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题汇总(名人名言类)

高中作文题汇总(名人名言类)

51、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莎士比亚
这个题目的关键是”闪光”,除了金子的闪光,某些浮华、外表漂亮、粉饰自己的事物也可能是闪光的。题目是要求增强辨别能力,看透这些事物的美丽外表。

127、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到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
任何美好的事物也都有凋谢的一天,为了避免因此而来的伤害、痛苦,宁可从未开始。

214、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别的山峰不存在吗?在他眼里,它们的确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爱书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学者周国平

281、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杨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288、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第一句说淡泊之心,特别是面对名利的淡泊之心。杨绛就喜欢引用这句话来说自己。后两句说,只有竞争,才能带来个人与社会的进步。
按老子的的思想来说:“因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按儒家思想来说:不争的,应该是名与利;争而为之的,应该是仁与义。
有些竞争,分出成败、甚至生死,比如政治斗争、争霸天下;
有些竞争,双方愈来愈强,比如体育比赛、科学研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比”的说法,钱财不比,妻儿不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
生活无处不存在比,比谁的好事做得多,比谁为国家做的贡献大,比有时候很重要,但有时候是一种不自量力。比有时令人失落,有时使人奋进……

32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有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道济禅师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爱迪生
这些名言,你感觉熟悉,经常引用的是不是大多是前半句?读过全句后才知道,人家其实重点讲的在于我们不常见的后半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37、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

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而已,但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坚信人类大同(理想社会)的必将实现;第二,每一时代的微小进步,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一小步。我建议写“必积跬步,以达于至善”。

445、(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恋花的丽蝶,累累的果实,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了一个荒漠。——萨拉

449、人生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杨绛。
这可能是说,要追求丰富细腻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格外芬芳动人。
那就是,接受人生的磨砺,但不是变得粗俗、冷漠,而是变得温柔细腻。

461、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弗兰兹·卡夫卡

50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11、人们在挥舞锄头,埋下种子/谁会想到,脚下的泥土/能涌出这么多的糖来。——选自黎启天《种甘蔗》

625、“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
读书,本质上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人生而自由,很大一部分是说人有选择权。

647、人有思想,源于精神的追求;人有欲望,来自本能的驱动。思想从前面引导人直行,欲望从后面推动人行走。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摘自网络
思考是行动的种子。——[美国]爱默生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英国]威·赫兹里特

684、棘成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论语》
对于“文”和“质”的重要性,以上三人看法不一,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

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文与质的关系,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就是说,“如果质地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胜过质地,就显得浮华、虚伪。只有当质地和文采配合恰当,才能成为君子”。质是人生而俱有的,所以若要文质彬彬,必须得辅以后天的教育学习。在这里,孔子强调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741、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两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各有道理:前一句,因为在工作时忙碌过了,所以享受闲暇:后一句,即使在闲暇时,也在思考、酝酿,所以闲暇时反而最忙碌。
前一个,举例上班族、工作与生活截然分开的人;后一个,举例艺术家、文学家、发明与创造者。

742、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生日之际,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稿为自己贺寿。杨绛先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814、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皆可言之有理。
事情,要先从“批评”开始,“批评”之后要依据批评时达成的共识来进行建设,建设是批评的目的。
批评,停留在口头、书面,但引发思考、人心的改变;建设,总是在批评之后,是对批评的实践。
思考者和批判者,只思考、批判,不行动。如果他们的思考够深刻、批判够合理,那是有可能影响他人、改变社会的;否则,毫无意义。
建设者,有行动,但行动未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方向、方法可能有误。
所以,最好是先思考、批判,然后是建设。用古代哲学讲,这就是“知行合一”。
五四,有诸多对旧社会的批评者,而共产党则既是旧社会的批判者,也是新社会的建设者。

836、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处名胜的对联
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


穷年忧黎元(黎民百姓),叹息肠内热。——杜甫

876、在树的世界里,厦门算是一座“移民城市”。厦门市树凤凰木在数量上只排在第九位;排在前三名的垂榕、巨尾桉和刺桐,均是引进的外来树种。——选自《厦门晚报》
近年来,衡阳市逐渐打破法桐、香樟、广玉兰等外来树种一统天下的旧格局,种植一大批乡土树种,如栾树、银杏、大叶女贞、榉木等高大落叶乔木。——选自《中国花木网》
你可以从材料中所说的绿化植物,谈到你所在地区的同类现象,从对外来植物的接纳,引申、提高到城市对农村人口的接纳与包容,本地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移民城市。

88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
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现代]徐特立

936、“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凯鲁亚克《在路上》
“人生……就是在路上。”——弗里格·特森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

968、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不少于八百字的议论文。

995、永远面对阳光,阴影总会被抛在后面。——惠特曼

1037、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北岛
北岛的话是说:一个人所见识、经历的,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1121、秩序意味着光明与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是人类最大的需求,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阿米尔
作了茧的蚕,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李四光
前一句强调要遵守秩序,后一句期望你去打破封闭。写“是遵守秩序还是打破”。

1230、曾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

,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主要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把心意流滞于物。

1231、(1)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新人。——罗斯金
(2)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的,就如同幼芽是生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3)当前不少媒介,无论电影、电视还是网络报刊等都有一种低俗化倾向。不少人认为,他们仅仅将文化当做一种消遣娱乐。于是,人们在武侠、言情、八卦、野史、演义等低俗与搞笑中消磨了斗志,侵蚀了灵魂,从而解构了仅有的文化储存。

1254、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鲁迅,向来是一个孤独的人。所以,鲁迅不认为人与人之间能真的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所谓的交流与沟通不过是无效的噪音、接收不到信号的屏幕“雪花”。

1267、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饱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1268、(1)我希望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论坛留言
(2)翅膀是鸟的悲剧,它把生命带入永恒的异乡。——(俄)伊万·日丹诺夫

1297、材料一:生活之中,适当地改变自己的个性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汪国真
材料二: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
我的想法是:坚持那些应该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初心等;在成长中,不断改变、完善自我的个性。所以,既“不变”而又“变”。
通过将“不变”的对象确定为核心价值观、初心等、将“变”的对象确定为自身的缺陷、毛病等,就把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对立统一起来了。
证明“不变”的论据:屈原、李白、梵·高、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等;
证明“变”的论据:苏轼(参考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李叔同(前半生翩翩浊世佳公子,后半生皈依佛门)、曼德拉(年轻时参加暴力反抗,二十七年监狱生活,开始非暴力反抗)。
其实,这些人物也都是“变”与“不变”兼而有之的。

1325、①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
③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

1326、①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荀子·成相》
②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③提旧事者失一目,忘旧事者失双

目。——索尔仁尼琴
第一、三句,在强调传统(旧)的意义与价值,第二句则强调传统(旧)在历史发展上的阻碍。
将正反两个方面对立统一起来,谈传统(旧)在历史发展或事物进化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