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污染与治理

新一轮滇池治污审计已展开

今年9月至11月,审计厅对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及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效益、效果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揭示和分析影响滇池水污染防治效果的问题,推进滇池水污染治理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将分两次对今年下半年、2012年上半年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跟踪审计。重点审查“校安工程”的政策落实情况;校舍全面排查鉴定情况;项目建设管理及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近年来,由于滇池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昆明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今年,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通水,极大地缓解了昆明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但是,昆明缺水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特别是随着呈贡新城、航空港建设的加快,昆明供水矛盾将会逐步暴露。在此背景下,清水海工程接力上马。据悉,清水海项目总供水量1.7亿立方米,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工期4年,争取2011年完成。一期工程完工后,可确保每年向昆明城市输水1.04亿立方米。工程主要是利用清水海的大库容,通过工程措施将清水海、板桥河、石桥河、新田河水库、塌鼻子龙潭、清水河左支和右支、恩则河及罗白河等水源的部分水量调往昆明。
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为18.63亿。项目资本金占30%,利用亚行贷款8000万美元,项目业主昆明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向国内银行贷款6.96亿。清水海供水工程共需安置农村人口238户、850人,其中寻甸176人,嵩明县674人。工程征地及移民安置投资为2.54亿元,计划到2009年完成移民安置任务。9月28日,清水海工程首个移民新村在寻甸海尾村开工建设。方圆200公里找水两方案锁定最佳水记者张悦/摄今年69岁的李作洪是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教授级高工,还是清水海及已经建好投入使用的掌鸠河引水供水设计的总工程师。他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在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已有44个年头。历任项目组长、主任工程师、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院总工程师等职务。
腾冲旅游|腾冲旅行社|腾冲旅游网李作洪主持的工程勘测设计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并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云南首批“工程设计大师”。记者茹伟办公桌上堆满了有关清水海引水供水工程的资料,不大的办公室挂着3幅有关清水海工程的地图,清水海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李作洪26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水源方案14挑2据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工程技术人员以滇池为中心,在方圆200公里的范围内选择昆明的主水源地

。依据水量丰富、水质优良、运行费低、管理方便等原则,通过比较分析大量工程地质测绘和水文资料,提交了《云南省昆明市外流域引水济昆水源选点规划报告》。1994年,规划方案最终确定,14种水源方案淘汰了12种,只确定了掌鸠河引水和清水海引水两种方案。
“两个工程的共同点是地形、地质条件都复杂,都是改善昆明及沿途居民饮用水条件的大工程。”李总工介绍说,掌鸠河的年设计引水量为2.5亿立方,一期工程的供水量为2.2亿立方;清水海的设计引水量为1.7亿立方,一期工程的供水量为1.04亿立方。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的实施,可解决昆明市空港经济区、新机场和东城区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对缓解昆明市城市用水供需矛盾,适应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需要,提高昆明市供水的可靠性,保护滇池水环境,促进昆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新网昆明4月2日电(记者 蒋晨)说到云南,不得不让人想到美丽的滇池,而说起滇池,最让人关心的话题就是污染治理。在滇池治污工作成效显著的背后,有一群“蓝色捍卫者”在行动,他们始终在守护着滇池,严守滇池污染源。


身穿蓝色的制服,从严的工作态度。因为肩负保护母亲湖的重任,所以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始终把查处河道排污行为放在执法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大河道执法监管力度,对向河道直排生产废水,污染水质的违法行为严抓重管,从源头上加大监督力度。

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董建平表示,近一年来,随着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的综合整治,河道水质及景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一些企业和个人报着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想法,无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向入滇河道排放污水,既污染了滇池水质又破坏了河道景观。针对类似情况,执法局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重处一起,着力构建截污治污体系,巩固滇池综合治理成果。

董建平告诉记者,截止2011年第一季度,该局受理群众举报41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7次,拆除水体保护区违法建筑2000平方米,清除侵占水体保护区面积6700平方米,拆除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面积70平方米。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60余起,行政处罚金额近60余万元,各项指标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执法局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将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日前,该局与20家企业签订行政合同,只要企业在一个季度之内未发生向入湖河道周边乱排污水、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含有病原体污水等55种违法行为,除群众举报外,执法局在下个季度

一般不进入企业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检查。执法人员虽然不进入企业检查,但要对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外围现场进行重点抽查,一旦发现违法,将按法律规定的上限处罚。履行行政合同的企业将被列入诚信“红名单”,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技术改造、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对不遵守的企业列入不诚信“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督。

“刚性执法容易产生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对抗和诉讼,出现较大的社会影响。而且,与其在事后对违法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不如在违法行为发生前就遏制住。这样不仅减少了治污的成本,又做到柔性的人性化执法方式,将原来注重事后执法变为事前、事中执法,既是一种非常好的执法模式创新,也是治污的一个良策。”董建平称。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人类经济活动密集的地区。滇池是我国最重要的高原淡水湖泊,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污染的加剧,滇池水体已经严重富营养化,水华泛滥,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1995年被列为我国重点治理的三个湖泊之一。滇池治理是一个涉及污染控制技术、污染源管理、污染物迁移途径控制以及生态系统恢复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的系统工程,目前,滇池在工业点源和城市污水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已开始收到了一定的环境效益,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滞后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生态系统恢复成为了今后研究和工作的重点。 本文从滇池污染源系统的分析入手,对滇池污染源的种类和负荷进行了详细考察,对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了识别;选择应用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了滇池TP、TN、CODMn、BOD5等四种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和2005年污染排放水平的理论削减量,并在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分配模型研究和鉴别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准则体系,进行了定量化和数值求解,确定了各片区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分配方案;对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和负荷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提出了控制规划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根据滇池水质和生态系统现状,从滇池生态功能分区、草海水生生态恢复、湖滨带湿地生态恢复三个方面对滇池生态系统恢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滇池的主要污染物是TN、TP,城市生活污水是最大的来源,占57.8%和46.4%,农村面源污染也占很大的比重,分别为31.8%和38.9%;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显示,在海拔1887.4m的正常运行水位下,TN、TP、CODMn、BOD5的环境容量分别为1250.6t/a、106.8t/a、37916.

2t/a、10380.4t/a,与排放现状比较,需要削减的污染物主要为TN、TP,重点控制区域为城区、湖滨区、新河、宝象河、盘龙江等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按照沿湖区、盆(台)地区、山地区的不同特点分区进行,提出了4套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在滇池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草海大型水生植物恢复和湖滨湿地恢复进行了方案的设计、比选,确定了滇池生态系统恢复的重点区域和方案,并进行了效益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