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知识教案

肝炎知识教案
肝炎知识教案

肝炎的知识讲座教案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又称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 15~45 天,平均 30 天;乙型肝炎 45~160 天,一般 60~120 天;非甲非乙型肝炎经肠道传播者 14~60 天,平均 42 天经肠道外传播者 70~145 天;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类似。

临床可分为急性(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四个类型,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命名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淤胆型乙型肝炎等。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以甲型肝炎病者(HAV)感染多见,病程可分为质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 3 个阶段,历时 2~4 月,起病有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腹胀、腹泻、肝区痛、尿色逐渐加重、肝功能异常等。至黄疸期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尿如浓茶,亦可有大便色变浅,皮肤痛痒等症。此时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

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中不出现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疸前期相似,亦有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而仅肝肿大和肝功能改变。 HAV 引起的急性肝炎不转化为慢性,而 HAV 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引起的相当一部分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肝炎以 HAV 感染多见,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3、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长期(2~4 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巩膜、皮肤黄染,皮肤痛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而自觉症状较轻。

4、重症型肝炎

①急性重症型肝炎:多有起病后劳累、嗜酒、妊娠,合并感染等诱因,起病后 10 日内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腹水迅速增多,有出血倾向、肝臭,及嗜睡、烦躁不安、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不超过 3 周;

②亚急性重症型肝炎:起病 10 日以上出现重症型肝炎症状属此型,本型病程可达数月,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③慢性重症肝炎:表现同亚急性重症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体征及肝功能损害。治疗病毒性肝炎目前还无可靠的特效治疗,无论是甲型、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治疗仍只能靠综合方法,即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劳累和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各型肝炎的治疗重点如下:

1、急性肝炎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仍应休息 1~ 3 个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 1~2 年。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主素 B 族和 C 等,中药可用茵陈藁汤及消遥散辩证加减。

2、慢性肝炎无需绝对卧床休息,宜用动静结合的疗养措施。应适当进食较多蛋白质避免过高热量饮食,也不宜进食过多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一般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如维生素族类,促进解毒功能药物(肝泰乐,肝乐等)、促进能量代谢药物(肌营、ATP、辅酶 A 等)及促进蛋白质合成药物(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等可作为辅助治疗,但不宜温用。免疫抑制剂如肾

上脉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仅适用于有明显自身表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干扰素诱导剂、人白细胞干扰素 a、b、r 等,目前以人白细胞干扰素较为有效。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选用 H 活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选用胸腺肤、辅酶Q10 云芝等。

3、重型肝炎应加强支持和对症治疗,使患者能渡过危险期。以便肝脏能有机会进行修补与再生。

防疫措施

①管理好传染源,隔离期限甲型肝炎自发病起不少于 30 天,乙型肝炎急性期至表面抗原阴转或黄疸完全消退,非甲非乙型肝炎经肠道传播者按甲型肝炎隔离期,肠道外传播者参照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亦可参照乙型肝炎。

②搞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③加强病原携带者的管理,凡 HBsAg 和 HBeAg 同时阳性者,未治愈前不能从事饮食、服务、托幼等工作。HBsAg 阳性或抗-HBc 高滴度或肝功能异常者不能作献血员。

④切断传播途径,去掉不卫主的饮食习惯,接受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不滥用血制品。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要作好产程和产后防护,以防感染新生儿。

⑤对新生儿尤其是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其他有可能受HBV 感染的人亦应接种,儿童和青少年及有可能受 HAV 感染的人应接种甲肝疫苗,亦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来紧急预防甲型肝炎。

肝炎的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3.02.25 活动地点:大红沟卫生院 活动形式: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肝炎的防治 组织者:甘春生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农牧民接受健康教育人数:30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12种150份 活动内容: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的传染性 疾病。目前病毒性肝炎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在目前已被确认的5种主要型别的肝炎中,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水、食物进行传播。乙、丙、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或者共用生活用具等也可传播。预防措施 甲、戊型肝炎 1)饮用水管理:自来水要按规程消毒,井水也要定期消毒,不喝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2)粪便管理:甲肝病人的粪便用一份20%的漂白粉澄清液与一份粪便拌匀进行消毒,便器用3%—5%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60分钟。 3)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提倡分餐制,共用餐具要消毒,不要生食贝壳类水产。 4)疫苗接种:对易感人群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有很好的免疫预防效果。目前尚无戊型肝炎疫苗特效预防。 乙、丙、丁型肝炎预防措施 1、防止血源传播:严格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拔牙、耳垂穿孔、纹身等。医生、护士打针要一人一管一消毒。 2、防止性传播,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 3、防止生活接触传播:最好在集体聚餐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和理发器具。 4、疫苗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凡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尤其是家中或周围密切接触的人中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丙、丁型肝炎无疫苗特效预防 活动总结及评价: 1、活动开展顺利,较完整、圆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人员都能积极参与,接受教育、重视健康。 3、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知识 5、促进了我院宣传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填表人:把玉财负责人:甘春生填表时间:2013.02.25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八期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2014年7月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韩家跃时间:2014年7月26日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知识点)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xxxx第(x)期 xxx村卫生室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计划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 通知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 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xxx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 组织者: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 活动内容: 活动总结评价: 存档资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印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 乙型肝炎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小结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肝病知识讲座

肝病知识讲座 模糊医学是中医和西医真正结合到一起的桥梁,通过中医与西医的模糊概念,从中找出各自的优点加以综合,使之向具有整体观的生态医学方向发展。现将模糊医学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模糊医学是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桥梁 中医学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方法极为简单直观条件下,基于民间有效单、验方、经历代医家整理,实践—认识(建立理论假说)—再实践—再认识,通过类比、分析、推理、演绎、综合判断的思维形式而形成的一套相对固定的理论体系和对患者灵活的辨证施治。中医以疗效为基础上升为理论,因此其理、法、方、药存在着极为模糊的概念。而西医发展较迅速,其理、法、方、药相对明朗化,治病专一,但缺乏整体观,故在清除致病因子、显现其药效的同时,也造成肌体损伤、副作用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疾病。中医的诊疗讲究整体观,药物的成分也极为复杂,其研究也只能用模糊的概念稳妥地向西医的明朗化、科学化发展,而西医也需用模糊的概念,吸取中医的整体观以去除研究方法上的缺陷。 2、免疫病的产生 人体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免疫病的种类也很多,如肿瘤、肝病、肾炎、糖尿病、衰老等都与免疫有关。 在克隆无限分化的过程中,总要有克隆内部的个体变异(病态克隆)。克隆细胞是在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耐受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一旦有病态克隆细胞的出现,便被复杂的免疫系统所清除。如免疫系统的某个环节发生紊乱、丢失或功能下降,病态克隆失去控制并沿病态克隆的轨迹发展,就会出肿瘤(肝病等免疫性疾病)。中医对肿瘤的发生理论更模糊,其中痰饮学说更接近免疫的理论。 3、免疫病的治疗现状 免疫病的中医药治疗是辨证施治,其优势是具有客观的临床疗效,但灵活性太大,病因、病理论证模糊,可重复性差,很难找出较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法。西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单克隆抗体与多肽制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韩家跃时间:2015年7月19日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 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赵会元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

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赵会兀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含量成正比关 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F 降到19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日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 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日性者性

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勺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 44.62 %的 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与乙肝病毒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的乙肝病毒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中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并没有感乙肝病毒染.接吻已经已经表明不会传染 所乙肝病毒并不可怕。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卫生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期[1]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一期 2013年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时间:2013年01月18日

通知 山背村村民: 为提高农村儿童的健康,让家长了解儿童免费体检及打预防针的重要性、,让宝宝健康成长。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3年1月17日9:00-10:30 地点:山背村村委会议室 讲座内容:儿童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授课人:周东红 参加人员:山背村有村民(总数不超120人) 滨江卫生院 二0一三年一月一十五日

滨江卫生院健康教育讲座 儿童保健知识 主讲人:周东红时间:2013-01-17 母乳喂养优点 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国内外资料表明,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其死亡率不同,人乳喂养者显著低于其他方式喂养。 2、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患腹泻,是因为人乳中各营养素的含量及比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又不会受到污染的缘故。 3、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能使乳儿少患传染病,故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 4、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情感发育。 5、其他,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资料表明,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辅食添加 一、辅助食品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食物。 二、添加目的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 1、产后6个月以后的母乳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成长,如铁营养素。 2、婴儿消化功能逐步成熟。 3、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及味觉发育。 三、添加时间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一般婴儿4~6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

乙肝知识讲座

乙肝知识讲座 对付肝炎,预防乃上上策。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们的爸爸妈妈竟然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治疗的五个错误观点 一、小三阳,可以不治疗 错误。不管是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且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反之,如果肝功能正常,近期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必须要定期复查。 二、查乙肝就是查乙肝两对半 错误。查乙肝在医院检查要查三样东西:即肝功能、乙肝全套、做B 超。 三、抗病毒治疗就是干扰素治疗 错误。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两类药物。 四、治愈后检查不需要复查乙肝全套 错误。治疗后,宣布有疗效时,部分患者可能在随后几个月出现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乙肝全套和肝功能。 五、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管了 错误。在大小三阳中,如果DNA是阳性,肝功能正常,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定要定期复查(最好3-6个月)。 中年人须防肝病上身 目前从临床上观察,有很多的肝病和饮食也密切相关。首先,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其次,经常吃油炸食品也可使肝病特别是肝癌的发生率增加33%。据悉,有些肝病如肝癌,其早期症状就比较隐蔽,只是有全身乏力的感觉,不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病后,就病情凶险,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案例:正值中年,在商界比拼多年,现供职于瑞安某企业的钟先生,由于工作需要,平时应酬较多,生活缺乏规律。近日,由于周身乏力,食欲不好,经诊断不幸患上肝病。 案例分析:既往有肝炎病史或肝功能指标不健康以及酗酒、疲劳、经常吃油炸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最容易患上慢性肝病。另外,工作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12期全解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十二期 2014年9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通知 各居委会、街直各单位: 为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了解和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特在16楼会议室举办国民健康素养知识讲座,并现场答疑。 时间:2014年9月13日8:00-10:30。 地点:16楼会议室 讲座内容:国民健康素养 参加人员: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

2014年9月12日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和理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让居民了解和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25项基本知识和理念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

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5. 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烟草烟雾含有4000余种化学物质,包括几十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6~13倍,死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2倍,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提高12~13倍。烟草烟雾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威胁着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非吸烟者;被动吸烟导致患肺癌的风险升高约20﹪,患冠心病的风险升高约30﹪。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2﹪。吸烟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6. 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只要有戒烟的动机并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做到彻底戒烟。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会可降低90﹪,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即使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于继续吸烟者。 7.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保

健康知识讲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小学生健康知识讲座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长清区石麟小学 2011年3月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医院病人人满为患。以下就如何严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个防护。注意冷暖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对年老体弱或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天气寒冷或大雾等情况时,处出应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第三、戒烟。不但在公共场所要戒烟,在家庭、办公室、学校都要戒烟。因为吸烟对个人呼吸道有损伤,易患流感,被动吸烟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烟浓度商于吸烟者。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禽流感商发阶段,更应戒烟,防止呼吸道传播。 第四、合理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中医认为内热易引起处感风寒,易患流感。 总之,有流感表现的病人要及时早到医院诊治,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早预防,防止流感流行,更把禽流感杀死在萌芽状态。 洗手:最有效的“疫苗” 冬春交替之际,是传染殶的好发季节。坚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保持手和肌肤的清洁,清除并抑制存在于人体表面的病原体,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疫苗”。 长期以来,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以及气候的变化,随时有可能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肌肤是人体暴露在环境中的第一道防线,要体质健康状态,就要首先保证肌肤健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想有效控制传染病,特别是控制通过手传播的传染病(如痢疾、肝炎、流感和寄生虫病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第一、正确洗手三要求。 A、用流动的水冲手,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 B、用并不能肥皂、洗手液或舒肤佳香皂均匀涂抹在手掌、手背、手指、指缝上,反复搓揉,然后用流动的水将肥皂沫全部冲洗干净。 C、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 第二、洗手四注意。 A、将指甲、指尖、指关节等部位的污垢洗净。 B、将戴戒指的部位洗净。 C、随时清洗水龙头。 D、洗手后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手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手,以防二次污染。一,传染病防治基本概念 1,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

2013年“”世界肝炎日”宣传资 料 双台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2013年7月28日 2013年世界肝炎日活动计划 2013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三个“世界肝炎日”, 主题是“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为规范肝炎防治宣传,进一步推动防治工作开展,保证肝炎防治宣传活动顺利开展,结合我乡实际计划于7月28日在双台乡在全乡开展了肝炎防治知识宣传。特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紧密围绕“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宣传主题,大力宣传肝炎防治相关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防治工作的认识,推动肝炎防治工作全面、深入、扎实开展。 二、活动指标。 (一)开展“世界肝炎日”活动,大力普及肝炎防治知识,积极发现肝炎病人,提供预防、治疗等服务。 (二)扎扎实实地做好宣传工作。 (三)统筹规划,积极行动,主管领导参入宣传教育活动。在广泛开展宣传的基础上,各村结合实际开展宣传、教育、关怀和救治活动。在街路设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开展自愿咨询服务,积极营造宣传氛围。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全乡组织一次宣传咨询活动。开展肝炎防治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2、出一期肝炎防治内容的宣传栏。 3、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区域悬挂至少一条横幅,内容为“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 4、印制的肝炎防治宣传资料500余份。 5、开展以疫苗接种防治肝炎为重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提高接种率。 6、提高全民肝炎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倡导“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肝炎防治防治工作机制。 双台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2013年双台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总结2013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3个“世界肝炎日”, 主题是“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为切实做好肝炎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我乡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宣传活动,紧紧围绕“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宣传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不断提高全乡人民群众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发生。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维护健康、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珍爱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全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上级

肝炎防治基本知识讲座7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七期 2018年7月

肝炎防治知识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形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全国约有9300万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科引起爆发流行,也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在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3、我国已经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四、综合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 座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xxxx第(x)期 xxx村卫生室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计划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

通知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xxx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乙型肝炎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小结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1、什么是乙型肝炎?其流行情况如何?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是乙肝大国,总人口中有十分之一的人群即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乙肝容易发展成慢性,甚至肝硬化和肝癌,危及生命,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现已确认约一半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所引起,乙肝一天致死的人数相当于爱滋病一年的致死人数。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恋等方面受到歧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2、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乙肝病毒广泛存在于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如输血)、医源性传播(如外科手术、眼科、牙科手术等)、性接触传播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等。 3、乙型肝炎有特效治疗药物吗? 没有!至今全世界尚没有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特效的预防措施是在人群中大范围接种乙肝疫苗,形成乙肝免疫的健康长城,预防和控制乙肝。 4、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一、高危人群:a、经常接触血标本的检验和科研人员、静脉注射吸毒者、经常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等;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c、医务人员d、娱乐场所从业人员;e、银行、财务出纳等大量接触现金人员;f、外出或经常外出的流动人员。 二、重点人群:a、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在校学生;b、托幼机构从业人员,食品、公共场所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c、部队、武警战士;d、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三、普通人群:外资、合资等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等。 5、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1)接种部门: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 (2)接种方案:成人及儿童均采用0,1,6方案注射,既注射第一针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后再分别注射一针,三针注射完为依次免疫完成。 (3)接种剂量:10μg/支或20μg/支剂量。 6、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填表时间:2012 年11 月22 日

通知 全体hm居民: 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广大患者的肝病防治知识,hm卫生院在住院部4楼会议室开展肝病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10月19日下午14:30至17:00 地点:hm卫生院会议室 讲座内容:肝病防治知识 授课人:xxx 欢迎广大患者及家属前来参加。

hm镇卫生院 2012-10-14 肝病知识 1、肝脏的位置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 字形器官。 肝脏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一、分泌胆汁 1.每日约有600-1000ml的胆汁从肝脏持续分泌出来 2.胆汁由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以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3.肝脏制造胆汁、帮助食物消化。 二、代谢功能 1.食物消化后,由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 2.肝脏能将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内。当血糖减少时,又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肝脏为你储藏糖份(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脂肪),好像电池储藏能量,随时供给你身体所需。 三、凝血功能 1.如果你刮胡须或削苹果时不慎弄伤皮肤,肝脏就会制造血凝块,使伤口停止流血。肝脏是合成或产生许多凝血物质的场所。 2.除上述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合成外,还产生凝血因子5、7、8、9、10、11和12。 3.另外,储存在肝脏的维生素K对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7、9、10的合成是不可缺少的。 四、解毒功能 肝脏能清除你所吸入的空气、废水、烟雾和化学物品中的毒素和消解一切进入身体内的化学毒素,包括各种酒类及药物。。如果没有肝脏,你就会被污染物所感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物或外来的毒物,在肝内主要通过分解、氧化和结合等方式而成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参与结合方式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等,与毒物结合后使之失去毒性或排出体外。

乙肝知识讲座

乙肝知识讲座 医学组孔英民 及早发现肝炎征兆的5个方法 对付肝炎,预防乃上上策。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们的爸爸妈妈竟然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

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治疗的五个错误观点 一、小三阳,可以不治疗 错误。不管是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且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反之,如果肝功能正常,近期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必须要定期复查。 二、查乙肝就是查乙肝两对半 错误。查乙肝在医院检查要查三样东西:即肝功能、乙肝全套、做B 超。 三、抗病毒治疗就是干扰素治疗 错误。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两类药物。 四、治愈后检查不需要复查乙肝全套 错误。治疗后,宣布有疗效时,部分患者可能在随后几个月出现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乙肝全套和肝功能。 五、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管了 错误。在大小三阳中,如果DNA是阳性,肝功能正常,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定要定期复查(最好3-6个月)。 中年人须防肝病上身 目前从临床上观察,有很多的肝病和饮食也密切相关。首先,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其次,经常吃油炸食品也可使肝病特别是肝癌的发生率增加33%。据悉,有些肝病如肝癌,其早期症状就比较隐蔽,只是有全身乏力的感觉,不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病后,就病情凶险,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案例:正值中年,在商界比拼多年,现供职于瑞安某企业的钟先生,由于工作需要,平时应酬较多,生活缺乏规律。近日,由于周身乏力,食欲不好,经诊断不幸患上肝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