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与

鲁迅的与
鲁迅的与

鲁迅的与

小编液压机编辑https://www.360docs.net/doc/b111593906.html,/谢谢

——鲁迅之生命论与终末论

(四)民族的危机感和生命主义进一步分析的话,还可以看到,中泽和有岛都不具备的鲁迅的生命观的特色,还在于鲁迅的生命观旨在唤醒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中所缺乏的有关生命的深刻的民族忏悔和危机感。这一特色,可以说,跟上文引用的北村透谷《内部生命论》中以宗教是否提倡生命来区别东西方文明的观点是相通的,这是刚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亚洲知识青年们共同的民族的自我反省。早从留学时期起,鲁迅就认识到了“中国人缺乏该有的根本的生命力”这一危机(丸山升语)⑦。进一步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的,就是众所周知的登载于《京报副刊》的有关青年必读书的问卷回答。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其理由是:“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这里说的“僵尸”,是一种在香港电影里可以看到的可怕的妖怪(从坟墓里活过来的尸体),伸直双臂,直着腿,一蹦一跳地走路。据说,那是因为尸体的关节硬直了。这么说,“僵尸的乐观”和“活人的颓废”两者之对比,在感觉上也甚为现实。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谓流淌于近代中国文学的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为一种“悲凉感”。正如他们所说的,其由来之一是“因叔本华、尼采的生命哲学而触发的人生的根本性苦痛”。不能否认,鲁迅的进化论、生命主义有着尼采的影响,但在鲁迅身上,进化论和生命主义乃是引出深沉的民族的焦躁和耻辱的契机。这是鲁迅的进化论,生命主义的最大特征。

(五)不允许“生命”存在的支配构造在鲁迅而言,“奴隶”一词可谓“僵尸”的同义语。这是鲁迅批判旧社会的关键词(这一奴隶性批判,战后经竹内好的介绍,我们照搬来批判近代日本)。不过,鲁迅的论争态度,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参看后文所引汪晖语),往往不是就对手的表面上的论理,而是注目于对手其人物,思想、学派之“跟权势的关系”、“对权势的态度”以及“特定的支配关系中的位置”。在鲁迅对“奴隶性”的批判方面也不例外。 早在留学时期,鲁迅跟友人许寿裳一起看到了“中国人的病根”是“缺乏爱和诚”,认为其原因是因为在现实中长期处于异民族的“奴隶”地位。在《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1919年11月)中,他认为,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多比暴君暴虐。在《论照相之类》(1925年1月)一文中,引用了Th。Lipps的《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的话,“临下者事上必谄”。在《谚语》(1933年7月)一文中,说“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隶”。这些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其中最尖锐地揭示了产生这一“奴隶”的现实的“支配关系”的是《灯下漫笔》(1925年5月)。

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贴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曰不安分!

这正是对儒教(缺乏超越者跟个人的对应关系的共同体伦理)世界的现实的支配关系最为一针见血的揭露。而且,在这里,马上使人注意到的是,在这一“完美的图式”里,奴隶=奴隶主的连环圈至“台”之妻子即女性就断了。所以,木山英雄曾指出,小说《祝福》(1924

年)中,当祥林嫂(所谓现代的“台”的妻子)问到有没有地狱时,知识分子的“我”穷于回答,这一“我”的困惑表示了鲁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⑧。分析至此,我们已经朝鲁迅的“鬼”的世界踏进了一步。

四、“鬼”与“迷信”论鲁迅的“鬼”,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竹内好的《鲁迅》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由尾上兼英提出,从而围绕着《阿Q正传》序章的“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一句话而展开的讨论⑨,是我们青春时代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回忆。其后,也不断有人提及这个问题。比如木山英雄说:“鲁迅和周作人当然不会是迷信家,然而,在他们的作品里,至少有像我这样的人所难以理解的部分。我总认为似乎是跟上述的鬼的感觉牵连着。比如,在通过对乃是死灵的鬼的特性而产生的对死者、对由无数死者堆积起来的历史的感觉中,就有这一点。对历史的感觉一下子就换成了对世界的感觉。”至于丸尾常喜的新著,则在这个问题上,作了彻底的挖掘,给我们提供了战后日本鲁迅研究史上具有深刻的划时代意义的读解。

(一)作为“鬼”的祥林嫂先说《祝福》。作品的尾声是爆竹震天的“祝福”节之夜。丸尾说,“爆竹具有驱除给人带来病灾的恶灵、幽鬼的力量”,可将祥林嫂、阿Q那样的死后只能变成“孤鬼、野鬼”仿徨的孤独之魂赶出门外。“街上的人埋头于保卫自家的利己主义的仪式之中,……把祥林嫂那样的人,……为了自我保护而排除在外。”丸尾在这里读出了鲁迅对于“(宗族主义的)宗教和道德伦理”的“愤怒和悲哀”。进而,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对临死的祥林嫂所问到有无地狱而穷于回答的“我”,鲁迅则感到自身的无力,忏悔以及罪的意识。

(二)作为深暗的底层的民众“阿Q”、“祥林嫂”是“构成中国现实的深暗的底层的民众”。“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把他们视作“理性(Logos)之光照不到的黑暗”而予以摒斥。而左翼知识分子的那种“视民众为神、知识人与之同化而获自我解放的思想”,不久又形成了“使他们丧失了主体性、容忍权力放纵”的结果。站在这“隘路”上的鲁迅,“一边通过不断地对于(阿Q式的”自由“)自己的怀疑的抗争,射穿了左翼知识人的民众信仰的盲点,一边对现状进行出色的批判”。下出铁男的这一见解,我基本同意。我想提出的是,这些民众的、生活于更底层的“鬼”的含义。

(三)“伪士和迷信”的构图激烈地批判了迷信和“鬼道主义”的鲁迅,在《破恶声论》(1908年)里写道:“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急也。”认为提倡破除迷信的知识人之所以“伪”,是因为他们的言论立足于科学和进化论,是“正确的(而且是新的)”,其正确性来自多数的权威而非产生于自己的内部。《阿Q正传》第九章,描写了这么一个场面:阿Q被带到白州,尽管身穿长衫的法官(革命派知识分子)对跪在那里的阿Q说“站着说,不要跪!”但阿Q终于还是跪下了。法官鄙夷地骂了一句:“奴隶性!”法官的叱责是对的。不过,仍掉了生活于“深暗的底层”中的民众。这恐怕才是“伪士与迷信的构图”。这里有着近代亚洲最大的“隘路”。而在祥林嫂面前辞穷的“我”,以及在这个“长衫人物”的身上则重叠着鲁迅的自我批判。

(四)“人”“鬼”之逆转上文提到的丸尾的论文,在谈到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失去的好地狱”时,指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底流的基本主题”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一语,在这里,“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看到的是鲁迅那时期的“人类主义”的崩溃。我则认为,上述的《阿Q正传》(丸尾谓“阿Q”为“阿鬼”)的审判场面也好,《祝福》中无法回答祥林嫂问题的知识分子“我”的场面也好,其所表达的思想,跟“伪士与迷信”的构

图相同,——使民族再生,不是靠知识分子的“启蒙”,而是靠“鬼”、“迷信”(其实,这些“迷信”跟古民的“神思”(幻想力)和农民的“白心”分不开)。——这一思想和鲁迅的自我批判(“罪”的意识)正是通过这些场面表达了出来。反过来说,表示了青年时代在《破恶声论》中对所谓的“正论”(破除迷信论)敏锐地感觉到“伪”的鲁迅的批判态度。其实,众所周知,跟鲁迅在以后的生活中被人说为酷薄、多疑的论争态度是相联系的,而且终生未变。也可以说,论争之时,他的批判无比犀利,不放过论敌的些微虚伪,就是因为他的立足点是在同样的最低处(“鬼”、“迷信”)。关于这一点,最近读到汪晖为收集鲁迅论争之作的集子所写的序言,进一步受到了启示。

五、结束语·幽鬼和生命——鲁迅的终末论汪晖在序言中,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人愿意将自己的毕生心力倾注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眼前首先浮现的竟是女吊,就在死前的一个月,鲁迅写下了生前最后的文字之一的《女吊》。且引录其中一节:自然先有悲凉的喇叭;少顷,门幕一掀,她出场了。在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垂头、垂手,弯弯曲曲的走一个全台。内行人说:这是走了一个”心“字。为什么要走”心“字呢?我不明白。我只知道她何以要穿红衫。……因为她投缳之际,准备作厉鬼以复仇,红色较有阳气。易于和生人接近……《女吊》是一出在鲁迅家乡绍兴民间上演的描写饮恨而死、无人祭祀的”孤魂“”厉鬼“的复仇剧。鲁迅在作品开头写道:”单就文艺而言,他们就在戏剧上创造了一个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这就是女吊。“汪晖认为,”纵使到了阴间也仍穿着大红的衫子,不肯放过生着的敌人“这一描写,多少也是至死谁也不予饶恕的鲁迅的”自况“,但仅仅把此解释为鲁迅以为”宽容“乃执政者及其追随者的一种道具(《死》,1936年9月),”仍然不足以解释他的那些在今人看来近于病态的复仇愿望和决绝咒语“。汪晖试图挖掘出在论争中表现得近乎失常的鲁迅的那种偏执、酷薄、多疑的秘密。

汪晖的论述,精彩洋溢,可惜限于篇幅,无法详细介绍。他一一推翻了被视作鲁迅攻击论敌的论据,认为,其复仇目的”看似私怨,实为公仇“。他不信任何思想或主义,唯注意对手或其思想”跟权势的关系“。他的偏执、虽针对具体的个人,

但更重要的是针对那”无限的重复和循环“的整个中国历史。这些论述,使我们想起了竹内好所说的”鲁迅并没有立场“这句话(其实,汪晖也引用了竹内的话)。

讲到”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偏执“,又使我们联想到鲁迅在《杂忆》(1925年9月)中写的这段话:”我觉得中国人所蕴蓄的怨愤已经够多了,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致的。但他们却不很向强者反抗,而反在弱者身上发泄。“对此,我们可以如木山英雄所说的那样,理解为”对由无数死者堆积起来的历史的感觉“。在历史长河的河底,堆积着累累死者和幽鬼的怨念。鲁迅不正是在”比别人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的白脸、长发、红衣中,找到了凝聚着这一怨念的象征吗?挖掘鲁迅近乎病态的复仇心秘密的汪晖的论述,竟如此追根刨底,其执著似乎可与”女吊“的复仇的执念相比。总之,正如竹内好所说的”鲁迅并没有立场“。这是因为在仿徨于整个历史最底层的”女吊“宣泄她的复仇怨愤面前,包括鲁迅本人在内,都已失却了一切立场(包括正确的主义、外来的意识形态和科学的伦理)。

我曾根据《狂人日记》结尾的描写,认为鲁迅将一切权威相对化,承认了”立足破弃世界观的立场“的”终末论式的罪的自觉“,这就是他的现实主义之根据;其实,对鲁迅而言,剥夺一切高论,正论以及公论的权威,揭露虚伪的终末论式的观点,并非来自跟西欧式的至高无上的超越者相遇,恰恰相反,而应该说是通过跟构成亚洲历史社会最底下的”深暗地层“的民众的死以及还活着的仿徨着的孤魂幽鬼”对坐“而获得的。

日本战后思想的中心,具有双重的契机。一是”反省“侵略战争之根本乃在于屈服于强者、凌傲于弱者的这一集团心理;一是提倡自主、能动的人类创造和再生传统文化。这是跟

鲁迅明治末期在日本从尼采那里学来的思想相通的。年轻的时候,

从在一般人看作是”科学“的对立面的”乡曲小民“们的”迷信“中看到了其可能性的鲁迅,正是从生命的对立面、排摒”人“事的幽鬼死了还想切近人的那种复仇的怨念和火红的衣色中,找到了那种”内部生命“再生的根据。我认为,这种态度,在研究以”西欧冲击“为契机而产生的日中共同的近代亚洲的自我发现这一课题方面,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

《鲁迅与时间》教案

11、鲁迅与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 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初步理解三句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4、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 5、了解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英雄,懂得要做一个具有民族自豪感的 人。 [教学重点] 了解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并能产生崇敬之心。 [教学难点] 1、三句重点句含义的理解。 2、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收集时间的格言5条。 2、创作时间的格言1~2条。 3、海绵一块。 4、表格一张。 [教学板书] 11、鲁迅与时间 白天接待客人 平日 抓紧时间晚上看书写作 善挤时间写作翻译编集 除夕 整理日记计划工作 [教学过程] 一、分步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1、出示板书:时间 2、齐读。

3、说说你喜欢的关于时间的格言。 4、多媒体展示:(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两句格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他们分别告诉我们什 么? 5、再出示板书:鲁迅 6、师述:鲁迅这位大作家,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那么,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呢? 7、一生介绍: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用自己 的笔同敌人作斗争,我好敬佩他。 8、出示完整的课题:11、鲁迅与时间 二、默读课文,寻找突破口。 1、师:那么,鲁迅先生是究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 让我们轻声扫读课文,有两个任务: (1)用“”划出概括写鲁迅对待时间态度的一个句子。 (2)哪几小节在具体写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 2、交流一:句子。 3、出示并理解句子: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 4、归纳板书: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5、交流二:小节(第二、三小节) 三、细读课文第二节,理解鲁迅在平日里是如何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 1、师述:那好,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 2、分角色读:师:第二句生(钱):第三、四句 3、学生思考:从老师和学生读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4、说的:出示句子: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5、齐读句子。 6、师边演示边说:看陈老师手里的海绵,好像没有水,但是,陈老师慢慢挤下去,会有什么情况发 生呢? 7、理解句子,引导学生一起说:可见(海绵里能挤出水,繁忙中能挤出时间。原来时间是掌握在人 的手里的,只要你抓紧时间,就能挤出时间。) 8、师述:鲁迅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9、女生读:3、4句,并找出关键词指导朗读。 10、师归纳板书: 白天接待客人 晚上看书写作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传主及文体 3、阅读文章,概括有关鲁迅的生活点滴 4、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 学习重点:了解生活中的鲁迅 学习难点:感悟鲁迅平易温和的性格 学习过程: 一、基础梳理: 1、辨析字音: 混沌窘态脾气弄堂调羹贩卖腋下挟着 揩桌子校样阖眼踌躇荸荠茎干门闩抹煞 2、成语积累: 先入为主敬而远之 不以为然杯盘狼藉 有条不紊春风化雨 3、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字,其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 (2)、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被誉为,和吕碧城、石评梅、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其代表作是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3)、回忆录是的文体,其主要特征是。要将和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4、鲁迅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 ,我以我血荐轩辕。 心事浩茫连广宇,。 ,寒凝大地发春华。 二、|探究交流。 1、按照下表的示例归纳每节的主要信息:(每小组阅读归纳三节)

节次时间或角度表现的性格或品质写作方法 1 鲁迅的笑明朗、爽快细节描写 2 鲁迅的步伐轻捷动作描写 3 品评衣着善解人意,知识丰富正侧结合 4 5 6 2、阅读课文后,请同学们说说鲁迅的“平和”体现在何处?(任举一例) 三、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四、课堂反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弄堂(lòng)琐事(suǒ)蛊惑(gǔ)深恶痛绝(wù) B.搭讪(shàn)袅袅(niǎo)校样(jiào)间不容发(jiàn) C.揩油(xié)剥削(bō)阖眼(hé)有条不紊(wěn) D.衣裳(chǎng)解剖(pōu)踌躇(chóuchú)矢志不渝(y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筹划楷书影碟针砭 B. 筹码楷模间谍砭斥 C.绸缪谐音通谍贬谪 D.绸怅诙谐喋血贬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他说张华的不是,李明口虽不言,心下却大不以为然。 B、若遇此等人,应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 C、鲁迅先生面对黑暗势力绝不退步,他以无所不为的精神坚持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D、鲁迅先生总是向反动统治者及其走狗文人展开毫不妥协的进攻,对进步青年却总是给予春风化雨的教诲。 4、下列关于鲁迅的一些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高中优秀作文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

高中优秀作文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 2019.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史上,鲁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尊敬,也以其一生辉煌的业绩在近现代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像《朝花夕拾》、《孔乙己》、《纪念刘和珍君》、《祝福》等。 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我会邀请鲁迅看一场电影,因为我们这儿没有社戏。记得以前,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一天里,我会和他去农村,再次去找寻自己内心的寄托。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和鲁迅一起学习他的作品,领略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惨。我们将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

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这一天里,还要和他探讨弃医从文的事情。回到中国的他,便以鲁迅为笔名,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也发表了中国历史让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此,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时刻都在写作,在作品中,不断唤醒国人的勇气,也去嘲讽那些坏人。于是,很多坏人都想去杀了他,因为他的文章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很多人都会和那些坏人作对,使得坏人们很难得以发展,使得国人的抗战意识高涨。 鲁迅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为了祖国的发展,可以弃医从文,放弃自己学习很多年的医术,只是为了能够救国图存,那样的一位英雄,或许可以值得我们能够永远铭记。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学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恶劣如饥似渴逝世耗费

①èlüèrújīsìkěshìshìhào fèi ②èlièrújīshìkěshìshìháo fèi ③èlièrújīsìkěshìshìhào fèi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的含义:()(2分) ①鲁迅很谦虚。 ②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③鲁迅抓住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3、“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这句话的含义是:()(2分) ①鲁迅反对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②时间就是生命。 ③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时间,就是图财害命。 4、用“”画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5、用“~~~~~”画出文中的一句过渡句。(2分)

翻译:风筝 (鲁迅)对比

翻译:风筝 (鲁迅)对比 (a) Kite (translation: alexcwlin/edit: adam.L) (b) The Kite (杨宪益、戴乃迭译) (c) Kite (刘士聪译)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a) It is wintertime in Beijing.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thick snow. Leafless tree-branches in greyish-black color reach into the clear sunny sky. A couple of kites floating high in the air at distance saddle me with a feeling of bewilderment and melancholy. (b) A Peking winter dismays and depresses me: the thick snow on the ground and the bare trees' ashen branches thrusting up towards the clear blue sky, while in the distance one or two skies arefloating. (c) When,in late winter in Beijing,there was still snow on the ground and, up in the air,an entanglement of dark-gray bare branches against a sunny sky,a couple of kites were already fluttering up and down in the distance - a sight that filled me with amazement and forlornness. ***************************************************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a) The kite-flying season of my hometown is around February in springtime. If you happen to hear rustling sound of wind-wheels, look up and you would see a grayish-black crab-shaped kite or a light-blue centipede-shaped kite. (b) At home, the time for kites is early spring. When you hear the whirr of a wind-wheel, you raise your head to see a grey crab-kite or a soft blue centipede-kite. (c) In my hometown,kites were flown in early spring. When you heard the whirring of wind-wheels and looked up,you saw a darkish crab-kite or one resembling a centipede of limpid blue.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 (a) There is also the solitary tile-shaped kite which doesn’t have wind-wheels. Helplessly it flies at low altitude with a worn-out and piteous look. (b) Or there may be a solitary tile-kite, without wind wheel and flown too low, looking pathetically lonely and forlorn. (c) There were one or two others in the shape of old-fashioned tiles, without wheels. They flew at a lower level,looking lonely and shriveled,arousing a sense of compassion.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a) At this time, the foliating willows and budding wild-peaches on the ground complement those children’s high-flying adornments to fill a warm spring’s day. (b) By this time, though, the willows on the ground are putting out shoots, and the early mountain peaches have budded. Set off by the children’s fancy work in the sky, together they make up the warmth of spring. (c) Around this time of the year,poplars and willows began to sprout,and new buds appeared on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出版社,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

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日寇占领上海期间,许广平一度被捕,抄家时这部日记也被抄走,发还的时候就少了1922年这一本。 除了缺少书信、日记这两大块之外,其他内容也并不完全,以致后来唐弢编了《鲁迅全集补遗》及其“续编”。编印这部《全集》时,人手少,时间紧,工作不够细致,编校工作中错误不少。后来孙用写了《鲁迅全集校勘记》和《鲁迅全集正误表》这两本专著。万事起头难。这是《鲁迅全集》的第一个版本,尽管错误缺点不少,但它在收集和传布鲁迅著作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不能抹煞的。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是鲁迅作品最权威的版本。这个版本在上海先后印过四次,1948年在大连解放区光华书店还根据这个版本翻印

“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 案 导读: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认识鲁迅 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③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 ①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材料三两张照片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晶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提出疑难 要求同学记下读鲁迅作品时遇到的不解的问题,或想跟鲁迅先生商榷的问题等。学校将举行论坛,邀请鲁迅研究专家与同学对话,在论坛上你准备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活动一:示例:①幽默谦逊贵在自省;②慈祥冷峻源于爱憎。(答案不唯一)

鲁迅与时间课后答案

鲁迅与时间课后答案 一、近义词 繁忙(忙碌)勤勉(勤奋)懒散(散漫、懒惰)宝贵(珍贵) 反义词(空闲)(懒散)(勤勉)(平凡)二、回答问题: 1)、结合课题,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上一系列具体的数字? 第一节中的数字说明了鲁迅很勤勉,他生命短暂,但是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却是丰富而宝贵。 第二节中的数字写出了(删) 第三节中年份和写作数量的列举充分说明了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写作数量很多。第四节中的数字说明了(删) 2)、为什么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你认为学习时应该怎样抓紧时间、善挤时间? 答:因为海绵里能不断挤出水,繁忙中也能挤出时间。时间是掌握在人的手里的,一个人只要抓紧时间, 再忙也会有时间。所以,我在学习时,…………(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发挥) 3)“鲁迅的巨大贡献都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这句话的含义是鲁迅一生写了640万字,为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他的巨大贡献是跟他抓紧时间、善挤时间分不开的。 4)、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5)、课题中的“与”字,将“鲁迅”、“时间”连接在了一起,请问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鲁迅是个珍惜时间,善于挤时间的人。他勤奋写作,在短暂的生命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6)整合课文信息,撰写鲁迅简介: 根据文中了解到的信息,我们试着为鲁迅先生做个简介。(100字) 【要比较简洁地介绍一位人物,一般需要介绍: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他的人生格言等。】 三、课文内容填空: 一年到头,鲁迅(),即使在()时,鲁迅也和()一样辛勤的工作。他一生只活了()岁,可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万字的著作。那是多么()的数字啊! 四、摘录文中的比喻句,并写一句:

关于某某珍惜时间地名人例子8个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例子8个 篇一: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

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

鲁迅参考书目

鲁迅参考书目:(对鲁迅的研究,中国大陆、日本、欧美是重镇)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005 2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李何林编.鲁迅论[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据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版重印 4李长之.鲁迅批判[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6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9唐弢.鲁迅的美学思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0乐黛云编.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1北冈正子.《摩罗诗力说》材源考[M],北京师大出版社,1983 12、孙玉石.《野草》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3、郜元宝.鲁迅六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4、钱理群.话说周氏兄弟[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 15、林非、刘再复:《鲁迅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郑家建.《〈故事新编〉诗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 17、鲁迅博物馆等选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上中下册;散篇,上中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8、朱正:《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19、曹聚仁.鲁迅评传[M],东方出版中心,2006 20、朱正、等.鲁迅史料考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1、伊藤虎丸.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2、丸尾常喜.人与鬼的纠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3、程麻.鲁迅留学日本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24、林贤治.鲁迅的最后1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我心中的鲁迅精选作文(5篇)

我心中的鲁迅精选作文(5篇) 本文是关于鲁迅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我心中的鲁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我觉着鲁迅先生是个爱恨分明的人。鲁迅先生的话语很幽默、风趣。他没说自己的地位比别人高一级,就让别人给他干这干那。即使鲁迅先生比别人高一等,但鲁迅先生还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从鲁迅先生给车夫包扎伤口时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热爱之情。鲁迅先生用委外的语言,批评“我”读书马虎。但又看出了鲁迅先生和别人教育后代的方式不一样。 从《一面》这一篇课文中,我又感受到了鲁迅先生虽然很瘦,但精神抖擞。和坚持不屈的伟大精神。 我还要学习鲁迅先生珍惜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会有的。”是啊,如果你不愿挤,怎没可能会有呢? 鲁迅先生逝世前,还依然坚持写作。直到逝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鲁迅先生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鲁迅先生虽然死了,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却永远在我们心中。“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篇二:我心中的鲁迅 小时候我曾听大人说过,中国有一个大文豪叫鲁迅。心中总觉得这人很伟大。但自从上了六年级,学了关于鲁迅的课文,鲁迅在我心中高大起来。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在我心中他是一个有学问,关心青年,幽默,关心劳动人民,珍惜时间的人。看,在那北风呼啸的夜晚,鲁迅半跪着,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司机包扎伤口;看在牛毛细雨,鲁迅廉价买书,送书给一位青年。我心中的鲁迅就是这么一个人。 篇三:我心中的鲁迅 鲁迅这个名字不知道你听没听过?答案是你肯定听过。鲁迅被毛

鲁迅与时间

鲁迅与时间 鲁迅与时间【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2.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的关系。 3.能读写本课的生字,能说出本课“读读写写”中指定词语的意思。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繁忙”“繁重”“宝贵”“珍贵” 的意思。 5.能依照例句,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 6.能背诵最后一节课文。 7.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5条。【教学重点】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教学时数】 3课时。【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说出本课“读读写写”中指定词语的意思。 2.完成预习要求初步感知全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鲁迅先生画像)教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分不开的。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了《鲁迅与时间》一课后必须弄清的问题。(板书课题:2鲁迅与时间)二、出示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怎样?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文章中的具体数字,想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4.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三、检查预习。 1.字连词语。注意读音:遗统篇逝均壕盹勤编2.注意字形:(“遗”与“遣”;“编”与“骗、偏”的区别。) 3.理解字(词)义:①教师说明《华盖集》、《南腔北调》、《且介亭杂文二集》以及《少年别》都是鲁迅的作品(包括翻译的作品)。②教师简要解释:题记--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作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序言――一般指旨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后记――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后的文章。③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词:遗产--文中指鲁迅的作品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虚度年华--虚度,白白地度过;年华,时光,岁月。白白地度过时光、岁月。 4.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边划,划出鲁迅先生说的话。读后交

关于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

关于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 1、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 2、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 3、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连正视都不敢,此外这能成什么气候。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7、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8、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9、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10、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1、“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12、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13、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14、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5、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6、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17、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8、“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19、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1、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22、勇者举刀向强者。 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4、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25、“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2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 28、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9、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0、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3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3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

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谢谢您!”是你教会我如何去学习,如何珍惜时间,…时间好比性命,无端的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句名言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原来我一回家就开始玩,玩个一两个小时才写作业,妈妈老是批评我,但我都没听话,因为妈妈说的话太俗套了,但看了您的话,我顿时羞愧万分,从此不在边做作业边玩了,我也把课余的时间减少了,改成了看书,连唠叨的妈妈都夸我呢!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我们后人的是那么大的一笔财富呀!您那不朽的精神,作品流传至今,我们都很喜欢读,你是我们的好榜样!

鲁迅,我想对您说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你有爱国爱民的精神;你有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你有对读书的思考;你有对时间的感悟;你有不朽的作品……”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从‘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中我可以看出,你是对时间有非常深的感悟的人。我小时候总是不珍惜时间,总是让时间就这么的从我身边慢慢的流去。现在,只有读了你的课文之后,我才慢慢地体会到时间的珍贵。你不但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你还不浪费他人的时间。因为您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民的。”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从《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中,您和您的侄女周晔在谈《水浒传》时,我可以感受到你对的侄女的关心。您的您的侄女在谈‘碰壁’时,我体会到了您的斗争精神。从您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中,我体会到你有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我十分认同您说过的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没错,您是名副其实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您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您从来没有虚

关于鲁迅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关于鲁迅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篇一:关于鲁迅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讯不仅经常上 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有一天,鲁讯在家里帮 助妈妈多做了一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历的老师狠狠地责备了 鲁讯一顿。鲁讯挨训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和家庭, 他反而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决心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会因 为做家务而迟到了,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 刻了一个“早”字,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鲁讯 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一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著作。 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 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 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 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 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 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 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篇二:关于鲁迅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 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 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 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 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

名家挽鲁迅

名家挽鲁迅 1、郭沫若: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饮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2、孙伏园: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3、蔡元培: 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4、姚克、斯诺: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5、佐藤村夫: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6、陈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解释 1郭沫若: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饮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当时鲁迅被誉为“中国的高尔基”,而这两位文坛巨星仅隔四个月先后殒落。下联是说自己虽系鲁迅知音,曾怀着钦敬的心情诵读先生的大作《二心集》,遗憾的是两人竟无一面之缘。 2孙伏园时任《晨报》副刊编辑,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当时就连载于《晨报》副刊上。且二人接触频繁,过从甚密。鲁迅逝世,孙伏园深为悲痛,因以鲁迅所著书中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3蔡元培和鲁迅是好朋友。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鲁迅在北大作讲师,教《中国小说史略》,每周一小时,被称作是“一小时功课的讲师”。在国民党统治时期,

鲁迅屡受迫害,蔡元培多方维护,一直到鲁迅逝世。 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针对当时批评鲁迅杂文不严谨的意见,称道鲁迅文章“最严谨”,当然也包括杂文在内了,这是对鲁迅作品确切的评价。下联是根据鲁迅的遗嘱说的,鲁迅叫孩子“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 4鲁迅先生的逝世,也引起了一些外国朋友的悲痛,当时剧作家、翻译家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正在鲁迅的指导下,精心编译《活的中国》一书,鲁迅逝世的噩耗传来,二人悲痛万分,合撰挽联一幅以寄托哀思: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联语贴切生动,既嵌入了先生《呐喊》和《彷徨》两部名著,表明了其丰功伟绩;又赞叹先生确实是文化革命的主将,是黑暗中国的精神领袖。 5先生在日本的挚友佐藤村夫,在得知先生逝世的噩耗后,亦撰联以寄托哀思: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此联以排比手法,“三有”对“三不”,歌颂了鲁迅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切人切事,要言不烦。 6 1950年10月,在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话会上,陈毅即席撰挽联一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鲁迅关于时间的名言

鲁迅关于时间的名言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6、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7、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8、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连正视都不敢,此外这能成什么气候。 10、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1、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1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13、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4、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15、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6、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17、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18、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1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20、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21、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22、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3、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next88)。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5、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6、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27、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28、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29、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 30、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31、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