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川剧绝活——变脸

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属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为了应对凶猛的野兽,将自己的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而产生并流传下来的。后来,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变脸是一种“瞬间艺术”,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抬手、一拂袖或一甩头之间,变换出不同的面目来,即不同的脸谱。而不同的脸谱则代表不同的神态、情态和心态,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突然变化,如惊恐、绝望、愤怒、阴险等,达到“相随心变”的艺术效果。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和扯脸。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将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

只涂在要变的位置即可。

“吹脸”只适合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它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要闭眼、闭口、闭气。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手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等处)。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黏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人耳目。

还有一种特殊的变脸手法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军退去之后,他能够运用气功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变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是戏剧化的艺术性和技巧性高度结合的产物。变脸紧紧围绕川剧和戏剧而发展,它是在适当的夸张的情景中,通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样式的变化,来增加戏剧艺术的魅力。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掩人耳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

(1)变脸是______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2)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种特殊的变脸手法是“______”变脸。

3.【整体感知】文章采用的结构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整体感知】这篇短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一】三样食品是春节至上元之间的食物: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沾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切小肚成丝。食时各样都夹一点,放在饼上合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语段二】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莱。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

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

..的

..的馒头,满缸

腌白菜,满缸

..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受欢迎。除夕夜,一到子时,煮饽(bō)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

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语段比较】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1)这两段话都写的是____________。语段一写了____样食品,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语段二主要介绍的是________。

(2)这两段话的不同点在于:语段一侧重写食物的________;语段二侧重写食物的________。

2.【品词析句】你从语段二中三个带点的词“满缸”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运用】仿照语段一中画“____”的部分,你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某种食物的吃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文中指在变脸使用假动作时,动作要干净利落,不被人察觉。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文中指诸葛亮得知司马懿退兵后,心情由紧张转为轻松。

2.(1)川剧内心思想感情

(2)抹脸吹脸扯脸运气

3.C

4.川剧“变脸”艺术的手法写得详细,“变脸”艺术的起源、形成及发展写得简略。这样围绕题目中的“绝活”详细写“变脸”艺术的手法,从而突出了川剧的绝妙。

微文阅读

1.(1)春节吃的食物三春饼大锅菜

(2)美味数量多

2.从三个“满缸”,我体会到了人们过年时的富足和幸福。

3.将片好的鸭肉,蘸上甜面酱,加葱白、黄瓜条,用特制荷叶饼卷着吃,别提多美味呢!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

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1.【名著链接】读片段,完成填空。

这个片段节选自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记叙了主人公________由一个贫苦少年成长为钢铁战士的故事。

2.【品词析句】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

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这句话是对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2)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

这句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用“____”画出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时的内心独白。

4.【评价人物】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下面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保尔这个人物的特点?()

A.平易近人

B.积极向上

C.两袖清风

D.吃苦耐劳

5.【心灵感悟】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想?说一说你将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兄妹俩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知恩图报的她,在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1.【提取信息】选择题。

(1)短文中的“绿山墙”指的是()。

A.一个人名

B.一座城堡

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

D.一个农庄的名字

(2)安妮来绿山墙的原因是()。

A.住亲戚家

B.孤儿院的失误

C.上学

2.【名著链接】读梗概,完成填空。

这本著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马修和玛丽拉决定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安妮的外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她最让我们感动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人物】说说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片段阅读

1.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2.(1)岔路口右边环境渲染悲凉的气氛

(2)同志们就义的地方的景物革命终究会胜利

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使生命中断。

4.B

5.示例: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思索,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应当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呢?俗话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

故事梗概阅读

1.(1)D (2)B

2.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3.(1)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

(2)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她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4.安妮是一个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又知恩图报的女孩。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我的第一次作文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①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②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

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

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什么。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①和句②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句②把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 ____________。

(2)我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

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

(2)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并没有________________,而是__ ______________,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知】说一说:“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在括号里。

()→()→()

5.【心灵感悟】张老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会对张老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 _________的情感。

2.【品词析句】下面选项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

闻鸟而惊心呢?此处运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词析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知】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乱时期收到家书时的喜悦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