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数列的极限教案沪教版

高二数学数列的极限教案沪教版
高二数学数列的极限教案沪教版

7.7(1)数列的极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极限概念是微积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因为微积分中其它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导数、微分、积分等)都是用极限概念来表述的,而且它们的运算和性质也要用极限的运算和性质来推导,同时数列极限的掌握也有利于函数极限的学习,所以,极限概念的掌握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能初步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确定一些简单数列的极限.

2.观察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初步认识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的数学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说明极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列极限的概念以及简单数列的极限的求解.

难点:数列极限的定义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准备

电脑课件和实物展示台,通过电脑的动画演示来激发兴趣、引发

思考、化解难点,即对极限定义的理解,使学生初步的完成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运用实物展示台来呈现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课堂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反馈.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观察 教师:在古代有人曾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此话意思?

学生:一根一尺长的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第一天剩下的一半,…… ,如此继续下去,永远也无法取完思考

教师:如果把每天取得的木棒长度排列起来,会得到一组怎样的数?

学生 : , 21 , , 81 , 41 , 2

1n 3.讨论

教师; 随着n 的增大,数列{}n a 的项会怎样变化?

学生: 慢慢靠近0.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列的极限----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1)直观认识

教师: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几个数列的变化趋势

(a ) ,10

1,,101,101,10132n ①“项”随n 的增大而减小 ②但都大于0

③当n 无限增大时,相应的项n 10

1可以“无限趋近于”常数0 (b ) ,)1(,,31,21,1n

n

--- ①“项”的正负交错地排列,并且随n 的增大其绝对值减小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大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等差数列{a 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A.130 B.170 C.210 D.260 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 3.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a n+1=3S n(n≥1),则a6=() A.3×44B.3×44+1 C.44D.44+1 4.已知数列{a n}满足3a n+1+a n=0,a2=﹣,则{a n}的前10项和等于()A.﹣6(1﹣3﹣10)B.C.3(1﹣3﹣10)D.3(1+3﹣10)5.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3=a2+10a1,a5=9,则a1=()A.B.C.D. 6.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a4=4,a3+a5=10,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A.138 B.135 C.95 D.23 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 m﹣1=﹣2,S m=0,S m+1=3,则m=()A.3 B.4 C.5 D.6 8.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2,若a2,a4,a8成等比数列,则{a n}的前n项和S n=() A.n(n+1)B.n(n﹣1)C.D. 9.设{a n}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a1+a2>0,则a2+a3>0 B.若a1+a3<0,则a1+a2<0 C.若0<a 1<a2,则a2D.若a1<0,则(a2﹣a1)(a2﹣a3)>0 二.解答题(共14小题) 10.设数列{a n}(n=1,2,3,…)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2a n﹣a1,且a1,a2+1,a3成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目录(沪教版)

高中数学教材(沪教版)目录 高一上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3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第二章不等式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2.5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 3.3函数的运算 3.4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 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指数函数 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 高一下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 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四反函数 4.5反函数的概念 五对数函数 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7简单的指数方程

4.8简单的对数方程 第五章 三角比 一 任意角的三角比 5.1任意角及其度量 5.2任意角的三角比 二 三角恒等式 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三 解斜三角形 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 三角函数 一 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3函数()sin y A x ωφ=+的图像与性质 二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6.4反三角函数 6.5最简三角方程 高二上 第七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一 数列 7.1数列 7.2等差数列 7.3等比数列 二 数学归纳法 7.4数学归纳法 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7.6归纳—猜想—证明 三 数列的极限 7.7数列的极限 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八章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8.2向量的数量积 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8.4向量的应用 第九章 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一 矩阵 9.1矩阵的概念 9.2矩阵的运算 二 行列式 9.3二阶行列式 9.4三阶行列式

高中数学数列放缩专题:用放缩法处理数列和不等问题

用放缩法处理数列和不等问题(教师版) 一.先求和后放缩(主要是先裂项求和,再放缩处理) 例1.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满足12+=n n a S ,试求: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1+= n n n a a b ,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B ,求证:2 1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 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已知无穷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n S ,且S S n n =∞ →lim .下列 条件中,使得()*∈q a (B )6.07.0,01-<<-q a (D )7.08.0,01-<<-

A .{}n S 是等差数列 B .2{}n S 是等差数列 C .{}n d 是等差数列 D .2{}n d 是等差数列 【答案】A 二、填空题 1、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6a =,350a a +=,则 6=S _______.. 【答案】6 2、无穷数列{}n a 由k 个不同的数组成,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对任意 *∈N n ,{}3,2∈n S ,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4 3、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a n 的最大值 为 . 【答案】64 4、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4,a n +1=2S n +1,n ∈N *,则 a 1= ,S 5= . 【答案】1 121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的关系:1 1(1)(1)n n n S n a S S n -=??=? ->??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1a =1S ; 2≥n 时,n a =1--n n S S 两步,最后考虑1a 是否满足后面的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3.数列通项公式求法:(1)定义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2)累加法;(3)累乘法( n n n c a a =+1 型);(4)利用公式1 1(1)(1) n n n S n a S S n -=??=?->??;(5)构造法(b ka a n n +=+1型);(6)倒数法等 4.数列求和 (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和法;(5)倒序相加法。 5. n S 的最值问题: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01<>d a 时,满足?? ?≤≥+001 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 0,01>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得关系:1 1(1)(1) n n n S n a S S n -=??=?->??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 1a = ;2≥n 时,n a = 两步,最后考虑1a 就是否满足后面得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3)累乘法( n n n c a a =+1型);(4)利用公式11(1)(1) n n n S n a S S n -=?? =?->??;(5)构造法(0、 b ka a n n +=+1 型)(6) 倒数法 等 4、数列求与 (1)公式法;(2)分组求与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与法;(5)倒序相加法。

5、 n S 得最值问题: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得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01<>d a 时,满足???≤≥+00 1 m m a a 得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 0,01>0,a 2a 4+2a 3a 5+a 4a 6=25,那么a 3+a 5得值等于( ) A.5 B.10 C.15 D.20 10.首项为1,公差不为0得等差数列{a n }中,a 3,a 4,a 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得前三项,则这个等比数列得第四项就是 ( )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 -11.1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 教案

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2、通过直线点法向式方程的推导,体会向量知识的应用和坐标法的含义.初步认识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并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形式求解直线方程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及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 若给出方程y =x -1 问:①点(2,1),(3,2)是否在直线l 上?②如 何判断点P 是否在直线l 上? (①l 上任意点的坐标满足方程y =x -1②以方程y =x -1的任意解为坐标 的点都在直线l 上) 我们就称方程y =x -1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是方程y =x -1的图形 (2) 复习点方向式方程 直线的方向,与直线平行的向量有无数个,所以方向向量不唯一,则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显然也不唯一 问:若过已知点与某一非零向量垂直的直线是否唯一确定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上述条件求出直线l 的方程。(写出课题) 二、概念形成 设P 00(,)x y ,非零向量(,)n a b =r ,Q (,)x y 为直线l 上任意一点 则=PQ ),(O O y y x x -- ∵PQ n ⊥u u u r r ∴0=? 即00()()0a x x b y y -+-=① ∴直线l 上的任一点都满足方程① 反之,若11(,)x y 为方程①的解,即1010()()0a x x b y y -+-=,则1Q 11(,)x y 符合1PQ n ⊥u u u u r r ,即1Q 在直线l 上. 根据直线方程的定义知,方程①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是方程①的直线.

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 1.主要内容:集合的基本概念、空集、子集和真子集、集合的相等;集合的交、 并、补运算。四种命题形式、等价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基本要求:理解集合、空集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理解子集、 真子集、集合相等等概念,能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理解 交集、并集,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理解全集的意 义,能求出已知集合的补集。理解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能写出一个 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的意义,能在简单问题的情景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 3.重难点: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难点 是对集合有关的理解,命题的证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别。 4.集合之间的关系:(1)子集:如果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那么A 是B 的 子集,记作A ?B.(2)相等的集合:如果A ?B,且B ?A ,那么A=B.(3).真子集: A ?B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A ?B. 5.集合的运算:(1)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2)并集:}.{B x A x x B A ∈∈=或Y (3)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如果P Q ?,那么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如果P Q ?,那么P 是Q 的充要条件。也就是说,命题P 与命题Q 是等价命题。 有关概念:1.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 2.数集有:自然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3.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4.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 叫做文氏图。

上海沪教版教材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二、不等式 三、函数概念与性质 四、基本初等函数 五、函数图像与方程 六、三角函数 七、数 列 八、平面向量 九、复数与推理证明 十、直线与圆 十一、曲线方程 十二、矩阵、行列式、算法初步 十三、立体几何 十四、计数原理 十五、概率与统计 补集: C U A {xx U 且x A} 3.集合关系 空集 A 子集 A B : 任意 x A x B 注:数形结合 --- 文氏图、数轴 4.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 p 则 q 否命题:若 p 则 q 原命题 逆否命题 5.充分必要条件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P q p 是 q 的必要条件: P q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p? q 6.复合命题的真值 ① q 真(假) ? “ q ”假(真) ② p 、q 同真 ? “ p ∧ q ”真 ③ p 、q 都假 ? “ p ∨ q ”假 7. 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 M, p(x )否定为 : M, p(X) M, p(x )否定为 : M, p(X) 并集: A B {x x A 或 x B}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运算 全集 U :如 U=R 交集: A B {x x A 且x B} 逆命题:若 q 则 p 逆否命题:若 q 则 p 否命题 逆命题

二、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若a 0,ax2 bx c 0有两实根, ( ) ,则ax2 bx c 0 解集( , ) ax2 bx c 0 解集( , ) ( , ) 注: 若a 0,转化为a 0 情况 2.其它不等式解法—转化 x a a x a x2 a2 x a x a 或x a x2 a2 f(x) 0 f (x)g(x) 0 g(x) a f(x) a g(x) f (x) g(x)( a 1) f (x) 0 log a f(x) log a g(x) (0 a 1) a a f (x) g(x) 3.基本不等式 ①a2 b 2 2ab ②若a,b R ,则 a b ab 2 注:用均值不等式a b 2 ab 、ab (a b)2 2 求最值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 三、函数概念与性质 1.奇偶性 f(x) 偶函数 f ( x) f (x) f(x) 图象关于y 轴对称 f(x) 奇函数 f ( x) f(x) f(x) 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注:① f(x) 有奇偶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② f(x) 奇函数, 在x=0 有定义f(0)=0 ③“奇+奇=奇”(公共定义域内) 2.单调性 f(x) 增函数:x1 x2 f(x 1) > f(x 2) 或f (x1 ) f (x2) x1 x2 f(x) 减函数:?注:①判断单调性必须考虑定义域 ② f(x) 单调性判断定义法、图象法、性质法“增+增= 增” ③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 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 反 3.周期性 T是f(x)周期f(x T) f (x)恒成立(常数T 0) 4.二次函数 解析式:f(x)=ax 2+bx+c,f(x)=a(x-h) 2+k f(x)=a(x-x 1)(x-x 2)

(完整版)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精编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精编版) 1. 已知数列{}()n a n N * ∈是等比数列,且1 3 0,2,8.n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证: 11111321<++++n a a a a Λ; (3)设1log 22+=n n a b ,求数列{}n b 的前100项和. 2.数列(1)(2)设 (3) n T 3. ? 4 .已知数列{}n a 的相邻两项1,+n n a a 是关于x 的方程022=+-n n b x x ∈n (N )*的两根,且

11=a . (1) 求证: 数列? ?? ????-n n a 231是等比数列; (2)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5. 6. 划,万元,(1)b n 的表达式; (2) 7. 在等比数列{a n }(n ∈N*)中,已知a 1>1,q >0.设b n =log 2a n ,且b 1+b 3+b 5=6,b 1b 3b 5=0.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a n 、b n ; (2)若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试比较S n 与a n 的大小.

8.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是S n 与2的等差中项,数列{b n }中,b 1=1, 点P (b n ,b n+1)在直线x -y +2=0上。 (1)求a 1和a 2的值; (2)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a n 和b n ; (3)设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9. 已知119 4-且 13n n b b -- 10.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9项和为153. (1)求5a ; (2)若,82=a ,从数列{}a n 中,依次取出第二项、第四项、第八项,……,第2n 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新的数列{}c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

沪教版高二数学试题

沪教版高二数学试题 一、曲线与方程 1.已知曲线C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则下列命题准 确的是() A.坐标满足方程f(x,y)=0的点都在曲线C上 B.方程f(x,y)=0是曲线C的方程 C.曲线C是满足方程f(x,y)=0的曲线 D.方程f(x,y)=0的曲线包含曲线C上任意一点 2.已知坐标满足方程f(x,y)=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下列结论 准确的是() A.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f(x,y)=0 B.凡坐标不适合f(x,y)=0的点都不在曲线C上 C.不在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必不适合方程f(x,y)=0 D.不在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有的适合方程f(x,y)=0,有的不适合 方程f(x,y)=0 3.等腰△ABC中,若底边两端点坐标分别是B(4,2),C(-2,0),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A.x-3y+2=0(x≠1) B.3x―y―2=0(x≠1) C.3x+y-4=0(x≠1) D.3x-y+1=0(x≠1) 4.方程(|y|-x )(x--y2)=0的曲线是图21中的()

5.曲线x+y-4ax+2ay-20+20a=0(a∈R)恒过定点,则定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γχ 6.由动点p向 + = 1 引两条切线PA、PB,切点为A,B, ∠APB=60 则22 p的轨迹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点A(-a,0),B(a,0)(a∈R),若动点C与点A、B构成直角三角形,试求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 8.求由方程|2x+3|+|y-2|=3确定在多边形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3y=x-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 9.设曲线C的方程是 后得到曲线C1。 (1)写出的曲线C1方程; tsA() (2)证明曲线关于点22对称; (3)如果曲线C1和C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 参考答案 1.D (点评:曲线与方程的定义应包含两条: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因给出了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故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必都在曲线上,于是对照定义知,答案应选D) 2.C (点评:本题与上题是曲线与方程的定义中所要求的两个要求的不同表现,对于本题,设方程f(x,y)=0所表示的曲线为E,依题意有曲线E为曲线C的一部分,故不在曲线C上的点的必不适合方程f (x,y)=0) s=13t-t4,且t≠0。3.C (点评:设A(x,y),显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的关系:1 1(1)(1) n n n S n a S S n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1a =1S ; 2≥n 时,n a =1--n n S S 两步,最后考虑1a 是否满足后面的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3.数列通项公式求法:(1)定义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2)累加法;(3)累乘法( n n n c a a =+1 型);(4)利用公式1 1(1)(1) n n n S n a S S n -=??=?->??;(5)构造法(b ka a n n +=+1型);(6)倒数法等 4.数列求和 (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和法;(5)倒序相加法。 5.n S 1. A 234等于( A .0B .2C .2009 D .4018 5.在△ABC 中,tan A 是以4-为第三项,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的公差,tan B 是以31 为第三项,9 为第六项的等比数列的公比,则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6.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n s ,若103 s s =,且公差不为0,则当n s 取最大值时, =n ( ) A .4或5 B .5或6 C .6或7 D .7或8 7.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1)1log 2+=+n S n (,则通项公式为() A.)(2*N n a n n ∈= B.???≥==) 2(2) 1(3n n a n n C. )(2*1N n a n n ∈=+ D.以上都不正确 8 ) A .9 9A .10.=( ) A .11.=( ) A .12A .213}的公比 =q . 14.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2=q 前n 项和为,n S 则24 a S =. 1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则{}n a 的通项公式 16.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a 1=1,前n 项和为,n S 若=,则公比q 等于________. 三、解答题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专题练习题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专题练习题 注意事项:1.考察内容:等比数列 2.题目难度:中等题型 3.题型方面:10道选择,4道填空,4道解答。 4.参考答案:有详细答案 5.资源类型:试题/课后练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5647a a a a +=18,则3132310l o g l o g l o g a a a +++= A .12 B .10 C .8 D .2+3log 5 2.在等比数列{}n a 中,5,6144117=+=?a a a a ,则=10 20a a ( ) A. 32 B.23 C. 32或23 D. -32或-2 3 3.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1264a a a =,则46a a 的值为( ) A .16 B .2 4 C .48 D .128 4.实数12345,,,,a a a a a 依次成等比数列,其中a 1=2,a 5=8,则a 3的值为( ) A. -4 B.4 C. ±4 D. 5 5.设等比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63S S =3 ,则 6 9S S = A . 2 B. 73 C. 83 D. 3 6.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42S S =,则公比为( ) A.1 B.1或-1 C.21或2 1- D.2或-2 7.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前4项的和是1,则前8项的和为 A .15 B .17 C .19 D .21 8.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8,n S 是其前n 项的和,某同学经计算得S 2=20,S 3=36,S 4=65,后来该同学发现了其中一个数算错了,则该数为 ( ) A 、 S 1 B 、S 2 C 、 S 3 D 、 S 4 9.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aq =(0a ≠,1q ≠,q 为非零常数),则数列{}n a 为(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既不是等比数列也不是等差数列 D.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10.某人为了观看2008年奥运会,从2001年起每年5月10日到银行存入a 元定期储蓄,若年利率为p 且保持不变,并且每年到期的存款及利息均自动转为新一年定期,到2008年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全部取回,则可取回的钱的总数(元)为( ).

(完整)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题

高二数学《数列》专题练习 1.n S 与n a 的关系:1 1(1)(1) n n n S n a S S n -=??=?->?? ,已知n S 求n a ,应分1=n 时1a = ; 2≥n 时,n a = 两步,最后考虑1a 是否满足后面的n a . 2.等差等比数列

数列通项公式求法。()定义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累加法(3)累乘法( n n n c a a =+1型);(4)利用公式1 1(1)(1) n n n S n a S S n -=??=?->??;(5)构造法(0. b ka a n n +=+1型)(6) 倒数法 等 4.数列求和 (1)公式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减法;(4)裂项求和法;(5)倒序相加法。 5. n S 的最值问题: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n S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01<>d a 时,满足?? ?≤≥+001 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 0,01>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 一、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中学阶段的两种重要数列,也是各年高考、竞赛的重点,现将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容对照讨论如下: 性质1:若K K ,,,,21n a a a 是等差(等比)数列,那么K K ,,,,kj i j i i a a a ++仍是等差(等比)数列。 性质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 ∑∑===k l l k l l j i 11 ,那么 ∑∑===k l j k l i l l a a 1 1 (脚标和相同则对应的 项的和相同);若}{n a 为等比数列,且∑∑===k l l k l l j i 1 1 ,那么l l j k l i k l a a 1 1 ===ππ(脚标和相同则对 应的项的积相同)。 性质3:若}{n a 为等差数列,记K K ,,,,1 )1(1 2 1 1∑∑∑=-+=+==== k i k m i m k i k i k i i a S a S a S ,那么 }{m S 仍为等差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记K K ,,,,)1(1 1 21 1k m i k l m k i k l i k l a P a P a P -+=+=====πππ, 那么}{m P 仍为等比数列。 性质4:若}{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且|q|〈1,则q a S n n -= ∞ →1lim 1 。 例1、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 1 32+=n n T S n n , 则=∞→n n n b a lim ( )A.1 B. 36 C. 32 D.94 例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A.130 B. 170 C. 210 D.260 例3、}{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 3 3131 3++=n n T S n n (1)求2828a b 的值, (2)求使n n a b 为整数的所有正整数n 。

(推荐)高中数学全国卷数列专题复习

数列专题复习(1) 一、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1、已知{}n a 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844S S =,则10a = (A ) 172 (B )19 2 (C )10 (D )12 2、数列{}n a 中112,2,n n n a a a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126n S =,则n = 3、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 A 5 B 7 C 9 D 11 4、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114a =,()35441a a a =-,则2a = A.2 B.1 1C.2 1 D. 8 5、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3, 135a a a ++ =21,则357a a a ++= A21 B42 C63 D84 6、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2a ,4a ,8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 (A ) ()1n n + (B )()1n n - (C ) ()12 n n + (D) ()12 n n - 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m -1=-2,S m =0,S m +1=3,则m = A .3 B .4 C .5 D .6 8、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 = a 2 +10a 1 ,a 5 = 9,则a 1= (A ) 13 (B )13 - (C ) 19 (D )1 9 - 9、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472a a +=,568a a =-,则110a a += A7 B5 C -5 D -7 10、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 (A) 11、如果等差数列{}n a 中,34512a a a ++=,那么127...a a a +++= (A )14 (B )21 (C )28 (D )35 12、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 =25,则nS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230S S +=,则公比q =___________。 14、设S n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a 1=1,公差d =2,S k +2-S k =24,则k = (A)8 (B)7 (C) 6 (D) 5 15、设△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a n ,b n ,c n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S n ,n =1,2,3,….若b 1>c 1, b 1+ c 1=2a 1,a n +1=a n ,b n +1= 2n n c a +,c n +1=2 n n b a +,则( ).

高二下册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11 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内容要目: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直线 方程的一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等。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夹角以及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基本要求:掌握求直线的方法,熟练转化确定直线方向的不同条件(例如: 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倾斜角等)。熟练判断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不同位置,能正确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及两直线的夹角大小。 3、重难点: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 示进行转化,定量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独立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且经 过点A(x 0 , y0 ) 点斜式方程y -y0=k (x -x0 ) (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l i : y =k i x +b i (i = 1,2). 位置关系系数关系 l 1与l 2 相交k 1 ≠k 2 l 1与l 2 平行k 1 =k 2 且b 1 ≠b 2 l 1与l 2 重合k 1 =k 2 且b 1 =b 2 l 1与l 2 垂直k 1 ?k 2 =-1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6)两直线的夹角公式cos= (7)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 ≤<,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倾斜角为 2 第12 章圆锥曲线 1、内容要目:直角坐标系中,曲线C 是方程F(x,y)=0 的曲线及方程F(x,y)=0 是曲 线C 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及圆的一般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它们的性质。 2、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上 及求曲线的交点。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和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求曲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及交点的中点坐标。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3、重难点:建立数形结合的概念,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代数研究几何的方法,掌握 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等价的代数表示,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4、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表格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几何条件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F1, F2的距离和等于常 数2a(2a >F1F2 )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 F2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 常数2a(2a

2020年高二数学 专题训练7 数列

专题训练7 数列基础过关 1.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 =8,a 2 =64,则公比q为( ) A. 2 B. 3 C. 4 D. 8 2. 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三项和S 3 =9,则a 2 等于( ) A. 3 B. 4 C. 5 D. 6 3. 数列-3,7,-11,15,…的通项公式可能是( ) A. a n =4n-7 B. a n =() -1 n () 4n+1 C. a n =() -1 n () 4n-1 D. a n =() -1 n+1 () 4n-1 4.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 =1,a 3 +a 5 =14,其前n项和S n =100,则n等于( ) A. 9 B. 10 C. 11 D. 12 5. 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10 =10,其前10项和S 10 =70,则其公差d=( ) A. -2 3 B. - 1 3 C. 1 3 D. 2 3 6. 已知数列{a n }的前n项和S n =n2-9n,第k项满足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