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展望

认知结构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展望
认知结构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展望

2011年11月科教纵横

新疆地域广阔,文化丰富多彩。在教学中引用新疆的元素进行创作,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中国三部史诗中有两部源自新疆,《玛纳斯》和《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一部英雄史诗,他们为了本民族同胞的自由幸福,不惜与侵略者斗争。《江格尔》是蒙古人的英雄赞歌,是卫拉特蒙古人文化的宝库,也是蒙古人不畏艰难困苦的民族性格的鲜明写照。教学中学生依据这些史诗进行剧本创作。利用优秀本土影片中的经典形象,如《库尔班大叔进京》中的人物进行动漫人物设定。通过和当地文化结合进行教学,把地方文化融入到创作中,学生把地域文化进行梳理,不仅使学生从文化知识到专业技术的掌握上都能得到较好的提高。从周围熟悉的事件出发节省了大量的收集资料的时间,学生也有兴趣进行学习,能把新疆的本土文化在学习中发挥出来更是其对动漫事物认知更加具体。

我们的教育应该改革,教学要变幻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教材配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资源要严格筛选,引用实例教学最好是贴近实践工作岗的。新疆动漫教育应该在技能教育上有所侧重,动漫专业涵盖的学科广,完整的学科学习全面的精通掌握每一细节在短短的时间内是做不到的,专业上很难面面俱到。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可以根据制作流程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应该在实践中融入,实践后及时进行总结。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以针对性的提高训练,做到因材施教,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国外的先进校企合作模式,在国外校企合作被认为是提高在校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办法,也是使教育与企业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的有效方法。

学生就业问题是评判高校教学好坏的一个标准。就业应与社会需求做导向,没有需要的专业就谈不上发展。目前许多动画网站迅猛发展起立;动漫公司的建立;新媒体公司的发展壮大;卡通频道的增设,现有国产动画数量,不能填缺国内市场。这些需要有动画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满足市场空缺,新疆的高校及时了解国内外动画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才能体现出新疆高校开设动漫这一学科的重要的意义。新疆的动漫在发展中,疆内的动漫在各地渐渐发展起来,乌鲁木齐、石河子、巴州等地方重视动漫的发展,可以预见前景是美好的。

发展新疆特色的动漫教育还有很大作用,可以利用新疆与欧亚国家交流的平台,以动漫交流发扬新疆本地区文化,做出新疆品牌文化,繁荣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亚欧文化有较好的交流,不仅可以宣传新疆教育还可以宣传新疆的文化。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参考文献:

[1]傅立新.重视基础加强实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漫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7,(5).

[2]赵琳琳.中国动漫产业环境分析[J].《经济师》,2008,(10).

[3]陈彦.如何实现高职动漫教学与动漫产业的有机结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

[4]2007-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中国投资咨询网,2007,(7).

认知结构思想的历史演变及研究展望

文/姜燕 刘翻

摘 要:认知结构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形成时期、系统深化时期和扩展化时期。心理机制和神经生理机制将成为认知结构思想研究的新取向。

关键词:图式;统觉团;完形;认知地图;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1-0239-02

人们通常把心理学学派中有关“完形”、“认知地图”、“图式”、“认知结构”的思想称之为认知结构思想。心理学家们对“认知结构”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恰好体现了认知结构思想的演变过程。认知结构的研究对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都有重大意义。

一、认知结构思想的历史演变

认知结构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包括早期形成、系统深化和扩展化三个阶段。

(一)早期形成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赫尔巴特的统觉说、格式塔的顿悟理论、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说、巴特利特的图式理论及皮亚杰的图式理论,他们的研究重心从外部刺激与行为反应逐渐转向内部认知过程。

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图式”一词。他认为图式是连接感觉和概念的中介,是想象力的产物,具有纯粹性和先验性。图式说有很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赫尔巴特用统觉团来解释认知结构。统觉团指原有观念的整体或意识观念的整体,实质就是认知结构。他认为,通过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的教学,学生就可以形成统觉团(认知结构)。赫尔巴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认知结构”这一概念,也没有创立认知结构的相关理论,但为对认知结构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在近代心理学史上,格式塔心理学最早在一般理论高度上重视图式。完形是一种在机能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结构。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完形作用或过去经验,填补问题缺口,出现顿悟,获得知识。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心理完形,形成认知结构。该理论强调主体内部主动构造完形的作用,具有认知结构思想的萌芽。

托尔曼构建了“认知地图”的理论。“认知地图”是基于过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的类似于地图的模式,通过脑对环境的加工,在获得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是外界环境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学习就是习得符号及其意义,对完形进行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该理论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能多大程度

2011.11 239

2011年11月科教纵横

地说明人类行为还是未知数;但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巴特利特提出了具有心理学意义的“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过去反应和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作用,它可以把个别成分一个个连接在一起并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认为记忆过程是由图式控制的,且图式对信息的提取和遗忘有重要影响。该理论虽推测成分较多,但仍对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有启示作用。

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看待认知结构,认为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例如呼吸、抓握),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变成高级图式即认知结构。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和迁移性。认知结构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其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同化或顺应的作用来完成。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着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感觉动作图式(包括反射动作图式,习惯动作图式,智慧动作图式)、表象图式、直观思维图式、运算思维图式。他首次使用了“认知结构”这一术语,并把它解释为一种动态的转换体系,揭露了认知结构发展的本质,但他没有对认知结构做出明确的概念界定。

(二)系统深化阶段

该阶段主要指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思想。他们将认知结构的研究重点放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内在机制上,虽然研究稍显粗略,但已经比较系统化。他们都把学习解释为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

布鲁纳首次对认知结构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他认为,认知结构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类目主要指平等的对各种事物进行归类的规则;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它按照层次的高低水平对相关的类别进行组织安排。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包括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即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他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它们顺序发展,彼此不可替代,相互作用。布鲁纳不仅接受并详述了皮亚杰的观点,而且增加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认知结构思想。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较高概括、抽象和包摄性的观念类属着较低概括、抽象和包摄性的从属概念及具体的事实数据。认知结构既可以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又可以指知识概括程度的层次性。学习就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作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影响着新知识的获得和保持及学习的迁移。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关键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意义学习;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将认知结构理论具体实用化,其意义和贡献不容否定。但该理论重视同化作用,忽视了顺应作用,且未解释“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是如何表征的”,在这点上,奥苏贝尔不及布鲁纳。

(三)扩展化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指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们对认知结构的理解和解释,他们扩充了认知结构的内涵,将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与内在机制的研究更加具体化、细微化,使认知结构思想提到了更高的水平。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们常把认知结构定义为:基于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包含个人全部知识内容及其组织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运行着的功能系统或者功能结构,它在人的内部认识活动与主体认识加工中扮演着承担者或执行者的角色,与人脑处于工作状态和工作记忆时的全部信息活动相联系。狭义的认知结构是知识与经验在人脑(或长时记忆)中静态的组织或储存模式,有时又被称为信息表征或者知识表征,作为广义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而存在。

认知结构还可以分为积累性认知结构和工作性认知结构。前者是指个体在一生中所能积累的全部认知信息之和,主要包含了三种类型:自然知识认知结构、社会知识认知结构和运动操作知识认知结构。后者是指个体在认知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短时记忆中的一种认知结构。知觉、表征和图式等心理机能是工作性认知结构的反映,而且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认知心理学派,特别是信息加工理论,把认知结构的形成和使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知识输入、编码、译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虽然他们从机制层面对各个环节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解释人的认知结构。

二、认知结构思想的研究展望

目前认知结构思想研究存在着两个新取向:心理机制取向和神经生理机制取向。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认知结构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作为整个心理系统中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心理系统中的其他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即在认知活动中,除了认知结构,心理系统的其他成分同样在起作用,而且人格、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也影响着认知结构的发展。他们认为,研究认知结构就是研究认知活动中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即研究心理活动的机制。此外,随着现在认知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认知结构的研究也将探讨其生理机制。

心理学家们对认知结构的理解多样化,使得认知结构的涵义一直没有定论;另外,人们常将图式和认知结构通用,但图式与认知结构的具体关系仍不明了;目前的理论和研究仍然不能解释“学习怎样影响认知结构”这个问题。随着认知结构思想的完善和成熟,相信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将被解决,而且认知结构思想在教学和学习上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作者简介:姜燕(1985—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09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祖籍山东高唐;刘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毛景焕,李蓓春.认知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0,27(4):10-13.

[2]唐芳贵.图式研究的历史演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16(1):52-63.

[3]张福昌.认知结构与脑结构在主体认识加工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1):44-50.

[4]迟希新.试析人类认知结构的基本组成与功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7(2):34-36.

[5]鞠鑫.认知结构理论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12-14.

[6]张国仁,杨金花.认知结构的概念形成及其理论发展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2010,26(2):100-101

240 2011.11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

管理思想的演变整理 管理思想的流派促发事件着眼点代表学派或 理论 基本观点 经验管理思想工业革命经验经验学派管理的有效 性取决于管 理者的经验; 通过研究经 验(案例)可 学会有效管 理。 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发明热科学科学管理理 论;一般管理 理论(组织管 理理论);官 僚组织理论。 管理的有效 性不仅取决 于管理者的 个人经验,更 重要的是依 据一定的科 学方法或者 原则。 行为管理思想霍桑试验人人际关系学 派;行为科学 学派(行为管 理理论)。 人是组织中 最宝贵的资 源,管理应以 人为本。 定量管理思想第二次世界 大战 数字管理科学学 派 只有致力于 定量化,才能 真正提高管 理的效率与 效益。 权变管理思想石油危机环境系统理论学 派;权变理论 学派;过程理 论学派。 不存在普遍 适用的管理 理论和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 (一)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 1、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且有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泰勒。理论核心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总结的4条基本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科学代替从前经验管理中工人们按各自经验开展工作的局面。2)、细致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按照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来代替经验管理中由工人任意挑工作的局面。3)、真诚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可以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为此泰勒实行了“差别工资制”,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4)、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且对管理工作按照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采用职能组织形式和推行“例外管理”制度。局限性: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xx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

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 城市作为物质的巨大载体,为人们提供生存的空间环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精神上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城市广场,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特色的舞合,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与象征(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们对生活方式、城市形态和生存空间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广场作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在城市空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建设者对于广场这种空间形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使得国际性城市的狂热曾经让不少的城市广场建设迷失了发展方向(2)。如何正确的理解和看待城市广场?如何理性地、科学地发展城市广场?这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重点。本文旨在从城市广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出发,探讨这一概念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从而对城市广场建立全面深刻的理解,结合当前广场建设的突出问题,寻找适合广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1.城市广场发展的历史沿革 1.1欧洲城市广场发展史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传统的城市开放空间,是起源于欧洲的,最早的广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3)。古代希腊文明是工商业发达的城邦文明,那个时期的广场是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集会性场所而自发形成的,且多为自由的形式。作为早期希腊城市广场典型代表的雅典中心广场,是群众聚集中心,兼具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文娱交往等社会功能。广场的形式和功能可以与古希腊的一系列社会性质相联系起来,包括其发达的商业以及公民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融的状况。在古希腊社会,国家与市民社会、公民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复合的,那个时候的广场就犹如一个大家庭,是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心。 作为古希腊文明传承者的古罗马,在共和初中期,民主政治较雅典更为健全,市民社会与城邦政治生活密切相联。罗马共和时期的广场与希腊晚期相仿,布局比较自由、开敞,是市民集会和交易的场所,也是城市的政治活动中心,其典型代表如罗马城中心的罗曼努姆广场。而随着共和末期向帝国的转化,对外征服和疆域的不断扩展,民主政体不可避免地被专制体制所替代。广场的功能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而改变,如相继建立的恺撒、奥古斯都和图拉真广场。皇帝的雕像、巨大的庙宇、华丽的柱廊无不显示出浓重的皇权色彩,广场成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广场形式也由开敞转为封闭,由自由转为严整。“从罗曼努姆广场到图拉真广场,形制的演变,清晰地反映着皇权一步步加强的过程”(4])。 而进入中世纪后,经历了漫长的“黑暗时期”,欧洲一些新型城市开始发展,出于非政治的目的,市场广场出现,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随着近现代史序幕的拉开,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秩序发生改变,城市社会逐渐摆脱王权和封建政治掌控,城市发展更加自由,市民社会生活日益拓展,城市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逐步分离。广场也不再是城市中心,而是演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近几年引进的比较成功的全面系统介绍国外管理思想演变的一本著作。作者丹尼尔·A·雷恩博士是这方面的权威,曾任俄克拉何马大学哈里·巴斯企业史文献收藏馆馆长。他还担任过美国南方管理协会主席和管理学院管理史研究部主任,并曾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执教。鉴于管理思想从林里长期以来龙蛇混杂的局面,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管理从教及学术研究经验,对从古至今的管理思想进行了梳理总结。该书的问世,在当今管理学书籍市场各类良莠不齐的理论著作泛滥的情形下,历经时间的洗炼,已成为深受各类读者喜爱的管理思想领域的权威著作。 作者在对管理思想从早期到现代的总结整理中,首先对每一时代的管理思想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且本书从开始到结束,都始终以这一综合背景为平台来探讨各类文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价值影响力下的管理理论,此外,对人性特点的在不同时代的挖掘及演进的关注,也直接影响着各个时代的管理学家对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 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至工业革命,大萧条,二次大战,及新一轮经济腾飞再至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下的知识经济,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也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当然,这种转变的深层前提仍然是资本方为了企业的利润的提高);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 从今日管理学学习者的角度去直观管理学,管理必然包括个人、组织、管理过程和方法。本书的贡献就在于作者对管理学对这几大因素在上百年来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经验到科学实践和系统总结的演进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括和说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早期提出的理论相较于今天就不再有适用性,管理学的进步本质上是对人性研究和人性管理方法研究的进步,而人性特点的最大特征就是稳定性,昨天的某些管理理论今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可供我们借鉴和用来进行思想碰撞,以产生新的灵感。下面,具体的说一些在我读完该书后,对作者所描述的一些管理大师的思想的认识: 泰罗:美国《财富》杂志编辑汤姆.·A.·斯图尔特在1997年说:泰罗主义的精华不只是苦干,不断重复的和狭窄的工作种类。这个人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极力主张管理工作不仅要使用鞭子,更要运用知识;承担复杂的工作,应用智慧,找出能更简单、更快捷、更出色地完成它的方法。抛弃泰罗是很时髦的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记住科学管理不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而且在保护劳动者的尊严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仔细阅读泰罗的著作,你就会发现,片面的理解泰罗的管理方法,而认为只是加重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是不公平的。因为泰罗的也许看上去有些苛刻的要求还同样放置于资本方身上,这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我选读的是美国作者丹尼尔?A?雷恩著中国学者李柱流等译,1986年版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考察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本讲将介绍许多当代管理概念的起源,并说明管理概念是如何响应组织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还介绍许多当前管理所面临的趋势和问题,以便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说明管理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领域。丹尼尔?A雷恩的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管理学从萌芽开始直到现在的演变历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现代。这本书有两个着重点,一个是管理思想,一个是演变。书中除了介绍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管理名家及其管理思想外,作者也叙述了贯穿在整个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那些不太出名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相对而言),或者在其实践过程中对后来的管理名家产生了影响,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我们对管理思想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而不像以往我们学习的那样一个个断断续续的明珠。在另一方面,作者在论述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管理名人他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明白这些管理思想产生的条件,也方便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 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本书的条理很清晰,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洁,虽然也是讲述管理思想的,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它并没有像国内众多的理论书籍一样枯燥乏味,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关于书中的一些理论似乎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也许是作者有意的让我们自己从书中描述中自己总结吧,这对我们也是另外一个意义。《管理思想的演变》不愧为一本名书,读完此书后,我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将谈谈读过此书后我对管理的一些认知和个人看法。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显得肤浅,如有不妥之处,万望斧正。 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话题,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管理。但我觉得在我们研究管理的演变和发展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管理是什么;第二:管理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世界上最难定义的概念之一,不同的管理学派和不同的管理学者都给管理下过不同定义,目前有关管理的定义多达几百种,但这些并不重要,就像物理学和经济学一样我们并不需要一个有给他硬生生的定义,我们要弄清楚的是管理的本质和其基本职能以及其系统理论。而对于管理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雷恩在书中提到,在五六十年代,管理界就对管理是否达到了作为一门科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不少学者为使管理成为一门正宗的科学而努力。在科学管理时代和前期的社会人时代,管理应该是被当作科学的,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管理理性的原则和严谨的理论,在此后随着人的因素逐渐受关注,管理的硬性较为下降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人们对管理作为科学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并提出了管理的艺术性。而从现在管理学者的理论看来,他们既看到了管理的艺术的一面又看到了管理的科学性,菲德尔的权变理论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个人认为管理既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但其科学性要大于其艺术。作者的本来目的也是要介绍管理的,但他没有把管理的概念,职能等一些一般教科书上都会介绍的关于管理的知识再次搬出来。而是选择了关于管理思想的演变。这其实更能让读者去了解管理。因为,在了解了管理背后的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

儒家思想变化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兴衰及其原因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原因: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6.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1.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 2.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它也曾成为统治者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的演变 摘要 管理思想的演进,是建立【管理】这门科学存在性发展的主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影响管理思维的变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一直被认为是组成工作不可以少的活动,管理理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形成的过程,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成就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关键字: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的演变 壹、緒論 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后来为许多人所研究和宣扬,其中较为系统地加以整理阐述的有厄威克和古利克。厄威克的着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等。他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一)目标原则,即所有的组织都应当表现出一个目标;(二)相符原则,即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三)职责原则,即上级对所属下级工作的职责是绝对的;(四)组织阶层原则;(五)控制广度原则,即每一个上级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五人或六人;(六)专业化原则,即每个人的工作应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七)协调原则;(八)明确性原则,即对于每项职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貳、管理思想之演進 一、早期管理思想 (一)理论背景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 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 (二)早期管理理论学派 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 巴比奇、尤尔和迪潘更注重组织与方法问题,而欧文更关心工业化对人的影响。 卡内基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推动工业发展。 二、科学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

让历史照亮未来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 在读书之前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思想的演变?研究管理思想演变的意义何在?读完《管理思想的演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十分浅显,但确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完成。管理是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雷恩在开篇就提出,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产物。管理思想影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它。雷恩在“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四大章节中都着重介绍了当时经济、社会、政治上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我理解本书有莫大的帮助。 研究过去是为了指引未来。我们借鉴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的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工作搞好。对于历史上的管理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国外经济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消化,为我所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制度。 以上是我读书过程中大致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我具体学习情况的总结记录。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

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正如课本所介绍的,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雷恩介绍了近东、远东、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以及天主教会的管理实践,这些早期文明中最初的管理实践与尝试提供了许多关于组织与管理的远见卓识。例如,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都遵循“管理十人”的规则;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分工将生产力最优化的观点,中国的朝廷工厂也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在公共管理方面,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建立了全面的权力等级制度;天主教会在当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控制相当突出,其领袖们也认识到了使整个组织制度化的需要。 雷恩认为早期管理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或称清教主义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宗教支持。虽然韦伯的观点也面对质疑与挑战,但他的 思考与分析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教主义提倡珍惜时间、鼓励劳动分工 与专业化、提倡节俭、克制与个人奋斗。受严峻的清教主义的影响,人们努力工作,自我克制、自我监督,节俭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出剩余和利润,这些剩余的部分投入到新的事业,或改善原有的企业。信仰新教的父母在培养子女时会叫他们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具有更强烈的获取成就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经济的发展。泰罗的父母都是清教徒,这与他日后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不无关系。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 一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因为商品买 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 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 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突出的 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 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 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 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 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 的发展。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持续 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⑴“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FORUM),是人们进行 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⑵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 场地(PLAZA); ⑶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 “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 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SQUARE)雏型;

⑷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水准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 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 部分; ⑸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 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2】。 二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 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 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 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 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 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 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 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 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概念要广义得多,大到形成一个城市的中 心或一个公园,小到一块空地或一片绿地,除街道外,是城市公共空 间的另一种重要空间形式。城市广场突出地反映了城市的特征,为市 民提供了室外活动和公共社交的场所。 三广场的类型

泰罗与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异同比较———对完善我国政府内部管理的启示

泰罗与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异同比较———对完善我国政府内部管理的启示 摘要:泰罗与法约尔都曾对西方的古典管理理论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入手,分析比较了其管理思想的异同,并从科学借鉴的角度,就泰罗和法约尔的思想对我国政府内部管理创新的重要启示作了简略的概括。 关键词:泰罗;法约尔;管理思想;异同;启示。 弗雷德里克·温·泰罗与亨利·法约尔都是管理发展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对管理思想的演变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泰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的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历史篇章。法约尔通过对管理过程的研究创立了第一个有关行政管理的理论,被尊称为“工业管理之父”。泰罗和法约尔的成果实质上是互为补充的,他们都意识到人事问题及各级人员的管理乃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二者都是把科学方法应用于这一问题。 一、泰罗与法约尔管理思想的相同点。 (一)人性假设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 所谓的“经济人”假设(HypothesisEconomicPerson)起源于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研究。 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都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即认为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人只有在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的刺激下才会愿意劳动。 泰罗正是立足于人人都是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这一基础之上,才提出工资刺激、定额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而法约尔对人性的探索仅停留在“经济人”假设的范畴之内,这可以从他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中看出。法约尔“在‘管人’的问题上他基本上和泰罗一样,主张以纪律(惩罚)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虽然他也提到了激发首创精神,并且将组织比作生物有机体,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1]73。 (二)研究方法都是从管理经验到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发现是从实验开始的,他结合自己多年在机械生产行业取得的经验进行了艰苦探索,率先提出了“时间和动作研究”法。他进行的最著名的实验有铁块搬运研究、铲掘铁砂和煤块实验、金属切割实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正是从这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从而使得企业管理经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入了科学管理阶段。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主要包含在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一般管理》一书中。他认为,管理不同于经营,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至于管理活动,则又包含五种因素,即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精简版

战略管理思想范式的演进 耗子问猫:“请问我该从哪走?”群猫回答:“这要看您想 到哪里去。” 战略: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决定行动方向。 耗子再问:我该怎么走? 答:属规划学派的猫甲:你应先订好计划再走——战略就是规划未来。 属适应学派的猫乙:你可摸索着走吧,有错就换一条路——战略就是讨论企业如何适应环境。 属产业组织学派的猫丙:你为什么要去那?是否换一个目的地——战略就是讨论如何定位于有吸引力的行业并通过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来赢得竞争优势。 属资源基础学派的猫丁:你应先培养走路得能力,然后再去——战略就变成挖掘和培养公司有价值的、无法仿制的、又难以替代的资源了(发掘和培养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规划学派 1.三安范式:战略乃是如何匹配(match)公司能力(capability)与其竞争环境的商机。 2.基本工具:伦德(learned)等的SWOT分析 波士顿矩阵(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atrix) 3.致命弱点:①假设环境可预测:而环境是在不断变化 ②要确定明确的目标:企业往往对目标模糊化 ③注重现有资源与未来资源匹配:没有创新意识 二、环境适应学派与逻辑改良主义 1.产生背景 197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大幅变化(73年石油危机)打破了三安范式的基石—环境可预测性。三安范式(战略规划学派)是以未来可预测为前提的,1970年代以来的动荡环境动摇了企业组织对战略规划的信仰。而以环境不确定为基础的“环境适应学派”应运而生,这一学派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即最合适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2.主要思想 决策者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及未来环境变化的不可测性,所以他会自觉地去尝试获取环境的相关信息,他还会让最初的承诺保持为初步的、框架式的以接受未来的修正。这种渐进改良有助于消除局限性,有助于形成共识,从而实施其战略。

从古罗马的广场演变看西方的广场历史与发展特点

从古罗马的广场演变看西方的广场历史与发展特点 建工学院城市规划 叶建军200911002105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广场”如是描述:“广场(Agora),古希腊城市作为市民活动与聚会的露天场所。”它说明了广场的最早出现应该是在古希腊。它最初源于古代人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等活动的“广”而“空”的场地。古希腊从民主制国家的政治 基础出发,富于智慧地将其国家 政体形式体现在他们的城市公 共空间里,广场由此诞生。在希 腊城邦里,它成为城市政治生活 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成为 民主和法律裁决的象征。 到罗马时期,君权的地位开 始在西方政治生活里突显出来, 君权主义也开始在广场的设计 和建造上体现。在有效继承古希 腊城市广场的传统影响的情况 下,从君权主义立场出发,这一 时期的城市广场多以体现政治力量和高度的组织性为设计目标,它们大多被某一特定的大体量的建筑物支配着,因此获得建筑前广场的特征——这一空间的转变,可以从古罗马帝国人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关系的转变中得到解释:君主专制主义要求人必须屈从于中央集权的统治;同时,古希腊城市广场传统中的公共自由特征减弱,广场多用建筑群或围廊为界面围合封闭,强调建筑群所围成的实用空间,突出广场的形象,将古希腊广场自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乱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 古罗马广场(Foro Romano)所在的区域从主神殿山扩展到Palatine。一直到公元前7 世纪,古罗马广场一直是政治、经济和宗教生活的中心。随后,在古罗马广场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帝国广场:恺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内尔瓦广场、韦斯帕夏诺广场以及最令人留恋往返的图拉真广场,在这人们仍可以看到市场上巨大的柱子。 它最初的显著纪念物大 概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即 最早几个伊特鲁里亚国王 的统治期间,成为市场和集 会之地。随着帝国的繁荣昌 盛,所有反映城市的、宗教 的以及政治生活的建筑物 开始在广场上积聚起来。贵 族住宅、商店、神殿和市场 互相争夺空间,商人、政治 家和皇帝也争先恐后地在 这个地区建造比以前更壮 观的纪念物。历代统治者在这里修建庙宇、宫殿、会议场所、政府机构;帝国时期添臵尤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必读书籍—100部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管理学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1、《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2、《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韦伯3、《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4、《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5、《组织与管理》巴纳德1948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7、《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8、《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9、《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10、《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11、《个人与组织: 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12、《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13、《管理行为》[美]赫伯特·西蒙14、《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15、《组织》赫伯特·西蒙16、《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197317、《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18、《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19、《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20、《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

略》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特著21、《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22、《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23、《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24、《工作与人性》[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25、《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26、《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27、《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28、《管理实践》[美]彼得·德鲁克29、《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30、《有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31、《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2、《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3、《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34、《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35、《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36、《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7、《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38、《管理论的丛林》[美]哈罗德·孔茨39、《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40、《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41、《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42、《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3、《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4、《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美国1943—)45、《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46、《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

管理思想的演变

理思想的演变》这本书是本科学管理学这门课时的参考书目,这次要写读书笔记,我想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它。光从题目来看,就知道它是一本的宏观、时间跨度很大的书,是一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历史,是学习管理课程的必读书目。 《管理思想的演变》作者是美国的丹尼尔·A·雷恩,出版社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我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版本是1986年1月第一版。在全书的结尾丹尼尔·A·雷恩颇具哲学意味地点明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去和未来:“对于管理学者而言,历史中存在许多教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过去作为序幕加以研究”。 在雷恩的这本书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当今时代。除“早期管理思想”外,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雷恩这一见解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不是以时间来划分,而是以本文所说的管理哲学基本问题来划分的。 科学管理的核心人物是泰罗。泰罗强调的是效率。为此,他根据“工时研究”确立了他的管理方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人和资本家都得到利益。在一般人看来,成问题的主要是泰罗的“头等工人”概念,因为他是按照头等工人的标准来确定生产定额的。这说得再好,也是要求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然后由工人和资本家分享由此得到的剩余价值。泰罗是从研究如何消除工人“磨洋工”的现象开始的。他把“磨洋工”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种,然后认为即使“无意的”磨洋工也应当消除,办法就是提高劳动强度。当然,泰罗并非要求无限制地提高劳动强度,而是把强度提高到所谓的“一个工人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他为自己辩解说,他的头等工人并不是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某种“超人”,而是适合于完成他的工作的有抱负的人。怎样才算有抱负呢?看他有没有“达到目的的意志”。这个“目的”就是“能够承受的正常进度”给他带来的额外的工资或奖金收入。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1)xx时期: 儒家思想被冷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王室衰微,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2)秦朝时期: 儒家思想遭压制 秦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发挥中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xx后直到清末: 儒家思想雄霸统治地位 儒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5)明末清初受到挑战 明末清初中国开始卷入全球化浪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6)太平天国和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利用。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儒家思想中的“大同思想”-----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很符合当时下层人民的利益。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利用有利于调动各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 儒家思想受抨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 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3、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和现实意义 1、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xx: 孝、xx、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管理哲学考研参考书,专业指导,考研经验,复试录取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管理哲学考研参考书,专业指导,考研经验,复试录取汇总 专业介绍 专业目录

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思想的演变》 丹尼尔·A ·雷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管理思想史》 克劳德·小乔治 商务印书馆 近三年分数线

2018年复试及录取情况 2018年录取情况 专业课复习建议 人大的专业课一门是中西哲学史,一门是自己选的专业的题。按理来说哲学史应该只考到黑格尔,没想到今年考了海德格尔,幸好四选三,我这种业余选手可以巧妙躲过。但是这也说明老师的套路你根本就无法揣测,难道你能不满说海德格尔超纲了吗?所以多准备总是没错的。

中哲的题目都是常规题,常规到我之前就自己练习过。当然可能就是因为今年的题太常规了,大家分数普遍分布在105-115之间。 我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我是从三月份开始准备专业课的,到六月份之前把专业课看过一遍,不过基本没什么印象了。到暑假开始准备第二遍,这时候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整理笔记是对知识结构的一个梳理,也是对自己思维逻辑的一个梳理。然后9-10月份我过了第三遍,11月份开始进入最后的背诵阶段。这个过程我状态很差,那时候压力很大,周围的同学都有了出路,纷纷进入实习或者闲逛的阶段,而我必须要每天待在自习室背书,而且专业招的人太少了,我对自己也没多大信心。当时基本只是出于惯性在机械的背书,常常背着背着就掉眼泪,很感谢那时候陪伴我的家人朋友。总之到了十二月我还没有完全背下来所有的题目,特别是康德和黑格尔,我一直不太理解。后来干脆放弃了理解,把重点死记硬背了下来。很幸运的是西哲和西美考的关于康德的题都是很基本的,我侥幸做了出来。大家一定不要学我,像这种很难的知识点一定要在暑假和九十月份就要想办法问老师问同学看书查资料弄明白,不说能不能遇上这种题,起码考前心里不慌。 我的经验教训: 1、刚开始就要制定可执行的计划,不要走一步看一步。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了你暑假或者九月制定的任务,考上研是顺理成章的。我建议跨考或者基础不扎实的同学三月份就开始看哲学书同时做笔记。笔记是很关键的,一定要有好的笔记来帮助记忆、梳理逻辑。 人大622必读参考书目:两本中西哲的蓝皮书,这两本一定要做笔记、看扎实,中哲细节到其中引用的原文(为什么引用、这句古文什么意思、阐发了什么思想),西哲则梳理好逻辑框架。其他的自己选读。可以补充看北大版和复旦版。 801这科的复习方法还要具体到你选的学科,现在是9选1,大家不要再误以为是8选2之类的。 2、知识点不是知道就行,而是要理清楚前后逻辑关系。为什么这位哲学家在这个时代提出这个理论,他是为了回应前人的什么问题,他的思想又对后来的哲学家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纵向的。另外横向的则是把这个哲学家自己的思想梳理清楚,他的本体论、方法论等等思想之间的关系。答题的时候先回答问题,比如回答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是什么,再答他为什么提出,有哪些影响,然后他的思想还有哪些。这样的回答能告诉阅卷老师,你的基础知识是扎实的,如果再有自己看论文或者看学术书整理的一些创新观点就更好了,当然不强求,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班门弄斧了。 3、有一个很管用的小tip:十二月临近考试的时候自己拿一张A4纸,把每个哲学家思想的关键词写在纸上。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本原、美是和谐…就用很简单的关键词,每个哲学家写一行就可以,中西哲中西美都可以这样整理在一张纸上,然后关上书,就拿着这张纸,看你能不能口头把知识梳理清楚,连成一段通顺的文字。这样的方法是我本科室友传授我的,她每次期末考试就是用这个方法,非常好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