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区分

初中地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区分

初中地理几个概念的突破方法

1.有些东西必须看学生看见。

山谷和山脊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看见了抽象的地图,没看见真实的山谷山脊长啥样,理解起来当然难了。周末的时候,我专门去了淄川博山,拍了一组山谷山脊的照片,学生一看照片,什么山谷能发源河流山脊不能,谷高脊低,就秒懂了。

2.地理记忆要讲顺序。

地理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如果不按顺序去记忆,很容易混乱。所以教学中我们强调记忆的顺序,比如34个省区中,要求学生自北向南去记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按东西去记忆广东广西。按地形区名称去记忆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这样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的位置就记住了。比如日本的四大岛也是按照由北往南的顺序去记忆。一句话:按照顺序去记忆,是记一串,不按照顺序记忆,只能记凌乱。

3.不着急才能记得牢固。

比如学习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学生容易混淆是因为我们教得太着急了。对初一学生来说,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学中要慢慢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感受用课件呈现出来,同时把结论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一册 第一章行星地球 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 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 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 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 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 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 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 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 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 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 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量度 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 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由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说以才 显得暗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②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可称色球爆发,它是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出相当于10 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以距离地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区域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 类 活 动 差异成因具体表现 农 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 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 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 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 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 差异 城 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 水平等差异 交 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七年级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1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4、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6、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7、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1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9、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3、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空气质量高低与污染指数有关 3、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4、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7、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⑴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一册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星球地球 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 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 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 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

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 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 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 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 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 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 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 至更远。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 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 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由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 说以才显得暗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②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可称色球爆发, 它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 出相当于10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什么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什么特性?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 (1)空间分布性: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 (2)数据量大。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GIS与其它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因此,GIS 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复杂、系统功能强;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完整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宇是空间(经度、纬度、海拔);宙是时间——四维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月球中的 3He)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最大;四川盆地最小纬度:高弱或低强(正午太阳高度)海拔:高强或低弱(大气的削弱)天气状况:晴多阴少日照时间:长多短少太阳活动类型大气层结构标志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光球强弱气候耀斑色球 最激烈电离层(无线电)太阳风日冕磁场(指南针)注:白天看日食;夜上看月食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半径大于极半径,平均 6371Km 地轴:北端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观察仰角=北半球地理纬度(举例)

两极:所有经线都交于极点;纬度为 90;北极点只有南;南极点只有北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180;20000 Km;一度 111 Km 本初子午线:0 度经线穿过英国的伦敦经度:划分原则;东西经与东西半球;地方时纬线:东西方向的整圆,并与经线相互垂直——平行;从赤道(特殊纬线)向两极对称递减;指示东西方向(相对的,以劣弧定向);360;40000 Km 纬度:划分原则;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定向;最近航线;距离计算时区的划分;日界线(0 时与 180);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和周期(恒星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1)太阳高度:日变化:夜小于 0;日出、日落等于 0;白天大于 0;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相反正午(地方时 12 时)太阳高度: H=90°-│A±B│其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A 为所求点纬度;B 为直射点纬度;A 与 B 同半球用减号,异半球用加号 0 时与 12 时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所差的度数与纬度所差度数相等 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向与物体的影子方向:(3.21-9.23)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23-3.21)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21 与 9.23 这两天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或正头顶;(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昼长=日落-日出;日出=12-二分之一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1 1、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欧洲北美大洋洲非洲背部、亚洲西南部),分布范 围最广;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和美洲部分地区)人数最多,黑色人 种(非洲南部、大洋洲和美国境内);种族无优劣 2、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面积俄罗斯1707,第二加拿大997,三位中国960,四位美国937;人口最多中国,印度第二,美国第三;按经济发展态势将世界分为 发达国家(20个,主要有美加英法德意日新澳)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点。 3、语言联合国日常用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使 用适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4、中国外交政策:对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维护世界的和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2 经度与纬度 ①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 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_半球。 ②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北极点为90°N, 南极点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地球仪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该点 上北极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 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3 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陆:亚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2、两点间経度差满足同减异加; 3、经纬网中东西方向的判定:同在东经度,经度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 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按以下法则操作:在以0°为中央经线的经纬网 图中,若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180°,则按左东右西的原则判断,若大于180°, 则按左西右东的原则进行判断。 4、经线长度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x111km;两点间的纬线长度等于两点间的経度 差x111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 7、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同线登高,同图等距;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大于 大的,小于小的。 8、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的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地貌;海岸线曲直情况。 例:中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布。 9、等高线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去方向相反;等高线 越密集,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搬运和侵蚀能力越强,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水流速度越慢,搬运和侵蚀能力越弱,沉积作用越强。 二、气候篇 1、海陆风:海陆间昼夜温差引起的热力环流称为海陆风。白天吹________风,夜 晚吹________风。 2、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________(山谷/山坡)吹向________(山谷/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________(山谷/山坡)吹向________(山谷/山坡)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3、城市风:由于城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释放出大量热 量及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导致城市气温常年较郊区高,继而引起的空气由城市 ________(上升/下沉),郊区________(上升/下沉),在城市与郊区间形成热力环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人教版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20210105160209)

初中地理复习人教版教材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 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 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 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 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 1.7 )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纬 线 经 线 半圆,两条相对 应的经线组成经 线圈,把地球平 分为相等的两个 半球 形状 特征 圆,每一条纬 线自成纬线圈 纬度相同,长 度相等,赤道 最长,向两极 渐短收缩成一 点 长度 特征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 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S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字母 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 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 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 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 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0° 180° 20° 10° 180° 10° 20° 本 愈向西愈大初 子 午 线 愈向东愈大 90° 愈 向 北 愈 大 ( 北 纬 )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专题基本概念3 1、天体、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 2、地球自转、公转 都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自转的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3、回归年、恒星年 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4、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伦敦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 5、日界线、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 国际上为避免日期混乱而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与180度经度既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地方。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在计算两个日期的面积时,一般用地方时而不用区时,同时也不考虑日界线的弯曲。 6、晨线、昏线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不同点是:晨线的东侧是白昼,西侧是黑夜;昏线的东侧是黑夜,西侧是白昼。晨昏线的长度是球面上大圆的一半。晨昏线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7、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某一点向四周递减,如北京时间6月22日12点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纬23度26分,东经120度向四周递减;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太阳活动、太阳视运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视运动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它是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 9、欧美四季、中国传统四季、气候四季与一般划分方法 欧美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点。 中国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 气候四季:以候平均气温10度和22度为划分界线。 一般划分:北温带国家一般的划分方法,以3、4、5月为春季;南半球季节相反,月份相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19371087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它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至今已跨越了50多个春秋,现已广泛用于资源、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领域。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空间分析以及在林业和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基本功能、GIS的数据结构、GIS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GIS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掌握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的相关专业问题。 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利用GIS解决相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内容构成?地理信息系统能做什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难点是区别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区别。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学时) 一、数据与信息 二、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学时) 一、系统硬件 二、系统软件 三、空间数据 四、应用人员 五、应用模型 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1学时) 一、基本功能 二、应用功能 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1学时) 一、发展概况 二、基础理论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空间数据,掌握空间数据的来源、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

人教版初中地理目录大全

人教版初中地理目录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目录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目录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第二节自然环境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三节印度 ?第四节俄罗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中东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巴西 ?第十章极地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目录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二节人口 ?第三节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二节气候 ?第三节河流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第二节农业 ?第三节工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目录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解析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解析 地质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岩浆岩在成分上与岩浆的区别在于:岩浆富含挥发性成分而岩浆岩没有。 沉积岩:曾称“水成岩”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先成的岩石的风化剥蚀产物,生物作用的产物和火山喷发的碎屑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其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层理,并含有生物化石,在地表分布面积达75%以上。 风化作用:处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剥蚀产物在搬运途中因搬运力的减弱或物理化学作用下沉堆积的现象。分流水、风力、冰川沉积。 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 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地面的震动的现象。主要有断裂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人类活动引起。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板块边缘和接缝地带是最活动的地带,是发生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主要场所。板块可以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板块在大洋中脊生长,在深海沟俯冲消亡。 地貌 洪(冲积扇:在沟谷发育过程中,间隙性(经常性洪流于山麓沟口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规模一般较大,顶部与沟口相连,形成一扇形的倾斜面,逐渐过度到山前平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很广,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河谷:河流流经的狭长的槽形凹地。平原地区一般宽浅,山区则窄深。 河口三角洲:河口地区由沙洲,沙咀等发展而成的冲积平原。河流到海或湖盆的入口时,因流速降低、水流扩散原因,其携带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河流补给方式:补给方式、典型地区、特点。 长江:概况、影响(水能资源丰富、航运、多洪涝灾害)。 黄河:概况、影响(各河段特征、凌汛-形成条件;发生季节;黄河发生河段;解决方法)。 水文特征答题思路:流量(主要看降水及其补给方式),流速(流经区域河流落差),汛期(季节及时间长短),含沙量(流域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有无,越往北又越长),河流补给方式。 三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1-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分布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土地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措施(空-跨流域调水,时-修建水库)。 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与否:一看地势落差,二看流量。 能源和矿产资源:分类(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铁、有色金属)、分布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