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考大题中的历史观考查

如何应对高考大题中的历史观考查
如何应对高考大题中的历史观考查

如何应对高考大题中的历史观考查

近年来,史观的多元化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所谓史观,就是历史观念,是人们社会历史总的观点、总的看法。人们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评判,都会在潜意识中受某种历史观的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乃至历史研究基本上只有一种历史观——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改革开放后,历史研究、教育虽然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但摆脱了僵化、教条化的理论束缚。与此同时,西方各种历史观相继引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生态史观等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一、高考大题历史观考查的重点

1、唯物史观。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前,唯物史观遭到严重的曲解,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

动力。改革开放后,经过拨乱反正,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扭转,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真理;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评价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需要联系其所处时代,进行具体、历史的分析,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例如,当我们谈到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时,都会提到古代雅典。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古代雅典的民主并不是全民的民主,因为它不承认奴隶、妇女、外邦人的政治权利,在公民内部也不承认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同等的自由民主权利。由此观之,古代雅典并不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具有等级分明的特点。这种现象指向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性作用。又如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真正主线。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作为历史研究的一种理论模式,在西方学界中早已出现,其内容主要包括:(1)从

现实人类文明去追溯历史,探讨现代文明的传承演变;(2)重点考察历史中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即阶段性特征;(3)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变即现代化的过程;(4)将人类社会作为整体进行考察,肯定进步,揭示问题;(5)承认文明的多元性以及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6)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

例如从文明演进的视角看,在列强枪炮威胁下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对于租界地位的评价也可如此入手。

3、全球史观。在全球史观看来,跨国的联系、交流与互动在世界历史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

种联系、交流和互动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主张在研究人类历史中应超越国家、民族界限,树立全球视野,学会“从世界去思考”。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1)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2)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3)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4)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例如,在政治上,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使得欧洲航海时代的到来成为可能,世界开始走向一体化。在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使得白银成为明清时期流通甚广的贵金属货币,同时还给中国带来番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在思想文化上,欧洲启蒙思想不仅促使欧洲各国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革命,还成为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展独立战争、民权运动的思想武器。

4、现代化史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的现代化史观兴起,它认为同一生产力水

平可以有多钟社会形态,而且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还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发展,强调的是整体的评价标准。现代化的过程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科学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过程。

其中人的现代化是关键。有了人的现代化,其他一切才显得有意义。例如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人并不是消极应对,而是在冲击之下,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求近代化的道路,并为之坚持不懈。中国人从古代的臣民角色逐渐进入现代社会的公民角色。

在现代化史观的指导下,某些历史事件的地位需要重新进行评价,如洋务运动作为现代化的起步,理应高度赞扬;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作为反现代化的力量出现,则会被贬斥。

5、社会史观。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力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

的社会问题,即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以及除此之外的所有问题;其次它将过往历史研究对象的重点从帝王将相转移到普通人身上。这一表述说明了社会史研究的领域和对象。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西方国家提出的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收入维持、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逐渐成为

社会热点问题,西方国家所提出的这五大社会问题也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高考中也必然有所体现。如2009年江苏历史卷第22题“婚姻观念的变化”、2012年江苏历史卷第23题“福利制度的演变”。

6、生态史观。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

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人类与大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人类社会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态环境,改变着自然的面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环境问题已经切实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雾霭天气、“毒大米”、水污染、人地关系的矛盾等不仅危害着当代人的发展,更危害着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关切在高考命题中也有所体现。如2013年天津文综卷第14题。生态史观的备考需要注意与自然环境密切关系的历史事件,还需要注意联系现实社会中自然环境的热点问题。

不难发现,各种史观之间并非具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它们大多强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生产力的重要地位,其评价的根本标准都在于是否有利于人更好地发展这一维度。当然,纵使它们分析的对象和在分析过程中所强调的史学观念有一致的方面,但也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理解世界、分析历史的角度不同诠释,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寻求人类的自我体验,更好的认识自我。

高考数学选择题秒杀技巧

10分钟秒杀高考数学选择题——老师不会教你的技巧 特值法: 从题干(或选项)出发,通过选取特殊情况代入,将问题特殊化或构造满足题设条件的特殊函数或图形位置,进行判断.特殊化法是“小题小做”的重要策略,要注意在怎样的情况下才可使用,特殊情况可能是:特殊值、特殊点、特殊位置、特殊函数等 例1 (2017·卷)若a >b >0,且ab =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a +1b <b 2a <log 2(a +b ) B.b 2a <log 2(a +b )<a +1 b C.a +1b <log 2(a +b )<b 2 a D.log 2(a +b )<a +1b <b 2 a 例2.设4 7 10 310()22222()n f n n N +=++++ +∈,则()f n =( ) A 、 2(81)7n - B 、12(81)7n +- C 、32(81)7n +- D 、42 (1)7 n n +- 【解析】思路一(特值法):令0n =,则34 4 7 10 421(2)2 (0)2222(81)12 7 f ??-?? =+++= =--,对照选项,只有D 成立。 思路二:f (n )是以2为首项,8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4n +项的和,所以 44 2(18)2()(1)187 n n f n n ++-==--,选D 。这属于直接法。 例3.若函数(1)y f x =+是偶函数,则(2)y f x =的对称轴是( ) A 、0x = B 、1x = C 、1 2 x = D 、2x = 【解析】:因为若函数(1)y f x =+是偶函数,作一个特殊函数2 (1)y x =-,则(2)y f x =变为2 (21)y x =-,即知(2)y f x =的对称轴是1 2 x = ,选C 例4.△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m(++)OH OA OB OC ,则实数m= 【答案】1 【解析】取特殊的直角三角形△ABC ,点O 为斜边的中点,点H 与三角形直角顶点C 重合,这时候有=++OH OA OB OC ,所以m=1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其实同英语,语文也是语言类学科,但是语文与英语稍微有点不一样,前面部分的单选题还是用客观原则做题,语文考察的是句子词语接受能力,若能够自我“角色扮演”,将能提高准确率和做题速度。 语文阅读可以稍微主观一点点,但是必须去比较选项和为此一定的客观性,在可能有歧义的问题上不要考虑,就是考虑问题的对立面,如果对立面能够成立,这个选项必然不正确。 语文选择题命题特点:由于语言类学科必须陈述清楚,因此能够考察大家的命题方向只有两种手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将正确答案出的像错的,第二种将干扰选项设置的正确无比。因此大家做题时要注重比较选项。 说一下语文命题大致顺序,第一道(或前两道)纯记忆,多音字或错别字,这个自己掌握吧。 第二道~第四道无非是成语、病句、排句子,这类题通常很多人丢分,这是很不应该的。成语题我们注重两个方面就能顺利拿到分数,第一关注成语的褒贬(或中性)词性,第二关注成语的使用对象,如08全国2卷:“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这个成语讲的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不能单一指向一个博物馆,如果题目说美国多家博物馆的收费各尽所能,这句话就没有语病了。如“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是属于被动态,不能带宾语的。其他的成语只要意思没错就能判断。 病句题是很多学生的噩梦,因为我们平时讲话交流的时候都明白对方的意图,所以并不太注重句子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命题上就抓住了这点来折磨大家,让大家出错。其实病句最大的特色是,假设我什么都不知道,光看文字能不能说清楚一件事(或连贯的事),即大家需要扮演什么都不知道的一个角色,不主观臆断的情况下,听到这句话后能不能明白说了什么,能清楚明白的认为对,模棱两可的就可能有歧义。如0全国8卷2中病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A你听了后有什么感觉?听完还是不知道什么玩意是环保艺术品吧?B听了也是一头雾水,没有提出问题何来解决? C视乎比较通顺,能明白大概说了什么事,留在,D意思也比较明确,但是听着有点模棱两可,因此CD比较,这时候要细读一些了,发现D也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还没到什么时间?还有挤满了很多村民,站在客观性的角度上,我们不能认为是上课时间,可以是吃饭时间吧?很多村民,其他人也很多也可以吧?所以说完这话我不知道具体说了什么。有人说我这么做题有些牵强,但是语言类学科的本质就是把话说清楚,句子本身不能够产生歧义,大家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就不要去死记硬背什么指代不明、语序不当、逻辑不当等乱七八糟的错误类型了。 最后说一下句子排序的题,也有很多同学头疼,基本考法是一小段话挖空一段,然后在选项中排出正确的。其实这类题有明显的暗示点,每句话开头几乎都有关联词或转折词,大家记着,统一性质的关联词按表达强烈程度升序,转折放在后半部分,如同时、或者、并(且)、一旦、但是等,大家按照这类暗示词的语调升降与转折来做题,可以降低难度。 现代文及古文、诗歌鉴赏部分 通常来说,现代文注重考察对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纵观题海,考察的几乎都是选项辨析

漫画题和对联题

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7届高考对联专题训练 1、对联的特点: 对联,即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它要具备如下特征:(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结构相应;(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2、对联的两个“禁忌”: 一忌: “合掌”即上下联的意思雷同 二忌:“同字”即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同字 仄起平收,是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三声、四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一声、二声) 真题演练 1.下面是一副缅怀鲁迅的对联,依次填入空格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2013秋泉州单科质检 上联:以赤热心,,, 下联:,写沉痛书,。 ①作冷静语②含慈母泪③共知长翰有深期④莫谓遗言犹讽刺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2014江苏卷)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全国真题)为上联选择下联并说明理由。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2分)(1987年全国卷)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蕖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4、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2009年湖南)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5、以“冬尽梅花点点”为上联,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联?(2分)(2014年北京卷) A 万户杨柳依依 B 千家喜气洋洋 C 春回爆竹声声 D 春来微风缕缕 6、【09安徽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新春和教师办公室),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目 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文转化题之漫画题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者时事的图片。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 (1)、夸张渲染突出特质(2)、借物喻人巧妙表意 (3)、幽默诙谐辛辣讽刺(4)、以点带面含义丰富 (5)、对比强化彰显重点 1、画面描述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4、拟公益广告 5、漫画作文 技巧指导 解题方法: 1、仔细观察整体画面 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如: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高考数学选择题技巧精选文档

高考数学选择题技巧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一)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 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 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历届高考题中的对联

1.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 才识贯中西思想贯中西智慧集东西。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区)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第一题例:①树一代新风②大地气象新。第二题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笔者另拟:第一题①树世纪新风②神州大地新百姓衣食丰。第二题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草长莺飞一枝杏花带雨红。 3.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上海等地区)第一题:春晖盈大地, 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第一题例:①正气满乾坤②勤劳可兴家。第二题例: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第一题①夏虹映长空瑞雪满乾坤

喜气满神州②诚信能纳财。第二题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人有福民有福人民有福。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福建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 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5.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下联。(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例: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鹿茸貂皮人参都为东北名产燕山长白昆仑全为塞北名山。 6.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全国卷,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 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第一题例:①祖国日日新②神州面貌新。第二题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第一题①春光处处新②九州气象新。第二题春雷滚滚新气象新风尚伴新年到来。 7.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区) 第一题 ①处处春光好 ②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7.第一题例:①家家气象新②九州桃李荣。第二题例: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第一题①岁岁风物新②遍地桃李芳。第二题春雨润物长城内外百花香。 8、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井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 【05福建】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横批:振兴中华 9、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

高考数学答题中的一些特殊技巧

高考数学答题中的一些特殊技巧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 选择题应做到准确而且快速,应“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不算就不会算错”因此,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在对照选择支的同时,多方考虑间接解法,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我们不要给任何“方法”做出限定,重要的是这种解答的思想方式。 一、按部就班的解题方法。 二、解题技巧。 选择题只管结果,不管中间过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大胆的简化中间过程,但简化毕竟是简化,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精密逻辑性的严谨的科学,没有充分的依据,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是错误的,只有找到对的依据、逻辑思维过程、验证,答案才可确定,“做题不可以凭印象来,凡‘差不多就是’的都是错误的,无十足把握的都是错误的”。 选择题毕竟是简单的甚至可以口算的,思路也是简单的,如果没思路、做不下去或觉得复杂,或者发现做的时候需要大

量计算的时候,可以明确的告诉自己,你的方向错了,可以换一种思路了。 1.直接法 当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成的时,可直接按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来做,确定答案之后,从选项里找即可。 2.筛选法(排除法) 去伪存真,筛除一些较易判定的的、不合题意的结论,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结论中求得正确的答案。如筛去不合题意的以后,结论只有一个,则为应选项。 3.特殊值法 根据答案中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或某些特殊值进行计算,或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或将比例数看成具体数带人,总之,把一般形式变为特殊形式,再进行判断往往十分简单。 4.验证法(代入法) 将各选项逐个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或采取其他验证手段,以判断选择支正误的方法。 5.图象法 可先根椐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 6.试探法

对联试题选

三十年高考语文对联试题选编 一、1987年对联试题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案】 A 解析:对联要求上下联结构相同。基于这一点就可排除BCD,因为B中的“临窗”(动词短语)与上句中的“院落”(名词短语)不同,同理C中的“带水”对不上上句的“梨花”,D 中的“初绽”也对不上上句的“院落”。这道题还可以从平仄的规律来推测判断。对联求平仄相调。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话全是平声或者全是仄声;而上联与下联互相对偶的字,则一般要求相对,亦即平仄相反,也就是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应为是仄声;反之亦然。一般来说对联的上句(或叫出句)的最后的一个字为仄声。这里上句的“月”正是仄声,下句(或叫对句)的最后的一个声为平声,基于这一条,就可以排除B、C两项,因为B中的“雪”和C中的“雨”都是仄声,不合要求;再从对联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的要求来看,又可排除D,因为上句的平仄规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的平仄规律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丁香”为平平,“初绽”又为仄仄,可见上下句平仄不相对,而A句的平仄规律刚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答案应为A。 附: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二、1991年对联试题 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3-14题。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③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13.上述对联都出自中学课文,这些课文的作者依次是(2分) A.邓拓毛泽东曹雪芹 B.邓拓邓小平曹禺 C.吴晗毛泽东曹禺 D.吴晗邓小平曹雪芹 【答案】 A 14.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答案】 C 三、1992年对联试题

高中数学备考资料:高考数学选择题十大万能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备考资料:高考数学选择题十大万能解题方法1.特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2.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3.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5.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顺推破解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7.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择支而得出正确选择支的方法。 8.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择支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9.特征分析法:对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10.估值选择法: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分析判断法 1.直接判断法 【例l】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B.气体在状态变化时,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制造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例2】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单色光的光强减弱,则(AC)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 C.单位单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D.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2003江苏卷) 2.综合分析法 【例3】质量为1.0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小球与软垫接触时间为1.0s,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C) A. 10N·s B. 20N·s C. 30N·s D. 40N·s (1996年全国高考题) 二.排除法 1.从基本概念入手 【例4】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这些衰变是(B) (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 (B)4次β衰变 (C)2次α衰变 (D)2次α衰变,2次β衰变(2003年江苏卷) 【例5】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D) A.a、b两点的场强一定相等 B.该点电荷一定沿等势面移动 C.作用于该点电荷的电扬力与其移动方向一定垂直

对联常见题型

高考对联常见题型预测 一、修改式 即将一副完整的对联修改一下,使原联之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应该说,这是一种难度较小的题型。如: 在鄂西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户姓卓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一副婚联。或许是招待不周,这位老学究竟写下一副丧气的对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乡亲们看了无不摇头,但这时鼓乐齐

鸣,新娘花轿已到,要换副对联已来不及了。新娘下轿看到此联,很不高兴,幸亏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联中的的一个字涂去,联意顿时显佳,众人拍手叫好。 请写出新娘巧改后的对联。答案: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 二、搭配式 1、请利用相关知识,从下面八个句子中选出四个句子,组成两副合乎对联要求和特点的春联。 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东风袅

袅大地绿如茵。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桃花艳艳山河添秀色。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 答案: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三、重组式 1、下面这副对联是曾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燕京大学艺术史导师张伯驹写给陈毅的挽联,下联的句序

和结构已被打乱,请利用相关知识对下联的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 上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下联(内容和句序已被打乱):无愧于平生,挥戈抗日接尊俎,有功于天下,应含笑九泉,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豪气犹存 下联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挥戈抗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高中数学选择题技巧讲解

专题一数学客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专题一I 选择题的解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准确、迅速.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 选择题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捷、灵活的特点,是高考中的重点题型.在高考试卷中数量最大,占分比例高.全国卷的选择题占60分.因此,正确的解好选择题已成为高考中夺取高分的必要条件. 选择题从难度上讲是比其他类型题目降低了,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解题熟练、准确、灵活、快捷.应“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该算不算,巧判断.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答过程.在对照选项的同时,多方考虑间接解法,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的选择巧法,以便快速智取. 选择题的巧解说到底就是要充分利用选项提供的信息,发挥选项的作用.能力稍差的学生解选择题仅仅顾及题干,然后像解答题那样解下去,选项只取了核对的作用.本来像选择题这样的小题应当“小题小作”,但却做成了解答题.至少做成了填空题.这样就“小题大作”了,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这是不划算的. 由于选择题结构特殊,不要求反映过程,再加上解答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灵活多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选择题的解题思想,渊源于选择题与常规题的联系与区别,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常规题的某些痕迹;而另一方面,选择题在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即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合适的.因此,可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排除迷惑支的干扰,正确、合理、迅速地从选择支中选出正确支;选择题中的错误支具有双重性,既有干扰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揭露其潜在的暗示作用,从而从反面提供信息,迅速做出判断. 1.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解题的基本策略是:充分地利用题干和选择支的两方面条件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解,先排除后求解. 一般地,解答选择题的策略是: 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题型的一般解法; ②结合高考单项选择题的结构(由“四选一”的指令、题干和选择项所构成)和不要求书写解题过程的特点,灵活运用特例法、筛选法、图解法等选择题的常用解法与技巧;

对联的练习题训练答案(老师版)

对联练习答案(老师) 一、2009年湖南卷新题型对联衔接训练 1、下面是一副励志联,上联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请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A、望梅止渴,何苦煎熬自己 B、守株待兔,还是丰衣足食 C、走马观花,胜若行云流水 D、隔岸观火,莫若前与帮忙 解析:A。 在对仗方面,四个选项均较工整,A项略显有诗意,境界高远。因此,可以考虑与上联意思的联系,在意境等方面进行区别。由此可知,除了加强对对联知识的积累外,还须知加强对生活的感悟。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解析:C。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3、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写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临水楼台听涛声 B、逢春枯木又发芽 C、临风野陌醉花香 D、临日山崖观海潮 解析:C。C项属于工对,野是田野,陌是小路。与“江楼”对得上。A项犯重字,B项“又”与“听”字词性对不上;D项“日”与“月”都是仄声,而且“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重复了。 4、为上联“莺啼柳影琴声戚”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蝶恋花丛舞步欢 B、蜂鸣花间叫声欢 C、燕舞杨枝倩影赞 D、虎鸣山澜发雄姿 解析:A。这属于反对型对联,情景相反,但又和谐统一。相比较之,A项最符合。B项平仄不对,C项赞是动词,戚是形容词。D项平仄以及词组“发雄姿”不对。 5、为上联“梅花无意分春色”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白雪怎能掩傲骨 B、流水有心歌秋声 C、柳絮含情传风情 D、明月有心照客愁 解析:D。A项还以梅花为内容,就是“合掌对”了。B项“秋”和“春”都是平声。C项中有两个“情”字,而且“风”与“春”也都是平声。 6、为上联“笔传天下事”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画留尘世情 B、琴抚世间愁 C、棋开胜局行 D、书读无字处 解析:B。其他三项平仄都不对。C项“先”字在词性上与“事”不对。 7、晚上,上旬月忽明忽暗地挂在天空,刘老师家访手,走在乡间的田梗上,诗兴大发,随口说出一联,上联是:“三分月色不嫌瘦”,最合适的下联是() A、一片蛙声更觉闹 B、十里清风倍感静

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和解答技巧

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和解答技巧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一中,(663100) 马兴奎 趣题引入 正三棱锥BCD A -中,E 在棱AB 上,F 在棱CD 上,并使 λ==FD CF EB AE )0(>λ,设α为异面直线EF 与AC 所成的角,β为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则βα+的值是 ( ) A . 6π B .4π C .3π D .2 π 分析:解本题通常方法是画一个图,但不容易求解,只有紧紧抓住λ的两个极端值才能快速获解。 解:当0→λ时,A E →,且C F →,从而AC EF →。因为BD AC ⊥(正三棱锥中对棱互相垂直),排除选择支C B A ,,。故选D (或+∞→λ时的情况,同样可排除C B A ,,) 技巧精髓 一、选择题中的题干、选项和四选一的要求都是题目给出的重要信息,答题时要 充分利用。 二、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小题需小做、繁题会简做、难题要 巧做。求解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是以直接思路肯定为主,间接思路否定为辅,即求解时出了用直接计算方法之外还可以用逆向化策略、特殊化策略、图形化策略、整体化策略等方法求解。 三、解答选择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先易后难、大胆猜想、小心验证。 1、逆向化策略 在解选择题时,四个选项以及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都是做题的重 要信息,逆向化策略是把四个选项作为首先考虑的信息。解题时,要“盯住选项”,着重通过对选项的分析、考查、验证、推断而进行肯定或否定,或者根据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和筛选,从而迅速找到所要选择的、符合题目的选项。 【例1】(2005年,天津卷)设)(1x f -是函数)1( )(2 1)(>-=-a a a x f x x 的反函数,则使1)(1>-x f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 ( ) A .),21(2+∞-a a B . )21,(2a a --∞ C . ),21(2a a a - D . ),[+∞a 【绿色通道】本题用直接法求解是先求出反函数,然后带入已知1)(1>-x f 得到一个不等

浅析高考选择题的一些做题方法

浅析高考选择题的一些做题方法 发表时间:2009-03-06T10:10:14.45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09年第二期供稿作者:杜非[导读]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一般都在40%左右。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一般都在40%左右。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解答选择题一定要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要求。 一、直接法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法、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确定选择支的方法叫直接法。 如、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故选A。 二、特例法: 就是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数值、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的原理,由此判明选项真伪的方法。用特例法解选择题时,特例取得愈简单、愈特殊愈好。 三、极限法 将研究的对象或过程引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明显,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估值法 有些以计算题的面目出现且有较复杂的计算,运算量较大时通常无须精确求出结果,只求出答案的近似值或大致范围从而作出判断的方法。 五、数形结合法 就是借助于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数形结合,经过推理判断或必要的计算而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六、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题干和选择支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异同,并从中发现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七、筛选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定理、性质、公式推演,根据“四选一”的指令,逐步剔除干扰项,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如、(1995年全国)已知y=log(2-ax)在[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0,1) (B)(1,2) (C)(0,2) (D) [2,+∞ 解:∵ 2-ax是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a>1,排除答案A、C;若a=2,由2-ax>0得x<1,这与x∈[0,1]不符合,排除答案D.所以选B. 八、图解法: 据题设条件作出所研究问题的曲线或有关图形,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选择题可通过命题条件的函数关系或几何意义,作出函数的图象或几何图形,借助于图象或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这种应用“数形结合”来解数学选择题的方法,习惯上也叫数形结合法。 (2007年江西)若0<x<,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sin x< B.sin x> C.sin x< D.sin 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与的图象,便可观察选D 九、割补法 “能割善补”是解决几何问题常用的方法,巧妙地利用割补法,可以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这样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从而缩短解题长度. (2002年高考)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 四个项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A)3 (B)4 (C)3 (D)6 解:如图,将正四面体ABCD补形成正方体,则正四面体、正方体的中

高考试题中的对联试题(学生)

高考试题中的对联题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 春晖盈大地() 科学能致富()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 爆竹声声脆 满园春色好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 处处春光好,。 一代园丁乐,。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5、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4 分)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6、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4分)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 7、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4分) 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6分) 9、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 广大为庆: 10、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微。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 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 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微,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微时必 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微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 要求,不超过3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2分)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精选.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125 27 . 12536.12554.12581.D C B A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 A .11 B .10 C .9 D .16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 1|+|AF 2|=2a=8,|BF 1|+|BF 2|=2a=8,两式相加后将|AB|=5=|AF 2|+|BF 2|代入,得|AF 1|+|BF 1|=11,故选A 。 例4、已知log (2)a y 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2) D .[2,+∞) 解析:∵a>0,∴y 1=2-ax 是减函数,∵ log (2)a y ax =-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tan α>cot α(2 4 π απ < <-),则α∈( ) A .(2π- ,4π-) B .(4π-,0) C .(0,4π) D .(4π,2 π) 解析:因24παπ<<-,取α=-6 π 代入sin α>tan α>cot 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 、C 、D ,故选B 。 例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 项和为( ) A .-24 B .84 C .72 D .36 解析:结论中不含n ,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 取值无关,可对n 取特殊值,如n=1,此时a 1=48,a 2=S 2-S 1=12,a 3=a 1+2d= -24,所以前3n 项和为36,故选D 。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 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