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物种入侵

可怕的物种入侵
可怕的物种入侵

《第8课可怕的物种入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可怕的物种入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2、通过探究、合作、搜集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问题的兴趣。

3、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中第8课“可怕的物种入侵”。本课共分三个部分:一、奇怪的现象;二、难以估量的损失;三、防患于未然。每个部分都配有相关的插图、故事、文字资料等,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外来有害物种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告诉我们该如何有效抵御外来有害物种,防患于未然。

本课的教学应围绕“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什么?”“如何抵御外来有害生物?”这三大问题进行,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自然,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问题,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危害。

2、教学难点:

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四)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2、所教学科:品德与社会

3、所教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搜集外来有害物种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

(六)教学过程:

一、初识外来物种

1、同学们,郑和、张謇等人的出使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珠宝、香料,还带来了许多我们本没有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被人们称为外来物种,你知道的外来物种有哪些呢?

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照片。

2、这些外来物种有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有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我们就称它们为“外来有害生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外来有害生物,了解可怕的物种入侵。

(板书课题)

二、了解外来有害生物

1、见识“奇怪的现象”

出示:非洲大蜗牛因为品质不高卖不出好价钱,被农民随意倒进水沟,变成了啃食庄稼的“祸害”;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仙人掌成了令人头疼的大麻烦;美国从中国引进葛藤后,又不得不回来寻找天敌……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不论是偷偷摸摸进来的,还是正大光明“引入”的,都把本地的生态系统搅了个天翻地覆,让人始料未及。

指名读。

讨论:这段话中的外来物种有哪些?它们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2、外来有害生物知多少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你课前搜集到的外来有害生物的资料,让更多的同学也了解一下他们。

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请组长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商量出合适的方式,如:讲故事、图片展等,对其进行介绍。

(2)交流汇报

◆食人鱼:

组长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对食人鱼进行介绍。

教师配合组长出示食人鱼的一段视频介绍,让学生体会到食人鱼的可怕。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3277405.html,/show/BHjLQBaacjWJCE5s.html)

◆福寿螺:

组长将收集到的福寿螺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图片旁配以福寿螺的简介:福寿螺,它的名字真好听,又是福又是寿的,可就是这小小的螺蛳它紧紧地吸附在水稻上,影响了水稻的生长,还要传播给人类疾病,真是个可恶的家伙。

◆龙虾:

组长扮演龙虾进行自我介绍:

我就是通常被人们称为龙虾的克氏原螯虾,老家在北美洲,后跋山涉水相继来到了日本、中国。由于我的生存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如今在中国长江流域的诸省市都能见到我的足迹。我们那一对钳子般的螯足,打洞的速度很快,范围也较大。可别小看了这对螯足,它们的威力可大了,对水稻等作物的根系能产生很大的破坏,对水库、大坝的影响超过了白蚁,导致江河湖泊决堤的事件频频发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千里之堤,毁于虾穴”。

◆紫茎泽兰:

采用学生交流和教师补充交流的方式。老师补充紫茎泽兰的图片。

紫茎泽兰还有个名字叫“霸王草”,它的名字意味着什么?

它又被称为“绿洲毒草”,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水葫芦:

学生介绍后,教师出示水葫芦盛开的图片,并介绍: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凤眼莲,但是这么美丽的花就是刚才这一组同学介绍的——世界十大害草之一水葫芦!我们可不能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迷惑,一起来看看他的罪恶行径吧!(出示视频:水葫芦阻塞水道的新闻报道)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3277405.html,/rollnews/2012-03/13/content_13235314.htm

看了这则新闻报道,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水葫芦被称为“河道拦路虎”,大家要认清出它的真面目呀!

3、何谓“外来有害生物”

(1)食人鱼、紫茎泽兰、水葫芦、龙虾……这些外来物种都有哪些共同特征?(2)词语链接:

外来有害生物通常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并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它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和灭绝,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3)了解了食人鱼、紫茎泽兰等外来有害物种的一些事实材料后,你产生了那些疑问?

a、请在组内交流。重点交流外来生物能打败本地物种的原因。

b、听故事《缉拿“绿色杀手”》,思考:水葫芦为何会成为“绿色杀手”?

c、朗读课本第62页的“知识角”,了解外来生物能打败本地物种的原因。

三、明确危害程度

1、阅读课本第62页“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完成以下表格。

组内交流表格内容,填写表格,并挑选一种危害类型准备汇报。

2、各组展示表格,挑选一种危害类型汇报。(汇报有关经济危害时,适时插入课本图表)

3、看了“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损失”,你有何感受?

4、小结:

这些外来物种,它们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所以我们说到外来物种,不必谈虎色变,要分清哪些是外来有害生物,哪些是有益的。对于外来有害生物,我们要坚决抵御,不让这些罪犯肆虐,坚决维护本地生态平衡。

四、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一直在讨论外来物种入侵这个话题,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索,请同学们和你的家人一起上网查看CCTV10《探索与发现》栏目中的《秘境追踪精

选——外来生物入侵》这期节目,相信看了这期节目,会让你和你的家人对外来有害物种有更深入的了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3277405.html,/program/tsfx/20070803/101174.shtml

2、下节课要制定外来有害物种的防御方案,请同学们继续搜集相关的资料。(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的情况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将自己课前所得与其他同学分享,同时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知。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在合作中不断进步,不断获得新知,产生愉悦的情感。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参与讨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提出自己的创意,给予积极的引导。本课教学注重了知识情感、价值观、能力多方面的培养,切实有效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明确了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了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感悟到物种入侵问题不是远在天边的事,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认识到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当然,一节课的结束不等于问题的终结,更不等于问题的解决,让我们期待着本课教学能打通课堂与生活的通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教学产生更大的实效。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 一.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 1、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 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或退化,破坏或污染生态环境。 2、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13种主要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 3.严重威胁人类与家畜健康和安全 4.无序杂交种质丧失:与近源的土著种杂交,改变土著种的基因组成,造成遗传污染。 二.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 1、外来入侵植物的特点(内因) (1)适应性、耐性强,入侵潜力大。 (2)繁殖能力强: A、有的外来种靠地下茎等进行无性繁殖,可避免或少受火等因素的干扰,难以清除; B、靠种子进行系繁殖的,生产种子多,种子易于传播(动物、风等),种子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 短,种群增长快,生殖时间短,克服寒冷的蛰伏期短。 (3)对资源的竞争力强,能抗干扰,且干扰后恢复力大。 2、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外因 (1)被入侵的环境:栖息地相似,环境中光、温度、水分、营养和金属元素等。 (2)需要传播媒体:如动物(如人、兽、鸟类、蚂蚁等)、风等。 (3)栖息地受到干扰或破坏(非健康的生态系统)。 (4)其它:如竞争、食草动物、病原体、天敌、季节性干旱等气候变化,等等。 3、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 (1)人为有意引入。(2)园林中的引入种逃逸到野外。 (3)由旅客、轮船(如压舱水等)、运输的货物等无意携带而引进。 ?因此,有必要在确定是否引进某一外来物种前,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三、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 ?1、外来种在原起源地的分布范围。?2、个体生态学方面的特性。 ?3、生活史。?4、繁殖率。?5、开始引进的个体数量。?6、干扰对其的影响 四、控制/防除外来种的方法 1、物理法:即采用人工清除、机械清除、遮光等物理方法防除外来入侵植物。 2、化学法:采用化学药品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3、生物控制法:采用引入或种植其他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如天敌等)达到杀死或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方法。 4、综合防除法:即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防除外来种的方法。 五、中国外来入侵植物 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有半数以上是陆生植物,有一半是无意引入的。 中国现有外来植物有800多种,有40%以上来自美洲,其次是欧洲和非洲。危害较大的有紫茎泽兰、薇甘菊、互花米草、水葫芦、凤眼莲等,多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思考 课前思考: 专家们认为,外来有害入侵生物有可能形成三大危害:首先,外来入侵的物种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其次,外来入侵生物会造成农业、林业生产上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三,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畜的健康也形成威胁。 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就身边所熟悉的外来物种的入侵谈谈自己的认识。 课后反思: 今天我和屠园实验学校六(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外来有害物种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理解了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并初步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三个话题,把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进行有序展开,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达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话题一“从吃龙虾说起”引出“外来有害物种”这个陌生的词汇,并谈谈吃龙虾的感受,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走近了“外来有害物种”,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展开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通过话题二“你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的展开,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了霸王草和食人鱼,这样做,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外来有害生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与危害;另一方面让学生引起重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意识;最后让学生将自主搜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这样有利于将有价值的资料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搜集是品德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体会其快乐。 通过话题三“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吗”的探究,学生理解了“有害”与“有益”,通过寻找外来有益生物,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结,充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外来有害物种的认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强烈意识。 最后,通过课外作业,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转向课外,在课后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探究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他们拓宽了探究的渠道,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点遗憾: 教师课前准备不是太充分,教学过程中显得有点紧张,导致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环节的衔接方面,过渡不太流畅等,以上这些都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诉述,展望未来对抗入侵生物。 关键词:现状危害对策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生境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濒危以至丧失的第二大原因,它们既能破坏生态系统结构,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遭受了外来 害生物的危害, 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每年可达1 198176亿元。 一、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 1.1种类增加,批次增加 截至2004年,我国的外来人侵物种有283 种, 其中动物76 种, 植物188种, 微 生物19种。在林业行业,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的形势也十分严峻。2003 年全国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外来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34种,其中害虫 23种,病原微生物类5种,有害植物6种。在28种从国外(或境外) 1980年以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中,有10种是21世纪以来传入的。 1.2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大 我国每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1 067万hm2 左右, 外来入侵的约280万hm2 , 占26%; 1980年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发生220多万hm2 , 约占外来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面 积的80%。此外,外来有害植物中的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553万多hm2。 1.3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 排挤本地物种的生存,甚至分 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不仅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更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松材线虫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发现以来, 已累计致死松树5 000多万株, 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以及黄山、庐山等风景名胜区周边已经发生了疫情;紫茎泽兰生长的地方,其他杂草很难生存,树木生 长也受影响,家畜误食后会致死。[2] 1.4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的态势加剧

谈谈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危害

谈谈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危害【摘要】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危害多种多样,我们不但要了解,还要采取相关措施及时控制,清除。 【关键词】入侵物种人为活动损害影响 一、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1.1对生态的影响 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如下: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某些外来生物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薇甘菊也可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豚草优势度为0.85~1.0,群落多样性为0~0.62。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厦门鼓浪屿的猫爪藤攀爬绿化树木,在树冠上形成大片单优群落,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巨尾桉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在一些地方,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干燥。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就会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因此引进巨尾桉同样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控制性引进。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厦门的猫爪藤,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

全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恶性入侵物种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它们不但能以巧妙的方式实现远距离传播,而且能在新的地区建立种群,扩大繁殖,成为优势种,甚至彻底改变一个区域的生境,使之不再适合本地土著生物群落的生存。CNG在这里列出经世界各国生物学家联合研究,The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ISSG)组织公布的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恶性入侵物种。 鱼类:大麻哈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 食蚊鱼 蟾胡子鲇 尼罗尖嘴鲈 鲤鱼 黑鲈 鳟鱼 鸟类:印度八哥 白头翁 掠鸟 两栖类:牛蛙 蟾蜍 离趾蜍 陆生植物:白千层树 荻芦竹

吸水木 微甘菊 印度白茅 荆豆 暹罗草 南欧海松 Koster恶草 虎杖(竹节参) 三裂中蟛蜞菊 奎宁树 野牡丹 腺牧豆树 怪柳 风车藤 紫金牛 银合欢 千屈菜 野葛 草莓香石榴 虫蜡树 仙人掌 火树

肖孔香(巴西椒树) 乳浆大戟 非洲郁金香 黄喜马莓 含羞草 马缨丹 黑荆树 陆生无脊椎:光肩星天牛 舞毒蛾 扁虫 小火蚁 阿根廷蚁 四斑按蚊 金苹蜗牛 红外来火蚁 家白蚁 甘薯白粉虱 狂蚁 橡子螺 大果柏大蚜 大头蚁

非洲大蜗牛 白纹伊蚁 普通黄胡蜂爬行类:林蛇 谈水甲龟 水生植物:凤眼莲 大米草 杉叶蕨藻 裙带菜 水生无脊椎:海蛤 梳状水母 多刺水甲 多棘海盘车 多形饰贝 地中海贻贝 青蟹 微生物:牛瘟 鸟疟疾 栗疫病 香蕉束顶病毒 疫霉根腐病

蛙壶菌病 哺乳类:毛尾负鼠 印度小猫鼬 大鼠 野猪 鼠 海狸鼠 白鼬 兔 赤鹿 家猫 山羊 猕猴 灰松鼠 赤狐 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1月10日发布的“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如下: 1.紫茎泽兰 2.微甘菊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

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

物种入侵论文

物种入侵论文 【摘要】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 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危害多种多样,我们不但要了解,还要采取相关措施及时控制,清除。 【关键词】入侵物种;人为活动;损害;影响; 1.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1.1对生态的影响 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如下: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某些外来生物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薇甘菊也可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豚草优势度为0.85~1.0,群落多样性为0~0.62。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厦门鼓浪屿的猫爪藤攀爬绿化树木,在树冠上形成大片单优群落,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巨尾桉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在一些地方,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干燥。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就会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因此引进巨尾桉同样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控制性引进。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厦门的猫爪藤,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

评小学品德《可怕的物种入侵》公开课

激情飞扬流光溢彩 ——评小学品德《可怕的物种入侵》公开课 我曾经听到过一位品德教育专家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的思考,他是这样说的: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那么天衣无缝,可以不那么无懈可击,可以不那么标新立异,但必须是自然真实的,必须是简洁有效的,必须是具有亲切和谐的。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新奇,但必须飘扬先进的理念。理想的品德课堂可以不花哨,但必须飞扬澎湃的激情,可以不完美,但必须张扬独特的个性。我想,这样理想的品德课堂也是减负增效的课堂。大爱无边、润物无声、活力无限,是我们每位品德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减负增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蓝德钦老师所上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品德课堂的执着追求,他对减负增效课堂的执着追求。下面,我就蓝老师上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谈谈自己的看法: 蓝老师对品德课程的研究是非常精深的,是品德学科的老前辈了,他不但教学水平高超,而且是一名很优秀的班主任,记得在两个星期前,我去他班学生上《我们共同的家》这一课,他的学生给我的印象也是非常优秀的。今天,有幸听了蓝老师的《可怕的物种入侵》这一课,我感触很深。给我的感觉是大气、洒脱。蓝老师上的这堂课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高明,课堂精彩纷呈,教学效果显著,上得所谓非常出彩。整堂课蓝老师用他巧妙的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让学生的心灵可以震撼的课堂,无不彰显了优秀品德教师的魅力。下面,我就具体地来谈一谈: 1、清楚地找准学生的认知原点来设计教学。 学生的认知原点是我们对课的设计的起点,蓝老师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如:让学生认识外来有害物种带来的危害,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自己的课前调查,初步得出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但危害到底到什么程度呢?蓝老师提供了许多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材料)具体阐述了“水葫芦”、“福寿螺”、“小龙虾”、“食人鱼”“紫茎泽兰”这几种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物种入侵还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学生所不知道的,蓝老师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图表并且作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它国家或地区同样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难题。再者,探究物种入侵后疯长蔓延的原因,这也是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应对策略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引种前后所做的工作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高度发达,生物入侵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在阐述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述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建议。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应对策略 1.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 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2.我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 我认为,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不归类为生物入侵。而不是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才能称为外来生物入侵。 对入侵物种的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958年,以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的《动植物入侵生态学》为标志。艾尔顿认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似,我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数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也是如此。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外来的,任何物种都必须为有限的生存空间竞争,如夏威夷群岛这样的地方就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害,因为其生态系统比较简单,物种较少,为新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此外,由于小环境中物种较少,那里的居民抵制外来物种的能力也较差。 如果把自然环境比作人体免疫力的话,外来生物就是病毒,免疫力强就不会被感染。一时的感染也不是什么坏事,它在带来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会使自然的免疫力得到锻炼和强化,逐渐具备抵御一般病毒的能力。 自然的调节净化能力之强,是人类难以想象的。虽然外来生物入侵来势凶猛,但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完全战胜当地物种的事例更是鲜见,比如,美洲灰松鼠在140年前

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生态问题的影响

全球生态问题结课论文 ——浅析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学院: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学号:7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 :鸿 指导教师:丽

一、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鱼类3862种,高等植物约30000种,包括昆虫在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昆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还有原产于南美洲的大瓶螺,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联的松鼠,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草鱼、鲢、鳙、太湖新银鱼、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波氏吻鰕虎鱼等。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番茄溃疡病、鳞球茎茎线虫等。 不过在我国浩繁的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尚不得而知。同时,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设计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了解物种入侵的渠道,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已经入侵的外来物种应该妥善处置。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合作、搜集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问题的兴趣。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的意识。了解外来物种也有利有弊,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危害。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了解防范 三、教学过程 话题一:辩证地认识外来物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八课——《可怕的物种入侵》。首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种: 1、出示一组生物的名称和相应图片 如: 洋芋、洋葱、洋姜、 胡椒、胡瓜、胡萝卜

番石榴、番茄、番薯、 西兰花、西葫芦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发现:这些生物物有什么特点? 告诉学生:我们可以从这些物种的名称上面发现他们其实是从其他国家引进而来。 (补充知识: 番、洋、胡、西:这些字旧时都是对外国、外族的称呼,所以从名称上我们也可以分辨出这些是外来物种,并且通过名字,我们还能够大概知道这些外来物种来自哪些区域。) 小结:原来这些生物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像这样,本土没有,从外面引进的生物,我们就叫它——外来物种。 (设计意图:小学生对于“物种入侵”这一名词肯定是不够理解的,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外来物种”入手,从而一步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喜欢这些外来物种吗?为什么? 小结:这些外来物种给我们带来许多利益,所以我们都比较欢迎。 3、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呢?这些物种是否都受到人们的欢迎?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交流学习,并得出结论:外来物种并不都受到人们的欢迎,甚至还有一些让人们深恶痛绝。 4、相机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第60、61页,“水中恶魔”和“霸王花”的资料 学生交流,并认识到这些外来物种带来的危害。 小结:像这样给本土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的外来物种,我们叫它——外来有害生物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导读: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

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 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击人类的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广西而言,更为现实的威胁是,一旦这些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热带小鱼进入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广西自然环境与南美类似,食人鲳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以下是记者对两位专家的专访: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外来xx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 《河北农业科技》点击数:1083更新时间:10月27日文章录入: admin] 入侵是指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引入其他地区,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现象。 ,目前我国已知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其中对农、林、牧、渔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至少有58种、外来动物约40种、外来微生物11种。 的方式 生物入侵主要是通过人为的引种、贸易及旅游等活动的无意识带入和自然力的传播等途径进入我国的。例如调运带病毒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甚至通过邮局寄送农产品造成病虫远距离 带来的危害 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种形成单优势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比如原产南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导致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 害频繁爆发,对农林生产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林业入侵害虫严重发生,危害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据统计全国主要外来物种造成农林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

康。外来生物入侵不仅给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比如豚草、三裂叶豚草现已遍布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其花粉可引起人类过敏。 xx的措施 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盲目引进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宣传植物检疫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植物检疫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种引进的管理和风险性评估。科学家向大众敲响警钟: 引进什么样的花草、什么样的树木必须慎重。为了观赏价值或其它目的的引进物种并不是正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其实,当地物种是最适关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策、方法及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规划和防治方案;负责与有关部门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组织开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林、渔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趋濒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繁重,责任更加重大。要不断加大对植物检疫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植物检疫队伍的建设,让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重点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是否需要防治、何时采取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预报,然后制定精确的防植保工作方针,在做好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搞好病虫害预报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病虫信息传递手段,积极推广“远程数据汇报系统”,提高病虫信息传递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预警能力。研究来有害生物,积极寻找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防治技术,以对当前生物入侵的蔓延趋势加以有效遏制。 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已侵入国内的有害植物,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拔除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实践表明,生物防治是治理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佳方法,应大力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生物上一篇文章: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案

《可怕的物种入侵》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可怕的物种入侵》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中第8课。本课共分三个部分:一、奇怪的现象;二、难以估量的损失;三、防患于未然。每个部分都配有相关的插图、故事、文字资料等,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外来有害物种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告诉我们该如何有效抵御外来有害物种,防患于未然。 学生现状分析:对于当代的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世界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还不够,但他们渴望去了解它。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此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步的方向发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有害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2.技能方面:通过探究、合作、搜集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问题的兴趣。 3.知识方面: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了解外来有害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全的十三香小龙虾!(课件出示:龙虾图) 2.谈感受 吃过龙虾吗?感觉怎样? 3、我国原来并没有龙虾这个物种。你们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 4、简介龙虾的来历: 课件出示:龙虾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后引入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我国又从日本引进,我们把这种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叫做外来物种。【板书:外来物种】 5、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端上了餐桌,成了人们离不开的美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 6、了解龙虾的危害。 是的,龙虾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在江苏省盱眙县等地方每年还要隆重举行龙虾节,龙虾成为了地方的一种特色小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吗?如果你在我国的湖南吃了小龙虾,那可是为维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系统做了巨大贡献呢!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

外来生物给我国带来四大危害

外来生物给我国带来四大危害 导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 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负责人介绍,外来物种对我国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其次,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极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 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害灾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公顷;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公顷;豚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据保守估计,全国主要外来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

外来生物入侵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比如,豚草、三裂叶豚草现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 这位负责人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加强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积极寻找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防治技术,以对当前生物入侵的蔓延趋势加以有效遏制。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水葫芦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 附:为水葫芦正名 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人们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伤透了脑筋。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等。它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高约0.3米,在深绿色的叶下,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葫芦状茎,因而得名。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案

《可怕的物种入侵》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奇怪现象的剖析,激发学生探究物种入侵的兴趣,知道什么叫外来物种,懂得外来物种与外来无益物种的区别,初步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初步感知外来无益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康健带来的强大危害。 2、了解外来无益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无益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康健带来的强大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物种入侵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无益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外来无益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行动,防御无益物种入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来无益物种疯长、蔓延的科学道理,知道外来无益物种入侵对原来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康健带来的强大危害。 2、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外来无益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积极行动,防御无益物种入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龙虾吗? 2、我们原来并没有龙虾,你知道龙虾是从哪里来的吗? 3、讨论:龙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4、教师介绍龙虾的危害。

师:我们把龙虾这种外来物种称为外来无益物种。 二、学习:奇怪的现象。 1、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有哪些是外来物种? (学生解放发言,教师从动物、植物等方面予以提示) 2、出示紫荆泽兰图片。 这种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阅读课文中的资料《霸王草紫荆泽兰》。 交流讨论:为什么把紫荆泽兰称为霸王草? 3、物种入侵现象不仅我国有,其他国家也有。 听故事《谁是水中恶魔》。组织交流讨论,了解食人鱼的危害。 4、深入讨论:外来物种都是无益的吗? 教师介绍西红柿、马铃薯等外来物种,了解这些外来物种对促进物种多样性、改善人们生活的益处。 5、阅读《词语链接》,了解什么是外来无益生物。 三、学习:难以估量的损失。 1、集体交流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资料。 2、阅读: 《水上绿魔闷死昆明城》,了解水葫芦的危害。 阅读《水葫芦的自述》,讨论:为什么水葫芦会造成危害? 3、了解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4、师生交流课外搜集的外来无踪入侵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强大损失。

外来入侵种的引入所带来的危害

外来入侵种的引入所带来的危害 我国外来入侵种状况: 我国外来入侵种的存在相当普遍,入侵种已经出现在各种生态系统中,包括森林、湿地、草地、淡水水域、海洋和海岸、农业区、城市等。几乎所有的生物类群都有入侵种,其中入侵动物约有40余种,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和甲壳类;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外来杂草有108种包括高等植物、藻类和蕨类;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有11种。 危害: 外来入侵种的引入已经对我国当地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威胁或破坏。淡水水域受到入侵杂草(如凤眼莲、大藻)的破坏;引进的鱼类(如食蚊鱼)导致当地渔业的损失和特有物种的绝灭,牧场被引入的禾本和灌木(如马缨丹)破坏,森林被引入的灌木所破坏,引入的藤本植物(如五爪金龙)覆盖和破坏当地植被,引进的两栖类(如牛蛙)威胁到当地的物种,引进的螺(如大瓶螺)给当地农业带来严重损失,许多城市害虫(如美洲大蠊)是入侵种,一些引入的鸟类变成城市或农田的有害生物,海洋中外来入侵种问题也十分严重。 五爪金龙入侵

大藻入侵河流 福寿螺在吞食秧苗(作者:新华社记者刘广铭)。

海洋外来入侵种类:沙筛贝 Copyright: CRIMP, CSIRO Marine Research 互花米草入侵海岸湿地

美洲大蠊 造成经济损失 外来入侵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74亿元人民币。表1显示了与外来入侵种相关的花费(数据摘自解焱,生物多样性保护导论)。 表1 我国外来入侵物物种相关的经济损失和防止费用

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可怕的物种入侵_苏教版

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可怕的 物种入侵苏教版 【课前谈话】欢迎来客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作为小主人,你能向客人老师们介绍介绍我们的家乡——大丰吗? 生1:麋鹿保护区 师: 是呀,大丰是著名的生态示范县,濒临黄海,有浩瀚无边的滩涂,有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还有值得一去的地方吗? 生2:(介绍)大丰港 师:这里有万吨级码头,还可以品尝泥螺、螃蟹、文蛤、蛏等美味。 生3:(介绍)施耐庵 师:介绍起家乡呀,我们总是很自豪嘛! 生4:(介绍)银杏湖公园 师:这是一个好去处呀。 师:大丰是个好地方,最值得游玩的还是海边。在这莽莽滩涂上,息养着万年神兽麋鹿,翱翔着吉祥圣鸟丹顶鹤,还孕育着丰富的海洋生物链。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黄海滩涂吧! 播放视频 我们的家乡美吧!好,准备上课。【板书课题:可怕的物种入侵——奇怪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走近奇怪的现象

师:同学们,就在我们这美丽的滩涂上,近年来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奇怪的现象”的“奇怪”下加点】 师:看,你们认识这种草吗?(出示幻灯片) 生:大米草。 师:对,这种草叫大米草。这种草是人们从国外引进,用来加固海堤,改良土壤的。可如今大米草却给我们的滩涂带来了什么呢?请看一段视频。 师:看了视频,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危害怎样大,具体说一说)生:滩涂上本来有螃蟹、海螺等,但是现在没有了。 师:原来有的,现在却没有了。 生:现在滩涂上的东西越来越少了,都是大米草惹得祸。 师:大米草是罪魁祸首。 生:渔民们现在一点儿也不喜欢大米草。 师:大米草的魔影,不仅影响着福建沿海,我国从辽宁一直到福建的沿海滩涂都受到它的威胁,我们家乡的黄海滩涂也受到了它的威胁,我们这儿的渔民们对它深恶痛绝! 像大米草这样,由外地引入到新的生态环境后缺乏制约的物种,把本地的生态系统搅了个天翻地覆。这种现象叫物种入侵【加点:物种入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物种入侵” 师:你是怎样理解“物种入侵”的呢? 生:这种东西是从其它地方来的 师:你说得真好!它是外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