如灭吐灵、吗叮啉等可使催乳素分泌增加。催乳素分泌过少一般与下丘脑?垂体区域病变有关。

性激素测定

性激素(sex hormone)可分为雄激素(androgen)和雌性激素两大类,后者又包括雌激(estrogen)素和孕激素。性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即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调节。

睾酮(testosterone)在雄激素中活性最高,是由男性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分泌的,肾上腺皮质也可合成少量。血浆中90%睾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结合。睾酮在肝脏中代谢。

雌激素中,雌二醇(estradiol,E2)的活性最高。卵巢、睾丸和肾上腺皮质都有合成雌激素的能力,以成熟卵泡和黄体的分泌为主。在血中主要与SHBG结合,降解的主要器官是肝脏,雌三醇是主要降解产物。

人体内主要的孕激素是孕酮(progesterone),主要由卵巢的黄体分泌;肾上腺和睾丸及胎盘也可分泌孕酮。孕酮入血后主要与皮质醇结合蛋白结合,主要在肝脏灭活。

㈠适应症:性腺功能紊乱、性发育异常及生殖系统肿瘤。

㈡标本采集:血清或血浆,因性激素分泌有时间节律性,清晨高于下午,故于早

8点抽血以便于比较。另外,尿液和羊水也可作为检测标本。

㈢检测方法:性激素的检测方法很多,包括RIA、ELISA、免疫化学发光法和HPLC 法等,临床上仍以RIA法最为常用。

㈣参考范围

1、血清睾酮:①男性:成人15.8~23.8nmol/L,儿童<8.8 nmol/L;②女性:

成人1.81~2.29nmol/L,儿童<0.7 nmol/L。

2、血清雌二醇:妇女月经周期变化,卵泡期37~330pmol/L,排卵期

370~1850pmol/L,黄体期184~881pmol/L,绝经期37~110pmol/L。

3、血清孕酮:妇女月经周期变化,卵泡期0.6~1.9nmol/L,排卵期1.1~11.2nmol/L,黄体期20.8~103nmol/L。

㈤临床意义

1、睾酮

⑴血清睾酮升高:见于性早熟、睾丸间质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多发性子宫内膜癌、女性多毛症等。

⑵血清睾酮明显降低:见于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症、睾丸不发育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部分男性乳房发育等,睾丸的炎症、肿瘤、外伤等血清睾酮降低。

2、雌二醇:

⑴血清雌二醇增高:见于卵巢癌、性腺母细胞瘤、垂体瘤、畸胎瘤、肝硬化、性早熟、男性乳房发育等。妊娠时可显著升高。

⑵血清雌二醇降低:见于无排卵性月经、原发或继发性卵巢功能减退、卵巢发育不全垂体卵巢性闭经、皮质醇增多症等。口服避孕药和雄激素后可见减低。

3、孕酮:

⑴血清孕酮增高:见于妊娠、排卵、卵巢肿瘤等。

⑵血清孕酮降低:见于黄体功能不良、胎盘功能低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流产或胎儿死亡等。

㈥评价与问题

1、育龄妇女血清中性激素水平有周期性变化;连续动态观察较单次测定更有意义。

2、雌二醇是评价卵巢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对诊断性早熟和性发育不良也有一定价值。

3、孕酮是确定有无排卵和评价黄体功能状态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孕酮的测定应在月经的后半期进行。

4、由于妊娠期血清中孕酮水平的个体差异很大,而且胎盘又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因此孕酮不是判断胎盘功能的理想指标。

5、雌激素水平与月经周期有关,应加注意。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是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男性和未受孕女性的垂体也可分泌少量。hCG 的主要功能是在妊娠(pregnancy)的前几周维持卵巢的黄体分泌功能、支持胚

胎的早期发育;此外还具有促进卵泡、甲状腺及睾丸间质细胞成熟的活性等。hCG 是由两个非共价键相连的两条肽链(α和β亚基)、237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聚体分子,α亚基含92个氨基酸,其序列与垂体激素LH、FSH、TSH的相似;β亚基含145个氨基酸,羧基末端的28~30个氨基酸为其所特有。hCG的清除在肝脏和肾脏,孕妇血液中的hCG通过血循环可直接排入尿液中。妊娠1周后,血液hCG 为5~50IU/L,尿液hCG可>25 IU/L,第10周左右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并一直以1/5左右峰值水平维持至妊娠末期。因此,临床检测血清或尿液hCG常用于早孕诊断和胎盘功能判断,但滋养细胞肿瘤和一些其他肿瘤也可致hCG显著升高,故hCG也被视为肿瘤标志物之一。

内容一

㈠适应症

1、早孕的诊断,流产的监测。

2、异位妊娠的诊断,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3、滋养细胞肿瘤,如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诊断与疗效监测。

4、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部分实体肿瘤的疗效观察与复发监测。

5、胎儿先天缺陷的筛查。

㈡标本采集:血清、随机尿液,以首次晨尿(中段尿)较适宜于检测,菌尿和血尿一般不宜用于检查。

㈢检测方法

1、血清hCG:主要用单克隆抗体结合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微粒子酶免疫分析定量。

2、尿液hCG:主要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进行定性,其基本原理为:将羊抗人hCG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抗体分别固化于特制的试剂条上端,并呈两条线排列;在试剂条下端的吸水剂中含有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鼠抗人hCG β链的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时将试剂条的下端浸入被检尿液后迅速取出,尿中的hCG与胶体金标记鼠抗人hCG β链的McAb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沿吸水剂上行至羊抗人hCG多克隆抗体固化线处并与其结合,金颗粒累积于此显紫红色线条,为阳性反应。未结合hCG的胶体金标记鼠抗人hCG β链的McAb上行与固化的羊抗鼠IgG抗体结合,也显示紫色线条,为阴性对照。因此,hCG阳性标本显示两条紫色线,而阴性标本只显示一条紫色线。

㈣参考范围:①男性或未孕女性血清hCG<5IU/L,尿液hCG<25IU/L;绝经期后妇女血清/尿液hCG<10IU/L。②妊娠期:第3周,<50 IU/L;第4周,<400 IU/L;第7周,5000~90000 IU/L;第10周,40000~230000 IU/L;第13周,40000~140000 IU/L;第6个月,8000~100000 IU/L;第9个月,5000~65000 IU/L。

㈤临床意义

1、诊断早期妊娠:诊断妊娠的血清hCG浓度是≥10IU/L,一般在末次月经后第4周初或受精卵着床7~10d后即可呈阳性。尿液中只要hCG浓度>25IU/L时,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即可呈阳性。多胎妊娠时,血清和尿液hCG浓度显著高于单胎。

2、异位妊娠的诊断:正常妊娠时,血清hCG水平随不同孕周呈规律性变化。当异位妊娠时,血清hCG浓度增加不如正常妊娠高,多为正常妊娠的1/3~1/2,一般约有60%~80%的异位妊娠患者血清hCG浓度增加,hCG不增高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异位妊娠.有研究表明:正常宫内妊娠时,血清hCG浓度(ShCG)与阴道后穹隆穿术(culdocentesis)标本hCG浓度(ChCG)之比(ShCG/ChCG)>1.3;

异位妊娠时,ShCG/ChCG<0.7。在外科急腹症患者与异位妊娠(宫外孕)鉴别时,前者尿液hCG检测阴性,后者阳性。

3、流产的监测:①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时,若血清hCG保持高水平,则多不会发生流产;当血清hCG<2500 IU/L并呈逐渐下降时,有流产或死胎的可能;一旦血清hCG<600 IU/L,则难免流产。②不完全流产(incomplate abortion):宫内残存胚胎组织,血清或尿液仍可呈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又阳性转为阴性。③人工流产后13d后或正常产后4d,血清hCG应<1000 IU/L;人工流产25d后或正常产后9d,血清hCG恢复至参考范围;若与此不符,则可

能为人工流产不完全或有其他异常的可能。④保胎治疗监测:保胎治疗过程中,血清hCG逐渐上升,表明保胎有效;血清hCG继续下降,提示保胎无效。

4、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疗效监测:①如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choriocarcinoma)患者与同孕龄者相比,血清与尿液hCG显著升高,可达500000~1000000 IU/L。绒毛膜上皮癌患者hCG的分泌量与肿瘤体积成正比。男性尿中hCG升高,可见于精原细胞瘤、睾丸畸胎瘤等。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手术后

3周,化疗有效尿液hCG应<50 IU/L,8~12周应处于参考范围内,若hCG不下降则提示可能有残留病变。由于这类疾病易复发,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

5、肿瘤标志物:hCG属于一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血清与尿液hCG

显著升高可见于部分恶性肿瘤,如小肠肿瘤、结肠癌、肝癌、肺癌、胃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肾癌等,但阳性率不如绒癌(100%)、恶性葡萄胎(97%)高。对于血清与尿液hCG升高的肿瘤,可作为疗效观察或复发的指标之一。

6、胎儿先天缺陷的筛查:血清hCG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 estriol, UE3)定量测定是胎儿有先天性缺陷时母体血清筛查最重要的三项试验,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和18三体综合征(trisomy 18)。一般在妊娠15~18周取血检查。孕育唐氏综合征胎儿的孕妇血清hCG可高于同孕龄的2~3倍,AFP和UE3减低;85%~95%孕育开放性神经管畸形胎儿的孕妇血清AFP明显高于同孕龄浓度的3倍以上。

㈥评价与问题

1、早期妊娠诊断:由于尿液稀释,可导致尿液hCG检测呈假阴性。因此,晨尿检测结果较为可靠。如果排卵延迟,预期应呈阳性的结果可呈阴性。

2、尽管β链为hCG所特有,但与LH仍有部分交叉反应。当尿中LH增高时,可致假阳性,这种情况一般见于妇女更年期、排卵期、双侧卵巢切除时。因此,育龄妇女检查hCG时应避开排卵期。

内容二

(一)测定方法测定hCG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免疫法,生物法中主要有雄蟾蜍试验,现在临床已很少应用。免疫学方法主要有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放射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现在多采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测定,避免了用多克隆抗体的免疫测定使因d亚基相同引起的交叉反应。斑点免疫层析法、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hCG,前者简便易行,后者灵敏度高。

(二)临床意义

1.诊断早期妊娠血hCG定量免疫测定浓度>251,t/L定为妊娠阳性;5-251u/L之间可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hCG,敏感度一般在20-501u/L之间,为受孕后10

天左右的hCG水平,故用于早早孕诊断较血浓度测定迅速、简便、价廉。目前常用的早早孕诊断试条,即单克隆抗体早孕检测,可检出尿中hCG最低量为251u/L。

2.估计先兆流产的预后当尿hCG降至6251u/L或每隔2-3天测定hCG浓度,如果无成倍上升,则流产难免,可不必保胎治疗。

3.异位妊娠的诊断异位妊娠时hCG值常比正常值低,如果B-hCG值不是成倍上升,超声检查又无宫内妊娠征象,应高度怀疑异位妊娠。如果血B-hCG值<1001u/L,很少发生异位妊娠破裂。

4.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病情监测葡萄胎时hCG血浓度经常超过100,0001u/L,如果孕三个月后hCG维持高浓度不降,提示葡萄胎;在葡萄胎胎块清除术后,hCG应呈大幅度下降,且在清除后的16周下降到阴性水平。若下降缓慢或下降后上升,或16周未转阴为侵蚀性葡萄胎的征象。hCG的下降与侵蚀性葡萄胎的治疗效果一致。绒毛膜癌时hCG水平可很高,常用于诊断和检测病情及治疗效果。

5.其它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有一些肿瘤可分泌hCG,如下丘脑或松果体胚细胞的绒毛膜瘤、卵巢绒癌、畸胎瘤、卵巢无性细胞瘤等,检测血hCG水平不仅有利于诊断,对病情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肝胚细胞瘤、肠癌、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患者血hCG水平也可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临床诊断时应于注意。

植物激素免疫测定指南

植物激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免疫测定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而建立的,根据可视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酶联免疫、放射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物发光免疫测定、浊度免疫测定法等。由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简称ELISA)具有灵敏性、特异性高,且方便、快速、安全、成本低廉的特点,而日益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激素测定。目前,几大类植物激素IAA,ABA, GA3、GA4、iPA、ZR、DHZR等都建立了相应的ELISA方法并有试剂盒出售。 植物激素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两种形式(见下图),一种是在固相载体上直接包被抗体(直接法,先包被二抗,再加一抗),另一种是包被抗原(间接法)。 直接法利用游离抗原和酶标抗原与吸附的抗体进行竞争。间接法利用游离抗原和吸附抗原与游离抗体进行竞争。间接法的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Ab+H+HP=AbH+AbHP 其中Ab表示抗体,H表示游离激素,HP表示吸附在板上的激素-蛋白质复合物。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当该反应体系中Ab及HP的量确定时,游离H越多,结合物AbH形成的就越多,而AbHP形成的就越少,即结合在板上的抗体就越少,通过酶标二抗检测结合物AbHP的多少,就可以确定游离H 量的多少。 材料、试剂及设备 1 材料 各种新鲜植物材料 2 仪器设备 研钵,冷冻离心机,台式快速离心浓缩干燥器或氮气吹干装置,酶联免疫分光光度计,吸水纸,恒温箱,冰箱,酶标板(40孔或96孔),可调微量液体加样器(10μl,40μl,200μl,1000μl),带盖瓷盘(内铺湿纱布)。 3 试剂 (1) 包被缓冲液:称取1.5g Na2CO3, 2.93g NaHCO3, 0.2g NaN3(可不加), 用量筒加1 000 ml蒸馏水,pH为9.6. (2) 磷酸盐缓冲液(PBS):称取8.0g NaCl, 0.2g KH2PO4 , 2.96g Na2HPO4 ·12H2O,用量筒加1 000 ml蒸馏水,pH为7.5。 (3) 样品稀释液:100 ml PBS中加0.1 ml Tween-20,0.1g明胶(稍加热溶解)。 (4) 底物缓冲液:称取5.10g C6H8O7·H2O(柠檬酸), 18.43g Na2HPO4·12H2O,溶解定容至1 000ml,再加1 ml Tween-20,pH为5.0。 (5) 洗涤液:1000ml PBS加1mlTween-20。 (6) 终止液:2mol/L H2SO4。 (7)提取液:80%甲醇,内含1 mmol/L BHT(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为抗氧化剂,先用甲醇溶解BHT,在配成80%的浓度))。 (8)激素包被抗原、各激素抗体和标准物。 (9)酶标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传统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新公认的包括油菜素甾醇,还有独脚金甾醇、水杨酸、茉莉酸等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国际通用的是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 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生长素具有双重性,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2,4-D曾被用做选择性除草剂。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赤霉素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至今已发现的赤霉素(GA)达126种,按发现的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GA1,GA2,GA3,……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赤霉素分布在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如嫩叶、根尖、茎端、果实、种子等)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雄花的形成、单性结实、茎的延长、侧枝生长、种子发芽、果实生长等;抑制植物的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的形成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腺嘌呤结构,但也具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如二苯基脲(diphenyluea)。在园艺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激动素和6-苄基腺嘌呤,使用时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用清水稀释。激动素在酸液中易受破坏,配制时应加入少量的碱。 细胞分类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地上器官分化、侧芽发育、种子发芽、果实生长等;抑制不定根、侧根的形成;消除顶端优势、抑制器官衰老、增加坐果和改善果实品质等。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规范使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0352109.html,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规范使用 作者:王树平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30期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明确了哮喘的本质是一个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防治的重点放在气道抗炎(重点是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来,哮喘的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早在1995年,由美国国家卫生院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发表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就推荐推广应用吸入激素治疗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位,降低了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时的全身不良反应,且吸入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由于激素治疗对于基层医师来说是较为复杂的过程,而规范选择适应证、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及教育患者正确应用吸入装置共同决定了最终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就这些方面作出阐述。 推荐分阶梯治疗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地位显赫 以哮喘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治疗循环模式: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治疗并达到哮喘控制——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哮喘的治疗分为5步,从第2步到第5步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见表1),而在每一步中缓解药物都应按需使用,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在这5个阶梯的治疗方案中,吸入糖皮质激素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对未经治疗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先用第2步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治疗方案从第3步开始。如果使用一个联合吸人装置中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它可以用于缓解和控制2种用途。 吸入激素治疗哮喘的适应证 2级轻度持续哮喘症状每周≥1次,但每日2次,每周 提示当轻度持续哮喘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效不明显时,绝不可依靠增加剂量来改善 症状,而需采用联合用药: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B: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或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缓释茶碱吸入剂;或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白三烯调节剂。 3级中度持续哮喘如果哮喘症状较明显,病情较重,经检查确定为3级中度持续哮喘:每日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FEV,占预计值≥60%-79%,或PEF为60%~79%个人最佳值,PEF或FEV,变异率>30%,可选择吸人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 吸入激素的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

植物激素检测方法

植物激素检测方法 一、什么是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系列痕量有机化合物,它在植物的某一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个或一些部位,在极低的浓度下便可引发生理反应,几乎参与了调控植物从种子休眠、萌发、营养、生长和分化到生殖、成熟和衰老的每个生命过程,既可调控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又通过与植物所生存的外部环境互相作用调节其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调控如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等植物激素的代谢可显著地改良作物的株型结构和产量构成,从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G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油菜素甾醇类(brassinosteroids,BRs)、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及其甲酯(MeJA)、水杨酸类(salicylic acids,SA)、乙烯(ethylene)和多肽激素(peptide hormones)等。 二、检测方法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可以提供各种植物样品检测服务,中心是通过权威认证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后出具权威检测报告。 三、主要分析技术 1、生物鉴定法是一类经典的植物激素检测方法,它利用激素作用于植物的组织或器官时产生的特异性反应对植物激素进行测定。 2、免疫检测技术是测定植物激素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因此有较好的专一性。采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方法,即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其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 3、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能够对所分析样品进行准确、高灵敏度测量,但由于气相色谱对样品的特殊要求,使得待测组分需具有一定挥发性,因此在植物激素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需对样品进行衍生化。 4、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和高效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规范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规范?什么症状适合吸入性激素治疗? ?如何使用,剂量多大? ?疗程多长...... ICS 的特点是? 1. 又快又准 激素吸入后可迅速直接到达炎症部位局部,直接抑制与哮喘有关的炎症细胞,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黏液的清除,并降低气管高反应性。 吸入用药能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位,降低了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时的全身不良反应。 2. 老少皆宜 吸入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于 1995 年发表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开始推广应用 ICS 治疗哮喘。 ICS 的适应人群是? 经医师检查,确定为 2 级轻度持续哮喘: ?症状≥ 每周 1 次,但<每日 1 次,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 2 次,每月<每周 1 次; ?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 80% 或最大呼气流速(PEF)≥ 80% 个人最佳值; ?用力呼气流速(FEF)或 FEV1 变异率 20%-30%;

?或者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ICS 的种类、剂型、用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有: 1.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二丙酸倍氯米松为地塞米松的衍生物,为定量气雾剂,规格250 μg × 60 喷。 成人的常规维持剂量为每日吸 1~2 次,每次 1~2 喷。 病情严重者,起始剂量为每日 500~1000 μg,最大量每日不超过 1 mg,起效后逐渐减少到最小维持剂量。 2. 布地奈德(BUD) 有气雾剂和粉剂两种剂型,规格为: 气雾剂50 μg× 200 喷,200 μg ×100 喷; 干粉吸入剂100 μg × 200 吸,200 μg ×(100~200)吸。 成人气雾吸入布地奈德起始剂量为每日 400~1600 μg ,每日2 次,有效后减至最小维持量,通常为每日 400~800 μg ,每日2 次。 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较二丙酸倍氯米松强。 3. 丙酸氟替卡松(FP) 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有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丙酸氟替卡松+ 沙美特罗混合粉剂两种剂型。

激素的分类 (2)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表11-1): (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包括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松果体激素(褪黑色素为主)。 儿茶酚胺是指去甲肾上腺素(NAd)、肾上腺素(Ad)和多巴胺(DA)。这三种儿茶酚胺都是由酪氨酸结合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棗1,25-二羟维生素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此外,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之中,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主要在组织局部释放,可对局部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可将前列腺看作一组局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可分为三类: ①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aldosterone)和去氧皮质酮(desoxycortone, desoxycorticosterone)等。 ②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由束状带合成和分泌,有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皮质醇,又称氢皮质素或化合物F(compoundF)。)和可的松(cortisone)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调节。 ③性激素,由网状带所分泌。通常所指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后者。 促性腺激素(LH,FSH,HCG), 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吸入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治 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过敏免疫科李明华 ???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包括环索奈德、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已成为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首选治疗,也可以用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注、静脉给予、吸入给药、灌肠该药、外用等),但是无论何种途径给予糖皮质激素,其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副作用,医学家和药物学家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对糖皮质激素的结构和剂型进行改革,通过提高糖皮质激素的脂溶性、改良雾化技术(如spacer)和改进糖皮质 激素的吸入方法等,已经使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中的副作用大为降低。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相比,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已显著减少,但在较高浓度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吸入方法不当时(如不利用spacer进行吸入、吸入后不及时漱口或将漱口水吞咽等)仍然可发生某些轻微的全身副作用。此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还可造成某些轻微的局部副作用。如何避免或减轻这些全身或局部的副作用对保证病人和患儿能长期维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一旦确定病人和患儿需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应当根据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尽量选择局部抗炎活性强,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和副作用小的剂型,从目前对各种可供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种类的疗效/副作用比和治疗来看,环索奈德、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优于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和氟尼缩松。对于儿童而言,环索奈德和布地奈德对生长发育的副作用更少,应该作为儿童治疗的首选。由于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以呼吸道局部粘膜治疗为主,故局部副作用为主,而全身副作用较少。 吸入技术和装置可以明显影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别是全身生物利用度。在Spacer发明之前,通过定量揿压吸入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中有80-90%的沉积在口咽部,这些沉积在口咽部的糖皮质激素是引起局部副作用和吸收后引起全身副作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雾装置配合定量揿压吸入器吸入,已经显着地减少了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口腔内沉积量和吞咽剂量,?使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副作用进一步减少,大大地增加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 ??? ?? 一、全身副作用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全身的副作用和影响主要与是否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轴的功能有关,有无此抑制作用是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否可以造成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病人和患儿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关键。假如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将来即使控制了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也将出现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一样难以停药的情况;如果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或抑制

人教版必修3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章节检测

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向光性实验中在纸盒上打一个小孔的目的是 A.便于观察胚芽鞘生长 B.通风 C.形成单侧光 D.测量胚芽鞘的高度 2、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A.茎的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B.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C.茎的向光一侧温度高,生长快 D.茎的背光一侧温度高,生长快 3、正确反映一株白玉兰树上各部分生长素浓度大小的是 A.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B.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C.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D.顶芽>侧芽老根<分生区 4、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 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一面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5、飞行于太空中的宇宙飞船里,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方 向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上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6、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7、如右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 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2020年度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8 年修订版)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儿科呼吸领域专家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进行了再次修订,用以指导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家庭正确选择和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从而规范和完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以下为2018年修订版共识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内容。 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1、基本概念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采用吸入疗法时,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其中,直径1 ~ 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5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而<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 雾化吸入 ICS主要用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既可作为医院内缓解急性期发作的合并治疗手段,也适用于家庭的长期控制治疗。目前国内有三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 ICS 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BUD)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丙酸氟替卡松(FP)。布地奈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 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 ICS ;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定为妊娠安全分级为 B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也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可用于≤ 4 岁儿童的雾化 ICS。丙酸氟替卡松目前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ICS经吸入装置后,大部分停留于口咽部,仅有小部分沉积于肺内。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经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被吸收,经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血循环。吸入肺部的药物沉积在各级支气管而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直径< 2 μm 的药物颗粒可进入终末肺组织,透过气液屏障直接吸收进入血循环。故ICS潜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 分类 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常见剂型: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 依不同方法分类若按药物类别来划分,共可分为以下五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促性腺激

素类 3、甲状腺激素类: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类. 4、胰岛素类: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中效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类. 5、五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及类似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 其中,第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指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多种激素的总称。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面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左、右各一,重约5g,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肾上腺可划分为皮质部分与髓质部分。其中,皮质部分分泌三大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所以,男性也会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也会分泌雄性激素。分泌紊乱时,会导致第二性征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若按种类划分: (1)盐皮质激素:由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分泌,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故称盐皮质激素。较少用于药物。 (2)糖皮质激素类:由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应用较广。主要药物以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一般所说的“皮质激素”即指这一类。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比天然激素具有的抗炎作用更强,对水盐代谢影响更小的优点,因而在应用上更为重要。常用的药有泼尼松、氢化泼尼松和氟美松。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常有患者咨询一些关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 ICS)治疗哮喘的问题。譬如, ?什么症状适合吸入性激素治疗? ?如何使用,剂量多大? ?疗程多长...... 今天,就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相关问题叙述如下,供参考。 ICS 的特点是? 1. 又快又准 激素吸入后可迅速直接到达炎症部位局部,直接抑制与哮喘有关的炎症细胞,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黏液的清除,并降低气管高反应性。 吸入用药能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位,降低了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时的全身不良反应。 2. 老少皆宜 吸入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于 1995 年发表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开始推广应用 ICS 治疗哮喘。 ICS 的适应人群是? 经医师检查,确定为 2 级轻度持续哮喘:

?症状≥ 每周 1 次,但<每日 1 次,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 2 次,每月<每周 1 次; ?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 80% 或最大呼气流速(PEF)≥ 80% 个人最佳值; ?用力呼气流速(FEF)或 FEV1 变异率 20%-30%; ?或者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ICS 的种类、剂型、用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有: 1.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二丙酸倍氯米松为地塞米松的衍生物,为定量气雾剂,规格250 μg × 60 喷。 成人的常规维持剂量为每日吸 1~2 次,每次 1~2 喷。 病情严重者,起始剂量为每日 500~1000 μg,最大量每日不超过 1 mg,起效后逐渐减少到最小维持剂量。 2. 布地奈德(BUD) 有气雾剂和粉剂两种剂型,规格为: 气雾剂50 μg × 200 喷,200 μg ×100 喷; 干粉吸入剂100 μg × 200 吸,200 μg ×(100~200)吸。

植物激素测定方法述评_鲁哲

植物激素测定方法述评 鲁 哲,邹振华,路 婧,王若仲*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8) 摘 要:分析了传统植物激素测定的方法,提出了新的技术发展下,对植物激素快速、原位实时、高灵敏、高通量检测的必要性,对植物激素测定方法的前沿技术做出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植物激素测定技术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植物激素;测定方法;原位实时;生物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Q94-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11)05-0531-04 DOI:10.3969/j.issn.1001-5280.2011.05.28 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rmination of Phytohormones LU Zhe,ZOU Zhen-hua,LU Jing,WAN G Ruo-zhong* (Hunan Pr ov incial Key L abo rat or y o f Phyt ohor mo nes and G r ow th Develo pment, Hunan A g ricultural U niv ersit y,Chang sha,Hunan410128,China) Abstract:In this ar ticle,the tr aditional methods for deter mination o f phy toho rmo nes w er e analy zed,and the necessity of rapid,in situ real-t ime,hig h sensitivit y and hig h thro ughput detectio n of phy to ho rmo nes w as put fo rw ar ded under co nditio 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iques.A t the sam e time,the fr ontier techniques fo r det erminat ion of phy toho rmo nes w er e a nalyzed,and t 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determinatio n techniques o f phyt ohor mo nes w as discussed. Key words:P hyto hor mones;Det erminat ion metho d;Situ and r eal-time;Biosensor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物质。目前,植物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类(Auxins)、赤霉素类(GAs)、细胞分裂素类(CTKs)、脱落酸(abscisicacid,A BA)、乙烯(ethyne, ETH)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1]。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的微量信号分子,调节植物几乎所有的生长发育过程。长期以来,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直是生物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成果为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广泛使用,已成为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推动“绿色革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由于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一般每克植物组织鲜样中的含量为1~100ng),易被光解、热解和氧化,因此,如何对微量植物激素进行简便、快速和准确的定量分析,一直是植物激素研究领域的难题之一。近年 收稿日期:2011-03-23 作者简介:鲁 哲(1984-),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研条件创新专项重点项目(2010T Y1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143)。来,随着功能基因组学、代谢组学(m etabolom ics)等整体性“组学”方法的提出以及生物学研究对活细胞单分子行为测定的日益关注,对植物激素等重要代谢调节物的测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具有时空特异性,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和信号转导等前沿领域更是迫切需要对微量植物样品的超微量植物激素进行高灵敏、原位、实时测定。研究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特点及消长规律,目前常采用化学手段对内源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较差[3],而且无法对激素进行定位研究,因为许多激素引起的很多生理反应常发生在激素受体分布的细胞器内[2],因此对植物激素的高灵敏、高通量、原位实时测定新技术提出了迫切要求。 传统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方法主要有以早期简单的小麦胚芽鞘切段伸长法为代表的生物测定法[4]、以气相色谱法[5](Gas Chro matography,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6](Hig h Performance Liquid Chr omatogr aphy,HPLC)为代表的理化测定法,及以酶联免疫吸附法[7](Enzy 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s,ELISA)为代表的免疫测定法。传统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分别进行评述。

4知识讲解_激素调节(一)激素种类

激素调节(一):激素种类 【学习目标】 1、分析并了解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培养科学实验的分析推理能力。 2、明确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和作用(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中的实验设计 (1)两个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都遵循实验的科学原则: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 要点二、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导管,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如胰腺的外分泌部、唾液腺、汗腺等。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的器官并在那里发挥效应,如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还有甲状腺、垂体等。 要点诠释: (1) 动物激素指由内分泌腺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动物的激素是由特殊的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并分泌的。这些细胞叫做内分泌细胞,它们往往聚集形成器官,我们称之为内分泌腺,例如肾上腺和甲状腺等。 (2)消化系统中分泌唾液的唾液腺不是内分泌腺,而是外分泌腺的一种。外分泌腺有很多种,比如汗腺分泌汗液、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等,被分泌的物质通过外分泌腺的管道排出;与外分泌腺不同的是,内分泌腺没有管道,分泌的激素直接通过体液进入血液循环,在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3)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很多器官比较复杂,既有内分泌腺的功能,又有外分泌腺的功能。比如胰腺可以分泌至少两种激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而,内分泌细胞只占胰腺总细胞的1%一2%,剩下的细胞都是具有外分泌功能的细胞,通过胰管把分泌的消化酶导入小肠。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植物激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第22卷 第1期2010年1月 Vol. 22, No. 1 Jan., 2010 文章编号 :1004-0374(2010)01-0036-09 收稿日期:2009-08-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717002; 20805001)*通讯作者: E-mail: yu.bai@https://www.360docs.net/doc/b110352109.html, 植物激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白 玉,杜甫佑,白 玉*,刘虎威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系列痕量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过程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超微定量及原位测定技术仍是制约植物激素研究的瓶颈问题之一。该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茉莉酸及其甲酯、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和多肽激素等植物激素分析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植物激素超微量、高灵敏检测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关键词:植物激素;分析检测;进展 中图分类号:Q946.855;Q94-334 文献标识码:A Recent development in determination of plant hormones BAI Yu, DU Fu-you, BAI Yu*, LIU Hu-we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Phytohormones, a series of trace organic compounds synthesized in plan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 The ultrasensitive and in-situ detection of phytohormones has been a crucial issue in the plant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present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determina-tion of jasmonic acid, methyl jasmonate, abscisic acid, auxin, gibberellin and peptide hormones, an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in this topic. Key words: phytohormones; determination; progress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系列痕量有机化合物,它在植物的某一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个或一些部位,在极低的浓度下便可引发生理反应,几乎参与了调控植物从种子休眠、萌发、营养、生长和分化到生殖、成熟和衰老的每个生命过程,既可调控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又通过与植物所生存的外部环境互相作用调节其对环境的适应[1, 2]。通过调控如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等植物激素的代谢可显著地改良作物的株型结构和产量构成,从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4]。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国家粮食发展需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在植物激素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知识积累和坚实的工作基础,在1997年启动了“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重大研究计划,其中“植物激素成分分析、超微定量检测和原位检测”成为该重大研究计划中的六个核 心科学问题之一[5]。 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a u x i n )、赤霉素(gibberellin, G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油菜素甾醇类(brassinosteroids,BRs)、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及其甲酯(MeJA)、水杨酸类(salicylic acids, SA)、乙烯(ethylene)和多肽激素(peptide hormones)等,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低(通常在ng/g ,甚至pg/g 水平上),且周围共存的基体成分非常复杂,几乎不可能同时分析所有植物激素[6, 7]。此外,多数植物激素的性质不稳定,对温度等外界条件敏感,在各器官中呈现一定的动态分布。因此,如何精确可靠地对超微量的植物激

激素分泌的调节;动物激素的种类、作用和特点

第5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考点一动物激素的种类、作用及特点 【知识梳理】 1. 促胰液素的发现 (1)写出序号代表的物质或结构 ①,②,③。 (2)参与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2. 激素调节:由(或细胞)分泌的进行的调节。 3. 激素调节的特点 (1);(2)通过运输;(3)作用于。 4.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给人工养殖的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的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 (2)让蝌蚪发育为一只小青蛙的原理: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3)阉割催肥的原理:割除牲畜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易驯养,利育肥。 (4)给牲畜注射生长激素以促进生长,缩短生长周期。 【思维辨析】 1.判断下列有关激素的种类、作用等叙述的正误。 (1)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 (2)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3)人在恐惧、紧时,在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故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4)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促性腺激素。() 2.补充完整下表中人体中重要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激素名称靶器官(或靶细胞) 甲状腺激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胰岛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 【深化探究】 1. 常见动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 激素的化学本质 (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 【命题视角】 1.关于人体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 2.(2015·全国卷Ⅱ)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总结作者226例哮喘治疗资料,参考相关文献,综述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的剂量调整、吸入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用于支气管哮喘长期坚持者(5年以上)临床控制较好。结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长期坚持临床控制较好。 关键词:吸入;糖皮质激素;哮喘;治疗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1]。又由于其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阻止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反应,增强平滑肌β2受体的反应性,又是当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2]。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edcorticosteroids,ICS)通过吸入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靶器官,所需剂量小,药物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入血,大部分被肝脏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因此,ICS已成为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1]。 1 常用药物及剂型 1.1 常用药物 一代产品二丙酸倍氯米松(BDP)、二代产品布地奈德(BUD)、三代产品丙酸氟替卡松(FP)以及新型产品环索奈德(CIC)等。 1.2 吸入制剂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剂型 (1)原液如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 (2)气雾剂为手控定量气雾剂,如:①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必可酮); ②布地奈德气雾剂(英福美、普米克);③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辅舒酮)等。 (3)粉剂,如:①二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必酮碟);②布地奈德粉剂(普米克都保);③复方制剂如丙酸氟替松/沙美特罗混合粉剂(舒利迭),使用时注意选用不同的剂量组合(如50/100μg,50/250μg,50/500μg);布地奈德粉剂/福莫特罗粉剂混合制剂(信必可)。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配伍合理,应用方便,减少病人操作麻烦,病人依从性高,容易长期坚持。研究认为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激素受体的兴奋性,可以预激活激素受体,增强其对激素的敏感性从而使抗炎活性大大增加而使临床疗效倍增[3,4],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2 吸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