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军事史论文(期末作业)

近代军事史论文(期末作业)
近代军事史论文(期末作业)

洋务运动与晚清军事近代化

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晚清的军事近代化与洋务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了解洋务时期的军事活动对于研究晚清军事近代化乃至中国军事近代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来探讨洋务运动与晚清军事近代化之间的关系,旨在加深人们对洋务运动以及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了解。

关键词:洋务运动;军事;近代化;晚清。

一:洋务时期的军事思想

“以广远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1840让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危机。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放眼世界,认识到先进的武器对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性。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1],这是救时第一要务。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于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2]。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3]。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洋务派”官僚上承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打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旗号,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兴办军工,采购机械、兵器,大力推动近代军事力量发展。

二:洋务时期的军事改革

洋务运动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富国强兵,但是也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那么,洋务运动进行了那些改革呢?

(一)、建立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先后建立了多家军事工厂和机器局,比较重要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等。这些工厂和机器局制造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陆军的军事改革。1.改造八旗和绿营。分别组建神机营和练军。2.改造湘军和淮军。经过改革之后,新式枪械得到了更多的运用,陆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建立近代海防。建立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四只舰队,并向国外购买大量军事装备,更新舰船设备,壮大海军编制,聘请外籍教习,进行海军操演等等。经过这次改革,日后的甲午海战,面对日军水师,北洋水师才能在开始时占尽优势。

(四)、培养军事人才。首先是创办军事学堂。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到1900年的江苏武备学堂,共创办新式学堂37所,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南京陆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等。这些军事学堂不仅仅教授军事知识,还教授一系列的先进科学技术,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其次是出国留学观光。洋务派派遣优秀的学生造访欧洲,学习西方的最新技术。地方的军事学堂也有外派学生学习,如福建船政学堂派出多批学生赴法学习驾驶和造船技能。李鸿章还派出一些军官到国外接受训练。

三: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近代化的起点。

比较洋务运动前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发展进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赖以进行作战的是弓箭长矛、鸟铳抬枪和土炮装备起来的八旗、绿营、乡勇;是仅有木制快蟹、长龙、舢板、红单、拖罟、米艇等战船的旧式水师;是损坏严重、火炮陈旧不堪的海防炮台。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是极为落后的。由于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厂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很快就能仿制出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武器装备。如江南制造局1867年建成后,很快就开始仿造前装步骑枪,后来又仿制成后膛枪。1874年仿制成功新式前装炮,1889年仿制成功大型后装炮。就是比较先进的自动火器中国也能很快进行仿造。如1884年马克沁机枪问世后,金陵制造局在1888年仿制成功。1888年德国发明的七九毛瑟枪,1893年湖北枪炮厂即仿造出来。1890年中国还仿制成功五连发枪和120毫米阿姆斯特朗式快炮。无烟火药中国也很快研制成功,从而使中国火药的生产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1884年朝鲜“甲申事变”后,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决定“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装备了七千吨级铁甲巨舰二艘、二千吨级巡洋舰五艘,加上其它大小军舰,共二十多艘;南洋舰队也拥有了二千吨级主力舰四艘,千吨级炮舰三艘;广东、福建舰队共有千吨级舰艇八艘。八十年代开始,清政府还以巨资修筑了旅顺、大连、威海、烟台、吴淞、马尾、黄埔等海防基地,装备了最新式的克虏伯自动回转射击大炮,以及深水军港、船坞等配套设施,旅大、威海、大沽等基地政府的营建,使中国拥有了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军港、船坞、炮台防御体系。仅在旅顺一地,就装备了数百门德国克虏伯大炮,成为世界著名军港之一。

淮军从1871年开始改装当时最先进的克虏伯后膛钢炮,到1884年已装备370多门。左宗棠所部湘军从1863年开始建立洋枪队,1867年进军西北后,洋枪比例增加到六成。沙俄支持回教头目阿古柏叛乱,割据新疆,企图把新疆分裂出中国版图。左宗棠率领湖南子弟征战天山南北,靠的是进口和仿造的枪械与沙俄武装起来的叛军英勇作战,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中法战争中,出关作战的滇军主要装备是毛瑟枪,另外还配备了哈乞开斯连发枪、克虏伯钢炮等。1884年马江海战,福建水师虽然遭到法国舰队的突袭而几乎覆没,但是依然凭着自造的木制军舰与敌人血战,这在之前清朝没有海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1894年甲午战争时,中国进行海上作战和保护海上运兵线的主要工具已经不是旧式帆船,而是当时总吨位世界第6位、亚洲第一位的北洋舰队。如果没有这支近代化装备的舰队,中国就不可能同日本展开史称“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海战”黄海大海战,并重创日本海军5艘主力战舰,粉碎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

四:洋务军事的弱点和不足。

但是,洋务运动几十年,军事工业一直无法改变三个致命的弱点。第一,是对外国的极大依赖性。由于缺乏技术储备和专门人才,许多关键技术国人没有掌握,只能聘请洋员作为工程师和技术骨干,导致核心技术领域长期未能突破,不能自行负责设计和建造核心部件(如轮船发动机),因此只能从国外进口。第二,是无法改变其封建衙门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产品专门供应给国家装备军队,不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导致人员工作效率普遍低下,产品质量粗劣。朝廷拨付的经费不足,决定了企业只能根据上峰的要求生产,缺乏自

主研发创造的能力。再者,各省大员赶办洋务的潮流,争相兴办军工,导致了多、杂、滥的严重后果。工厂重复建设,规模小,效率低,品质差,规格不统一,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又影响了武器的质量和功效。在甲午战争中,常常出现弹丸不和口径,敌舰中弹而不炸,枪炮口径杂乱与弹丸不匹配等等严重的问题,这也成为战争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综述: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不可能使中国迅速走向军事近代化的道路。

清朝的军事改革一直是换汤不换药。从曾国藩的湘军到李鸿章的淮军,不论是军制,操典,还是后勤方面大都是沿袭冷兵器时代的落后制度。日本当时已经实施义务兵役制,而清军还在沿用雇佣兵役制度,士兵常常是为生计而当兵,战则不用命,贪生怕死不战而怯。兵员素质低下,再加上缺乏训练,导致战斗力差。根据日本军队记载,清国陆军士兵开枪不甚瞄准,目标未进入攻击范围就乱开火,为完成任务似的空耗弹药,阵地一旦被打开缺口就导致全线溃退等等。其中真实性虽然得打折扣,但是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再者,清朝自从镇压太平天国时绿营兵不堪用,而起用湘军、淮军这样的乡勇之后,就一直依靠这些非正统的部队来维持帝国的统治秩序,而没有能够建立起一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并由其掌控和指挥的的新式正规部队。这样一来,掌握着大量地方部队的地方实力派大员拥兵自重,政令不行。实际上,甲午战争时,几乎是淮军一系单独与日本倾国之力抗衡,而各省军队却作壁上观,视而不见。清廷多次电令南洋水师北上支援,而南洋几经敷衍搪塞不愿出兵,原因是马江海战时北洋同样见死不救!各省各系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未曾统一调度,于是很轻易的被各个击破,酿成了惨败。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事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纸片糊襟,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由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败露不可收拾。”

赫德则说:“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朋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呵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作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又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呵欠,又朦胧地睡着了。

他们的话,从不同程度涉及国家政治制度对军事近代化的影响。面对垂死的封建帝国,既不想触动本质,又要起死回生,任何人都力不从心。李鸿章的话,虽有替自己洗刷辨白的成分,但异常坦率,也说出了这个位及人臣的显赫人物实际所处的可怜地位。赫德的话,从较为旁观的角度揭示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反复曲折。但是无论如何,洋务运动,这场被称作“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作为清政府在同治、光绪年间(19世纪60~90年代)所进行的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依旧有它积极的历史意义。正是这场运动增强了清军的战斗力和抵抗外国侵略的能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同时开创了中国军事近现代化的纪元,开启了中国国防建设的新里程。

参考文献:

[1]《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

[2]《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3]《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

[4]《中国近代史》方敏马克峰耿向东龚书铎中华书局2010

[5]《洋务运动史》夏东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石泉三联书店2003

中国近代史论文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①①〕 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 (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①⑦〕 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 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②⑩〕 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

近代史论文--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于是在此背景下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愚昧的过去,于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人们被深深禁锢在封建思想里,人们失去了独立自由,变成麻木不仁,养成了一种奴隶性——甘心受奴役,受束缚。奴隶性的思想使得他们以奴隶自居,因而他们不会冒险进取,更不会去关心国家的发展及未来。所谓“国者也,积民而成。”“民”是国家的基础,要让国家从封建制度变成民主,自由的制度,就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封建腐朽的思想。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奴隶性思想呢?那就是要掀起一场像五四运动一样的启蒙运动。倘若没有五四运动,中国今日的繁荣昌盛也许还要再等几十年。因而要国家富强,就需要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前进。 历史上各国走向富强无不遵循同一道路:当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时,随之将涌现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深刻的思想运动,引起人们思想根本的改变。紧接着往往是政治变革,建立新制度,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空前的繁荣。 14世纪,意大利首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广泛而又深刻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这场运动被马克思誉为:“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得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很快意大利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1540年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文艺复兴的冲击下,英国也涌现出了像莫尔,培根,牛顿,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他们推动着英国的思想运动。于是很快在1660年,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紧接着在1800-1880年,英国始终世界经济中心。继文艺复兴以后,在法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思想运动过后,全国便掀起了几次大革命。最终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权。法国于177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同样,在16世纪上半叶,德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紧接着德国于1830-185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跟前几个国家一样,很快德国于181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如今是谁领跑世界呢?能当之无愧的当然是美国了。美国于1829——1870年爆发了一场亦称新英格兰文艺复兴,这场思想的启蒙引发了南北战争,促成了美国的统一,从此美国开始走上超级大国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人向中国销售鸦片。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也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也从此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发展重工业。但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同事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本质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且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官僚主导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于是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于是他们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换观念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上来。于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但是最终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抵制,最终没能成功实行,但是其积极意义仍然很重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

军事理论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问题:通过所学知识试分析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背景、性质以及与以往战争相比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要求:1.论述完整、结构清晰、字迹清晰 2.认真了解分析事件经过,准确表达个人观点,杜绝抄袭 3.篇幅应不少于1000字 一.战略背景: 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为确保其在美苏冷战结束后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实行地区防务战略,此时更加强调的是充分做好准备,以在危机出现时能够作出快速反应;而在伊拉克战争时,美国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认为对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将毫不犹豫地在他们对自身构成威胁前采取战略打击。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美国欲借反恐名义建立并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意图。 就发动战争原因而言: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破坏世界石油经济市场为由,经由联合国允许,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正义之师为名。但我觉得当时正是美苏冷战濒临结束之时,苏联已经在军备竞赛等各方面落于下风,而伊拉克作为苏联在中东当时不多的盟友,拿他开刀,带有向世界宣告美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意味,对美国今后在中东扩展自己的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强权政治大有帮助。而事后苏联对此不作为的表现一来确实反映了苏联国内党派争端,国家风雨飘摇的现状。二来侧面某种程度上反映冷战的结束,美国的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阶段性胜利。海湾战争等于暗示了俩个信号,一是阻止美国的称霸世界的国家会像伊拉克一样遭受打击,二是即使是苏联曾经这么强大的国家也拿我们美国没办法,其他国家还是乖乖屈服比较好。 而第二次海湾战争即伊拉克战争的发动,官方原因是打击恐怖组织,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显然这只是漂亮的说辞,在我看来,911恐怖袭击确实惹恼了美国,而让美国下定决心对恐怖组织宣战,但与此同时,争夺石油资源,巩固在中东的影响力也应该是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这场长达八年的反恐战争最后并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伊拉克人民更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另一方面,这场战争是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允准的,是一场有争议的非法战争,在战争中美国将美利坚人民视为信仰的人权,主权蹂躏,不断披露的虐杀平民,虐囚事件让这场本就非法的战争更蒙上了反人道主义的阴影。无论最后美国从中获取了多少资源,对于中东的控制的有了多大提升,但在经济,军事,人权等方面注定是失败的,且在世界人民渴望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的大背景下,这是与所有人民意愿相悖的。 二.战争的性质: 1991年海湾战争直接起因,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个决议,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而美国出于保护西方石油来源和为建立符合其利益的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带头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由,出兵海湾。因此,在战争性质和目的上,美军发动的海湾战争是正义的,是为了把伊拉克军队驱逐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权利,为此海湾战争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 而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发起的颠覆和推翻萨达姆政权,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亲美政权的战争,同时也是为了试验其在1996年提出的“威望与震慑”理论,而此战争并未得到联合国授权,而且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持反对态度,是一次非正义的“单边”战争。 三.两次战争的显著特点:

中国近代史作业(小论文)

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后记 ——11096119 黄升 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简介 (一)八一起义纪念馆总述: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座落于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原为江西大旅社,整栋楼房是一座"回"字形中西合璧砖泥建筑,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同时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维修和翻新,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同步进行的大型沙盘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一起义的战斗过程;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景像,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施计"的故事情节;运用电动图表、绘画、雕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了整个大厅的陈列内容,新的陈列和复原陈列相结合,更富有生动性和教育性,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军70周年前夕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陈列的序幕,将会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二万多起义军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硝烟散尽,至今尚存革命旧址五座: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居。均为国保单位。为了纪念和宣传这一光辉的历史,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40多年来,接待观众逾1000万人次。南昌起义暨建军70周年之际,五座革命旧址经过维修,再现了历史的光辉;辅助陈列全面更新,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览手段,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已达国内一流水平,令人留连忘返。 (二)八一起义纪念馆布局 位于南昌市老城区中心的洗马池,中山路西端。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旅社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四层,中部为天井,共有96间房。这栋中西合璧的大楼,在二十年代是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为筹划起义,当时,以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一师司令的名义,包租了整个旅社。1957年,在旧址建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大门临街而立,门楣上悬挂着陈毅元帅手书"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金匾。一楼按原貌恢复了当年曾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论文五四运动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在苦苦挣扎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极大的刺激了爱国人士。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关键词:近代史,耻辱,爱国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丧失独立的地位,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每个有识之士的心头。 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

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人们再也无法沉默,无法继续忍受下去。爱国救亡和思想解放,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成为了每个爱国者的信念。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现代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是战争动员的基础。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是无产阶级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去观察和解释战争的战争观,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战争的基本理论。 现代战争:是指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条件下进行的战争,它以高技术战争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处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战争形态。 侦查监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目标与背景加以区分。从而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目标、跟踪目标以及对目标进行定位的技术。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全谱优势:是指在所有军事行动中美军都能单独地,或与多国及跨机构伙伴协同击败任何对手并控制局势。 1.古代战争思想 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力争主动出其不意奇正互变兵贵其和先戒为宝 2.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想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军事思想。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现代化建设 4.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战争是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为人民谋解放的正义战争,能够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觉得因素,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人民。因此,毛泽东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阐明了人民战争思想: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组成最广泛的革命战争的同意战线;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武装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实行野战军和地方军相结合,正规军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以武装斗争为主,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 5.我国安全环境 我国面临复杂的安全环境,虽然总体上来说保持着和平于稳定,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 (一)美国亚太边缘战略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1.美国实施的前沿战略部署对我国构成现实军事压力 2.美日军事同盟对我国安全构成直接挑战 3.美国军事进入中亚给我国安全带来直接影响(二)周边地区安全问题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1. 朝核问题2.巴印冲突问题3.中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 (三)边界领土和海洋争端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1.中印边界争端问题 2.钓鱼岛问题3南海权益争端问题 6.世界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表现形式 具体表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 一、极端民族主义导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二、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依然严重 三、领土争端和经济利益矛盾也是影响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 7.恐怖主义活动 极端势力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以平民为袭击目标的暴力破坏活动。 8.军事高技术极其特点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神秘人物——戴笠 姓名:王博专业班级:工管1508班学号:2015014266 摘要:戴笠,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戴笠、国民党、特工、神秘 一.简介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诛倭锄奸、除暴安良,所捕元恶大憝以千计”。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二.事迹 1933年,原本在一二八事变中英勇抗敌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受共产党影响,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假如当时未能及时阻止中共发动的这种分裂行径,以当时军阀割据的势态,加上日本乘虚而入、分而治之,今日中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近代史小论文

战后幽灵—民主日本之可能性 论二战缘起,经济决定论往往一统江湖。然而自一战后至二战,数十载光阴,从和平鸽飞起至兵戈不息,从民本主义至军国中心,民主和平的呼声如何沦为军国主义的前奏?暴力,残忍,弑杀,这是否能简单地归因于民族性,刻画成所谓的在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太平洋中一介岛国,如何拥有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历史渊源与隐瞒的现实,煽动与宣传,集体中的民众和士兵,拨开重重迷雾,二战日本究竟是怎样的日本?战争留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缕缕忧思?为了探索上述问题,我将以如下三个客体做一番探讨即:一场运动,民主和平的先行者大正民主运动;一位作家,由反战转至尚武的文坛女诗人于谢野晶子;一个团体,在“神风”的旗帜召唤下,前赴后继,争相奔上死亡之路的日本青年。接下来,将以这些裹挟而行的一代人为着眼点,力求一窥一战后日本社会思想跌宕起伏之全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受战火牵连,生产受损,许多物资不得不依靠出口国。日本虽为参战国,却远离主战场,损失较小,这使得欧洲成为战时日本的一大金主。并直接导致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战后日本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大幅加快。面对清帝国,奥匈帝国等的覆灭,深深震撼了日本国人,民主呼声日益高涨,就这样,一场浩浩荡荡的“大正民主”运动蓬勃生起。 由于日本已经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大约半个世纪,国家大致平稳发展,一战时期大量外资进入,使得大正前期出现了日本近代以来前所

未有的盛世局面。都市生活、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城市的妇女不再是家庭主妇,可以参政、出演现代剧目、上班,随便出门逛街、看电影等。甚至在一战末期发起了“米骚动”。至此,大正民主运动达到最高潮。 然而这只是一瞬,如同烟花经历了绚烂的开放,大正民主运动迎来了它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秩序逐渐恢复,加上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国内经济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趁机猖獗,他们猛烈攻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极力倡导法西斯主义的独裁和集权,制造了一连串的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构成了势头汹涌的军队法西斯化,在军部推动下,日本政府的政策也一步一步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和平的日本有可能性吗?军部用武力打消了一切幻想,将一个可能孵化成真正和平民主的日本扼杀在摇篮里,徒留无尽唏嘘。我们能够缺锌的一点就是大正民主运动,它虽然在奋力挣扎后,没能逃出军国主义步步收紧的罗网,却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灯塔,照亮过许多迷路的船。它有力的证明了战争是罪恶的,却并不意味着民族本性之罪恶。没有那个民族骨子里是罪恶的,流淌着弑杀的血液。和平与安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多数人的向往。 啊,弟弟呀,我为你哭泣, 你不要死去! 你是咱家最小的弟弟, 双亲加倍地疼爱你。 双亲何曾教你紧握利刃,

范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 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 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 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 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 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 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

军事理论期末试题

选择题(20题,20分) 1、NMD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2、伊拉克战争爆发时间:2003年3月20日 3、胡锦涛总结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4、迷彩伪装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英国 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民战争 6、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于《始计第一》 7、基因武器:又叫DNA武器 8、直接命中率≥50%的武器称为精确制导武器 10、美军F117在科索沃战争中被首次击落,不败传说被打败 11、中国古代兵学萌芽并初步形成于夏商周时期 12、新时期军队两大历史课题:打得赢,不变质 13、我军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4、《武经七书》编撰于北宋时期 15、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精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6、美军正在建设的C4ISR,R指侦查 17、目前照相侦查卫星的分辨率可达到米级 18、我军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19、中国国防方针:积极防御 20、侦查监视与攻击系统一体化 21、美国2001年对阿富汗发动“超级手术刀”行动

22、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对战争的看法不同,法家与其他派别不同,主张战争 纠错题(20题,20分) 1、“义战”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思想基本特征之一T 2、现代战争爆发的根源是意识形态的差异和的社会制度矛盾F(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1986年4月15日凌晨美国对利比亚发动“黄金峡谷”战争,其中运用的是激光制导炸弹T 4、信息化战争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因素,因此不是暴力对抗F(信息化战争的本质仍是暴力对抗) 5、《孙子兵法》的问世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T 6、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提出的T 7、按时代划分,军事思想可分为原始军事思想,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F(没有原始军事思想) 8、“道”是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F(政治规律) 9、侦查与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T 10、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高度繁荣在秦汉时期F(明清时期) 11、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但原始社会还未形成军事思想T 1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本质特征求和平、重进攻、谋统一F(求和平,求正义) 13、隐身就是为欺骗迷惑敌方所采取的隐真示假措施T 14、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认为战争的根本问题是正义性与广泛性F(正义性与群众性) 15、作战指导思想是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军事思想的精髓和灵魂T 16、军事思想是对于战争和国防(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表现为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T 17、导弹案作战任务分为战略导弹和战役导弹F(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摘要:探索国家出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生都献身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是多层次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改革派等不同阶级在经济、制度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本文将对不同阶层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方面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探寻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制度探索;思想探索;经济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方面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尽管绝大多 数探索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探索精神及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确实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究,发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些经济、制度及思想上的探索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度上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是遭受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在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探讨制度的问题。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开辟新路。 而对于制度的改革,不同的阶级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非武力的即对政策的改良改变,也有武力的即通过革命斗争更换政权。 (1)资产阶级非武力——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但结果以失败告终。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但是由于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2)资产阶级武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终于取得了 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但好景不长,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2009级1班姓名:陈亚东 学号:200907185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论文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进一步了解,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

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2016年尔雅军事理论期末考试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方法是()。1.0 分 A、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B、 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 C、 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 D、 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侦察监视技术按照任务分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 分 A、 战略侦察监视 B、 战役侦察监视 C、 战术侦察监视 D、 空间侦察监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不包括()。1.0 分 A、 方式多 B、 距离远 C、 容量大 D、 成本低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唯心主义对战争起源问题的观点不包括()。1.0 分 A、 心理决定战争论 B、 自然主义战争论 C、 宗教战争论 D、 资源战争论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导弹的组成不包括()。

A、 战斗部 B、 动力装置 C、 弹药 D、 制导系统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原子弹之父是()。1.0 分 A、 钱学森 B、 奥本海默 C、 爱因斯坦 D、 奈斯比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孙子兵法》指出利用人情之理,下列不属于人情之理的是()。1.0 分 A、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B、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C、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 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信息获取技术不包括()。1.0 分 A、 可见光获取技术 B、 红外信息获取技术 C、 多光谱信息获取技术 D、 生化信息获取技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雨果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提到的“两个强盗的故事”指的是()。1.0 分A、 甲午中日战争 B、

大学现代军事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预备役: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2.军事格局:指活跃于世界军事舞台的国家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4.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5.高技术战争:指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BBDBD CABCC 1.国防按性质和建设目标可以分为扩张型国防,中立型国防,()和自卫型国防。A、民主型国防B、联盟型国防C、和平型国防D、进攻型国防 2.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的()。A、基本原则B、根本目的C、大政方针D、基本要求 3.国防的基本功能有威慑功能,()和增值功能。A、防御功能B、进攻功能C、和平功能D、实战功能4.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是()。A、越南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 5.()公开提出“两国论”,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A、陈水扁B、连战C、宋楚瑜D、李登辉6.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还拥有()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A、200 B、

250 C、300 D、350 7.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是()。A、俄罗斯(前苏联)B、中国C、美国D、法国8.现代战争已经发展为“五维空间”的角逐。“五维”是指()。A、东南西北中B、海陆空天电C、上下左右中D、XYZtV 9.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由()颗卫星组成。A、2 B、6 C、24 D、32 10.以()的利用为中心的电子战手段,已成为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并覆盖整个战场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A、火力B、人才C、信息D、高技术武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高技术战争特点有哪些?(1)战争中使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2)作战时间短、危害时间长。(3)城市局部遭袭,但居民受到的危害却很广泛。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3.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5.国防教育的作用有哪些?(1)国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