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新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_任从坤

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新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_任从坤
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新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_任从坤

我国蕴藏有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据预测,在渤海、黄针对长水平井、高渗高产地层、井筒摩阻大、对底水油藏开采

8影响大而旨在延缓底水锥进的完井措施。根据对南海油田模拟海、东海及南海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总量达275×10 t,天然

123研究,采用中心油管技术后,最大生产压差和最小生产压差之气资源量10.6×10 m,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开发阵地从陆地转

间相差0.77 MPa。中心油管技术大大调整了水平井内生产压差的向海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但开采工艺技术与国外相比,

分布,大大有利于延缓底水锥进。在胜利海上油田CB1FA-P4也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较依赖国外。

展开了试验,试验效果良好。

因此,了解国内外海上油田开采工艺技术的应用状况和研究动

(2)国外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发展现状。

态,对海上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形成认识,推动技术进步,为

国外对于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及工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石化的海洋上产开发战略和转型海外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包括:流入控制装置ICD、可渗透性膜控水装置、双完井技1国内外海上采油工艺新技术进展

术和智能完井系统。

1.1 水平井控水完井工艺

a、流入控制装置。流入控制装置的关键技术主要由Barker

近年来水平井完井工艺快速发展,在已有的裸眼完井、割

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封隔器完井、注水泥射孔完井等Hughes、Schlumberger、Weatherford和Halliburton四大石油公司主常规完井方式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出了水平井控水完井新技导,现在,FloTech公司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常见的结构[1]有:流道式、喷嘴式、喷管式。前者主要通过流道表面产生的术。

摩阻压降达到限压节流的作用,对于流体粘度依赖性较大;后(1)国内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发展现状。

二者主要通过喷嘴或者喷管的节流作用,达到平衡压降的作目前国内常用的主要有水平井分段变密度筛管与水平井中

用,与粘度关系不大。

心管两种控水完井工艺。

b、可渗透性膜控水装置。该系统的原理是当底水流经可渗

a、水平井分段变密度筛管控水完井。水平井分段变密度筛

透性膜时,渗透膜膨胀、孔隙变小,底水流入阻力增大。当油管控水完井技术是根据油藏渗透率的变化,优化水平段每段的

筛管孔密,均衡生产压差,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胜利油田已流入可渗透性膜时,渗透膜收缩,孔隙加大,油流入阻力减

在海上油田开展了分段变密度筛管试验,距跟端2~120 m长度范小。通过可渗透性膜的选择作用,达到控水的目的。

围内,孔密逐渐由55孔变化到90孔,由于时间尚短,分段变密c、双完井技术。双完井技术就是基于这种原理在油水界面度筛管控水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多限于简单的分段卡增加一组管柱来平衡油水界面处的压力。图1是同一主井眼下的堵水功能,离真正意义控水尚有距离。两个分支水平井,上分支井采油,下分支井采水。

b、水平井中心管控水完井。水平井中心管控水完井技术是d、智能完井系统。智能完井系统,一般包括:井下传感器

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推进和中石化海外油气田的陆续增多,深

海油气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总

结。归纳了近年来对油田开发产生积极影响的新的重大成果,包括已经形成的水

平井控水完井工艺、适度防砂工艺、地层自流注水。同时,针对当前发展现状和

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提出了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

系统、生产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地面控制系统等。这种工艺,更是省去了专用注水井。

系统是在不起出生产管柱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使用地面控制系国外某油田水平多分支井B01井2007年生产,投产6个月

统来监测不同水平段的流体流入状态,通过调整安装在不同层后,地层压力下降近9 MPa,产量由投产初期200 m/d下降至

3

位的流入控制阀对不同层位进行可选择性的开或关,从而实现20 m/d。为缓解油田产量压力,设计并完钻采油、注水功能于

3

灵活的控制各产段油、气、水的流入,调整变化的生产剖面,一井的B02井,该井为一多底多分支水平井,不仅可以开采

延缓水或气的锥进,从而优化生产。M4b、M4c油藏,同时兼钻一个水平分支段达到地层自流注水的

目的。自流注水于2009年1月成功见效,B01井产量和压力均有

3

大幅度提高。注水前日产油量为20 m/d左右,油压波动、不稳

3

定,注水后日产油量提高到40 m/d左右,油压相对稳定。

2009年2月25日,B01井关井,井口压力由注水前的2 MPa逐步回

升到7.9 MPa,2009年4月27日,B01井重新开井生产,产油量高

3

达65 m/d,可以看出,自流注水后地层能量得到明显补充。为

此油藏开发效果显著改善,开发效益稳步提高。

图1 双完井技术

1.2 适度防砂工艺

适度出砂技术是指有选择地防砂,或者有限度地防砂,打破

[2]

了对地层砂“防死”的传统观念。适度防砂完井技术作为疏松

砂岩稠油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有效手段,在渤海油田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效果明显。

(1)筛管选型。

渤海油田适度防砂用的特殊筛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

棉蠕动筛管,另一种是金属网布复合筛管。金属棉蠕动筛管以

图2 采油、自流注水井(B02井)示意图

优质无缝钢管做基管,两端为丝扣自由连接,在基管上钻阶梯

2结论与建议

孔。滤砂室与基管阶梯孔采用螺纹连接,提高抗拉、抗扭、抗

(1)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作为国际水平井完井技术的发展

挤强度。过滤单元独立,流压损失小。金属网布复合筛管以不

方向,目前国内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国

锈钢金属纤维作为过滤介质,过滤介质是一种耐腐蚀、耐高温

外相比,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配套的、适应不同井况下的

金属材料,过滤精度根据适度防砂的技术原理确定。实际使用

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

情况证明,金属棉蠕动筛管对适度防砂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适当调整防砂理念,防-排结合。对于高泥质、粉细(2)适度出砂界限。

砂稠油油藏和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防砂不能只注重现场实践和实验证明:产油量是产砂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函

“防”,而应该同时考虑“疏导”,防-排结合,提高油井防砂

数关系,产油量和产砂量是相互依存的。对于适度防砂井,含

后的生产效果;尤其是海上油田,为尽快收回投资、确保在平

砂小于0.05%时,可视为正常生产井;若含砂大于0.05%,则应

台有效期内收获高采收率,适度防砂解放产能正成为许多海上

合理控制生产压差,调小油嘴或降低频率,同时加密取样分

油田探索的方向之一。 析,连续观察出砂状况;若调小油嘴后含砂仍持续上升,应考

(3)面对海上高额的开发成本,地层自流注水将为对我国

虑关井,等待下一步处理措施。要采用携砂能力极强,且排量

海上油田中后期挖潜以及对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开辟一条新

较高的井下泵。从实际应用情况看,螺杆泵明显优于活塞泵。

的更好的途径。

(3)适度防砂配套技术。

总之, 随着国内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推进和中石化海低频起泵控制合理生产压差投产技术是适度防砂完井技术

外油气田的陆续增多,深海油气的开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的重要配套技术。下入防砂管柱前的清洁井眼技术,主要目的

之一。国外海上采油工艺技术正由单项实施向集成和综合实施

是为了有效除去泥浆中的岩屑含量,防止堵塞筛管。地面采油

发展。无论是钻井与完井的结合,完井与防砂一体化,防砂与

流程配套技术,应该具备处理适度含砂原油的能力。防砂管柱

调、堵水结合都反映了这一趋势。建议开展深水区域开发多方

上要合理安放扶正器,保证筛管居中,减小筛管下入过程中因

面的工艺技术研究配套,做好深水油气开发的前期研究准备工

刮擦井壁而被堵塞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压差,井下

作和技术储备。

压力检测技术。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必须监测和跟踪油井的出

水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油井大量出砂,同时做好地面【参考文献】

流程的准备。[1] 齐云阶.水平井采油举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

1.3 地层自流注水大学(北京),2010

自流注水就是利用水体较大、能量较充足的地层水直接注[2] 贺斌,王越之,刘小利,等.适度防砂完井与采油工艺技术研

入到需要补充能量的油藏中,这种方法省去人工注水中需先在究与应用[J].断块油气,2006,13(6):35-37

平台进行水质处理然后用高压注水泵注入地层等一系列复杂的

延长油田采油工艺的现状与进展.

延长油田采油工艺的现状与进展 摘要 :作为一家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国内四家企业之一,延长石油在石油开采工艺方面在坚持传统的开采工艺技术同时,也在不断研究创新新的采油工艺,并成功运用于开采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笔者从传统机械采油工艺、微生物采油工艺和工艺设计信息化应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延长石油采油工艺的现状与进展。 关键词:延长油田;机械采油;微生物采油;信息化;现状与进展 近几年,延长石油上游端—油田受制于储量问题而出现进一步开采难度加大的问题,面对这种现实,延长石油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储备和规模优势积极创新采油工艺,逐渐实现了采油量的逐年稳步提升,为中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简要介绍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延长油田地质条件入手引出了其最近几年在坚持和创新采油工艺方面取得的进展,希望为其他油田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一、延长油田地质条件 延长油田区块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 ---榆林这一大鄂尔多斯盆地,地表走向呈西倾的单斜,地质构造属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致密性强、小层多、单层厚度小、岩性多变等特点。该区块油层埋藏深度在 200m ~3000m 之间,平均深度为1500m ;油层温度低于 75℃;底层压力也小于 25MPa ;底层水矿化度小于 15000mg/L,均渗透率在 0.1--10×10-3μm 2;含水率高。 二、延长油田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介绍 针对以上地质特点和油藏状况,延长油田在继续坚持传统的机械采油工艺基础上创新应用了微生物采油技术,且 随着采油工艺的不断创新发展的趋势,延长油田还努力实现了工艺设计的信息化。

(工艺技术)油田压裂新技术工艺

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1、黑油模型:指油质较重性质的油藏类型。黑油模型是最完善、最成熟,也是应用最为广 泛的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其它模型大都是黑油模型的扩展。 (1) 黑油模型的基本假设:(1)油藏中的渗流是等温渗流。 (2)油藏中最多只有油、 气、水三相,每一相均遵守达西定律。 (3)油藏烃类只含有油、气两个组分。在油 藏状态下,油气两组分可能形成油气两相,油组分完全存在于油相内,气组分则可 以以自由气的方式存在于气相中,也可以以溶解气的方式存在于油相中,所以地层 内油相为油组分和气组分的某种组合。在常规油田中,一般不考虑油组分向气组分 挥发的现象。(4)油藏中气体的溶解和逸出是瞬间完成的,即认为油藏中油气两相 瞬时达到相平衡状态。(5)油水之间不互溶;天然气也假定不溶于水。 煤层气: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 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全国煤层气试验区分布图 J3-K1 哈尔滨 28 3、页岩气 页岩气形成的条件 (1) 岩性:形成页岩气的岩石除页岩外,还包括泥岩、粉砂岩、甚至很细的砂岩 (2) 物性:页岩最突出的特点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典型的气页岩的基质渗透率处于微 达西~纳达西范围,因此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主要取决于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况 (3 )矿物组成:粘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低、粉砂质或硅质(石英)含量较高比较有利。 (4)裂缝: 裂缝发育适中。 2012-4-9 4、压裂工艺成果 压裂工艺推陈出新,分段压裂、裂缝性气藏压裂、火山岩压裂、降滤压裂、重复压裂、转向 压裂、控缝高压裂等压裂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 特别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推广应用, 保障油气田增储上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较好指标: 2、 乌鲁木齐 J1-2 J3-K1 J3-K1 J3-K1 J3-K1 J2 J1-2 J1-P2 J1-2 J1-2 西宁 兰州 J1-2 1-2 西安 P2 成都 2"| C-P 北京1 ? 济南3 9 C-P 长春 E J3-K1 1开滦 15 韩城 2大城 16 蒲县 3济南 17 柳林 4淮北 18 吴堡 5淮南 19 三交 6平顶山 20 临县 7荥巩 21 兴县 8焦作 22 丰城 9安阳 23 冷水江 10晋城 24 涟邵 11屯留 25 沈北 12阳泉 26 红阳 29 阜新 13澄合 27 铁法 30 辽河 14彬长 28 鹤岗 T3 武汉二 长沙 2 : P2 上海 P2 P2 福州 卢台北

采油一区计量站流程图

油藏经营管理一区1# 计量站工艺流程图 FI 水套炉 干燥器 文101外输干线 文10外输干线 1#计量站外输总阀门 汇管排污 1#计量站副线阀门 来 油 管 线 副线流程外输流程 不加热计量流程 加热计量流程天然气管线 FI 阀门压力表流量计测气仪安全阀图 例 过滤器 Φ800分离器 Φ600分离器

油藏经营管理一区2#计量站工艺流程图 FI 水套炉 Φ1200分离器 Φ800分离器 2#计量站外输阀门 汇管排污 来 油 管 线 副线流程外输流程 不加热计量流程 加热计量流程天然气管线 FI 阀门压力表流量计测气仪安全阀图 例 过滤器

油藏经营管理一区3# 计量站工艺流程图 图 例 副线流程外输流程天然气管线 阀门压力表安全阀 分离器副 线 干燥器 排污池 放空 来 油 管 线 放空 来 油 管 线 外输阀组 不加热进口阀门 加热进口阀门 加热进口阀门 不加热进口阀门 外输 副线3#、16#站文101外输连通 水套炉 安全阀 大盘管进口 直通 大盘管出口 排污池

FI Φ800 分离器 17#计量站外输阀门 17#计量站外输总阀门 17#计量站副线阀门 汇管排污 油藏经营管理一区17#计量站工艺流程图 来 油 管 线 副线流程外输流程 不加热计量流程 加热计量流程天然气管线 FI 阀门压力表流量计测气仪安全阀图 例 过滤器

FI 水套炉 20#计量站回水连通阀门 20#计量站外输总阀门 20#计量站副线阀门 汇管排污 油藏经营管理一区20#计量站工艺流程图 来 油 管 线 来 油 管 线 副线流程外输流程 不加热计量流程 加热计量流程天然气管线 FI 阀门压力表流量计测气仪安全阀图 例 过滤器 Φ800分离器 Φ800分离器

最新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资料

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长城钻探工程技术公司) 在近年油气探明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上升速度在逐年加大。低渗透油气藏渗透率、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绝大多数油气井必须实施压裂增产措施后方见产能,压裂增产技术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1、压裂技术发展历程 自1947年美国Kansas的Houghton油田成功进行世界第一口井压裂试验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压裂技术从工艺、压裂材料到压裂设备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已成为提高单井产量及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压裂从开始的单井小型压裂发展到目前的区块体积压裂,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1]:(1)1947年-1970年:单井小型压裂。压裂设备大多为水泥车,压裂施工规模比较小,压裂以解除近井周围污染为主,在玉门等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970年-1990年:中型压裂。通过引进千型压裂车组,压裂施工规模得到提高,形成长缝增大了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低渗透油层的导流能力,这期间压裂技术推动了大港等油田的开发。 (3)1990年-1999年:整体压裂。压裂技术开始以油藏整体为单元,在低渗透油气藏形成了整体压裂技术,支撑剂和压裂液得到规模化应用,大幅度提高储层的导流能力,整体压裂技术在长庆等油田开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4)1999年-2005年:开发压裂。考虑井距、井排与裂缝长度的关系,形成最优开发井网,从油藏系统出发,应用开发压裂技术进一步提高区块整体改造体积,在大庆、长庆等油田开始推广应用。 (5)2005年-今:广义的体积压裂。从过去的限流法压裂到现在的直井细分层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增大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效果。 2、压裂技术发展现状 经过五个阶段的发展,压裂技术日趋完善,形成了三维压裂设计软件和压裂井动态预测模型,研制出环保的清洁压裂液体系和低密度支撑剂体系,配备高性能、大功率的压裂车组,使压裂技术成为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2.1 压裂工艺和技术

采油工艺流程图及各分工艺流程图(精)

管理控制 技术要领 井口憋压 单量(单量车单量 1、从井口考克泄完压力,排完残液; 2、倒好正确流程;连接好单量输油管线,丝扣不斜,对接严实,不刺不漏; 3、检查电缆是否完好无损; 4、启动离心泵时是否顺时针转动; 5、检查液位计和温度计显示是否有效; 6、准确记录单量时间和流量计底数; 7、检查加温口温度是否正常; 8、单量过程中记准瞬时流量。 1、单量前检查单量设备; 2、防止电路或液位计等出现故障而发生溢流等事故; 3、电路故障必须由专业电工维修; 4、抽油机开抽1小时后计单量数量,单量时间段必须百分之百准确,单量计算数据准确无误; 5、各单井每月定期至少完成3次以上的单量; 6、做好单量详细记录。

1、蹩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井口压力; 2、不正常井,根据情况加密憋压次数; 3、如果上冲程时油压增高而下冲程时油压稍稳定,或略有下降,说明泵工作正常,油管无渗漏; 4、如果蹩压开始时压力上升快,而后缓慢上升、待十多分钟(或更长后压力又 上升,甚至达到1兆帕以上时,说明油井是间歇出油: 5、如果油压开始上升缓慢,经十多分钟时间油压的数值仍然上升,甚至又回降,则说明油管漏失,油管上部漏失的功图宽于油管下部漏失的功图 6、有详细的憋压记录(憋压日期、憋压时间、憋压井号、憋压结果; 管理控制 1、憋压时选用合适的压力表,并经校验合格; 2、采油树各部位不渗不漏,阀门灵活好用; 3、憋压时间不少于10min ; 4、拆装压力表时操作要缓慢、平稳; 5、憋压压力的下限值应高于本井组回压,最高值控制在高于本井组回压2Mpa 以内; 6、憋压值不得超过压力表量程的2/3; 7、读压力值时,眼睛、指针、刻度成一条垂直于表盘的直线。 日常工作单井 录取抽油机井口油、套压

延长油田采油工艺的现状与进展

延长油田采油工艺的现状与进展 摘要:作为一家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国内四家企业之一,延长石油在石油开采工艺方面在坚持传统的开采工艺技术同时,也在不断研究创新新的采油工艺,并成功运用于开采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笔者从传统机械采油工艺、微生物采油工艺和工艺设计信息化应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延长石油采油工艺的现状与进展。 关键词:延长油田;机械采油;微生物采油;信息化;现状与进展 近几年,延长石油上游端—油田受制于储量问题而出现进一步开采难度加大的问题,面对这种现实,延长石油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储备和规模优势积极创新采油工艺,逐渐实现了采油量的逐年稳步提升,为中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简要介绍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延长油田地质条件入手引出了其最近几年在坚持和创新采油工艺方面取得的进展,希望为其他油田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一、延长油田地质条件 延长油田区块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榆林这一大鄂尔多斯盆地,地表走向呈西倾的单斜,地质构造属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致密性强、小层多、单层厚度小、岩性多变等特点。该区块油层埋藏深度在200m~3000m之间,平均深度为1500m;油层温度低于75℃;底层压力也小于25MPa;底层水矿化度小于15000mg/L,均渗透率在0.1--10×10-3μm2;含水率高。 二、延长油田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介绍 针对以上地质特点和油藏状况,延长油田在继续坚持传统的机械采油工艺基础上创新应用了微生物采油技术,且

随着采油工艺的不断创新发展的趋势,延长油田还努力实现了工艺设计的信息化。 (一)延长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应用 延长油田在对区块地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后,针对区块不同的油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技术。一是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防砂式稠油泵结构由泵筒、抽稠结构和环空沉砂结构等组成。其特点是泵筒为一整体缸筒,由双通接头和扶正固定在泵的外套中间,方便拆装;在抽稠结构设计上采用反馈长柱塞使得泵在下行过程中产生下行压力,克服了因油稠造成的光杆下行困难;在环空沉积砂结构设计上,它由泵筒和外套所形成的环空与泵下部连接的尘砂尾连通,组成一个沉砂通道,沉砂管底部接丝堵,形成泵下沉砂口袋,防止了泵在停抽或工作中砂卡和砂堵。二是螺杆泵采油工艺。该工艺适用油井供液能力必须大于泵的排量,沉没度200mm以上,设计泵深度小于1200m,鄂尔多斯盆地油田的油藏特点在以上范围内。该工艺包括地面驱动系统的电控箱、电机、皮带轮、减速器、机架、光杆密封器以及大四通等和泵的井下部分如抽油杆、接头、转子、导向头、油管、定子、尾管等。其优点一是对油井液体适应范围广,适应抽稠油和高含蜡原油。二是均匀连续吸液和排液,溶解气不易析出,泵内没有阀体,不会形成气锁。该工艺在延长油田大部分区块中得到应用。 (二)微生物采油工艺技术应用 微生物采油主要是借助其代谢物与底层的作用来实现,其适用环境和条件一是温度低于121、矿化度小于20×104mg/L、渗透率大于0.05μm2、含油饱和度大于25%、pH 值接近5、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7g/cm3一系列参数;二是油层温度以30-50℃为最佳。油层深度与温度有相关性,深度大于2500m为佳,另外矿化度对采油微生物影响也比较明显,因此低矿化度环境比较适宜微生物工艺技术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 术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1.压裂返排液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 压裂工艺是油井增产的一项主要措施在各油田普遍采用。其中最常用的是水基压裂液它具有高黏度、低摩阻、悬砂性好、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现已成为主要压裂液类型。 油井压裂过程中产生的返排压裂废液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黏度大,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处理难度大,是油田较难处理污水之一。如不处理直接进入集输流程,会严重干扰后续流程,严重影响到油田生产,导致设备堵塞、油田下降,环保不达标等诸多问题。 表1 压裂返排液污水性质 图1 不同压裂返排水样 2.国内常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简介 化学氧化-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 采用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强氧化破胶使返排液中的高分子物质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降低废液黏度,提高传质效率,增加水处理药剂的分散与分解;絮凝可以改变水中多分散体系表面电性,破坏废液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物质脱稳、聚集;过滤,去除水中不溶或微溶物,脱色除臭。氧化-絮凝-过滤是油气田污水处理常用工艺。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第一、该工艺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在低温环境,化学氧化剂反应慢,氧化时间长,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导致氧化反应罐(池)占地大,不易在现场作业,运输困难等。 第二、除油效果不明显,系统对乳化油去除效果不佳,需要添加大量药剂,导致污泥量大,增加污泥处理成本。 第三、过滤器时常堵塞,由于氧化破胶不彻底,污油处理效果不佳,导致过滤器堵塞严重,影响最终出水效果和整套装置处理能力。 化学氧化-絮凝沉淀-电解氧化-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电解法集氧化还原、絮凝吸附、催化氧化、络合及电沉积等作用于一体,能够使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降解的物质转变成易降解的物质,是污水深度处理的常用方法。 然而电解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时常存在电极钝化、结垢等问题,时常需要更换电极,处理效果稳定性差,成本高,操作检修频繁。 设备占地大,运输困难,不太适合压裂返排液现场处理要求。 化学氧化-絮凝磁分离-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该工艺改进了絮凝沉淀工艺,采用高效磁分离机能够减少沉降时间,缩小设备占地面积,相对之前两种工艺有改进之处。然后该工艺化学氧化、除油工艺依然存在,仍然存在处理不达标,设备占地面积大等诸多不足。 臭氧氧化气浮一体装置-旋流溶气气浮-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采油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采油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采油工艺技术 适用专业: 三年制高职油气开采技术专业 建议学时: 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注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电工维修、石油地质基础、流体流动规律、油层物理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气开采中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技术,了解采油工程新技术及发展动向,掌握油气开采过程中油水井操作、管理和作业施工的主要工艺技术和设备、工具的操作和使用,同时和其他协作部门配合,解释采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及注入井在注入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对油水井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预测和判断,控制油井含水过快上升,减少油田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和平面矛盾,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及其经济效益,同时避免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故障或事故的发生,为适应采油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合理的开发好油田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经过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各大油田现场调研,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生产实际需要,同时为适应采油技术、工艺、设备的发展需要,以采油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油水井生产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载体,参照采油工职业资格标准,分析采油工艺技术的行动领域,对采油工艺技术的学习情境和实习实训环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本课程的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自喷井的生产与管理(含气举采油基础知识);抽油机的相关知识;注水;压裂和酸化等增产措施;防砂、水、蜡。 2 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本课程主要为采油工岗位服务,所以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是采油实训基地、采油实训室、仿真模拟室和多媒体教室。 实施教学的场所必须配备以下硬件设备: 电脑及多媒体投影设备、自喷井井口设备实物、有杆泵采油井井口设备实物、计量站及其相应的设备实物、水套炉等设备实物、井场流程图和计量站流程图。

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油田采油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低渗透油田较多,采油工艺也相对落后,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本文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的工艺,阐述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对低渗透油田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石油业的发展提供方向。 标签: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关键技术 1 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及其关键技术 1.1 超完善完井技术 就目前而言,超完善完井技术是在我国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的采油过程工作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工艺技术,这项技术在保证石油产能完整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数量较多,因为在开采过程之中,需要对油层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一般会通过压裂措施来进行改造工作,因此套管射孔完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工作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例如在吉林油田,我们通常使用的油管输送射孔技术、电缆输送过油管射孔技术和套管枪负压射孔技术同样也是我国石油开采工作中应用较为频繁的射孔技术。在射孔弹的选取上,我们一般会选取YD-73型的射孔弹,其穿透深度能达到700mm以上,射孔密度则在15到20孔/m左右,具有较高穿透深度的同时,也能拥有较大的射孔密度,具有十分优秀的射孔效果,因此也得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得到频繁使用。 1.2 注水井增注技术 1.2.1 需要保证注水系统提供的水资源其水质的品质能够合格。要在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注水行为,就必须保证水质能够达到合格标准。通过对整个注水系统的全程监控,并采取相关措施,保证从水源容器罐开始,到井下注水管柱為止的过程之中的水质的纯净,使水质能够得到保障。 1.2.2 高压增注技术。在我们的常识中,通常会认为工作中的注水压力必须低于储层破裂压力,但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经常会出现启动压力过高,单靠自主吸水无法满足需求的低渗透油田存在。针对这一类型的油田,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高注水压力直至破裂压力的临界点,在这种情况下,近井位置会因为无法承受过高的压力产生微裂缝,通过这些微裂缝,我们可以达成提高储层注水量的目的。 1.2.3 黏土稳定技术。部分低渗透油田,由于其内部的岩石中黏土矿物颗粒的比例成分较大,黏土的稳定性强,导致油田本身具备储层敏感性。为了尽量降低对储层的损害,以做到对各油层位吸水能力的保障,使未进行开采活动的油田

油田压裂新技术工艺

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1、黑油模型:指油质较重性质的油藏类型。黑油模型是最完善、最成熟,也是应用最为广 泛的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其它模型大都是黑油模型的扩展。 (1)黑油模型的基本假设:(1)油藏中的渗流是等温渗流。(2)油藏中最多只有油、气、水三相,每一相均遵守达西定律。(3)油藏烃类只含有油、气两个组分。在油藏状态下,油气两组分可能形成油气两相,油组分完全存在于油相内,气组分则可以以自由气的方式存在于气相中,也可以以溶解气的方式存在于油相中,所以地层内油相为油组分和气组分的某种组合。在常规油田中,一般不考虑油组分向气组分挥发的现象。(4)油藏中气体的溶解和逸出是瞬间完成的,即认为油藏中油气两相瞬时达到相平衡状态。(5)油水之间不互溶;天然气也假定不溶于水。 (2)物性:页岩最突出的特点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典型的气页岩的基质渗透率处于微达西~纳达西范围,因此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主要取决于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情况 (3)矿物组成:粘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低、粉砂质或硅质(石英)含量较高比较有利。(4)裂缝:裂缝发育适中。 2012-4-9 4、压裂工艺成果 压裂工艺推陈出新,分段压裂、裂缝性气藏压裂、火山岩压裂、降滤压裂、重复压裂、转向压裂、控缝高压裂等压裂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特别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障油气田增储上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较好指标:

水平井压裂分段数:9段 深层气压裂最大支撑剂量: 908.5t (角64-2H井) 最大注入井筒液量: 4261.1m3 最大酸压规模:1603 m3 ?水力喷射分层加砂压裂在四川、长庆地区施工20余井次,平均单井次缩短施工周期20天以上;气井应用不动管柱分层压裂技术307井次,施工成功率99%;平均单井缩短试气周期20天以上;连续混配压裂施工405井次,累计配液88898 m3,累计缩短施工周期425天。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在苏里格等地区现场应用22井次,并取得良好效果。长城钻探在苏里格气田采用裸眼封隔器进行压裂投产后产量是临近直井的5倍以上。 ?川庆钻探与美国EOG公司合作,在角64-2H井应用水平井泵送电缆桥塞压裂技术,成功完成水平井9段分层加砂压裂施工,注入液体4261.1m3,支撑剂908.5t,刷新此项工艺技术作业时间最短、段数最多(9段)、注入砂量最大、注入液量最多、累计作业时间最长等5项亚洲记录, ?2010年,国产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及配套工具的成功研发和推广应用,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产量是临近直井的3倍以上。 ?2010年,川庆钻探在合川 2口井成功进行了连续油管喷砂射孔环空6-7级分段压裂现场施工;西南油气田的威201页岩气井也已进行了2次的页岩气压裂改造施工,为非常规气藏有效开发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5、机械分段压裂技术 机械分段压裂技术包括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动管柱套管内多封隔器卡封分段压裂技术、不动管柱套管内多封隔器卡封分段压裂技术、封隔器+桥塞分段压裂技术等。 1、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 ◆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是苏里格水平井储层改造的主要方式:到目前苏里格共完成裸眼分段压裂36井(167段),占整个水平井改造总井数的81.8%。 ◆应用规模逐年扩大: 09年8井次、10年1~7月28井次。 ◆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分段数从3段到10段(工具已下井,近期压裂施工),最长水平段1512m,最大下入深度5235m。 套管鞋:3698.81

采油工艺

第二部分采油工艺 一、填空题: 1、有杆泵深抽工艺设计要求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抽汲方式。(长冲程低冲次) 2、八区乌尔禾系抽油系统优化设计以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为基础,应用__________方法进行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油层—井筒—抽油设备(机—杆—泵)、节点分析) 3、在油井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系统效率主要受__________、 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三方面的影响。(技术装备、机—杆—泵的设计、管理工作水平) 4、合理选择机抽系统中的抽汲参数,使之在技术上_____、 经济上_____、工艺上_____。(合理、合算、可行) 5、《机抽系统校核与设计软件》主要内容包括原有机抽参数 的校核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机抽井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机抽井故障诊断、机抽井管理、机抽井经济评价) 6、上冲程时,丛式井悬点负荷比竖直井__________,下冲程 时,丛式井悬点负荷比竖直井__________。(大、小)7、丛式井抽油杆柱最明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必须在抽油杆柱上装______。(杆柱与油管摩擦阻力大、扶正器) 24

8、油井调参顺序应采用先_____后_____,地面先_____后 _____,在地面设备允许情况下合理调整__________。(地面、地下、冲程、冲次、地下参数) 9、闭式采油技术不适合气油比__________的井,并不能用测 液仪测抽油井真实__________。(大于350、动液面)10、在有杆抽油过程中,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对活塞冲 程影响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活塞冲程小于光杆冲程,造成泵效小于100%) 11、隔水抽油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是____。(找准出水层位) 12、微生物采油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技术,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项技术。(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微生物单井吞吐、微生物驱油、清蜡降粘) 13、我厂近几年试验使用的电加热采油工艺技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GPS井下电磁加热器采油技术、空心杆电加热采油技术、油管电加热装置采油技术) 14、玻璃钢杆杆体两端因为用环氧脂粘接剂与钢接头内腔数 级锥面连接,只能承受__________负荷。(拉伸) 15、玻璃钢杆与普通抽杆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特点。(质量轻、弹性好、耐腐蚀) 16、玻璃钢杆较低的__________为井下柱塞超冲程的实现提 供了可能。(弹性模量) 25

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发表时间:2019-07-26T16:46:19.9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王明刚[导读]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也在逐步发展。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五油矿采油十六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也在逐步发展。机械采油工艺水平的提升,增加了油田的开采率,最终使油田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行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石油行业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为了在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优势,就必须改进和完善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目前地球底层含水量的增加,地层的能力在逐渐衰退,油田的大部分自喷井都有能量不足的现象出现,所以大部分的油田生产方式都转向了当前比较常用的机械采油工艺技术。提高机械采油的工艺技术,才能推动石油行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油田机械;采油;工艺 引言 在石油正式开采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一般多会对机械采油技术的具体运用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开采作业安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机械采油技术为主的开采技术逐渐得到普及使用,并有效促进我国油田采油工艺领先于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技术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油田采油工艺在正式开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作业效率,还需要注重能源消耗情况,尽可能地避免污染问题。针对于此,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利用好机械采油工艺技术,提升作业安全度。 1概述 现阶段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国内地下油量不断减少以及传统采油方式动力不足,这些导致当前石油资源已进入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对传统采油工艺进行改善和创新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国内很多油田顺应客观需求,摒弃了传统自喷井进行采油的方式,采用了机械采油的方法,大大提升了采油效率和采油质量。与传统自喷井方式相比,机械采油对周围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油田周围地质环境进行勘测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具体地质环境的机械采油工艺。 2油田机械采油工艺技术分析 2.1螺杆泵采油工艺 螺杆泵采油工艺是由国外引进的,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范围也比较小,而且在采油作业中的应用往往会因为技术问题而导致采油事故的发生。螺杆泵本身体积较小,结构简易,重量小、维修方便,鉴于上述的技术特点,螺杆泵在含沙量高、含气高以及原油黏度高的油井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螺杆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抽油杆断裂、泵线脱落等一些技术问题,这对螺杆泵的机采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对油田的生产作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螺杆泵的驱动装置安装在地面,通过电机皮带带动减速器输入轴转动,因此来带动螺杆泵高速旋转。而螺杆泵在定子和转子紧密结合形成了密闭的空腔,转子的旋转会将井下的油液举升到地面。 2.2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技术 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技术是较为常见的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技术。这种采油工艺分为泵筒、环空沉砂以及抽稠结构三部分内容。其中以泵筒起主要作用,工作原理相对比较简单易懂,工作模式比较像汽车的气缸,分为上下行程。油泵上行程时,下柱塞进油阀门关闭,增加油压使油液由于压力增大进入上油管中;油泵下行程中,下柱塞进油阀门为开启状态,油液直接进入油泵的储油口,完成采油,以上下行程整体运动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进油过程。防砂式稠油泵采油工艺的自身特点,避免了卡顿和堵塞的情况出现。泵筒由中间固定泵外套,以双通接头的整体性缸筒结构,拆装起来非常的简单方便,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熟悉掌握工艺原理。所以要重视这种工艺技术,使石油工作人员对开发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学习更多的石油勘探知识,更好的为石油企业服务,为石油行业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 2.3选择螺杆泵 螺杆泵的选择主要是由地面驱动装置和井下螺杆泵等部分组建而成。其中,电控箱内部电流主要是由电机的运行而产生,在动力驱动作用下,皮带传动到减速箱当中,且在定子与转子的合力作用下,形成螺杆泵。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会在动力驱动作用下,形成密闭的空腔。一旦定子与转子内部处于待选择情况时,密闭空腔会随着系统的运作状态而出现转移情况,全面提升提液的泵送效率。 2.4防腐型抽油泵采油工艺技术 在实际的采油过程中,很多的油泵都存在着被油体腐蚀的问题,要想解决腐蚀问题,就需要使用新型的防腐型抽油泵。由于泵筒和柱塞最容易被腐蚀,所以防腐型的抽油泵对这块的工艺进行了创新,找到了耐腐蚀性好的材料进行制作,提高了油泵的使用率。在砂井中使用时,防腐型抽油泵要进行防砂处理或者配备防砂装置,因为相比其他的油泵,防腐型抽油泵在防砂这块比较薄弱。由于防腐型抽油泵的特殊性,含气较高的油井中禁止使用,在使用之前必须对油管进行专业的检测,最好是使用多功能通井规来进行检验。 3油田机械采油工艺要点 3.1抽油泵泵效分析 抽油泵的好坏对采油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抽油泵泵效不高,那么会对石油开采效率和石油开采数量形成很大的影响,造成石油资源大量沉积,出现生产浪费现象。一般情况下,80%至120%之间的抽油泵泵效可以使抽油泵发挥出最佳状态,但是在实际石油开采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抽油泵的泵效,对油液开采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泵效偏低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原油的粘度不够或者油井供液不足导致,另外如果抽油泵的泵量选择不合理也会导致泵效不佳。泵效如果能够达到102%且平均沉没度能够大于1357m,说明油井的供液能力较好,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选择泵径较大的抽油泵进行快速抽汲,这样也能够增加油井的诱喷作用。 3.2工艺适应性分析 (1)当前我国通常使用管式泵与其它技术相配合的配套技术进行油液开采,以弥补其对高砂、稠油和高含气的油田抽吸效果较差的弱点。管式泵在中低粘稠度的油田中,实用性较优良,它有效缩小了抽油机上下冲程中负载的变化,降低了抽油杆断裂的可能性。(2)对于电潜泵来说,其扬程较大,最远扬程甚至可达到3500米左右,其排量范围也较广,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一定的工作能力。对于地面粘度不超过2500毫帕.秒的油井,可以选择使用小排量的电潜泵进行采油,能够有效的解决气蚀问题和下入深度问题。 3.3对沉没度进行的工艺技术分析

国内外机械采油现状

国内外机械采油现状 克拉玛依油田在1980年以前是以自喷开采为主要的采油方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1981年起,进行了转变自喷开采方式为机械开采方式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故止1986年底,本油田共有采油井4000余口,其中抽油井占1700余口。1987年抽油井的比例预计将达到总并数的50%.抽油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据1985年统计,抽油井总产油量占克——百油田总产油量的29.8%。这说明.机械采油较为适合克一百油田目前的生产实际.而且巴成为油田开采的主要方式之一。 进行机械采油.首先委没好机械采油工艺的研究工作。而我们目前的杌采工艺己状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机械采油技禾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并把握先迂的札槭采油工艺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大力提高机械粟油效率.为此.我们对国内外近年泰机诫采油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调查,并选择出部分具有特色的井下抽油设备加以介绍,旨在使从事机域暴油的科研人员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借鉴和启发.从而尽早推出一套适应本油田实际条件的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我国大多数油田采用的都是早期注水、保持压力、自喷开采的方法。通过这套方法,保持了我国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亿吨的水平。但是,随着油田开发的发展,油井含水不断上升,自喷开采的效果不断降低。从1980年起,将大多数自喷井改为机械采油生产。与此同时,对原有游梁式抽油机井增大了泵径或换用了水力活塞泵、电潜泵生产。 由于我国原油具有高含蜡、高粘度和油藏埋藏一般较深的特点,在有杆泵开采中采用慢冲次、长冲程系列,并相应地根据注永开发后油井含水的特点,发展了无杆泵抽油技术。在少数天然气较多的地区,开展了气举采油试验。 国外目前广泛采用的机械采油方法主要有:有杆泵、电潜离心泵、电潜螺杆泵、水力活塞泵、水力喷射泵、水力涡轮泵、连续气举、柱塞气举等。表l(6’列出了美、苏、中三国历年来各种机械采油方法所占比重的不完全统计数字。由表可见,各国由予油l珏开发历史、开采方式和油井情况不同,所用的机械采油方法也不一样,但总的说来,机采井占生产井的比例都是逐年上升的。机械采油产量占生产井总产量的百分数也是上升的.目前.姜国为88%.基碟为RR%.跨国蜘83%. 本文由阿果石油英才网整理提供,感谢百度文库提供的交流平台。

延长油田用压裂液的优点与不足讲解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延长油田用压裂液的优点与不足所属系部:石油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生产技术(油田化学)年级班级:07应用化工(4)班 作者:李阿莹 学号: 指导老师: 评阅人: 2010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延长油田地质情况……………………………………………()第三章压裂液概述………………………………………………………()3.1 概述………………………………………………….……………………()3.2 分类……………………………………………………………….………()3.3 压裂液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状况…………………………….….()第四章延长油田用压裂液…………………………………..………()4.1 胍尔胶压裂液……………………………………………………………()4.2 清洁压裂液………………………………………………………………()4.3清洁压裂液与胍胶压裂液的应用对比…………………………………()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延长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为了达到稳产、增产进而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油田企业会对部分井实施措施作业。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就油田常用的两种压裂液体系用外加剂、工艺、施工效果等方面做了概述并由对两种压裂液体系的应用对比,总结出各自的有优点与不足. 关键词:水力压裂延长油田胍胶压裂液清洁压裂液

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新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_任从坤

我国蕴藏有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据预测,在渤海、黄针对长水平井、高渗高产地层、井筒摩阻大、对底水油藏开采 8影响大而旨在延缓底水锥进的完井措施。根据对南海油田模拟海、东海及南海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总量达275×10 t,天然 123研究,采用中心油管技术后,最大生产压差和最小生产压差之气资源量10.6×10 m,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开发阵地从陆地转 间相差0.77 MPa。中心油管技术大大调整了水平井内生产压差的向海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但开采工艺技术与国外相比, 分布,大大有利于延缓底水锥进。在胜利海上油田CB1FA-P4也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较依赖国外。 展开了试验,试验效果良好。 因此,了解国内外海上油田开采工艺技术的应用状况和研究动 (2)国外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发展现状。 态,对海上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形成认识,推动技术进步,为 国外对于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及工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石化的海洋上产开发战略和转型海外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包括:流入控制装置ICD、可渗透性膜控水装置、双完井技1国内外海上采油工艺新技术进展 术和智能完井系统。 1.1 水平井控水完井工艺 a、流入控制装置。流入控制装置的关键技术主要由Barker 近年来水平井完井工艺快速发展,在已有的裸眼完井、割 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封隔器完井、注水泥射孔完井等Hughes、Schlumberger、Weatherford和Halliburton四大石油公司主常规完井方式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出了水平井控水完井新技导,现在,FloTech公司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常见的结构[1]有:流道式、喷嘴式、喷管式。前者主要通过流道表面产生的术。 摩阻压降达到限压节流的作用,对于流体粘度依赖性较大;后(1)国内水平井控水采油技术发展现状。 二者主要通过喷嘴或者喷管的节流作用,达到平衡压降的作目前国内常用的主要有水平井分段变密度筛管与水平井中 用,与粘度关系不大。 心管两种控水完井工艺。 b、可渗透性膜控水装置。该系统的原理是当底水流经可渗 a、水平井分段变密度筛管控水完井。水平井分段变密度筛 透性膜时,渗透膜膨胀、孔隙变小,底水流入阻力增大。当油管控水完井技术是根据油藏渗透率的变化,优化水平段每段的 筛管孔密,均衡生产压差,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胜利油田已流入可渗透性膜时,渗透膜收缩,孔隙加大,油流入阻力减 在海上油田开展了分段变密度筛管试验,距跟端2~120 m长度范小。通过可渗透性膜的选择作用,达到控水的目的。 围内,孔密逐渐由55孔变化到90孔,由于时间尚短,分段变密c、双完井技术。双完井技术就是基于这种原理在油水界面度筛管控水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多限于简单的分段卡增加一组管柱来平衡油水界面处的压力。图1是同一主井眼下的堵水功能,离真正意义控水尚有距离。两个分支水平井,上分支井采油,下分支井采水。 b、水平井中心管控水完井。水平井中心管控水完井技术是d、智能完井系统。智能完井系统,一般包括:井下传感器 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推进和中石化海外油气田的陆续增多,深 海油气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总 结。归纳了近年来对油田开发产生积极影响的新的重大成果,包括已经形成的水 平井控水完井工艺、适度防砂工艺、地层自流注水。同时,针对当前发展现状和 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提出了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

2020年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pdf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 1.压裂返排液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 压裂工艺是油井增产的一项主要措施在各油田普遍采用。其中最常用的是水基压裂液它具有高黏度、低摩阻、悬砂性好、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现已成为主要压裂液类型。 油井压裂过程中产生的返排压裂废液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黏度大,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处理难度大,是油田较难处理污水之一。如不处理直接进入集输流程,会严重干扰后续流程,严重影响到油田生产,导致设备堵塞、油田下降,环保不达标等诸多问题。 表1 压裂返排液污水性质 图1 不同压裂返排水样 2.国内常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简介 2.1 化学氧化-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 采用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强氧化破胶使返排液中的高分子物质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降低废液黏度,提高传质效率,增加水处理药剂的分散与分解;絮凝可以改变水中多分散体系表面电性,破坏废液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物质脱稳、聚集;过滤,去除水中不溶或微溶物,脱色除臭。氧化-絮凝-过滤是油气田污水处理常用工艺。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第一、该工艺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在低温环境,化学氧化剂反应慢,氧化时间长,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导致氧化反应罐(池)占地大,不易在现场作业,运输困难等。 第二、除油效果不明显,系统对乳化油去除效果不佳,需要添加大量药剂,导致污泥量大,增加污泥处理成本。 第三、过滤器时常堵塞,由于氧化破胶不彻底,污油处理效果不佳,导致过滤器堵塞严重,影响最终出水效果和整套装置处理能力。 2.2 化学氧化-絮凝沉淀-电解氧化-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电解法集氧化还原、絮凝吸附、催化氧化、络合及电沉积等作用于一体,能够使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降解的物质转变成易降解的物质,是污水深度处理的常用方法。 然而电解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时常存在电极钝化、结垢等问题,时常需要更换电极,处理效果稳定性差,成本高,操作检修频繁。 设备占地大,运输困难,不太适合压裂返排液现场处理要求。 2.3 化学氧化-絮凝磁分离-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该工艺改进了絮凝沉淀工艺,采用高效磁分离机能够减少沉降时间,缩小设备占地面积,相对之前两种工艺有改进之处。然后该工艺化学氧化、除油工艺依然存在,仍然存在处理不达标,设备占地面积大等诸多不足。 2.4 臭氧氧化气浮一体装置-旋流溶气气浮-过滤联合处理工艺 该工艺克服了传统化学氧化受温度、反应速率等影响,采用最新臭氧多重催化氧化和高效旋流溶气气浮技术,实现压裂返排液快速、高效破胶降粘,同时能够高效去除悬浮物、油、胶体等诸多污染物,实现压裂返排液快速、达标处理后回注。从多个油田应用情况数据来看(详见下表),该技术处理效果比较明细,基本能够满足压裂返排液回注或回用的要求。 图2现场应用照片

浅析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浅析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郑伟 长城钻探钻具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油气集输的发展历史,通过油气集输方法介绍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油气集输方案,在油田的开发中,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并油田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采油技术设计原则 1 油气集输地位与历史 油气集输即将各油井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计量、输送和初加工的全过程的顺序。 1.1 油气集输的地位 当油气的开采价值和地点确定下来,在油田地面上需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以满足油气开采和储运的要求。建设工程量和投资一般占整个地面工程的40%-50%,是整个地面工程的核心和龙头。它能保持油气开采与销售之间的平衡,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产品质量合格。油田所采用的油气集输流程及工程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都会对油田的可靠生产、建设水平、生产效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2 发展历史 油气集输和储运技术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早在中国汉代,蜀中人民就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笕”,就是我们现在铺设的输气管线。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四川地区的这些管线总长达二三百里,专门从事管道建设的工人就有一万多人。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年产达到7000多万立方米。直到20世纪末期,各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各油田在开采的同时开始注意节能降耗的问题,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相继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油气集输方面进入了高效时期。 2 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与分类: 2.1 油气集输工作步骤 (1)油井计量; (2)集油、集气; (3)将井流分离成原油、天然气、采出水; (4)脱除原油内易挥发成分,使原油饱和蒸汽压等于或低于商品原油规定的标准;将符合商品原油标准的原油储存在矿场原油库中,以调节原油生产和销售间的不平衡; (5)天然气净化,对分离出的天然气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使其符合商品天然气中含量指标的严格规定; (6)含油污水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