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管理规范(含表格)

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管理规范(含表格)
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管理规范(含表格)

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管理规范

(ISO9001:2015)

1.目的:

规定本公司图纸及工艺文件的设计、编号、发放、回收、更改的方法和程序明确图纸的有关管理规定,对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2.范围:

使用于本公司产品和工模具技术图纸、外来技术图纸以及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的管理.

3.职责

3.1.负责公司技术图纸的设计、编号、签署、发放、更改、回收等工作.

3.2.负责外来技术图纸审批、编号、签署、发放、更改、回收等工作.

3.3.负责工艺文件编制、审核、更改等工作.

3.4.负责所有技术图纸及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

3.5.负责编制公司产品的技术标准.

4.工作程序

4.1.技术图纸的发放与回收

4.1.1.技术图纸统一由技术部经确认、审核后负责发放和管理,并由部门填写《收发文记录表》,标明图号、零件名称、发放日期等,具体见表一.

4.1.2.图纸、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发放流程

1)外来图纸、工艺文件发放流程

销售部技术部生产部生产车间

2)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发放流程

技术部生产部生产车间

4.1.3.所有技术图纸经技术部确认后,由技术部负责盖“受控”印章后发放,外来图纸、工艺文件还须盖“外来技术图纸资料审批专用章”.

4.1.4.发放用于投产的图纸必须用塑料皮进行统一封装,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弄脏等情况.

4.1.

5.产品加工完毕后将图纸和相关的工艺文件由专人回收,月底交至生产部,生产部再转交技术部,回收时,应填写《回收记录表》见表二,对于批量循环加工的产品,生产车间应由专人保存图纸,以便于下次加工.

4.1.7.技术图纸、工艺文件回收流程

生产车间生产部技术部

4.2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编号方法

4.2.1.工模具、量具、夹具图纸编号方法

××××XX

图纸顺序号

合同号

文件类别代号

1)文件类别代号:GJ-工模具,GY-工艺文件.

2)合同号:按照来图合同号.

3)图纸顺序号:若同一合同号有多张图纸,采用流水编号“1,2...”.

例:合同号为W2012-1凸模图纸编号方法为:GJ-W2012-1.

若为工艺文件则为:GY-W2012-1

4.2.2.外来图纸编号方法

×

图纸顺序号

合同号

产品代号

文件类别代号

1)文件的类别代号:为客户名称的前两个首字母,GY-工艺文件.

2)产品代号:钨及合金产品-W,钼及合金产品-M,钨钼组合体-WM,其它材料-QT.

3)合同号:客户的合同号.

4)图纸顺序号:若同一合同号有多张图纸,采用流水编号“1,2...”.

例:北京七星公司,合同号为J0910702,产品为钼合金的图纸编号方法:

QX-M-J0910702-1

4.3.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编制、审批要求

4.3.1.自行设计的图纸、编制的工艺文件应简单明了,图文清晰、图纸中的文字、符号、术语等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图纸中的线条粗细、尺寸标注等应清晰、明了.公司的图纸格式、作业指导书由技术部统一设计、标题栏中的内容应填写完整,工艺单上的栏目也要填写齐全,具体表格见表三和表四.

4.3.2.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由技术人员负责绘制、编制,由设计者和审批人两级签署,字体应清晰,易于辨认.签署人对自己的签署负有相应的责任.

4.3.3.外来图纸、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由技术部负责审批,并进行编号和署名.当图纸不利于生产加工时,可进行放大、转化等,转化的图纸按照4.2.2的编号方法进行编号,图纸的格式按照4.3.2的格式进行汇编.

4.3.4.若有些工艺较为简单,不需要附工艺单时,应将图纸编号、技术要求直接标记在图纸上,字迹要清晰、明了.

4.4.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的更改、替换

4.4.1.技术图纸、工艺文件需要进行更改时,由技术部相关人员进行审核,批准,其它人不得随意更改图纸,更改的技术文件必须完整、正确、统一、协调,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4.4.2.更改图纸、工艺文件时,技术人员填写《技术文件变更单》,见表五,变更单上应标明更改产品的编号、名称、更改时间、内容等,要保持底图和底工艺与《技术文件变更单》的内容一致.

4.4.3.外来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的更改时,需与销售部进行沟通,并在签署手续完成后方可实施更改.

工艺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明确技术类工艺文件的定义,规范技术类工艺文件的种类、编制、审批、编号、发放、更改及保管,以及在领取、使用、归还过程中,为防止发放错误、车间误用、滥用或使用过期作废的工艺文件,特制定本工艺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2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技术类工艺文件的管理。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技术类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更改、发放、保管及发放工艺文件的 回收、作废和销毁工作; 3.2 生产部负责按照工艺文件的要求制造产品,确保准确无误; 3.3 品质部负责按照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制定相关的检验文件,监督产品制造与工艺 文件要求是否一致; 3.4 各部门、车间同时负责其部门、车间工艺文件的有效保管及作废工艺文件的及时有效回 收工作; 4. 管理规定 4.1 常用工艺文件的种类 技术类图纸、作业指导书、作业工艺卡、标准产能、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技术文件。4.1.1技术类图纸: 4.1.1.1采购规范:用于指导采购物料、零配件及检验相关物料、零配件; 4.1.1.2产品图:用于制做维修模具、检验测量产品、客户确认; 4.1.1.3成品图:用于指导生产过程的制做及控制、检验;用于指导生产、包装、标识的技术类图纸; 4.1.1.4设备配件、易损件图:冲床、拉伸机床、点焊机; 4.1.1.5模具结构图:模具结构、模具易损件图; 4.1.1.6工装治具图:测试治具、装配治具等图; 4.1.1.7其它类图:临时使用绘制的其它图纸; 4.1.1.8工艺流程图: 某种产品(零件)按其生产加工工序流程而编制的示意图; 4.1.2作业指导书:指导各生产工序作业员正确规范生产操作的技术性文件 4.1.2.1冲压作业指导书: 4.1.2.2拉伸作业指导书: 4.1.2.3点焊作业指导书:; 4.1.2.4装配作业指导书: 4.1.2.5氩弧焊作业指导书:; 4.1.2.6攻丝机作业指导书: 4.1.2.7测试包装类作业指导书: 4.1.2.8临时作业指导书: 临时编制、临时使用的作业指导书;

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铁路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则》和相关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结合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资料是工程管理、施工、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成果反映。完整准确的技术资料是组织和指导施工、验工计价、进行质量追溯、编制竣工文件和施工技术总结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技术资料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 1. 设计施工图、说明书及附表资料,变更设计等设计资料; 2.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3.承包合同的投标书,施工承包合同及补充文件(答疑); 4.施工组织设计、创优规划、工程日志、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等; 5.上级和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的指令、通知、文件; 6.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试验、测量以及检验批记录、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等相关资料。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兰渝铁路LYS-11标段三分部技术资料管理实行项目部、工区、项目队三级管理机制。按照“六位一体”要求,项目部、工区、项目队建立技术资料保证体系,确保工程施工一流、技术资料管理一流的目标,实现技术资料管理的标准化。 第五条项目部负责全标段技术资料的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项目部工程部为

归口管理单位。 第六条项目部应由一名工程师分工管理技术资料,工区、项目队设置专人管理技术资料,项目队管理机构领导层中明确由总工程师主管技术资料工作。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的相关要求,推行技术资料管理标准化;技术资料管理人员要保持稳定,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项目部职责 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工程建设。组织工区和项目队共同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内业资料的填写标准、份数和相关要求,统一全线施工内业表格,对全线技术资料管理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考核。 第八条项目队职责 1.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各种内业会议,及时传达会议要求并执行; 2.制定技术资料管理规划,编制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3.组织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提高技术资料的编制、管理水平; 4.定期、不定期进行项目内的技术资料的检查,并就检查的内容进行交流,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技术资料数字填写准确、真实、完整、整洁且签字齐全,确保可追溯性; 5.协调各部门的接口工作,确保技术资料对应统一; 6.开展本单位的技术资料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731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工艺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文件根据我厂产品的生产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以及工种状况,对常用的工艺文件规定了完整性。 本文件适用于变压器新产品的生产。老产品的工艺整顿也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T4863-93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GB/T6583-1994质量保证术语 JB/T9167一1998工艺装备设计管理导则 JB/T9165.1-1998工艺文件完整性

3、一般要求 3.1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做到正确、完整、统 一、清晰。 3.2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应在产品设计、试制、鉴定和生产的各个阶段相应编制完成。 3.3产品的生产性质是指样机试制、小批量试制和正式批量生产。样机试制主要是验证产品设计结构,对工艺文件不要求完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批试制主要是验证工艺,所以小批量试制的工艺文件基本上应与正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相同。不同的是后者通过小批试制过程验证后的修改补充,更加完善。 4、工艺文件种类 4.1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生产技术管理办法文件

华丰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动我矿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强化技术管理,规范技术行为,明确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提高工程技术人员责任心,及时掌握矿井技术管理现状,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技术文件、规定,保证矿井的长治久安,根据矿井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技术管理制度 1、技术例会制度 (1)为保证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矿定期召开技术例会,会议具体要求见表1。 (2)会议组织者要提前确定会议研究内容,由负责人提出初步技术方案,供与会人员研究、落实。 (3)各类技术会议要形成纪要,明确各项工作负责人、完成时间、质量要求及验收人、验收办法、考核要求。 (4)对会议安排的技术工作,各级技术人员要根据要求按质按量完成。如果在落实过程中确实有困难,负责人要在会议上提出,共同研究落实方案。 2、技术业务复命制 (1)各专业副总、主任工程师、业务科长对总工程师安排的技术工作实行24 小时复命制。 (2)各技术岗位在接到直接上级的命令后,即安排任务、落实文件、会议部署、临时性技术工作等,不论任务完成与否,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均要向下达命令者进行书面或当面回复。 (3)当在执行命令过程中遇到困难,采取措施后仍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时,也要复命,并说明原因。 4)各专业副总、主任工程师、业务科长在接到总工程师安排的技术工作后,要在规 定的时间内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落实,制定方案,采取措施,保证工作落实到位,提高

复命质量。 (5)各技术岗位对矿外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必须经过总工程师批准。 3、技术会议纪要制度 (1)对主要技术会议执行会议纪要制度。 (2)会议纪要单位要认真记录会议内容,及时下发会议纪要,各有关单位严格落实会议内容。 (3)主要会议及纪要单位: ①技术例会,生产部矿建设计组,机电设计组配合 ②接续例会,生产部矿建组 ③防冲会,技术工程部 ④防火专业会,通防技术部 ⑤防治水专业会,生产部地质组 ⑥顶板分析会,生产部采煤组 ⑦技术事故分析会,主要相关专业业务组 ⑧方案设计平衡会,矿建方案由矿建设计组负责,机电方案由机电设计组负责 ⑨系统改造及专题会议根据业务情况以会议安排为准。 (4)会后24 小时内要形成纪要初稿,报会议主持人审阅,终稿后签发。会议纪要要统一编号并妥善保存,作为资料备查。 (5)会议纪要要明确各项工作负责人、完成时间、完成标准等,便于考核落实。 (6)对下发的会议纪要要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 4、技术动态汇报制度 (1)为及时全面掌握现场的技术动态,在全矿各专业执行技术动态汇报制度。 (2)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长每周定期向总工程师进行技术业务汇报,以发邮件为汇报方式。

文件资料有效控制制度

文件资料有效控制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对包括职业健康安全在内的管理体系运行中使用的各类文件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各过程、环节/场所使用的文件具有统一性、完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与体系运行相关的部门均使用有效的现行版本文件,防止误用作废文件。 对安全记录档案进行有效控制,以证实符合规定要求,为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在必要时实现可追溯性。 2范围 本程序包含了文件的编写、审批、发放、使用、更改及作废等子过程。规定了各过程负责人的职责,适用于各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本程序包括记录的填写、收集、保管、处置等子过程。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综合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所有记录的控制。 3职责 3.1各过程管理部门职责: 3.1.1负责确定所管理的过程的文件需求。 3.1.2负责对所需的文件进行策划并安排专人编写。 3.1.3负责过程管理文件的(程序、规定、制度、表格)组织编制。 3.1.4负责严格执行过程管理文件的规定,并按规定的表格做好相应的记录。

3.1.5负责文件更改内容等。 3.2生产部职责: 3.2.1负责管理手册的编制。 3.2.2负责体系的认证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各过程文件的编制、评审和批准。 3.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建立与管理。 4程序内容 4.1确定文件种类 4.1.1为便于文件管理,根据不同的管理方式将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外来文件、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4.1.2外来文件:外来文件系指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见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评价程序);上级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规定和办法;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 4.1.3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a.方针、目标和指标; b.实现方针、目标和指标的策划; c.控制各业务过程的程序、规定、指导书、表格。 4.1.4资料和记录 相关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各类分析/评价/统计数据(如OSHA 统计分析数据); b.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等)及其附件的安全技术监察(检测)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本公司的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必须按本管理制度执行。 (一)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1、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要保证产品工艺的统一性,产品从投料到加工完毕,要由统一的工艺文件来指导,必须符合统一的工艺要求。 2、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经济可行。文件的编制即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又要从实际出 发,做到先进、合理、经济和切实可行。 3、编制的工艺文件要做到典型和通俗易懂。 4、文件必须贯彻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保证产品达到优质、低耗。 (二)文件编制依据及要求。 1、组装工艺技术文件 1)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必须依据书面形式的正式生产计划任务单编制,避免口头或电话通知编制。 2)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包括窗型设计、装配工艺及加工数量。 3)装配工艺必须满足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三)工艺文件的分类 1、工艺文件分指导性工艺文件、生产用工艺文件和新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2、指导性工艺文件是用来指导工艺人员编制各种文件的依据,它包括工程、工序技术文件、原材料质量标准和成品质量标准。 1)生产用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各工序互相关联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图、工艺守则、原材料消耗定额等。 2)新产品试制文件是用来指导试制新产品或试用新原材料所用的文件。特点是:文件中所规定的参数是未经实践证实,需在生产中继续摸索,该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经 有关人员商定不经审批直接在现场修改,并做修改记录,实验成功后,再形成新的文件。 所以它在试验过程中有效,不能用于试制或批量生产,经试制鉴定后,文件自然失效,批 量生产时,要重新形成正式文件。 3、工艺文件的审批 工艺文件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1)编制生产工艺要广泛争求各方面人员的意见,使之达到切实可行。 2)工艺通知单要履行审批手续,即设计、审核、批准都必须经签字方可实施。设计者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负责,审核者应对工艺文件所有数字、文字和计算是否正确和符合标准负

研发系统文件管理规范

研发系统文件管理规范 1目的 建立并执行研发系统文件要求和管理的规定,确保研发系统文件管理工作规范、统一、有效,符合公司文件管理程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发系统开发文档、技术文件、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与权限 研发管理部负责产品开发文档、技术文档、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及其它文件的归口管理,研发系统相关部门配合。 5内容及流程 研发系统文件包括产品开发文档、技术文档、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及其它文件等。结构如下图:

研发系统文件编号及版本参考《研发系统文件编号及版本规定》。 5.1研发系统管理文件 5.1.1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 5.1.1.1研发系统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由技术委员会依据质量体系要求,规划研 发系统程序文件及各级工作文件,研发管理组织相关部门编写,文件编号由编写者向质管QA助理申请。编写需使用公司统一的文件模板。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经研发系统内部预审后,提交质管部按组织公司涉及部门评审、会签,文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OA上发布生效。 5.1.1.2研发系统级指南文件由研发管理部组织评审,各产品线及部门级指南文件由编写人所在 部门技术秘书负责组织评审。指南文件提交文件编写者主管部门经理审核,部门所属产品线负责人批准,研发管理部发布生效。生效后的文件电子档抄送质管部及相关部门备案。 5.1.2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更改、升版 5.1.2.1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的更改及升版按《管理工作文件的控制办法》执行。 5.1.2.2研发指南文件的更改升版,由编写人提前知会研发管理部后进行,升版后文件按首版评 审方式审核、批准发布。 5.1.3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发布生效方式及文件共享路径 5.1.3.1管理工作文件的生效发布由质管部在公司OA-办公系统的通知栏内进行发布;工作指南 文件由研发管理部通过QQ信息发布,同时在研发系统信息平台http://vss2/default.aspx 发布备查。 5.1.3.2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及工作指南文件在以下路径电子文件共享:\\VSS2\研发管理\工 作文件。 5.2技术文件 产品技术文件分设计文件及工艺文件以及支持产品生产、检验的工装夹具、设备仪器文件。根据项目研发现状,我们对技术文件分别进行研发过程的受控管理及样机文件(开发样机、工程样机)质管受控管理。 5.2.1研发过程技术文件管理控制 5.2.1.1分类 研发过程技术文件分机械类过程技术文件和硬件板卡过程技术文件,其中: 机械类过程技术文件:机械零件图(C类);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2010—XX—XX 发布2010—XX—XX 实施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风(十堰)特种车身有限公司工艺文件的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东风(十堰)特种车身有限公司技术工艺类文件的管理。 2.定义 2.1本标准所述工艺文件定义为:用于指导公司车身总成生产的技术性文件。 2.1.1本标准所述工艺文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文件:车型零件清单、工艺流程图、工艺平面布置图、产品物料清单、PFMEA、控制计划、工艺卡(作业指导书)、检验卡、工装检具清单、工艺路线清单、试制通知单、采购技术条件、检测设备操作规程、实验方法规程、工艺技术问题通知单、工艺更改申请单、工艺更改通知单、夹具调整通知单、技术协议等。2.2本标准所述工艺文件使用单位是指:需要依据某一工艺文件所描述的内容开展自身工作 的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3.职责要求 3.1技术部产品、工艺工程师及分厂工艺质量主管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 3.2技术部资料室负责工艺文件的存档、登记、发放及回收等管理工作。登记内容要包含文 件名称、文件编号、版次号、日期、发放使用单位等,以确保工艺文件受控。 3.3技术部负责对工艺文件的更改提出申请和实施。具体要求可参见《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 实施细则》2890 DSK n XX-XXX-2010。 3.4各工艺文件使用单位依据工艺文件使用过程的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清晰性、方便 性、严肃性等要求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及时签收、正确实用、妥善保管。使用中发现问题依据本办法要求进行信息反馈。 4.工作流程 4.1工艺文件的编制 4.1.1工艺文件的编制要依据产品设计、TS/16949标准及公司程序文件《工艺设计管理程序》 等要求开展工作。同时,结合公司现状和各使用单位职能,编制的文件要求:内容明确易懂,格式使用方便,可操作性较强。如:尽量使用图示化描述,电子文件格式是用word或excel或其他应尽量由使用单位确定。 4.1.2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确保其一致性、完整性、有效性、适宜性、正确性。一致性:相关 文件同一要求,同一文件前后内容,应统一一致;完整性:文件内容无遗漏相关要求,文件格式符合相关标准;有效性:文件的内容和格式能有效指导使用单位如何顺利的使用文件;正确性:文件内容相关数据和要求准确无误,使用单位依据文件操作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1.3工艺文件的编制完成后发布前要履行工艺文件的设计、校对、审核、批准等手续。

工艺文件管理(精编版)

工艺文件管理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工艺文件管理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艺文件的会签,工艺文件的贯彻保密。 2、工艺文件的编制 2.1工艺文件是企业进行工艺管理,组织生产,指导操作的技术依据,工艺文件的编制必须正确、完整、统一。 2.2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简明易懂,避免繁琐,但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3根据产品类型,确定必备的工艺文件。 2.3.1样机试制必备的工艺文件。 工艺方案: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自制件明细表,外协件明细表,外购及企业标准工具明细表,工装设计任务书,专用工艺装备图,专用工艺装备验证单,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及工艺总结等有关文件。 2.3.2小批量生产必备工艺文件对照产品系列鉴定资料要求由技术科酌情自定。 2.3.3批量生产必备工艺文件--除了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外,各工序还必须

有工艺守则及工序质量管理表,由产品主管工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4工艺文件的编制分工 产品工艺文件由技术科负责编制、审核。 3、工艺文件的会签、验证和审批 3.1工艺文件会签、技术科的工艺文件由所属车间负责会签、互相制约。 3.2工艺文件的验证,样机试制及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均应进行验证,由车间负责人、技术科会同质检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试制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一次可行性鉴定,然后由技术科认真进行修订,经修订审批后的工艺文件即为正式工艺文件,是工厂工艺文件工作的法规,各级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3.3工艺文件的审批与签字 根据新的工艺文件统一格式规定,每一种工艺文件必须统一编制,审核,会. 签,审查及标准化五个程序,并履行签字手续。 3.3.1编制一一-由工艺文件编制者签字。 3.3.2审核一一由技术科科长。 3.3.3会签一一由相互制约单位履行,具体按3.1条贯彻执行。 3.3.4审查一一产品工艺统一由技术副厂长进行审查,并履行签字手续。 3.3.5标准化一一为了确保产品工艺文件正确完整,统一标准审查工作。一律由标准化员承担,并履行签字手续。

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文件的管理。 3.技术文件内容及编码原则 技术文件是指用于产品实现的相应技术文件;文件类别及编码原则详见《技术文件类别清单》。 4.职责 4.1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负责内部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归档和借阅的管理;负责外来技术文件的识别、转换、发放和归档。 4.2各部门负责对技术文件的接收、使用、保管。 4.3操作人员应掌握工艺文件及有关标准要求,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向班组长汇报,有责任保管好自己所用的技术文件。 4.4车间班组长负责保管本班组所用的技术文件,生产作业时将技术文件放置在生产现场指定位置。保证技术件不丢失、不损坏、干净整洁。 5.技术文件管理内容 5.1编制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 5.1.1凡用于指导生产作业的技术文件均应履行审批、签署手续,外来文件的审批不是对文件内容的审批,而是对文件的适用性的确认。责任签署手续完备的正式技术文件是指导生产及其管理活动的有效文件。 5.1.2 收到顾客提供的产品图纸、产品规范/标准、技术协议、变更文件等与质量 有关的技术文件后,技术部要在两周内或按照顾客要求的进度进行组织评审,确定以上文件的详细的实施方法、实施日期及实施要求,由技术部长批准,及时将

顾客的相应标准转换为公司内部要求并保存相应记录。顾客提供的质量协议由质量部按上述要求评审,由质量部长批准,并保存记录。 5.1.3 FMEA的编制应参考FMEA库进行编制,每个项目应对其涉及到的所有工序的FMEA组织评审后定版; 5.1.4 CP的编制应将定版后的FMEA中的要求有效的传递至CP中且前后保持一致;CP的编制应参考CP的编制模板。 5.1.5 WI的编制应将CP中的要求关联到WI中(excel公式),防止产生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5.1.6 技术文件编制质量问题纳入技术部人员的绩效考核,具体按《技术部人员绩效考核表》进行考核。 5.2 技术文件的签署人及其职责 5.2.1 设计/编制——由授权职能部门的设计人或编制人签署,并对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先进性、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负责。 5.2.2审核——由设计/编制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对技术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顾客要求、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进行综合审查后签署,对其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负责。 5.2.3会签——由相关部门委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技术文件是否满足相应专业要求的可行性予以审查并签署。 5.2.4 批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以及厂内有关部门需共同遵照执行的技术文件由技术部长(或被授权人)签署,并对技术文件负总的责任。文件发布后,使用部门在执行中或相关人员在检查,发现有问题需更改时应及时反馈,技术部接到反馈后应及时更改相应技术文件并再次批准。 5.3受控标识

工艺部工作管理制度

工艺部工作管理制度 起草部门: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标示: 修订状态修改码修改理由/内容修改/日期批准/日期B-0 B-0

1.0 目的 为了构建工艺部高效的日常工作执行及反馈机制,提高部门工作执行能力,形成良好的沟通反馈体系,切实顺利开展部门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艺部所有人员的工作管理及推行活动。 3.0工作职责 3.1工艺部经理: 3.1.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发展计划,制定年度产品保障及工艺优化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1.2依据年度计划分解及工作运行状况制定月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3.1.3工艺部人员日常工作纪律,工作态度,执行效率的管理; 3.1.4工艺文件及处理方案正确性、合理性的评估及验审; 3.1.5对工艺规程、工装设备进行优化改进,提高作业效率; 3.1.6依年度/月度培训计划组织工艺部人员进行相关工艺知识培训,提高综合技能; 3.1.7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 3.1.8负责公司产品各工序的工价评估与审核。 3.2工艺工程师: 3.2.1协助制定部门的月度重点工作计划,并跟进实施情况; 3.2.2负责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表等工艺文件的编制与落实; 3.2.3负责重大异常立项整改,项目推进及最终结案; 3.2.4参与新产品的工艺评审,工序排布和工装夹具设计制造; 3.2.5协助部门经理结合生产问题及成本因素,进行产品工艺改良与优化,提高产品竞争力; 3.2.6处理生产工艺问题,对重点岗位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产品稳定性; 3.2.7完成部门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事项; 3.2.8负责公司产品各工序的工价测定核算,并拟写单价表报批。 3.3现场工程师/技术员: 3.3.1负责处理生产车间发生的工艺异常问题; 3.3.2对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与技能培训; 3.3.3对作业现场进行工艺纪律检查与监督; 3.3.4生产线重大工艺问题的跟进处理及向部门经理反馈;

文件发放控制管理流程

文件发放控制管理流程 一、本程序规定公司或各部门对外发文的控制流程,以确保对外文件的有效控 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或公司下属各部门)对政府主管部门、业务关联单位、顾客发文、内部执行制度的审批和控制工作。 三、职责 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对外发文(或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公司对外发文)的 起草和报批工作。责任人:部门负责人。 2、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公开文件的审核和控制。责任人:行政人事总监 3、公司总裁负责公司对外发文的审批,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本部门对外发 文的审批。 四、相关定义 1、对外文件:代表本公司、与本公司产品活动相关的文件。对客户、代理商提供参照标准、要求的文件。 2、旧版文件:即文件修改以前的原稿及复印件。 3、新版文件:经过修改后定稿文件。 4、电子文档:即用光盘、磁盘、电子硬件等记录的。 五、相关流程规定 1、文件规定 各部门文件制作人或负责人按照以下格式制订好所需文件后交行政人事部。责任人:部门负责人 基本格式如下:公司LOGO,标题用15号字宋体,正文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内容用5号宋体字。 行政人事部对文件格式、文件内容规范性进行定稿确认,并对文件进行编号。公司内部发文编号规则:部门名称简拼并大写-XXX。责任部门:行政人事部 将定稿的文件发至各相关部门。责任部门:行政人事部 如有未按规定格式制作的文件,行政人事部不予以收发。 2、文件编制 文件内容编写要求 文件名称编制要求 定稿) 修订定稿) 文件内容确定 由发起部门负责人采用会议或邮件形式对文件内容进行讨论及修改; 3、文件审核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起草本部门制度文件审核;行政人事部负责审批。

公司技术类文件管理制度

公司技术类文件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技术文件的分类,内容,审批会签,复制,更改和归档等要求。 本标准与适用于本企业技术文件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技术文件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3、技术文件的分类和组成 3.1凡在本企业用文字、数字和其它符号表达科技思想,记录科技活动和工作成果的资料均属技术文件; 3.2本企业的技术文件由设计技术文件,工艺技术文件,质量检验技术文件,设备议器技术文件,产品标准化审查技术文件和基建技术文件等五类组成; 4、技术文件的组成内容 4.1设计技术文件: 4.1.1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设书,研制任务书;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 4.1.3行业调查报告; 4.1.4有关领导部门审批意见; 4.1.5技术协议书; 4.1.6方案论证书;

4.1.7设计计算书; 4.1.8新产品性能试验记录; 4.1.9产品性能试验记录; 4.1.10试验报告; 4.1.11设计总结和试制总结; 4.1.12技术状态更改通知单或更改令; 4.1.13国内外产品样本及交流资料; 4.1.14产品技术说明书或产品使用说明书; 4.1.15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单; 4.1.16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 4.1.17产品鉴定报告,鉴定证书,科技成果申请书; 4.1.18验收技术条件及各种目录表; 4.1.19专题学术报告,考察报告,技术论文; 4.1.20技术照片、影片、录音、录像; 4.1.21新产品设计系统收集的资料; 4.1.22产品服务工作记录; 4.2工艺技术文件: 4.2.1产品的工艺方案; 4.2.2产品的工艺规程,工艺线路或工艺过程卡片,工艺守则; 4.2.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4.2.4各种明细表; 4.2.5产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及工时定额;

GJB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江苏力福特随车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Q QMS-A版作业文件 QG/LIFT F01-2008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修改状态: 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年月日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1 目的 明确技术图样与文件的编制、签署、更改及标准化等内容,对(电子版)技术图样与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图样、工艺图样、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的管理。 3 职责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4.产品及技术文件编制和管理 4.1 术语和定义 a.车辆类别代号 表明车辆所属分类的代号。 b.主参数代号 表明车辆主要特性的代号。 c.产品序号 表示主参数代号相同的车辆的投产顺序号。 4.2整车产品型号的构成 整车产品型号由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和专用汽车分类代号组成。 a.随车起重运输车 随车起重运输车型号标记如下: FT 5 ××× J SQ ×× 企业自定代号:(表示起重机最大额定起升质量); 用途特征号:(表示随车起重运输车); 结构特征代号:(表示起重举升车); 产品序号:(原车型为0;其余为 1、2、3…); 主参数:(表示车的总质量); 车辆类别代号:(表示专用车); 企业名称代号:(表示公司)。 标记示例:LIFT5261JSQ10 表示公司生产的整车总质量为26吨、最大额定起重量

为10吨的随车起重运输车,产品序号为1。 b.液压起重机型号的构成 液压起重机产品型号由用途特征号、最大起重量、臂的结构形式、设计顺序、臂的节数、副臂及副臂的节数组成。 液压起重机产品型号标记如下: S Q 3 Z A 2 (T) J 2 副臂伸缩的节数(用数字表示1、2、3…); 折叠副臂(用字母“J”表示); 特殊行业专用起重机(用字母T表示); 液压伸缩臂的节数(用数字表示1、2、3…); 设计顺序(用字母表示:A、B、C…); 臂的结构形式(“S”表示伸缩臂,“Z”表示折叠臂;“F”表示折叠臂); 最大起重量(用数字表示单位:吨;非随车起重机表示最大工作幅度及起重量); 用途特征号(SQ表示随车起重机;GKD表示港口起重机;CD表示船舶起重机;)。 标记示例: _____ SQ3.2SA1 表示最大起重量为3.2 吨的伸缩臂式液压起重机,其中该产品为第一次设计(基本型)的伸缩臂的节数为一节。 _____ SQ6.3ZB2 表示最大起重量为6.3吨的折叠臂式液压起重机,其中该产品为第二次设计(该进型),伸缩臂的节数为2节。 _____ GKD1015 表示港口液压起重机,最大工作幅度10米,最大起重量1500kg。 4.3产品图号编制规则 a.产品图号采用隶属编号规则,前半部分表示产品型号(底盘改制号、附件型号,通用件型号,客户定制产品型号等,其中客户定制产品型号的编制由科技部负责人统一编制,确保不重复的原则即可),后部分表示隶属编号,每位采用两位(通用件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部件之前用点隔开,零件之前用短横杠隔开。其中附件包括如下内容:泵架总成、油泵总成、副梁总成、卷杨机构总成(专指折叠臂产品使用的)、附加支腿总成、

工艺文件管理规范

1 目的 管理、使用与控制公司工艺文件,使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种工艺文件。 3 职责 工程文员:负责工艺文件的接收、整理、归档、更新、下发。 4 程序 4.1工艺文件的保存 4.1.1营业部收到客户的文件后,交工程文员存档 4.1.2工程文员根据文件状态,对没有电子档的复印一份作为备份文件保存,有客户红章的保存原件,无客户红章的保存复印件,备份文件盖“原始文件”章,已有红章的不再盖章;备份文件按照文件柜的分区要求进行保存,并在服务器上工程部的编码总表登记对应的信息;另一份文件交给产品负责工程师制作工艺文件。 4.1.3工程文员将部门主管签好字的工艺文件按对应状态盖章,在编码总表中登记后放入对应的文件夹,此时需将编码总表中的信息需填写完整;注意将文件夹中的原有旧文件取出盖作废章。 4.1.4受控文件的旧文件需分类暂存,试制文件的旧文件直接作为二手纸使用;存档的旧文件需分类、按顺序保存,并作好标识,便于以后查找 4.1.5根据文件的更新情况,对编码总表及时更新 4.1.6保存要求 a)工艺文件按文件柜的分区进行存放 b)同一文件夹的文件按客户图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存放 c)同一文件夹只存放一个公司的工艺文件 d)客户提供的纸质文件和我公司无电子档的老产品必须备份保存 e)同一产品既有钣金工艺文件又有模具工艺文件的,将钣金工艺文件与模具工艺文件一起存放,客户原 图和产品明细表共用;存放顺序为:产品明细表-客户原图-展开图-工艺流程卡-工序图 f)上一项中的每一种文件,都必须是唯一的,不能将新旧文件混放 4.2工艺文件的发放 下发到相关部门。 4.2.3 所有发放文件均需在〈受控文件下发登记表〉或〈一次有效文件下发登记表〉上登记并签收。 4.2.4发放要求 a)由模具加工的样品,因其工艺文件还不成熟,暂不纳入工程部文件的存档范围,样品所需的物料和外 购件,由工模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采购,但可考虑发到计划部,由计划部负责跟进。样品检验所用的图纸,由工模随工件一起送品质部 b)模具样品合格后,后续工艺文件由工程部制作,工模部注意将服务器上的相关电子档保持在最新状态 5 相关文件 6 质量记录 〈受控文件下发登记表〉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管理 规定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XXXXXXXX有限公司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保证工艺文件受控,正确指导产品制作和生产组织,出合格产品。 1、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工艺部编制的所有工艺文件及公司小件产品图纸的管理,包括外来文件的接收、编制、审核、发放、修改、回收等。 2、技术文件接收流程 收文台账上须记录收文时间、发放部门、发放文件编号及名称、页数、接收人签字。 2.1 接收产品研发部技术文件,接收人核对后,在产品研发部发文本上签字,不再另行登记收文台账。 2.2 接收技术协议及产品标准,登录技术协议台账及产品标准台账,不再另行登记收文台账。 3、工艺文件编审批流程 3.1临时工艺文件编审批流程 试制用图、小批量试制用图,需及时编制临时工艺、临时工艺路线。 大件产品的临时工艺、临时工艺路线的有效期按照产品部的试制计划执行,试制计划结束,临时工艺、临时工艺路线自动作废。 临时工艺由工艺员根据图纸编制,编制人员负责将打印的纸质临时工艺卡正确粘贴到对应的白图左上角,交由其它工艺员校对,部门负责人审核,校对栏和审核栏手签(姓名、日期)有效。 3.2 正式工艺文件编审批流程

小批量生产用图,需要编制正式工艺、正式工艺路线。正式工艺由工艺员根据试制情况,在临时工艺的基础上编制,编制人员负责打印纸质正式工艺卡,交由其它工艺员校对,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批准。校对栏和审核栏必须每页手签(姓名、日期),批准栏只需在正式工艺封面手签(姓名),加盖工艺部章、受控章及分发号有效。正式工艺路线下发电子版,由工艺员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加盖部门电子章及受控章有效。 3.3 工装图纸编审批流程 工装用图由工艺员设计,临时工艺随图纸编制,交由其它工艺员校对,部门负责人审核,校对栏和审核栏手签(姓名、日期)有效。 3.4 材料定额 自制零件的材料定额由工艺员计算,采用电子版,无需审批。 4、工艺文件的发放流程 4.1 临时工艺文件发放流程 4.1.1 大件产品 临时工艺卡粘贴于白图上,返回产品部,同时登记发文本。 电子版临时工艺路线发放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 4.1.2小件产品 产品试制用图均为复印白图,工艺部负责根据工艺路线给相关部门发放对应的图纸,自制件临时工艺卡粘贴于白图上,随图纸发放,图纸加盖红色工艺部章有效,登记发文本。 工艺部原则上给外协、外购主管部门仅发放一份外协、外购图纸。如需要增加图纸的份数,外协、外购主管部门按《XXXXXXX有限公司产品图纸管理办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持已有技术工艺文件的完整性,统一技术文件的管理标准,确保所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文件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有效控制技术文件,使之能完全指导生产,以保证质量和生产正常进行,避免混乱,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图样、工艺图样和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也包括一定范围的外来标准和客户提供的图样等。 三、职权和职责 1.技术部是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并负责所有技术文件编号、发放、回收、归档,以及文件更改、作废的处理。 2.技术文件的编制和管理;技术部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技术部审核,由技术副总经理批准。 3.生产用工艺文件,如工艺路线单、工序卡、过程卡、工艺图纸、作业指导书,由制造中心各生产部专人编制,完成后送技术副总经理审核,由技术总监批准。 4.外来图样、标准由负责人识别、核对,经技术部总监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四、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

1.技术文件是公司的核心机密,是公司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作共同的依据,是公司在同行中保持一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公司的技术文件属于公司所有,每一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技术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以及保密性。 2.技术文件的定义 技术文件是指公司的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范、客户提供的图纸图样、各种技术标准、技术通知以及技术培训资料等。 3.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结构:或生产;图纸、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外来标准和图样,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 4.技术文件管理包括:技术文件发放、复制借阅、修改、重新发放、收回、作废、外来文件的识别和使用等。 5.技术文件的分类 1)法律法规及标准性文件: a.相关的法律法规; b.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及有关管理标准; c.相关的质量标准; 2)作业类文件: a.图纸及各业工艺规程、工艺卡片、作业指导书; b.工序制量表及制量控制点一览表; c.产品使用说明书; d.公司内所有设备使用说明书; e.各种明细表; 3)管理类文件; 公司日常制定的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及计划及规定等。

文件控制管理规范

文件控制管理规范 1、目的、编制、范围: 为了保证公司各区域与物流运作管理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四阶文件的编制、更新及管理符合质量 管理体系规范及公司管理需求,对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培训、使用、更改、作废和收回等环节进 行有效控制,确保相关区域及时得到并使用有效版本,防止误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和资料,以推进各项工作 的标准化和持续改进,上汽(烟台)实业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持续改善部特编制此文件,对公司质量管理体 系的相关文件管理规定如下: 2.术语: 2.1 本文件术语引用自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上汽(烟台)实业有限公司《质量手册》(文件号:SAIC-YT/ZL-2007); 2.2 公司部门划分:运作部、计划&物控部、持续改善部、综合管理部、生产管理部、仓储运输部、标准 化推进办公室; 公司区域/职能块划分:运作部:LOC-GA、LOC-BD、整车RDC、厂外RDC、LOC-PT,计划&物控部:接收 数据组、接收验证班、单证组、发运班、对账组、发动机物流数据小组;持续改善部:规划块、生产管理部:包装、质量、综合管理部:行政块、安全管理办公室:安全块、体系块。 2.3各类型文件含义: 2.3.1 程序支持规范性文件:是程序文件的具体展开,描述为实施程序文件活动具体途径的文件。它一 般涉及多个区域,但不涉及技术的细节。内容包括5W1H,即开展活动的目的(Why)、做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谁(Who)来做;应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How)等。此类 文件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三阶文件。(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二阶文件,描述实施质量管理 体系所需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和活动。上汽(烟台)实业有限公司《质量手册》(文件号:SAIC-YT/ZL-2007)已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程序文件。) 2.3.2 管理文件: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导则、细则等。它可以是区域内文件也可以为跨区域文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阶文件。 2.3.3 作业文件:详细的作业活动的描述文件,内容涉及技术的细节(如:流程、STS/TIS 、技术/操作 要求&规范等)。作业文件一般只涉及一个区域,有时也涉及多个区域,但它强调的是产品或作业过程的规范性,而程序支持规范性文件强调的是区域间的沟通、联络、协调。作业文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阶文件。 2.3.4 外来文件:(各类标准和必要的参考资料及顾客提供的技术文件),为质量管理体系第三阶文件。 2.3.5 记录:为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依据的文件。记录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第四阶文件。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1.1.加工工艺文件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本公司的工艺 设计、生产加工必须按本管理制度执行。 1.2.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经济可行。文件的编制即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又要从 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出发,做到先进、合理、经济和切实可行。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中医产品的作业标准、工艺技术支持等相关工艺工作。 三、职责 3.1.公司资料室负责分发和归档所有相关的工艺文件; 3.2.技术部负责编制所有批量产品有关的工艺类文件; 3.3.品质管理部负责所有工艺文件执行的监管; 3.4.生产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四、工艺文件的分类 工艺文件分生产用工艺文件和新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4.1.生产用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相互关联的作业文件,包括《工 艺流程图》、《加工工序卡》和《作业标准》、《产品关键部件及技术保证措 施》和生产过程中的夹具和工装的《使用说明》等。 4.2.新产品试制文件是用来指导试制新产品或试用新原材料所用的文件。特点是: 新产品完成后,根据研发所移交的新产品技术资料,形成临时版本的工艺文 件。产品进行小批,文件中所规定的参数需要实践证实,需在生产中继续摸 索,该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经有关人员商定不经审批直接在现 场签字修改,小批完成后正式批量生产,要将文件收回,重新形成正式文件 下发。 五、文件编制 5.1.产品在编制工艺文件前首先必须编制《工艺流程》,以确定该项产品从下料 到成品的主要加工过程。《工艺流程》须编制准确,必须体现产品在加工过 程中的各项工艺步骤。 5.2.工艺文件按机加、焊接和组装三大类分开编制,机加工艺文件应编制《加工 工序卡》,包括下料、机加工、折弯、表面处理、装配等工序,并编写相关 的《作业标准》;焊接工艺文件《加工工序卡》包括焊接零部件清单、焊接 顺序计划、焊接工艺规程及《焊接作业标准》;组装《加工工序卡》应详细、 准确制定组装的先后顺序、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并符合《组装作业标准》, 确保能有效地指导操作者进行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