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上的行程问题及其新的解法

数轴上的行程问题及其新的解法
数轴上的行程问题及其新的解法

数轴上的行程问题及其新的解法

指导老师;伍兴友将传统的行程问题和数轴有机的结合,既体现了传统行程问题的特点,又增加了数轴性质在解题中的综合运用,赋予题目更多的灵性和想象空间。我们通过探索和研究得出了数轴上行程问题一些新的解法和思维方式,现表述如下;

数轴上的行程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我们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要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用数轴上两个点的坐标表示两点间的距离,数轴上的两个点总有一个在左,一个在右,用右边的点的坐标减去左边点的坐标就可以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了。也可以用左边的点的坐标减去右边的点的坐标的绝对值来表示。

2..如何表示数轴上的点运动一段距离后坐标。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b个单位看作+b,而向左运动b个单位看着-b。这样在起点坐标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如一个起始点的坐标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数轴上的相遇问题;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24,10,它们同时相向而行,A 每秒向右运动3个单位,B每秒向左运动2个单位。问多少秒后A与B相遇?相遇

时的坐标位置是多少?

按传统习惯解法是;

解;设x秒后A与B相遇,依题意可列方程得;

3x+2x=10-(-24)

解得;x=6.8秒

由A向右运动了6.8x3=20.4个单位,可推出A与B相遇在-3.6的位置。

按新的解法;其解题思路是;若A与B相遇,那么A与B的坐标就相同。可以依此列方程。其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x秒后A与B相遇,相遇时A运动了3x个单位,可知A点到达的坐标位置是(-24+3x)。相遇时B运动了2x个单位,可知B点到达的坐标位置是(10-2x)。

依据A与B相遇是的坐标相同的原理列方程如下;

-24+3x=10-2x

解得;x=6.8秒再把x=6.8代入方程的左边或者右边,都可以得出相遇时的坐标位置是-3.6。

数轴上的追击问题;

例题2;已知数轴上有C,D两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12和8. 它们同时

出发,C点已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D点则已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多少秒后在什么坐标位置D点追上C点?

按传统解法是;

解;设x秒后D点追上C点;根据D点运行的路程=C点运行的路程+D与C相距的路程。可列方程如下;

4x=2x+(8+12)

解得;X=10秒。

再把X=10代入方程的左边,可知D点运动了40个单位记着-40,由D点的起始坐标是8,依据8+(-40)=-32.可以推出D点在-32的位置追上C点。

按新的解法;其解题思路是;D点追上C点时它们处在同一位置,而且坐标相同,可以依据这一特点列出方程求解

其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x秒后D点追上C点,则D点走的路程为4x. 由D点的起始坐标8可以推出D点到达的位置坐标是8-4x

则C点走的路程为2x, 由C点的起始坐标-12可以推出C点到达的位置坐标是-12-2x

依据D点追上C点时处在同一位置,坐标相同的特点可列方程如下;

8-4x=-12-2x

解得;x=10秒

把x=10秒代入方程的左边或者右边便可以推出D的在坐标为-32的地方追上C点。

以上新的解题方法是传统的行程问题解题中所不具有。它将行程问题和数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传统行程问题的特点,又增加了数轴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赋予了题目新的灵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例3.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

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

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分析:⑴设AB中点M对应的数为x,由BM=MA

所以x—(—20)=100—x,解得 x=40 即AB中点M对应的数为40

⑵易知数轴上两点AB距离,AB=140,设PQ相向而行t秒在C点相遇,

依题意有,4t+6t=120,解得t=12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t=100—6t,t=12)

相遇C点表示的数为:—20+4t=28(或100—6t=28)

⑶设运动y秒,P、Q在D点相遇,则此时P表示的数为100—6y,Q表示的数为—20—4y。P、Q为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

依题意有,6y—4y=120,解得y=60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y=100—6y,y=60)

D点表示的数为:—20—4y=—260 (或100—6y=—260)

点评:熟悉数轴上两点间距离以及数轴上动点坐标的表示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⑶是一个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在⑵、⑶中求出相遇或追及的时间是基础。

例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分析:⑴如图,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P为AB的中点,BP=PA。

依题意,3—x=x—(—1),解得x=1

⑵由AB=4,若存在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P不可能在线段AB上,只能在A点左侧,或B点右侧。

①P在点A左侧,PA=—1—x,PB=3—x

依题意,(—1—x)+(3—x)=5,解得 x=—1.5

②P在点B右侧,PA=x—(—1)=x+1,PB=x—3

依题意,(x+1)+(x—3)=5,解得 x=3.5

⑶点P、点A、点B同时向左运动,点B的运动速度最快,点P的运动速度最慢。故P点总位于A点右侧,B可能追上并超过A。P到A、B的距离相等,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设运动t分钟,此时P对应的数为—t,B对应的数为3—20t,A对应的数为

—1—5t。

①B未追上A时,PA=PA,则P为AB中点。B在P的右侧,A在P的左侧。

PA=—t—(—1—5t)=1+4t,PB=3—20t—(—t)=3—19t

依题意有,1+4t=3—19t,解得 t=

②B追上A时,A、B重合,此时PA=PB。A、B表示同一个数。

依题意有,—1—5t=3—20t,解得 t=

即运动或分钟时,P到A、B的距离相等。

点评:⑶中先找出运动过程中P、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再根据其位置关系确定两点间距离的关系式,这样就理顺了整个运动过程

练习题:

1.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

⑴若P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P点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P点,使P点到A、B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若点A、点B和P点(P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

2、1个单位长度/分钟,则第几分钟时P为AB的中点?

(参考答案:⑴0或2;⑵—4或6;⑶2)

2.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0,第一步从K0向左跳一个单位到K1,第二步由K1向右跳2个单位到K2,第三步由K2向左跳3个单位到K3,第四步由K3向右跳4个单位到K4……按以上规律跳了100步时,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K100所表示的数恰是19.94。试求电子跳蚤的初始位置K0点表示的数。

(提示:设K0点表示的数为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K100所表示的数,建立方程,求得)

12.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12. 几何图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 2.(2012?松山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cm ,AD=12cm ,P 点在AD 边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 A 向D 运动,点Q 在BC 边上,以每秒4cm 的速度从 C 点出发,在CB 间往返运动,二点同时出发,待P 点到达 D 点为止,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 有()次平行于AB . A .1 B.2 C.3 D.4 2. 如图,正方形ABCD 的周长为40 米,甲、乙两人分别从 A 、B 同时出发,沿正方形的边 行走,甲按逆时针方向每分钟行55 米,乙按顺时针方向每分钟行30 米. (1)出发后分钟时,甲乙两人第一次在正方形的顶点处相遇; (2)如果用记号(a,b)表示两人行了 a 分钟,并相遇过 b 次,那么当两人出发后第一次 处在正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位置时,对应的记号应是. 3. 如图,线段AB=20cm . (1)点P 沿线段AB 自A 点向B 点以 2 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 沿线段BA 自B 点向 A 点以3 厘米/秒运动,几秒钟后,P、Q 两点相遇? (2)如图,AO=PO=2cm ,∠POQ=60°,现点P 绕着点O 以30°/s 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后 停止,同时点Q 沿直线BA 自B 点向A 点运动,假若点P、Q 两点也能相遇,求点Q 运动的速度.

4.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是一条环行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的时速为90 千米,在BC 上的时速为120 千米,在CD 上的时速为60 千米,在DA 上的时速为80 千米,从DA 上一点P 同时反向各出发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的中点相遇;如果PC 的中点M 处各发出一 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 相遇,那么 A 到N 的距离是N 到B 距离的几倍? 3.(2015 秋?绍兴校级期中)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P,A ,B,Q 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 A ,B 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1)点P 表示的数是,点Q 表示的数是. (2)若点P 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点 B 右侧,且以线段BP 的长度为边长做正方形,当该 正方形的面积为 5 时,点P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3)若点 A 以1 单位/秒的速度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 B 以2 单位/秒的速度向数轴的负 方向运动,且两点同时开始运动.那么当运动时间为秒时,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 5.(2002?河北)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 A 开始向点 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 D 开始向点 A 以1 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 (1)当t 为何值时,△ 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3)当t 为何值时,以点Q、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11.(2014?郸城县校级模拟)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D=BC=16 ,AB=DC=12 ,点P 和点Q 分别是两个运动的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线段AB ,BC 向C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2 个单位长度;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向C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P,Q 同时出发,从两点出发时开始计时,设运动的时间是t(秒). (1)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下面线段的长度; 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AP= ;PB= ; 当点P 运动到BC 上时,PB= ;PC= .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一.解答题(共12小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2)当t=2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3)当点A为原点时,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4)当t= 秒时,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 2.已知:线段AB=40cm. (1)如图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3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 自B点向A点以5厘米/秒运动,问经过几秒后P、Q相遇? (2)几秒钟后,P、Q相距16cm? (3)如图2,AO=PO=8厘米,∠POB=40°,点P绕着点O以20度/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自B点向A点运动,假若点P、Q两点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当点P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右运动时,点A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秒后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4.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动点P 从O点出发沿OM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立即停止运动),点P,Q同时出发.(1)当点P与点Q都同时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每秒3cm时,经过多少时间P,Q两点相距70m; (3)当PA=2PB时,点Q运动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求点Q的速度.5.如图,数轴上两个动点A、B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已知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 (1)若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正好在原点处相遇,请直接写出B点的运动速度; (2)若A、B两点于起始位置按上述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

专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处理策略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如何表示运动过程中的数: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简单说成左减右加) 3、分类讨论的思想: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注意多种情况种的分类讨论 4、绝对值策略:对于两个动点P,Q ,若点P,Q 的左右位置关系不明确或有多种情况,可用p,q 两数差的绝对值表示P,Q 两点距离,从而避免分复杂分类讨论 … 5、中点公式:若数轴上点A,B 表示的数分别为a,b ,M 为线段AB 中点,则M 点表示的数为 2 a b 类型一、数轴上两点距离的应用 例1、已知数轴上A,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5,点P 为数轴上一点 (1)若点P 到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求P 点表示的数 (2)若PA=2PB,求P 点表示的数 … (3)若点P 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之和为13,求点P 所表示的数。 B A O B A O B A O

练、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 . (1)若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则x 的值为_________ (2)若线段PA=3PB,则P 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 类型二、 绝对值的处理策略 例2、已知数轴上 A,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8和20,点P,Q 分别从A,B 两点同时出发,P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 Q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点P 向右运动,Q 点向左运动,当t 为何值时,P,Q 两点之间距离为8 ! (2)若P 点和Q 点都向右运动,多少秒后,P,Q 两点之间距离为8 (3)在(2)的条件下,另一动点M 同时从O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多少秒后,点M 到点P 和点Q 的距离相等 )

数轴上的行程问题

一道追及问题引发的思考——数轴上的行程问题 1、数轴上两点M、N分别表示—1和2,若点M向数轴负方向移动5个单位长度。 (1)N怎样移动才能使MN距离为8? (2)N怎样移动才能使MN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数轴在原点对折后M、N重合)?(3)N怎样移动才能使MN两点关于表示—1的点对称? 2、如图,动点M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移动,同时,动点N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 向移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N的速度是动点M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 (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M、N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M、N两点分别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移动,问经过几秒钟,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的正中间? (3)若M、N两点分别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正方向移动,问经过几秒钟,两点关于表示9的点对称? 3、数轴上,A表示—6的点,A、B关于原点对称,A、C关于B点对称。M、N两动点从A 点向C点运动,到达C点后再返回A。已知动点M、N两点的速度分别为1个单位长度/秒、3个单位长度/秒,问经过几秒后M、N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 4、数轴上M、N两点分别表示—12和—3,点M向数轴正方向移动20个单位长度,记作 A点,点N向数轴正方向移动21个单位长度,记作B点。 (1)线段MN=()单位长度,线段AB=()单位长度。 (2)若线段MN和线段AB的移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3个单位长度/秒。它们在此时的位置上同时相对运动,几秒后两条线段相距3个单位长度? (3)按照(2)中的速度运动,它们在此时的位置上都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线段AB 超过线段MN?

12.数轴上地动点行程问题

12.几何图形中的动点运动问题 2.(2012?松山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cm,AD=12cm,P点在AD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从A向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C点出发,在CB间往返运动,二点同时出发,待P点到达D点为止,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有()次平行于AB. A.1 B.2 C.3 D.4 2.如图,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4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出发,沿正方形的边行走,甲按逆时针方向每分钟行55米,乙按顺时针方向每分钟行30米. (1)出发后分钟时,甲乙两人第一次在正方形的顶点处相遇; (2)如果用记号(a,b)表示两人行了a分钟,并相遇过b次,那么当两人出发后第一次处在正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位置时,对应的记号应是. 3.如图,线段AB=20cm. (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2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3厘米/秒运动,几秒钟后,P、Q两点相遇? (2)如图,AO=PO=2cm,∠POQ=60°,现点P绕着点O以30°/s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后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A自B点向A点运动,假若点P、Q两点也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

4.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行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的时速为90千米,在BC上的时速为120千米,在CD上的时速为60千米,在DA上的时速为80千米,从DA上一点P同时反向各出发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上的中点相遇;如果PC的中点M处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上一点N相遇,那么A到N的距离是N到B距离的几倍? 3.(2015秋?绍兴校级期中)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P,A,B,Q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1)点P表示的数是,点Q表示的数是. (2)若点P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点B右侧,且以线段BP的长度为边长做正方形,当该正方形的面积为5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3)若点A以1单位/秒的速度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B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且两点同时开始运动.那么当运动时间为秒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 5.(2002?河北)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 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 (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3)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11.(2014?郸城县校级模拟)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BC=16,AB=DC=12,点P和点Q 分别是两个运动的点.动点P从A点出发,沿线段AB,BC向C点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C点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同时出发,从两点出发时开始计时,设运动的时间是t(秒). (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下面线段的长度; 当点P在AB上运动时,AP= ;PB= ; 当点P运动到BC上时,PB= ;PC= .

初一上_数轴动点专题整理

第1讲数轴上的动点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 .......,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 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 =.右边点表示的数 .......-.左边点表示的数 .......。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 (1)求动点A所走过的路程及A、C之间的距离. (2)若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 2.画个数轴,想一想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表示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5=8-3,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 系 1 1(35) 2 =-+,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

应用题 1已知,如图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讲义含部分答案

数轴上的运动问题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行程问题。 【题 1】甲乙两地相距 200 米,小明从甲地步行到乙地,用时 3 分钟,小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分析】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剥离出来,抽象成了简单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都会解;初学时,老师会画线段图,用线段的长度来将两点间的距离具象化,如下: 小明 甲地 乙地 【解法一】直接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解决。 200 ÷180 = 10 (米/秒) 9 【解法二】用方程解。设速度为 x 米/ 秒,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得: 200 = 180x ,解得 x = 10 。 9 如果在线段图上,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甲地和乙地,从甲往乙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建立数轴,这个问题就转化为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了。 【题 2】如图,数轴上有两点 A 、B ,点 A 表示的数为0 ,点 B 表示的数为 200 ,一只电子蚂蚁 P 从 A 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由 A 往 B 运动,到 B 点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 (1)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运动的距离; (2)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表示的数; (3)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到数 B 的距离。 (4)当电子蚂蚁运动多少时间后,点 P 为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 【分析】引入数轴后,其本质是把线段图换成了带方向带单位长度的直线,将有限的实际距离推广到了无限的距离问题。所以,对于运动的点,处理的核心思想依然是路程=速度×时间。其余的点的距离,利用数 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 (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有: AP = t ; (2) AP = t ,故点 P 表示的数为t ; (3)点 B 表示的数为 200,点 P 表示的数为t ,且 P 在 B 左边,故 PB = 200 - t 。 (4)若 P 为 AB 的三等分点,有两种情况: ①AP=2PB ,即: t = 2 ? (200 - t ),解得t = 400 秒; 3 ②2AP=PB ,即: 2t = 200 - t ,解得t = 200 秒; 3 现在,我们将【题 2】一般化,线段 AB 一般化为在数轴上的一条定长线段,便得到如下的题: 【题 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 A 、B ,点 A 表示的数为 a ,点 B 表示的数为b ,且数 A 和数 B 的距离为 200 个单位长度,一只电子蚂蚁 P 从 A 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由 A 往 B 运动,到 B 点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 (1)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数 B ; (2)用含 a 和 t 的代数式表示电子蚂蚁 P 表示的数;

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汇编

-1 -2-33 210 O B A P 012 3 -3-2-1 B A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 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在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 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3)如图,若点P 从B 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 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 的长。 2.如图,A 、B 、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 BO=3,AB=2BO ,5AO=3CO . (1)写出数轴上点A 、C 表示的数;

备用图 (2)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 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 且 CN= 3 2 C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t >0)秒. ①数轴上点M 、N 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 的 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 、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 、c 、d ,且满足a 、b 是方程91x +=的两根 (a b <),2 (16)c -与20d -互为相反数。 (1)求a 、b 、c 、d 的值; (2)若A 、B 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 、D 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 度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t 为多少时,A 、B 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 上(不与C 、D 两个端点重合)? (3)在(2)的条件下,A 、B 、C 、D 四个点继续运动,当点B 运动到点D 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 间t ,使B 与C 的距离是A 与D 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怎样解决初中数学中数轴上的行程问题

怎样解决初中数学中数轴上的行程问题 将传统的行程问题和数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传统行程问题的特点,又增加了数轴性质在解题中的综合运用,赋予题目更多的灵性和想象空间。我通过探索和研究得出了数轴上行程问题的一些新的解法和思维方式,现表述如下:数轴上的行程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我们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要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用数轴上两个点的坐标表示两点间的距离。数轴上的两个点总有一个在左,一个在右,用右边的点的坐标减去左边点的坐标就可以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了,也可以用左边的点的坐标减去右边的点的坐标的绝对值来表示。 2.如何表示数轴上的点运动一段距离后的坐标。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b个单位看作+b,而向左运动b个单位看着-b,这样在起点坐标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如,一个起始点的坐标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数轴上的问题:

例:已知数轴上有C,D两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12和8。它们同时出发,C点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D点则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多少秒后在什么坐标位置D点追上C点? 按传统解法是: 解:设x秒后D点追上C点,根据D点运行的路程=C 点运行的路程+D与C相距的路程。可列方程如下: 4x=2x+(8+12), 解得:x=10(秒)。 再把x=10代入方程的左边,可知D点运动了40个单位,记-40,由D点的起始坐标是8,依据8+(-40)= -32,可以推出D点在-32的位置追上C点。 按新的解法,其解题思路是:D点追上C点时它们处在同一位置,而且坐标相同,可以依据这一特点列出方程求解。 其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x秒后D点追上C点,则D点走的路程为4x,由D点的起始坐标8可以推出D点到达的位置坐标是8-4x。 则C点走的路程为2x,由C点的起始坐标-12可以推出C点到达的位置坐标是-12-2x。 依据D点追上C点时处在同一位置,坐标相同的特点可列方程如下:

数轴上动点问题

数轴上动点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动态思维、方程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会抓住动中含静的思路(动时两变量间的关系,静时两个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动态思维、方程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抓住动中含静的思路(动时两变量间的关系,静时两个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难点:会抓住动中含静的思路(动时两变量间的关系,静时两个变量间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初一培优专题:数轴上动点问题(有答案)

培优专题:借助方程求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常考题型)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一、相关知识准备 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则A与B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式子2.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x,点B表示的数为1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若在数轴上点A在点B的右边,则式子可以化简为_____________。 3.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则A点运动的路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A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4.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 若运动时间为t,则A点运动t秒后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1 x+,x+1; 3、2t; 4、12t -+ 二、已做题再解: 1、半期考卷的第25题: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表示数0,A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B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并且a、b满足 - 2 ++8= a16(b)0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处相遇,试求点C所表示的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复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复习 动点问题处理策略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如何表示运动过程中的数: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简单说成左减右加) 3、分类讨论的思想: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注意多种情况种的分类讨论 4、绝对值策略:对于两个动点P,Q,若点P,Q的左右位置关系不明确或有多种情况,可用p,q两数差的绝对值表示P,Q两点距离,从而避免分复杂分类讨论 5、中点公式: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M为线段AB中点,则M点表示 类型一、数轴上两点距离的应用 例1、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5,点P为数轴上一点 (1)若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求P点表示的数 (2)若PA=2PB,求P点表示的数

(3)若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之和为13,求点P所表示的数。 练、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1)若P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x的值为_________ (2)若线段PA=3PB,则P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3)若点P到A点、B点距离之和为10,则P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类型二、绝对值的处理策略 例2、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8和20,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P点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Q点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秒(1)点P向右运动,Q点向左运动,当t为何值时,P,Q两点之间距离为8? (2)若P点和Q点都向右运动,多少秒后,P,Q两点之间距离为8?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一.解答题(共12小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2)当t=2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3)当点A为原点时,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当t=秒时,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 2.已知:线段AB=40cm. (1)如图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3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5厘米/秒运动,问经过几秒后P、Q相遇? (2)几秒钟后,P、Q相距16cm? (3)如图2,AO=PO=8厘米,∠POB=40°,点P绕着点O以20度/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自B点向A点运动,假若点P、Q两点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当点P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右运动时,点A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秒后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4.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动点P从O点出发沿OM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立即停止运动),点P,Q 同时出发. (1)当点P与点Q都同时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求点Q的运动速度;(2)若点Q运动速度为每秒3cm时,经过多少时间P,Q两点相距70m;(3)当PA=2PB时,点Q运动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求点Q的速度.

数轴上点的运动规律

数轴上“点”的运动规律 在数轴上,A 点表示的数是a ,B 点表示的数是b ,显然这两个数里面a b >,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用a b -来表示。 (图1) 如果我们换个位置,B 在左边,A 在右边,就会变成下面这样: (图2) 此时b a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用b a -来表示。 也就是说,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两个数的差,说具体一点, 就是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就等于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由于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越来越大,所以较大的数在右边,较小的数在左边。 我们在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时,对于大部分初学者,可以先这样问问自己: ① 这两个点,哪个表示的是大数?哪个表示的是小数? ② 我要用哪个数减去哪个数? (思考题)参考图1,若A 点表示的数是b a -2,B 点表示的数是a b -2,那么 A 、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用含有a 、b 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图2,若A 点表示的数是b a +2,B 点表示的数是a b +2,那么 A 、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用含有a 、b 的代数式表示) 【例题1】A 、B 两地有一条长度是300km 的公路,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速度为90km/h , 与此同时,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速度为60km/h 。 (1)问:甲乙两车出发几小时后相遇? (2)问: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 (变形1 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表示a 、b 两个数,并且0|8 |)4(2 =-++b a , 现有一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有一点Q 从B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是与B A b a ==个单位长度。 (2)问:几秒后,P 、Q 两个点重合? (3)问:几秒后,P 、Q 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 (4)P 点出发时,在A 、B 之间有一个小球,以每秒10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出发, 在A 、B 之间来回滚动,直到P 、Q 相遇时,小球才停止运动。问:这个过程中, 小球滚动的距离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方法总结】 ① 数轴上位置已经确定的点,叫做定点;位置不断变化的点,叫做动点。 ② 数轴上两个动点重合,就好比马路上两辆车相遇,可以转化成相遇问题。 ③ 数轴上反方向运动的两个点,就好比马路上两辆车相对行驶,相遇之前距离越来越小, 相遇之后距离越来越大。 B A O

2020~2021学年中考数学破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绝招

破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绝招 一、问题导读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七年级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困难题,学生遇上了它就一个字——“晕”.但这个知识点又不得不学,因为这个知识比较综合,也比较抽象,是一类极为常见且重要的综合题,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求较高,涉及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行程问题”等,更是学习“数形结合”思想的第一步.动点问题 二、必备知识: 1.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如何表示? 可用绝对值来表示,即两点所表示的数差的绝对值.如,数轴上点A,B所表示的数是a,b,则AB=|a-b|或|b-a|. 2.数轴上一个动点如何字母来表示? 用有理数的加法或减法即可解决,就是起点所表示的数加上或减去动点运动的距离,向正方向用加,负方向用减.如,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1,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的时间是t,则点P所表示的数是-1+2t. 3.怎样求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的中点? 两点所表示的数相加的和除以2,如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是a,b,则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a+b)/2. 三、策略方法: 解决动点问题首先要做到仔细理解题意,弄清运动的整个过程和图形的变化,然后再根据运动过程展开分类讨论画出图形,最后针对不同情况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而对于建立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来说,由于数轴本身的特点,这类问题常有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一种是根据“形”的关系来分析寻找等量关系,也就是利用各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另一种是从“数”的方面寻找等量关系,就是利用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列方程。 四、典例精析 类型1 数轴上的规律探究问题 招数: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例1.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表示1的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从B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E点,…,依此类推.这样第_____次移动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018.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还考查了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考查了一列数的规律探究.对这列数的奇数项、偶数项分别进行探究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分别求出点所对应的数,进而求出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对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相邻两数都相差3),写出表达式就可解决问题. 【解答】:第1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B,则B表示的数,1﹣3=﹣2; 第2次从点B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C,则C表示的数为﹣2+6=4; 第3次从点C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D,则D表示的数为4﹣9=﹣5; 第4次从点D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点E,则点E表示的数为﹣5+12=7; 第5次从点E向左移动15个单位长度至点F,则F表示的数为7﹣15=﹣8; …;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1/2(3n+1),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1/2(3n+2),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完整版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数轴上的动点行程问题 一.解答题(共12小题) 1.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两点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图中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2)当t=2秒时,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是个长度单位; (3)当点A为原点时,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4)当t= 秒时,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 2.已知:线段AB=40cm. (1)如图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3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 自B点向A点以5厘米/秒运动,问经过几秒后P、Q相遇? (2)几秒钟后,P、Q相距16cm? (3)如图2,AO=PO=8厘米,∠POB=40°,点P绕着点O以20度/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自B点向A点运动,假若点P、Q两点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 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当点P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右运动时,点A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秒后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4.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动点P 从O点出发沿OM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立即停止运动),点P,Q同时出发.(1)当点P与点Q都同时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每秒3cm时,经过多少时间P,Q两点相距70m; (3)当PA=2PB时,点Q运动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求点Q的速度.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轴”是北京版七年级数学第13册第一章“有理数”的重点内容之一。《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是:“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事实上,数轴不仅是学习相反数和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后续学习不等式组的解集、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数轴的价值则体现在它使数与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揭示了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并由此成为数形结合的基础。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始终,动点问题虽然没有纳入教材,却也是中考和期末考题中常见的压轴题型。本节课是以数轴上的动点为背景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专题教学课,学生在确定两点间距离的基础上,正确运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动点运动的路程解决问题,它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融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于一身,综合难度较大。(二)学情分析 1.数轴在生活当中常以方向、位置和距离等形式为背景,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学习本课内容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且,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强好胜、思维活跃的特点,在学习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乐于探索及表现自我。 2.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轴、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有初步了解。我对该班41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 因此本节课教学,学生对于数轴上动点运动的路程,以及行程问题当中两种相遇情况(相向而行、追及)的讨论,将是本课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一轮:小芳掷2点,小明掷 第二轮:小芳掷4点继续跳步,小明掷2点继续跳步后却被要求“退5步”;此时小刚临时参与进来,他补掷两次骰子跳步后,到小芳的距离为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压轴题型:数轴上的行程问题

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压轴题型:数轴上的行程问题 【方法梳理】 1.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2.解题方法:画图法,可利用①行程问题公式解答;②一元一次方程解题;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点O 为原点,A,B 为数轴上两点,AB=15,且OA=2OB. (1)A,B 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___; (2)点A,B 分别以4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则几秒后A 、B 相距1个单位长度; (3)点A,B 以(2)中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 从原点O 以7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是否存在常数m ,使得4AP+3OB-mOP 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m 值及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OA=2OB,∴AB=3OB,∵AB=15,∴OA=10,OB=5,∴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0、5; (2)相向而行,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A 、B 相距1个单位长度,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3)如图3,设A 、B 出发点分别是E 、F ,由题可知OA=4t,OP=7t ,BF=3t ,∴AP=EP-EA=OE+OP-EA=15+7t-4t=15+3t, OB=OF+BF=5+3t ,∴4AP+3OB-mOP=4(15+3t )+3(5+3t )- m ·7t=(21-7m )t+75,当21-7m=0时,即m=3时,4AP+3OB-mOP 有定值,定值为75; 例 2.如图,动点A 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 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2秒后,两点相距16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 、B 的速度比为1:3(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 (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 (2)在数轴上标出A 、B 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2秒时的位置; (3)若表示数0的点记为O ,A 、B 两点分别从(2)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再经过多长时间,OB=2OA . 解析: B ①A 、B 还差1个单位长度相遇时,如图1,t 相遇=S 和÷V 和=(15-1)÷ (4+3)=2(秒) ②A 、B 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如图2,t 相遇=S 和÷V 和=(15+1)÷ (4+3)=167 (秒)O A B 1个单位长度 15个单位长度15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B A O 图2图1P B A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