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安西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安西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安西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王亮,杨增武,陶金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甘肃酒泉736100)

摘要: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其荒漠生态系统在整个古地中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保护区建区二十多年来,在建设与发展中还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经费不足、超载放牧、矿产资源开发严重、移民工程无序、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

关键词:保护现状;对策;安西自然保护区

The status of protection and discuss measures of Anx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ANG Liang,YANG Zeng-wu,TAO Jin-ding(Administration Divisio of Anxi Extra-arid Desert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ansu,Zhangye736100,China)

Abstract:The Anxi Desert National Reserve locates northwest of Gansu province.Its desert ecosystem is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in the entire ancient Mediterranean region.Since more than20years,there have been many problems of the reserve established,such as distempered administration,imperfect system,weak technology force,lack of funds,out-of-order resettlement project,excessive exploitative groundwater,over-grazing,over exploitative mineral resources,etc.For the above,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future.

Key words:statu for protection;strategy;Anx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0.8×106ha,是全国第十大自然保护区(1991),错综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当地掠夺式的开发,加之生态大环境的自然演替和荒漠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尤其是国家级保护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因此,摸清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保护对策,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境内,保护区南片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均在1300米以上,该区主体是走廊平原,疏勒河出口构成大型三角洲,地势平坦,为地下水溢水带,沼泽广布。保护区北片总地形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均在1800米以上。星星峡东山和红石山西部石低山丘陵和剥蚀准平原地型,低山丘陵地型和山前冲积平原三种地貌单原组成。1.2生物资源概况

保护区内地形、气候、水、土壤等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性比较高。有砾石荒漠植被、低湿地盐生草甸植被、沼泽植被、盐土植被、沙质荒漠植被、森林植被等。区内草场资源有两大类,一是荒漠植物草场,一类是湿生性植物草场[1]。

动物群属湿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其基本特征是两栖类种类与数量均少,爬行类,尤其是适应荒漠、半荒漠环境的蜥蜴类种类多,种群繁盛。鸟的种类相对较少,一些种类个体数量较丰富。兽类以啮齿类为昌盛,种类和种群数量均多。有山地动物群、砾石戈壁动物群、沙漠动物群、草甸草原动物群、集水区湿地动物群、村庄-农田动物群等[2]。

1.3管理现状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6月,1992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环保系统自然保护区。一九九三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接纳为首批网络成员,一九九四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确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荒漠生态系统重要保护点。其荒漠生态系统在整个古地中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区二十多年来,经过严格有效且科学合理的管理,区内各种自然资源得到明显的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一些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得以增加,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2存在的问题

2.1保护区自身建设缺乏科学性

2.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瓜州县草原工作站、草原监理站还挂靠在保护区管理处,实际上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行政、业务归属不统一。保护区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不够具体,系统性不强,有些规定不能具体执行或执行不彻底,如缺乏激励机制,无明确的奖惩制度,缺乏监督评估机制等。

2.1.2人员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和管理人才

保护区面积之大,人员编制仅18人,基层管护人员偏少,人均管护面积120万亩,工作难度加大。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向老年化,又缺乏各层次及专业知识培训。除自身引进人才机制不力外,由于保护区地处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待遇又低,很难留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2.2人为活动致使保护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2.1草原严重超载

保护区所处的瓜州县是半农半牧县,牧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来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当地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目前有大小牲畜1.2万头(只),其中缓冲区内有0.4万头(只),草原严重超载[3]。且由于近年的连续干旱,草原面积减少,草原三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No.5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61·

文章编号:1003-7853(2010)05-0061-02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支撑项目(2007BAC03A02-06-02)

2.2.2开矿活动无序进行

由于保护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金、铁、铜、锰等矿产资源,随着当地县上发展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保护区内各类矿业开发活动日趋增多,对区内野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未经严格科学论证和履行必要审批手续,在保护区内进行开发,破坏生态系统,造成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恶化,严重干扰了其正常栖息繁衍,加速了濒危物种的灭绝,严重削弱了保护区的功能。

2.2.3移民工程猖獗

据有关资料显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地全县人口2.64万人,耕地8.32万亩,有优质草甸和湿地92万亩。截止2008年,当地人口猛增到15.8万人,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人口增长65.7%,耕地剧增到61.3万亩。大量的移民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境内许多野生植被日益枯萎,草场和湿地锐减,特别是保护区境内的布隆吉乡、锁阳城镇桥子村地下水位的下降,已影响到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使保护区荒漠化、沙漠化状况呈扩大趋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2.4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利用

区域内农业灌溉地表水主要是疏勒河和榆林河两条内陆河,由于近几年来降雨量逐年减少,气候逐渐变暖,地表水径流量逐年下降,农业灌溉所用地下水量逐年呈上升趋势,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监测数据反映,仅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保护区青山子牧场一带地下水位急骤下降8cm。从而造成植物面积减少、植被覆盖度下降、植物群落类型减少、动物种群数量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3保护对策

3.1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3.1.1健全管理机构

抓紧理顺保护区管理体制,行政业务统一由省环保厅来领导和管理。县草原工作站、草原监理站交给当地政府,划清职能权限。

3.1.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保护区职能,根据工作的需要,配齐工作人员。优先配备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解决资源管护力量薄弱的问题。通过项目实施的途径,直接聘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来保护区工作。

3.1.3增加资金投入

通过吸纳社会资金,争取国家、各级政府的投入和社会、NGO 援助等渠道,积极争取保护区生物多样保护建设资金,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拓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融资渠道[6]。落实管护人员经费,使得管护人员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动力,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3.2建立社区共管体制

3.2.1与社区居民利益共享

尊重社区权利,与社区分享利益。对保护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和牧场等,应尊重其所有者受益的原则,与社区分享利益,帮助社区经济发展。尊重社区的权利,认真听取社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区的管理目标。3.2.2建立社区管理专设机构

在保护区管理处设社区管理科,是解决社区与保护区冲突的必要手段。其工作职能就是帮助社区经济发展,解决社区居民提出的具体要求,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5]。同时,在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应建立联合共管委员会。委员会任务是共同商议确定保护区划界、分区和发展规划,协调保护区和社区的民事或经济纠纷,草原防火、联合保护。成员由县、乡政府和保护区管理层、村民委员会、部分德高望重的村民等组成。

3.3坚决停止建设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

首先,坚决遏制继续移民、垦荒,杜绝人为活动对保护区影响。其次,有关部门严把项目论证审批关,凡新上项目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坚决不予审批,确保不再造成新的生态破坏[7]。第三,疏勒河上游向保护区无偿足量配放生态用水。同时,为移民区无偿配放土地改造冲洗盐碱地用水,加快区域生态恢复和移民区的土地改良进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4结语

安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以下保护对策:提高认识,加强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创新的发展模式;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把保护区的成果和问题总结出来,引起政府的重视,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在保护的前提下,主动支持和参与社区经济发展,促进社区群众参与保护区工作;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保护自然、保护资源的积极性。

严格控制区内人为活动,加大执法力度,适当发展生态建设工程,争取生态用水;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尽快制定保护区濒危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对策,为保护区域内濒危物种做好拯救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甘肃省草原总站,甘肃草地资源,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刘廼发,宁瑞栋等.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林业出社,1998.09

[3]安西县草原工作站.安西县草原调查总结报告.内部资料,2001.

[4]黄大粲,甘肃植被.甘肃科技出版社,1997.

[5]王德艺,李东义.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1997,5(1):49~53.

[6]余久华,吴丽芳.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生态学杂志,2003,22(4):22~27.

[7]蒋明康,吴小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1~4.

作者简介:王亮(1985~),男,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及气候变化。

(2010-10-11收稿X编辑)

·62·王亮安西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调整,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第六条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第七条主要保护对象属于下列情况的,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 (一)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 (二)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自然遗迹,且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第八条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 建设单位应当开展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 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第九条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应事先征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或更改名称,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抄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

附件2 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淡水) 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 (试行) 1 总论 1.1 任务由来与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2.2 技术规范 1.2.3 技术文件 1.3 评价标准 完整列出专题报告编制过程中依据的相关评价标准和重要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评价标准应满足保护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相应等级。《渔业水质标准》中有规范的水质指标,按《渔业水质标准》执行,《渔业水质标准》中未规定的水质指标,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类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分级的水质指标,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执行。以上标准未规定的水质指标,按保护区相应水质指标本底值的要求执行。 1.4 评价内容 1.4.1 原则上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涉水部分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影响的全部范围和时段。要特别关注保护区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敏感目标和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敏感时段。 1.4.2重点应关注建设项目在其施工期和运行期,对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的物种资源、种群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等方面的影响。 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阐明项目由来和意义、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与投资规模(扩建项目说明原有规模),工程组成、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基本情况。 2.2 工程设计方案 详细描述建设方案(工程位置图、平面布置)、工程建设方案(含方案比选结果)、设计参数等,重点描述水工构筑物(规模、结构方案等)、工程量等。 2.3 配套工程 2.4 技术经济指标(可选) 2.5 工程方案 包括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及工艺、施工方案、主要工程量、施工时序、进度安排,以及营运期运行方案等。 2.6 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2.6.1 与国家法律、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2.6.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识别

最新整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四川,我们游览了天府之国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它距成都100多公里,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邓睐山脉东坡,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块高山深谷地带,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地理环境特殊,海拔最高6250米,最低1150米。这里地势起伏错落,森林覆盖率高,常年只有春、秋、冬三季而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5℃。天然的温暖湿润条件,为种类繁多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是保护珍稀物种及高山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保 护区面积达20**,卧龙保护区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目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绿尾虹雉、洪桐、水青、连香、红豆杉等物种。卧龙保护区的自然景观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每年吸引了

无数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 目前卧龙自然保护区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中华大熊猫园、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英雄沟、银厂沟等。保护区内分布着100余只野生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使其以熊猫之乡享誉中外。1981年 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合作,在卧龙建立了全世界惟一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设有六个实验室、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小熊猫生态馆和世界最大的熊猫圈养场。其大熊猫幼仔的出生率、存活率世界领先。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将这里的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作为中外合作进行大熊猫的生态观察研究的基地,中外专家可日夜在此观察大熊猫的活动,并把最新科研成果通报给世界各国。卧龙的科学研究颇有成效,已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并在中外自然保护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享有较高声誉。 国家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非常重视,多位领导人曾先后来保护区视察。这里还多次接待过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官员。 大熊猫概况 各位游客,众所周知,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而

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环境保护部函 环函[2009]195号 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海洋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现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导则函 附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制订本导则。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参照执行。 一、目标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明确,资源本底清楚,管护设施完备,管理队伍专业,管理制度健全,规划科学合理,社区协调发展,资源管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二、规范化建设 (一)总体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建设内容和规模应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面积大小、保护对象特征以及管理目标相适应,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不得盲目求大、求全、求高档。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应同当地的自然景观和谐一致,并体现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区内的供电等线路应尽量地下铺设。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设施设备,不得重复建设。管护、科研、宣教、办公设施尽可能集中建设,并兼顾各项功能。 自然保护区内建设动物救护站(中心、点)、珍稀植物繁育场圃、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设项目以及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的,应进行科学论证。 自然保护区各项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保护区应在办公用房、保护管理站(点)、界碑界桩、宣传牌等位置尽可能使用自然保护区区徽。 (二)管护设施建设 1、保护管理站(点)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保护管理站(点)。 保护管理站(点)数量及其管理范围应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控制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到达保护区内主要人为活动区域。 保护管理站(点)的设置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保护管理任务、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人为活动特别是居民点的分布状况确定。 保护管理站(点)应当建立在居民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及人员和车(船)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或其他要塞处。 单个保护管理站的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300m2,配备办公、消防、野外调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及必要的生活设施设备。 在进出保护区的重要路口和要塞处可设立保护管理点(哨卡、检查站等),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80m2。

自然保护区评估办法

附件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项目赋分表(试行) (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分值) 评估要素赋分评估项目赋分项目状况赋分 管理基础(42)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8)1、科室设置满足各项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50% 2、科室设置不全,但能满足主要管护业务需要,专业技术人 3、同2,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30%以下。(3) 4、尚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0) 2、运行经费保障程度(4)1、保障程度较好。(4) 2、基本有保障。(3) 3、无保障。(1) 4、无经费。(0) 3、管护设施(8)1、各项设施完备,能满足工作需要。(8) 2、基本完备,可保障主要管护任务的需要。(5) 3、有部分设施,完成主要管护任务存在一定困难。(3) 4、因无基本设施不能开展有效的管护工作。(0) 4、面积及功能区适宜性(3)1、面积适宜,分区合理。(3) 2、同1,但包含较多社区。(2) 3、面积过大或过小,管理上困难。(1) 4、面积过大,包含社区太多。(0) 5、范围界线与土地权属(3)1、范围界线、土地权属清楚。(3) 2、同1,但部分地段、地块尚不清楚。(2) 3、存在较大纠纷。(1) 4、未具体划界。(0) 6、管理目标与规划计划(8)1、管理目标明确,规划合理,年度计划完成好。(8) 2、同1,但规划或计划内容与管理目标不相符。(5) 3、管理目标不明确,(3) 4、管理目标与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不同。(0) 7、法制建设与执行情况(8)1、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并依法进行管理(8) 2、没有该保护区专门法规,但仍能依法管理。(5) 3、同2,但违法活动未得到有效查处。(3) 4、管理机构本身存在违法情况。(0) 管理进展(58)8、资源本底(4)1、出版了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并不断有新的发现。(4) 2、开展过综合科学考察,主要情况清楚。(3) 3、开展过单项调查,主要情况尚不够清楚。(1) 4、未进行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调查。(0) 9、日常管护(8)1、有效,管护上未出现问题。(8) 2、比较有效,管护上未出现大的问题。(5) 3、基本有效,未出现社会影响极坏的管护性问题。(3) 4、管护无效。(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 简介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

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 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

广元导游词

广元导游词 广元皇泽寺导游词刻造像,广政碑,近代的红军碑林等特定的历史原因,赋予了皇泽寺的多重历史文化积淀,加之近代文物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皇泽寺更加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游客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历史的伟大和壮烈女皇真容地——则天殿二是石像作比丘尼装扮”真容石刻造像”的右侧,陈列了这样一块碑——广政碑此碑是1954年,皇泽寺门口修宝成铁路(现铁路己迁)时出土的碑刻所镌刻时间是”广政二十二年”,即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年间,为公元959年所刻碑首额作”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虞所立全文29行,每行29字,骈体文,文中凡遇”后”、”天后”,必提行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至尊崇此碑是研究”皇泽寺”历史较早的实物资料(material),也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证据要点有二,一是因为此碑上己明确写着”皇泽寺”,这个名称,比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要早120余年;二是碑文说”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句,表明武则天是在其父亲任利州(广元)都督期间,生于广元碑文还记载了唐五代时期,武则天已被当地人当作神明膜拜,一遇灾事?”军民祈祷于天后之庙,无不响应”以及当时建寺规模、庙产等情况后来,祈求武后赐福这样一种民间的自发祭祖活动,演变为

在武则天生日那天的”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的广元民俗,也是广元现在每年9月1目的”女儿节”的由来皇泽寺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分布在寺内西山东壁脚下崖面上,寺内造像大小窟龛54个,造像1203躯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盛于初、盛唐时期,唐以后基本逐渐成为武后专祭祖庙,不再继续开龛造像”中心柱窟”亦称支提式窟,位于大佛楼中层南侧,编号45号,开凿于北魏晚期,初唐略有改雕,是皇泽寺现存最早的一窟此窟前凿方形窟门,平顶略弧,深米,宽米,窟中央凿中心方柱直通窟顶,窟室三壁开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顶雕七佛八飞天,大拿侧下各开一小金,龛中凿一佛二弟子像三壁上部平面处浮雕千佛,中心桂由塔基、身、顶三部分组成第一、二层四面各凿一龛,拿中雕一佛二菩萨三尊像广元线goodafternoon,ladiesandgentlemen:mayIhaveyourattent ionplease?Afterleaving德阳cityfor30minutes,nowwearein绵竹area,绵竹countyhasa2000yearhistoryofwinemaking,itiswellknown fortheproductionof剑南春liquor,whichwasputonthelistofchina’stop10famousliquorsin1979,,inthe唐dynasty,awinenamed剑南之烧春wasproducedinthisarea,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自然保护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固定经费”指行政事业性经费和管护经费等具有固定来源的经费。 五、“基础设施概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现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重要仪器设备的情况。 六、“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科学研究概况”主要包括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七、“功能区调整后土地权属状况”是指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后,其土地权属、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变化状况及是否存在新的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八、“功能区调整后管理协调状况”包括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变化后的区内是否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九、“功能区调整后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区调整前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变化对比以及概况、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内容。 十、“功能区调整后自然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及其评价”指范围调整前后自然保护区内社会经济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口分布、密度、民族状况、主要生产方式; 2.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及运输等情况; 3.土地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状况; 4.与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关系; 5.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对保护对象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5篇(一) 大熊猫是人见人爱的珍稀动物,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亦是和平友好的象征。成都所属的崇州、都江堰、大邑、彭州、邛崃市县等均有大熊猫出没。我国80%以上的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境内。 成都得天独厚,因拥有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宝贵资源而名扬四海。众多中外宾客,非常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往往专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一睹大熊猫风采为快。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位于成

都北郊斧头山,距市区10公里,占地面积540亩,是大熊猫异地保护的重要场所。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和灌木,该基地正在计划扩展3000亩土地,建成模拟的大熊猫野外栖息环境的半野生放养区,为最终将大熊猫送到大自然作好准备。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现汇集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专 家和技术人员,并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设备,与国际、国内不少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保持着横向、纵向的交流与合作。多年来在有关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共向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申请研究课题50多项,从1980年至今共获国家、省、市及部委级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四十多项,其中,"大熊猫DnA指纹探针研制及DnA提取方法的建立"、"大熊猫双胞胎育幼研究"及"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原及防治研究"等项目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又建成了"成都濒危野生动物繁殖与遗传开放实验室",汇集有关专家,重点开展繁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

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

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一2015,31(6):796-801Journalof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 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 周大庆,夏一欣,张昊楠,钱者东,王一智,蒋明康①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一210042) 摘要:基于1458个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资料二总体规划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建立自然植被就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查明了保护空缺三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二较好保护二一般保护二较少保护二保护状况不明二未受保护和不予评价7个等级三评价结果显示,全国583种自然植被类型中,不予评价的有4种三受评的579种中,522种已经受到不同程度保护三有效保护的自然植被有58种,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9%;较好保护二一般保护和较少保护的自然植被分别有154二110和200种,分别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26 4%二18 9%和34 3%三另外,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包括保护状况不明和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分别有38和19种,两者合计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8%三总体来说,我国绝大部分自然植被已得到就地保护,但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于存在保护空缺的植被类型,亟须加强调查研究以确定其位置二范围和保护价值等,并通过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网络将其纳入自然保护体系内三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群系;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就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X36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796-06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2 EvaluationoftheStatusQuoof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ZHOUDa?qing,XIAXin,ZHANGHao?nan,QIANZhe?dong,WANGZhi,JIANGMing?kang(Nanj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Nanjing210042,China) Abstract:Basedonthedataoffieldsurveysof1458naturereserves,generalplanningandrelatedopenlypublishedliter?ature,an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evaluationindexsystemwasestablished;statusquoofthein?situconserva?tionwasanalyzed;gapsintheprotectionofnaturalvegetationweredetermined.Inlinewiththeevaluationindexsystem,the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wasdividedinto7levels,thatis, EffectivelyProtected , WellPro?tected , ModeratelyProtected , LessProtected , StatusUnknown , NotProtected ,and NotEvaluated .Amongthe583types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4werenotevaluatedand579wereevaluated.Amongthe579,522wereprotectedtovaryingextent.Amongthe522typesofvegetation,58weresortedinto EffectivelyProtected ,154into WellProtected ,110into ModeratelyProtected ,and200into LessProtected ,accountingfor9 9%,26 4%,18 9%and34 3%,respectively,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Besides,gapsstillexistedinconservation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referringtothetwotypes,i.e., StatusUnknown and NotProtected ,which,together,accountedfor9 8%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Generallyspeaking,mostofthenaturalvegetationhavebeenputunderin?situprotectioninChina,buttheconservationneedstobefurtherintensified.Regardingtotheprotectiongaps,itissuggestedthatmorestudiesshouldbedonetodeterminetheirlocations,areasandconservationvalues,andfur?thertoconsummatethenaturereservenetworksoastotimelyincludethoseinthegapintothenaturereservenetworkofChina. Keywords:naturereserve;formations;ecosystem;protectiongaps;in?situconservation 收稿日期:2015-09-10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专项(HBSY0915);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STSN-7)①通信作者E?mail:jmk@nies.org 一一植被是自然界各类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植被开展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3-18三‘中国植被“依据植被的种类组成二外貌结构二生态地理特征和动态特征等特点,将我国的自然植被划分为29个植被型,583个群系[1]157-697三我国自然植被受到诸多威胁,除自然和气候等原因以外,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产生了深刻影响三因此,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极为迫切三 由于植被的地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立各种类型的保护地是植被保护的唯一途径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自然植被保护的最主要途径三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201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自然保护区请输入关键字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0941338.html,/2018-06-09来源:野协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5月·474处) 北京市(2个)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个)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个)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个)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 内蒙古自治区(29个)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个)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 吉林省(24个)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头道松花江上游、甑峰岭 黑龙江省(49个)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区、平顶山、乌马河紫貂、岭峰、黑瞎子岛、七星砬子东北虎、仙洞山梅花鹿、朗乡、细鳞河 上海市(2个)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个) 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泗洪洪泽湖湿地 浙江省(11个) 临安清凉峰、浙江天目山、象山韭山列岛、南麂列岛、乌岩岭、长兴地质遗迹、大盘山、古田山、浙江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安吉小鲵 安徽省(8家) 古井园、铜陵淡水豚、鹞落坪、古牛绛、金寨天马、升金湖、安徽扬子鳄、安徽清凉峰 福建省(17个) 峨嵋峰、闽江河口湿地、茫荡山、汀江源、雄江黄楮林、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漳江口红树林、虎伯寮、福建武夷山、梅花山、梁野山 江西省(16个) 婺源森林鸟类、铜钹山、赣江源、庐山、齐云山、阳际峰、鄱阳湖南矶湿地、鄱阳湖候鸟、桃红岭梅花鹿、九连山、井冈山、官山、江西九岭山、江西马头山、江西武夷山、南风面 山东省(7个) 马山、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山旺古生物化石、荣成大天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 河南省(13个) 高乐山、大别山、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 湖北省(22个) 巴东金丝猴、洪湖、南河、大别山、十八里长峡、堵河源、木林子、咸丰忠建河大鲵、赛武当、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龙感湖、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长阳崩尖子、大老岭、五道峡 湖南省(23个) 西洞庭湖、九嶷山、金童山、东安舜皇山、白云山、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湖南舜皇山、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六步溪、莽山、八面山、阳明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高望界、小溪

景点导游词

十里画廊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是特级防火区,所以请您不要在观光电车上吸烟。同时,请您爱护景区环境和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不要往车厢外扔果壳、纸屑等垃圾,也不要把头手伸出电车外观景拍照。谢谢您的配合。 景点名称:寿星迎宾 游客朋友,十里画廊五步一大景,三步一小景,许多奇峰异石酷似人像。您看,在左前方有两座小一点的石峰,其中一座恰似一位百岁老人的头像,另外一座像一只他举起的左手。老寿星五官分明,蓄着短发,浓眉亮眼,大鼻长顺,宽额坠耳,笑容可掬。仔细一看,此刻他正高举左手向我们招手致意,欢迎我们大家的到来。左前方,寿星迎宾。 十里画廊峰峰相依,层层相迭,气势宏伟,锦绣峥嵘。万山丛中,一年四季林木葱茏,色彩绚丽。峡谷两岸,年年月月野花飘香,彩蝶飞舞。放眼望去,恰似一幅蜿蜒十里的自然山水画,故名十里画廊。 景点名称:食指峰 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边,溪流对岸有一根孤立细小的石峰,将石峰下面的整体连起来看,就好像一只右手四指弯曲握紧,独独伸出食指,我们叫它“食指峰”,又叫“一指峰”。您看,这根“食指”的指节轮廓特别分明,指甲尖尖细细,十分形象。正左方,食指峰。 景点名称:顶天楼 我们张家界有一句民谣说:十里画廊有座“顶天楼”,一头插进云里头。在溪流对岸,那座直耸云霄的石峰,就叫做“顶天楼”。“楼上”山石草木灵气十足,每当春雨来时,一片绿色,到处都是苍翠欲滴。“顶天楼”上层层叠叠,绿树缠绕,层次分明,细细数来,竟有九层之多,所以我们又叫它“九重转阁楼”。我们坐在观光电车上仰望它,随着电车的前进,“顶天楼”在您的视线之中好像越长越高,您体会到这种感觉了吗?正左方,顶天楼。 景点名称:向王观书 请大家抬起头来,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座巨大的石峰,旁边有一座小石峰紧紧相连,两座石峰连在一起,就像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传说这就是我们土家族历史上最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向王天子向大坤,正在这里研读兵书,所以这处景点叫做“向王观书”。正前方,向王观书。 景点名称:海螺峰 游客朋友们,溪流的尽头,峡谷的正前方有一座高达百米的石峰,两头小,中间大,状如一只海螺,我们叫它“海螺峰”。相传它是土家族农民起义领袖向王天子用来号令三军、催军杀敌的号角。当然,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向王天子

中国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中国26个“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名录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

四川四姑娘山导游词5篇

四川四姑娘山导游词5篇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距成都220公里。四姑娘山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之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四姑娘山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女士们、先生们: 沿着岷江,我们且行且看。让我们先将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封存在记忆中,一起来揭开天府之国目前还鲜为人知的又一层面纱,可好? 多少次我们带着旅行团沿着这条深沟直奔主题,从奔腾咆哮的岷江中游开始我们的逆流而上,岷江就这样在我们的眼前,时而温存,时而暴躁,直到我们冲上贡杠岭,捏住它的源头。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我们着实难以将那源泉与眼前的江涛混为一谈,就着眼前这股雄浑的江水,你能设想出那源头纤细、柔弱的曲线吗? 多少次我们带着旅行团就从这条公路上飞奔而过,我们追随着美,遵循着广告的宣传,飞奔九寨沟、黄龙,去品赏那令人晕眩的景致。在绿影、青山、碧水、蓝天的仙境里面,我们常常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满足感,发出极限的赞叹。直到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带团去四姑娘山以后,才渐渐品出了山水之美的多元性。美的层次感是如此的鲜明和不可比拟。拿九寨沟和四姑娘山相比是不明智的。就像不能

将维纳斯与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相比一样。美是美人们的共性,而韵味则蕴含着太大的学问了。 你看,我这张嘴,这真叫环顾左右而言他。好了,话分两头,我们现在走进了我国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卧龙沟。群山涌翠,一路清新,优美的风光想是已让各位感到了大自然魅力的吸引,急于观赏这梦寐以求的大熊猫家园。很抱歉,在我们的行程计划中,卧龙保护区的参观游览是安排在返程的时候,今天只停车进餐,餐后继续向四姑娘山景区迸发。这里还是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四姑娘山,至于卧龙的情况也就只好容当后表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四姑娘山奇特的山形地势。在中国"三级台地"的地理构造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峙西方。当它急剧下行迈向第二台地的时候,在其东南边缘剧烈沉降,形成了罕见的深切峡谷地带。美丽的四姑娘山就位于这种大起大落的峡谷之中。她的峰谷落差多数在3000米以上,从终年积雪的冰川奇峰,到森林草甸湖泊溪流,奇特的地质构造,使这里成了山峰的博览会,沟壑的陈列馆。 今天我们不再放弃多数游客与之擦肩而过的机会,我也有机会陪同大家去品味这一方奇异的风光。 女士们、先生们,在我们国家不胜枚举的风光胜地,往往都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当大自然的美使人心醉神迷的时候,人们常会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创造一个个神奇的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林河流美的寄托、道德的升华和正义的伸张。四姑娘山当然也不能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