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计算方法

基础计算方法
基础计算方法

6 . 基础设计

F+G

p max

min

6.1.1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进行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 设计资料:

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ak f KPa =

基础及其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3/20m KN G =γ

垫层采用10C 混凝土,厚度为mm 100。独立基础采用25C 混凝土,2/27.1mm N f t =,钢筋采用235HPB ,2/210mm N f y =。

柱子尺寸:600×600

计算④轴横向框架地梁传给基础顶面荷载: 1、地梁传给A 、D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纵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0.25×0.4×4.5=11.25KN ② 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

墙重: 19×0.24×1.3×5.05=29.94KN 窗重: 0.4×2.7×2.15=2.32KN

横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0.3×0.5×7.8×0.5=14.63 KN

地梁传给A 、D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F=16.88+29.94+2.32+14.63=63.77KN 2、地梁传给B 、C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纵向地梁传来荷载

地梁自重: 25×0.3×0.5×4.5=16.88KN ② 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

墙重: 19×0.24×(4.5-0.9)×5.05=82.9KN

门重: 0.1×2.1×0.9=0.19KN

横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地梁自重: 25×0.3×0.5×(7.8+2.7)/2=19.69 KN

地梁传给B、C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F=16.88+82.9+0.19+19.69=119.66KN

⑴A、D轴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按构造一般要求拟定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N=963.55KN M=53.09 V=34.62

1、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面积:

2

963.5563.77

5.06

26020 2.85

ak G

N F

A m

f d

γ

++

≥==

--?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

A增大%

30后有:

2

1.3 1.3 5.06 6.58

A A m

==?=

采用方形基础:

2.6

b A m

==

6.1.2 计算基底最大压力

m ax

p

基础及回填土重:2

20 2.6 2.85385.32

G

G Ad KN

γ

==??=

基底处竖向力合力:963.55385.321384.87

k

F KN

=+=

基底处总力矩:53.0934.620.983.71

k

M KN m

=+?=?

偏心矩

83.71 2.6

0.060.43

1384.8766

k

k

M b

e m m

F

===<==

所以偏心力作用点在基础截面内。

基底最大压力:

22

61384.8760.06

11233.23

2.6 2.6

k

kmas

F e

p KPa

b b

?

????

=+=?+=

? ?

????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01.6

b d ηη==

316.5 1.516.80.916.61/2.4m KN m γ?+???

--= ???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30.52600 1.616.61 2.850.5322.45a ak b d m f f b d KPa

ηγηγ=+-+-=++??-=

()

max 22

233.23 1.2 1.2322.45386.941384.87

204.86322.452.6k a k

k a p KPa f KPa

F p KPa f KPa b =<=?==

==<=∑满足 所以基础选用2.6 2.6m m ?底面尺寸合适

4、计算基底净反力:

53.09918.35 1.3586.551035.194.74M KN m

F KN V KN

=?=+?== 偏心矩:

m

b m F M e m

KN M n 358.06

1.26009.019.1035

2.92.94.074.430.70,==<===?=?+=∑∑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

=??? ?

??±?=???? ??±=15.2009.06115.219.10356120,2max

,min ,b e b F P n n n KPa KPa 32.21857.229 5、确定基础底板厚度(采用锥形基础) 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mm a a c t 600== mm mm h a a t b 21501300350260020<=?+=+=

mm a a a b t m 9502

1300

6002=+=+= 因偏心受压,m ax ,n n P P 取:

冲切力:

KN

h a b b h a b P F c c n l 30.16835.026.0215.221215.235.026.0215.257.22922212222

2

00max ,=???

?

??????? ??--?-???? ??--?=??

?

?

??????? ??--?-??? ??--=

抗冲切力:

()满足KN KN h a f m t hp 30.16859.295100035095027.10.17.07.00>=÷????=β

6、配筋计算 柱边净反力:

()()()()()()2

6

02

2max ,1,min ,max ,min ,1,16873502109.01061.1119.061.1116.015.226.015.22454.22722454.227257.22951.225251.22532.21857.22915

.226.015.232.2182mm h f M A m

KN b b a b P M KPa

P P P KPa P P b a b P P y s c c n n n n n n c

n n =???==?=+??-?=+-==+=+==-??++=-++

=两个方向采用相同的配筋:130@12φ

2216871697mm mm A s >=

⑵ B 轴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按构造一般要求拟定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KN

Q m

KN M KN F S S S S k k k Qk GK 15.1386.229.1054.1938.416.1594.181678.18883.22033.1407=+=?=+==++=++=地梁传来荷载

1、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面积:

2049.83

.22026094

.1816m d f F A G ak k =?-=-≥γ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0A 增大%30后有:

2004.1149.83.13.1m A A =?==

采用方形基础: m A b 35.3==

2、计算基底最大压力m ax p

基础及回填土重:KN Ad G G 24.5163.235.3202=??==γ 基底处竖向力合力:∑=+=KN F k 18.233324.51694.1816

基底处总力矩:∑?=?+=m KN M k 43.276.015.1354.19 偏心矩

m b m F

M e k

k

558.06

35

.36012.018.233343.27==<==

=

∑∑

所以偏心力作用点在基础截面内。

基底最大压力:

KPa b e b F p k kmas 37.21235.3012.06135.318.23336122=??

? ???+?=??? ??+=∑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10

==d b ηη

()?

?

?

??=?-+?--3/65.163.2191.83.2168.1m KN m 平均重度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γ

()()()KPa d b f f m d b ak a .979285.03.265.160.102605.03=-??++=-+-+=γηγη

()满足KPa f KPa b F p KPa

f KPa p a k

k a k 97.28990.20735

.318

.233396.34797.2892.12.137.2122

2max =<===

=?=<=∑ 所以基础选用m m 35.335.3?底面尺寸合适 4、计算基底净反力:

KN V KN F m

KN M 75.1658.237578.18835.173.212085.24==?+=?= 偏心矩:

m

b m F M e m

KN M n 558.06

35.36015.058.237590.3490.346.075.1685.240,==<===?=?+=∑∑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

=??? ?

??±?=???? ??±=35.3015.06135.358.23756120,2max

,min ,b e b F P n n n KPa KPa 99.20537.217 5、确定基础底板厚度(采用锥形基础)

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mm a a c t 600== mm mm h a a t b 33501700550260020<=?+=+=

mm a a a b t m 11502

1700

6002=+=+= 因偏心受压,m ax ,n n P P 取:

冲切力:

KN

h a b b h a b P F c c n l 81.45255.026.0235.321235.355.026.0235.337.21722212222

2

00max ,=???

?

??????? ??--?-???? ??--?=??

?

?

??????? ??--?-??? ??--=

抗冲切力:

()满足KN KN h a f m t hp 81.45229.5621000550115027.10.17.07.00>=÷????=β

6、配筋计算 柱边净反力:

()()()()()()2

6

02

2max ,1,min ,max ,min ,1,47595502109.01065.4949.065.4946.035.326.035.32404.21522404.215237.21770.212270.21299.20537.21735

.326.035.399.2052mm h f M A m

KN b b a b P M KPa

P P P KPa P P b a b P P y s c c n n n n n n c

n n =???==?=+??-?=+-==+=+==-??++=-++

=两个方向采用相同的配筋:130@16φ

2247594826mm mm A s >= ⑶ C 轴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按构造一般要求拟定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

KN

Q m

KN M KN F S S S S k k k Qk GK 86.1572.214.1312.2269.343.1881.111321.13453.12207.857=+=?=+==++=++=地梁传来荷载

1、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面积:

2097.424.12.22026081

.1113m d f F A G ak k =?

?

?

??+?-=-≥γ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0A 增大%30后有:

2046.697.43.13.1m A A =?==

采用方形基础:

m A b 55.2==

2、计算基底最大压力m ax p

基础及回填土重:KN Ad G G 09.23424.12.255.2202=??

?

??+??==γ

基底处竖向力合力:∑=+=KN F k 9.134709.23481.1113

基底处总力矩:∑?=?+=m KN M k 05.305.086.1512.22 偏心矩

m b m F

M e k

k

425.06

55

.26022.09.134705.30==<==

=

∑∑

所以偏心力作用点在基础截面内。

基底最大压力:

KPa b e b F p k kmas 02.21855.2022.06155.29.1347612

2=??? ???+?=??? ??

+=∑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10

==d b ηη

不等高基础分坑

输电线路知识 分坑测量、跨越测量、交叉角测量、弧垂测量及计算 分坑测量 定义:根据定位的中心桩位,根据基础类型依照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进行坑口放样工作,称为分坑测量。也就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各塔杆腿基础砼中心及设计基准面高(包括基础尺寸)。 分为: 带拉线直线单杆的分坑;2.直线双杆分坑;3.带拉线双杆(转角双杆)的分坑;4.方形塔基础分坑;5.矩形塔基础分坑;6.不等高塔腿基础分坑;7.中心点位移的转角塔分坑;主要就是6、7进行说明一下。 一般方形塔塔腿方向确定: 分坑测量步骤:设计图纸计算->桩位复测->初步分坑->降低基面、平整基础施工面->砼中心找正->验证 设计图纸计算:1、认证阅读图纸资料。2、根据设计图纸及说明计算各腿的半根开、半对角线根开等。 桩位复测:根据线路复测时所钉立的顺线路方向的横线路方向的辅桩,检查塔位桩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偏差应重新钉立塔位桩。(直线塔及转角塔横线路方向桩确定) 初步分坑: 基础一般为矩形(正方形)基础。 目的:按设计要求确定降基的范围及深度。 不等高基础的根开一般分四个腿分别给出正侧面根开,分坑时候进行单腿分坑,按照具体情况选择以下3种分坑测量方法: 方法1:变通井字形分坑法 当铁塔有减腿设计时,基础各腿的半根开控制桩不重合,应采用变通井字形分坑法,分别对各腿单独钉桩控制,操作方法同普通井字发。 变通井字法:

在中心桩设站,以线路前进方向为零,度盘顺时针转(180°-Θ)/2,并在方向上定出与C、D腿的正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辅助桩位点,即OC1=C腿的正面半根开、OD1=D腿的正面半根开、反方向定出OA1、OB1,度盘顺时针转90°,定出与侧面半根开距离相等的OD2、0A2,同样倒镜定出OC2、OB2。在C1、C2、D1、D2、A1、A2、B1、B2上设仪器,以中心桩方向为零,根据转向角度关系定出C3、C4、D3、D4、A3、A4、B3、B4等辅助桩。然后根据各腿辅助桩位定出各塔腿中心点及基础尺寸位置。下图为不等高基础无位移转角塔。此种方法较复杂。仪器设站较多,容易出错,但能解决在中心桩看不到各塔腿中心的问题。 变通井字法 在以上所说变通的井字法中,距离为水平距离,在实际中,由于地形原因,采取的是钢尺距离,是斜距。 因此需要计算丈量的斜距。公式中S1为斜距,S为水平距离,h为两点之间的高差,可用经纬仪求得:S1=根号(s2+h2) h1=v1-i,h2=v2-i,h1-2=v1-v2

基础计算方法

6 . 基础设计 F+G p max min 6.1.1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中最不利荷载组合来进行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 设计资料: 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ak f KPa = 基础及其台阶上土的平均重度:3/20m KN G =γ 垫层采用10C 混凝土,厚度为mm 100。独立基础采用25C 混凝土,2/27.1mm N f t =,钢筋采用235HPB ,2/210mm N f y =。 柱子尺寸:600×600 计算④轴横向框架地梁传给基础顶面荷载: 1、地梁传给A 、D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纵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 ② 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 墙重: 19×××= 窗重: ××= 横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 KN 地梁传给A 、D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F=+++= 2、地梁传给B 、C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纵向地梁传来荷载 地梁自重: 25×××= ② 地梁上部材料传来荷载:

墙重: 19××()×= 门重: ××= 横向地梁传来荷载 ① 地梁自重: 25×××(+)/2= KN 地梁传给B 、C 轴位置基础顶面荷载: ∑F=+++= ⑴ A 、D 轴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按构造一般要求拟定独立基础的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 N= M= V= 1、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面积: 20963.5563.77 5.0626020 2.85 ak G N F A m f d γ++≥ ==--?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0A 增大%30后有: 201.3 1.3 5.06 6.58A A m ==?= 采用方形基础: 2.6b A m == 6.1.2 计算基底最大压力max p 基础及回填土重:220 2.6 2.85385.32G G Ad KN γ==??= 基底处竖向力合力:963.55385.321384.87k F KN =+=∑ 基底处总力矩:53.0934.620.983.71k M KN m =+?=?∑ 偏心矩 83.71 2.6 0.060.431384.8766 k k M b e m m F = = =<==∑∑ 所以偏心力作用点在基础截面内。 基底最大压力: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修正用基础埋深:d=1.50m 基础底标高:dbg=-2.00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F k=1000.00kN 绕X轴弯矩:M x=0.00kN·m 绕Y轴弯矩:M y=0.00kN·m b = 4 0 l=4000 x Y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 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地下水标高-4.00 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 5 5 5 5 5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p =16.0×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 2.2-1 : P k = F k+G k A= 1000.00+32.00 16.00= 64.50 kPa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lb2 6= 4.00×4.00 2 6= 10.67m 3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M k F k+ G k= 0.00 1000.00 +32.00= 0.00m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bl2 6= 4.00×4.00 2 6= 10.67m 3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 P kmax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P kmin = F k+G k A- M k W= 64.50 - 0.00 10.67= 64.50 kPa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γm = ∑γi h i ∑h i = 2.0×18.0 2.0= 18.00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γ = 18.00 b = 4.00 f a = f ak + ηbγ (b-3) + ηdγm (d-0.5) = 150.00+1.00×18.00×(4.00-3)+1.00×18.00×(1.50-0.5)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七、灌注桩 (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 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 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 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0.25)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 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 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 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 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 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 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八、人工挖孔桩 (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 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 (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 九、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十、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十一、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 十二、护壁喷射混凝土 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 十三、砖基础计算规则 1、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 (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 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300MM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线,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的计算方法(计价表规则) (1)砖基础不分墙厚和高度,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其中基础长度:外墙墙基按外墙的中心线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最上一步的净长线计算。 (2)不扣除的部分: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

基础土方开挖最简单计算公式

基础土方开挖最简单计算公式 人工挖土要根据土壤类别、施工方法等分别按挖基(地)槽、挖基坑、挖土方等项目计算。 (1)挖基槽(地沟) 基槽指条形基础下的地槽,地沟指管道地沟。 其工程量按沟槽长度乘以沟槽的断面积。其突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槽工程量内计算;沟槽深度不同时,应分别计算。土方放坡时,在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基槽的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度计算。 基槽横断面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 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

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 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 计算公式: ①不放坡时:V挖=L×(B+2C)×H ②有放坡时:V挖=L×(B+2C+KH)×H (2)挖基(地)坑 挖地坑工程量根据图示尺寸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按土壤类别、挖土深度不同分别套用相应的定额。

①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a+2c)×(b+2c)×H ②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 (a+2c)×(b+2c)×H+KH2×(a+2c)+KH2×(b+2c)+4×1/3K2H3 =(a+2c+KH)×(b+2c+KH)×H+1/3K2H3 (3)k为放坡系数。放坡宽度b与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间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类别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难看出,放坡系数就是根据tana来确定的。例如,三类土的tana=b/H=0.33。我们将tana=K来表示放坡系数,故放坡宽度b=kH。K是根据土壤类别确定的。一、二类土的放坡系数为0.5,三类土为0.33,四类土为0.25

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1.某灌注桩,桩径0.8d m =,桩长20l m =。从桩顶往下土层分布为: 0~2m 填土,30sik a q kP =;2~12m 淤泥,15sik a q kP =;12~14m 黏土,50sik a q kP =;14m 以下为密实粗砂层,80sik a q kP =,2600pk a q kP =,该层厚度大,桩未穿透。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20.8302151050280426000.84 1583.41306.92890.3uk sk pk Q Q Q kN π π=+=???+?+?+?+??=+= 2.某钻孔灌注桩,桩径 1.0d m =,扩底直径 1.4D m =,扩底高度1.0m ,桩长 12.5l m =,桩端入中砂层持力层0.8m 。土层分布: 0~6m 黏土,40sik a q kP =;6~10.7m 粉土,44sik a q kP =; 10.7m 以下为中砂层,55sik a q kP =,1500pk a q kP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1.00.8d m m =>,属大直径桩。 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p pk p i sik si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ψψ+=+=∑ (扩底桩斜面及变截面以上d 2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为: 桩侧黏性土和粉土:() 1/5 1/5(0.8/)0.81.00.956si d ψ=== 桩侧砂土和碎石类土:()1/3 1/3(0.8/)0.81.00.928si d ψ=== 桩底为砂土:() 1/3 1/3(0.8/)0.81.40.830p D ψ=== ()2 1.00.9564060.956440.831500 1.410581505253.3564 uk Q kN ππ =????+??+???=+= 3.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m ,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 ,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a MP ,桩顶以下土层参数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1-

各种图形体积计算公式-1-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 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 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矩形塔的基础分坑方法

江苏省电力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 操作考核任务书 考生姓名准考证号 1.项目名称: 矩型铁塔基础分坑的操作 2.考核内容 用经纬仪进行铁塔基础施工定位(分坑)测量操作 3.操作时间 本项目作业时间50分钟 4.操作说明 (1)选择并检查工作所需的测量仪器和器材; (2)在指定的场地、测量仪器上独立完成架设仪器、测量、读数和计算操作等;(3)架设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及读数,须经考评员现场复核评判; (4)正确使用测量仪器,遵守测量操作步骤,认真仔细观测读数,准确计算;(5)测量计算记录纸写好姓名后交给考评员阅卷评分留存; (6)时间到应立即停止测量和计算操作,整理仪器和器材离开操作场地。 5.否决项:定位分坑错误或损坏测量仪器否决 江苏省电力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表(考评员用)

操作考核评分表(考评员评分用) 姓名准考证号操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直线塔、矩型铁塔基础施工定位(分坑)测量操作记录纸 测量计算记录人: 矩形塔的基础分坑方法如图所示 图:矩形塔的基础分坑 由上图中所示的关系可知:y y E 2 245sin 210== 当X=Y 时,矩形塔就变成方形塔,所以方形塔只是矩形塔的一种特殊情况,利用此种分坑方法对方形塔的基基础进行分坑时,E0在AC 、CB 、BD 、DA 的中点。 分坑方法及步骤 1) 将仪器安置在O 点,从O 点的前后起沿线路中心线量水平距离(x+y)/2,分别得A1、B1 两点,在垂直线路中心线的方向以同样的距离,分别定出C1、D1两点。 2) 从C1点起,在CA 方向线上量水平距离E1与E2,分别得1、3两点,取2 a 线长,使 其两端分别与1、3两点重合,在此线的中间把线拉紧得点2,折向DA 的另一侧得点4。 3) 用同样方法,分别定出另外三个塔坑。 (一)分坑的工具和材料 皮尺(30m)粗铁丝钎(长30cm)6支 石灰粉细铅丝(22#)

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方法与步骤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提要:本文对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近似计算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作了一些叙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步骤,并附有柱下条基构造表,目的是使基础设计工作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既简化好用,又比较经济合理。 一、适用范围: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 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 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 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 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 件下梁的计算。 二、计算图式 1、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 2、静力平衡法计算图式 3. 倒梁法计算图式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为使计算方便,并使各柱下弯矩和跨中弯矩趋于平衡,以利于节约配筋,一般将偏心地基净反力(即梯形分布净反力)化成均布,需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当然也可直接根据梯形分布的净反力和任意定的基础长度计算基础. 基础的纵向地基净反力为: j j i p F bL M bL min max =±∑∑62

式中 P jmax ,P jmin —基础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 ∑F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合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但包括其他局部均布q i ). ∑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F i ,q i ),纵向弯矩(M i )对基础底板纵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L —基础长度,如上述. B —基础底板宽度.先假定,后按第2条文验算. 当P jmax 与P jmin 相差不大于10%,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均布地基反力,直接定出基础悬臂长度a 1=a 2(按构造要求为第一跨距的1/4~1/3),很方便就确定了合理的基础长度L ;如果P jmax 与P jmin 相差较大时,常通过调整一端悬臂长度a 1或a 2,使合力∑F i 的重心恰为基础的形心(工程中允许两者误差不大于基础长度的3%),从而使∑M 为零,反力从梯形分布变为均布,求a 1和a 2的过程如下: 先求合力的作用点距左起第一柱的距离: 式中, ∑M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纵向弯矩设计值之和. x i —各竖向荷载F i 距F 1的距离. 当x≥a/2时,基础长度L=2(x+a 1), a 2=L-a-a 1. 当x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 土方放坡系数(m): (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 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 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 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 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 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

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锥体: 底面面积×高÷3 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3/3 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部分计算题

一、计算题 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5m×7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如图中所示(其中竖向力 ]=240kPa[。试检算地为主要荷载,水平力为附加荷载)。持力层为砂粘土,其容许承载力基承载力、偏心距、倾覆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K≥1.5(提示:要求倾覆安全系数)0 [本题15分] 参考答案: 解: )(1

代入后,解得: ,满足要求 ),2满足要求( ), 满足要求(3 3kN,对应的偏心距e=0.3m×10。持力层的=5.0二、图示浅埋基础,已知主要荷载的合力为N容许承载力为420kPa,现已确定其中一边的长度为4.0m (1)试计算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另一边所需的最小尺寸。 (2)确定相应的基底最大、最小压应力。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由题,应有 )2(N=6×1m×3m,已知作用在基础上的主要荷载为:竖向力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三、32M。试计算:kNm。此外,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0kN,弯矩×=1.510 1)基底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能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e的要求?(2)其偏心距是否满足ρ≤N不变,在保持基底不与土层脱离的前提下,基础可承受的最大弯矩是多少?此时3)若(基底的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1 )(2 )3( ba,四周襟边尺寸相同,埋=某旱地桥墩的矩形基础,基底平面尺寸为7.4m=7.5m,四、hN=6105kN2m=,在主力加附加力的组合下,简化到基底中心,竖向荷载置深度,水平荷载HM=3770.67kN.m。试根据图示荷载及地质资料进行下列项目的检算:,弯矩=273.9kN(1)检算持力层及下卧层的承载力; (2)检算基础本身强度; )检算基底偏心距,基础滑动和倾覆稳定性。3 (.

矩形塔地基础分坑方法

操作考核任务书 考生姓名准考证号 1.项目名称: 矩型铁塔基础分坑的操作 2.考核内容 用经纬仪进行铁塔基础施工定位(分坑)测量操作 3.操作时间 本项目作业时间50分钟 4.操作说明 (1)选择并检查工作所需的测量仪器和器材; (2)在指定的场地、测量仪器上独立完成架设仪器、测量、读数和计算操作等; (3)架设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及读数,须经考评员现场复核评判; (4)正确使用测量仪器,遵守测量操作步骤,认真仔细观测读数,准确计算; (5)测量计算记录纸写好姓名后交给考评员阅卷评分留存; (6)时间到应立即停止测量和计算操作,整理仪器和器材离开操作场地。 5.否决项:定位分坑错误或损坏测量仪器否决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表(考评员用) )

江苏省电力行业【农网配电营业工】职业技能鉴定 操作考核评分表 (考评员评分用) 姓名准考证号操作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直线塔、矩型铁塔基础施工定位(分坑)测量操作记录纸 测量计算记录人:

矩形塔的基础分坑方法如图所示 图:矩形塔的基础分坑

由上图中所示的关系可知: y y E 22 45sin 210== )(2245sin ) (21 2a y a y E +=+= )(2 2 45sin ) (21 1a y a y E -=-= 当X=Y 时,矩形塔就变成方形塔,所以方形塔只是矩形塔的一种特殊情况,利用此种分坑方法对方形塔的基基础进行分坑时,E0在AC 、CB 、BD 、DA 的中点。 分坑方法及步骤 1) 将仪器安置在O 点,从O 点的前后起沿线路中心线量水平距离(x+y) /2,分别得A1、B1两点,在垂直线路中心线的方向以同样的距离,分别定出C1、D1两点。 2) 从C1点起,在CA 方向线上量水平距离E1与E2,分别得1、3两点, 取2 a 线长,使其两端分别与1、3两点重合,在此线的中间把线拉紧得点2,折向DA 的另一侧得点4。 3) 用同样方法,分别定出另外三个塔坑。 (一)分坑的工具和材料 皮尺(30m) 粗铁丝钎(长30cm)6支 石灰粉 细铅丝(22#) 铁锹 直角尺(或丁字尺) (经纬仪、标杆:特殊杆塔分坑用) 线路平、断面图 线路走向图 杆塔一览图 分坑图 定位图 经纬仪使用:架镜、对中、整平、瞄准(聚焦)、测量分坑 将三角架取出,松开脚中螺丝,拉开与肩同高(略低于肩),紧上脚中螺丝,双手分握两只脚,前倾将另一脚向前伸出,离中心点50厘米着地,拉开后两只脚成三角对立,从上面圆孔望下,见中心点;取经纬仪,需用手托住底部,架于三角架上,旋上底部螺丝,从孔中看地面,对准中心点,调节脚的高度使之水平(大概即可),先调人站的水平,再旋转90度调平,误差部分用经纬仪上螺丝微调。 经纬仪对准线路方向,固定旋转底座,别人持标杆站在前方,立标杆时注意经纬仪对准标杆底部,对准后用皮尺量好距离定下A1点,镜头上下翻180度定B1点,记好角度(最好调到整数),顺时针旋转90度,在记好的角度上加90度,定下C1点,镜头上下翻180度定D1点。

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方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锥体: 底面面积×高÷3 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²(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³/3 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 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 体积:πR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圆锥体: 表面积:πRR+πR[(hh+RR)的平方根] 体积: πRRh/3 (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 s=(a+b+c)/2 S=ah/2=ab/2?sinC =[s(s-a)(s-b)(s-c)]1/2=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 -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平行四边形a,b-边长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S=ah=absinα菱形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d-短对角线长S=Dd/2=a2sin α梯形a和b-上、下底长h-高m-中位线长S=(a+b)h/2=mh 圆r-半径d-直径C =πd=2πr S=πr2=πd2/4 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C=2r+2πr×(a/360) S =πr2×(a/360) 弓形l-弧长S=r2/2?(πα/180-sinα) b-弦长=r2arccos[(r-h)/r] - (r-h)(2rh-h2)1/2 h-矢高=παr2/360 - b/2?[r2-(b/2)2]1/2 r-半径=r(l-b)/2 + bh/2 α-圆心角的度数≈2bh/3 圆环R-外圆半径S=π(R2-r2) r-内圆半径=π(D2-d2)/4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椭圆D-长轴S=πDd/4 d-短轴 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2010-03-27 11:05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 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 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置桩长为空桩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kN 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① 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η——② 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 式中 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 p u —桩的周长(m );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m A R m sk p a 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β 1055.05.1455.014.3m 2 2=÷?= 式中 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的截面积(m 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要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90KPa ,需调整搅拌桩间距,最疏为1.1m*1.1m ,计算得: kPa kPa f m A R m sk p a 9017.9150)196.01(8.0237 .0275.71196.0)1(f spk >=?-?+?=-+=β 196.01 .1455.014.3m 22=÷?= 2010-11-10

直线塔矩形铁塔基础分坑的测量操作

直线塔矩形铁塔基础分坑的测量操作 1. 工器具选择 经纬仪卷尺标杆细铁丝锤桩小铁钉 2.检查中心桩 a.将经纬仪放于铁塔中心桩O上,对中調平对光 b.将标杆插于线路方向桩上,前后方均要测,检查中心桩是否正确; 3.钉前后方向桩 a.将望远镜瞄准标杆调焦用十字丝双丝段精密夹住标杆; b.瞄准前后方向桩,仪器控制方向,钢卷尺控制距离,钉下前后方各一桩,前A桩后B 桩,使AO=BO=1/2﹙x+y﹚。x,y,分别为矩形铁塔基础根开,x为长,y为宽。 4.测水平角准备工作; a.将仪器换向手轮转于水平位置, 手轮上标线为水平; b.打开水平度盘照明反光镜并调整,使显微镜中读数最明亮; c. 转动显微镜目镜, ,使读数最清晰; 5.钉垂直线路方向桩; a.转动水平度盘手轮,使读数为一个好计算的整数角度;(或直接记住原先读数。) b. 将镜筒旋转90°,钉C桩;倒镜后,钉D桩;使CO=DO=1/2(x+y) 。 6.画开挖面 a.用细铁丝连接AD,在此铁丝上量出DP=0.707(y+a),DQ=0.707(y-a),得P,Q两点,a 为基坑边长;(注:0.707=1.414/2=2?/2,即2分之根号2) b.取2a线长,将两端分别置于P,Q两点,拉紧线的中心即得M点,翻转至反方向即

得N点; c.沿NPMQ,在地面上画线, 即得第一只基坑面; d.同样用细铁丝连接AC, 在此铁丝上量出CP=0.707(y+a), CQ=0.707(y-a),得P,Q 两点,a为基坑边长; e.取2a线长,将两端分别置于P,Q两点,拉紧线的中心即得M点,反方向即得N点; f.沿NPMQ,在地面上画线, 即得第二只基坑; g.同样连接BD,BC, 同样得出M,N点, 得第三四只基坑;

地基承载力计算

地基bai承载力=8*N-20(N为锤击数) 地基基础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 的沉降量不超过容许值的地基承载力。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埋深0.5—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e)、天然含 水量(Wo)、相对含水量(Wb)考虑。砂根据饱和度(Sr)和紧密度(D)决定,也可按标准贯入试验及钻探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 承载力。当基础宽度大于3米,埋深大于1米时,必须按下式校正:P=[σ]+ k1r0(b-3)+k2r(h-1)。式中P为计算承载力(吨/平 方米),[σ]为按表查得的承载力(吨/平方米),r0及r为地基土 持力层的天然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容重,吨/立方米),k1 及k2为安全系数,取2—3。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图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 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 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图b)。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图c)。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 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 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

线路复测作业指导书样本

1 施工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工程的线路复测及部分杆塔分坑。 2 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工程特点、工程规模: 2.1.1工程名称: 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 2.1.2工程概况 2.1.2.本工程自五彩湾220KV站至新建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 电压等级35千伏。线路从220站向南出线, 跨高速公路铁路1次, 最终接入750千伏变电站站外电源。全线长约14.2km, 单回路架设。导线采用LGJ-95/30型钢芯铝绞线, 施工图设计包括送电线路的本体设计。 2.1.2.2本线路途径地貌单元较单一, 主要为山前冲洪积平原, 地表呈戈壁荒漠景观, 有植被发育。全线地势总体北高南低, 地表稍有起伏, 高程在1115m~1260m 之间。 根据现场踏勘调查, 探井及地质点揭示, 沿线地层岩性表面1米为黄土1米以下以沙砾层为主, 厚度 大于4. 0m (未揭穿)。.现将各地层分别描述如下: 角砾: .灰褐色、青灰色, 干燥~稍湿, 中密状态, 一般粒径为

7mm。15mm, 最大可见粒径约230mm, 骨架颗粒质量约占总重的50%以上。磨圆度较差, 多 呈次棱角形, 级配一般弘骨架颗粒交错排列, 大部分接触, 颗粒间中、粗砂充填, 充状态, 人工开挖较困难。 根据《11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076- )》及以往工程经验, 此段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如下: 角砾 fak=300kPa Y=21kN/m3, ¢k =380 2.1.2.4跨越情况: 220kv线路一次, 35kv线路2次, 10kv线路2次, 公路一次, 通讯线3次, 铁路一次。跨越都较为频繁不利于施工。 2.1.3工程规模:本线路工程设计规模为7基自立式铁塔, 142基电杆的基础、杆塔、接地、防护工程及14.2公里的架线工程。 3 编制依据: 3.1《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3.2《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工程塔明细表》 3.3《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工程平断面定位图》 3.4《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工程施工图总说明书》 3.5《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工程基础明细表》 3.6《新疆五彩湾750kv变电站站外电源工程基础施工图》

基础计算公式(打印完毕)

【措施费】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构成】 【国产设备原价的构成及计算】 1)材料费。其计算公式如下: 2)加工费。包括生产工人工资和工资附加费、燃料动力费、设备折旧费、车间经费等。其计算公式

如下: 加工费=设备总重量(吨)×设备每吨加工费(4-16) 3)辅助材料费(简称辅材费)。包括焊条、焊丝、氧气、氩气、氮气、油漆、电石等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辅助材料费=设备总重量×辅助材料费指标(4-17) 4)专用工具费。按1)~3)项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计算。 5)废品损失费。按1)~4)项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计算。 6)外购配套件费。按设备设计图纸所列的外购配套件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重量,根据相应的价格加运杂费计算。 7)包装费。按以上1)~6)项之和乘以一定百分比计算。 8)利润。可按1)~5)项加第7)项之和乘以一定利润率计算。 9)税金。主要指增值税。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进项税额(4-18) 当期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增值税率 销售额=1)~8)项之和 10)非标准设备设计费。按国家规定的设计费收费标准计算。 综上所述,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可用下面的公式表达: 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 ×(1+专用工具费率)×(1+废品损失费率) +外购配套件费]×(1+包装费率)-外购配套件费} ×(1+利润率)+销项税金 +非标准设备设计费+外购配套件费(4-19)(4-19) 【进口设备原价的构成及计算】 进口设备抵岸价=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 +外贸手续费+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附加费 (4—20) 1)货价。一般指装运港船上交货价(FOB)。设备货价分为原币货价和人民币货价,原币货价一律折算为美元表示,人民币货价按原币货价乘以外汇市场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确定。进口设备货价按有关生产厂商询价、报价、订货合同价计算。 2)国际运费。即从装运港(站)到达我国抵达港(站)的运费。我国进口设备大部分采用海洋运输,小部分采用铁路运输,个别采用航空运输。进口设备国际运费计算公式为: 国际运费(海、陆、空)=原币货价(FOB)×运费率 (4—21) 或国际运费(海、陆、空)=运量×单位运价 (4—22) 其中,运费率或单位运价参照有关部门或进出口公司的规定执行。 3)运输保险费。对外贸易货物运输保险是由保险人(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出口人或进口人)订立保险契约,在被保险人交付议定的保险费后,保险人根据保险契约的规定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承保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这是一种财产保险。计算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